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辛弃疾的一首农村词
九年级语文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经历了官场上的排挤与失意,作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者却为何欲说还休,转言天气?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不便直说、无人言说 (迭句)
愁 报国无门 人生无常 之愁
欲说 强颜欢笑 还休 自嘲无奈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
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
好个秋。
咸阳城东楼
行人:指作者自己 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许浑 (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找出相关诗句,说说 当年的秦汉旧址如今怎么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样了?用了哪些意象?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鸟、绿芜、蝉、黄叶、渭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千古愁绪谁堪言
许浑的难言之愁,寓于景物之中 虽“莫问”,却道出了_________ 辛弃疾的难言之愁,藏在今昔对比中 欲说还休,却说出了___________ 难言之愁 一倍增其哀愁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登上咸阳城的许浑见到了暮年 的辛弃疾,他们终于可以表达彼此的忧愁,他们可能会 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查找相关资料,发挥想象,写一写 那时的场景与对话,300字左右。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强说愁。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
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
好个秋。
咸阳城东楼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许浑 (唐)
辛弃疾 (宋)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树绕村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树绕村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咸阳城东楼【作者】许浑【朝代】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写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节奏划分】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⑴咸阳:今属陕西。
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蒹,荻;葭,芦。
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⑶“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
行人:过客。
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诗词鉴赏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首句“一上”对应“万里”,有力地表现出结的突兀而浓厚。
领联写晚眺远山景,高意深,“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山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行香子树绕村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行香子树绕村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具体章节为《行香子·树绕村庄》。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通过描绘农村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的背景知识介绍、词的朗读与解析、词中意象的分析以及词人情感的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行香子·树绕村庄》的词意和艺术特色。
2. 通过朗读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分析和词人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点:词的朗读、解析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引导学生谈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行香子·树绕村庄》,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 背景知识介绍:简要介绍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4. 词意解析:逐句讲解词句,分析词中的意象,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等。
5. 情感表达:讨论词人通过描绘田园风光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的田园诗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另一首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行香子·树绕村庄》2. 内容:词人:辛弃疾背景:田园风光意象:树绕村庄、水满陂塘等情感:向往田园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结合词句解析和情感表达。
答案:《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另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词。
词中通过描绘村居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具体解析如下:1. 意象分析: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等。
九年级语文辛弃疾的一首农村词

整流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应用量程为:的兆欧表测量。A、250V;B、500V;C、1000V;D、2500V。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糖精钠的使用量为。A.0.15g/kgB.0.20g/kgC.0.10g/kgD.0.25g/kgE.0.30g/kg 1791年,英国医生帕茨瓦尔为曼彻斯特医院起草了《医院及医务人员行动守则》,1803年他又出版了《医学伦理学》一书。这标志着作为学科形态的医学伦理学的诞生。这一情况说明了A.伦理道德源自于创造者的灵感B.伦理道德源自于人们的客观实践C.伦理道德源自于神对创造者的启示D.伦理道 [多选,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48岁。因纳差乏力5月,右上腹隐痛3天入院,既往有饮酒史20年,每天4两白酒。体查:巩膜中度黄染,腹膨隆,腹水征(+),肝肋下2cm可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入院后应优先采取哪些检查。A.肝功能检查B.血常规C.胃镜D.腹腔穿刺E.肝穿刺活检F.腹部B超 AIDS免疫功能的检测最重要的检测手段是A.流式细胞术B.抗体检测C.抗原检测D.病毒学检测E.细胞数量的检测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规定,企业改制的情形不包括()A、国有独资企业改为国有独资公司B、国有独资公司改为国有独资企业C、国有独资公司改为国有资本控股公司D、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改为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美德是以下几方面的和谐统一,其中不包括A.高尚的思想B.品德C.情操与语言D.良心E.行为 长期低热,劳累则甚,少气乏力,多为A.血虚发热B.阴虚发热C.气虚发热D.气郁发热E.气阴两虚 一般来讲,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尿蛋白特点为A.大量蛋白尿B.中度蛋白尿C.轻度蛋白尿D.微量蛋白尿E.以上均不是 下列需要在检查前做碘过敏试验的检查是A.膀胱镜检查B.排泄性尿路造影C.尿路平片D.尿三杯试验E.B超检查 承包商可以根据合同约定向业主提出延期开工的申请,申请被批准则承包商可以进行工期索赔。业主的确认时间为小时。A.48B.36C.24D.12 公开市场操作是通过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A.交通银行B.建设银行C.中央银行D.工商银行 FIDIC系列合同条件中,发包人设计的或咨询工程师设计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应常用。A.施工合同条件B.永久设备和设计一建造合同条件C.EPC交钥匙项目合同条件D.简明合同格式 TMN的功能结构主要描述TMN的,其基础是TMN功能块和功能块之间的。 输血相关疾病检测实验室的建筑与设施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输血相关疾病检测实验室属于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实验室的实验用房、辅助用房应满足血液检测工作的需求C.实验室需保持卫生 《文物保护法》规定,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A.责任B.义务C.任务D.权利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B.以中年男性多见C.90%~95%患者HLA-B阳性D.类风湿因子阴性E.多有明显腰背痛,多缺乏皮下结节 产后子宫缩小至妊娠12周大小,需要时间为A.1周B.2周C.3周D.4周E.5周 施工过程不合格的标识一般不能由等记录来实现。A.进货检验B.测试记录C.质量评定表 重度CO中毒时,COHb浓度至少高于A.10%~20%B.20%~40%C.30%~40%D.50%以上E.60%以上 甲公司2012年12月20日自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万股,共支付价款860万元,其中包括交易费用4万元,甲公司将购入的乙公司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12年12月31日,每股收盘价为9元。2013年3月10日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每股1元,2013年3月20日,甲公司出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属于静态报表。A.正确B.错误 患者,女性,25岁,诉右眼胀痛,检查左眼视力1.0,裂隙灯检查如图,对该病描述不正确的是()A.囊肿不断增生,引起青光眼B.眼球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结膜或角膜上皮通过伤口进入前房,种植于虹膜C.由于虹膜色素上皮过度增生D.以外伤植入性最常见E.多采用YAG激光术治疗 伤寒患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A.潜伏期B.起病1周内C.起病2~4周后D.恢复期E.起病后1~2周内 飞机进近着陆中,当下降高度到过渡高度层后,高度表应拨正到.A.QFEB.QNHC.QNE 知识是人们对和社会认识和描述的总和。A、自然景物B、自然C、人类D、实践 属于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是A.普萘洛尔B.阿普洛尔C.普拉洛尔D.拉贝洛尔 患者,男,67岁。支气管哮喘,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表情痛苦,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加剧,发绀明显,血气分析:氧分压为<4.8kPa,二氧化碳分压>9.8kPa。根据患者症状及血气分析,判断其缺氧程度为()A.极轻度B.轻度C.中度D.重度E.过重度 男性,40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1月,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学为纤维化伴局限性坏死,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其间可见大量里一斯细胞。其组织分型为:A.霍奇金病淋巴细胞为主型B.霍奇金病结节硬化型C.霍奇金病淋巴细胞耗竭型D.霍奇金病混合细胞 女性,30岁,农民。2周前于田间劳动时右小腿皮肤划破。1周前起畏寒、高热,3d来咳嗽、气急,伴右侧胸痛就诊。影像学检查右侧肺炎伴液(脓)气胸。推测其最可能的病原体是A.化脓性链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厌氧菌D.铜绿假单胞菌E.军团杆菌 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据实补记时限的法定要求为。A.2小时以内B.4小时以内C.6小时以内D.8小时以内E.10小时以内 香型白酒一般分为单梁型和多粮型,因生产中所用原料及不同,造成同是浓香型白酒,其风格也各有差异,所以酒界对浓香型白酒有“”和“”(皖、苏、鲁、豫)之分。 确诊慢性扁桃体炎的主要依据是A.咽部疼痛B.扁桃体肿大C.颌下淋巴结肿大D.扁桃体表面有脓E.反复急性发作史 一个步行周期中摆动相所占的比例是A.30%B.40%C.50%D.60%E.70% 医学道德评价的标准中哪项是医疗行为善恶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标准</br>医学道德评价的标准中哪项是有利于人类生存,有利于人类健康的A.疗效标准B.经济标准C.行为标准D.社会标准E.科学标准 采集尿液标本时,错误的方法是A.女性患者最好用导尿法收集B.明显的尿路感染患者也应先采集尿液再控制感染C.截瘫患者多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法留取尿液D.尿液标本应在12小时内处理,以避免污染和杂菌生长E.一般应留取中段尿液送检 有关休克的临床表现中,不包括A.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神志昏迷B.呼吸急促、脉搏细速C.血压均下降D.面色苍白或潮红、发绀E.尿少或无 我们党在新世纪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的科学发展观。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C.以增长经济为主D.保护生态环境E.经济增长 钢感应表面淬火后需进行处理。A.高温回火B.中温回火C.低温回火D.时效 土壤热通量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下册语文 《南乡子》宋-辛弃疾课件

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 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7
主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通过对 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 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 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 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 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南 乡 子 宋
辛 弃 疾
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 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 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往事连 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 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 就好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 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 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
【注释】 万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 指士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9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0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
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 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 一背景下写成的。
《清平乐·村居》故事最新9篇

《清平乐·村居》故事最新9篇译文篇一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人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欢喜的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篇二《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
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
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清平乐·村居篇三教学目的: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教学过程:一、题解。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
壮志难酬。
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二、自渎,扫清生字。
1 、读准字音。
2 、解释词语。
三、齐读,指名谈词句的意思或描绘的意境,学生评议。
四、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构思、写法,讨论下列问题。
1 .开头两句写景,描会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明确: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小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
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于田园特色2 .后六句写人,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明确:通过翁媪打趣闲淡,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简单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T优质课件

3.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情。 (重点)
背景链接
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旧历六月被 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 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这首词就写于开 禧元年(1205)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又名 京口,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 时成了南宋朝廷抵御金兵南下的江防前线。作为守 令,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总是触景生情,不胜 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怀古述志的著名词章。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
滚滚流。 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连绵不尽的样子。
占据。
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这无 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当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一方,坚持抗战, 没有停止。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 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一问 中原大地今何在?(答:沦落敌手。)
通过一问一答,写词人登临远望,由眼前美景引发 家国之思,表达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显示了孙权非凡的胆识和气魄,表现了词人对他的赞颂之情。
这句话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兵多将 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 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坐断东南”,形势与南 宋政权相似。词人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反衬了 当时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九年级语文:《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读通——与文本对话课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辛弃疾的乡村诗

辛弃疾的乡村诗
以下是辛弃疾的乡村诗: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上述只是一个简略列表,符合的诗词可能还有很多。
初中语文 文言文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清平乐村居作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赏析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
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
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
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
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
"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
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
作者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
"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丑奴儿》PPT课件

布置作业
❖ 1.背诵并默写词文。 ❖ 2.积累有关“愁”的诗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 诗词阅 读《丑 奴儿》P 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 诗词阅 读《丑 奴儿》P PT课件
忧愤成疾而死
❖ 他的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以豪放悲壮 见长,代表了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稼轩长短句》,存词六 百多首。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军占领, 从小便立下了恢复中原的壮志。青年时代, 他在故乡起兵抗金,后加入耿京起义军占领 ,为掌书记。张安国杀耿京降金,辛弃疾入 金营口市生擒叛徒南归。他初任江阴佥判、 建康府通叛,后又历任湖北、江西、湖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 诗词阅 读《丑 奴儿》P 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 诗词阅 读《丑 奴儿》P PT课件
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 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 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 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 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 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 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 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 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 诗词阅 读《丑 奴儿》P 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 诗词阅 读《丑 奴儿》P PT课件
➢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 道什么是愁苦的滋 味,喜欢登上高楼。
➢ 喜欢登上高楼,为 写一首新词没有愁 苦而硬要说愁。
九年级语文《辛弃疾词三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含例题习题与答案)

《辛弃疾词三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学习要点】一、理解三首词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词的场面描写和现实与梦想相对比的手法。
三、顺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词。
【背景知识】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曾生活于金统治区,对北方各族人民抗金斗争有深切的体验,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他在22岁时聚集2000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后耿京被叛徒杀害,他闯入金军大营生擒叛徒,带到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这份英雄气概,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签判,当时年仅23岁。
辛弃疾初到南方,对抗金北伐的事业充满信心,写了不少奏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但均未被朝廷采纳。
这之后,他先后被派往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等重要的地方官职,治理荒政,整顿治安,干得十分出色。
然而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进取。
辛弃疾尽管胸怀大志,但不为官场所容,在他42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退居上饶。
此后20年间,除一度出任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到了64岁时,再度被启用,被任命为镇江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亲临前线,并准备组建一支万人军队,以备渡江作战,但不久又被调离了,恢复祖国山河的理想最终无法实现,1207年病逝于铅山,年68岁。
辛弃疾在文学上的创作是以词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他的《稼轩词》共收词600多首,是宋代词作最丰富的一家。
【重点字词】1、读准下列加粗字的读音麾(huī)炙(zhì)霹雳(pīlì)翁媪(ǎo)无赖(lài) 莲蓬(liánpéng)2、理解下列词语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亦指在灯下。
梦回:梦醒。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霹雳:形容弓弦的响声。
了却:完成。
君王天下事:指恢复中原等大事。
身后:死后。
吴音:泛指南方话。
翁媪:老公公,老婆婆。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1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简介:辛弃疾

作者简介:辛弃疾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一生以恢复为志。
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辛弃疾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
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
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
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
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
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
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
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4卷本和12卷本两种。
4卷本名《稼轩词》,分为甲乙丙丁4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唐宋名贤百家词》本。
12卷本名《稼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传本通行者有四印斋刻本。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树绕村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树绕村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咸阳城东楼【作者】许浑【朝代】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写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节奏划分】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⑴咸阳:今属陕西。
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蒹,荻;葭,芦。
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⑶“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
行人:过客。
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诗词鉴赏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首句“一上”对应“万里”,有力地表现出结的突兀而浓厚。
领联写晚眺远山景,高意深,“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山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第24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导学案)(教师版) 24-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统编版)

第24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鍪(móu)活动二:字词释义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兜鍪: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占据,割据。
休:停止。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
"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2.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活动四:诗歌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译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6

学生活动:找出古诗中有“愁”的句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李清照《武陵春》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柳永《蝶恋花》
相关阅读
丑奴儿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 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 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翻译
近来我的愁苦像天一样大,谁能够 了解我同情我呢?
正是没有谁能够了解我同情我,我 又只好把愁闷痛楚比着天一样大。
人们都喜欢将古代和今天无穷无尽 的事儿,放置在愁苦之中。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5日星期二2022/4/52022/4/52022/4/5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52022/4/52022/4/54/5/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52022/4/5April 5,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李煜《虞美人》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李白《菩萨蛮》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宋] 辛弃疾少sh ào 年ni án 不b ù识sh í愁ch óu 滋z ī味w èi ,爱ài 上sh àn ɡ层c én ɡ楼l óu 。
爱ài 上sh àn ɡ层c én ɡ楼l óu 。
为w éi 赋f ù新x īn 词c í强qi án ɡ说shu ō愁ch óu。
而ér 今j īn 识sh í尽j ìn 愁ch óu 滋z ī味w èi ,欲y ù说shu ō还h ái 休xi ū。
欲y ù说shu ō还h ái 休xi ū。
却qu è道d ào 天ti ān 凉li án ɡ好h ǎo 个ɡè秋qi ū。
诗词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
寓激情于婉约之中。
含蓄蕴藉,语浅意深。
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
……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写得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的一首农村词》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赏析词作时清晰的思路。
2.学习本文赏析诗词的方法,尝试自己赏析古代诗词。
说明:
古代诗词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和真挚纯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
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好的诗歌,都是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在陶冶性灵、净化情感、磨砺节操、启迪思想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古代诗词毕竟离我们有些遥远,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大都停留在读读背背上,这对继承传统文化是有碍的。
究其原因,主要就在学生不会欣赏,不知如何欣赏古代诗词。
这篇文章无疑就是一个指向标,它是被誉为“词学宗师”的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的一篇赏析短文,选自《唐宋词欣赏》。
本文最可贵的是出自一位大师之手却毫无学究之气,文字朴实而流畅,思路平易而清晰,对于初中生学习古代诗词的鉴赏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此文看作用件,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诗词应当有清晰的思路和详实的分析,还要学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建议一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明确了本文写作思路和学习本文赏析诗词的方法的基础上,尝试着做一些古代诗词的赏析。
2.难点:作者如何选择赏析的角度,如何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来。
说明:
在努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今天,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诗词鉴赏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要从典范的文章中学习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学以致用,比葫芦画瓢,由浅入深反复训练,所以教学的落脚点应当是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词,所以作为重点。
学会鉴赏前提是能准确的理解本文的鉴赏方法,大师是如何选取角度分析的,为什么要这样分析,这就是难点了。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