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特性及其种群动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9-11-25 基金项目: 国 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 2011BAD15B04 ) ;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博 士 启 动 基 金 ( 2009RC34 ) ; 黑 龙 江 省 教 育 厅 科 学 技 术 研 究 项 目
( 12511047)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AUGA41309045) ; 黑龙江省博士后科学基金( AUGA41100165) 通讯作者: 李文哲( 1955—)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转化与利用方面的研究。liwenzhe9@ 163. com
最大 稻草
乙酸量 失重率
/ mg·L - 1 / %
1. 48
90
1. 51
92
1. 57
89
1. 49
90
1. 50
87
1. 46
88
通过对比分析,该复合菌系属于兼性厌氧菌群, 发酵结束时,系统内的 DO 维持在0. 04 ~ 0. 10mg / L,
该微好氧 环 境 更 适 合 微 生 物 对 纤 维 素 的 分 解 和 利 用[6]。而从其末端液相代谢产物来看,经过 1a 的培 养考察,复合菌系产生的总挥发酸量最大值始终维 持在 1. 60 ~ 1. 70mg / L,其中液相代谢产物中以乙酸 为主,乙酸的最大质量浓度范围为 1. 45 ~ 1. 60mg / L, 占总挥发酸量的 90% 以上。以乙酸为主要代谢产
取 3mL 培养液离心( 10000r / min) 5min 后,弃上 清液,收集菌体细胞,采用北京博大泰克生物基因技 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细菌基因组 DNA 小量快速 提取试剂盒进行样品基因组 DNA 的提取。PCR 扩 增采用大多数细菌 16s rDNA V3 ~ V6 区的通用引物 BSF968GC 和 BSR1401。扩增产物采用 DCode 突变 检测系统( Bio-Rad,Laboratories,Hercules,Calif) 进行 分析。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为 6% ~ 12% ,尿素和 甲酰 胺 变 性 梯 度 为 40% ~ 65% ,温 度 60℃ ,电 压 220V 电泳 6 ~ 8h,银染。目的条带经克隆转化后测 序。根据 16s rDNA 序列,通过互联网数据库 BLAST 进行比对,分析亲缘关系及相似性。
0. 10mg / L 之间,其主要的发酵液相末端产物中 90% 以上是乙酸,这对后续产甲烷相的产气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用。其连续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动态结果显示,耐高温的短小芽孢杆菌类和具有高聚物强降解能力的抗热厌
氧梭菌属是复合菌系降解底物的主要微生物类群。
关键词: 连续分批补料; 发酵特性; 种群动态
图 1 复合菌系 FLW-1 分批补料过程中 pH 的变化 Fig. 1 Change of pH in fed-batch fermentation by microbial system FLW-1
2. 3. 2 发酵体系的 DO 值变化 图 2 表明,5 组分批补料发酵过程中 DO 值变化
趋势相似,即在 24h 内 DO 值由最初的 4. 50mg / L 变 为 0. 25mg / L,之 后 到 发 酵 结 束 DO 值 一 直 维 持 在 0. 05 ~ 0. 10mg / L。DO 值并未随稻草和 培 养 基 的 添 加而发生明显波动。添加培养基时,DO 值出现少量 增加,但由于复合菌系中有好氧菌存在,迅速消耗带 入体系内的溶解氧,DO 值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到较
(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30)
摘 要: 以稻草为唯一碳源,从堆肥的高温期样品中成功定向筛选出一组复合菌系( 命名为 FLW-1) ,该复合菌系
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和 pH 缓冲能力。模拟生产实践进行连续批次补料实验,结果表明: 复合菌系 FLW-1 适于
微好氧环境发酵,在 24h 内 DO 值由最初的 4. 50mg / L 迅速降为 0. 25mg / L,之后到发酵结束 DO 值一直维持在 0. 05 ~
2. 3 复合菌系 FLW-1 分批补料的发酵特性 2. 3. 1 发酵体系的 pH 变化
复合菌系 FLW-1 的反应体系构成一个小的微生 态生物系统,体系内的 pH 变化趋势直接或间接影响 系统内微生物种群的生长发酵性能。监测分批补料
12 期
郑国香等: 复合菌系 FLW-1 在分批补料中的发酵特性及其种群动态
图 2 复合菌系 FLW-1 分批补料过程中 DO 值变化 Fig. 2 Change of DO in fed-batch fermentation by microbial system FLW-1
低水平,因而整个发酵过程中反应体系内的 pH 不 会出现 明 显 波 动。这 一 现 象 足 以 证 明 复 合 菌 系 FWL-1 是微好氧反应体系。 2. 3. 3 发酵体系的液相末端产物变化
表 1 复合菌系 FLW-1 的遗传稳定性 Table 1 The inherit stability of composite microbial
system FLW-1
传代 时间 /周
1 3 5 12 24 48
最大挥发 终
DO / mg·L - 1 酸总量 pH
/ mg·L - 1 7. 85 0. 07 ~ 0. 10 1. 63 7. 91 0. 06 ~ 0. 09 1. 66 7. 95 0. 07 ~ 0. 09 1. 70 8. 02 0. 05 ~ 0. 09 1. 64 7. 97 0. 04 ~ 0. 09 1. 66 8. 07 0. 05 ~ 0. 01 1. 60
1742
太阳能学报
32 卷
组( C1 ~ C5 ) ,每次进出培养基量分别为 20、40、60、 80 和 100mL,33d 发酵培养结束。每隔 24h 取样监 测发酵液的 pH、DO 及发酵产物的组分和含量,发酵 终止后测定各组稻草的分解率。 1. 4 测定方法
稻草失重和液相末端的代谢产物分析方法参考 文献[7]。 1. 5 DGGE 分析
筛选,具体方法参考文献[6]。 1. 2 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一致,即: 蛋白 胨 3. 5g,酵母粉 0. 8g,碳酸钙 2. 0g,氯化钠 5. 0g,蒸 馏水定容至 1L。基础培养基的碳源为滤纸10. 0g, 发酵 培 养 基 的 碳 源 为 干 稻 草 10. 0g。121℃ 灭 菌 15min,10% ( V / V) 接种后,双层锡箔纸密封,50℃ 静 止培养。 1. 3 发酵培养
本文利用定向选育技术从堆肥的高温期样品中 成功筛选出一组高效分解木质纤维素复合菌系( 命 名为 FLW-1) 。利用连续分批补料试验研究其发酵 性能及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为探讨复合菌系对天 然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机理和加速农作物秸杆资源的
利用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材料和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复合菌系的筛选 从处于高温期( ≥50℃ ) 的堆肥中取样进行定向
的菌液重复上述试验,直至复合菌系状态稳定。 2. 2 复合菌系 FLW-1 的稳定性
以稻草的分解效率、代谢产物种类和浓度以及 反应体系的遗传稳定性 3 项指标作为筛选高效复合
菌系的衡量指标。利用批次试验对复合菌系降解稻
草能力的遗传稳定性进行跟踪考察,经过连续传代, 即相隔 1 周、3 周、5 周、12 周、24 周和 48 周,分别进 行转接实验培养,以复合菌系的降解效率、终 pH、 DO 及液相代谢产物作为衡量指标,监测菌系的发酵 生长性能,具体数据见表 1。
第 32 卷 第 12 期
2011 年 12 月
文章编号: 0254-0096(2011)12-1741-07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Vol. 32,No. 12
Dec. ,2011
复合菌系 FLW-1 在分批补料中的 发酵特性及其种群动态
郑国香,李文哲,关正军,刘震东,刘 爽,郑文玲
在 250mL 的培养瓶中加入 200mL 基础培养基, 10% ( V / V) 的接种量接入 FLW-1 原始菌液,50℃ 静 止培养。每隔 3d 加入 1. 0g 灭菌滤纸。定期观察滤 纸的降解状况,同时测定发酵液的组分。添加 10 次 滤纸后停止试验。以滤纸的快速降解和产物中高乙 酸、低丙酸含量作为驯化的衡量指标。对符合指标 的菌液继代培养,传代 5 次后,选取滤纸降解速度快
2 结果与分析
2. 1 复合菌系 FLW-1 的筛选与驯化 2. 1. 1 复合菌系的筛选
从高温堆肥中取出 20 组原始样品,以稻秆为唯 一碳源,以 滤 纸 作 为 指 示 标 志,利 用 批 次 试 验 在 50℃ 静止条件下培养,进行定向特异筛选。衡量指 标是滤纸的崩解速度和培养基的 pH 变化。初次筛 选时,取 20 份原始样分别接种于分离培养基中,定 期跟踪观察。滤纸崩解超过 5d 以及培养液的 pH 下 降速度缓慢的样品被淘汰。剩余 4 组进行连续的转 接,经过 30 次传代后,最后确定一组滤纸甭解速度 快且 pH 在 24h 内 迅 速 降 低 的 复 合 菌 系,命 名 为 FLW-1。 2. 1. 2 复合菌系的驯化
物的反应 体 系 将 更 有 利 于 后 续 产 甲 烷 相 的 综 合 利
用。而复合菌系对稻草的分解能力随传代次数和时
间的 增 加 维 持 在 一 个 相 对 稳 定 的 范 围 ( 84% ~ 91% ) 。从保存 48 周后监测的各项指标来看,复合 菌系 FLW-1 对稻草的分解率仍可达约 90% ,证明该 菌系具有很强的降解纤维素能力,具有很好的遗传 稳定性,可为后续的应用实践及代谢机理研究提供 关键的材料基础。
批次试验: 3 个同步试验组( 每组 15 瓶) ,同时 进行,培养基的有效体积为 200mL,接种量为 10% ( V / V) ,50℃ 静止培养。24h 定期取样监测 pH、溶 解氧( DO) 、稻草失重及发酵产物的组分和含量。
批次补料试验: 发酵培养基的有效体积 200mL, 接种量为 10% ( V / V) ,每隔 2d 添加 0. 6g 稻草。根 据每天抽取和添加培养基量的不同,将试验分为 5
1743
过程中反应体系内 pH 变化,结果表明,在补料发酵过 程中,各组实验中的 pH 变化曲线规律相似,如图 1。 第一次添加稻草后的 24h,反应体系内的 pH 迅速降 低,pH 由初始的 8. 6 降到约 6. 3,随着发酵的进行,体 系内的 pH 逐渐升高。当向反应体系内再次( 每隔 2d) 添加稻草,同时更换定量的新鲜培养基后,由于微 生物营养物质的加入,致使反应体系内菌群的生物活 性保持较高水平,繁殖速度加快,代谢能力增强,产生 大量挥发酸,从而降低了整个反应体系的 pH,直至下 一次添加稻草和更换定量培养基。
在分批补料发酵实验中,培养基的抽取与添加 模仿实际工程发酵过程中的进出料过程,以验证该 复合菌系在工业发酵中的应用价值。实验分 5 组进 行,通过监测和分析液相末端产物的种类及其浓度, 可确定 C1 ~ C5 组中微生物菌群的整体代谢特征呈 现相似的规律性。
从代谢产物的种类来看,复合菌系 FWL-1 的液 相末端产物主要有 4 种,分别为乙酸、乙醇、丙酸和 丁酸,如图 3。5 组实验中,乙酸的质量浓度均远高 于其他 3 种液相末端产物,乙酸含量占总液相末端 产物的 90% 以上,而丙酸含量在 4 种液相末端产物 中最少。在稻草添加频率和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 各组液相末端产物的含量随培养基的抽取和添加量 的增加而减少。C1 组的液相末端产物的总含量最 高,最大值为 3. 90mg / L; C5 组的液相末端产物的总 含量最低,为 2. 50mg / L。图 3( 虚线处初为第 3 次添 加稻草点,以后以箭头标示为准) 中 5 组图各组分总 的变化趋势对比表明,相对于其他代谢产物,乙酸含 量的变化规律性较明显,从第 3 次添加稻草开始,乙 酸含量在 添 加 稻 草 后 呈 先 逐 渐 升 高 随 后 降 低 的 趋 势,直至下一次添加稻草。乙酸的规律性变化表明, 复合菌系经过前两次( 9d) 的稻草添加,通过微生物 之间自身的协同作用,调节菌群代谢活性以适应反 应体系内各产物浓度的变化。乙醇含量的变化趋势 与乙酸不同,在整个发酵的前期,在添加稻草的 48h 时含量最大,后期含量迅速减少。这说明复合系中 与乙醇代谢相关菌群的相对数量、种群结构或代谢 途径发生改变。因此,可确定在稻草添加频率和添 加量相同的情况下,培养基的变化量在占总挥发酵 液体积 20% ~ 50% 的范围内变化时,复合菌系的代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活性没有被破坏,表明此复合菌系对环境扰动的 适应性较强。
中图分类号: TQ920. 1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如何结合可行的生产工艺,在不污染环境的条 件下,充分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缓解能源紧张、 改善生态环境是真正实现沼气工业化和商品化生产 的前提条件之一[1]。秸杆等原料由于自身结构的特 殊性及纤维素分子的高结晶度,使其很难被单一微 生物降解。自然状态下彻底降解木质纤维素依赖于 纤维素分解菌、半纤维素分解菌及木质素分解菌等 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文献[2]在微生物生态学 的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的广泛适应性和多功能性 可保证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纤维素降解应充分注 重多种微生物之间的协同效应。目前,利用微生物 相互协同作用降解秸秆等富含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生 物处理技术,由于具有高效性、环保性和能源可再生 性等优点而日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