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合集下载

什么是脑血管性痴呆

什么是脑血管性痴呆

什么是脑血管性痴呆脑血管性痴呆是指脑血管损害引起痴呆的总称。

而多梗死性痴呆是脑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特殊表现,多由反复发作的梗死灶致脑组织累积性损害,个别病例亦可由一次发作引起。

多梗死性痴呆多见于老年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常见原因。

其发病率文献报道不一。

日本报道为60%,国内报道为24.6%~68.6%,说明该病并非罕见。

血管性痴呆主要见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种是由于多次缺血性脑卒中引起,叫作多梗死性痴呆。

是由于多发或大血管的梗死,累及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的脑组织,日积月累,最终影响智力,产生痴呆。

这一类患者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反复发作脑卒中以及每次发作后留下后遗症。

积少成多,最终成为严重智能衰退。

通常有记忆力减退、失去语言表达能力、睡眠倒错、反应迟钝等大脑功能衰退的表现。

二是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或特殊部位梗死也可引起痴呆,此类患者常死于急性期,少数存活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异常,包括痴呆,丧失工作与生活能力。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慢性脑缺血而不一定伴有缺血性脑卒中所引起的痴呆。

如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人们所说的脑动脉硬化,多发生在具有长期原发性高血压史的中老年人,主要损害为大脑深部广泛性动脉硬化、动脉严重变性、小动脉硬化和血管闭塞。

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在临床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病因、病理大不相同,预后及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故应予以区别。

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随着记忆力减退,逐渐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计算力、定向力、理解力不同程度地减退。

与阿尔茨海默病相比较不同的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出现智能的全面减退直至完全丧失,而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能减退是呈部分性的,所以患者出门后可能走失,计算力、近记忆力、自发书写及抄写能力降低,其记忆力衰退并非是全面性的。

而由于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根据部位不同可出现各种相关的神经精神症状:一般来说,位于左大脑半球皮质的病变,可能有失语、失用、失读、失写、失算等症状;位于右大脑半球的皮质病变,可能有视空间觉障碍;位于皮质下神经核团及其传导束的病变,可能出现相应的运动、感觉障碍,也可出现强笑、强哭的症状,有时还可出现幻觉、自言自语、木僵、缄默、淡漠等精神症状。

塞络通胶囊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

塞络通胶囊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

塞络通胶囊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目的:研究塞络通胶囊(塞络通)对多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以及塞络通高、低剂量组。

采用SD大鼠颈内动脉注射微球血管栓塞剂的方法建立多发梗死性痴呆模型;手术成功后第10天,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盐酸美金刚(20mg·kg-1)以及高、低剂量的塞络通(16.5,33.0mg·kg-1),每日1次,连续60d;检测塞络通不同剂量对模型大鼠Morris水迷宫潜伏期、路径长度,以及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潜伏期及路径长度均明显延长(P<0.05或P <0.01),脑组织ChAT活性明显降低(P<0.05);塞络通干预60d后明显缩短模型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潜伏期及路径长度(P<0.05或P<0.01);并且明显降低脑组织AchE活性而升高ChAT活性(P<0.05或P<0.01)。

结论:塞络通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脑组织ChAT活性以及AchE活性不同的调节相关。

标签:塞络通胶囊;多发梗死性痴呆;认知障碍1材料1.1动物SD种大鼠,55只,雄性,230~260g,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SCXK(京)20070001。

1.2药物与试剂塞络通胶囊由神威药业集团提供,批号090914;盐酸美金刚片(易倍申)由丹麦灵北制药厂生产,批号200809;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KMG),规格100~200μm,由北京圣医耀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批号20020606。

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试剂盒、乙酰胆碱酯酶(AchE)试剂盒、考马斯亮蓝蛋白测定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批号分别为20100901,20100826,20100831;水合氯醛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生产,批号20081027。

纳洛酮治疗老年人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纳洛酮治疗老年人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纳洛酮治疗老年人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摘要:目的评价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应用纳洛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n=38)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38)应用纳洛酮治疗,评价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P<0.05);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纳洛酮应用于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纳洛酮;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疾病,发病率约为40.00%[1]。

由于脑卒中多次复发,患者双侧半球大脑中动脉或者后动脉的多个分支供血区域的白质、皮质、基底核区受到影响,从而引起智力、认知功能障碍。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主要发生于老年群体,此病临床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以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为例,探讨了纳洛酮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入组的76例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全部选自2021年1月~12月,经头颅CT、MRI检查,明确脑梗死病灶;患者年龄≥60岁;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显示血液粘稠度较高;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供血不足,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心梗、房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史、对研究药物过敏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对照组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61~83岁,中位年龄(75.36±2.14)岁。

观察组38例,男(23):女(15);年龄区间:60~84岁(76.19±3.26)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本组76例患者全部接受常规治疗: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吉林百年汉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2026208),剂量1000mg/次,1次/d。

【精品】血管性痴呆

【精品】血管性痴呆

【精品】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英文名称:vascular dementiame 简称:VaD [编辑本段]疾病定义因血管病导致脑梗塞造成的痴呆,包括高血压性脑血管病。

痴呆可发生于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连续的急性脑血管意外之后,个别人也可发生在一次严重中风后。

梗塞灶一般较小,但效应可累加。

一般在晚年起病,包括多发脑梗塞性痴呆。

由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叫血管性痴呆。

[编辑本段]疾病表现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病(如脑梗塞或脑出血等)所致精神障碍中的一种,一般在 5060 岁发病。

近年来发病年龄趋于中年化,男性多于女性。

病程短则 2 个月账达 20 多年,平均 5.2 年。

其早期表现主要是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睡眠障碍、耳鸣等,可有近期记忆力轻度受损、注意力不集中和一些情绪变化,无明显的痴呆,所常将此表现称为脑衰弱综合征。

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发音不清、吞咽困难、而肌麻痹、失认、尿失禁、偏竣、凭空听见声音(幻听)、看见实际不存在的东西(幻视),或情感脆弱易激惹、哭笑无常等等。

1/ 18[编辑本段]血管性痴呆分类 VaD 的神经病理分类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低血氧-低灌流性痴呆。

1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 MID 定义为大血管阻塞所导致的大面积梗死,尤其是多发生在内环状动脉或 Willis 环及其它主要大脑动脉上。

2 关键性梗死性痴呆关键性梗死性痴呆是由重要皮质、皮质下功能区域的几个小面积梗死灶,有时甚至是单个梗死病灶所引起[6]。

最为人们所知的是双侧丘脑梗死导致的具额叶特征的痴呆,其它关键部位如角回、基底前脑-基底下丘脑结构、带状回的病灶也可导致痴呆。

3 小血管性痴呆小血管疾病引起的损害可以是皮质性的,也可是皮质下的。

皮质下梗死可出现在丘脑背内侧核,尾状核,额叶皮质和上述结构在白质的联系通路等部位。

发生在基底节和脑桥的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可出现假性球麻痹,额叶皮质的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可产生伴额叶体征的痴呆综合征。

多发梗死性痴呆CT检查的临床特点分析

多发梗死性痴呆CT检查的临床特点分析

[】 m d r ar Hahr , sna e Fmi it ya dae 5 An a i d As B Y, z iS Haa zd hK. a  ̄hs r n g o a eost f p e r ayt c luiJ. r1I 0 7 43: 2 th ne pr i r atac l[ Uo.,2 0 , ( 1 一 t ou un r c 】 )4
[ 】 在德 , 1 吴 4 吴肇汉 . 外科学 【 ] 第 7 , M. 版 北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民卫生 出版社,
2 8 : 3 6 5 00 68 — 8 .
[】 1 雷鸣 . 5 部分上 尿路 结石患者成石相关性代 谢异常检 查的应用和意 义 [】 D. 广州 : 南方医科大学, 0 0: 2 5. 2 1 4_1
2 0 , 23:6 - 6 . 0 5 2 () 12 2 2
[] 1 马洪 , O 肖丽达 , 占琳若 . 肾结石声像 图特征的分析 [ . J 广西 医学, 】
2 0 , 6 ̄) 2 - 2 . 04 2 : 48 5 8
[ ] 灏 珠 . 用 内科 学 [ ] 第 l 版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1 陈 1 实 M. 1 北 人
梗 死性 痴呆患者 的临床资 料,所有病例均 行脑颅 C T检查。 结果 : 高血压、糖 尿病者、冠心 病、脑 梗死史是 M D的高危因素。M D的临床表 I I 现 主要为智能障碍 ,占 8 . 。梗死部位 以基节 区最 多,占4 . 0% 4 46 %,其次为额 叶、颞 叶、顶叶、丘脑、枕叶、小脑,其 中双侧 半球 梗死 4 例, 7
2 0 , () 5 4 . 0 8 38: - 6 4
o rsafr t ni oe ncytlomai aa n - ̄r n t o e [. rlg, 0 0 o n t migr d lJ Uooy 2 1 , am ] 7 () 9 % 9 3 54 : 0 1. [】 tabM, uma nRE. ee p nsns n rvni J .ur 4 Sru Hat n D vl met i t e eet n【】C r o o p o O i rl2 0 , 52:1— 6 PnU o, 0 5 1 ( 19 2 . )

纳洛酮对老年高龄多发脑梗死性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

纳洛酮对老年高龄多发脑梗死性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

纳洛酮对老年高龄多发脑梗死性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老年高龄多发脑梗死性老年痴呆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50例老年高龄多发脑梗死性老年痴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加用纳洛酮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的Hachinski评分(缺血情况评分)及HDS-R评分(智力精神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且组间比较,观察组优势更为显著(P<0.05)。

结论纳洛酮治疗老年高龄多发脑梗死性老年痴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缺血情况及智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纳洛酮;高龄;多发脑梗死性;老年痴呆多发脑梗死性老年痴呆好发于高龄老年人中,是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以神经与精神障碍为主[1],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因此,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

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纳洛酮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患者信息来源于此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高龄多发脑梗死性老年痴呆,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55~81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72.31±1.25)岁。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加用纳洛酮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

并且在年齡、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具体内容为:胞二磷胆碱,1 g/次,1次/d,静脉输注,三磷酸腺苷,20 mg/次,2次/d,肌肉注射,辅酶A,每次50~100 U,每日1~2次,静脉滴注。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方法为将0.8 mg纳洛酮与20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相关因素探讨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相关因素探讨
时进行防范处 理。
多发脑梗 死性痴呆 的相关因素探讨
李建 国 李 伟
( 沈丘县人 民医院 , 1 河南 沈丘 4 6 0 ) 63 0 ( 周 口市中心医院 , 南 周 口 4 6 0 ) 2 河 6 0 0
持续性疼痛 。 要重视产妇 的主诉 , 以免这种症状被忽 略。 ②遇到 不可抑制 的早产 , 可考虑有无轻型胎盘早剥 。因为这 种难 抑制
的宫缩很可能是胎盘剥离 的面积较小 , 胎盘后血 肿对 子宫 肌壁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发梗死性痴呆 ( l—n r D — Mu iIa t e t fc
met . D) ni MI 发病 的相关 因素 。方 法 a 对 比分析 MI D和 无痴 呆的多发 性脑梗死( lpeIf c, ) 7 Mut l na tMI各 0例 患者的临床 资 i r
维普资讯
■嘧回国窝图
21 胎盘 I度早剥症状较 轻 , . 临床表 现不典型 , 易被忽视 漏诊 ; Ⅱ度 Ⅲ度诊断多无困难 , 要判断其 严重程度 , 但 警惕凝血 功能 障碍 、 急性 肾功 能衰竭 、 子宫胎盘卒 中和产后 出血等严重 并发症。结合本组 4 6例临床特点 , 笔者认为 : 识胎盘早 剥的 认 4个警示信号 , 加强防范处理非 常重要。 21 胎心变化 .. 1 临床无原 因的胎心变化 ,伴 临产征兆 , 发展 很快 ,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 胎动减少或 宫内死胎 , 为胎盘早 剥 的警示信号之一。 故对存在胎盘早剥 高危 因素 的孕妇应加强 胎心监护 , 通过动态观察分析得以早期诊 断 , 以免误诊。 21 疼痛 .. 2 胎盘早剥绝 大部分开 始可能 为无痛 或局部 出现压痛病灶 , 继而发展 为有痛性或伴有阴道流血 。疼痛 的程 度与胎盘后积血 多少成正 比。临床应警惕 : ①胎盘 附着 于子宫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饮食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饮食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饮食患者宜多吃什么?人参:人参有良好的抗衰老、抗疲劳、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神经系统和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

改善中老年人的微循环,提高记忆、学习能力。

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老年痴呆,尤其适用于心脾气血两虚症,或兼肺气亏虚、神疲乏力、虚咳喘促、自汗暴脱等症。

发热感冒、咳嗽痰多、心肝火旺、湿热蕴阻、食滞不化者慎用。

枸杞子:药理研究表明枸杞子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胆固醇、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老年痴呆肝肾亏虚症,兼有虚劳咳嗽、心烦消渴等症。

肉苁蓉:适宜治疗各种老年痴呆及肝肾亏虚偏于阳虚,兼有腰膝酸冷、头昏耳鸣、肠燥便秘等症的病人。

阴虚火旺、实热便秘、大便溏泄、痰湿积者忌用。

石菖蒲:有改善记忆能力、扩张血管、降压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病,对痰浊阻闭脑络症尤其适宜。

麦门冬:麦门冬是有效的滋养强壮剂,可清肺养阴、益胃生津、除烦宁心、益智补虚。

常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病,兼有舌干口渴,心神不安,燥咳痰黏,肠燥便秘,记忆下降等症。

便溏者不宜。

茯苓:具有抗氧化,防衰老,增加免疫力,提高大脑细胞活性的作用。

另外还有镇静作用,对神经衰弱有效。

远志:适宜治疗老年痴呆痰浊阻窍症。

黄芪:有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作用。

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和脑的灌流量。

黄芪中含有锌等微量元素对防治老年痴呆有一定作用。

黄精:补脾益气,滋肾填精,养心安神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老年痴呆心脾两虚,肝肾不足,筋骨软弱,食少口干等症。

还有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氧化、防治动脉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等。

冬虫夏草:具有补肾益肺、益气养脑等功效。

尤其适用于老年痴呆病,也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预防血管硬化。

川芎:川芎可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的血管灌注。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

对外周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可持久地降低血压。

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老年痴呆,对气滞血瘀,阻滞脑络者尤其适宜。

患者应少吃什么?少吃动物性脂肪及糖,禁烟戒酒。

多发梗死性痴呆CT检查的临床特点分析

多发梗死性痴呆CT检查的临床特点分析

多发梗死性痴呆CT检查的临床特点分析作者:陈文胜叶海标莫金灿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27期【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梗死性痴呆(MID)CT检查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56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脑颅CT检查。

结果:高血压、糖尿病者、冠心病、脑梗死史是MID的高危因素。

MI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智能障碍,占80.4%。

梗死部位以基节区最多,占44.6%,其次为额叶、颞叶、顶叶、丘脑、枕叶、小脑,其中双侧半球梗死47例,占83.9%,单侧梗死9例,占16.1%。

脑室扩大33例,占58.9%,脑萎缩39例,占69.6%,腔隙性梗死29例,占51.8%,脑室周围白质疏松症19例,占33.9%。

结论:螺旋CT对MID的早期诊断优势明显,正确认识CT特征,对MID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多发梗死性痴呆;CT;诊断;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性痴呆,约为器质性痴呆的15%~20%。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加及人均寿命的延长,MID的发病率亦随之增长。

本病具有病情多样性,智力损害轻重不一,部分大脑功能可恢复等特点[1]。

近年来,CT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对MID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2]。

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56例MI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CT检查的临床特点,为MID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8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56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其中男43例,女13例,年龄43~85岁,平均71.3岁。

所有患者均行颅脑螺旋CT检查。

本组病例有高血压者21例(37.5%),糖尿病者15例(26.8%),冠心病者18例(32.1%),脑梗死史31例(55.4%),脑出血6例(10.7%)。

1.2诊断标准(1)以Hachinski编制的缺血量表鉴别痴呆类型.患者缺血评分>6分为MID;(2)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DSM-Ⅲ-R标准的MID诊断标准;(3)以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作为认知功能诊断标准;(4)排除Alzhelmer病及混合性痴呆。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应该做哪些检查?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应该做哪些检查?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如何诊断鉴别,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脑脊液常规检验(CSF)、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血清载脂蛋白E测定、颅脑CT检查、颅脑MRI检查*一、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和测定脑脊液、血清中Apo E多态性及Tau 蛋白定量、β淀粉样蛋白片段,有诊断与鉴别意义。

1.主要通过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能力评定及神经心理测验完成,常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和Blessed行为量表(BBBS)等,Hachinski缺血积分(HIS)量表可与变性病痴呆鉴别。

2.神经影像学检查(1)CT扫描:可显示脑皮质和脑白质内多发的大小不等低密度梗死灶,侧脑室体旁晕状低密度区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eosis)和脑萎缩等。

(2)MRI检查:可见双侧基底核、脑皮质及白质内多发性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陈旧病灶界限清、信号较低,无明显占位效应,新鲜病灶界限不清,信号强度不明显,早期T1WI改变可不明显,T2WI可显示病灶;病灶周围脑组织局限性脑萎缩或全脑萎缩。

3.电生理检查(1)EEG检查:正常老年人EEG主要表现为α节律减慢,α节律从青壮年10~11Hz减慢为老年期9.5Hz,颞区出现3~8Hz 慢波;双侧额区和中央区出现弥漫性θ或δ活动,特别在困倦状态下显著提示脑老化;在多发性脑梗死病灶导致EEG改变的基础上α节律进一步减慢至8~9Hz以下,双侧额区、颞区和中央区出现弥漫性θ波,伴局灶性阵发高波幅δ节律。

(2)诱发电位:MEP和SEP均出现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大面积脑梗死的阳性率80%~90%或以上,小灶性梗死阳性率30%~50%;约40%的枕叶梗死导致皮质盲患者,VEP可显示异常波形和潜伏期时限延长,视觉恢复后VEP波形明显改善;缺血性卒中BAEP的异常检出率为20%~70%,表现为Ⅰ~Ⅴ峰间潜伏期(IPL)延迟,脑干梗死患者双侧BAEP异常,Ⅳ~Ⅴ波形消失,绝对潜伏期(PL)延长。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系列讲座之四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系列讲座之四
5 2 鉴 别 诊 断 主 要 与 S AT ( D) 鉴 别 , 可 参 . D AT 阅 H c isi L e ahnk、 o b及 P r r a e e 缺 血 记 分 表 , o t . nh z eS
3 1 梗死病 灶大 多见 于大脑皮 质 、白质和 基底节 。
3 2 梗 死 病 灶 通 常 为 多 个 、双 侧 、 大 小 不 一 、 新
小 + 大 多 < 1 0 mm。
3 3 多 发性小 梗 死 引起 痴 呆 的危 险因 素 :穿 通支 . 梗死 的危 险 因子为高 血压 、糖尿 病 、高粘 血症 及年 龄增 长 ,其 中以高血 压相 关最 明显 ;皮 质 支梗死 的 危险 因 子 为 房 颤 、高 血 脂 症 。MI 的危 险 因子 与 D
行性 出现智力 减退 、言语 不 清 、动作迟缓 、运 动 失
调 、情 感失禁 、假 性球麻 痹 、帕金森 综合征 、癫痫 发作 等 多 种 神 经 症 状 体 征 ,易 误 诊 为 S AT 或 D A D,必 须注意 区别 。 T 5 诊 断和鉴别 诊 断 5 1 MI . D诊 断标 准 ・ ① 证 实痴 呆 ;② 病程呈 阶梯
等 局 灶 性 神 经 缺 失 征 。 Kosr t i 计 8 例 ML o s统 4 D
中,5 %有 排 尿障碍 ,2 %有步行 障碍 ,这些症 状 0 7 可在痴呆 症状 出现 5年前 便 已发生 ,有助 于早 期 诊 断 。病程呈 阶梯 式进展 ,早 期 常伴 头痛 、头晕 、失 眠 、情 绪 不 稳 等 症 状 。多 数 MI 患 者 伴 有 抑 郁 、 D 焦 虑 、强迫哭 笑 ,也可 有幻觉 、妄想 、夜间谵 妄 等
明显相 关 ,而与脑 萎缩指 数及 与糖尿病 与痴 呆关 系

简述多发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简述多发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简述多发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脑梗死的持续治疗包括:脑梗死长效药物的科学服用、脑梗死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控制、生活中清淡饮食调节、针对症状的功能性康复训练等等,都需要持续进行,才能够防止复发进展,逐步改善症状,日益康复起来。

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而言,又称为多发性脑软化。

除常见的瘫痪、感觉与言语障碍外,还可能出现痴呆。

医生们就将这种痴呆称为多梗塞性痴呆(即动脉硬化性痴呆)。

本病好发于50—60岁的男性,高血压动脉硬化是主要的病因。

本病的病灶越多,痴呆的发生率越高,双侧梗塞较单侧容易发生痴呆。

所以,应该积极预防脑梗死的复发。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护理查房PPT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护理查房PPT
改进措施:针对护理查房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监督执行情况,确保改进 效果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护理查房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继续努力
本次护理查房 取得了一定成 果,包括患者 病情改善、护 理质量提高等
方面。
仍需继续努力, 加强护理人员 的培训和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 和服务水平。
针对患者病情 和护理需求, 制定更加科学 合理的护理计
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效果显著:心理干预在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为患者的康复提供 了有力支持
并发症预防措施得当,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护理查房结果:对多发脑梗死性 痴呆患者的护理查房结果进行了 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通过有效的 预防措施,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并 发症,如褥疮、肺部感染等。
• 定期评估和调整: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干预效果,及时调整干预方案,确保 干预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通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加强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 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
• 通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加强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 量,促进康复进程。
患者满意度提高: 由于护理措施执 行良好,患者对 护理工作的满意 度提高,对医院 的信任度增强。
护理效果显著: 通过有效的护理 措施,患者的病 情得到控制,生 活质量得到提高, 护理效果显著。
心理干预有效,患者情绪稳定
心理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训练、情绪调节、社会支持等
患者情绪稳定:通过心理干预,患者情绪得到有效控制,无焦虑、抑郁等情况
饮食、排泄等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饮食评估:评估 患者的食欲、吞 咽能力、饮食种 类和量等

CADASIL病 (简介)

CADASIL病 (简介)

CADASIL病(简介)孙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100853 北京CADASIL病,又称之为遗传性多发梗死痴呆病,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或血管性痴呆病。

一.概要CADASIL 为英文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缩写CADASIL。

主要为成年发病的一种遗传性脑血管病,发病平均年龄45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卒中和后期进行性痴呆。

1993年Tournier-Lasserve提出了CADASIL病的概念,次年5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一届国际CADASIL 病会议。

从此,CADASIL病得到了广泛承认。

CADASIL病的家系已被世界多个国家发现,追踪报道,先后报道了二十余个家系数百名患者。

该病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分布。

目前的研究认为,CADASIL由Notch3基因突变引起。

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p13,由33个外显子组成,其编码的Notch3受体有2 321个氨基酸残基。

70%~80%的Notch3基因突变发生在外显子3和4,以外显子4突变最多见。

该基因的突变可引起一系列的生化、病理生理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二.临床表现本病的首发症状各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脑卒中发作(85%):脑缺血发作,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表现,见于85%的有症状CADASIL患者。

发病年龄30~70岁,平均46岁。

缺血发作表现为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纯运动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障碍一手笨拙综合征、纯感觉性卒中或感觉运动性卒中)。

反复发生脑缺血发作常导致步态障碍、尿失禁和假性球麻痹。

一些无症状的致病基因携带者脑MRI可发现梗死灶。

多数学者认为这些病变最终将导致肢体残障和认知功能下降。

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研究

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研究

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研究目的分析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纳洛酮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通过两个月的治疗发现,观察组中显效30例,占总数的66.67%,有效9例,占总数的20.0%,无效6例,占总数的1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中显效25例,占总数的55.56%,有效8例,占总数的17.78%,无效12例,占总数的26.67%,总有效率为73.33%。

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标签:纳洛酮;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精神行为障碍;临床疗效随着人的年龄增加,身体内部众多器官慢慢开始老化,其机体代谢能力、抵抗能力也逐渐降低,因此很多老年疾病也就不断的发生,老年性痴呆便是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

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智能损害和社会活动能力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病情会不断的加重的一种慢性疾病。

老年性痴呆也分为了很多类型,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便是常见的类型。

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的硬化使得脑血流的供应出现障碍,损害了脑组织,最终导致了皮质与皮质下混合受累的痴呆[1]。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快,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也逐渐增多。

因此,采取有效的方式积极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进一步分析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深刻障碍和精神障碍。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模型的行为学研究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模型的行为学研究

大 鼠找 到 安 全 平全平台 , 即将其引上安全平 台, 逃逸潜伏期 记为 9 , 鼠每次爬上平台或被引上平台后 , 0s大 让其 在平 台上休息 6 。每天 4 O8 次逃逸潜伏期的算术平 均值作为当天的学 习成绩 。②空间探 索实验 : 训练 完毕 当天下午进行空间探索实验 , 撤除安全平 台, 记
发 性脑 梗死 性 痴呆 动 物模 型 。
1 材 料 与方 法
13 2 行 为 学 测 试 ..
假 手 术 组 和 模 型 组 术后 第 8
天 与正 常对 照组 一 起开 始采 用 Mo i水 迷宫 实验 检  ̄s
测大鼠的空 间学 习记忆能力 。实验 室温度保持在 2 2 4~ 5℃ , or 水 迷 宫 中加 入 奶 粉 l0 0g 用 热 M rs i 0 ,
号 J9 -D) 高 频 电刀 , 术 显 微 镜 , 型 动 脉 夹 , Y 22 , 手 微 离心 机 , 电子 天平 , lm u 光 学显 微 镜 , Oy ps 测微 尺等 。
1 3 实验 方 法 .
mn 观察 游泳 姿 势并使 其 熟悉 实验 环境 。实验 历 时 i,
7d 每天上 、 , 下午两个时段 , 每个时段训练 2次。每 只大鼠在训练前放于安全平 台 2mn以熟悉迷宫环 i 境 。每 次训 练 随机 选择 1 入水 点 将大 鼠面 向池 壁 个
上标 上 东南 西北 四个 入 水 点 , 们 将 圆形水 池平 均 它 分 为 四个 象 限 , 别 称 S 、 W 、E及 N 分 W N S E象 限 , 将 安全 平 台放 置 在 N E象 限离 箱 壁 2 m 处 , 验 在 0c 实 半 隔音 的房 间 内进 行 , 练 期 间 迷 宫外 参 照 物保 持 训 不变 。大 鼠训 练 均在 83 :0一l :0完 成 。① 定位 航 73

脑血管性痴呆

脑血管性痴呆

整理课件
7
2.病理生理:
近年来的研究普遍认为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脑 血流下降是引起VD的主要因素。
其原因:一是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灌 流量降低;
二是脑组织功能的兴奋性降低, 导致了脑代谢率的降低和脑血流量下降。
PET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灶部位大脑皮质、皮 质下白质的脑血流量和脑氧代谢率均降低。
SPECT虽不及PET敏感,但对慢性低灌流状态
脑血管性痴呆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张昱
整理课件
1
脑血管性痴呆系指由于
各种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
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
以及急性和慢性缺血引起的
痴呆。随着社会老龄化,脑
血管病的增多,VD 的患病
率明显上升。应引起人们的
高度重视。
整理课件
2
一、发病率与危险因素
1.发病率
●欧美各国的统计:AD约占老年期痴呆的50%。 VD约占15%~20%,AD同时合并有VD(称混合型 痴呆)占15%~20%。
整理课件
6
近年来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 色体遗传性脑动脉病 (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
● 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痴呆包括慢性硬膜下 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特别是淀 粉样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叶出血)。
●日本统计资料:AD占33.7%,脑血管性痴呆占 36.3%,混合型痴呆占9.5%,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 占10.5%。
●美国关于VD多中心的研究:发现美国年龄在
60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病存活患者中26.3%合并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河北医药2 1 j 筮 鲞 筮 鱼 00年 月 翅 ! ! ! 望 Q ! 堡 』 生: :
型 : 鱼
65 7
n= 0例 6,
表 1 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与微波炉抗原修 复法的比较
注: 与微 波抗 原 修 复 法 比 较 , P < 0 0.5
白的免疫组 化 的染 色 。B n f v 等 用高 压锅 对 一些 组织 抗 a ka i l
原进行修复试验 , 现高 压锅 能使 甲醛 固定 , 发 石蜡 包埋 的组 织 抗原得到修复 , 其效果优 于微 波炉 。高 温高压 修复 法可使 一些
常 规 免 疫 组 化 反 应 呈 阴 性 的 组 织 抗 原 , 过 处 理 后 呈 阳 性 表 经
3 倪 灿 荣 主 编 . 理 学 技 术 . 1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00 病 第 北 人 20.
照 组 和 假 手 术 组 明显 下 降 。 ( ) 态 学 观 察 结 果 : E染 色 : 型 组 左 侧 脑 组 织 多部 位 可 见 局 部 缺 血 性 气 沉 2形 H 模 沉 改 变 , 经 细胞 胞 体 不 同程 度 缩 小 , 浆 尼 氏 体 减 少或 消 失 , 固 缩 , 碎 裂 , 溶 解 。 Nsl 色 : 型 组 神 胞 核 核 核 i 染 s 模
6, 6 . 3 8
4 骆新 兰 , 秀珍 , 蔡 刘艳辉 , 不同的抗原修复条件对免疫组织化学染 等.
色结 果 的影 响 . 华 病理 学 杂 志 ,0 5 3 :25 . 中 2 0 ,4 5 -4 5 周小鸽 , 王鹏 , 陆鸣 , 加热抗原修复对 内源性生物素蛋 白结合物的 等. 影 响及其对策 . 中华病理 学杂志 ,0 2 3 :9 -9 . 2 0 ,1 4 1 6 4 6 唐志校 , 夏东 , 王敏 颈外动脉逆行插 管至左侧 颈总动脉 的分 叉处后 , 注入有 机微血栓 , 造 () 1 行为 学测试 : 模型组的 学 习成绩较 正常 对

血管性痴呆的分类、临床与诊断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分类、临床与诊断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分类、临床与诊断进展摘要血管性痴呆分为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关键部位梗死型痴呆、分水岭梗死痴呆、出血性痴呆及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等认知功能的受损。

诊断依据是痴呆、脑血管病的证据及痴呆与脑卒中相关。

要与阿尔茨海默病、Pick病、Parkinson 病及路易体痴呆相鉴别。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卒中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引起的脑的认知功能障碍。

是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等认知功能的受损。

VD多见于>60岁伴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阿尔茨海默病(AD)约为VD的2倍。

据西方文献报道,AD占老年期痴呆患者的50%~70%,VD 10%~20%。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分类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由加拿大神经病学家Hachinski(1974)提出,是血管性痴呆(VaD)最常见的类型(39.4%)。

由于反复发生卒中,双侧半球大脑中动脉或后动脉多个分支供血区的皮质、白质或基底核区受累[1]。

导致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病因之一。

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偏盲,假性球麻痹,可能伴有语言障碍、小步态、强哭强笑,巴彬斯基征阳性。

CT检查发现大脑的双侧低密度的阴影,可伴有一定程度的脑皮质萎缩。

关键部位梗死型痴呆。

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是与高级皮质功能有关的特殊关键部位缺血性病变引起的梗死所致的痴呆。

这些损害常为局灶的小病变,可位于皮质或皮质下。

皮质部位有海马、角回和扣带回等[2]。

皮质下部位可有丘脑、穹隆、基底节等。

可出现记忆障碍、淡漠、缺乏主动性和忍耐力、发音困难、意识障碍等。

分水岭梗死痴呆:脑分水岭梗死是指发生于脑内相邻的、较大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可见于大脑皮层动脉之间、皮层支和深穿支之间以及深穿支和深穿支之间的边缘带。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检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 平。
通过监测,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自我评估
定期评估自身的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
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认知测试工具,监测变化。
采取什么措施以预防?
采取什么措施以预防? 健康饮食
提倡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 食物,如鱼、坚果等。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 预防与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4. 采取什么措施以预防? 5. 如何评估效果?
什么是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 痴呆?
什么是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定义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引起 的神经系统疾病,特征是脑部多次发生梗死,导 致认知功能逐渐下降。
家庭支持可以增强健康行为的坚持性,形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
谢谢观看
谁会受到影响? 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缺乏锻炼、饮食不 均衡和吸烟等。
应关注身体的整体健康,减少不良习惯。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早期筛查
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早期 发现潜在风险。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认知功能评估,可以早期发现 问题。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定期监测
同时要减少盐和糖的摄入,保持合理的体重 。
采取什么措施以预防? 定期锻炼
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如快走、游泳等。
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脑梗死风 险。
采取什么措施以预防? 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 孤独感。
心理健康对认知功能的维护至关重要,建议 参加心理咨询或团体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案例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病例摘要
段某,男,56岁,已婚,高小文化,退休工人。

因头晕、忘事、错认、发愁半年1983年10月入院。

患者于半年前为二儿子婚事思虑操劳过度,出现失眠、恶梦多,常惊醒,头晕加重,且好忘事,放下东西即遗忘,说话啰唆重复。

4个月前开始少语少动,时而哭泣,愁眉苦脸,总是说对不起子女,三个女儿的出嫁喜事操办得过于简单,至今还未能给儿子娶亲,房子陈旧也无力修缮等。

时常烦躁不安。

曾服氟奋乃静及三氟拉嗪治疗,烦躁加重,改用阿咪替林合并奋乃静、脑益嗪及安坦治疗,病情加重,坐卧不宁,全身颤抖,夜间彻夜不眠,翻箱倒柜,问之不答,且认错人,称儿子为兄弟,生活不能自理,饮食及大小便需人照料,不知冷热,三伏天身穿数套衣服,常无目的地在外漫游。

入院前一月,忧愁加重,终日双眉紧锁,唉声叹气,说他的病好不了,没法活下去,不如死了好,曾拿刀要砍自己,并碰头、拒食。

12年来患有高血压病,常有头晕心悸,无脑卒中及其他疾病史。

患者排行第二,学习成绩一般,工作积极认真,健谈、乐观开朗,与人相处融洽。

夫妻感情佳,有子女六人均健康。

家庭中父母两系三代无精神病史,母有高血压,死于心肌梗死。

体查及神经系统检查:体温37.4℃,血压160/110mmHg,四肢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无病理反射,双手细颤,眼底动脉反光增强,稍细,动静脉交叉处未见压迹。

入院时,意识清晰,少语声细,语流缓慢,回答切题。

愁容满面,深感内疚,自觉无能以至小女儿至今仍在农村未调回城里,自称家境贫寒,房子破旧不堪无钱修整,大小儿子至今娶不起媳妇。

拒绝吃饭、穿衣,说太穷无钱住院,交不起饭钱衣钱。

愿意吃家里送来的饭菜,食量不均,有时食少,有时暴食,称日子不好过,不如死了好。

夜间常在深夜1、2点钟醒来,不能再入睡,而在走廊上来回散步,劝说无效,白天则呆坐少动,近记忆力明显减退,告知的事转眼即忘,远记忆未见明显
障碍,能正确回忆生活中的重大经历。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0次/分,血康华氏反应阴性,尿蛋白(++);肝功能:谷丙转氨酶5单位,锌浊度10单位,血胆固醇226mg%。

入院后给予抗高血压药合并多虑平25-50mg,每日三次,非那根
25mg.每日三次及高渗葡萄糖80ml.iv.每日一次等处理,2周后肢体震颤消失,肌张力恢复正常。

但情绪未改善,仍有暴食现象。

入院20天时,一度豁然开朗,言语流畅,面有笑容,对其身在医院感到莫名其妙,询问家人谁送自己到医院来的?
经常阵发性意识不清,对地点、人物定向不清,表现淡漠呆滞,双眼直视,缄默违拗。

生活不能自理,需喂食或鼻饲,拒不服药,常大小便失禁,夜间不眠,白天反卧床,停阿咪替林,多虑平,改ATP20mg im ,每日一次.辅酶A50μim,每日一次,脑复新0.l,每日三次.r-氨酪酸0.5,每日三次,脑益嗪25mg ,每日三次乙酰谷酰胺250mg im ,每日一次等治疗,10天后病情未见好转,出现右手摸索反射,强握反射及大小便失禁。

眼底有动脉硬化征,视乳头边缘清晰,视网膜无渗出,双侧Gordon 及Oppenheim征阳性,疑为脑器质病变急查脑CT,发现左侧大脑半球额叶出血性梗死。

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静滴,10%葡萄糖500ml加入乙酰谷酰胺500mg,地塞米松5mg每日静滴,并用促脑细胞代谢、扩脑血管等药物治疗1周,未见好转而自动出院。

病例讨论
我国多发梗死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是:
1.符合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有脑血管病的证据。

如多次缺血性卒中发作、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和CT检查阳性结果等。

3.智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相,早期为局限性,且人格相对保持完整,晚期有人格改变。

4.起病缓慢,病程波动或呈阶梯性,但总的趋向是进行性的。

本例有以下症状或症侯群:
⑴类神经衰弱症状群:失眠、多梦、头晕、忘事、烦躁。

⑵抑郁症侯群:情绪低落、自责、自卑、自杀意念及行为,少语,
少动、早醒。

⑶锥体外系症侯群:静坐不能,震颤、齿轮样肌张力增高
⑷阵发性意识模糊不清,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不清,无目的出走漫游。

⑸痴呆综合征: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表现记忆障碍,认知障碍、思维理解判断能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

⑹紧张症侯群:木僵、缄默、抗拒、违拗。

⑺脑局灶性病变的表现:双侧锥体束征,Gordon及Oppenheim征阳性,显示大脑皮层运动区有损害;右手强握。

起病缓慢,病程为进行性伴波动性,以痴呆综合征为主要临床相。

结合CT检查所见,诊断为脑梗死性痴呆。

本例诊断: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