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二、病原学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 Ⅰ型汉坦病毒 Ⅱ型汉城病毒
Ⅰ型病毒感染者的病情重于Ⅱ型病毒感染者
10
二、病原学
抵抗力: 不耐热,不耐酸,560C 、30分钟或 1000C 1分钟灭活,对紫外线、酒精、 碘酒敏感。
11
三、流行病学
(一)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世界上有173种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 我国有67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HV。 其中以黑线姬鼠、褐家鼠及大林姬鼠等最多见。 哺乳动物(Mammal): 猫,家兔,家猪,猫头鹰。
垂直传播
患病孕妇经胎盘传播
17
三、流行病学—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以青壮年为主 男性多于女性 成人多于儿童 农村多于城市
病后能获得持久性免疫
18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本病疫区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31 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欧部分 国家,疫源地则遍及世界五大洲70余 个国家。
19
1931~1944年在我国黑龙江、吉林等地的侵华日军中, 常发生一种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传 染病,病死率高达30%,被命名为流行性出血热。
上世纪50年代,驻朝鲜的美军和我国内蒙古、陕西局 部地区也发生过该病。
4
一、概述
1978年,韩国学者从汉坦河野生的黑线姬鼠体内分离 出一种病毒,命名为汉坦病毒,所致疾病称为姬鼠型 或Ⅰ型出血热。
20
21
22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季节性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即每年周期性地在 一定的月份流行并出现高峰,但同时又表现为散发性。
褐家鼠型的HFRS发病高峰季节在春夏之间(3月-5月)。 黑线姬鼠型的发病高峰季节在秋冬之间(11月-次年1 月)。 林区姬鼠传播者以夏秋季为流行高峰。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五期临床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
(oliguria stage) 、多尿期和恢复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
染病。பைடு நூலகம்
3
一、概述
据研究,汉坦病毒可能已在老鼠身上存在数千年之久, 只是近几十年才被发现。
1825年、1913年在俄国的乌兹别克及远东地区就有出 血热的记载。
6
二、病原学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 负性单链RNA病毒。
7
二、病原学
病毒电镜图及模式图
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78~210nm,平均122nm。
8
二、病原学
≥20个血清型,公认的有以下五型: Ⅰ型 汉坦病毒型,其引起的临床表现多为重型。 Ⅱ型 汉城病毒型,临床表现多为轻、中型。 Ⅲ型 普马拉病毒型,临床表现多为轻型。 Ⅳ型 希望山病毒型,目前尚未发现此型病毒引起的病人。 Ⅴ型 辛诺柏病毒型,引起以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要 临床表现,称为“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出血热”,病死 率很高(50%~70%),由鹿鼠携带。
群的数量以及带毒水平、人群的免疫水平、人们的生 产生活方式有关。
随着疫苗的使用、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态环境 的变化和其它因素的变化, HFRS流行的周期性将会发 生很大变化。
25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人群分布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HFRS病毒具有普遍的 易感性。
从发病年龄来看,通常以20-50岁青壮年发病率为 最高。此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较多有关。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受HFRS危害最严重的国家,HFRS发病 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90%以上。年发病人数波动在4 万至6万这一较高水平,是除病毒性肝炎之外危害最大 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除青海和新疆外,全国其余省、 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道
我国1984-2000年发病近100万,死亡2万
23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中国HFRS季节分布
100
50~70年代 80~90年代
构 成 比10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4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周期性
HFRS也有周期性流行的特点。 全国范围平均每8年出现一个HFRS流行高峰。 周期性的产生与主要宿主动物周期性密度变化和种
动物源性传播
1.呼吸道传播 吸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
2.接触传播 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病毒经污染 皮肤或粘膜伤口感染
3.消化道传播 食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食物 而感染
16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媒介传播(螨媒)
革螨传播 恙螨传播
通过革螨叮咬 通过恙螨幼虫叮咬
12
褐家鼠和 黑线姬鼠
黑线姬鼠
褐家鼠
13
三、流行病学
带病毒的动物可经粪、尿及唾液排病毒,尿排 病毒时间可长达一年。
病人病程早期亦可携带病毒,但人传播本病极 少,不是主要传染源。
14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三类传播途径: 动物源性传播(鼠播)、 媒介传播(螨媒)、 垂直传播
15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1
一、概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由汉坦病毒(EHFV)引 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兽共患疾病),鼠类为 主要传染源。
又名流行性出血热(EHF)。
2
一、概述
主要表现: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和急性 肾衰竭。
男女两性均可发病,大多数地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 性,男性发病占2/3左右。
26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职业分布
不同职业者均可感染,以农民高发,占发病总 数的80%;其次为从事野外作业的工人和技术人 员、灭鼠人员、疫区的医务人员和HFRS实验室 工作人员等。
27
四、发病机制
病毒直接作用
病毒血症期,中毒症状 症状的轻重与病毒抗原的差异和毒力相关 组织中能检出病毒抗原,有抗原分布的细胞发
1980年,他们又从汉城轻型出血热流行区内的褐家鼠 体内分离出一种汉坦病毒,称为汉城病毒,所致疾病 称为家鼠型或Ⅱ型出血热。
1981年我国学者也分离出这两种病毒,并迅速确定河 南、山西、山东等数省有家鼠型出血热。
1982年,WHO将流行性出血热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
5
一、概述
在我国从1983年以来将该类疾病一直称为 流行性出血热,到1994年卫生部决定将流 行性出血热改称HFRS。
二、病原学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 Ⅰ型汉坦病毒 Ⅱ型汉城病毒
Ⅰ型病毒感染者的病情重于Ⅱ型病毒感染者
10
二、病原学
抵抗力: 不耐热,不耐酸,560C 、30分钟或 1000C 1分钟灭活,对紫外线、酒精、 碘酒敏感。
11
三、流行病学
(一)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世界上有173种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 我国有67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HV。 其中以黑线姬鼠、褐家鼠及大林姬鼠等最多见。 哺乳动物(Mammal): 猫,家兔,家猪,猫头鹰。
垂直传播
患病孕妇经胎盘传播
17
三、流行病学—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以青壮年为主 男性多于女性 成人多于儿童 农村多于城市
病后能获得持久性免疫
18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本病疫区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31 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欧部分 国家,疫源地则遍及世界五大洲70余 个国家。
19
1931~1944年在我国黑龙江、吉林等地的侵华日军中, 常发生一种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传 染病,病死率高达30%,被命名为流行性出血热。
上世纪50年代,驻朝鲜的美军和我国内蒙古、陕西局 部地区也发生过该病。
4
一、概述
1978年,韩国学者从汉坦河野生的黑线姬鼠体内分离 出一种病毒,命名为汉坦病毒,所致疾病称为姬鼠型 或Ⅰ型出血热。
20
21
22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季节性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即每年周期性地在 一定的月份流行并出现高峰,但同时又表现为散发性。
褐家鼠型的HFRS发病高峰季节在春夏之间(3月-5月)。 黑线姬鼠型的发病高峰季节在秋冬之间(11月-次年1 月)。 林区姬鼠传播者以夏秋季为流行高峰。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五期临床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
(oliguria stage) 、多尿期和恢复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
染病。பைடு நூலகம்
3
一、概述
据研究,汉坦病毒可能已在老鼠身上存在数千年之久, 只是近几十年才被发现。
1825年、1913年在俄国的乌兹别克及远东地区就有出 血热的记载。
6
二、病原学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 负性单链RNA病毒。
7
二、病原学
病毒电镜图及模式图
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78~210nm,平均122nm。
8
二、病原学
≥20个血清型,公认的有以下五型: Ⅰ型 汉坦病毒型,其引起的临床表现多为重型。 Ⅱ型 汉城病毒型,临床表现多为轻、中型。 Ⅲ型 普马拉病毒型,临床表现多为轻型。 Ⅳ型 希望山病毒型,目前尚未发现此型病毒引起的病人。 Ⅴ型 辛诺柏病毒型,引起以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要 临床表现,称为“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出血热”,病死 率很高(50%~70%),由鹿鼠携带。
群的数量以及带毒水平、人群的免疫水平、人们的生 产生活方式有关。
随着疫苗的使用、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态环境 的变化和其它因素的变化, HFRS流行的周期性将会发 生很大变化。
25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人群分布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HFRS病毒具有普遍的 易感性。
从发病年龄来看,通常以20-50岁青壮年发病率为 最高。此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较多有关。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受HFRS危害最严重的国家,HFRS发病 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90%以上。年发病人数波动在4 万至6万这一较高水平,是除病毒性肝炎之外危害最大 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除青海和新疆外,全国其余省、 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道
我国1984-2000年发病近100万,死亡2万
23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中国HFRS季节分布
100
50~70年代 80~90年代
构 成 比10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4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周期性
HFRS也有周期性流行的特点。 全国范围平均每8年出现一个HFRS流行高峰。 周期性的产生与主要宿主动物周期性密度变化和种
动物源性传播
1.呼吸道传播 吸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
2.接触传播 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病毒经污染 皮肤或粘膜伤口感染
3.消化道传播 食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食物 而感染
16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媒介传播(螨媒)
革螨传播 恙螨传播
通过革螨叮咬 通过恙螨幼虫叮咬
12
褐家鼠和 黑线姬鼠
黑线姬鼠
褐家鼠
13
三、流行病学
带病毒的动物可经粪、尿及唾液排病毒,尿排 病毒时间可长达一年。
病人病程早期亦可携带病毒,但人传播本病极 少,不是主要传染源。
14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三类传播途径: 动物源性传播(鼠播)、 媒介传播(螨媒)、 垂直传播
15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1
一、概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由汉坦病毒(EHFV)引 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兽共患疾病),鼠类为 主要传染源。
又名流行性出血热(EHF)。
2
一、概述
主要表现: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和急性 肾衰竭。
男女两性均可发病,大多数地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 性,男性发病占2/3左右。
26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职业分布
不同职业者均可感染,以农民高发,占发病总 数的80%;其次为从事野外作业的工人和技术人 员、灭鼠人员、疫区的医务人员和HFRS实验室 工作人员等。
27
四、发病机制
病毒直接作用
病毒血症期,中毒症状 症状的轻重与病毒抗原的差异和毒力相关 组织中能检出病毒抗原,有抗原分布的细胞发
1980年,他们又从汉城轻型出血热流行区内的褐家鼠 体内分离出一种汉坦病毒,称为汉城病毒,所致疾病 称为家鼠型或Ⅱ型出血热。
1981年我国学者也分离出这两种病毒,并迅速确定河 南、山西、山东等数省有家鼠型出血热。
1982年,WHO将流行性出血热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
5
一、概述
在我国从1983年以来将该类疾病一直称为 流行性出血热,到1994年卫生部决定将流 行性出血热改称HF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