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究酸碱中和反应》(二)完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提供实验药品如下:
小组讨论提出猜想,并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利用虚拟实验室设计实验,探究判断教师所提供的待测液中酸碱是否恰好中和,说明理由并完成实验报告单。(每个小组将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共享和展示,包括实验数据、实验截图、实验过程视频等的展示)
氢氧化钠和盐酸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报告单
(学生讨论发言,形成观点)小组形成的观点如下:
(1)变红色的溶液中氢氧化钠剩余;
(2)不变色的溶液中可能是恰好发生中和反应,也可能是反应后的溶液中盐酸剩余。
教师引导分析两种观点,肯定第一种观点,针对第二种观点,学生形成观点冲突:不变色的烧杯中是完全反应但是也有可能是盐酸剩余。教师提出疑问:如何来判断酸碱恰好发生中和反应呢?
(11)FeCl3+3NaOH=Fe(OH)3↓+3NaCl
(12)NaOH+源自文库Cl =NaCl + H2O
(六)迁移应用
(二)探究问题引入
教师提供待测溶液并提出问题
师:这里有三瓶待测溶液,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请大家想想怎么才能知道三瓶溶液中酸碱反应的情况呢?(哪瓶溶液是恰好发生中和反应了,哪瓶溶液中是盐酸或者是氢氧化钠剩余了呢?)
(三)布置探究任务
判断待测液A、B和C中的中和反应分别是什么情况?酸和碱是否恰好中和反应(每个小组选择采用一到两种的方案即可)。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第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是人教实验版九年级下第十单元课题2的学习内容,之前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这一节是在上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即酸碱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溶液酸碱度pH值。由于本节内容既有需要实验探究的酸碱中和反应,又有需要教师讲授的中和反应应用和溶液酸碱度pH,故建议采用“实验探究+知识讲授”的交叉混合方式来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和探究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确立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分析和总结归纳,通过教师的总结和知识讲授穿插来培养学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经历从未知到求知到已知的对事物的认知和应用的学习过程。(注:该案例的两个课时重点探究中和反应,第二课时“探究酸碱恰好发生中和反应的条件”作为扩展探究进行设计;其中“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部分的教学也可考虑采用WebQuest探究式教学)
3.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总结,相关知识讲解。
4.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评价表进行小组互评。
(五)探究结论总结、知识讲授
验证酸碱是否恰好中和反应,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2.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1)Mg+2HCl= MgCl2+H2↑(2)Fe+2HCl= FeCl2+H2↑
(3)Zn+2HCl =ZnCl2+H2↑(4)Fe2O3+6HCl=2FeCl3+3H2O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对探究性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搜集能力,愿意在教师和同学之间展示自己的能力;
2.在课题1中学生已经比较系统地认识了酸、碱的组成和性质,并能用指示剂对酸和碱进行区分,是学生设计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基础。在课题1学生还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别对酸和碱的水溶液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学生进一步从离子角度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技术环境分析
九年级化学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入门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都有许多的困难,应尽可能让学生动手,采用真实实验进行教学,但是本案例所处环境较为特殊,无法通过真实实验实现探究,故采用虚拟实验室模拟化学实验,实验设计尽可能接近真实实验,希望让学生能够尽可能的体验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5)CuO+2HCl=CuCl2+H2O(6)Cu(OH)2+2HCl=CuCl2+2H2O
(7)Fe(OH)3+3HCl=FeCl3+3H2O(8)CaCO3+2HCl=CaCl2+H2O+CO2↑
(9)Na2CO3+2HCl=2NaCl+H2O+CO2↑
(10)CuSO4+2NaOH=Cu(OH)2↓+Na2SO4
3.在课题2的第一课时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对中和反应实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位第二课时的扩展探究提供了知识基础。
4.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例如浏览网页、Word等的基本使用,虚拟实验室的基本操作等,但是由于学生对利用技术工具进行探究实验依然会有一定能力限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技术支持和适当指导。
组别:组长:
实验目的
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是否恰好中和
实验猜想
实验原理
实验过程
操作
现象
结论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取待测液少量于一只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问题与
讨论
实验结论
(四)成果展示、评价总结
1.各小组通过虚拟实验室演示小组探究过程,并对探究过程及原理进行相应阐述。
2.各小组将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单内容进行展示共享,汇报探究结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判断NaOH与HCl是否恰好中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反应,认识科学探究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酸碱中和反应验证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恰好发生的判断方法;
(二)教学难点
酸碱恰好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
措施:提供待测液,对待测液中“酸碱恰好发生中和反应”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利用虚拟实验室验证待测液酸碱中和反应情况。
五
(一)回顾旧知、提出问题
师:请大家回想一下上节课中所做的实验,有些小组在实验时采用让酸减少或消失的办法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有些小组则利用让碱减少或消失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还有些小组利用验证新物质生成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那么请大家看一下这几瓶溶液,都是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后的溶液,但是怎么判断三瓶溶液中的酸碱是否恰好中和了呢?
小组讨论提出猜想,并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利用虚拟实验室设计实验,探究判断教师所提供的待测液中酸碱是否恰好中和,说明理由并完成实验报告单。(每个小组将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共享和展示,包括实验数据、实验截图、实验过程视频等的展示)
氢氧化钠和盐酸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报告单
(学生讨论发言,形成观点)小组形成的观点如下:
(1)变红色的溶液中氢氧化钠剩余;
(2)不变色的溶液中可能是恰好发生中和反应,也可能是反应后的溶液中盐酸剩余。
教师引导分析两种观点,肯定第一种观点,针对第二种观点,学生形成观点冲突:不变色的烧杯中是完全反应但是也有可能是盐酸剩余。教师提出疑问:如何来判断酸碱恰好发生中和反应呢?
(11)FeCl3+3NaOH=Fe(OH)3↓+3NaCl
(12)NaOH+源自文库Cl =NaCl + H2O
(六)迁移应用
(二)探究问题引入
教师提供待测溶液并提出问题
师:这里有三瓶待测溶液,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请大家想想怎么才能知道三瓶溶液中酸碱反应的情况呢?(哪瓶溶液是恰好发生中和反应了,哪瓶溶液中是盐酸或者是氢氧化钠剩余了呢?)
(三)布置探究任务
判断待测液A、B和C中的中和反应分别是什么情况?酸和碱是否恰好中和反应(每个小组选择采用一到两种的方案即可)。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第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是人教实验版九年级下第十单元课题2的学习内容,之前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这一节是在上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即酸碱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溶液酸碱度pH值。由于本节内容既有需要实验探究的酸碱中和反应,又有需要教师讲授的中和反应应用和溶液酸碱度pH,故建议采用“实验探究+知识讲授”的交叉混合方式来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和探究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确立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分析和总结归纳,通过教师的总结和知识讲授穿插来培养学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经历从未知到求知到已知的对事物的认知和应用的学习过程。(注:该案例的两个课时重点探究中和反应,第二课时“探究酸碱恰好发生中和反应的条件”作为扩展探究进行设计;其中“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部分的教学也可考虑采用WebQuest探究式教学)
3.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总结,相关知识讲解。
4.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评价表进行小组互评。
(五)探究结论总结、知识讲授
验证酸碱是否恰好中和反应,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2.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1)Mg+2HCl= MgCl2+H2↑(2)Fe+2HCl= FeCl2+H2↑
(3)Zn+2HCl =ZnCl2+H2↑(4)Fe2O3+6HCl=2FeCl3+3H2O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对探究性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搜集能力,愿意在教师和同学之间展示自己的能力;
2.在课题1中学生已经比较系统地认识了酸、碱的组成和性质,并能用指示剂对酸和碱进行区分,是学生设计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基础。在课题1学生还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别对酸和碱的水溶液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学生进一步从离子角度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技术环境分析
九年级化学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入门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都有许多的困难,应尽可能让学生动手,采用真实实验进行教学,但是本案例所处环境较为特殊,无法通过真实实验实现探究,故采用虚拟实验室模拟化学实验,实验设计尽可能接近真实实验,希望让学生能够尽可能的体验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5)CuO+2HCl=CuCl2+H2O(6)Cu(OH)2+2HCl=CuCl2+2H2O
(7)Fe(OH)3+3HCl=FeCl3+3H2O(8)CaCO3+2HCl=CaCl2+H2O+CO2↑
(9)Na2CO3+2HCl=2NaCl+H2O+CO2↑
(10)CuSO4+2NaOH=Cu(OH)2↓+Na2SO4
3.在课题2的第一课时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对中和反应实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位第二课时的扩展探究提供了知识基础。
4.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例如浏览网页、Word等的基本使用,虚拟实验室的基本操作等,但是由于学生对利用技术工具进行探究实验依然会有一定能力限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技术支持和适当指导。
组别:组长:
实验目的
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是否恰好中和
实验猜想
实验原理
实验过程
操作
现象
结论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取待测液少量于一只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问题与
讨论
实验结论
(四)成果展示、评价总结
1.各小组通过虚拟实验室演示小组探究过程,并对探究过程及原理进行相应阐述。
2.各小组将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单内容进行展示共享,汇报探究结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判断NaOH与HCl是否恰好中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反应,认识科学探究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酸碱中和反应验证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恰好发生的判断方法;
(二)教学难点
酸碱恰好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
措施:提供待测液,对待测液中“酸碱恰好发生中和反应”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利用虚拟实验室验证待测液酸碱中和反应情况。
五
(一)回顾旧知、提出问题
师:请大家回想一下上节课中所做的实验,有些小组在实验时采用让酸减少或消失的办法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有些小组则利用让碱减少或消失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还有些小组利用验证新物质生成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那么请大家看一下这几瓶溶液,都是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后的溶液,但是怎么判断三瓶溶液中的酸碱是否恰好中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