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歌解读赏析
李商隐的诗赏析5篇
![李商隐的诗赏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b23fa414791711cd791757.png)
李商隐的诗赏析5篇李商隐的诗歌有广泛的师承。
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屈原,他诗歌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有相通之处。
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精神、沉郁顿挫的风格,齐梁诗歌的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奇丽的象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的诗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今甘肃固原境内)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
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了《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第一首诗起联谓牡丹往年植于曲江苑圃之繁华情景已不可复追,今日乃忽于此西州风雨之中相值,喻往岁进士登第、曲江游赏、得意尽欢之盛况已不可再,今日竟沦落寄此泾州也。
三承二,四承一,谓今日处此西州水亭暮雨之中,所感者惟有寒意,而当年置身曲江苑圃时罗荐春香之暖,竟已恍如隔世,不可想望矣(“不知”正应上“未可追”)。
五六正写“败”字,谓蝶舞翩翾,似有意惜花,殷勤欲收落蕊,然牡丹为雨败后,花事已阑,有似佳人之怅卧遥帷,意兴阑珊,精采全无矣。
末联诸家多从何焯、冯浩之说,谓指在京同袍之失意者。
此解固似可通,然细按亦觉可疑。
盖此二章专写“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处处以曲江下苑与西州回中相对照,以见沦落天涯之恨。
既云“章台街里芳菲伴”,则彼等固身处京华,春风得意者,岂有沦落之恨?然则“且问宫腰损几枝”者,谓其日日舞于春风之中,恐不免瘦损宫腰也。
“宫腰损几枝”非言其失意,乃谓其得意也。
李商隐的诗词注释及赏析
![李商隐的诗词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2daa1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2.png)
李商隐的诗词注释及赏析的注释及赏析篇一无题作者: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无题: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
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有相思之意,“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才会结束。
蜡炬:蜡烛。
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镜:照镜,用作动词。
早晨梳妆照镜子。
但:只。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夜吟:夜晚吟诗。
蓬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
此指想念对象的往处。
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
这里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心上人。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殷勤:情深意厚。
探看:都是探望的意思。
【赏析】诗的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
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李商隐简介及诗歌鉴赏
![李商隐简介及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df84bbcf524ccbff12184ff.png)
李商隐简介及诗歌鉴赏李商隐简介及诗歌鉴赏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
社会病态纷呈,矛盾重重。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
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归里。
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
家境困厄,不费学业,16岁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白居易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对其培植奖掖。
然科场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场污浊,十年不离青袍。
就婚王氏夫妻恩爱情笃,却给仕途带来厄运,致使终生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说不清,道不明,受尽夹板气。
虽苦苦挣扎,也无法摆脱人际关系这张无形的罗网,致使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就生活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中,本人又遭逢种种不幸。
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一直在拼命抗争。
他的精美绝伦的诗文便是抗争与控诉的记录。
他是一个至情至性,重情重义,很有骨气的正人君子,绝非是势利轻浮不讲信义的轻薄小人。
只要认真考察几件事,便可以真正理解李商隐的政治品质和生活品质,而正是这两个方面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先说政治品质。
此方面之关节点则在于所谓的去牛就李的问题。
李商隐受知于令狐楚,令狐父子对李商隐有恩,这是毫无疑问的。
令狐楚终生都非常器重爱护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临死时还将写《遗表》的任务交给他,可谓知遇至深。
李商隐的诗和赏析5篇
![李商隐的诗和赏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efcb4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5e.png)
李商隐的诗和赏析5篇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的诗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板桥晓别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板桥晓别》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情人离别时候的情景,整首诗歌充满了奇幻绚丽的色彩和新奇浪漫的情调,这种写法实在是写言别的一种新境界。
纪晓岚在《玉溪生诗说》中赞此诗“何等风韵,如此作艳语,乃佳”。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秋水悠悠浸墅扉,梦中来数觉来稀。
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日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七言绝句。
通过诗我们触摸到了诗人徘徊于今日与来日,现实与幻想,入世与出世之间矛盾伤感的魂灵。
梓州罢吟寄同舍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霍嫖姚。
君缘接座交珠履,我为分行近翠翘。
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
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梓州罢吟寄同舍》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概述诗人五年的幕僚生活,点明工作的勤恳;颔联记述幕府的歌舞宴乐之事,暗含得到幕主的优遇;颈联表明心态,以喻托的手法写罢幕的凄凉心境,此后无依以及终生的抱憾;尾联抒发惆怅依恋之情,暗含对幕主柳仲郢的感激和不忘恩情之意。
全诗对梓州生活作了总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凄怆悲凉之感,章法严密,情意深含,具有蕴藉典重之美。
谒山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谒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创作的七绝。
李商隐的诗以及赏析5篇
![李商隐的诗以及赏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a5bdc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f.png)
李商隐的诗以及赏析5篇李商隐的写作,除诗歌以外的成就被论及得较少。
事实上,他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
这种文体注重文辞的对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广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
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培养下,成了一位骈体文的专家,为许多官员代笔起草过奏折、书信等文书。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的诗以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
当年李商隐再次应吏部试被录取,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
这个职务虽为九品上阶,却是个清要之职,很容易升为翰林学士或知制诰之类。
可是,由于朋党倾轧,他马上又被调补弘农(今河南灵宝)尉。
按唐制,县尉只是个卑微的俗吏,低于县令、县丞和主簿,主要任务是负责地方治安。
弘农属上县,但尉职亦不过从九品上阶,每日里在官府中趋走,待黄昏又要封存官印,清点囚徒。
仅这些就足以让李商隐不堪忍受,况且还要他亲自处理那些无辜的黎民百姓。
所以李商隐做不好县尉几乎是在他赴任之前就已成定局。
事实上也是如此,《新唐书》本传说他“调弘农尉,以活狱忤观察使孙简,将罢去,会姚合代简,谕使还官”。
终因“活狱”(即减免受冤囚徒的刑罚)而冒犯了上司。
就在这种情形下他愤而辞职,这首诗就是当时他写给州刺史“乞假”的。
此诗一开头就从这卑微低贱的尉职说起,“黄昏封印点刑徒”,“封印”、“点刑徒”,这就是县尉每天黄昏时的例行公事。
诗人不是含糊地一笔带过,而是具体地、不厌其烦地一一点出,更显示了这职责的无聊和不堪忍受。
第二句“愧负荆山入座隅”,与首句成一鲜明对比,以荆山的巍峨高耸反衬自己的沉沦下僚。
李商隐赴弘农尉任时曾途经荆山,并写了一首《荆山》诗,诗云:“压河连华势孱颜,鸟没云归一望间。
杨仆移关三百里,可能全是为荆山。
”对荆山极力赞美,因此这里才顺手拈来反衬自己的处境。
诗的后两句是用典:“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李商隐《乐游原》赏析
![李商隐《乐游原》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56b4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b.png)
李商隐《乐游原》赏析
《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佳作。
此诗在内容上赞美了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现了诗人的感受。
同时,透过唐帝国的繁荣,诗人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感叹美好事物的消逝沉落。
首先,从诗歌的文字表面来看,《乐游原》描述了诗人登上乐游原,远眺夕阳美景,金光灿烂,无限美好。
然而,诗人也感叹,“只是近黄昏”,美好时光短暂,暗示着夕阳西下,象征着唐帝国的繁荣即将衰落。
李商隐以乐游原作为背景,寓情于景,将个人的感受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
他透过夕阳的象征,表达出对唐帝国繁荣即将过去的忧虑。
这种忧虑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基于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
李商隐的诗歌语言朴素自然,但其中却蕴含着深深的感慨和无奈。
此外,《乐游原》也是一首具有普遍意义的诗作。
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生命伟大的思考。
诗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不仅是对夕阳的感叹,也是对生命无常的叹息。
这种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叹,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在艺术表现上,李商隐的《乐游原》具有独特的魅力。
他运用自然景色作为象征,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同时,他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乐游原》是李商隐的一首重要作品,它不仅表达了
诗人对唐帝国繁荣的忧虑和对生命伟大的思考,也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普遍的意义,是唐代诗歌中的瑰宝。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精选5篇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4e714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b.png)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精选5篇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篇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乐游原》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乐游原》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乐游原》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乐游原》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意:感到4.不适:不悦,不快。
5.近:快要李商隐《乐游原》古诗鉴赏篇二李商隐《乐游原》古诗鉴赏作品介绍《乐游原》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06首。
原文乐游原作者:唐·李商隐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李商隐古诗词鉴赏5篇
![李商隐古诗词鉴赏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dfefa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5f.png)
李商隐古诗词鉴赏5篇李商隐咏史诗的成功之处,在于注意构思的凝练、取材的精当,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或用假想之辞创作出带有虚构色彩的场景,突破史实局限,更深刻地揭示讽刺对象的本质;或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或微物,深入开掘,使之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筹笔驿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市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
唐代诗人李商隐和罗隐均有以“筹笔驿”为题的咏怀古迹诗。
两首诗都有对诸葛亮表示崇敬,并为他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志愿而深感遗憾之意。
无题二首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无题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体裁不同,第一首为七言律诗,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第一首着重抒写相爱而受到重重阻隔不能如愿的怅惘之情;第二首主要是诗人追忆对一位女子的无限追慕之情,在内容上是对第一首的补充说明。
诗人在对爱情的表达中,也隐约透露出身世的感伤。
这组无题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抒写心理活动方面尤为出色,历来脍炙人口,堪称千古佳作。
风雨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风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是一首作者以风雨比喻自己境遇的咏怀诗。
这首诗首联借《宝剑篇》的典故发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凄凉的身世。
颔联通过对比抒发自己对不平境遇的怨愤。
颈联直接写明由于陷入党争,致使新知,旧友都已疏远冷落,更具体表现了自己孤凄寂寞的身世。
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
![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cae04d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c.png)
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商隐及其诗歌解读篇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
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
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但是往往没有确论。
相见时难别亦难,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曹丕《燕歌行》)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宋武帝《丁都护歌》)曾有“别易会难得”的句子,但本诗更胜一筹。
本句“别亦难”的“难”字,不仅是难以割舍之难,还是痛苦得难以禁受之难。
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也同眼前这花朵一样凋残,岂不令人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自己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自己痛苦的泪水,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李商隐诗歌特点
![李商隐诗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1dd7f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7c.png)
李商隐诗歌特点
李商隐诗歌特点:
1、时代感强:写作时代出现了唐朝安史之乱,李商隐的诗歌有较强的时代感,他
的诗歌抒发的是时代的痛苦、绝望和挣扎,也表达了一种不屈的坚持、善良的抗争和久违的民国理想。
2、表达丰富:李商隐的诗歌表达的内容多,写的题材也涉及广泛,从怀远游
记到哀歌,从故乡情怀到山水描写,从宿闻史述到郡国悲叹。
表情抒情,情思沉淀,使其诗歌在古代诗体中独树一帜,格调自然得体,内容丰富多彩。
3、反映人情:李商隐的诗歌通过地方风物,勾画出朴素空灵的田园乡村景色,真实而深情地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对家乡、生活、自然的感情,深入浅出
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生活特征。
4、形式新颖:李商隐在灵活运用传统诗歌形式的同时,还以新的技巧、新的
语言,创造出一种以哀伤抒情为主调的新型古典诗歌。
此外,他还用典型的散文形式抒发自己疾苦的心情,与中古传统诗歌形式相对比,他的技巧着实令人仰望。
5、评议反映多样:李商隐的诗歌不仅充满武侠情趣,也不乏宗教感叹的内容,而且还给予了安史之乱当时豪杰的述评,表现了一种梁实秋式的英雄楷模,巧妙
地反映了春秋之变的社会现实。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通用9篇)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555c9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e.png)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通用9篇)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通用9篇)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篇1《泪》[唐]李商隐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注释:【1】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
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
”《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2】终日:整天。
《易·乾》:“君子终日乾乾。
”【3】风波:风浪。
《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4】湘江竹上痕:指斑竹故事。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5】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6】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
此用王昭君故事。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7】“兵残”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佤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8】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
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
【9】青袍:青袍寒士。
【10】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
《西京杂记》:“长安盛饰鞍马,皆白蜃为珂。
李商隐的诗词鉴赏(通用7篇)
![李商隐的诗词鉴赏(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b6afa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4.png)
李商隐的诗词鉴赏李商隐的诗词鉴赏(通用7篇)李商隐代表作品主要有:《无题》《锦瑟》《夜雨寄北》《贾生》《蝉》《登乐游原》等。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下李商隐的诗词鉴赏,欢迎阅读!李商隐的诗词鉴赏篇1《正月崇让宅》原文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正月崇让宅》鉴赏这是诗人悼念亡妻之作。
崇让宅是诗人的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诗人和妻子曾在此居住。
诗人的妻子卒于大中五年(851)夏秋间。
此诗作于大中十一年正月洛阳时。
昔日返回崇让宅,见到可爱的妻子,该是多么幸福和欢乐。
这次返归,却是触景生悲。
宅门牢牢上锁,重重关闭,地上长满青苔,说明久已无人居住,成了废宅;因为寂无一人,回廊楼阁非常冷落,显得特别深远;妻子已死,无人与语,诗人只好在此独自徘徊。
夜幕降临,月忽生晕,不但月光蒙上一层阴影,似有无限哀愁,而且月晕则多风,天气也要变得更加凄冷;露寒风冷,春花也不绽开。
诗的开头两联,首联扣住题中崇让宅,写其荒凉冷落,伤心惨目;颔联扣住题中“正月”,写“风露花月,不堪愁对”(清屈复《李义山诗笺注》)。
这四句,用环境的凄楚,衬托出诗人心境的凄楚。
何焯说:“三四覆装,月晕多风比妻身亡,下句则曾未得富贵开眉也。
”(《李义山诗集辑评》)也就是说,这两句是兼用眼前之景,隐喻过去的情事,第三句是说妻子去逝之前,诗人已看出不祥的预兆;下句谓王氏婚后,诗人一直穷愁潦倒,生计艰辛,从未使妻子眉目舒展过一日,于内疚中含着深厚的哀悼之情。
“帘旌”为帘端之帛,以其形状似旌(旗),故称,这里即指帘子。
“展转”、“惊猜”,都是诗人的活动。
“展转”用《诗经·周南·关雎》“展转反侧”语,指翻来复去,不能入睡。
“窗网”是张挂在窗外檐下以防鸟雀入室的网。
“惊猜”句非常逼真地表达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深夜诗人全神贯注地怀念亡妻,忽听到鼠翻窗网之声,还以为是妻子到室中来了。
李商隐诗鉴赏分析
![李商隐诗鉴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a0714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67.png)
李商隐诗鉴赏分析李商隐诗鉴赏分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诗鉴赏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李商隐诗鉴赏分析 1《锦瑟》是诗人晚年的作品。
对于本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
我们认为是诗人晚年回顾过去、自述感伤的作品。
诗的内容跟作者以往的梦想或爱情有关,寄托了作者的凄清幽怨之情。
《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以“马嵬事变”中唐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的事件为题,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1.《锦瑟》中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案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锦瑟》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作者借这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1)庄周梦蝶,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2)望帝化鹃,诗人借此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有过殷切的思念。
(3)南海鲛人,诗人借此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
(4)蓝田玉生烟,诗人借此表示美好愿望如蓝田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
3.《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为题,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答案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4.《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首联起兴,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
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
“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旨,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李商隐经典诗赏析5篇
![李商隐经典诗赏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b6f2b003d8ce2f006623f4.png)
李商隐经典诗赏析5篇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墓葬地点颇有争议。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诗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李商隐——《蝉》1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薄宦,小官;梗犹泛,意指自己象大水中四处漂流的木偶。
【简析】:这是一首哲理诗,借物喻人,诗中的蝉,实是作者自己。
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抒发了位卑寄人篱下的感叹。
李商隐——《筹笔驿》2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释】:筹笔驿,又名朝天驿,在今四川广元县北。
管仲,春秋时齐相,曾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曾为燕昭王率赵、楚、韩、魏、燕五国军队大破强齐,诸葛亮隐居南阳时常以管、乐自许。
【赏析】:本诗写得沉郁顿挫,颇类杜甫。
和杜甫所感叹的“长使英雄泪满襟”相似,为有才有志的诸葛亮事业最终不竟而遗恨无穷。
李商隐——《登乐游原》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赏析】:本诗三四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
诗人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诗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中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李商隐——《风雨》4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李商隐的诗词赏析5篇
![李商隐的诗词赏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83d04d0242a8956aece466.png)
李商隐的诗词赏析5篇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的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赠赵协律皙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俱识孙公与谢公,二年歌哭处还同。
已叨邹马声华末,更共刘卢族望通。
南省恩深宾馆在,东山事往妓楼空。
不堪岁暮相逢地,我欲西征君又东。
《赠赵协律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谓己与赵曾同在令狐楚和崔戎幕府任职,同乐亦同悲也;颔联谓己附赵之骥尾,且与赵有亲戚关系;颈联谓两人同出令狐门下,曾受其恩,如今徒存宾馆,崔戎已谢世,往事皆空;末联谓岁暮相逢,往事不堪回首,握手言别,各奔东西。
这首诗是赠别之作,情真意切,辞虽浅近,况味悲凉。
杜司勋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杜司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
“杜司勋”即指唐代诗人杜牧。
此诗高度评价杜牧“伤春复伤别”之作,称赞其诗歌高超的艺术水平。
全诗既突出了杜牧的文学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杜牧的倾慕之情,也寄托了作者自己对时代和身世的深沉感慨,暗含着诗坛寂寞、知音稀少的弦外之音,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题汉祖庙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这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早年间游历汉高祖故乡时有感而发的即兴之作。
这一时期,李商隐初涉仕途,政治热情极高,尽管屡因朋党争斗而遭排斥打击,但并没有灰心丧气,对前途充满信心。
诗人在这里用了很鲜明的色调来赞誉汉高祖,并以项羽作陪衬突出了高祖建汉的恢弘气势。
刘邦和项羽虽然都同为反秦义军的领袖人物,可最后的胜利还是不可避免地归了刘邦,这是一种王者之风的胜利,项羽大败垓下是历史的必然。
全诗对汉高祖的崇羡之情溢于言表,并立志要效仿汉高祖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李商隐的诗及赏析5篇
![李商隐的诗及赏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8f134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6.png)
李商隐的诗及赏析5篇李商隐的爱情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独具特色。
其中一部分表现他与妻子王氏的伉俪情深,代表作为《夜雨寄北》,此诗通过对巴山夜雨秋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客居异乡之寂寞和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的诗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食笋呈座中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初食笋呈座中》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的早期作品。
此诗以初出林的新笋寓意,讽劝当权者要爱惜人才,而不应横加摧折。
全诗构思新颖,含意深沉,字里行间充溢了一种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深切感叹。
艺术风格哀怨缠绵,而深情难已,已经初步显示出李商隐诗歌“深情绵邈”(刘熙载《艺概》)的艺术特色。
荷花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荷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写的一首咏荷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
展现出诗人的婚前大胆追求阶段内心美的期待与欢会时的情景。
汉宫词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汉宫词》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咏汉代事,运用想象,巧妙地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编织在一起,虚构出一种充满浪漫色彩的艺术形象,尖锐地讽刺了汉武帝的迷信与昏庸,含蓄婉转地讽喻了唐武宗的服丹求仙之举。
全诗用典精巧贴切,灵活自然,显得情味隽永而富有迷人的艺术感染力。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集中表现了李商隐对民族战争的看法,对研究李商隐的创作恩想有很重要的意义。
同时文中这种侧面着笔之法,不但使诗的结尾显得含蓄深沉、举重若轻,而且与颈联的正面赞颂和铺写形成不同的笔法,表现了诗人在结构安排和行文上的高度技巧。
李商隐长安的诗
![李商隐长安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fd41073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2.png)
李商隐长安的诗《滞雨》原文: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一、衍生注释:1. “滞雨”:因雨而停滞,这里指下雨不停。
2. “残灯”:将熄的灯,点明环境的昏暗和孤寂。
3. “独客”:独自客居他乡之人,诗人自指。
4. “云水地”:形容故乡山水缥缈,如梦如幻。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就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滞雨长安夜”,长安的雨夜,雨下个不停,仿佛连老天都在为难诗人。
“残灯独客愁”,那盏将灭的灯,照着孤独的诗人,他的愁绪就像这残灯一样,在黑暗中摇曳。
诗人客居长安,远离故乡,故乡是那有着云水的地方,可是在这秋天,连归梦都似乎不适合做了。
秋天本就是个容易引发愁思的季节,诗人在长安的雨夜,思念故乡却又无法归去,这种愁绪就更深了。
他通过残灯、滞雨、秋夜这些意象,把孤独和思乡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三、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
他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他的诗歌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但由于其一生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仕途坎坷,所以他的诗中也常常蕴含着身世之感和对时代的悲叹。
四、运用片段:我独自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打拼,就像李商隐在长安的那个雨夜一样孤独。
那天晚上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我一个人坐在窗前,望着外面模糊的灯光。
我想起了远方的家,心里满是愁绪。
就像他说的“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我此刻的孤独感和对家的思念,仿佛和他跨越了时空有了共鸣。
哎,这漂泊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曲江》原文: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一、衍生注释:1. “翠辇”:皇帝的车驾,这里代指皇帝。
2. “子夜”:半夜。
3. “金舆”:也是指皇帝的车驾。
4. “倾城色”:指杨贵妃等美人。
5. “华亭闻唳鹤”:用陆机的典故,陆机临刑前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这里表示对往昔的追忆和悔恨。
《李商隐诗两首》特色鉴赏
![《李商隐诗两首》特色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1a32ee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3.png)
《李商隐诗》特色鉴赏《李商隐诗两首》特色鉴赏1.《锦瑟》(1)象征: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比喻重在“形”的相似,象征重在“神”的相似。
《锦瑟》一诗的“锦瑟”、“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给人以意蕴深厚的朦胧美。
(2)用典: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
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
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
,庄周梦蝶,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望帝啼血,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
(3)结构:这首诗首联以“思华年”引起全篇,尾联用“追忆”二字与首联呼应,用“情”“惘然”三字概括颔联和颈联的内容,首尾两联表达的内容清晰而且确定,根本没有朦胧的意味。
但是颔联和颈联“忆”的是什么“情”呢?诗人却只用“庄周梦蝶”、“杜帝化鹃”、“鲛人泣珠”、“蓝玉生烟”四个典故来表达,又让读者坠入了五里雾中。
这种又清醒又迷糊、又明白又混沌的结构,正可以很好地表现诗中那如梦似幻、朦胧恍惚的意境。
形式和内容配合到了极致。
《锦瑟》结构示意图2.《马嵬(其二)》(1)巧对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
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
(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
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2)倒叙从章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李商隐的诗词译文和注释
![李商隐的诗词译文和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1a5fdf2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b.png)
【导语】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的成就。
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病呻吟,也不同于前⼈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种特殊形式。
下⾯就和⽆忧考⼀起来欣赏下李商隐的诗词,欢迎阅读!李商隐的诗词篇⼀ 《⽆题·凤尾⾹罗薄⼏重》 作者:李商隐 凤尾⾹罗薄⼏重,碧⽂圆顶夜深缝。
扇裁⽉魄羞难掩,车⾛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烬暗,断⽆消息⽯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注释: 1、凤尾⾹罗:凤纹罗;罗:绫的⼀种。
2、顶:指帐顶。
3、扇裁:指以团扇掩⾯。
译⽂: 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 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团扇掩盖; 可你驱车隆隆⽽过,⽆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 却⽆你的消息,等到⽯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 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赏析: 这⼤概是抒写⼀⼥⼦爱情失意的幽怨和长相思的苦闷⼼情。
诗的⾸联写⼥主⼈公深夜缝制罗帐,表现她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
颔联回忆最后⼀次邂逅的情状,表达她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深情地回味的复杂⼼情。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廖,春光已尽,⽯榴花开,所思之⼈断⽆消息。
表达了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和感伤之情。
尾联写⽇夜思念的⼈,或许相隔⾮远,只是咫尺天涯,⽆缘会合罢了。
诗活⽤了曹植的《七哀诗》中“愿为西南风,长逝⼊君怀”的名句,表达会合难期之苦。
诗中所流露的感情真挚⽽深厚。
看来⼥主⼈公似乎是单相思。
虽然相思⽆望,然⽽追求却⼗分执着。
正是这种纯情,这种痴情,赋予诗歌强烈的感染⼒。
李商隐的诗词篇⼆ 《锦瑟》 作者:李商隐 锦瑟⽆端五⼗弦,⼀弦⼀柱思华年。
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
沧海⽉明珠有泪,蓝⽥⽇暖⽟⽣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
瑟:拨弦乐器,通常⼆⼗五弦。
李商隐诗两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诗两首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380a0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e.png)
李商隐诗两首原文译文及赏析李商隐诗两首原文为《锦瑟》和《马嵬(其二)》。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1.李商隐诗两首1、《锦瑟》唐代: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赏析:⑴构思新奇: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
声声诉述思念之切。
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
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⑵朦胧美: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
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2、《马嵬(其二)》唐代: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诗歌解读赏析一、背景1、时代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蹊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从祖父起迁居郑州萦阳.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卒于唐玄宗大中十二年即公元858年,终年46岁.他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宪,穆,敬,文,武,宣宗六朝,主要活动时期大约在文,武,宣三朝,这一时期唐王朝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异常的尖锐激烈,李商隐所处的就是唐王朝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与深化中走向没落的时代。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的著名诗句正象征性地显示了唐王朝无可挽回的没落趋势。
李商隐的人生之舟就在这动荡迷乱的时代风浪中起伏沉沦。
2、家世商隐本是唐王室同宗,他的祖先和唐高祖李渊的祖先都是汉李广的十六世孙凉武昭王李高的后裔,但他的先世并没有被编入属籍,得到唐王朝的承认,自然也享受不到和王室同宗一样的待遇。
从曾祖父起,连续几代都是寡母孤儿,形影相吊。
曾祖父李叔恒未到而立之年就溘然长逝。
曾祖母独自抚育其子,而其子又因病早早辞世,她又担起抚育孤孙李嗣的重担。
“后十年,夫人始以寿殁,诸孤且幼”。
待李嗣得殿中侍御史衔后,又撇下妻子与李商隐兄弟,死于江南做幕之地。
这一年,李商隐仅十岁。
十岁的他与母亲扶柩回到郑州荥阳,“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简直像个逃荒者。
为了维持生计,母子只得“佣书贩舂”,艰难度日。
这种接连三代孤寡的家世,失去家庭主要支柱后孤儿寡母所承受的负担以及经济上、心理上的极大压力,远比一般家庭持久而沉重。
不独如此,除了亲属三代孤寡的境遇,李商隐两位姐姐的命运也给了李商隐很大的影响。
李商隐的一位姐姐可能未婚早逝。
他的另一位姐姐嫁到裴家后,由于流露出对丈夫的不满,不久就被遣回娘家,十九岁即郁郁去世。
这种累世孑遗、贫寒无依的家世,使他从小在心理上积淀了许多悲剧性因子,诸如对人情冷暖的特殊敏感、强烈的孤独感和对前途命运的忧伤等。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这些写于早期的诗中,就已流露出一般青少年少有的感伤。
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磨练出诗人坚强的性格,坚韧的毅力,激发起他发奋读书追求理想的决心。
少年的商隐拜隐居在乡间的一位堂叔父为师,这位“处士叔”耿介的品格,广博的学识对商隐一生影响颇大。
3、仕途西方有一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
”在李商隐身上,倒是命运决定了他的性格。
举凡研究李商隐的著作,提到李商隐时,几乎无一例外认为他悱恻缠绵、内向敏感、伤感多情等等,但李商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家事的命途多舛自不待言,个人的事业前途也是一塌糊涂,这便是李商隐的大环境和小环境了。
“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16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
十六岁以后就开始应举,走的是唐代士人都走的“温卷”的道路,他得到了当时的朝廷元老和骈文名家令狐楚的赏识,这位老人对商隐扶植奖掖,使商隐对他终生感怀不尽。
然而初次应试,商隐落第了,这对出生寒门的青年商隐来说是沉重的一击,但他毕竟又是血气方刚的少年,他依然满怀信心。
这时候他遇见了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崔戎,被招聘为幕僚,可惜岁月是那样无情,赴任不到几个月,崔戎便病故了。
终于在开成二年(公元837)年,靠令狐陶的关系,商隐考中了进士。
几近十年,商隐才中举。
从中举到入仕还有遥远的距离,而在长安求仕的十年中,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中成为可悲的牺牲品。
商隐原来投身的令狐父子是牛党,中举之后商隐得到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赏识,并娶王之女为妻,而王茂元却是李党的中坚人物,当时两党斗争正激烈,商隐的这种行为必然受到牛党的攻击,后来宣宗即位又重用牛党官员,商隐自然又受排挤,十年京师应举十年京师求仕,商隐以整整二十年的青春年华苦苦奋斗,最终还是未能在京都找到栖身之地,从此又开始了他远赴南国天涯漂泊的幕府生涯,总共十居幕府,地域遍及东西南北、中原边疆,长期过着辗转漂泊、寄人篱下、与家人远离的生活,使他时时有命运不由自主和天涯羁泊、孤单寂寞之感。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冬天,另一位赏识商隐的卢弘去世,接踵而来,他的妻子王氏也病逝,接连的沉重打击,将诗人置于死地,从此他陷入了真正的绝望,开始沉浸于佛教,大中十年(公元858年),商隐病逝享年仅46岁。
4、爱情曾经深爱过的人,不能不提李商隐;曾经在情场上失意过,也不可能不提李商隐。
从1100多年前的李商隐后,似乎所有与爱有关的话题,无论得意失意,言必引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创造了一个关于爱情的“诗国”,在这里,他似乎把人间的至爱、把所有人对爱的感受一网打尽了。
以致其后的一千多年间,热恋着的人们会想起李商隐的诗,为爱而沉沦着的人们也会以李商隐的诗自怜自伤。
客观而言,李商隐是一个高举爱的大旗的人,他也是一个张扬个人主义的人,他的一生似乎都在追寻着爱的理想,为爱而生为爱而死。
但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禁欲主义的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李商隐屡屡被误读、被曲解,以致在很长时间都被打入“冷宫”。
二、性格应该说是悲剧性的时世、家世与身世,造就了李商隐的悲剧性格、气质与心态。
他锐敏而纤细,多愁而善感,内向而缠绵。
对时代、人生的悲剧命运,他常具有超前的敏感。
面对甘露之变,他想到的是唐五朝荆棘铜驼的衰亡命运;参加博学宏词试落选,竟发出“一年生意属流尘”的悲叹。
他提示人生悲剧的底蕴:“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壶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壶中伤别离”;“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殿为细腰”;“莫向樽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他特别敏感,又特别执著。
政治上连起码的参政条件都没有,却抱定欲回天地的匡国宏愿;明明感到环境一片冰冷,却仍怀着一片赤诚;明知爱情的无望,却仍然要作执著的追求。
在仿佛无可慰藉中寻求一丝慰藉,甚至在彻骨、弥漫的悲哀中咀嚼悲哀中的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妨看作他这种悲剧性格、心态的写照。
他的性格中本有豪放的一面。
但环境的压抑和命运的折磨却使他变得内向、收敛,内心的矛盾痛苦无法公开宣泄,只能寄之于诗:“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样血泪写就的诗篇,后面隐藏着的是无限的感伤、残缺与遗憾。
诗人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也是奋争的一生,污浊的社会毁灭了诗人的理想,但是污浊的社会也孕育了诗人伟大的诗篇,给了诗人不朽的生命,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的话,商隐的性格特质便是"纯情"。
对政治的纯情、对理想的纯情、对人生的纯情、对人间的纯情。
三、作品一、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1、原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译文那明亮的画楼,那温馨的桂堂,是星光的照耀,是春风的吹拂昨夜多么令人难忘。
没有凤凰的翅膀,不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可我们的心像灵奇的犀角,永远相通。
隔座行酒,美酒使我们陶醉,游戏猜谜,灯烛照红我们的面颊可惜美境不能常在,更鼓催人,我要应差离去。
我漂泊的身躯,独如飘转的飞蓬,随风飘转的官府兰台。
3、赏析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点出时间和地点。
但细一琢磨,所给的场景又那么让人难以捉摸,“画楼西”,“桂堂东”,有如从念禅师的灯语“赵州东院西”,显然是作者梦设的时空,以追想消逝的恋情。
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好象是作者在表述心志,颇有些海誓山盟的味道。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两个场景,一繁华一冷清。
繁华之处也孕育着失落与哀怨,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灯红酒绿、歌舞喧闹的夜宴上,也许因为羞怯只能与所爱之人相视传情,也许是与所爱之人欢娱良宵而当夜阑人静之时又不免倍添惆怅。
总之,应官鼓响,一夜风流随风而逝。
诗人坐在马上心绪迷离,失魂落魄,象风中蓬草一样投入了一天庸常的案牍琐事。
全诗场景多变,意绪纷繁,所有的文字皆是以诗人的情感变化连缀而成,于思绪中见美感。
这里便有了一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况味。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追忆。
当人们很亲切地追忆并再现从前的景况时,那一特殊的情景对追忆者有着意义,对于一般的追忆而言,它往往也同时意味着一种面向未来的希望和规划;但残荷听雨却与此不同,那些摇曳在秋雨中的败叶枯枝,不再意味着对叶绿花红的任何憧憬,而是它的终结。
在这自觉的终结体验中,却有着对枯萎过程最为深沉的绝望和抗议。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追忆,是一种更加真切的精神体验,它对李商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这一首《无题》诗能使我们进一步领略这种追忆的复杂韵味。
这首诗所描述的是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意,它发生在一个通宵达旦的宴席上,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了的官场交际活动,从“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看来,那个女子是其中一个陪酒歌妓。
但正是这个女子,却和李商隐在一片嘈杂之中,共同享有一份温情。
我们还不能把它称为爱情,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是一个两情相悦的萌发状态,也许它只表现在一个相互怜惜的眼神中。
诗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一定想知道。
一切都平淡如常:饮酒,行令,所有的感受都淹没在嘈嘈杂杂的喧嚣之中。
没有表白,没有承诺,也没有任何约定,当应衙的鼓声响起来的时候,一切又都消逝在忙忙碌碌的走马一般的日子里。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那只是一个温馨的情境,就象已经逝去的星辰和风,只留下一种淡淡的欢喜,一种深切感动,还有挥之不去的忧伤,使诗人不能放弃。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温馨的情境。
“身无彩凤双飞翼”,所悲叹的首先是现实的困顿和绝望。
李商隐少有才名,得显要赏识,人生象鼓满了风的帆,锦绣前程历历在目;但一次多少有些功利色彩的联姻,使这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不仅如此,李商隐还不得不背着忘恩负义和首鼠两端的罪责,艰难地前行。
李商隐以自己的前途为年轻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多年的艰难的游幕生涯,使得李商隐体验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成为一个漂泊无根的人。
一颗破碎的心灵由于对归宿的渴望,而变得多愁善感,变得多情。
为了抗拒着冷漠无望的现实世界,诗人开始演绎、沉湎于一个又一个的温情体验。
而“心有灵犀一点通”,既是指相互赏识、两情相悦,也是指对彼此命运的认同。
由此而生发的两情相悦,正是诗人所不断寻觅的自我拯救之道。
但一切都会改变。
在“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失落感正被诗人酝酿着,使我们隐约闻到一种悲伤的气息。
诗人在第一句重复了两个“昨夜”,它提醒我们这只不过是一种追忆。
据“走马兰台”一句推测,这一追忆发生在次日的官衙中。
追忆是个人的事情,当诗人进入追忆之中的时候,它摒斥了外在现实世界,将“走马兰台”的无奈弃之一旁,回归到属于自己的绝对真实之中,所以,它首先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
此外,在一个感情波澜之后,诗人选择追忆,而不是谋划和憧憬,它还表明了诗人就这一件情事本身,已经做出了一个了断,那就是自觉的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