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小黑板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2、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遇到有括号的该怎么来计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8 +6× 4 (2)0.5 ×6 -1.2(3)65-8×7 (4)3.6 ×1.2+32.56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4篇)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4篇)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4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数数;【教学难点】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教学设计】一、数铅笔教师出示铅笔,比一比,谁数铅笔的方法多。

(学生可能会一根一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如果铅笔非常多,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一十一十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二、说一说1、圈一圈,数一数2、问:下面画了几个圈?你怎样数比较快?你是怎样数的?把你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3、用圆圈圈起来。

4、请几名学生回答。

三、拨一拨1、拿出计数器,做拨数游戏。

2、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同学拨珠子,并说说方法。

四、练一练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2、看谁数得快?请同学们找出格子的'规律,小组讨论。

(一个一个地数;移一移,再十个十个地数)看谁的方法最好?3、接力赛找出女孩子数数的规律,男孩子按此规律接着往下说,看谁发现规律最快?女生:34,36,38(相差2)男生:40,42,44女生:20,30,40(相差10)男生:50,60,70女生:45,50,55(相差5)男生:60,65,70女生:22,32,42(相差10)男生:52,62,72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9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完整word版)《圆的一般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完整word版)《圆的一般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的一般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圆的一般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方程后,继圆的标准方程之后学习的,圆是一种特殊的曲线。

在现行职业学校的教材中,圆是唯一一种必修的曲线,也是职业学校学生认识曲线和方程的途径,在解析几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数学属于“难攻”的科目,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多考虑学生的实际因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激发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圆的一般方程的形式,会将圆的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2.明确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常数之间的关系,会用这种关系求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3.逐步学会用配方法将圆的一般方程表示为标准方程.(二)过程与方法:1.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圆的方程表示形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研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2.随着探索研究的不断推进,逐步让学生发现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3.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4.在合作交流中采用问题呈现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数与式之间的内部的和谐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点:1.圆的一般方程的形式;2.在圆的一般方程中,求圆心坐标和半径.五、教学难点:用配方法求圆心坐标和半径.六、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 1.圆的标准方程 2.写出圆心为(2,-1),半径为3的圆的标准方程 二.探索研究: 1.问题引入: 方程(x-2)2+(y+1)2=9为几元几次方程? (展开整理) 2.将圆的标准方程展开整理: (x-a)2+(y-b)2=r 2⇒x 2+y 2-2ax-2by+(a 2+b 2-r 2)=0 令D=-2a ,E=-2b ,F= a 2+b 2-r 2,则 x 2+y 2+Dx+Ey+F=0 注意: ①圆的方程是二元二次方程; ②x 2、y 2的系数相等;③不含xy 项。

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案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础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主题:基础几何概念与运算重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难点:几何证明的理解与应用三、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小组合作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几何图形?”2. 新知识学习(15分钟)通过教科书和课件,讲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

使用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几何问题。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鼓励讨论和分享思路。

4.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新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6. 作业布置分层次作业:基础题和提高题。

鼓励学生探索生活中的几何应用。

五、教学反思优点:小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改进:增加更多实际应用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

学生反馈:重视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课后评价学生理解度: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效果:定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包括学绩和课堂参与度。

教案探索自然界的节奏生物周期性现象的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生物周期性现象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对生命现象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主题:生物周期性现象重点:昼夜节律、季节性迁徙难点:生物钟的机制及其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三、教学资源视频资料实验材料观察记录表图书资源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播放展示昼夜节律和季节性迁徙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完整word版)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与反思

(完整word版)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与反思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

2、掌握公式的结果特征。

3、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符号感及应用意思,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激发求知欲,使其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及正确应用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到过程及字母的广泛含义。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教学过程】附件1你学会了吗?那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1、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错误的请改正。

(1)、(x+1)(x-1)=x2—12()(2)、(2x+y)(2x-y)=2x2-y2 ( )(3)、(3m+n)(3m-n)=9m2-n2 ( )2、请自由选择一(或几)组题目完成,并试着写出做题的根据。

a 简单的也要细心哦!(1)(a+3)(a-3)(2) (x—5y)(x+5y) (3) (1\2x+2\3y)(1\2x-2\3y)b 你能认出我来吗?(1)(a+1)(a—1)(2)(-3+m)(-3—m) (3)(0。

2+0.8m)(0.8m-0.2)C 谁敢挑战我?你想战胜自己吗?那就来吧!(1)[(a+b)+(a-b)][(a+b)—(a-b)](2) 102*98 (3)(2x+y+5)(2x+y—5)(4)()()=m2—n2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平方差公式的教学目标是:会推导公式(a+b)(a—b)=a2— 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简单计算;通过教学,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本节课我以学生熟悉的整式习题引人,既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发新的思考,这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兴趣。

然后我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发现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和感悟中总结出平方差公式的特点,使课堂充满着探索的气息。

接着通过例1和例2进一步巩固平方差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转化思想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的巩固练习采用分层练习,有利于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发现学生不积极时,鼓励还不到位,应让他们知道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在参与。

数学教学教案反思(6篇)

数学教学教案反思(6篇)

数学教学教案反思(6篇)数学教学教案反思篇一一、活动名称:认识单数、双数二、活动目标: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身体器官的单双数。

三、活动准备:1、把幼儿分成四组,每组10张图片,每张图片上画着不同的图画,数量为1至10,每组1-10的数字卡片一套,每人笔一支。

2、教师演示的图片一套。

3、幼儿每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不同数量的小物品,数量为1--10不等。

4、教室里有意识的摆放不同数量的物品。

四、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听音乐《找朋友》进教室坐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也要找好朋友,请我们来帮助它们吧!(二)基本部分:老师先把10张图片分别贴到磁板上,请几个小朋友分别给贴上相应的数字,再教小朋友用圈画的方法看看哪张图片上的小动物没找到好朋友,把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图画找出来,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再把找到好朋友的图片找出来,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

通过观察问小朋友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幼儿先自由发言,最后老师讲解:1、3、5、7、9这几幅图片中都有一个没有找到朋友的,你看剩下一个多孤单呀,我们给这些数字起个名字吧?幼儿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两个两个数剩下一个不能配成对的,这样的数字就叫单数。

小朋友记住单数有哪些?(1、3、5、7、9)。

2、4、6、8、10这几幅图片上的小动物都成双成对的,它们多高兴呀,我们也给这样的数字起个名字吧?幼儿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两个两个数都能成对,像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双数。

小朋友记住双数有哪些?(2、4、6、8、10)小朋友数东西时,两个两个数,这种方法数得很快,现在小朋友知道了哪些是单数,那些是双数?你再告诉老师一遍好吗?操作练习(1) 发给每组一套图片,请小朋友给每张图片贴上相应的数字,并用圈画的方式分别找出单数、双数的图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看哪组合作的好,完成的出色。

(2) 老师还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这些礼物也有单数、双数,请小朋友拿出数一数一共是多少?是单数还是双数?为什么?(3) 请小朋友把礼物收好,唱一首歌曲《我的身体》活动一下,找一找身体上的单数、双数,请小朋友看看自己和别的小朋友身上什么是双数、单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十个手指头是双数,并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样知道的?(4)小朋友真聪明都学会了认识单数和双数现在发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图画纸看看教室里什么东西是双数、什么东西是单数?记录下来,讲给老师听一听,看谁记得最清楚,一看就知道单数或者双数。

(完整word版)《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与反思

(完整word版)《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与反思
九.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社会环境和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抽象的统计图表生活化、情趣化、使学生乐于接受。”在设计这节教学时,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和表示数据,教学完本节后,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2、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
3、展示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三、总结拓展:
1、这节课你学到什么?你认为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1、问:已经知道了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2、汇总学生表示数据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体会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课件出示教材上三种表示数据的方法。
2、引导学生体会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五)指导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
1、组织学生统计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条形。
3、引导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二、探究体验,经历主题:
(一)观察天气情况图,并说说自己获得的信息:
生1: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五种情况。
生2:不容易看出每种天气情况各有多少天。
(二)统计数据:
1、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来统计数据。
1、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入新课,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尽管有的学生想出的方法不一定科学可行,但他们都已经在积极的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可贵的学习精神。因此,我认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问题设计得较好。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教学反思)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教学反思)

3/8×6/7 5/24×6/5
练一练,第 3、4 题
2/9×6/7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2×1/2=1/4 3/4×1/4=3/16
计算分数乘法时, “分子乘分 子, 分母乘分母”
计算分数乘法时,“分子乘分 子,分母乘分母”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 借助图形语言,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的学习兴趣
1/3。
2.提出问题, 并解决。
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 6×1/2=3(个)
把 6 个苹果看成一个整 6×1/2=3(个)
体, 得到 6 个苹果的 1/2
是 3 个苹果。
(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板书:
6×1/3=2(个)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
法。
二、试一试
1.创设“今年几岁”的情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然后进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
向学生介绍很有关的背景 然后理解题目的意思
发学生探索的欲
知识, 来理解题目。
望。
2.出示图
依 次 取 出 长 方 形 纸 条 的 拿出纸条动手操作
让学生初步感受分
1/2, 1/2 的 1/2, 再 取
数乘法的意义和计
1/2, 并用乘法算式来表 然后用算式来表示, 可以四 算方法
示这个过程。
人一组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解
1/2×1/2=1/4
决问题。
1/4×1/2=1/8
(1) 3.折一折
1.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 在实际操作中, 借
(2) 引导学生折一折 竖着对折 2 次, 然后再横着 助图形语言, 体会
对折 2 次, 涂也 3/4 和 1/4。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_4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_4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_4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_4【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2.新课讲授(15分钟):通过讲授新的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掌握新知识,并通过实例演示与学生展示,激发学生求知欲。

3.示范与训练(20分钟):在此环节,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与步骤,并进行多次训练,巩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4.合作与探究(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与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展示与总结(10分钟):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与结果,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共同总结经验与教训。

6.课堂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合适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题能力和思考能力。

7.课后作业反馈(5分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并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设计这节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点,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需要改进的是,我可以提前做好引导,使问题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思考。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使用了多媒体资源进行讲解,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但在讲解中应加入更多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在示范与训练环节,我使用了多个例题进行演示,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但需要改进的是,我在示范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在合作与探究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但需要改进的是,我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深入地思考和交流。

在展示与总结环节,我邀请学生展示解题过程,但需要改进的是,我可以提前选出优秀的解答,并设计好评价标准,以便给学生更具体的指导。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说课稿及教后反思Word版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说课稿及教后反思Word版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商丹高新学校王秋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面积,并运用到生活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同时渗透“重合、旋转、平移”等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的计算,关键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利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关键是运用学生操作拼图和课件探索、归纳公式。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操作、探索归纳。

教具学具:梯形纸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你会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吗?2、除了上面这四种图形,你还认识过什么平面图形?3、周围哪些地方有梯形?什么叫做梯形?关于梯形,你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你见过那些特殊的梯形?4、如果要求车窗玻璃的面积,就是求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梯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你想怎样来学习梯形的面积?(引出“转化”)二、出示学习目标。

(指名读)三、出示自学指导。

(学生默读)(一).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5页,看一看95-96页。

思考:1、怎样把梯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2、转化后的图形和梯形有什么关系?3、梯形的计算公式是什么?4分钟后比一比看谁的发现最多。

(二)实践与探索。

1、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2、拼一拼。

用你手中完全相同的两个梯形,试试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带着这三个问题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1)梯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面图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2)拼成的图形的底(长)和梯形的底有什么关系?高(宽)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3)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四、后教。

1、学生动手拼摆之后,每组选出代表,为大家演示。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利用这些方法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文档良心出品)
教学设计
课题
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作者及工作单位
谷竞涛涿鹿县温泉屯外虎沟小学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这是在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包括直观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之后,主要以平行线的认识为基础学习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引导学生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同桌一起观察图形,
用上手中的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学具比一比,量一量,讨论它们有什么特征
2、交流小结。
(1)、学生代表说自己的发现。
(2)、概括定义。
3、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给四边形分类。
4、量一量,画一画,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2、出示P73第3题
1、动手画一画,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2、剪一剪,P73第3题
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识。
四、总结,评价。
一、课件出示小测试:根据下面图形的特征完成表格:
1、平行四边形2、长方形3、正方形4、梯形5、等腰梯形6、直角梯形
(表格略)
二、教师评价。
1、认真填表格。
2、同桌互评、自评。
四条边都相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课堂学习评价表:
表中的“课堂表现”、“小测试”、“自评”和“综合成绩”都是按“优、良、中、差”来评价,小测试完先由同桌互评、自评,最后的综合成绩由老师评,评完表扬优秀的同学。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实用范文(3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实用范文(3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实用范文(3篇)第一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实用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准备:三角尺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课件、三角板、礼物盒(内含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作业单(每人2份)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一、联系旧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份礼物(出示盒子,摇一下)咦!里面有东西!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生答。

师:那让我们来摸摸他里面的东西,好不好?生答。

师:老师需要一位小助手蒙眼睛,谁愿意帮帮老师?准备就绪,宣布活动规则:将你摸到的东西大声地说出来并告诉大家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所以大家能够根据他们的性质准确的认出他们,三角形大家也能够认出来,但是今天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学习三角形,看看三角形有哪些特性(板书课题)二、情境导入师:大家在生活中见过三角形吗?生答。

师:那现在老师给大家出示一组图片,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课件出示图片)。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三角形形状的东西一直陪伴着大家,你们知道吗?生答:红领巾。

师:没错,是红领巾(课件出示)今天老师就把同学们的红领巾画到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它有哪些特点(黑板上画三角形)。

三、探究新知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师:同学们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指名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的三角形标出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

现在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个三角形,你能看到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摆成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那什么叫三角形呢?(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师:请你们帮助老师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练习题)3、学习三角形的命名师:通常我们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为三角形abc。

教案反思万能模板数学版

教案反思万能模板数学版

一、教学目标反思1.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2. 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明确性和具体性?3. 教学目标是否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4. 教学目标是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相符合?5.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如何?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二、教学内容反思1. 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否合理、科学、有深度?2.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生动、形象、易于理解?3. 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具有实践性?4. 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既不枯燥乏味,也不过于简单?三、教学方法反思1.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效?2. 教学方法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教学方法是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4. 教学方法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 教学方法是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相匹配?四、教学过程反思1. 教学过程是否紧凑、有序,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2. 教学过程是否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 教学过程中是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应对学生的不同需求?4.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教学效果反思1.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4. 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5. 教学效果是否得到了家长、同事和学生的认可?六、教学反思总结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分析不足之处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提高。

数学教学反思万能模板教案

数学教学反思万能模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如公式、定理、计算方法等。

2. 教学难点: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课做好铺垫。

(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新知识点。

(2)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展示学生探究过程,分享学习成果。

3. 练习巩固(1)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讲解练习题,纠正学生错误。

4. 应用拓展(1)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设计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 总结评价(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知识点。

(2)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分析学生的练习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1)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态度(1)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2)调整教学态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学资源(1)评估所使用的教学资源是否丰富、合适。

(2)搜集和整合更多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5. 教学反思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得与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改进措施1. 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2.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
叫做乘方
a 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练习1:附表讨论、归纳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有
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运
算,让每一位学生体验
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
自信。

体会分类的数学
思想,同时为后面探索
乘方的符号法则留下
伏笔.
从上例中,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当指数是数时,负数的幂是数。

思考: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发现规律:
通过学生自己
做练习、探索规律,
获取乘方运算的符
号法则。

教师放手学
生操作,把课堂还给
学生,真正体现学生
有理数的乘方(1)
1、乘方的有关概念
例题练习
2、乘方的符号法则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通过故事的引入,正方形面积,正方体体积的表示,引出相同因数相乘的计算问题,使学生对乘方的意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乘方运算存在于生活实际中.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及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熟悉掌握相同因数相乘的简单表示法及乘方的表示,并计算出结果。

教师要结合书上的图示讲清楚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的结果,以及底数和指数的区别.在例1的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负数和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要将整个负数或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例2中用计算器计算要放手让学生操作,但要引导他们去发现正数幂的特点与负数幂的特点。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