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遥感资源卫星
国内外遥感资源卫星
国内外资源卫星国外主要资源卫星:1.美国资源卫星(Landsat )美国于1961 年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型极轨气象卫星,到70 年代,在气象卫星的基础上研制发射了第一代试验型地球资源卫星(陆地―1、2、3)。
这三颗卫星上装有返束光导摄像机和多光谱扫描仪MSS,分别有 3 个和 4 个谱段,分辨率为80m 。
各国从卫星上接收了约45 万幅遥感图像。
80 年代,美国分别发射了第二代试验型地球资源卫星(陆地―4、5)。
卫星在技术上有了较大改进,平台采用新设计的多任务模块,增加了新型的专题绘图仪TM,可通过中继卫星传送数据。
TM 的波谱范围比MSS 大,每个波段范围较窄,因而波谱分辨率比MSS 图像高,其地面分辨率为30m(TM6 的地面分辨率只有120m) 。
陆地―5卫星是1984年发射的,现仍在运行。
90 年代,美国又分别发射了第三代资源卫星(陆地―6,7) 。
陆地―6卫星是1993 年发射的,因未能进入轨道而失败。
由于克林顿政府的支持,1999 年发射了陆地―7卫星,以保持地球图像、全球变化的长期连续监测。
该卫星装备了一台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 ,该设备增加了一个15m 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热红外信道的空间分辨率也提高了一倍,达到60m 。
美国资源卫星每景影像对应的实际地面面积均为185km ×185km ,16 天即可覆盖全球一次。
使用15 米分辨率的图像,可用来制作1:10 万的矢量地形图。
2.法国遥感卫星(SPOT)继1986 年以来,法国先后发射了斯波特―1、2、3、4 对地观测卫星。
斯波特―1、2、3 采用832km 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重复周期为26 天。
卫星上装有两台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HRV) ,可获取10m 分辨率的全遥感图像以及20m 分辨率的三谱段遥感图像。
这些相机有侧视观测能力,可横向摆动27°,卫星还能进行立体观测。
斯波特―4卫星遥感器增加了新的中红外谱段,可用于估测植物水分,增强对植物的分类识别能力,并有助于冰雪探测。
我国的遥感卫星
面温度 等要 素和进 行海 岸带 动态 变化 监测 ,为海 洋经 济发
展 和 国防建设 服 务 。
星于 2 0 年 5月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这标志着我 08 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进入 了新的历史 阶段 。
发射 升空 , 目前仍在轨运 行 。 0 7年 9月 ,2 20 0 B卫星在 中国太
I J的信息, 并经信息的 传输、 处理和判读分析, 对地球的资
— — 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 的综合 『 生技术。由于遥感具有 全天候 、 全频段 、 大范 围、 快速准确 获取信息 的优 越性, 因此广 泛应用于测绘 、 资源调查 、 灾害监测与环境保护 、 城市 规划及军 事等诸多领域 , 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 在 作用。 目前我 国已初步形成 以气象卫星系列 、 资源卫星系列 、 海 洋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 害监测小 卫星群组成 的长期稳定运行 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 ,实现 了对 中国及周 边地区甚至全球陆 地、 大气 、 海洋 的立 体观测和 动态 监测 。 咒 蒙 卫 星 根据卫星运行轨道 的不 同 ,气象 卫星分为极轨气象卫星 和静止气象卫 星两种 。 一颗围绕地球两极运行的极轨气象卫星 每天对全球 进行 两次气象观测 , 可获取全球气象资料 ; 颗运 一 行 在地 球赤道上空 的静 止气象卫 星则能对全球 近 l / 3的地区 连续进行气象观测 ,在 3 0分钟或更短 时间内获取一幅全景圆 盘 图, 并实时将资料送 回地面 。气 象卫 星除对天气预报和气候 预测有重要作用外 ,在 自然灾害和地球环境监测 以及海 洋 、 航 空、 航海和农业 、 渔业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价值 , 应用 卫星 是 中重要 的多用途卫星 , 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我 国于 2 世纪 7 0 O年代 开始研制气 象卫 星 , 于 18 年 并 98 成功发射 了我国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 目前 , 。 我国 已成 为继美 国、 俄罗斯之后第三个 同时拥有极轨 和静止气象卫 星的国家 。我国气象卫星发展过程分为四个 系列 ,风云一号” “
国内外主要光学、sar、高光谱卫星基本参数汇总
国内外主要光学、sar、高光谱卫星基本参数汇总近年来,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纷纷推出了一批能够进行光学、SAR、高光谱等多种观测的卫星。
这些卫星不仅可以满足地球科学、资源环境、国土安全等多种领域的需求,也对军事侦察、海洋监测、气象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来汇总一下国内外主要光学、SAR、高光谱卫星的基本参数。
一、光学卫星1. 高分系列卫星中国高分系列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批高分辨率光学卫星,目前已经推出了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和高分三号,并且未来还将推出高分四号和高分五号。
这些卫星主要用于地面目标监测、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
主要参数:高分一号:空间分辨率2米,覆盖宽度15公里,重量约1000千克。
高分二号:空间分辨率0.5米,覆盖宽度16公里,重量约1600千克。
高分三号:空间分辨率0.5米,覆盖宽度12.5公里,重量约3000千克。
2. 彩虹四号卫星彩虹四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颗高光谱遥感卫星,主要用于资源环境监测、精准农业等领域。
空间分辨率30米,光谱范围0.4-0.95微米,重量约2000千克。
3. 世界观卫星世界观是欧洲空间局研制的一颗大型光学卫星,主要用于地球科学、自然资源、环境监测等领域。
主要参数:空间分辨率1.5米,覆盖宽度14.3公里,重量约2200千克。
二、SAR卫星1. 高分七号卫星高分七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颗高分辨率SAR卫星,主要用于地球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应急等领域。
主要参数:空间分辨率1米,覆盖宽度10公里,重量约2800千克。
2. TerraSAR-X卫星TerraSAR-X是德国和欧洲航天局合作研制的一颗SAR卫星,主要用于军事侦察、海洋监测、气象预测等领域。
主要参数:空间分辨率1米,覆盖宽度50公里,重量约1230千克。
三、高光谱卫星1. 刘永龙卫星刘永龙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颗高光谱卫星,主要用于资源环境监测、精准农业等领域。
空间分辨率30米,光谱范围0.4-1.04微米,重量约470千克。
我国的几大遥感卫星资料 中国的遥感卫星
我国的几大遥感卫星资料中国的遥感卫星我国的几大遥感卫星目前我国常用的商业用途的遥感卫星主要是高分系列、资源系列和环境系列。
高分系列:高分一号、高分二号资源系列:资源三号、资源一号02C环境系列:环境一号A、B高分一号高分一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第一颗卫星,于xx 年4月26日12时13分04秒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
GF-1卫星搭载了两台2m分辨率全色/8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四台16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
高分一号卫星的宽幅多光谱相机幅宽达到了800公里。
目前高分一号影像数据已上线遥感集市。
卫星参数高分二号高分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分辨优于1米的民用光学遥感卫星,于xx年8月19日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
GF-2卫星搭载有两台高分辨率1米全色、4米多光谱相机,具有亚米级空间分辨率、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态机动能力等特点,有效地提升了卫星综合观测效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卫星参数资源三号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于xx年1月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填补了我国立体测图领域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
ZY-3卫星搭载了四台光学相机,包括一台地面分辨率2.1m的正视全色TDI CCD相机、两台地面分辨率3.6m的前视和后视全色TDI CCD 相机、一台地面分辨率5.8m的正视多光谱相机。
资源一号02C资源一号02C卫星曾经是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多光谱相机分辨率最高的卫星,于xx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当时填补中国国内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空白。
ZY-1 02C卫星搭载两台HR相机,空间分辨率为2.36米,两台拼接的幅宽达到54km; 搭载的全色及多光谱相机分辨率分别为5米和10米,幅宽为60km从而使数据覆盖能力大幅增加,使重访周期大大缩短。
环境一号环境一号卫星是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对地观测系统,由两颗xx年9月发射的光学卫星(HJ-1A卫星和HJ-1B卫星)和一颗xx年11月发射的雷达卫星(HJ-1C卫星)组成。
国内外卫星遥感数据源综述
2、缺点
(1)传输延迟:由于卫星信号传输距离较长,存在一定的传输延迟。
(2)受天气影响:卫星遥感数据源的获取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如云层遮挡 等。
(3)数据价格较高:卫星遥感数据源的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四、未来卫星遥感数据源发展趋 势
1、提高数据分辨率:未来卫2、加强实时监测能力:未来卫星遥感数据源将加强实时监测能力,以提供更 及时、准确的信息。
3、拓展应用领域:未来卫星遥感数据源将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从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等领域向更多领域延伸。
4、加强商业应用:未来卫星遥感数据源将加强商业应用,推动卫星遥感技术 的产业化发展。
五、结论
本次演示对国内外卫星遥感数据源的分类、应用、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 行了全面综述。虽然卫星遥感数据源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仍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传输延迟、受天气影响以及数据价格较高。未来,随着技 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数据源将不断提高分辨率、加强实时监测能力、拓展 应用领域并加强商业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数据源的优势,提高数 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其成本,以促进更广泛应用。未来研究可以下 方向:
1、提高卫星遥感数据源的质量和可靠性:通过改进卫星传感器、优化数据处 理算法等方式,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2、拓展卫星遥感数据源的应用领域:探索其在深海、极地等特殊环境下的应 用,以及在灾害预警、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应用。
(1)高分专项: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包括高分一号、 高分二号、高分四号和高分五号等卫星,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 和城市规划等领域。
(2)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应 用于基础测绘、城市规划、土地资源调查等领域。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及趋势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及趋势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非接触方式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具有高效、快速、准确、大范围等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呈现出一些发展趋势。
一、国内遥感技术发展中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遥感技术体系,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等多个方面。
1.卫星遥感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多颗遥感卫星,如资源卫星、环境卫星、气象卫星等,这些卫星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大量的遥感数据。
同时,中国还在积极研发更高分辨率、更快速响应的遥感卫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遥感数据需求。
2.航空遥感中国拥有庞大的航空遥感队伍和先进的航空遥感技术,可以为各个领域提供高质量的遥感数据。
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无人机具有灵活、高效、低成本等优点,可以为应急监测、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快速响应。
3.地面遥感地面遥感技术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地面激光雷达、地面高光谱等。
这些技术可以为地质勘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
二、国外遥感技术发展国外遥感技术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
1.美国美国是全球遥感技术的领军者之一,拥有大量的遥感卫星和先进的航空遥感技术。
近年来,美国还在积极推进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鼓励企业参与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以推动遥感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欧洲欧洲也在积极发展遥感技术,拥有多个遥感卫星计划和航空遥感项目。
欧洲还在推进“哥白尼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地球观测系统,为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3.日本日本也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发展国家之一,拥有多个遥感卫星计划和航空遥感项目。
日本还在积极推进遥感技术的应用,如在灾害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三、遥感技术发展趋势1.高分辨率、高精度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和精度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随着更高分辨率、更高精度的遥感卫星和航空遥感器的研发和应用,遥感技术将为各个领域提供更准确、更详细的数据支持。
介绍常用的资源遥感卫星及其数据
M: 0.61 0.68 µm B1: 0.50 0.59 µm B2: 0.61 0.68 µm B3: 0.78 0.89 µm B4: 1.58 1.75 µm
P: 0.50 0.73 µm B1: 0.50 0.59 µm B2: 0.61 0.68 µm B3: 0.78 0.89 µm
植被成像装置
距离方向18米 幅宽:75公里
5、 RADARSAT-1
RADARSAT卫星是加拿大于95年11月4日发射的,它具有7种模式、25 种波束,不同入射角,因而具有多种分辨率、不同幅宽和多种信息特 征。适用于全球环境和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监测等。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晨昏) 轨道高度:796公里 倾角:98.6o 运行周期:100.7分钟 重复周期:24天 每天轨道数:14 卫星过境的当地时间约为早6点晚6点。 重量:2750kg 工作模式 波束位置 入射角(度) 标称分辨率(米) 标称轴宽(公里) 精细模式(5个波束位置) F1- F5 37---48 10 50x50 标准模式(7个波束位置) S1- S7 20---49 30 100x100 宽模式 (3个波束位置) W1-W3 20---45 30 150x150 窄幅ScanSAR (2个波束位置) SN1 20---40 30 300x300 SN2 31---46 30 300x300 宽幅ScanSAR SW1 20---49 100 500x500 超高入射角模式(6个波束位置) H1-H6 49---59 25 75x75 超低入射角模式 L1 10---23 35 170x170 总结如下: RADARSAT: 波段 模式(μm) 标准模式(Standard Beam,简 称S) 宽模式(Wide Beam,简称W) 地面分辨率 约30米 约30米
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现状
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现状遥感卫星是指通过空间技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人造卫星。
遥感卫星的发展不仅在人类的探索和认识地球上具有重要意义,还在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资源调查和农业生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外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
美国是全球遥感领域的领先者之一、美国宇航局(NASA)的“地球观测系统”(EOS)计划是美国遥感卫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计划旨在收集地球表面的全套数据,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等方面的信息。
其中最著名的遥感卫星是“陆地卫星一号”(Landsat 1)系列,该系列卫星自1972年以来一直在运行并不断更新换代。
美国还拥有其他多个遥感卫星,如“紧急地球观测卫星”(EO-1)和“太阳辐射和能量平衡卫星”(SOLAR)等。
欧洲航天局(ESA)也致力于发展遥感卫星技术。
最著名的欧洲遥感卫星是“欧盟地球观测程序”(Copernicus),该计划由欧洲航天局、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和其他国家合作开展。
Copernicus计划拥有多颗卫星,其中最重要的是“哨兵”卫星系列,该系列包括哨兵1至哨兵6号卫星,每颗卫星都具有不同的观测能力,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等方面。
中国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遥感卫星技术。
中国的首颗遥感卫星是1988年发射的“海洋一号”卫星,自此以后,中国陆续发射了一系列遥感卫星,如“资源一号”、“环境卫星一号”和“高分一号”等。
其中,“高分一号”卫星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资源调查、灾害监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此外,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在进行遥感卫星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印度的“资源卫星”(IRS)系列、加拿大的“雷达卫星系统”(RADARSAT)系列和亚洲的“风云”系列卫星等。
总体来说,国外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是多样化且充满活力的。
各国在技术研发、数据共享和应用开发等方面进行积极合作,共同推动着遥感卫星领域的发展。
遥感卫星技术的进步将为人类提供更准确的地球信息,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支持。
(完整版)常见遥感卫星及传感器汇总介绍
20m
CCD相机
B1 0.45-0.52
113km
B2 0.52-0.59
B3 0.63-0.69
B4 0.77-0.89
B5 0.51-0.73
2.36m
高分辨率相机
B6 0.5-0.8
27km
(HR)
258m
宽视场成像仪
B7 0.63-0.69
890km
(WFI)
B8 0.77-0.89
臭氧层观测仪-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对流层放射光谱仪-TES(Tropospheric Emission Spectrometer)
德国所有的商用卫星
Rapideye-5(5)
5m
0.44-0.51 蓝
77km
0.52-0.59 绿
0.63-0.685 红
0.69-0.73 红边
0.76-0.85近红外
北京一号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
北京一号小卫星(4)
32m
32米多光谱传感器
绿
600km
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m
近红外
4米全色传感器
5M/2.5M
P:0.49-0.69全色
quickbird
美国DigitalGlobe公司
quickbird(4)
全色0.45-0.90(?)0.61m
推扫式扫描成像方式
0.45-0.52 蓝
16.5km(条带16.5*165)
多光谱2.44m
0.52-0.66 绿
0.63-0.69 红
0.76-0.90 近红外
国内外资源卫星的发展概况
国外资源卫星的发展概况资源卫星是为探测地球资源服务的卫星。
它的特点是:中高度,长寿命卫星;像片的分辨率高,能分辨地面的细节;全球重复覆盖;应用广泛。
资源卫星利用星上装载的多光谱遥感设备,获取地面物体辐射或反射的多种波段电磁波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发送给地面站。
由于每种物体在不同光谱频段下的反射不一样,地面站接收到卫星信号后,便根据所掌握的各类物质的波谱特性,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判读,从而得到各类资源的特征、分布和状态等详细资料,免去了实地考察。
资源卫星分为两类:一是陆地资源卫星,二是海洋资源卫星。
陆地资源卫星以陆地勘测为主,而海洋资源卫星主要是寻找海洋资源。
资源卫星一般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运行,这能使卫星的轨道面每天顺地球自转方向转动1度,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天约1度的距离基本相等。
这样既可以使卫星对地球的任何地点都能观测,又能使卫星在每天的同一时刻飞临某个地区,实现定时勘测。
资源卫星能够预报森林火灾,管理水利资料,测绘地图,估计农作物的产量,测量冰河的移动及大气与海洋污染等。
现今更可用于帮助动物学家观测如北极熊等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
(1)我国资源卫星发展概况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是立足于国的技术基础研制的。
它兼有SPOT-1和Landsat 4的主要功能(可替代性)。
且还有自主性,经济性,和高精度、高性能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公用平台CBERS-1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1999年10月14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
在轨道安全运行了3年10个月,于2003年8月失效,超出了卫星的2年设计寿命。
它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测地球,利用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经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各类用户使用。
该卫星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用途是;其图像产品可用来监测国土资源的变化,每年更新全国利用图;测量耕地面积,估计森林蓄积量,农作物长势、产量和草场载蓄量及每年变化;监测自然和人为灾害;快速查清洪涝、地震、林火和风沙等破坏情况,估计损失,提出对策;对沿海经济开发、滩涂利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提供动态情报;同时勘探地下资源、圈定黄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资源区,监督资源的合理开发中巴资源卫星2号:于2007年9月19号成功发射,现处于在轨测试阶段。
近年来国内外发射的主要资源卫星的技术参数和主要用途
近年来国内外发射的主要资源卫星的技术参数和主要⽤途近年来国内外发射的主要资源卫星的技术参数和主要⽤途Landsat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系列卫星已连续观测地球达30年,⽬前只有1984年发射的Landsat-5和1999年发射的Landsat-7仍在运⾏,主要⽤来拍摄陆地遥感图像,涵盖了植物⼟壤⽣物等等。
LandSat- 8携带OLI(陆地成像仪)和TIRS(热红外传感器),TIRS收集地球两个热区地带的热量流失,以了解特别是美国西部⼲旱地区所观测地带⽔分消耗。
Landsat-5、Landsat-7主要参数Landsat-5波谱范围及相应的地⾯分辨率Landsat-7波谱范围及相应的地⾯分辨率:SPOT卫星SPOT系统从1986年开始迄今成功发射了SPOT-1、SPOT-2、SPOT-4、SPOT-5,主要⽤途是为制图和地球资源开发建⽴档案库和⼀个世界范围内可以利⽤的数据库;通过重复观测以改进对植被类型的识别和产量预报试验;为了进⾏图像判释和绘制1/250000⽐例尺的平⾯图以及按1/100000和1/50000的⽐例尺进⾏地图更新,建⽴感兴趣地区的⽴体像对档案库;在空中检验多任务飞⾏平台和线阵照相机。
SPOT主要参数SPOT波谱范围SPOT-5搭载探测器的分辨率和视场⽇本JER-1卫星JER-1被⽤于国⼟调查、农林渔业、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
星上传感器为SAR。
JER-1主要参数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称资源卫星⼀号)是我国的第⼀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察地球,利⽤⾼码速率数传系统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接受站。
卫星设置多光谱观察、对地观察范围⼤、数据信息收集快,并宏观、直观,特别有利于动态和快速观察地球地⾯信息,兼有SPOT-1和Landsat -4的主要功能。
CBERS-1主要参数CBERS-1 传感器及波谱范围QuickBird卫星QuickBird卫星是美国DigitalGlobeg公司于2001年10⽉18⽇发射成功的⾼分辨率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达到了0.61⽶,是⽬前全球最⾼分辨率商业卫星,该卫星数据将对政府决策、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测绘、⼟地等提供巨⼤的参考和决策价值,可在农作物估产、灾害防治、农业规划等多⽅⾯发挥其积极作⽤。
遥感卫星的应用分析与仿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一、遥感卫星对地覆盖分析与仿真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通常意义上的覆盖,即目标在卫星有效载荷的观测视场之内,这是遥感卫星系统完成其任务的必要条件。
地面覆盖特性作为遥感卫星系统最为重要的性能/效能,国内外的学者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1、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国外现有对卫星覆盖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卫星轨道设计、卫星星座设计的目的,集中在连续全球覆盖分析(Continuous global coverage)连续区域性覆盖分析(continuous zonal coverage),间歇性区域覆盖分析(Intermittent local coverage)三大类上。
在连续全球覆盖分析方面,J.C.Walker于1970给出了一种由圆轨道卫星组成的星座,提供连续的全球覆盖,在这个领域做出了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这就是现在著名的Walker-delta星座。
1978年,D.C.Beste给出了另外一种全球连续覆盖的卫星星座构型,1980年,A.H.Ballard提出了玫瑰星座(Rosette Constellation)提供连续的全球覆盖。
二者在连续全球覆盖分析领域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85年,John E. Draim提出一种由三颗或四颗星组成的椭圆轨道星座,提供全球连续覆盖,这是首次提出采用椭圆轨道卫星星座的概念。
1986年,John E. Draim又给出了一种具有相同周期的四星椭圆轨道卫星星座,提供全球连续覆盖。
1974年,R..David Luders和Lawrence J. Ginsberg对连续区域覆盖卫星的轨道特性做了一般性的研究工作。
1966年,R. D. Rider提出了卫星星下点轨迹参数Q(The Satellite Trace Parameter Q)的概念,Q的含义就是星下点地面轨迹每天回归的次数,通过对参数Q的选择,可以使卫星对地面目标的覆盖特性达到较优的水平。
S.S. Bayliss和A.Y.Haygen于1983年发表文章,给出了一种算法使间歇性覆盖卫星的最大回访时间最小。
2024年遥感卫星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遥感卫星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遥感卫星市场是当前全球科技产业中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遥感卫星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分析当前遥感卫星市场的现状,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市场规模目前,全球遥感卫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2019年全球遥感卫星市场总体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其中,北美地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占比超过35%,其次是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地理信息和环境监测的需求增加,以及军事和军事情报等领域的不断发展。
行业应用遥感卫星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地球观测和环境监测领域,遥感卫星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影像数据,可以用于气候变化监测、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
其次,遥感卫星在农业、森林资源管理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遥感卫星还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包括军事情报收集、监视和无人机导航等。
技术发展遥感卫星市场的发展得益于遥感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
近年来,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推出使得遥感图像的质量和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微纳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本的降低也推动了遥感卫星市场的增长。
随着新一代卫星技术的不断涌现,遥感卫星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市场竞争遥感卫星市场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国内外的几家主要企业。
在北美地区,美国的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私营公司SpaceX等具有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实力,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在亚太地区,中国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公司也是重要参与者。
此外,欧洲航天局(ESA)和印度航天研究组织(ISRO)等机构在市场上也有一定份额。
发展趋势未来遥感卫星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对地球环境监测需求的增加,对遥感卫星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新一代遥感卫星技术的不断涌现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微纳卫星等技术的应用将为遥感卫星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
常见的资源卫星影像数据区别
一.遥感数据基础知识: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一部分与地面发生作用后反射,再次经过大气层,到达传感器。
传感器将这部分能量记录下来,传回地面,即为遥感数据。
目前用于遥感的电磁波段有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
航空与航天飞行器运行快、周期短,可获得多时相数据。
以美国陆地卫星5号(Landsat 5 )为例,Landsat 5每天环绕地球14.5圈,覆盖地球一遍所需时间仅16天,而气象卫星的周期更短(1天或半天)。
由于探测距离远,传感器所获得的地面影像覆盖的空间范围较大。
它距离地表的高度是705.3 km,对地球表面的扫描宽度是185 km,一幅TM图像可以全部覆盖我国海南岛大小的面积。
不同的卫星传感器获得的同一地区的数据以及同一传感器在不同时间获得的同一地区的数据,均具有可比性.(1)遥感平台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分为:地面平台:为航空和航天遥感作校准和辅助工作。
航空平台:80 km以下的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
航天平台:80 km以上的平台,包括高空探测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人造地球卫星的类型:低高度、短寿命卫星:150~350 km,用于军事。
中高度、长寿命卫星:350~1800 km,地球资源。
高高度、长寿命卫星:约3600 km,通信和气象。
(2)遥感数据类型按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数据。
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数据等。
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数据。
(3)遥感数据获取原理;(4)传感器a.传感器定义:传感器是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工具。
它的性能决定遥感的能力,即传感器对电磁波段的响应能力、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及图像的几何特征、传感器获取地物信息量的大小和可靠程度。
b.传感器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方式传感器:侧视雷达、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
被动方式传感器:航空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MSS)、TM、ETM(1,2)、HRV、红外扫描仪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资源卫星国外主要资源卫星:1.美国资源卫星(Landsat)美国于1961年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型极轨气象卫星,到70年代,在气象卫星的基础上研制发射了第一代试验型地球资源卫星(陆地―1、2、3)。
这三颗卫星上装有返束光导摄像机和多光谱扫描仪MSS,分别有3个和4个谱段,分辨率为80m。
各国从卫星上接收了约45万幅遥感图像。
80年代,美国分别发射了第二代试验型地球资源卫星(陆地―4、5)。
卫星在技术上有了较大改进,平台采用新设计的多任务模块,增加了新型的专题绘图仪TM,可通过中继卫星传送数据。
TM的波谱范围比MSS大,每个波段范围较窄,因而波谱分辨率比MSS图像高,其地面分辨率为30m(TM6的地面分辨率只有120m)。
陆地―5卫星是1984年发射的,现仍在运行。
90年代,美国又分别发射了第三代资源卫星(陆地―6,7)。
陆地―6卫星是1993年发射的,因未能进入轨道而失败。
由于克林顿政府的支持,1999年发射了陆地―7卫星,以保持地球图像、全球变化的长期连续监测。
该卫星装备了一台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该设备增加了一个15m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热红外信道的空间分辨率也提高了一倍,达到60m。
美国资源卫星每景影像对应的实际地面面积均为185km×185km,16天即可覆盖全球一次。
使用15米分辨率的图像,可用来制作1:10万的矢量地形图。
2.法国遥感卫星(SPOT)继1986年以来,法国先后发射了斯波特―1、2、3、4对地观测卫星。
斯波特―1、2、3采用832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重复周期为26天。
卫星上装有两台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HRV),可获取10m分辨率的全遥感图像以及20m分辨率的三谱段遥感图像。
这些相机有侧视观测能力,可横向摆动27°,卫星还能进行立体观测。
斯波特―4卫星遥感器增加了新的中红外谱段,可用于估测植物水分,增强对植物的分类识别能力,并有助于冰雪探测。
该卫星还装载了一个植被仪,可连续监测植被情况。
斯波特―5是新一代遥感卫星,其分辨率更高,即将向全世界提供服务。
3.依科诺斯(IKONOS)依科诺斯卫星是美国Spaceimage公司于1999年9月发射的高分辨率商用卫星,卫星飞行高度680km,每天绕地球14圈,星上装有柯达公司制造的数字相机。
相机的扫描宽度为11km,可采集1m分辨率的黑白影像和4m分辨率的多波段(红、绿、蓝、近红外)影像。
由于其分辨率高、覆盖周期短,故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均有重要用途。
4.快鸟卫星(Quick Bird)快鸟卫星于2001年10月由美国DigitalGlobe公司发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提供亚米级分辨率的商业卫星。
具有最高的地理定位精度,海量星上存储,单景影像比其它的商业高分辨率卫星高出2—10倍。
空间分辨率是相对于时间分辨率而言的。
时间分辨率多用于仪器时基线性的分辨能力;由几何空间引起的分辨率称为空间分辨率。
因为射线胶片照相检测或实时成像检测多在静止状态下进行,不涉及时间分辨率问题,所以在实时成像检测技术中所言分辨率就是指空间分辨率。
轨道高度及倾角:450 km 98° 太阳同步。
视角:沿轨道方向和垂直轨道方向均可调整轨道周期,93.4分钟每轨拍摄,约57景幅宽&图像大小:主要景幅宽星下点为16.5 km 可达到的地面宽度544 km(中心点为卫星地面轨道,最大倾角30°)定位精度:圆误差23 m;线性误差17 m(无地面控制点)传感器分辨率&光谱波段:全色星下点61 cm;黑白:445~990 nm ;多光谱星下点2.44 m;蓝450~520 nm ;绿520~600 nm;红630~690 nm;近红外760~900 nm。
数据编码方式:11 bit/s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三轴稳定/恒星跟踪稳定/惯性平台/飞轮/GPS星上存储器:128 Gbit/s卫星设计寿命:7年5.“诺阿”卫星(NOAA)NOAA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第三代实用气象观测卫星,第一代称为“泰罗斯”(TIROS)系列(1960-1965年),第二代称为“艾托斯(ITOS)”/NOAA系列(1970-1976年),其后运行的第三代称为TIROS-N/NOAA系列,从1978年10月发射了第一颗TIROS-N,到199 年底已发射了14颗。
NOAA卫星的轨道是接近正圆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为870KM及833KM,轨道倾角为98.9度和98.7度,周期为101.4分。
NOAA卫星的应用目的是日常的气象业务,平时有两颗卫星在运行。
由于用一个卫星每天至少可以对地面同一地区进行2次观测,所以两颗卫星就可以进行4次以上的观测。
NOAA卫星上携带的探测仪器主要有高级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2)和泰罗斯垂直分布探测仪TOVS AVHRR/2是以观测云的分布,地表(主要是海域)的温度分布等为目的的遥感器,TOVS是测量大气中气温及温度的垂直分布的多通道分光计,由高分辨率红外垂直探测仪(HIRS/2)、平流层垂直探测仪(SSU)和微波垂直探测仪(MSU)组成。
AVHRR/2数据还可以用于非气象的遥感,其主要特点是宏观快速、廉价。
在农业、海洋、地质、环境、灾害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6.地球眼(Geoeye)GeoEye 是著名的地理空间信息供应商(GeoEye, Inc. Nasdaq: GEOY) 。
可以帮助国防团体、战略合作伙伴、经销商和商业客户更好地对全球进行绘图、测量和监视。
该公司因为提供可靠的服务以及极高质量的图像产品和解决方案而被业界公认为可以信赖的照片专家。
GeoEye 运营着一系列地球成像卫星和绘图飞机。
为了开发创新的地理空间产品和解决方案,该公司还拥有一个国际性的地面站网络、强大的照片档案库和先进的照片处理能力。
2008年9月6日,该公司从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GeoEye-1 号卫星。
GeoEye-1卫星拥有达到0.41米分辨率(黑白)的能力,简单来说这意味着,从轨道采集并由SGI Altix 350系统处理的高分辨率图像将能够辨识地面上16英寸或者更大尺寸的物体。
以这个分辨率,人们将能够识别出位于棒球场里放着的一个盘子或者数出城市街道内的下水道出入孔的个数。
GeoEye-1不仅能以0.41米黑白(全色)分辨率和1.65米彩色(多谱段)分辨率搜集图像,而且还能以3米的定位精度精确确定目标位置。
因此,一经投入使用,GeoEye-1将成为当今世界上能力最强、分辨率和精度最高的商业成像卫星。
GeoEye-1 照片产品和解决方案现在已经大量推出,其地面分辨率分别为0.5米、1米、2米和4米。
照片产品有彩色和黑白两种。
彩色照片包含四种波长的颜色:蓝色、绿色、红色和近红外。
商业客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购买GeoEye-1 照片。
服务专家现在可在购买GeoEye-1 照片产品和增值解决方案方面提供帮助。
包括GoogleEarth、GoogleMap、Tom Clancy's H.A.W.X等软件及游戏都使用了该卫星的地球照片。
GEOEYE-1 规格:全色传感器:0.41 meters x 0.41 meters多普段传感器:1.65 meters x 1.65 meters光谱范围:450–800 nm450–510 nm (blue)510–580 nm (green)655–690 nm (red)780–920 nm (near IR)扫描宽度:15.2 kmOff-Nadir Imaging:Up to 60 degrees动态范围:11 bits per pixel任务寿命预期:大于10 yearsRevisit Time:Less than 3 days轨道高度:681 kmNodal Crossing:10:30 a.m.7.WorldView卫星WorldView卫星是Digitalglobe公司的下一代商业成像卫星系统。
它由两颗(WorldView-I和WorldView-II)卫星组成,其中WorldView-I已于2007年发射,WorldView-II 也在2009年10月份发射升空。
WorldView-I卫星发射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全球分辨率最高、响应最敏捷的商业成像卫星。
该卫星将运行在高度450公里、倾角980、周期93.4min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平均重访周期为1.7天,星载大容量全色成像系统每天能够拍摄多达50万平方公里的0.5米分辨率图像。
卫星还将具备现代化的地理定位精度能力和极佳的响应能力,能够快速瞄准要拍摄的目标和有效地进行同轨立体成像。
WorldView-II卫星于2009年10月6日发射升空,运行在770km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能够提供0.5米全色图像和1.8米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
该卫星将使Digitalglobe公司能够为世界各地的商业用户提供满足其需要的高性能图像产品。
星载多光谱遥感器不仅将具有4个业内标准谱段(红、绿、蓝、近红外),还将包括四个额外(海岸、黄、红边和近红外2)。
多样性的谱段将为用户提供进行精确变化检测和制图的能力,由于WorldView卫星对指令的响应速度更快,因此图像的周转时间(从下达成像指令到接收到图像所需的时间)仅为几个小时而不是几天。
8.AlosALOS是日本的对地观测卫星,ALOS卫星载有三个传感器:全色遥感立体测绘仪(PRISM),主要用于数字高程测绘;先进可见光与近红外辐射计-2(AVNIR-2),用于精确陆地观测;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ALSAR),用于全天时全天候陆地观测。
在地理信息运用中较为广泛。
日本地球观测卫星计划主要包括2个系列:大气和海洋观测系列以及陆地观测系列。
先进对地观测卫星ALOS是JERS-1与ADEOS的后继星,采用了先进的陆地观测技术,能够获取全球高分辨率陆地观测数据,主要应用目标为测绘、区域环境观测、灾害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
ALOS卫星采用了高速大容量数据处理技术与卫星精确定位和姿态控制技术,下为ALOS卫星的基本参数。
轨道:太阳同步,高度691.65KM,倾角98.16°重访时间:2天数据速率:240MBPS(通过中继星)120MBPS(直接下传)2011年4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22日宣布,日本对地观测卫星--ALOS在本周五突然失去电力供应,有可能结束其对地观测和监测自然灾害的使命。
该机构表示,日本当地时间周五上午7点半左右,ALOS的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力急剧减少,随即卫星自动进入节电模式,并关闭了三个观测仪器。
此后,卫星电力的供应情况便开始恶化,到周五晚些时候,卫星彻底失去了电力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