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致病性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细菌—细菌的致病性(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细菌—细菌的致病性(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一)侵 袭 力
包括
黏附结构
菌体表面结构 荚膜
侵袭性物质
1. 菌体表面结构——菌毛 菌毛黏附可抵抗体液的冲刷作用
2. 侵袭性物质
血浆凝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 透明质酸 链激酶 A群链球菌 链道酶 胶原酶:产气荚膜梭菌
(二)毒 素
外毒素 内毒素
1. 外毒素
定义:是由G+菌分泌及部分G-菌合成后释放 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DIC等
7/18/2023
第二部分
细菌的侵入数量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引起感染的数量与其毒力成 反比。
第三部分
细菌的侵入途径
三、细菌侵入的途径
各种病原微生物都有其特定的侵入途径和部位。细菌可通过:
➢ 呼吸道 结核杆菌 流脑奈瑟菌 白喉杆菌 ➢ 消化道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霍乱弧菌 ➢ 皮肤粘膜接触 葡萄球菌 链球菌 ➢ 创伤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 多种途径侵入机体 结核杆菌
性质:为蛋白质,毒性强,具有组织选择性, 不耐热,抗原性强,可用甲醛脱毒为类毒素 。
分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
2. 内毒素
定义: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菌体裂解后 释放出来。内毒素也存在于螺旋体、衣原体和 立克次体中。
性质:脂多糖(LPS),耐热;毒性较弱,无 组织选择性;抗原性弱,不能脱毒为类毒素。 LPS毒性成分为脂质A。
微生物与免 疫学
细菌的致病性
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
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的侵入途径
01

02

03
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的侵入途径
第一部分
细菌的毒力
毒力:指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

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课件
宿主细胞 衣 原 体 大量繁殖 抑制 细胞代谢
主要外膜蛋白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超敏反应
免疫性 免疫力不强
第2节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 一、沙眼衣原体
•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播途径 眼 —— 眼、眼 —— 手 —— 眼、性 接触传播、产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所致疾病
• 沙眼 沙眼亚种A、B、Ba和C血清型 • 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包涵体→局 部炎症→早期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结膜瘢痕、眼 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 损害→影响视力或致盲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
• 体积微小,一般为0.2~0.3µm。无细胞壁, 呈多形性,有球形、杆状、丝状、分枝状 等多形态。革兰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 淡紫色。。 • 繁殖方式多样,以二分裂 繁殖为主。
• 培养
• 营养要求高,在含有20%血清、酵母浸膏及 胆固醇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3~10天 (甚至2~3周)后才形成荷包蛋样微小菌 落。菌落中央厚而隆起,周边薄而扁平。 用低倍镜观察清楚。适宜温度为35℃。 •
第2节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 一、普氏立克次体
传染源:病人 传播媒介:体虱
人 人虱 人虱 人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二、莫氏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鼠 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
• 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 卵
鼠 幼虫
成虫
稚虫
第二代幼虫 人(恙虫病)
稚虫
成虫

第14章 放线菌
第1节 放线菌属
主要致病菌——衣氏放线菌(A. israelii)
一、生物学性状
G+、非抗酸性丝状菌 培养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硫磺样颗粒(菌落) 压片或组织切片,显微镜下可见颗 粒呈菊花状

最新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PPT课件

最新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PPT课件

A类感染性物质
指在运输过程中与之接触能对健康人或动物造 成永久性残疾或致命疾病的感染性物质。此处 “接触”系指感染性物质离开保护性包装与人 或动物的身体接触或经呼吸道吸入的情况。 A类感染性物质使人染病或使人和动物都染病 者联合国编号为UN2814,其运输专用名称为危 害人的感染性物质; 仅使动物染病者联合国编号为UN2900,其运输 专用名称为仅危害动物的感染性物质。
A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与标签
A类传染性物质包装要求
包装系统包括:防水的主容器,防水的 辅助包装和强度满足其容积、质量及使 用要求的刚性外包装。 主容器和辅助包装,必须能承受在-40℃ 至+55℃温度范围内95kPa的内部压力而 无渗漏。
A类传染性物质包装要求
外包装外部尺寸,最小边长不小于100mm。外包装必须 标明UN2814(或UN2900)标记。标记背景颜色应差异 明显,确保清晰可见,易于识别。 标记是以45º角度设置的正方形(菱形),其每条边的 边长至少为50mm,每条边线的宽度至少为2mm; 字母和数字高度至少为6 mm。 外包装上临近菱形标记的部位必须表明运输专用名称 “ Diagnostic specimen” ( 诊 断 标 本 ) “ Clinical specimen”( 临 床 标 本 ) 或 “ Biological substance,Category A”(生物物质 A类)。 同时还应标明联系人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字体 (字母、数字)高度不小于6mm。
B类感染性物质
不符合列入A类标准的感染性物质。 其联合国编号为UN3373。 运输专用名称为诊断标本或临床标本或 生命物质B类。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为方便查阅,按照以上分类标准,在卫 生部组织编写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 物名录》中列出了病原微生物及其相关 样本的运输包装类别和联合国编号。

微生物的致病性

微生物的致病性
(感染后的表征)
7
微生物的致病性
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条 件下能在特殊的宿主体内引起特定疾病的能力。
在不同种或同种不同株的致病性有差异
致病性差异与毒力、数量、和侵入门户有关
8
毒力因子
致 病 性
侵入机体的数量 侵入门户 机体的免疫力等
9
一、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因子
毒力: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程度
1
微生物的致病性
2
病原微生物:能侵入宿主,引起感染甚至传染性疾 病的微生物,又称病原体。 感染:病原微生物体侵入生物
体内,在生物体内进行生长繁 殖和(或)产生代谢产物,破 坏生物体结构、功能,引起病 理改变的过程,又称传染。
3
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
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正常菌群引 起的感染。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包括自然 环境和带菌(毒)的生物体。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空气传播 病从口入
毒性程度
免疫原性
强,往往致死
强,刺激机体产生中 和抗体
弱,很少致死
较弱,免疫应答不足以中和毒性 不能
能否产生类 能,用甲醛处理 毒素
20
2、真菌毒素
毒性强 污染频率高 肝脏毒、肾脏毒、心 脏毒、造血器官毒等
3、病毒毒素样物质
21
黏附和侵入
侵袭力
繁殖和扩散 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毒力因子
毒素
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ID50) 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使一定体重或 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 病原体数量或毒素量。
10
黏附和侵入
侵袭力
繁殖和扩散 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第三十一章疱疹病毒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第三十一章疱疹病毒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第三十一章 疱疹病毒ppt课件

CONTENCT

• 疱疹病毒概述 • 疱疹病毒的致病性 • 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 疱疹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 疱疹病毒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疱疹病毒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疱疹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DNA 病毒,能引起人类多种疾病。
分类
疱疹病毒可分为α、β、γ三个亚科, 其中α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人类的致 病性较强。
THANK YOU
感谢聆听
100%
局部治疗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外用收敛 、抗病毒药膏涂抹。
80%
全身治疗
口服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泛昔洛韦等,同时进行对症治疗 。
预防措施
02
01
03
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的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与患者接触,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毛巾等生活 用品。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免疫力,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疫苗研究进展
疫苗种类
目前有带状疱疹疫苗和单纯疱疹疫苗。
研究进展
不断有新的疫苗品种在研发中,以提高预防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04
疱疹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与细菌的相互作用
协同感染
疱疹病毒与某些细菌可以同时 感染同一细胞,并在细胞内相 互促进对方的复制和扩散。
细菌性感染的恶化
某些细菌感染可以增加疱疹病 毒感染的风险和严重程度,如 性传播疾病中的淋病和衣原体 感染。
抗生素治疗的影响
抗生素治疗可以改变口腔和生 殖道微环境,从而影响疱疹病 毒的复制和传播。
与病毒的相互作用

医学微生实验 本科实验三细菌致病性及病原性球菌-PPT文档

医学微生实验  本科实验三细菌致病性及病原性球菌-PPT文档
上次实验结果观察
平板划线分离及菌落观察
菌落形态观察: 菌落的色泽、大小; 表面光滑或粗糙、边缘整齐否; 隆起度、透明度等 不同形态菌落代表不同的细菌
斜面移种法及色素观察
观察细菌在斜面上所形成的菌苔。 绿脓杆菌产生水溶性色素,使整个培养基变绿。 金葡菌产生脂溶性色素,培养基不变色。
存在部位
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释出
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散出
化学成分
脂多糖
蛋白质
稳定性
好、160℃ 2-4h 破坏
差、60-80℃ 30min 破坏
毒性作用
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引起休克,发热,等
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抗原性
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 但无中和作用。 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
链球菌 G+链状 甲链 不完全溶血 条件致病菌 乙链 完全溶血 致病菌 丙链 不溶血 不致病
肺炎球菌 G+成双 不完全溶血 胆汁溶菌试验 胞外 、荚膜
镜下 培养 毒力及鉴别实验
脑膜炎 G-成双 巧克力平板 球菌 胞内 CO2
细菌生化反应结果分析
H2S产生试验 (史氏痢菌、乙型副伤寒)
硫酸亚铁半固体
乙型副伤寒
黑色沉淀物
细菌生化反应结果分析
葡萄糖发酵试验 乙型副伤寒(产酸产气) 培养基红→黄色,有气泡 史氏痢菌(产酸不产气) 培养基红→黄色,无气泡
细菌生化反应结果分析
吲哚试验 (史氏痢菌、乙型副伤寒)
内毒素检测方法——鲎试验
试剂:鲎试剂 内毒素、生理盐水 试验结果观察: 鲎试验(+):出现凝固
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实验试剂:破伤风杆菌培养物 破伤风抗毒素 实验动物:小白鼠 试验结果观察: 细菌培养物→小鼠强直性痉挛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2024鲜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11
03
细菌学
2024/3/27
12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的细胞壁与细胞膜
组成成分、功能特点
2024/3/27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细菌的细胞质与核质
遗传物质、核糖体
13
细菌的生理与代谢
01
细菌的生长繁殖
生长曲线、繁殖方式
2024/3/27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 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螺旋体等八大类。
4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 菌三类。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生物,其形态 多样,有球形、杆形、砖形、弹状、丝 状等。病毒的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外 壳两部分。
定义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致病机理、 免疫机制、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2024/3/27
任务
揭示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其与宿主相互作 用规律,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9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024/3/27
研究对象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 生物及其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5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平衡
菌群种类、数量、分布及作用
条件致病菌与机会性感染
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病原菌与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举例
细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7微生物的致病性

7微生物的致病性

狂犬病毒包涵体(Negri body)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病毒感染细胞——细胞表面出现病毒抗原 ——诱发机体免疫应答——导致细胞损伤
病毒的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 人群个体间的传播,通过消化道、呼吸道 、泌尿生殖道、动物或蚊虫叮咬、血液等 垂直传播: 母亲和孩子间的传播,通过产道、胎盘、 哺乳等。
第五章 常见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抗微生物药物
概念:
病原微生物(病原体) 少数可引起人类、动物、植物疾病的微生 物。 细菌 真菌 病毒

概念:

感染 病原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侵入宿主, 并在体内繁殖,生成毒素,造成宿主的组 织细胞损伤及生理功能紊乱的过程。
概念:
致病性 微生物引起疾病的性能。 决定致病性的因素 1.微生物的致病因素 2.宿主的抵抗力 致病性的特点 宿主的特异性 种的特异性

抗微生物药物
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抑制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 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利福平 抑制叶酸合成:磺胺类、甲氧苄啶 增加细胞壁通透性:多肽类、唑类


外毒素特性
主要由G+菌和少数G-菌产生 大部分产生之后分泌到菌体细胞外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通常不耐热 毒性强 对组织细胞有高度的选择性 免疫原性强,经甲醛脱毒后制成类毒素用 于预防接种

内毒素特性
由G-菌产生 结合于细胞壁,菌体裂解时释放出来 化学成分为脂多糖,耐热 免疫原性弱,不能被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毒性较弱,不同G-菌产生的内毒素毒性作 用相似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因素
★细菌毒力 ★细菌侵入数量 ★细菌侵入途径

病毒及病毒类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病毒的特性和致病性(动物微生物技术课件)

病毒及病毒类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病毒的特性和致病性(动物微生物技术课件)
动物微生物应用技术
任务三:病毒的特性和致病性
任务三:病毒的其他特性和致病性
一、干扰现象和干扰素
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一种病毒抑制另 一种病毒的进入或复制,称病毒的干扰现象。 先进入细胞的病毒干扰后进入的病毒;死的干扰活的;缺陷病
毒干扰完整病毒。 干扰现象的机制:
① 诱导干扰素的产生,抑制被干扰病毒的生物合成; ② 占据表面受体或改变宿主细胞代谢途径; ③ 竞争干扰,病毒增值时,消耗了宿主细胞的原料等。
8/27/2023
12
任务三:病毒的其他特性和致病性
五、病毒的致病性——感染途径
急性感染:一般病程较短,病毒常随疾病的痊愈而被消灭 或自体内排除。
持续感染:病毒在体内较长时间存在,在一定时期内无明
显症状。(1)慢性感染(2)潜伏感染(3)慢病毒感染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细胞外、细胞间、细胞核播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
8/27/2023
10
任务三:病毒的其他特性和致病性
四、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病毒遗传的特点:遗传方式简单;受宿主细胞影 响;易产生突变。
病毒变异的类型:突变;重组;重配;表型混合。
病毒基因组研究的意义:保护性表位的研究;高变 区的研究;毒力相关基因的研究、耐药性的研究。
8/27/2023
11
任务三:病毒的其他特性和致病性
4
任务三:病毒的其他特性和致病性
一、干扰现象和干扰素
干扰素:当机体活细胞受病毒感染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 后产生的能干扰病毒复制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
动物体内干扰素基因 活化 干扰素mRNA

干扰素诱生剂

▪ 干扰素诱生机理 干扰素

微生物学 细菌 细菌的致病性

微生物学 细菌 细菌的致病性

内毒素:
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LPS)成分,细菌死亡裂解后释放 出来的毒性物质。
性质稳定,160℃ 2-4 小时才被破坏! 毒性相对弱,对组织器 官选择性不强,不能制 成类毒素。
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来源 存在部位
化学成份 稳定性
抗原性
毒性作用
外毒素 G+菌和部分G-菌 在细菌细胞内合成并分泌至菌体外, 少数菌裂解后释出。 蛋白质 不稳定,60-80℃30min被破坏
强,剌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处 理可脱毒形成类毒素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 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内毒素
G-菌
细胞壁成分,菌体裂解后 释出。
脂多糖
稳定,160℃2-4h才被破 坏
弱,能剌激机体产生抗体, 保护作用弱,经甲醛处理 不能形成类毒素
较弱,各菌的毒性作用大 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 胞反应、微循环障碍、休 克、DIC等。
细菌侵入途径
呼吸道 消化道
创伤 接触 节肢动 物叮咬
有些病原菌可以通过多途径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
细菌侵入数量
一般情况下,病原菌感染所需的数量与其毒力成反比,毒力越 强,致病所需的菌量越小,反之所需的菌量越大。
细菌的致病性因素都满足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引起感染,感染 程度如何,还和机体的防御能力有关。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侵入宿主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引起不同程 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
细菌能否侵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细菌的致病性 和宿主的防御能力。
致病性:细菌对宿主能引起疾病的能力,是细菌的特征之 一,与细菌的毒力、侵入途径和侵入数量有关。
毒力: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半数致死量(LD50) 半数感染量体表面结构

微生物的致病性

微生物的致病性

2)抗体液免疫机制
(1)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 (如金葡菌癿SPA伪装成抗原不抗体结合) (2)分泌蛋白酶降解免疫球蛋白(如嗜血杆菌可以分泌IgA蛋白酶,破坏黏膜表 面癿IgA) (3)某些菌体结构可抑制抗体产生 (如脂多糖LPS、荚膜、)。
3)内化作用
某些细菌粘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迚入吞噬
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癿过程(如单增李斯特菌
三、细菌癿侵入部位
有了一定毒力和数量,还要有适当癿 侵入部位,否则丌能构成感染。 如: 伤寒杆菌(经口)→小肠 脑膜炎球菌(呼吸道)→鼻咽部 破伤风杆菌(创伤)→破伤风 结核杆菌(多途径)→入侵最常见肺
途 径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接触感染
方 式
气溶胶,飞沫方式吸 入 粪-口方式,食入 直接、间接、性接触


破伤风梭菌引起的肌肉痉挛
霍 乱
• 毒力 :致病菌癿致病性强弱程度称 为毒力。
• 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 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接种途径,
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癿某种动物半 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癿最小细菌数或
毒素量。
侵袭力
毒力
定居、繁殖 、扩散癿能 力
内、外毒素
毒素 致病性
侵入数量
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 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
抗原性
• 2、真菌毒素:
• • • 真菌产生癿代谢物,目前已知有200多种 根据作用靶组织丌同分为: 肝脏毒、肾脏毒、心脏毒、造血器官毒 等。 • 可引起多种中毒症状,长时间积累可产生 致畸、突变、致癌等。
、结核分枝杆菌等)。
意义 :宿主细胞为迚入其内癿细菌提供了一个增
殖癿小环境和庇护所,使细菌逃避宿主免疫机制

微生物的致病性

微生物的致病性

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俗称麻风杆菌,是引起麻风病的病原菌。麻风
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流行广泛,我国建国前流行较严重,近3
年发病率较低,病例稳定在2000例左右。麻风患者是本病的唯
一传染原,主要是与患者密切接触传染。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也可通过呼 吸道和痰、汗、泪、入志、精液及阴道分泌物进行传播。麻风 杆菌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少数病例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内 脏器官,麻风病病程缓慢,但一些患者可突然出现症状加剧、 病情恶化,此为麻风反应。
蔓延广,常造成局部流行,历史上曾引起多次世界性大流行。
肠道病毒
✓ 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克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 是指由消化道侵入、并在肠道上皮细胞中增殖,可随粪便排出
体外的一组病毒,它们可经血液侵入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引 起多种疾病。
肝炎病毒
✓ 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 ✓ 能引起肝炎的病毒主要是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支原体 (一)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之间的 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独立生长繁殖, 以二分裂繁殖为主,也有芽殖。
因为它无细胞壁,故其形态不定,可呈球状、丝状、杆状、分枝 状等多种形态。因为能形成有分支的长丝,故称之为支原体。
支原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较多,只有少数能致病。 支原体体积微小,能通过0.45μm滤菌器。 支原体抵抗力不强,比细菌弱,45℃、15min即被杀死。易被
梅毒螺旋体是人类梅毒的病原体。 梅毒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性病。人是梅毒唯一的传染源,主要
通过两性直接接触传染,梅毒螺旋体由皮肤或黏膜上极小破 损处侵入,造成局部溃疡病变。随后,螺旋体通过血流遍布 全身,损害皮肤黏膜、骨、关节和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血管 系统和神经系统,引起相应部位的病损。 梅毒螺旋体抵抗力弱,对冷、热、干燥都敏感,41.5经1h死 亡,在50时5min死亡,离开人体后1~2h即死亡。对化学消 毒剂敏感,肥皂水将其杀死,对青霉素、红霉素、砷剂等敏 感。

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分类
动物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动物相关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以及它们对动物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微生物对动物的重要性
促进动物消化
一些微生物可以帮助动物消化食物,释放更多的营 养物质供动物吸收。
合成维生素和氨基酸
一些微生物能够合成动物所需的维生素和氨基酸, 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增强免疫系统
一些微生物可以刺激动物的免疫系统,提高动物的 抵抗力。
供有力支持。
代谢组学
通过检测动物微生物组的代谢产 物,揭示其在动物健康和疾病中 的作用,为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
疗提供新思路。
蛋白质组学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动物 微生物组中蛋白质的表达和调控, 深入了解微生物与动物的相互作
用机制。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微生物耐药性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动物微生物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需 要深入研究耐药机制及解决方案。
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 对宿主细胞的识别、粘附、侵入、复制、扩散和免 疫应答等过程。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直接接触传播
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直接接触 ,如交配、舔舐、咬伤等途径 传播病原微生物。
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污染的环境、饲料、 水源等媒介物传播病原微生物 。
空气传播
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CONTENCT

• 动物微生物学简介 • 常见动物微生物种类 • 动物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 • 动物微生物的致病性 • 动物微生物的应用 • 展望动物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01
动物微生物学简介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动物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其与动物之间相互关 系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扩散(经血液、淋巴液)
2020/12/29
11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繁殖与扩散
金黄色葡萄球菌
侵袭性酶
血浆凝固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分解纤维蛋白 链道酶:分解核酸 胶原酶:分解细胞间质中的胶原。
产气荚膜杆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020/12/29
12
细菌的致病性
2020/12/29
14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外毒素
-主要由G+菌产生 -分泌细胞外,属蛋白质,不耐热; -毒性强;有特异性; -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的抗毒素, 中和外毒素作用
2020/12/29
15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外毒素
-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用于免疫预防
-外毒素种类
2020/12/29
白喉儿童
19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霍乱弧菌
2020/12/29
霍乱
20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内毒素
-主要由G-菌产生;主要指脂多糖;
-耐高温;
-细胞壁成分,死菌溶解释放;
-毒性弱;无特异性,引起机体发热;
-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不产生抗毒素;
2020/12/29
微生物的致病性
2020/12/2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微生物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 放线菌的致病性 真菌的致病性 病毒的致病性
2020/12/29
2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2020/12/29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肽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 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神经毒素:破伤风杆菌毒素
细胞毒素:白喉杆菌毒素
肠毒素:霍乱弧菌毒素
2020/12/29
16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破伤风杆菌
2020/12/29
新生儿破伤风
17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破伤风梭菌引起的肌肉痉挛
2020/12/29
18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白喉杆菌
3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
毒力
侵入机体的数量
侵入途径
机体免疫力
环境因素
2020/12/29
4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毒力-病原菌致病的强弱程度。
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 量(ID50)表示。即在规定的时间内,通 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
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
2020/12/29
30
放线菌的致病性
诺卡菌属广泛分布于土壤,多 为腐生性非致病菌。
免疫力低下者或长期使用免疫 抑制剂者易发生感染。
2020/12/29
31
放线菌的致病性
星型诺卡氏菌 肺部
肺炎、肺
脓肿 经血行入脑 脑膜炎、脑
21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内毒素
-不能制成类毒素,无免疫预防
-致病机制
糖代谢紊乱 白细胞改变 中毒性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内毒素的检测:鲎试剂
2020/12/29
22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侵入机体的数量
病原菌的毒力与侵入的菌量 成反比
毒强则量少,毒弱则量多。
2020/12/29
9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侵入
-毒力强的病原菌主动侵入非吞噬细 胞的过程(伤寒杆菌、侵袭性大肠杆 菌等) -决定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侵袭基因
2020/12/29
10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繁殖与扩散
-取决于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免疫力 -决定细菌扩散能力的因素:侵袭性酶。
如透明质酸酶、溶纤维蛋白酶等。 -造成后果:局部扩散(表层、深层)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2020/12/29
26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细菌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 潜伏感染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显性感染 带菌状态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菌血症 败血症
2020/12/29
脓毒血症
27
放线菌的致病性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 土壤中,由于大多数为腐生,故只有 少数对人有致病性。
2020/12/29
7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粘附
侵入
繁殖与扩散
抵抗宿主的防御能力
细菌的侵袭过程
2020/12/29
8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粘附
-粘附是侵入的首要条件; -利于细菌在局部定居繁殖; -粘附具有特异性; -构成粘附的物质:荚膜、菌毛及
其他表面物质
2020/12/29
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2020/12/29 LD50与细菌毒力成反比
5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毒力
侵袭力
侵袭性酶 荚膜 其他表面物质
外毒素 毒素 内毒素
2020/12/29
6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侵袭力
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可在 体内定居、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侵袭力对机体无直接毒害作用。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抵抗宿主的防御能力
-如荚膜的抗吞噬、抗杀菌物质。 -某些细菌能分泌产生一些酶,可损伤 吞噬细胞或抵抗体液中的杀菌物质,降 低机体的免疫力。
2020/12/29
13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毒力
毒素
细菌产生的损害机体组织、器官, 并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大分子物质。
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
厌氧放线菌属
致病放线菌
需氧诺卡菌属(少数)
2020/12/29
28
放线菌的致病性
对人有害的主要是衣氏放线菌 衣氏放线菌是人体正常菌群。当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拔牙、口腔 粘膜损伤时,可发生内源性感染。
2020/12/29
29
放线菌的致病性
衣氏放线菌 侵入组织 大量繁殖 软组织慢性或亚急性肉 芽肿性炎症
23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机理:侵入门户
多数病原菌只有经过特定的 门户侵入,并在特定的部位繁殖, 才能造成感染。
2020/12/29
24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感染的传播方式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粘膜 血液 节肢动物 性传播
2020/12/29
25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细菌感染的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