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及有效应力原理浅谈

合集下载

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及其联系与差别

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及其联系与差别
21 0 0年
第 3期
S IN E&T C N L G F R TO CE C E H O O YI O MA I N N
O高校讲坛。
科技信息
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及其联系与差别
牛文 明 ’ 高武 振 杨贺荣 。 刘进 虎 ’ (. 1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广西 桂林 5 10 ;. 40 42广西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 广西 桂林 5 10 ; 4 02
NI W e - — u U n r n 0 u W -z e 2 He o g U i h
( . l g f vl n ie rn n r h tc r , i nUnv ri fT c n lg , i n Gu n x ,4 0 4 1 Col eo i E gn e i ga d A c i t e Gul ie s yo e h oo y Gul a g i5 0 1 ; e Ci eu i t i
【 ywod 】osl ai er;a rtdsi U strtdsi Ke rsC noi t nt oyS t a ol na ae ol d o h u e ; u
0 引 言
系为 1 2 1 ) = = ( C2 3

, 还 可 以 用 一 个 统 一 的 公 式 表 示 不 同 ,
在荷 载 作 用 下 , 体 中产 生 超 孔 隙 水 压力 , 排 水 条 件 下 , 土 在 随着 时 维 数 的 固结 系数 即 : 间发 展 , 中水 被 排 出 , 孔 隙水 压 力 逐渐 消散 , 体 中有 效 应 力逐 渐 土 超 土
增 大 , 至超 孔 隙水 压 力 完全 消 散 , 一过 程 称 为 固 结 。 和 土 的 固结 直 这 饱 可 视 为孔 隙水 压力 的消 散 和 土骨 架 有 效应 力 相 应 增 长 的过 程 。 非饱 和

浅谈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

浅谈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

浅谈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土木工程系,四川,乐山,614202)有效应力原理在土力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提出使土力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贯穿着土力学的始终。

它在边坡稳定性问题、支挡结构的土压力、软土地基的处理、沙土的地震液化等问题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很好的解释了这些问题。

标签:有效应力;孔隙水;应用1 关于有效应力原理的概念土体是非线性的弹塑性体,由固态、液态、气态三相组成,其中固体颗粒占有主要部分,他们形成了有孔隙的骨架结构。

骨架中含有孔隙水,孔隙水所承担的压力为孔隙水压力,它是一种中性力。

作用在骨架单位面积上的应力为有效应力,是一种面积力。

土体重力,水压力,外荷载作用力三者之和为总应力。

依据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有效应力为作用在饱和土体上的总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差。

即:有效应力=总应力-孔隙水压力。

而土体的强度和土的变形主要取决于有效应力,而并非总应力,二者不能混淆。

2 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2.1边坡稳定性问题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破坏了原有的稳定土坡的力学平衡时,土体将沿着某一滑面发生滑动,工程中的这一现象为滑坡。

边坡稳定性主要是由土的抗剪强度决定的。

土的抗剪能力越强,边坡就越稳定。

抗剪强度的指标在用总应力来表示时有三组,而在用有效应力表示时只有一组。

即土的抗剪强度与有效应力一一对应,所以边坡稳定性的强弱是由粘土地基中的有效应力大小决定的。

在施工过程中,若不计水的排出,填土荷载全部由孔隙水压力承担,随着深度的增加,超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大,总应力不断增大,而剪力强度和有效应力均保持不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超孔隙水压力不断消散,抗剪强度和有效应力不断增强。

因此,边坡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增大。

所以对于边坡稳定性,要考虑到一段时间后边坡的有效应力增大时是否还能保持稳定。

必要时可以采取加固措施。

常用的增强边坡稳定措施有如下两种方法:(1)减载加重。

此方法从简算的基本原理出发,减小下滑力和滑动力矩,增大抗滑力和抗滑力矩,从而提高土坡的稳定性(2)增强排水措施。

第章饱和土与非饱和土的渗流

第章饱和土与非饱和土的渗流

6
图 4.2.3 吸湿-排水情况下的水分特征曲线
土样从饱和到干燥或从干燥到饱和的水分特征曲线称为主线,从部分湿润开始排水或从 半干燥状态重新润湿时,水分特征曲线是顺着一些中间曲线由一条主线移到另一条主线,这 些中间曲线称为扫描曲线。
可将这种界限写为 s a ≤ s ≤ s e ,式中 s a (u f ) 为吸湿作用即将发生的界限( s& > 0 ),
n = dVv dV
ABAQUS 通常使用孔隙比 e = (dVv dVg ) ,而不是孔隙率。孔隙比与孔隙率之间的转换关系
为:
e = n , n = e , 1−n = 1
1−n 1+e
1+ e
饱和度 s 定义为流体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4-1)
s = dV f dVv
对于完全饱和介质 s =1,而对于完全干燥介质 s =0。
积弹性关系,以及材料骨架的力学行为共同构成,视有效应力为总应力和孔隙应力的函数,
所以它也是应变历史与温度的函数,但有效应力原理成立的前提是孔隙压力的变化与总应力 的变化具有相同的应力路径和相同的应变率。
第三章所述的岩土介质的本构模型都可以用来模拟孔隙材料的材料骨架。假定固相材料 与流体有相同的体积应变率,则应变率可分解如下
σ ij = σ i′j + χu f δ ij
(4-3)
通常 χ = χ(s)能够通过实验获得,典型的实验数据如下图:
2
图 4.1.2 χ 实验数据拟合曲线 因为这些实验数据很难测量,所以 ABAQUS 假定 χ = s。
有效应力原理是一种假设,它认为多孔介质的力学响应由流体与固体颗粒之间简单的体
实验数据表明,在非饱和介质的稳态渗流中渗透系数随着饱和度 s3 的变化而变化。因

第4章 饱和土与非饱和土的渗流-

第4章 饱和土与非饱和土的渗流-

(4-11)
snv f 项为线性项,可视为是一维情况下 av 项的推广。
snv f (1 + β v f ⋅ v f ) 为二次项,可视为是一维情况下 bv2 项的推广。
H 为测压水头
H
=
P γ
+
z
=
uf gρ f
+z
∂H = ∂x
1 gρ f
( ∂u f ∂x
− ρ f g)
(4-12)
β 为速度系数。
饱和度的 du f ds 单值连线近似表示。如果孔隙流体压力超过实际数据所容许的范围时,饱
和度被视为可以改变的状态变量。
对 于 参 考 构 形 V0 而 言 , 当 前 构 形 V 的 表 面 积 为 S 。 渗 流 体 由 两 部 分 组 成 , 即
V = V f + Vt ,其中V f 为自由渗流体,Vt 为结合水,考虑到各部分流体的密度可以改变,
s e (u f ) 为排水作用即将发生的界限( s& < 0 )。ABAQUS 假定吸湿-排水关系各自独立存在并
是可逆的,在吸湿过程中可将界限写为
u
a f
(s)
,在排水过程中界限也可写为
u
e f
(s)
。并且
ABAQUS 假定在介质中总是有流体存在,即 s > 0 。
吸湿过程与排水过程之间的过渡,沿着扫描曲线变换,反之亦然。扫描曲线可由对应各
非饱和渗流计算中也可以考虑其它的两种效应,即“凝胶”膨胀与吸湿膨胀,但这两种效 应通常用来模拟聚合物物体(例如纸巾)吸收水分的过程,而不是模拟土工材料吸收水分的 过程,因此在本章中暂不讨论。
4.1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

《非饱和土有效应力》课件

《非饱和土有效应力》课件

非饱和土的特点
特点一
非饱和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受到含水率的影响,含水率的变化会导 致土的力学性质发生变化。
特点二
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和压缩性随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含水率越高 ,抗剪强度越低,压缩性越大。
特点三
非饱和土的渗透性和导热性也受到含水率的影响,含水率越高,渗 透性越低,导热性越差。
02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有效应力的基本概念
有效应力
指土壤骨架承受的应力,是土壤保持稳定的因 素。
有效应力原理
土壤的变形和强度与有效应力相关,而非总应 力。
有效应力与孔隙压力
孔隙压力的变化会影响有效应力的变化。
有效应力原理在非饱和土中的应用
非饱和土的特性
01
非饱和土中存在吸力和孔隙压力,它们对土壤的力学性质有显
著影响。
有效应力在非饱和土中的表现
有效应力在地下水控制中的应用
总结词:关键作用
VS
详细描述:在地下水控制中,非饱和 土的有效应力对土壤水分的运移和地 下水的流向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研究 有效应力,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水运 动规律,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 利用提供依据。
有效应力在地下水控制中的应用
总结词:工程实践
详细描述:在地下水控制实践中,有效应力分析可以帮助确 定地下水水位、流向和流速等参数。同时,根据有效应力的 大小和分布,可以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和防止地面沉 降的措施。
将渗透性转化为有效应力。
04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与工程实 践
有效应力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结词:重要应用
详细描述: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是一个关键因素。通过考 虑有效应力,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边坡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从而采取适当 的加固措施。

饱和土的有效应力探讨

饱和土的有效应力探讨

饱和土的有效应力探讨凌振光【摘要】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是土力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

通过总结前人对饱和土有效应力的理论分析,并梳理各学者对饱和土有效应力的分析结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论探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新的理论分析见解。

【期刊名称】《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5页(P39-42,48)【关键词】饱和土;有效应力;土力学【作者】凌振光【作者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3近年来,关于土力学中基本概念的讨论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这对于澄清土力学中某些基本概念的混乱现象,明确土力学概念的物理本质是十分有意义的,值得大力倡导。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国内有关问题的讨论还基本上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远远未触及到这些问题背后所蕴涵的物理本质。

最近,发表于《岩土工程界》2006年第11期上的文献[1]所进行的关于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的讨论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首先对饱和土的有效应力的基本概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饱和土由土颗粒和水组成,土颗粒之间有些存在胶结物,有些没有粘结,但它们都能传递荷载,从而形成传力的骨架。

外荷载作用于土体,一部分由孔隙中的水承担,称为孔隙水压力,另一部分则由土骨架承担,称骨架应力或粒间应力,又叫有效应力(尽管实际它们可能有所不用)。

所谓有效,是指对引起压缩和产生强度有效。

有效应力并不是颗粒之间接触点处的实际应力,土粒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个接触点传递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也都不同,无法求得个颗粒接触点处的应力。

工程中感兴趣的是平均意义上的粒间传递应力。

这个平均,不是粒间接触面积上平均,而是对包括孔隙在内的土体总截面积于土体总截面积之比。

关于孔隙水压力,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静水压力,在建筑物荷载施加前就存在于地基中,一是超静孔隙水压力,是外荷载引起的孔隙水压力的增量。

若没有特别说明,一般情况下所讲的孔隙水压力,就是超静孔隙水压力。

浅谈土力学发展史及未来前景

浅谈土力学发展史及未来前景

浅谈土力学发展史及未来前景浅谈土力学发展史及未来前景摘要:从1773年法国库仑创立了著名的土的抗剪强度的库仑定律和土压力理论,到1963年,Roscoe发表著名的剑桥模型,土力学经历了萌发期、古典土力学、现代土力学三个历史时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土力学从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试验、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

在未来土力学的发展中信息化施工方法将成为一个趋势,开展土力学工程问题计算机分析研究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古典土力学本构模型信息化施工数值模拟一、土力学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1、萌发期(1773—1923)1773年法国库仑根据试验,创立了著名的土的抗剪强度的库仑定律和土压力理论。

发表了《极大极小准则在若干静力学问题中的应用》,为土体破坏理论奠定基础。

1857年英国朗肯提出又一种土压力理论。

1885年法国布辛尼斯克求得半无限空间弹性体,在竖向集中力作用下,全部6个应力分量和3个变形的理论解。

在此后的漫长的150年中,而且只限于研究土体的破坏问题。

2、古典土力学(1923—1963)1923年,Terzaghi发表了著名的论文《粘土中动水应力的消散计算》,提出了土体一维固结理论,开创了土体变形研究。

接着又在另一文献中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应力原理,从而建立起一门独特的学科—土力学。

古典土力学可归结为:一个原理——有效应力原理两个理论——以弹性介质和弹性多孔介质为出发点的变形理论以刚塑性模型为出发点的破坏理论(极限平衡理论)传统力学的研究内容可用框图表示如下:3、现代土力学(1963—今)1963年,Roscoe发表了著名的剑桥模型,才提出第一个可以全面考虑土的压硬性和剪胀性的数学模型,因而可以看作现代土力学的开端。

下列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非线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2、损伤力学模型与结构性模型3、非饱和土固结理论4、砂土液化理论的研究5、剪切带理论及渐进破损6、土的细观力学二、土力学的发展现状土木工程功能化、城市立体化、交通高速化,以及改善综合居往环境成为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特点。

简析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

简析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

研究探讨Research308简析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李向群1(指导老师)刘帅2(吉林建筑大学测绘与勘察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中图分类号:TB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344(2020)02-0001-01摘要:这篇文章通过对饱土和非饱和土各自的概念以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为了在今后土的固结试验与研究当中应注重二者的区别于联系,来促进在固结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饱和土;固结理论;非饱和土0 引言近些年,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大力推进,人们对岩土工程行业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土固结问题在工程实践当中随处可见的,而土的固结理论的研究对建筑物沉降、地基稳定以及地基的设计与处理都有指导性的作用。

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土体受压收缩并伴随着水从孔隙中排出,土骨架在孔隙水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并缓慢的趋于稳定,这就是固结的过程。

在土体结构内部土骨架有效应力的增加过程和孔隙水压的消散的过程可以看作饱和土的固结过程。

对非饱和土而言,气体与水同时存在土的孔隙当中,其固结过程是水与气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孔隙水非饱和土中的渗透性、孔隙气的渗透性以及土中的水分与土体结构的影响,这些因素将极大地影响非饱和土固结的研究。

目前,在实践当中还没有发现有成熟与适用的非饱和土固结理论,故在未来对非饱和土固结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1 饱和土固结理论研究饱和土实质上是在土体结构内部土颗粒周围的孔隙被水充满的二相体系。

对于透水性好的饱和土(沙土、碎石头),其变形所经历的时间段短,可以认为在外荷载施加完毕时,土体的结构就已经趋于稳定了。

如果对于透水性好的软粘土而言,其固结变形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完成。

人们普遍的认为土力学学科的诞生是基于太沙基固结理论和有效应力原理的提出。

太沙基固结理论与有效应力原理都是由美国著名的土力学家太沙基所证明推广得到并且得到了岩土工程界学者们的认可。

土力学第五章-渗透固结理论

土力学第五章-渗透固结理论

两种情况的固结度用叠加原理计算:
情况3、情况4的固结度
在各种附加应力分布情况下,其固结度都可统一写成:
只要知道情况0和情况1的固结度,其它各种情况的固结度都可计算。
情况0:=1;情况1:=0; 情况2:=
情况3:=0~1;情况4:>1
各种情况固结度比较
作图:由于在各种附加应力分布情况下的固结度只与附加应力分布情况和时间因素有关,因而将固结度、时间因素和附加应力比值之间的关系表示成曲线——渗透固结理论曲线。
时间因素:
最远排水距离H:单面排水就是土层厚度,双面排水就是土层厚度的一半。
单向渗透固结微分方程的求解
固结度:指在某一固结应力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土体发生固结或孔隙水压力消散的程度。
01
固结度就是土中孔隙水压力向有效应力转化过程的完成程度。
02
固结度的基本概念
平均固结度:指地基在固结过程中,任一时刻的沉降量与最终沉降量之比。
当土层受无限铅直均布荷载作用产生单向压缩时,饱和土的变形速率主要由渗透固结控制。
03
02
01
渗透固结
01
02
03
太沙基渗透固结模型
主要讨论施加外荷后,随着时间的增加,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变化。
01
没有外荷载作用时,容器水位与侧压管水位齐平;
02
加荷瞬时,时间为0,来不及排水,外荷全部由水承担,土骨架不受力,这时有效应力为0;
饱和土中,孔隙全被水充满,在外荷作用下,试样排水,引起孔隙体积减小。随时间增加,压缩量增大。
01
饱和土中水的排出速度,主要取决于土的渗透性和土的厚度。
02
土层越厚、土的渗透性越小,水的排出速度越小,化的时间越长。

土力学5-有效应力原理

土力学5-有效应力原理

哪一种情况下大?
1m 104m
σz=u=0.01MPa
σz=u=100MPa
无渗流情况下的饱和土之应力
对B点,
H1
A C B
z
H2
u H 2 ( sat w ) H 2 令 sat w
γ’为有效单位重(effective unit weight) σ
土力学
Soil Mechanics
长安大学地测学院 林鸿州
土力学

土的基本性质 (Soil Properties) 土的组成 (Soil Composition) 土的工程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Soil) 土的渗透性与渗流 (Flow of Water in Soil) 有效应力原理 (Effective Stress Concept) 土体中的应力 (Stresses in a Soil Mass) 土的压缩性 (Compressibility of Soil) 土的抗剪强度 (Shear Strength of Soil) 土的击实特性 (Soil Compaction)
A: 土单元的断面积 As: 颗粒接触点的面积 Aw: 孔隙水的断面积 a-a断面竖向力平衡: a-a断面通过土 颗粒的接触点
A
A AS Aw
u:孔隙 水压力
a a
A Psv uAw
P A
sv

Aw u A
Aw 1 A
PS
PSV
土骨架承担 土骨架传递
有效应力σ’
有效应力原理
孔隙流体 土= 固体颗粒骨架 + 孔隙水 + 孔隙气体
三相体系
受外荷载作用

饱和土和非饱和土固结特性对比

饱和土和非饱和土固结特性对比

饱和土和非饱和土固结特性对比
大家好,我组成员为王美、刘强强、刘柏江、周轩漾、卜思敏,我们小组的课题名称为饱和土和非饱和土固结特性对比。

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固结的基本定义:在荷载的作用下,土体中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导致土中孔隙水逐渐排出,随着时间的发展,超静孔隙水压力逐步消散,土体中有效应力逐步增大,直至超静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孔隙压力的消散过程称为固结。

太沙基(Terzaghi)提出的一维固结理论和有效应力原理标志着土力学学科的诞生。

他在一系列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著名的一维固结理论。

非饱和土在土骨架形成的孔隙中同时含有气体和水,气体在压缩时会有部分溶解于水中,非饱和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比饱和土复杂得多。

固结是孔隙水压力转换为有效应力的过程
由于饱和土和非饱和土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其固结特性有着很大不同
土的单项固结模型:弹簧模拟土的固体颗粒骨架
桶里的水模拟孔隙中的水
水从活塞内的小孔排出模拟水在土中的渗流
(1)整个渗流固结过程中u和σ´都是在随时间t而不断变化.渗流固结过程的实质就是土中两种不同应力形态的转化过程。

(2)超静孔隙水压力,是由外荷载引起,超出静水位以上的那部分孔隙水压力。

它在固结过程中随时间不断变化,固结完成应等于零,饱和水土层中任意时刻的总孔隙水压力应是静孔隙水压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之和。

(3)侧限条件下t=0时,饱和土体的初始超静孔隙水压力u0数值上就等于施加的外荷载强度σ(总应力).。

有效应力原理

有效应力原理
xy y zy x z x ' xy xz u 0 0 yz yx y ' yz 0 u 0 0 0 u z ' zx zy z
'u
个神奇的宇宙。 如果要实现这样的理想,我们的目标就不能太低。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远比
任何竞赛都更加困难,如果没有恰当的准备,即使最高智力水平的人也不会获
得成功。最伟大的奖励等待着伟大的智力付出最大的努力,他必须通过持续不 断的实践来保持敏锐的目光和新鲜的思想。仪器和设备可以用钱买来,天赋可
能与生俱来,但是我们心智的工具——数学知识、实验能力等前人创造的知识
试想: 海底与土粒间的接触压力 哪一种情况下大?
10
§3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1. 自重应力情况
(1) 静水条件 地下水位
海洋土 毛细饱和区 (2) 稳定渗流条件
§3.5 有效应力原理 二. 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 2. 附加应力情况
(1) 单向压缩应力状态 (2) 等向压缩应力状态 (3) 偏差应力状态
w H1 satH 2
wH
H 2
13
§3.5 有效应力原理 二. 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 1.自重应力情况
(1)静水条件 毛细饱和区
总应力 - 孔隙水压力 = 有效应力
§3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毛细饱 和区
H
whc
-
H whc
sat
ht
hc
hw
H sath t
对于饱和土: 对于干土:
1 , 则上式变为
uw

0 上式变为 ua

土力学土体中的应力

土力学土体中的应力

(3)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计算
? 自重应力情况
?静水位条件
(侧限应变条件) ? 稳定渗流条件
地下水位以下土 水面以下土 毛细饱和区
? 附加应力情况
? 侧限应力状态 ? 轴对称应力状态
等向压缩应力状态 偏差应力状态
? 自重应力情况 (侧限应变条件)
o
地面
? H1
有效应力分布曲线
B ?H1
地下水位线
y
P
x
r
z
K — 铅直向附加应力分布系数,无因次(查图) z
Valentin Joseph Boussinesq (1842-1929)
布辛奈斯克(Boussinesq )法国著名物理家和数学家,对
数学物理、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都有贡献。
问题:
(1)集中力引起的附加应力分布规律? (2)应力泡? (3)多个集中力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
As: 颗粒接触点的面积
A ? AS ? Aw
Aw: 孔隙水的断面积
a
a
a-a断面竖向力平衡:
Psv
Ps
接触点
? ? ? ? ?
Psv ? Aw u AS ? 0.03A
AA
? '? u
?1
有效应力σ?
有效应力原理的表达式
②有效应力原理的应力可分为两部分 σ ?和u,并且:
1 地上建筑与土体的关系 2 土体的自重应力 3 基底压力 4 地基(土体)中的附加应力 5 有效应力原理 6 应力路径—应力变化的描述
1 地上建筑与土体的关系
世 界 第 一 高 楼
迪拜风帆酒店(七星级、楼高340米)
迪拜塔(楼高828米,169层,比台湾 101楼还要高出321米)

浅析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

浅析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

浅析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摘要:本文介绍了饱和土和非饱和土固结理论相关概念,阐述了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的联系与区别,指明今后固结理论研究中应继续注重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以促进固结理论研究的成熟和发展。

关键词:固结理论;饱和土;非饱和土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aturated soil and unsaturated soil consolidation theory related concep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aturated soil and unsaturated soil consolidation theory of the relation and distinction between, pointing out the future study of consolidation theory should continu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difference, in order to promote consolidation theory ma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Keywords: consolidation theory; Saturated soil; Unsaturated soil1引言土体压缩取决于有效应力的变化。

根据有效应力变化的原理,在外荷载不变的条件下,随着途中超静水孔压的消散,有效应力将增加,土体将被不断压缩,直至达到稳定,这一过程称为固结。

简而言之,固结即各方向承受压力的土,随着孔隙水的排出产生的压缩现象。

饱和土的固结可视为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土骨架有效应力相应增长的过程。

非饱和土的孔隙中同时含有气体和水,固结过程中,土中水和气会发生相互作用,非饱和土要涉及两种介质的渗透性,而且非饱和土的渗透性受土的结构性影响相当显著[1]。

固结理论研究综述

固结理论研究综述

固结理论研究综述目录前言 (3)1 天然地基固结理论 (3)1.1 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 (3)1.1.1Terzaghi一维固结方程及其修正 (4)1.2.2 Terzaghi固结理论研究现状 (5)1.2 Biot固结理论 (6)1.2.1 Biot固结方程 (6)1.2.2 Biot固结理论解析解研究现状 (7)1.2.3 Biot固结理论的数值研究现状 (8)1.3考虑流变的固结问题 (9)1.3.1线性流变固结问题 (9)1.3.2非线性流变固结问题 (10)1.4非饱和土的固结问题 (11)2 竖井地基固结理论 (12)2.1 单层竖井(Barron解)研究现状 (12)2.2成层竖井地基固结问题 (13)2.3未打穿竖井地基固结问题 (13)2.4不同加载情况下的竖井固结问题 (14)2.5考虑粘弹性的竖井地基固结问题 (15)2.6竖井的轴对称固结方程 (15)3 复合地基固结理论 (17)3.1研究现状 (17)3.1.1强排水桩复合地基固结研究 (17)3.1.2粉喷桩复合地基固结研究 (18)3.2存在的问题 (19)小结 (20)参考文献 (20)ps:关于复合地基的固结理论资料的收集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前言荷载作用时土体中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在排水条件下随着时间发展土体中水被排出,超孔隙水压力逐步消散,土体中有效应力逐步增大,直至超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这一过程称为固结。

土体在固结过程中,随着土中水的排出,土体孔隙比减小,土体产生压缩,体积变小,随着有效应力逐步增大,土体抗剪强度得到提高。

土体的固结规律相当复杂,它不仅取决于土的类别和状态,也随土的边界条件、排水条件和受荷方式等因素而异。

饱和土体的一维固结理论是Terzaghi(1925)首先提出的。

后来,Rendulic(1936)将Terzaghi的一维固结理论推广到二维和三维情况,得到Terzaghi- Rendulic 固结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 = m1ad(σ −ua) + m2ad(ua −uw); ∆nw = m1wd(σ −ua) +m2wd(ua −uw); 同时考虑了土体变形的连续性,渗水的达西定律、渗气 的 Fick 定律和若干假定,导出一维条件下孔隙水压力和孔 隙气压力消散的控制方程:
∂uw ∂t
=
−Cw
∂ua ∂t
论,因此建立成熟的非饱和土固结理论还需要时间。 二、有效应力原理及饱和土的渗透固结理论
在饱和土中,根据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体内任一平面
上受到的总应力等于有效应力加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就是
饱和土唯一控制其变形和强度变化的应力状态量。其表达式
为 σ ' = σ − uw 这就是的饱和土有效应力理论。饱和土中,有效 应力概念抓住了饱和土粒间作用力的本质及变形破坏的内在
第 10 期
陈孙文等: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及有效应力原理浅谈
105
格和完善的。他在分析上述不足的基础上于 1941 年建立了 理论上较完善的饱和土固结微分方程,他假定土为均质各向 同性弹性体,由弹性理论求的一组方程:
∇2us

(
λ
'
+ G
G
'
'
)
∂εv ∂x
+
1 G'
∂u ∂x
=
0
∇2vs

(
水量的变化等于土体体积的变化推导得出水流连续方程
∇2us

(
λ
'
+G G'
'
)
∂εv ∂x
+
1 G'
∂u ∂x
=
0
式中: σ x ,σ y ,σ z :x,y,z 方向的总应力; Cv3 :三向固结
γ 系数,Cv3
=
kE ' 3γ w (1 − 2µ' )
,其中
k
为渗透系数;
w 为水的重度。
三、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与渗透固结理论
大学学报,2002 年第四期
非饱和土中除了有土颗粒、水以外,还有气,气的存在使非
饱和土的性质较饱和土复杂得多。为了使对非饱和土的研究
简单化,可利用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将其推广到非饱和土,
这样非饱和土的问题就可以转化为用处理饱和土的方法来考
虑了。其中,使用最广泛的为 Bishop 的有效应力公式:
σ ' = (σ − ua ) + χ (ua − uw ) 式中: ua —孔隙气压力; uw —孔隙水压力; χ 与土的 饱和度有关的参数。对于饱和土, χ = 1 ;对于干土, χ = 0 。
+
Cvw
∂2uw ∂z 2
;
∂ua ∂t
= −Ca
∂ua ∂t
+ Cva
∂2ua ∂z 2
;
式中 Cw 、 Ca 分别为液相方程和气相方程的相互作用常 量;Cvw 、Cva 分别为液相和气相的固结系数。Fredlund 的固 结理论可以看作是 Terzaghi 固结理论的的推广,概念明确, 形式简单,但也具有与 Terzaghi 固结理论类似的缺点,即 假定总应力在固结过程中不变,本构方程中参数的测定也很 困难。为了导出孔隙压力消散方程,采用了过多的与实际情 况不大相符的简化假设。
随时间 t 和深度 z 变化的水流连续方程,对于一维固结问题
是正确的,而对于实际经常遇到的二维,三维问题是不够严
收稿日期:2007-6-17 作者简介:陈孙文 男(1963—)
王炳晖 男(1980—) 研究方向:勘察技术管理
广西玉林市建筑设计院 桂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工程师 (537000) 在读研究生
第 07 卷 第 10 期
2007 年
10 月
中国水运 China Water Transport
Vol.7 No.10 October 2007
饱和土与非饱和土 固结理论及有效应力原理浅谈
陈孙文 王炳晖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建立非饱和土固结理论现在所存在的几个方面的困难,及饱和土和非饱和土的渗透固结理
χ 同饱和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测定。 曾经用无粘性粉土和压实土做试验,其结果分别如图 1、
2 所示,从中可以看到土的种类对 χ 的影响。
图1
图2
非饱和土的固结是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其理论研究内容
包括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随土体变形而变化以及随时间
增长而消散的规律。1941 年 Boit 对含有封闭气泡的非饱和
规律,其物理意义明确,表达准确,而且对于变形和强度使
用同一个有效应力概念,在力学分析上具唯一性。但对于非
饱和土上述公式还有许多问题尚代研究。
太沙基随后又基于一定假设条件下提出了一维渗透固结
理论:其目的在于求解地基中空隙水压力随时间和深度的变
化,建立了一维渗透固结微分方程,即:
cv
∂2u ∂z 2
=
∂u ∂t
论,最后总结了饱和土和非饱和土的联系与差别。
关键词:固结 有效应力 饱和土 非饱和土
中图分类号:TU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07)10-0104-02
一、引言
在荷载的作用下,土体中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导致土 中孔隙水逐渐排出,随着时间的发展,超静孔隙水压力逐步 消散,土体中有效应力逐步增大,直至超静孔隙水压力完全 消散,孔隙压力的消散过程称为固结。在固结过程中,随着 孔隙水的排出,土体产生压缩,使土体的强度提高。通常认 为,太沙基(Terzaghi)提出的一维固结理论和有效应力原 理标志着土力学学科的诞生。他在一系列假定的基础上,建 立了著名的一维固结理论。Rendulic 把 Terzaghi 的一维 固结理论推广到二维或三维的情况,但存在一定的缺陷。Biot 考虑了土体固结过程中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土骨架变形之间的 耦合作用,提出了 Biot 固结理论。Biot 固结理论较 Terzaghi 固结理论更为合理完整,但计算较为困难,通常需要采用数 值解法。非饱和土在土骨架形成的孔隙中同时含有气体和水, 气体在压缩时会有部分溶解于水中,非饱和土的压缩性和渗 透性比饱和土复杂得多。因此,迄今为止,还没有公认为成 熟的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建立非饱和土固结理论的困难主要 有几个方面:(1) 饱和粘土固结理论是以土体变形是连续的 作为基本假设。对于非饱和土而言,土体中气体具有很高的 压缩性,同时,部分气体溶解于水中,很难满足严格的连续 条件。(2) 非饱和土的渗透性包括透气性和透水性,渗透性 与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和含水量密切相关,且在由干到湿和 由湿到干的干湿循环过程中,相同含水量的土体,渗透性并 不一样,即渗透性与含水量不是单值函数关系,因此,测量 渗透系数不容易。(3)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参量和有效应力 原理的适用性较窄,有效应力公式中含有吸力有关的参量不 易确定。(4) 非饱和土的水气接触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界 面,Fredlund 称之为第四相,第四相对非饱和土的行为有 何影响仍不得而知。(5) 非饱和土本构模型还没有公认的理
的方程也与 Terzaghi 得到的方程式相似,只是其固结系数
Cv 经过修正,考虑了孔隙流体的压缩性。Scott 将孔隙比的
变化及饱和度的变化引入含有气泡的非饱和土的固结方程
中。同时考虑变形、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耦合作用的固
结模型首先是由 Barden 提出,他利用水、气连续方程、
Darcy 定律、吸力状态函数、Bishop 有效应力公式及孔隙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饱和土与非饱和土的固结理论基本上 都是基于太沙基的一维固结理论与有效应力原理为基础来进 一步研究和探讨土的固结情况的,只是在 Fredlund 的固结 理论中他放弃了有异议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代之以上 2 个独立的应力状态变量外加应力 (σ − ua ) 和吸力 (ua − uw) 来 建立非饱和土各相的体应变本构方程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 出饱和土与非饱和土的固结理论是相互联系的,非饱和土的 理论是对饱和土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式中 vw
= kw
∂uw ∂z
, kw
=
fw (n, λ, s); va
= ka
∂ua ∂z
, ka
=
f1(n, λ, s),
λ 代表土的结构性;n 为亨利系数;单位压力下溶解于
单位体积水中的气体质量。 当前最为流行的为 Fredlund 固结理论。Fredlund 和
Hasan 将非饱和土视为四相系,即在水、气、土粒之外增加 了水气分界面作为第四相。土粒和气水的分界面在力的作用 下处于平衡状态,而空气和水在应力梯度下发生流动。如果 假设土粒不可压缩,气水分界面又没有体积变化,则非饱和 土微体的总体积变化 ∆n 必等于液相和气相体积变化之和,即 连续条件为 ∆n = ∆na + ∆nw 。为了求得非饱和土的体积变化状 态,必须求出液相和气相的体积变化,即必须有 2 个应力状 态变量和应变状态变量相关的本构关系。他采用了 (σ − ua ) 和 (ua − uw) 为应力状态变量,其本构关系为
参考文献 [1] 方云.《土力学》[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3-1 [2] 张志红.《非饱和土理论新进展》[J].岩土力学,2005 年第四期 [3] 汤连生等.《非饱和土中有效应力及有关概念的解说与辨
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6 年第二期 [4] 袁君平.《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的讨论》[J].南京林业
率-有效应力关系组成封闭方程:
∂ua ∂t
= −Cw
∂ua ∂t
+ Cvw
∂2ua ∂z 2
; ∂(nsrw ) ∂t
=
∂ ∂z (vwrw );
∂ ∂t
[hsnu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