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ppt
针对不同类型的创伤失血性休克,需要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重视特殊人群研究
针对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创伤失血性休克,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为这 些人群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加强临床试验研究
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以验证现有推荐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索更有 效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首要任务是快速止血,防止继 续失血。补充血容量是关键,通过输注等渗盐水、平 衡盐溶液等扩容剂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同时纠正 酸中毒,改善组织缺氧状况,可采用碳酸氢钠溶液。 抗炎免疫治疗可预防继发感染和免疫抑制。对于严重 伤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开腹探查、血管吻合等 。
03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 ppt
目录
• 指南背景和目的 • 指南主要内容解读 • 临床实践建议 • 指南解读总结 • 参考文献
01
指南背景和目的
指南背景和目的
指南的背景
•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临床危 机,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 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与护 理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
• 国际上已有的相关指南,如《创 伤失血性休克指南》提供了治疗 和护理的推荐意见
如何优化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方案
补充血容量
根据失血量,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 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状态。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监测患者酸碱平衡状况,及时纠正代谢 性酸中毒,维持内环境稳定。
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合理选用 血管收缩剂或血管舒张剂,以维持重要 脏器灌注压。
预防感染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针对创伤部位合 理选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加重病情。
临床实践建议
如何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断准确率
重视特殊人群研究
针对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创伤失血性休克,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为这 些人群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加强临床试验研究
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以验证现有推荐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索更有 效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首要任务是快速止血,防止继 续失血。补充血容量是关键,通过输注等渗盐水、平 衡盐溶液等扩容剂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同时纠正 酸中毒,改善组织缺氧状况,可采用碳酸氢钠溶液。 抗炎免疫治疗可预防继发感染和免疫抑制。对于严重 伤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开腹探查、血管吻合等 。
03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 ppt
目录
• 指南背景和目的 • 指南主要内容解读 • 临床实践建议 • 指南解读总结 • 参考文献
01
指南背景和目的
指南背景和目的
指南的背景
•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临床危 机,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 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与护 理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
• 国际上已有的相关指南,如《创 伤失血性休克指南》提供了治疗 和护理的推荐意见
如何优化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方案
补充血容量
根据失血量,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 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状态。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监测患者酸碱平衡状况,及时纠正代谢 性酸中毒,维持内环境稳定。
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合理选用 血管收缩剂或血管舒张剂,以维持重要 脏器灌注压。
预防感染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针对创伤部位合 理选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加重病情。
临床实践建议
如何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断准确率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规范PPT课件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和生活上的支持,帮 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
评估外周循环状态,判断失血 量和休克程度。
止血与包扎技术应用
布或干净布料直 接压迫出血部位。
止血带止血
对于无法直接压迫止血的 四肢大出血,可使用止血 带。
包扎固定
对伤口进行包扎,减少污 染和进一步出血,同时固 定骨折部位。
疼痛控制与液体复苏初步措施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容量减少、心血管功能障碍和细胞代谢异常三个 方面。血容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心血管功能障碍使心输出 量减少,细胞代谢异常则引起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 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昏迷等严重症状。
05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早期康复介入时机和方法
早期康复介入时机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开始康复 介入,以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
VS
康复方法
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疗法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目标制定个性化方案 。
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重要性
心理干预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能经历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情绪,提高 康复信心。
纠正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或血小板 等血液制品;应用止血药物,如氨甲 环酸等;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止血。
感染风险降低策略
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医源性感染;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 滥用。
处理
一旦发现感染迹象,立即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加强 感染部位的引流和换药处理。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ppt
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测、保 暖等支持治疗措施,维持重要 脏器的功能。同时,密切观察 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如何做好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流程
院前急救
在患者送达医院前,应进行初步 的急救处理,如止血、输液等。 同时,迅速将患者病情向医院方 面通报,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分级救治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取分 级救治原则。轻中度患者可先在 急诊室观察治疗,重度患者需及 时收入病房或ICU病房治疗。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 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指南背景和目的 • 指南主要内容解读 • 临床实践建议 • 指南更新与未来发展 • 结论与总结
01
指南背景和目的
指南的背景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临床 危机,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与 护理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
国际上已有的相关指南,如《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提供了
如何优化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方案
快速补充血容量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迅速 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和休 克状态。可采用输血、输液等 治疗方法,同时监测中心静脉
压和尿 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如加压 包扎、止血带等。若出血无法 控制,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
高级生命支持
在复苏的同时,应尽快启动高级生 命支持,包括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 药物的应用。
损伤控制
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应采取损伤控 制策略,包括早期止血、控制出血 和防止二次损伤。
团队协作
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包括急诊、 重症医学科、外科医生和其他相关 科室的紧密配合。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和展望
建议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尽早收入院,并接受全面的评估和治疗;复苏应在早 期进行,并注意限制性复苏的策略;损伤控制应尽早实施,并采用多学科协 作的方式。
疗方案。
如何做好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流程
院前急救
在患者送达医院前,应进行初步 的急救处理,如止血、输液等。 同时,迅速将患者病情向医院方 面通报,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分级救治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取分 级救治原则。轻中度患者可先在 急诊室观察治疗,重度患者需及 时收入病房或ICU病房治疗。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解读 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指南背景和目的 • 指南主要内容解读 • 临床实践建议 • 指南更新与未来发展 • 结论与总结
01
指南背景和目的
指南的背景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临床 危机,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与 护理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
国际上已有的相关指南,如《 创伤失血性休克指南》提供了
如何优化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方案
快速补充血容量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迅速 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和休 克状态。可采用输血、输液等 治疗方法,同时监测中心静脉
压和尿 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如加压 包扎、止血带等。若出血无法 控制,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
高级生命支持
在复苏的同时,应尽快启动高级生 命支持,包括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 药物的应用。
损伤控制
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应采取损伤控 制策略,包括早期止血、控制出血 和防止二次损伤。
团队协作
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包括急诊、 重症医学科、外科医生和其他相关 科室的紧密配合。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和展望
建议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尽早收入院,并接受全面的评估和治疗;复苏应在早 期进行,并注意限制性复苏的策略;损伤控制应尽早实施,并采用多学科协 作的方式。
失血性休克ppt课件
呼吸功能障碍
失血引起肺水肿、肺不张等,导致 呼吸功能障碍。
心脏功能障碍
失血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导致心脏功能障碍。
03
失血性休克治疗原则
液体治疗
早期、快速、足量
在失血性休克的前30分钟内,应 快速输注平衡盐溶液和人工胶体
液,以恢复足够的循环血量。
合理选择液体
根据失血量、休克程度和病情, 合理选择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
临床实践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
临床实践指南
根据现有的临床实践指南,总结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最佳实践方法。
循证医学证据
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评估各种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THANKS
感谢观看
一般护理
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 疗。
定期进行随访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和 治疗效果。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并完成治 疗方案。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和压力。
心理护理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分享情感和压力。
学习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练 习。
参加支持小组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获得心理 支持和指导。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可作出诊断。实验室检 查如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浆渗透压等可帮助了解病情 严重程度。
02
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
血流动力学改变
01
02
03
血容量减少
失血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 ,影响血液循环,引发休 克。
心输出量下降
失血引起心脏负担加重, 心输出量减少,导致组织 器官灌注不足。
失血性休克ppt课件
• 失血性休克概述 • 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 • 失血性休克治疗原则 • 失血性休克并发症及其处理 • 失血性休克预防与护理 • 失血性休克研究展望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课件完整版
纠正贫血、 血管活性药物 预防多脏器功能防碍
静脉通路的重要性
❖ 低血容量休克时进行液体复苏刻不容缓,输 液的速度应快到足以迅速补充丢失液体,以 维持组织灌注
❖ 因此,必须迅速建立至少两条大内径的快速 外周静脉通路
❖ 在紧急容量复苏时中心静脉导管,以及肺动 脉导管的放置,但使用应在不影响容量复苏的 前提下进行。
❖
❖ 4、补液速度 ❖ 先快速输晶体液,1000ml 在15~20分钟内输入,
在第一小时内至少输入2000ml ,至少1小时内补 给丢失量的50% (内含胶体液)。
❖ 例如:
❖ 一产妇50Kg,出血2000ml,总血容量为 4000ml,出血2000ml 则为50% 输入液体 总量需4000~6000ml,
如果输液治疗无效,给予多巴胺 液量减少及肾血液十分明显的异常分布,当尿量少于20 ml/h,提示肾血流灌注不足虚假素补液,休克好转时尿量可恢复,如每小时尿量
达30➢ml以上,表示循环状态良好。
血液1200~2000ml。
如果尿量减少,给予速尿 在补紧充急 冰 ➢容冻量血复浆苏的时时中候心,静纤脉维导蛋管白,原以仍及低肺于动0. 脉导管的放置,但使用应在不影响容量复苏的前提下进行。
氧或气管插管供氧。 ❖ (3)开通畅通的静脉通路至少2条,常用套管针,颈
内静脉穿刺; ❖ (4)配血; ❖ (5)保暖。 ❖ (6)导尿 ❖ 有地方称“三管齐下” (氧管、血管、尿管)。
❖
❖ 2、评估(Evauation,E)
❖
❖ 一般状态、神志、瞳孔、血压、脉压、 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出血。
轻度<20%(<750ml), 一般先输入1~2L晶体液,再补充0.
(三)休克晚期
《创伤失血性休克》课件
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
研究者们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细胞治 疗、基因治疗等,以期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提 供更好的救治手段。
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
相关学术组织正在制定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实 践指南,以规范临床救治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 。
未来研究方向
基础研究深入开展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创伤失血性 休克的基础研究,探究其发病机制和 病理生理过程,为新治疗方法的研究 提供吸道畅通, 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控制出血
对明显的出血点进行止 血,如加压包扎、止血
带等。
液体复苏
在伤员血压稳定之前, 进行适当的液体复苏,
以维持血液循环。
康复指导
01
02
03
04
心理辅导
对伤员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面对创伤和康复过
程。
康复训练
根据伤员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
临床试验的广泛开展
跨学科合作加强
未来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医学 、生物学、工程学等多学科资源,共 同推进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研究和治疗 。
未来需要开展更多大规模、多中心的 临床试验,以验证新型治疗方法的疗 效和安全性。
感谢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患儿因车祸导致骨折和内脏损伤,出现大量失血和休克症状。由于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救治需要 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方式。通过及时的止血、输血和手术治疗,患儿得以成功救治。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研究进展
1 2 3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的完善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标 准不断得到完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外出血性休克和内出血 性休克,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失 血性休克。
研究者们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细胞治 疗、基因治疗等,以期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提 供更好的救治手段。
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
相关学术组织正在制定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实 践指南,以规范临床救治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 。
未来研究方向
基础研究深入开展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创伤失血性 休克的基础研究,探究其发病机制和 病理生理过程,为新治疗方法的研究 提供吸道畅通, 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控制出血
对明显的出血点进行止 血,如加压包扎、止血
带等。
液体复苏
在伤员血压稳定之前, 进行适当的液体复苏,
以维持血液循环。
康复指导
01
02
03
04
心理辅导
对伤员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面对创伤和康复过
程。
康复训练
根据伤员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
临床试验的广泛开展
跨学科合作加强
未来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医学 、生物学、工程学等多学科资源,共 同推进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研究和治疗 。
未来需要开展更多大规模、多中心的 临床试验,以验证新型治疗方法的疗 效和安全性。
感谢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患儿因车祸导致骨折和内脏损伤,出现大量失血和休克症状。由于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救治需要 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方式。通过及时的止血、输血和手术治疗,患儿得以成功救治。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研究进展
1 2 3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的完善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标 准不断得到完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外出血性休克和内出血 性休克,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失 血性休克。
(2024年)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PPT课件
01
智能化护理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 高护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如自 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智能分析 病情等。
02
2024/3/26
03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 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04
28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3/26
29
2024/3/26
18
05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
2024/3/26
19
营养需求评估及补充途径选择
营养需求评估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 、病情等因素,综合评估其每日所需 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 物质等营养素的需求量。
补充途径选择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胃肠道功能状 况,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途径,如口 服、鼻饲、胃造瘘等。
2024/3/26
补充血容量
根据患者的失血量和休克 程度,遵医嘱给予晶体液 、胶体液或血液制品等补 充血容量。
观察病情变化
在补充血容量的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和尿量等变化,及时调整 输液速度和量。
10
0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2024/3/26
11
感染防控策略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 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 少外源性感染的风险。
挑战
伤情复杂多变,需要快速准确评估和处理
2024/3/26
患者和家属情绪不稳定,需要心理护理和支持
25
创伤失血性休克护理挑战和机遇
• 医疗资源紧张,需要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2024/3/26
26
创伤失血性休克护理挑战和机遇
2024版《失血性休克及抢救》PPT课件
03
失血性休克并发症防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低氧血症等。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 断。
防治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控制 感染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 2
临床表现 多个器官功能同时或序贯发生障碍。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 断。
定期组织多学科病例讨论和经验分享, 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 保患者得到全面、及时、有效的治疗。
探索新型治疗方法和手段
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失血性休克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 手段。
关注国际前沿技术动态,及时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
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失血性休克诊疗水平的提高。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外伤、手术、产后出血、 消化道溃疡、肝脾破裂等。
病理生理机制
01
02
03
失血后机体反应
失血后,机体通过神经和 体液调节,启动一系列代 偿机制以维持重要器官的 血液灌注。
微循环障碍
随着失血量增加,微循环 灌注不足,组织缺氧加重, 乳酸堆积,导致代谢性酸 中毒。
器官功能障碍
持续失血可导致多器官功 能障碍综合征(MODS), 表现为心、肺、肝、肾等 器官功能受损。
3
防治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器官功能支持,控制感染 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临床表现
01
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等。
诊断依据
02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ppt课件
• 10马威,张森煌.多发伤的一体化急救模式分析[J].齐齐哈尔医 • 学院学报,2005,26(6):623~624. • 11 刘玉仁,罗素琴,吕传柱,等.严重多发伤急救一体化探讨[J]. •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7):413. • 12杨自力,吴恒义.多发伤及其急救[J].创伤外科杂志,2004,6 • (1):75~ 77. • 13何忠杰,张宪,文字,等.链式流程急救复苏非手术严重创伤病 • 人的研究口].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2,22(7):395~396. • 14郑伟华,汪新良,徐华,等.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与积极液体复 • 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比较.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血
• 杂志,2007,2(9):9. • 15田甜,蒯丽萍,陈盛新,等.用于失血性休克的输液类药物的选 • 择研究.药学实践杂志,2008,26(2):123—125. • 14 吴耀建,曾岚,王文锋,等.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研 • 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2):135~136. • 15 余如平.创伤患者急诊手术中的静脉输液管理[J].解放军护 • 理杂志,2005,22(5):68~69. • 16乃远福.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Journal of Qiqihar Madi— • cal college,2005,26(9):1038—1039 • 17方国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探讨.护士进 • 修杂志,2007,22(13):1200—1201.
只有一过性血流动力学稳定 组织水肿 75%-80%输注的液体迅速进入血管外的细胞间隙 增加血管外肺水肿 毛细血管灌注不良 降低组织氧合 扩容时,须输注4到5倍的液体才能满足血管内容量的扩充 大量输入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CO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扩容策略观点 和意见尚未统一[5]
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如何选择不 同性质液体扩容观点和意见尚未 统一
一、液体复苏的两种观点
• 即刻复苏(正压液体复苏) • 限制性液体复苏(低血压性液体复苏)
即刻复苏(正压液体复苏)定义 [8]
• 以最快的速度,争取在短时间内恢复有效 循环血量,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防止休 克的进一步发展,是休克液体复苏传统的 方法及临床措施。
序贯
充分容量复苏:晶 体+等渗胶体羟乙基 淀粉130/0.4氯化钠
控制出血 后序贯
• 参考文献
• 1 史爱珍,姜梅,王芝.刨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探讨 • 口].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302~303. • 2杜晓冬,余海放,王玲.ISS、补液量、BE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
的
• 影响.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837—838. • 3张英泽.创伤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中华创伤杂志, • 2004,20(12):705—706. • 4 高劲谋.创伤急救与治疗模式探讨[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 • (12):707~708. • 5王正国.多发伤的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3. • 6朱兰英.休克体位的护理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3,10(4): • 7延凤梅,王江滨,张亚仙.颈椎手术患者安全转运的护理.中国 • 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26. • 8冯丽洁,沈洪.创伤院前急救中的高级生命支持[J].中国危重 • 病急救医学,2003,15(4):254~256. • 9宁勇,侯振才,刘晓冰,等.34例创伤性休克病人低血压性液体 • 复苏应用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O):765~766.
应用小容量复苏 避免使用固定剂量或持续给液 活动性出血或渗血处置后给予液体复苏
二、复苏液体的选择
• 等渗 • 晶体溶液 ? 胶体溶液?
高渗溶液 高渗高胶溶液
等渗晶体的优点
• 晶体液低廉 • 扩容有效(静脉输注后即达峰) • 能更好保护肾功能 • 万一过量能很快在组织和血管之间重分布
等渗晶体的缺点
对于现场救治时限制性复苏或充分复苏的选 择,应综合判断。
出血未控制的失血 性休克患者,早期 可采用限制性复苏, 收缩压维持在80-90 mmHg,出血控制 后进行积极容量复 苏。
颅脑损伤的失血 性休克患者、老年 患者及高血压患者 应避免限制性复苏
[15]
液体复苏的原则 • 晶、胶并用,各尽其能 • 因人而宜,灵活应用
即刻复苏(正压液体复苏)
• 杨锦平等[9]主张在创伤性休克病人伤后 1 h内,迅速补充1 000 mL~2 000 mL平衡 液,然后输血及补充胶体(血浆、羟乙 基淀粉液)。
即刻复苏(正压液体复苏)缺点:
• 1.早期大量输液可以使凝血因子稀释,破坏 已经形成的血栓,从而加重出血[10]
• 2.造成液体超负荷,面部、四肢、躯干、内 脏器官水肿,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
只有一过性血流动力学稳定 组织水肿 75%-80%输注的液体迅速进入血管外的细胞间隙 增加血管外肺水肿 毛细血管灌注不良 降低组织氧合 扩容时,须输注4到5倍的液体才能满足血管内容量的扩充 大量输入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COP)
胶体溶液
• 胶体溶液主要包括白蛋白和人工合成胶体 (羟乙基淀粉溶液)
• 扩容效能强 • 扩容时间持久 • 所需液体量少 • 组织水肿轻
郑伟华等⒁两种液体复苏 效果比较
限制性液体复苏优于积极液 体复苏
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到什么程度
• 方国美[17]提出限制性液体复苏目标SBP、 MAP分别为9.31 kPa和6.65 kpa。
• 血压回升到70 mmHg左右,以防大量输液 使血压升高,反而加重出血[10,11]。
2009美国创伤患者院前液体复苏指南推荐[12]
• 10马威,张森煌.多发伤的一体化急救模式分析[J].齐齐哈尔医 • 学院学报,2005,26(6):623~624. • 11 刘玉仁,罗素琴,吕传柱,等.严重多发伤急救一体化探讨[J]. •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7):413. • 12杨自力,吴恒义.多发伤及其急救[J].创伤外科杂志,2004,6 • (1):75~ 77. • 13何忠杰,张宪,文字,等.链式流程急救复苏非手术严重创伤病 • 人的研究口].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2,22(7):395~396. • 14郑伟华,汪新良,徐华,等.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与积极液体复 • 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比较.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血
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 液体复苏
ppt课件
1
我国每年发生创伤患者约350万[2]
1/3 创伤所致死亡中 是由急
性失血性休克引起
急性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急危 重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 也是休克最常见类型。
创伤失血性休克定义
• 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大量失血、失液、有 效循环不足,微循环灌注不足,使组织和 器官缺血、缺氧,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 代谢紊乱等病理变化的综合征[1]。
但推荐小容量复苏 (250ml)7.5%高渗 盐水
没有足够数据支持哪一种 液体复苏效果更好。
Hale Waihona Puke 小容量复苏双重作用机制:
7.2%NaCl高渗溶液——提高 晶体渗透压,通过内源性液 体转移,促进组织间液及细 胞液进入血管内 6%HES200/0.5——通过维持 胶体渗透压,可延长液体在 血管内的维持时间。
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 液体类型、用量及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
急性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简要流程
急性失血性休克
可控性出血
不可控性出血
SBP目标值为 >90 mm hg
SBP目标值为 >70-90 mm hg
小容量复苏:羟乙基淀粉 200/0.5氯化钠250ml
小容量复苏:羟乙基淀粉 200/0.5氯化钠(静滴直到 SBP>70 mmHg)
限制性液体复苏(低血压性液体复苏)
• 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休克 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 压维持一较低水平的范围内,直至彻底止 血[11]。
限制性液体复苏模式的优点
减少出血量,避免过多、过快输液导致的内 环境紊乱、心功能急性衰竭、各种形式的 肺水肿、出凝血平衡失常等危及病人生命 的并发症。
•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 凝血障碍
高渗高胶溶液
小容量复苏:高渗高胶溶液(7.2%NaCl+ 6%HES 200/0.5,商品名:贺苏)同时兼容 了高渗盐水溶液与等渗晶体溶液的优点
更快速、更强效、更长久的复苏效果
改善微循环、调节休克复苏过程中的炎 症反应
容量小、便于携带
• 美国创伤患者院前液体复苏指南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