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遗训

合集下载

曾国藩遗训

曾国藩遗训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已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怠,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出一源。若但知私已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背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意,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曾国藩要子孙记住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可谓用心良苦。
一般说来,君子独处,往往自已反省自己在为人处事上的过失,以便日后改正。小人独处,往往会邪思侵淫,从而做出一些坏事来,所谓无事生非是也。君子独处的时候很谨慎。小人恰恰相反,独处的时候会做出不好的事情来,一见到君子就会去掩饰,越是想隐藏,反而暴露得越彻底。一个人能够做到做事无愧于天地,堂堂正正,他(她)还有什么理由不心安理得呢。心中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猜疑,这就叫心正。小人恰恰相反,他们由于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心中充满忧虑,充满恐惧,充满猜疑,整天提心吊胆。所谓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就是这个道理。慎独要做到“诚”。诚就是不欺人,不欺已。不欺人一般容易做到。不欺已,却较难。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没有检讨自己的习惯。有了矛盾不是从自身方面去找原因,而是想法去从别人身上找不足,从而来掩饰自己的错误,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做人做事不找借口,严于律已,是最聪明的。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管理的5大启示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管理的5大启示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管理的5大启示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历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等,都留有家训。

在这些历朝历代的著名家训家规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与美德才得以流传。

而曾国藩家训不仅对现代人意义深远,更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也有所指导和借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其功业无人可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影响深远。

《曾国藩家训》摘其家书中的精品,运用他修身齐家的具体事例,解读他继承先人遗训、结合自身体会,教导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

同时,他还营造出一个令世人艳羡的家庭,在他的谆谆教诲之下,几位弟弟均有所成,湘军与太平军开战以后,他们先后应征入伍、披坚执锐、驰骋沙场,成就功名于一时。

儿孙辈更是英雄辈出,其子纪泽,继志砺学,出为使臣,折冲尊俎于国际间,为中国收复伊犁、夺回主权,从而英名留世。

我们读曾国藩,学曾国藩家训精华。

到底读他什么,学他什么,就是读他的思想,读他的智慧,学他的管理经验。

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都可以从曾国藩的身上找到有用的东西。

如曾氏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就启发我们如何培蕴百年企业。

中国的企业很难得有上百年历史的,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曾氏一个家族为什么能够兴旺百年而不衰,这是令人感慨的。

我们可以通过对摘取“曾国藩家训”五个精华观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的基本解读,去映射出现代企业应学习借鉴的一些管理元素。

修身修心——战略定位曾国藩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并且一定要先进行修身和养心。

做人不能够自欺欺人,懂得分辨善与恶,待人真诚,做事一定心安理得,不做羞愧的事情,才能够感到快乐,平和,才能拥有平和的心境。

拥有了平和的心境,才能够用最真实的面孔去面对世间所有的事和人。

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不信口开河,不浮夸,不论什么事,没有把握的,就不要去说,自己能力达不到的,就一定不要去随便许诺,一旦许诺了,无论用什么方法,一定要尽力的去做。

曾国藩传

曾国藩传
名的数学家,他的孙子,曾孙都是著名的学者,近现代曾国藩后代如国民党“国 防部长”俞大维的母亲曾广珊是曾国藩的孙女,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的夫人曾宪 植是他的玄孙女。这与曾国藩的家风是分不开的。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教育思想 的成功。

曾氏家教理论体系: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 三致祥、三不信,形成的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师的理论。
本书共分十六章





第一张:青少年时期 第二章:初入仕途 第三章:开始军旅生涯 第四章:编练湘军 第五章:衡州练勇 第六章:率军东征 第七章:大战太平军 第八章:二次出山 第九章:横扫太平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十一章:打捻无功 第十二章:再任两江总 督 第十三章:黯然伤神 第十四章:处理天津教 案 第十五章:最后一次巡 视 第十六章:溘然长逝
曾国藩书法
曾国藩其人
曾国藩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极 具争议的人物之一,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一农家,在青年中 进士之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时官至二品 。后因平定太平 天国运动,功封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在位期间曾国藩“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清史稿》 中把曾国藩列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师。1872 年逝世。清廷问讯,辍朝三日,追赠太傅,溢文正。后世由于对 天平天国所持的立场不同,所以对曾国藩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誉之则为圣相,谓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谳之则为 元凶” “民族罪人”。 那么曾国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仁智见仁,智者见智 本。书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以及曾国藩在修 身,处世,为人,治军,用兵,治家,识人用人,治学,养生方 面的一些智慧、思想,这些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曾国藩遗嘱原文及译文注释

曾国藩遗嘱原文及译文注释

曾国藩遗嘱原文及译文注释曾国藩遗嘱原文如下: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无间。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失焉。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

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

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者,教弟终身行之者也。

无论和顺逆境且宜事事于省吾身。

知其过而速改以从善也。

家中兄弟子侄到老堂前住过之后无论愚贤有无成人须早寻一艺业认定勿要改换门径不可坐吃山空不可鄙事小利方可靠近君子而急远小人免受欺诈耶。

教育曾国藩的[诫子书]

教育曾国藩的[诫子书]

教育:曾国藩的[诫子书]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函,号涤生。

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因历尽艰辛为清王朝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而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一直被誉为成功教子名人。

他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

二、尽孝悌,除骄逸。

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六、家事忌奢华,尚俭。

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

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此篇是曾国藩临终前为儿子纪泽写下的遗训,亦被后人称为《诫子书》。

译文如下:第一、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

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

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稳,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快乐满足宽慰平安,(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

第二、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就能使身心强健。

内心专一宁静浑然一体,外表衣着整齐态度严谨,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的方法;一出门就像要去拜访一个尊贵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恭敬的样子,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的气氛。

想要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安抚老百姓,必须做到一丝不苟,这样,老百姓才会信服,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的效果。

聪明的人和机智的人,因为他们都能够做到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所以总能够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第一部分:养心前言近年来,有关曾国藩的图书的出版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

大到全集、全书,小到传记、逸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社会上也掀起了“曾国藩热”,由学界,而军界,而政界,而商界,彼此呼应,波澜壮阔;上至政坛领袖、各级干部,下至普通读者、平民百姓,对“曾国藩”或读之,或研之,或习之,或用之,竞相求证,蔚为大观。

曾国藩生活的晚清社会,旧秩序行将崩溃,而社会前进的方向茫无头绪。

国内,太平天国义旗一举,应者云集,烽火燃遍十余省,清王朝顿失半壁江山。

国外,列强环伺,极尽威迫讹诈之能事,处处侵夺中国主权和领土。

可谓内忧外患,百弊丛生。

而曾国藩以一介儒生,无权的在籍侍郎,崛起于湘楚之间,纵横捭阖,以残酷的手段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

不仅如此,他的崛起还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中国的权力格局,并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等方面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走向。

虽然后人对他有“毁之则为元凶,誉之则为圣贤”的评价,但他毕竟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不容抹杀的一笔。

曾国藩是位官僚,所处的却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

他一无家学、二无根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反复磨砺,历尽宦海风波,获得彻底的成功。

虽诟病不绝,却荣宠不衰,虽备受诋毁,然善始善终。

其行其言,于无意间构造出一部炉火纯青的官场绝学,把中国人为官从政的智慧与谋略阐释得淋漓尽致。

晚清还是一个信仰崩溃、道德失范的时代,在极其复杂的人生环境中,曾国藩持一定之规,为人、为官、为民、为国,处处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成为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

作为一个备受争议的大人物,他给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及社会经验。

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

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是他在几十年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官场实用宝典,是他从身体力行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理论。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他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明朝遗臣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挫折,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下面将总结五个重要的经验,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第一,诚实守信。

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便是诚实守信。

他不仅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政治生涯中也一直秉持着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官清廉,不为权势所动。

曾国藩用自己的事实胜过其他的措辞,他的清廉正直也充分地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我们应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做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诚实守信,我们要始终信守承诺,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第二,精益求精。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上精益求精,在学术和兵法上也是如此。

他一生勤奋好学,常常为了深入研究一道难题而整夜不眠。

曾国藩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不断学习和改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

第三,看事物全面。

曾国藩在政治、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得到深入了解和研究,他能够看到事物的多个方面,不受片面的观点所限制。

他也能够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全面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应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要善于换位思考,看待事物要有广度与深度,才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第四,坚定信念。

曾国藩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和士大夫,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秉持着忠诚、守信、正义的原则,不受世俗的浮躁和利益的干扰。

他一心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从不为自己打算。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周围的声音所干扰,要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终生。

第五,不忘初心。

曾国藩一生中最重要的心路历程,也是不忘初心。

他为人民、为国家的初心从未改变。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政治风云变幻、世事兴废,但始终专注于自己的使命,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从未被私心所动。

曾国藩36字家训家规

曾国藩36字家训家规

曾国藩36字家训家规曾国藩36字家训家规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通常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行为准则,也叫家训。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36字家训家规,欢迎大家分享。

志: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凡蒋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恒:有恒断无不成之事。

一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

于修业则贞之以恒。

专:力气用到点子上。

西洋技艺所以卓越古今者,尤其每治一事,处心积虑,不达目的决不止。

心越用则越灵,技越推则越巧。

熟:笨功夫也有大收获。

熟源于勤,熟导致精。

裕: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治心当以“广大” 二字为药。

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宽广,气量宏大。

一笑即可了之。

静: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

静坐克己,静坐反思。

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

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淡:品位好人生的真谛。

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暇: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

暇谋:核心人物越是身处危险,越要脱去恐惧的悲观心态,气定神闲,要以四两压千斤,安定人心。

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决的最高境界。

大事抓紧,小事放松。

理财:来的松,销的旺。

明:眼越明,心越亮。

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人贵自知,自知则明。

深明大义,晓明大体。

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事前易暗,事后易明。

人才以陶冶而成,以勉强磨砺而生。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

曾国藩家书——精选推荐

曾国藩家书——精选推荐

曾国藩家书第一辑修身篇--自修求强,自己做主“诚、敬、静、谨、恒”是曾国藩的修身五字。

修身,须以“诚”为本,要忠信、不欺,戒除浮躁之心,加强修养,做谦谦君子;要淡泊、豁达、宽容、勤俭、廉洁、忍让、恭敬,方能游刃有余,铸造精神,升华价值。

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之业。

致沅弟:至于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原文】沅弟左右:二十七日接二十一日来信,俱悉一切。

弟辞抚之意如此坚切,余二十二日代弟所作之折想必中意矣。

来信“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十字实获我心。

本日余有一片,亦请将钦篆、督篆二者分出一席,另简大员。

兹将片稿抄寄弟阅。

吾兄弟常存此兢兢业业之心,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庶几善始善终,免蹈大戾乎?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

弟向来倔犟之气,却不可因位高而顿改。

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巢县既克,和、含必可得手,以后进攻二浦,望弟主持一切,函告鲍、萧、彭、刘四公。

余相隔太远,不遥制也。

顺问近好。

国藩手草。

弟公文不宜用“咨呈”。

用“咨”以符通例。

同治二年四月廿七日【译文】沅弟左右:二十七日接到贤弟二十一日的来信,所有情况都已知晓。

既然贤弟对于辞去巡抚之职的决心如此坚定迫切,那么我二十二日代你写的奏折也一定符合你的心意吧。

你来信中说“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这十个字实际上说出了我的心声。

今天我有一片折子,也是请求把钦篆、督篆这两官位分出一席,另外选一名大的官员来担任这一职位。

现在将稿子抄给你看。

我们两兄弟要常存一颗兢兢业业的心,将来如能遇到机会,就能抽身而退,这样才可以善始善终,这样应该能避免犯大的罪过了吧?至于担当大事,全凭“明强”二字。

《中庸》中所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其要点就是要使愚蠢变为贤明,柔弱变得坚强。

弟一向本性很倔犟,不可因为处在高位就立刻去改变。

要知道凡事没有倔犟的志气是做不成的,没有刚毅的性格也不能成大事,即使是修身齐家,也必须以“明强”二字作为修身的根本。

曾国藩家训八则:做到三条,可小有积蓄;做到七条,必家财万贯

曾国藩家训八则:做到三条,可小有积蓄;做到七条,必家财万贯

《礼记·大学》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对古代读书人的要求,也是对有志之士的期盼。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能做到这四点的人,通常都荣耀一生,被世人牢记。

治国平天下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些遥远。

可修身齐家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一生伟业。

就连清末名臣曾国藩位居高位后,也从不敢懈怠,时常在书信中向子侄强调家规。

因此曾国藩的后人,都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因此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任何一个家庭都应该有坚持并流传下来的人生哲理,帮助后人们自省与努力。

这是一个家族走向成功的奠基石,也是所有大家族默认的立家根本。

曾国藩家训十则:做到三条,可小有积蓄;做到七条,必家财万贯。

第一条:贪爱奢华,未有不败荣华富贵是每个人的梦想,可曾国藩却说:不能贪爱奢华,否则家族必会落败。

明朝首富沈万三家缠万贯。

家里雇的先生写完一篇稿子,沈万三立刻赏他二十两白银。

家中众人喜好喝酒,沈万三立刻买来几十倾田地,用来种酿酒的粮食。

这样的高调让沈万三成为朱元璋的眼中钉,几十年中连遭三次打击,最终家破人亡。

钱在兜里,自己知道就好,如果天下人都知道,就会引来灾难。

第二条:与人为善,何况兄乎独木难成林,单丝不成线。

任何一个人,如果背后有强大的家族支撑,在成功之路上也会少很多阻碍。

可亲戚之间的关系,不能仅仅依靠血缘,平日的和善的相处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条:情有等差,礼有隆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深浅之分。

因此不同的情谊,也要有不同的礼遇。

如果给关系一般的人送上厚礼,不但无法增加你们的友谊,反而还会让对方惶惶不安。

第四条:风霜磨炼,自足筋骨吃苦耐劳本是我们传下来的优良传统,可随着时代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享乐主意。

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应降低。

与其外出拼搏,不如守着一亩三分地舒服。

可不经历风霜的磨炼,怎么能见到雪后的骄阳?第五条:饭后千步,养生秘诀你如何定义成功?是家财万贯,还是子孙满堂?其实,这些的基础,都需要你有一个好的体魄。

曾国藩三次投水自杀之谜连夜写下遗嘱2000言

曾国藩三次投水自杀之谜连夜写下遗嘱2000言

曾国藩三次投水自杀之谜连夜写下遗嘱2000言2013年02月25日13:43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编者按:在近代中国,曾国藩是一个非常人物。

誉之者说他是理学大师、大儒、传统文化集大成者,是一代名臣;毁之者说他是卖国贼、刽子手、魔鬼。

他可谓是历史上一位最具争议的人物,他鉴于长期与各界人士交往,具备了善于识人、知人善任的才干。

《太平天国十四年》中就为您解读了曾国藩的官场"厚黑术"。

曾天养马上单挑塔齐布1854年,西征军韦志俊、石祥桢部鏖战于武昌城下,久攻不克,就分兵向湖南挺进,开辟第二战场。

在湖南战场上,他们遇到了强大的对手,即曾国藩新建的湘军水陆师。

进入湖南的西征军有两支主力部队:春官又副丞相林绍璋的前军;国宗石祥桢的后军。

林绍璋,原是一个总制,随朱锡琨至六合,当时各支太平军均溃败,只有林的第四军全军退回。

杨秀清大为欢心,也许此时他记得三国故事中的火烧连营,刘备各路人马尽溃,只有向宠一军独全,因而破格擢升为春官又副丞相。

他们凯歌行进。

刚开始,两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2月27日,林绍璋部占领岳州,又西渡洞庭占领湘阴;即溯湘江而上,攻占离省城长沙仅60里的靖港、新康。

长沙城门紧闭,进入一级战备紧急状态。

3月11日,西征军攻占长沙城西宁乡。

他们的战略,是占据长沙周边城镇,而后全面围攻长沙。

当时曾国藩新编的湘军已北上,因宁乡失陷,又赶来反扑。

西征军失败,北撤。

曾国藩派王錱、塔齐布等追击,夺取湘阴、岳州。

湘军初战获胜,得意之至。

岂料西征军退出岳州后,即调动第二梯队大举反攻。

4月4日,在湘鄂边境的羊楼司,与乘胜北上的湘军王錱部相遇。

湘军败溃,王錱及曾国葆等部均退入岳州城。

其他军队因城空无粮,均离城它去。

王錱部独留城中,后果然因缺粮而人心混乱,王錱急缒城逃走。

西征军再占岳州。

西征军继续南下。

4月22日再次占领靖港。

他们仍采取一个月前的陈规旧例,由石祥桢率水师驻守靖港,林绍璋率陆师南下,以攻取长沙周边卫星城市,孤立长沙。

曾国藩家训名言读书快乐

曾国藩家训名言读书快乐

曾国藩家训名言读书快乐曾国藩家训名言读书快乐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2、书籍是人类的朋友,而读书则是人类的亲密朋友。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能培养文化修养;若果经常地去研究,去读,去思考,便能从中央到地方找到新的知识点,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还可以把知识点都牢牢地记住,就像刻在脑海里一样。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努力地学习,才能为自己幸福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读书之乐乐无穷,拨琴一弄来熏风。

4、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5、假有学穷千载,书总五车,见良直而不见其善,逢抵捂而不知其失,葛洪所谓"藏书之箱筐""五经之主人"而夫子有云:"虽多亦奚以为?"——刘知几6、对于书我总是先草草看一遍,粗枝大叶看一遍,然后放下来,将来碰到什么问题时再集中研究它,再认真看它。

我是主张这样去看书的。

用不着一本一本啃,你要认真研究哪一个问题的时候,再认真去看。

这是一种先浏览的过程,好像逛百货大楼,看全部,但只买一两样,把货品的形势掌握在胸中而已。

因此,要对书发生兴趣。

对书发生兴趣的人,总是趣味高尚的人,去品味各种文艺上的细腻的味道,然后去品评我们的作品,才会出现细腻的感觉。

——黄永玉7、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日"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蟑灰丝,时蒙卷轴。

如何修身养性提高自我?

如何修身养性提高自我?

如何修身养性提高自我?1、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遗训》含义:做事注意自己在单独在一个地方的时候也不违法违纪,心里就安稳,时刻注意尊重别人,自身就强大;遇事总是按仁义的方法去处理,别人就喜欢你,坚持勤奋地学习、工作,就是神灵也钦佩你。

启示:做事不独断,时刻自省,则心安;外表持重,内心沉着,则身体强健;不断追求仁义,则身心愉悦;思想诚实,待人真诚,则神清气爽。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含义:赞颂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当作行为准则。

启示:高山,喻高尚的德行。

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

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含义:想到自己的地位高,就要谦虚谨慎自我约束;害怕自己骄傲自满,就想一想江海在百川之下。

启示:虚心接纳来自百川的流水,就是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

4、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左宗棠含义:;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生活;;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则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

启示:李嘉诚办公室悬挂的唯一的一幅书法,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

这24个字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纵观上、中、下,横览高、平、宽,居上时想到下,立高时寻找宽。

所以无论在多么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都能够处变而不惊,遇险而不乱,既能创造一番事业,又能守住一番事业。

5、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禅宗;无门禅师含义:春天的百花开了,秋天的月亮特别皎洁,夏天吹拂着徐徐凉风,冬天飘着皑皑白雪;若能将生老病死的无常、荣辱得失的好坏,都不挂在心上,那就是人间最好的时节了。

启示:这一首诗偈,是无门慧开禅师写的,对如何做人处世、安身立命做了一个很好的开示。

曾国藩的座右铭12字

曾国藩的座右铭12字

曾国藩的座右铭12字曾国藩的座右铭是"存天理,灭人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12字的座右铭对于曾国藩来说,是他一生的信条和行动指南。

他以这句座右铭为依托,不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这句座右铭所包含的深意,不仅对曾国藩个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示和借鉴。

"存天理"是曾国藩座右铭的第一个关键词。

存天理意味着要坚守正义和道德的准则,遵循天地间的规律和真理。

在曾国藩的眼中,存天理是一种自律的要求,他要求自己始终以公正和正直的态度对待人事物,不偏不倚地行事。

这种为人处世的准则,使得曾国藩在政治和军事上都能够坚守原则,不受诱惑和私利的干扰,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灭人欲"是曾国藩座右铭的第二个关键词。

人的欲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就会陷入纷争和困境之中。

曾国藩明白这一点,他教导自己要灭掉个人的私欲和私心,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

他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思维,不被个人欲望所驱使,不为一己私利而迷失方向。

正是因为他能够灭掉自己的人欲,他才能够把精力和智慧集中在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的事业上。

"修身齐家"是曾国藩座右铭的第三个关键词。

修身齐家意味着要保持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睦。

曾国藩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的提升,他强调要做一个有道德、有品德的人,以身作则,引领他人。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家庭的和谐和稳定,他认为只有家庭和睦,才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因此,他要求自己首先要修身,然后才能够齐家,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治国平天下"是曾国藩座右铭的最后一个关键词。

治国平天下是曾国藩的终极目标,也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

曾国藩深知治理国家和平定天下的艰难和复杂,但他始终坚信只要按照天理来行事,兢兢业业,就能够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从曾国藩家训遗嘱看一个家族的兴衰

从曾国藩家训遗嘱看一个家族的兴衰

从曾国藩家训遗嘱看一个家族的兴衰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他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

他潜心治学砺志,使他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也正是由于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而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曾国藩家训的智慧与思想:修身、养性、自立、自达;识人、用人,立人、达人。

让我们品悟其人生智慧、教育思想。

他说:看一个家庭的兴败只看三个地方。

第一看: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三看: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畅游史海,可以看到'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逾越的魔咒。

而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

探寻曾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曾国藩留给后代的'四条遗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曾国藩四条遗嘱: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

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恶,却不能尽自己的力量以行善除恶,这是自己的表现。

内心是不是自欺,别人无从知道。

孟子所说的上无愧于天,下无疚于心,所谓养心一定要清心寡欲。

曾国藩家书中不可不知的4个核心,附家训30条经典教育语录

曾国藩家书中不可不知的4个核心,附家训30条经典教育语录

《曾国藩家书》中不可不知的4个核心,附家训30条经典教育语录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出生显赫,生在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

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礼》、《史记》文选。

最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翰林庶吉士,封一等毅勇侯,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军事家、文学家。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在曾国藩的倡议下,清政府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所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下“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含近1500封信集“的不得不看的育人经典名著---《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中共收录了曾国藩书信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

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之辈,所以涉及围甚广,是自古以来被研究研习的著名教育典籍。

今天我们就主要看一下其核心的4个面的容(俗称干货),以便大家日后在相夫教子、为人处世中熟知和运用。

1.关于读书学习“业精之法在于专,读书应有恒心;读书贵在有常,学习贵在有恒。

定要坚持‘看、读、写、作’。

”其意思就是说,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工作都要专注、有恒心,读书要经常读,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且要贵在坚持。

读书学习的时候也一定坚持“看、读、写、作”这四个法则。

现在由于受到电子化设备的冲击,纸质书籍受到了极大的冷落,好在及有关教育部门提出大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等,还有社会上出现的《朗读者》、《约读书房》、《教子有》等读书性质的节目、公司和协会,这对纸质书籍的保护和传播都是一件好事情。

父母一定要多带孩子一起读书按照曾老说的,我们在读书上,不仅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认真看着读,读完最好是写一篇读后感。

曾国藩给后代留下的16字家训

曾国藩给后代留下的16字家训

曾国藩给后代留下的16字家训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被誉为“近代中国的杰出人物之一”和“中国近代改革的奠基人之一”。

他不仅在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以其高尚的品德、深厚的家风和精神品质为后人所传颂。

曾国藩给后代留下的16字家训,即“勤俭、诚信、敬业、爱国”,是他一生追求卓越、追求真理、追求人格完美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后人的嘱托和期望。

这16字家训不仅是曾国藩家族的传家宝,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勤俭”勤俭是曾国藩家训的第一条,也是他一生追求卓越的第一要义。

曾国藩在自己的《曾文正公全集》中曾写道:“一生之中,勤俭二字,常常挂在心头。

”勤俭是指勤奋工作,节约用钱、用物。

曾国藩在家庭、官场和军营中都是以勤俭为准则,他自己勤奋工作,不浪费一分一毫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鼓励家人和部下们也要勤俭节约。

他认为,勤俭可以使人有所成就,可以使人有所积累,可以使人有所发展,可以使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在今天的社会中,勤俭的精神已经被淡化和忽略,很多人过度追求享乐和消费,不注重勤奋工作和节约用钱。

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导致个人的经济困境,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从曾国藩的家训中汲取勤俭的精神,注重勤奋工作,节约用钱,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和福祉。

二、“诚信”诚信是曾国藩家训的第二条,也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的第一要义。

诚信是指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讲真话、做实事。

曾国藩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他在家庭、官场和军营中都是以诚信为准则,他自己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而且还鼓励家人和部下们也要讲真话、做实事。

他认为,诚信可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今天的社会中,诚信的精神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很多人不讲真话、不做实事,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欺骗他人。

曾国藩家训戒傲篇原文

曾国藩家训戒傲篇原文

曾国藩家训戒傲篇原文
沅、季弟左右:
恒营专人来,接弟各一信并季所寄干鱼,喜慰之至。

久不见此物,两弟各寄一次,从此山人足鱼矣。

沅弟以我切责之缄,痛自引咎,惧蹈危机而思自进于谨言慎行之路,能如是,是弟终身载福之道,而吾家之幸也。

季弟信亦平和温雅,远胜往年傲岸气象。

吾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进京散馆,十月二十八日侍祖父星冈公于阶前,请曰:“此次进京,求公教训。

”星冈公曰:“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

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

”遗训不远,至今尚如耳提面命。

今吾谨述此语诰诫两弟,总以除傲字为第一义。

唐虞之恶人曰丹朱,傲;曰象,傲;桀纣之无道,曰强足以拒谏,辨足以饰非,曰谓已有天命,谓敬不足行,皆傲也。

吾自八年六月再出,即力戒惰字以儆无恒之弊。

近来又力戒傲字。

昨日徽州未败之前,次青心中不免有自是之见,既败之后,余益加猛省。

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余于初六日所发之折,十月初可奉谕旨。

余若奉旨派出,十日即须成行。

兄弟远别,未知相见何日。

惟愿两弟戒此二字,并戒各后辈常守家规,则余心大慰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遗训:“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

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谓之自慊,“中庸”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

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以此事天饗帝,盖谓敬则无美不备也。

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征应,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之为悚,气之为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高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就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养庶汇,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负甚大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

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后世论求仁者,莫精于张子之《西铭》。

彼其视民
胞物与,宏济群伦,皆是天者性分当然之事。

必如此,乃可谓之人,不如此,则曰悖德,曰贼。

诚如其说,虽则尽立天下之人,仅达天下之人,而曾无善劳之足言,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晷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无不勤劳自励。

《天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

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大禹之舟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译文]
一是慎独则心理平静。

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

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有恶,却不能尽自己力量去行善去恶,这是自欺的表现。

方寸之地是否自欺,别人是不知道的,只有自己的心知道。

所以《大学》的《诚意》一章,两次说到慎独。

如果能喜好善如喜好好颜色那样,厌恶恶如厌恶恶臭那样,尽力去人欲,存天理,那么《大学》之所谓自我反省,《中庸》之所谓戒除恐惧,都能够切实去做了。

也就是曾子所言自我反省而有收敛,孟子所言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心,所谓养心一定要清心寡欲,正是这个道理。

所以能慎独的人,自我反省时不感到愧疚,可以面对天地与鬼神对质,决不会有行为因为内心悔恨而退缩。

人如果没有可愧疚的事,面对天地神色泰然,这样的心情必定是愉快平和的,这是人生第一自强之
道,第一快乐之方,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译文]
二是主敬则身体强健。

敬之一字,孔门以此教育后人,春秋士大夫也常提到,到了程朱时则千言万语不离这个宗旨。

在内专一純静,在外整齐严肃,这是敬的工夫;出门装扮地如见大宾,役使百姓如承大祭祀,这是敬的气象;修养自己使百姓平安,忠实恭顺使天下和谐,这是敬的效验。

程子说上下统一于恭敬,则天地自己运行,万物自己发育成长,气数没有不和的,四灵都至。

聪明睿智,都从此出。

以此侍奉天帝,没有不完美的。

我说敬字最贴近我们的功效在于能使人肌肤得到锻炼,身体变得强健。

庄重宁静则日强,安闲散纵则越加怠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即使是年老体病,一旦遇到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也会不知不觉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这足以说明敬能强身了。

如果人不在多少,事不在大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之强健,还有什么可怀疑呢?
[译文]
三是求仁则人悦。

一般人生下来,都得到天地之理以成心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体,我与民间万物,根本是同出一源的。

如果只知道求一己之私,而不知道对百姓宽仁,爱护万物,这是和大本一源的道理相违背的。

至于高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于水火,救民于饥馁的责任。

读书学习,粗浅地知道大义所在,就有使喉之后觉的人觉悟起来的责任。

如果只是自己知道,而不知教养百姓,这等于辜负了天地的宽厚之心。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中最要紧的,莫过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几句话。

立者自立不惧,象富人财富有余,不需向外寻求;达者四通八达,没有阻碍,象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

人谁不愿意自立自达,如果能推而广之使人立,使人达,则可以与万物争辉了。

后代论求仁的,没有比张子的《西铭》更精辟的了。

他视百姓万物,宏济群伦,都看作天性分内之事。

只有这样做,才能称之为人,不这样做,则是悖德,称之为贼。

果真如此,那么即使立
尽天下之人,达尽天下之人,而不标榜善德劳苦,人有不高兴而不愿归附的吗?
[译文]
四是习于劳苦则鬼神也敬重。

凡人的性情,都是好逸恶劳的,无论贵贱愚智老少,都是喜欢安逸而害怕操劳的,这一点古今是一样的。

如果人每天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每天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称,那么旁人就会赞同他,鬼神也会加以称许,认为他自食其力。

农夫织妇终年勤勤恳恳,收获数石之粟,织成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日安逸享乐,无所事事,而食必佳肴美味,穿必绫罗锦绣,高枕而眠,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也是不赞同的,怎么能长久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