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的灵魂

合集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发布时间:2021-04-21T09:54:10.77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作者:何艳莉[导读] 高职院校是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理所应当成为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在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方面有新的作为。

何艳莉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理所应当成为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在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方面有新的作为。

本文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提出弘扬和培育的策略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技能型人才,而培育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正是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职业教育是“工匠精神”的载体,“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高职院校要立足新时代,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一词的词源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代指从事木工工作的木匠群体。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匠”一词已经涵盖了所有制造业、手工业的一线从业者。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匠人具有专注、执着、细致、耐心、坚守、创新、精益求精等品质。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核心,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要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灵魂。

二、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一)时代发展呼唤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职业教育灵魂的呼唤

职业教育灵魂的呼唤

职业教育灵魂的呼唤职业教育的灵魂理应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抽象的说,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

工匠们不断地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工艺,不断地精益求精,不断地打磨自己的产品。

工匠精神实质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打造同行业无法匹敌的最优质产品。

激发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之灵魂,把工匠精神具体化、细致化地贯穿到职业教育全面工作中尤为重要,也是提升职业教育的最为重要一环。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最根本任务就是∶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再者就是教会学生高超的专业技能。

教会学生做人。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树人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来抓紧、抓好,先做好人再成才的理念牢牢地扎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中。

人生因爱而美丽,教育因爱而充实。

要用爱心教育学生,从学生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帮助一些问题学生从沮丧、甚至堕落的情绪中拉起来,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其实,学生就像是一块块等待雕琢的玉石,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唤醒他们内心深处对爱对美对善的需求,让他们重新认识到生活的真谛。

为此,我们引导、要求学生写好学习、生活日记,定期批阅学生日记,把我们学生的进步做以高度的肯定和表扬,把我们学生的不足做以婉转的批评和引导,把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提出来。

同时,要定期的找每位学生进行交心谈话,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要求鼓励学生在节假日里要帮助父母做些家务,做些社会公益活动,和每位学生家长进行回访沟通,做好总结和评比。

我们还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各项社会爱心教育活动,譬如定期组织学生到乡村去进行农工劳动,到各类工作岗位上参观体验,让他们充分体验失败、挫折,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从而培养他们爱大自然和万物、爱老师和同学、爱父母和长辈、爱学习和生活、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真正的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进步、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砥砺前行,共创未来——中职教师的教育使命

砥砺前行,共创未来——中职教师的教育使命

砥砺前行,共创未来——中职教师的教育使命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职教师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教育使命。

本文将探讨中职教师的教育使命,以及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一使命。

一、中职教师的教育使命1. 培养学生技能,促进学生就业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中职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具备就业市场所需的专业技能。

同时,教师应关注行业动态,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2. 传承工匠精神,塑造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是中职教育的灵魂。

中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其具备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态度。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职教师应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学有所获。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中职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如何更好地履行中职教师的教育使命1. 增强自身专业素养作为中职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和技能,保持专业上的领先地位。

同时,教师应关注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以便将最新的行业信息融入教学中。

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关键环节。

中职教师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以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研究文/李政面对全球的激烈竞争,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越发重要,追求卓越、崇尚质量的工匠精神逐渐成为中国职业精神的体现。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新时代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必须结合时代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采取策略传承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重任,在新时代要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高职教育的需求,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态度、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行为表现与职业价值取向,是创造传奇的重要力量。

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职业追求。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转型中,为提高产品质量,各行各业急需大量崇德尚技的现代工匠。

高职院校强调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新时代工匠的重任,理应肩负起传承工匠精神、培养现代工匠的神圣使命。

在国家全面深化职教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这一核心素养,是职业院校发展、改革的必然选择[1]。

一、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正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因而在人才培养中需融入工匠精神,这是学校、企业与学生实现三赢的需要,有利于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满足经济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也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职业生涯发展,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立德树人”是时代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职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必须把“立德”摆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把思想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和职业价值观塑造,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正确的职业观和健全的人格。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杨艳玲(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职业高级中学校,山西长治046100)[摘要]大国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的核心,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是根据中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职业需求编定的,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性质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作为职业高中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培育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为学生日后在工作岗位建功立业打下基础。

但是,在当下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抓不住语文学习的要点,导致语文教学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

因此,身为教师应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紧扣大国工匠精神培养这一主题,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以倪文锦先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第三版教材为例,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展开论述,提出一点认识,与同仁们共享。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策略;工匠精神[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1-0224-02一、工匠精神的传承关于工匠精神的含义,通过翻阅文献资料得知,工匠精神指的是,用匠人对超高技艺的不懈追求,力求完美,包括:专业、敬业的拥有高度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耐心,专注,坚持,精益求精,专注于细节的追求精神[1]。

工匠精神由来已久。

古人云:身有一技之长,不愁隔宿之粮。

在古代,我国产生了许多伟大又聪睿的匠人,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发明,制造出了各种精美的陶瓷与丝绸产品,创造出了许多农耕工具、减灾预测工具。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是十分伟大的,同时还从来不缺乏能工巧匠,具有较强的创造和创新意识。

汉代时,中国匠人们通过改进纺织工艺及技艺,从而生产出了精美无比的丝绸产品,引领了世界纺织潮流,使欧洲皇室贵族能以穿一件丝绸衣服为荣。

然而,到了近现代之后,由于我国很多企业缺乏长远目光,忽视了技术的创新,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生产出许多粗制滥造的低廉、质量不佳的产品,所以不能令人满意,这使国外很多消费者认为,中国生产的产品都是低端、粗制滥造的产品,致使中国制造业蒙羞。

教师_工匠精神_演讲稿

教师_工匠精神_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重要而深刻的主题——教师工匠精神。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文明的重任。

而工匠精神,则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

在这个时代,教师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师工匠精神的内涵教师工匠精神,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核心,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具体表现为:1. 敬业: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2. 精益: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 专注: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4. 创新: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教育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二、教师工匠精神的重要性1. 培养优秀人才:教师是培养下一代的摇篮,拥有工匠精神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 传承文明:教师肩负着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工匠精神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履行这一使命。

3.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工匠精神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4. 树立良好师德:工匠精神要求教师严谨治学、诚实守信,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三、如何践行教师工匠精神1. 坚定信念,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首先要坚定信念,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保持高昂的热情。

2. 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严谨治学,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努力做到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受益匪浅。

4. 关注学生,关爱成长。

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生活,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5. 勇于创新,勇于改革。

教师应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为教育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6. 严于律己,树立良好师德。

新时代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价值及培育对策

新时代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价值及培育对策

新时代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价值及培育对策1. 引言1.1 新时代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工匠精神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工匠精神代表着对技术的专注和追求,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和对学习的持续进步。

这种工匠精神不仅是传统手工业的代表,更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灵魂。

在当今社会,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于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职业人才需求更是亟切。

只有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新时代职业教育需要更加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技能的细节和专业的精髓,培养他们对技术的热爱和追求,让他们成为真正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

【内容结束】1.2 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工匠精神是指一种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价值取向。

它包括对工作的热情、专注和执着,以及追求卓越、追求品质的态度。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专业水平。

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提倡勤奋、刻苦、认真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强调注重细节、追求品质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对待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理念和精神追求。

在今天的社会,工匠精神正逐渐被重新重视和提倡,在新时代,工匠精神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广泛的价值,对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工匠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培育工匠精神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更可以塑造学生的品格和人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培育工匠精神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工匠精神强调工作中的细致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于日后的工作生涯至关重要。

通过培育工匠精神,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树立追求卓越的信念,从而在工作中展现出更加出色的表现。

浅谈以“工匠精神”为灵魂的中职专业课新教师培养

浅谈以“工匠精神”为灵魂的中职专业课新教师培养

浅谈以“工匠精神”为灵魂的中职专业课新教师培养“工匠精神”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一个概念,它代表了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和推崇。

作为中职专业课的新教师培养目标,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和教师培养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工匠精神”与中职专业课新教师培养的关系、培养“工匠精神”需要关注的方面以及具体的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工匠精神”是一个忠实于自己的手艺,对待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的态度。

对于中职专业课的新教师培养来说,培养“工匠精神”能够帮助教师建立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信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培养“工匠精神”,可以让中职专业课的新教师更好地适应职业要求,更好地服务学校和学生,进而实现教师自身的价值实现。

二、培养“工匠精神”需要关注的方面培养“工匠精神”还需要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高水平的教学能力,教师才能够真正做到精益求精,培养“工匠精神”。

培养“工匠精神”也需要关注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师需要一心一意地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

只有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探索教学的新领域,教师才能真正培养出“工匠精神”。

三、具体的培养方法要想培养“工匠精神”,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培训项目,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考评机制,激励教师不断追求卓越,激发教师的工匠精神。

学校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教师深入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教学水平。

教师个人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追求教育的卓越和创新。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与教育教学擂台赛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研究

“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研究

“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研究一、本文概述“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追求卓越、专注细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理念,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德育,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工匠精神”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中的融入路径与实践策略,以期为中职教育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本文首先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解析,明确其在现代社会和职业教育中的价值意义。

随后,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指出将“工匠精神”融入德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工匠精神”融入德育的具体路径,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培养等方面。

结合具体案例,文章还分析了“工匠精神”在德育实践中的成效与影响,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工匠精神”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中的有效融入,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工匠精神”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内在联系“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其核心要素包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专注敬业、创新进取等方面,这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而“工匠精神”则是德育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和延伸。

“工匠精神”强调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与德育中的自我提升、完善人格的目标相契合。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工匠精神”所倡导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德育的熏陶和培育,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在职业生涯中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

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哎呀,这可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说到工匠精神,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那些在小作坊里埋头苦干的师傅们,没错,就是那些手艺精湛、对作品精益求精的人。

想想看,他们把一块普通的木头变成了精美的家具,把简单的材料打造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真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点真本事可不行。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追求,更是对工作的态度,对细节的坚持。

这些年,随着社会的变化,工匠精神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咱们聊聊职业教育,它就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

这里可不是上课打瞌睡的地方,职业教育的课程可实打实,动手实践的机会多得是。

学生们在这里,学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如何把理论变成实际。

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老师们不仅教书,还要教学生如何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

比如,学汽车修理的学生,光知道怎么换轮胎可不够,还得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才是技术的真正体现。

当学生们在车间里挥汗如雨的时候,工匠精神就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他们的潜力。

想象一下,一个学生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工具都用得磕磕绊绊,后来随着一次次的练习,慢慢地他可以轻松应对各种复杂的修理,甚至能自己总结出一套方法论。

说白了,这种精神就是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过程。

工匠精神鼓励他们不要怕犯错,犯错了就改,改好了就更上层楼,真是“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不就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嘛。

再说说这个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认同。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找那些既有技术又有责任感的人才。

为什么呢?因为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光有技术是不够的,企业还需要那些能把心思放在每一个细节上的人。

那些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的年轻人,往往能成为团队中的中流砥柱。

于是,职业教育就开始更加注重培养这种工匠精神,很多学校开始强调实习和实践,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

说到这里,咱们不能不提到工匠精神的传承。

就像古代的师徒关系,今天的职业教育也是这种传承的重要平台。

浅析大国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浅析大国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浅析大国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作者:王佳满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6期摘要:在我国教育体制步入改革阶段后,职业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职业教育所包含的远不仅是技能领域的教学,还包含职业精神教育。

如果在教育教学中缺少职业精神的培养,那么职业教育就会变成一种为教育而教育的教学体系。

因此,职业教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结合我国行业发展所追求的工匠精神,在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基于此,笔者对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意义进行阐述,并对其给职业教育教学带来的启发进行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大国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关系;意义工匠精神”是工匠在长期职业生涯中养成的职业风范,表现为工匠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技能操作的精准、精心、精细,对工作的执着,对职业的奉献,对质量追求卓越、追求极致的价值取向。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应成为每一个职业院校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使他们具备敬业、专业、耐心、专注、执着、坚持、创新、突破自我、追求完美极致的优良品质。

因此,我们需要推进“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意义(1)工匠精神是现代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石。

工匠精神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传承的重要精神,也是指引我国工业发展方向的精神指标。

在中华民族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后,工匠精神开始成为现代各行各业的发展理念,并在当代职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职业教育的主体方向是以职业岗位为主,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场道路中具有足够的实力满足社会需求,真正发挥职业教育应有的作用。

在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存在许多异曲同工之妙,工匠精神所推崇的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恰好与职业教育的需求相符,而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必将使人才培养方式发生转变,使其更符合当下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理念。

在我国的行业企业发展中,市场以往的低成本时代退去之后,企业在此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许多诱惑,而只有坚持自己的原则,保留自己的发展精神,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工匠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仍然得到有效传承的重要原因。

弘扬工匠精神 培养能工巧匠——浅析中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

弘扬工匠精神 培养能工巧匠——浅析中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

提到匠人,我们脑海中想到的更多的是日本的匠人,比如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动漫大师———宫崎骏,木工匠人———秋山利辉等。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匠人的国度,远的像“木工祖师”鲁班和修建赵州桥的李春,就非常值得我们引以为豪;而近的像生活在我们当下的许多默默无闻的匠人。

团扇狂人———李晶,旗袍匠人———楮宏生,景德镇陶瓷匠人———董全斌,竹编师傅———何福礼……他们都具有执着、专注和严谨,不惧枯燥和漫长的精神品质。

我们的国家不乏好的匠人,但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而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58年,欧美40年,特别是日本,超过百年以上的老铺多达十多万家,而与我国相类似的老铺如同仁堂中药等仅存五家,究其原因是工匠精神的普及。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即工匠。

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具有匠心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一、工匠精神含义及重要性(一)工匠精神含义什么是工匠精神?我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长年累月的付诸耐心、细心和专注,追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做事做人的态度。

这种态度首先体现在追求极致的目标上。

这是一种精神“钙质”,固化成型,不可更改。

匠人热爱自己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所带来的收入。

一生只专注一件事的工匠精神已经在技艺精湛的师傅头脑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1.打造“中国品质”,需要工匠精神泱泱大国不乏各种工匠,“中国速度”离不开他们。

但是这种短期的经济效益并不能使国家长远发展,我们更需要将这种速度慢慢过渡到“中国品质”。

何时我们能以“中国制造”为傲?这就需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以严谨的态度去把控好质量关,逐渐树立起国人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改变世界对中国制造的看法。

2.创建创新型社会需要工匠精神我们普遍认为,工匠就是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工作,专注把它做好就可以了,没有创新。

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工匠的创新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正是对本专业的熟悉和专注,才有更多的机会去创新、这种创新包括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思维的创新、品质的创新等。

“工匠精神”应该成为教师职业精神的常态

“工匠精神”应该成为教师职业精神的常态

“工匠精神”应该成为教师职业精神的常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队伍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中华民族振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的提出,也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辅以深刻的内涵。

作为教师,更应在理性认识基础上增强对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行为表现,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操守等要素的理解和把握.认识过去不做“教书匠”,而今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 Craftsmail spirit)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是从业过程中对职业的态度和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

是工匠们,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是不断地雕琢产品、改善工艺、享受产品升华的过程。

这种精神是德、日等国在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长期处领先地位的秘诀之一。

工匠精神的气质内涵包括:精益求精。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又分匠气与匠心。

前者意味着机械、重复、固执和守旧,后者则意味着执着、专注、完美和情怀;前者重斧凿之气、后者浑然天成;前者重技术,后者重艺术;前者做产品,后者出作品。

就教育而言,取法匠心,才有可能成为“巨匠”,才有可能成为“人师”,能够适应各种变化,创造诸多可能,匠心独运,实现教书育人的宏伟目标,并达到一种完美境界。

严谨,一丝不苟。

不投机取巧,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师者,就是对每个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耐心,专注,坚持。

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

专业,敬业。

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工匠精神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工匠精神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工匠精神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本文首先指出了中职语文教学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然后重点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以及多方面的教学过程分析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指出中职语文教师要深挖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拓展资源,还要结合现场教学、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工匠精神”素养,以期为推进中职语文教学课堂改革及“工匠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标签:中职语文;工匠精神;教学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融合“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大国工匠”的坚持、传承、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内核,结合中职语文教材的内容来看,其中很多内容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教学意识,为学生设计具有“工匠精神”特质的语文课堂。

一、中职语文教学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工匠的学校,汉语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中职语文教材内容中很大的比重是对工作中所需的各种能力、知识进行教学,包括应用文的写作指导。

这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执着专注、创新进取、淡泊宁静的工匠精神。

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要主动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其职业技能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假若能把工匠精神渗透到自己的工作中,学校的育人成果就自然会被广泛认可。

二、工匠精神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一)在教材和教学中挖掘“工匠精神”元素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教授给学生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内容,另一方面要聆听学生反馈的内容,努力做到教学相长,并且要注重挖掘教材内的“工匠精神”。

就当前来看,中职院校语文教材重新编修后,融合了职业教育的一些内容,所选取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指导学生实践。

比如在教学《国家的儿子》一课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认识罗阳同志为了祖国航空事业殚精竭虑,以身殉职的高尚情操,在教学中向学生深入介绍“工匠精神”,指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其产品的细致工作、追求完美和完美、坚持和追求高品质商品以及不断改进的精神。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当前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危机,就是对“工匠精神”认识普遍的庸俗化、表浅化。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应该树立的理想,却也是学校职业教育容易忽视的一个盲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原因很多,关键是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缺乏理论上的拓展,缺乏理性的提升。

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实际上,“工匠精神”应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把握。

第一个层次,了解什么是工匠。

工匠,是长期受到工业文明熏陶,训练、培育出来的一种专门人才。

这种专门人才,是在整个专门、专业活动中掌握技能、技艺和技术的人才,要达到一定高度才能称之为工匠,一般的小手作、一般的简单熟练工,不能称之为工匠。

也正因为这样,工匠一定是与工业文明的发展、熏陶和浸润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个层次,了解工匠的精神境界。

工匠的精神境界有着独特的界定。

一般来说,跟工匠匹配的精神,首先,应该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在专业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 其次,应该具备强烈的专业追求,把这种不懈的追求,贯穿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作人生的一个目标;再其次,应该具备坚定的专业操守,为了自己的专业坚持,舍得放弃诱惑,坚持企业忠诚,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在对专业的奉献上,这才是工匠具有的一种精神。

第三个层次,在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去看待“工匠精神”这一整体的概念和确切的内涵。

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

只有从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这三个特征来把握“工匠精神”,才能够对“工匠精神”有一种源于职业教育,又高于职业教育; 源于工业文明,又进入后工业文明;源于教育,又跳出教育去看待的一种教育的理想境界和形而上的追求。

工匠精神”应该成为学校职业教育的灵魂,成为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

对“工匠精神”要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和理解,片面的、庸俗化、表浅化的理解,会对职业教育产生极大的误导。

首先,工匠自身的技能、技艺和技术是他们的物质载体和最根本的职业生涯的追求;其次,他们与之相称的独特精神表现为他们对自己专业独特的职业态度,没有这种职业态度,他不能够将自己的专业变成自己生命存在的方式; 再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工匠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有创新能力,要有最终的社会人文关怀。

结合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作文

结合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作文

结合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作文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似乎每个人都在匆忙地追逐着什么。

而在职业教育的领域里,却有一群人,他们以一种独特的“工匠精神”,默默地坚守着、努力着,为自己的梦想添砖加瓦,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我认识一位名叫老李的师傅,他是一名职业学校的汽修老师。

老李长得普普通通,身材中等,头发有点稀疏,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就像一道道岁月的沟壑。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人,却有着不平凡的“匠心”。

记得有一次,学校接到了一辆出了大故障的汽车。

那辆车的发动机总是发出异常的响声,车主已经跑了好几家修理厂,都没能解决问题。

老李得知后,主动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他先是围着车子转了好几圈,这儿听听,那儿看看,时不时皱起眉头,嘴里还念念有词。

然后,他打开了汽车的引擎盖,里面错综复杂的线路和零件让人眼花缭乱。

但老李却一点儿也不慌张,他拿着手电筒,仔仔细细地检查着每一个部件。

“这根油管有点磨损啊。

”老李自言自语道。

只见他轻轻地用手抚摸着油管,就像抚摸着一件珍贵的宝贝。

接着,他又拿出工具,小心翼翼地拆卸着相关的零件。

每一个动作都那么熟练、那么精准,仿佛他不是在修车,而是在进行一场精细的手术。

在修理的过程中,老李遇到了一个难题。

有一个螺丝因为生锈,怎么也拧不下来。

他尝试了各种方法,额头上渐渐冒出了汗珠。

“哎呀,这可有点难办了。

”他嘟囔着。

但老李并没有放弃,他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又开始琢磨起来。

突然,他眼睛一亮,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了一些润滑油,慢慢地滴在螺丝上,然后用锤子轻轻敲打着螺丝周围,试图让润滑油渗透进去。

经过一番努力,那个顽固的螺丝终于松动了。

老李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就像一个孩子终于得到了心爱的玩具。

经过几天的努力,车子终于修好了。

当老李启动汽车,听到那平稳而有力的发动机声音时,他脸上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自豪和满足。

老李常对学生们说:“修车这活儿,可不能马虎。

每一个零件都关系着车主的安全和车辆的性能,我们得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基于培育“工匠精神”的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思考

基于培育“工匠精神”的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思考

基于培育“工匠精神”的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思考摘要: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灵魂,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融合,实施工匠精神“广谱式”培育,明确主体运行模式以及融合路径,能够有效解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成为重塑学生新素质的内在支撑。

关键词: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融合路径一、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融合的运行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中,以工匠精神培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切入点和制高点,可以避免陷入培养、生产“机器人”的尴尬地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因此,职业院校需要通过四大主体各司其职,协同联动,有效汇聚资源和要素,构建人才培养创新生态圈,形成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融合的运行模式。

二、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融合路径(一)政府层面:完善制度机制工匠精神起源于社会分工的职业化发展需求。

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锻造工匠精神的制度存在严重缺失。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文明,养成非“一日之功”,既要有政府层面的制度保障,同时还需要大国工匠的榜样激励,才能形成一种工业文化,成为推动工业由大转强的发展灵魂。

工匠精神培育离不开科技、人文、制度的保障:一是完善法律法规,接轨国际产品质量标准。

工匠精神要求市场主体自身自律、以质取胜、精益求精,这就需要国家为市场主体的规范、有序竞争提供良好的驱动和保证,从源头控制,实施严格的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从而夯实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基础。

二是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市场活力。

工匠精神需要知识产权护航,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不解决,工匠精神很难落地。

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鼓励创新创造,提高产品品质,保护知识产权,倡导工匠精神,厚植文化土壤,激发市场活力,这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内生动力。

(二)学校层面:创新融合路径1.创新动力保障机制职业学院通过构建“一推、二牵、三提升”的教师队伍发展机制,引导教师全身心投入“三全育人”过程中,开展德育创新工作,通过政策引领,落实价值激励,探究实际行动层面的灌输与规制。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探析①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探析①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探析①郭秀华(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11)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重要保障,是更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的必备品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战场,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大国工匠”的重任,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重要的使命担当。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深入研究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工作中对技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实现工作目标时所表现出来的准确性、精准性、坚韧性和团队精神等[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更迭,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升华,不仅仅体现在手工艺人身上,更拓展到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要求中。

在当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和崇尚劳动、呼唤工匠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从事生产、建设及服务一线的后备军,必须在学校教育中自觉树立工匠理念,主动学习和践行工匠精神,努力提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为成为未来优秀的工匠人才做准备。

新时代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在于:(一)培养工匠精神可以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后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价值日益凸显,因此具备扎实技能和工匠精神的人才更受社会青睐。

在求职竞争激烈的时代,学生良好的工匠素质将成为其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优势。

(二)培养工匠精神可以锤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并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工匠精神包含对专业技术的深入思考和细致实践,只有对知识技术进行深入理解和不断求索,才能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永不言弃,工匠精神的灵魂

永不言弃,工匠精神的灵魂

Li xing tan suo永爪言西,工匠精袖的灵魂-----------------------------------------------------------------------♦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况敬晶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是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大国工匠,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学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为国家培养饱含真才实学、又有高尚品德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一、工匠精神内涵解读工匠精神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是摒弃浮躁,专心致志,甘于寂寞、坚韧不拔的苦行僧精神。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增添了更多的时代气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就业观,爱岗敬业。

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执着坚守、开拓进取等品质,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

工匠,特指具有某些专长的匠人。

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技能、技艺与技术,专注于某一特定的领域而且往往会得到这一领域人的认可。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主要指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等具有普世价值的精神品质。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业领域及文化背景等因素,会对工匠精神“注入”不同的内涵。

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要因时、因地、因势、因人而异。

二、打造工匠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怎样理解这二十四个字的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价值追求,更是对价值的评价标准。

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求与价值评价的有机统一O敬业,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工匠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的具体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的敬业和诚信,与工匠精神所体彰显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是高度一致的。

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的升华。

打造工匠精神,体现了尊重简单劳动、重视复杂劳动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导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当前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危机,就是对“工匠精神”认识普遍的庸俗化、表浅化。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应该树立的理想,却也是学校职业教育容易忽视的一个盲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原因很多,关键是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缺乏理论上的拓展,缺乏理性的提升。

正确认识“工匠精神”
实际上,“工匠精神”应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把握。

第一个层次,了解什么是工匠。

工匠,是长期受到工业文明熏陶,训练、培育出来的一种专门人才。

这种专门人才,是在整个专门、专业活动中掌握技能、技艺和技术的人才,要达到一定高度才能称之为工匠,一般的小手作、一般的简单熟练工,不能称之为工匠。

也正因为这样,工匠一定是与工业文明的发展、熏陶和浸润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个层次,了解工匠的精神境界。

工匠的精神境界有着独特的界定。

一般来说,跟工匠匹配的精神,首先,应该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在专业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其次,应该具备强烈的专业追求,把这种不懈的追求,贯穿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作人生的一个目标;再其次,应该具备坚定的专业操守,为了自己的专业坚持,舍得放弃诱惑,坚持企业忠诚,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在对专业的奉献上,这才是工匠具有的一种精神。

第三个层次,在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去看待“工匠精神”这一整体的概念和确切的内涵。

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

只有从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这三个特征来把握“工匠精神”,才能够对“工匠精神”有一种源于职业教育,又高于职业教育;源于工业文明,又进入后工业文明;源于教育,又跳出教育去看待的一种教育的理想境界和形而上的追求。

“工匠精神”应该成为学校职业教育的灵魂,成为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

对“工匠精神”要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和理解,片面的、庸俗化、表浅化的理解,会对职业教育产生极大的误导。

首先,工匠自身的技能、技艺和技术是他们的物质载体和最根本的职业生涯的追求;其次,他们与之相称的独特精神表现为他们对自己专业独特的职业态度,没有这种职业态度,他不能够将自己的专业变成自己生命存在的方式;再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工匠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有创新能力,要有最终的社会人文关怀。

工匠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就是人文素养的培育,如果没有人文素质,就不可能有职业态度的端正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专业上不懈的创新动力。

“工匠精神”价值何在
“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显而易见。

第一,它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精神成果。

这是对该成果的一种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具体化理解。

只有从这个角度去把握,我们对工业文明的精神成果才能够有正确的认识,而我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也就有了一个与世界文明接轨的桥梁和纽带。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以,职业教育在本质上,就应该以这种精神成果,作为自己的价值根本和导向。

第二,它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标杆。

只有这样去理解“工匠精神”,才能够为职业教育树立一个志存高远的工作标杆,使得职业教育免于陷入培育、生产“机器人”的尴尬地位,才能走出终极教育、次等教育的认识误区。

而且,职业教育确立这样的标杆,会给职业教育带来全新的、本质性的改造,即:让它不仅见技术、见技能,也能见人的素质素养,见人的全面持续发展。

第三,它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

只有这样去理解“工匠精神”,才能既将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又使职业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和选择。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具体到职业教育,要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有自己独特的表
现形式,有独特的精神内涵,有独特的灵魂。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并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给职业教育灌注丰富的思想内容,才能提升职业教育真正的人文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给职业教育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质和亮点。

所谓职业教育要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它的“德”,就应该包含着“工匠精神”。

第四,它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

坚持这样理解“工匠精神”,并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必然会给职业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因为,只见物而不见人,只见技能、技艺和技术,而不见精神,这条路走不下去。

因此,必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在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上,在教育方法的创新上有一系列的变革,从而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有极强的人文性、价值性和思想性。

经常听到企业在录用职业院校毕业生时,会更重视“德”,这实际上表明了人才的生命力之所在。

所以,对“工匠精神”的正确理解,以及对它的适应与培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指导思想。

第五,它是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的象征。

将“工匠精神”的正确理解引入职业教育,并向社会广泛宣传,对于改变职业教育的形象,对于调整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社会真正认识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

因此,我们不能小看“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及向社会宣传的意义和价值,它能够跟劳动、技能和创造紧密地结合起来。

从这五个方面来说,必须要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领域把它作为全新的工作指导思想。

“工匠精神”如何培育
第一,职业院校在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要从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求出发,摒弃普通教育目标的制约,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对于职业教育的价值,从而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想武器,奠定现实基础。

第二,职业院校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那就必须在课程设置、实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中加强理性教育的内容。

通过必要的人文课程的学习,必要的职业生涯教育,必要的技术理性培育和引导,使得职业院校整个教学过程包含良好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

第三,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的落实上,必须利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平台,加强“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从而使“工匠精神”与技术活动、技能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内化于学生的精神之中。

第四,职业院校在师生共同成长的实践中,要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抓手和载体,给学生、教师一个密切互动、共同成长的机制,只有这样,精神培养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机而又有效的、教与学统一的过程。

我们经常以为技能的培育是学生的事,精神的培育也是学生的事,殊不知,精神的培育离开了师生的共同成长,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所以“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职业院校的所有教师,都是一次全新的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创新的挑战。

第五,职业院校在自身文化软实力构建过程中,要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切入点和制高点。

一方面在院校构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以这种文化软实力向全社会推送“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显然,只有弘扬“工匠精神”,才能真正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才能有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生存的社会基础。

因此,所有职业院校必须提高社会责任感,在自身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以“工匠精神”培育为重点,将劳动、技能和创造的价值和意义,向整个社会宣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