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482085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e.png)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美的概念1.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觉和认识的本质特征。
美的本质是主观的,即它是由人的主观感受所决定的,因为不同的人对于美的认识和感受是不同的。
另外,美的本质也是客观的,因为美并不是人们随意臆想出来的,而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
2.美的特征美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的客观性,即美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个人的意识和情感;二是美的相对性,即美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偏好;三是美的历史性,即美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四是美的统一性,即美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一定的统一性。
二、艺术的概念1.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审美需求和创造力,通过某种形式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活动。
艺术可以通过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形式来实现。
2.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不同类型的艺术;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舞蹈、戏剧、建筑等不同形式的应用艺术和纯粹艺术等。
三、审美的概念1.审美的定义审美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的活动。
它是一种主观的、情感性的、理性的、综合性的活动,包括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等方面。
2.审美的功能审美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一是满足审美需要,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欣赏的需求;二是提高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三是拓展审美视野,即通过审美活动来开阔人们的视野和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四是提高审美修养,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品质。
四、美学的基本理论1.美的产生和作用美的产生和作用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美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物质形态、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三个层面来实现的。
美的作用主要包括美的教育作用、美的情感作用和美的审美作用。
2.美的标准和规律美的标准和规律是美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美的本质与特征讲解
![美的本质与特征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7b7b92aeefdc8d376ee32b7.png)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 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 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 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低唱。
“意境” “形神兼备”
(三)感染性
美的感染性是指美
具有一种使人感动 的特性。它意味着 一种精神性快感。 这种快感不同于生 物本能的满足,而 是一种精神的愉悦 和升华。
(四)无功利性
1、主体的无功利性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的现实 功利性考虑被忘却,在对 美对象的静观中获得自由。 2、客体的无功利性 客体的直观形象执著地从 功利性中超脱出来,抢夺 观察者注意的中心。
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 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 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 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雨
巷 戴望舒
像梦中飘过 消散了,甚至她的 一枝丁香地, 太息般的眼光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丁香般的惆怅。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撑着油纸伞,独自 到了颓圮的篱墙, 彷徨在悠长、悠长 走尽这雨巷。 又寂寥的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我希望飘过 消了她的颜色, 一个丁香一样地 散了她的芬芳, 结着愁怨的姑娘。
艺术美学的学习体会
![艺术美学的学习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0ecc5c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7c.png)
艺术美学的学习体会艺术,其实就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或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有意义的、高级的形式和结构. 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戏剧、建筑,甚至音乐、舞蹈,都是以一种相对整一的、富有内涵的形式和结构呈示出来的,除了建筑和工艺这些特殊的形式之外,艺术主要诉诸人们的精神。
艺术的创作很少来自于直接的功利性. 艺术的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和感情,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的心中。
审美既是一种可以通过判断来定性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可以通过形象来体认,通过快感来表述的体验活动。
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魂,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因人于世界接触关系层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或是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或是因人群公共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的境界;或是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的境界;或是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的学术境界;或是因欲近本人归真,冥合天人而有的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对艺术的投入,就有美感的诞生;对艺术的展示就有美丽的缩放!或许一切美的光都来自心灵的源泉。
一个意韵,我想就应该是一个情与景的结晶,深入了才可得镜中花,水中月.散步于美学中,亘古不变的——芳香泗溢!然而,美是有相对性的。
美的相对性是美和审美的辩证属性的重要方面,它与美的绝对性之间呈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美的相对性具有三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审美对象自身对美的表现有程度的区别,这种表现程度的差异性是以对象自身属性为基础的;其二是指不同审美主体对同一审美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即使同一审美主体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感受也有程度差异甚至截然相反,这是美感的相对性;其三是随着主客观因素及其关系的历史发展和审美活动的逐步深化,主体的审美情趣将呈现出多层次、多趋向的状况,因而审美标准具有相对性。
真善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思考
![真善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84c9e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e.png)
真善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思考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真善美被广泛认为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
然而,正如人们所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真善美的理解和定义因人而异。
本文旨在思考真善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以及这种思考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有着怎样的影响。
首先,真善美的相对性从语境观察。
每个人的经历、文化背景和教育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真善美的理解。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个人自由和平等被视为真善美的基本要素,而在东方文化中,家庭责任和社会秩序被认为是真善美的核心。
由此可见,真善美对于不同的个体和社群来说是相对的,它依赖于特定的文化语境。
然而,真善美也有其绝对性。
有些人认为道德价值是普遍存在的,与文化和个体无关。
他们坚信,杀人、偷盗和欺骗等行为在任何文化和历史时期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违背了普世的伦理准则。
这种观点认为,真善美是存在于人类本性中的绝对准则,超越了个体的主观认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面临真善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之间的挣扎。
例如,一个人可能面对道德困境:救一个生命,却可能失去两个生命。
这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就会碰撞,真善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都会被考验。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权衡不同的观点,寻找一个最符合道德原则的折衷方案。
此外,真善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也渗透到了艺术领域。
艺术是一个展现个体灵感和情感的领域,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油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体验。
有些人喜欢现代艺术的创新和冲击,将其视为真善美的体现;而另一些人则偏爱古典艺术的传统和秩序,认为它才是真善美的典范。
艺术的相对性使我们能够接受多元的审美观点,开拓了我们的思维。
然而,真善美的相对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真善美的相对性导致了对道德和价值的混淆。
有些人利用真善美相对性的观点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辩护,将道德标准置于自己的主观意愿之上。
这种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可能导致社会的混乱和道德沦丧。
大卫休谟美学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大卫休谟美学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https://img.taocdn.com/s3/m/7157fa6a7cd184254b3535a1.png)
文艺研究大卫休谟美学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杨婉君河南省浉河区电商办摘要:休谟认为美不是对象的一种属性,而是某种形状在人心上所产生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美的本质方面,他的美学思想的相对性观念又确实与“美的本质论”存在着矛盾。
休谟进一步提出,快感是一种内外协调的结果,而“美”的评价又是“快感”的结果。
休谟提出了具有相对性的“美在主观”的崭新观点。
他是主观论美学的奠基人。
虽然他的美学观点囿于时代等局限仍不完善,但是这种新领域的探索带来了重要的转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大卫休谟;美学;美的本质;审美趣味;绝对性与相对性休谟在《论人性的高贵和卑劣》《论审美趣味的标准》《怀疑论者》中都曾提及审美的标准问题。
休谟认为:“美不是对象的一种属性,而是某种形状在人心上所产生的效果”,其效果的根源即“人心的特殊构造”。
另一方面,在美的本质方面,他的美学思想的相对性观念又确实与“美的本质论”存在着矛盾。
在《怀疑论者》中,休谟进一步提出,快感是一种内外协调的结果,而“美”的评价又是“快感”的结果,那样,这种观点就不全同于美的主观论。
至此可以看出休谟的审美标准有绝对与相对两个层面:前者可以协调对立的情感而后者则不能,前者有对错之分而后者则没有。
两者之间在前人的研究中始终处于无法调和的断裂状态,我们认为审美标准只能在具体的场域中进行,即审美的标准,趣味是多元的,它们在共存中随着世情改变而随人择弃。
休谟正确看到了后者却对前者错误追寻,这应该与其哲学家的身份不无瓜葛。
首先分析休谟美学中绝对性的部分。
休谟认为应以“哲学的精密性”来指导美学。
他认为精神哲学或人性科学有两种研究途径,一是把人看做情趣所影响的行动的东西加以考察,一是把人当做有理性的东西加以考察,前一种是“轻松而明显的哲学”,后一种是“精确而深奥的哲学”。
关于美的本质,休谟有两种重要的观点:第一种,效用说:即休谟认为产生美感的原因,除了对象的性质外,还在于对象与他的所有者以及它的效用。
美学十五讲
![美学十五讲](https://img.taocdn.com/s3/m/be935de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4.png)
美学十五讲1、美是客观存在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性的实体,它可以在精神和自然之间的不同层次上得到表现。
2、美的本质是审美快感:审美快感是美的本质,它是一种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内在体验,它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意识。
3、美具有多种形式:美的形式包括艺术、文学、音乐、舞蹈等,它们可以通过各种工具来实现。
4、美的标准是情感性的:美的标准是情感性的,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不同,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5、美的内涵是主观的:美的内涵是主观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所喜好、思想观点或者宗教信仰来诠释美的内涵。
6、美的功能是双重的:美的功能可以用艺术家来表现,也可以用来服务于社会的现实需要。
7、美的价值是人文的:美的价值是人文的,它不仅仅体现了人们对艺术的热爱,而且可以提升人类的文明素养。
8、美的创造是创造性的:美的创造是创造性的,它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来体现,可以在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9、美的发展是多元化的:美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它不仅仅表现在艺术创作中,而且可以在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都发挥作用。
10、美的相对性是客观的:美的相对性是客观的,它是一种可以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得到表现的客观实体。
11、美的绝对性是抽象的:美的绝对性是抽象的,它是指人们共同拥有的审美标准,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美的追求。
12、美的判断是主观的:美的判断是主观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思想观点和审美标准来判断美的艺术价值。
13、美的解释是动态的:美的解释是动态的,它不断受到时代变迁、文化发展以及社会现实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不断发生变化。
14、美的传播是公正的:美的传播是公正的,它可以通过艺术家、媒体和政府等机构来推广美的艺术价值,从而普及人们对美的理解。
15、美的发现是持久的:美的发现是持久的,人们不断地发现新的美的形式,从而开发出新的审美标准,并将美的价值传播到更广泛的领域。
美学与医学美学
![美学与医学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05d0f27bcd126fff7050bd2.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医学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医学美学产生的必然性(一)医学美学产生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1.医学模式的转变扩大了医学本身的内涵,更新了人们的健康观念。
2.现代医学模式促进了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美学、美容医学等一批新兴交叉性学科、综合性学科的产生。
(二)医学发展的艺术化趋势1.临床医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三)美学发展的应用化趋势(四)美学与医学的渗透1.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个传统学科已打破原来学科的界限、范围和束缚,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交叉、渗透和综合,高度综合交替进行,从而导致了交叉学科的繁荣。
2.科学与艺术并行不悖。
科学的理性向艺术的感性渗透,极大地提高了艺术创造能力;艺术向科学领域渗透,会科学注入新的创造力和活力。
二、美与健康的关系(一)美与健康1.健康的含义:健康是人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现象。
2.健康是美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健康基础上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失去了健康的人体不可能美。
3.人体的美丑对人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二)美与心理健康1.体验生命意识,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审美体验激发自我体验,从生命体验的肯定增强自我认识,到感情的自由和释放,最终推动自我功能的调节。
2.激励个性进取,塑造完善人格品质3.丰富感情空间,协调人际关系4.调整心理定势,消除心理疾病(三)美容应坚持健康优先的原则作为一个美容师应遵循的原则是:1.要做到任何美容手术都无损健康,凡有损健康的手术都应拒绝。
2.所有美容手术,也应和其他医疗手术一样,认真实行知情同意原则。
3.对某些效果不明或,或没有远期效果观测依据的美容手术不应草率实行。
4.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更不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做有损健康的手术。
三、医学美学的发展历程(一)中国古代朴素医学美学思想与医学技艺的萌发(二)国外现代美容医学技术发展概述(三)我国当代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的兴起与发展(四)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是社会文明的产物第二节医学美学的对象、任务和作用一、医学美学的研究对象1.医学美学是一门以医学和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的结合来研究、维护、修复和再塑人体美的新兴学科。
数学美“美”的原理及教学原则
![数学美“美”的原理及教学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ebabfa5d1f34693daef3e66.png)
数学美“美”的原理及教学原则数学美“美”的原理在于数学的实践性、人的能动性、数学的美的属性,数学美的实践性决定了数学美的教学应“以学悟美以美激学”,数学史的教学要融入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实践之中。
数学美实践性能动性美的属性以学悟美数学美“美”的原理是数学美教学最基本的问题,对数学美“美”的原理的认识,直接制约着数学美教学活动。
本文在对数学美的研究进行梳理后,从数学的实践性、人的能动性、数学的美的属性三方面论述了数学美“美”的原理,及应采取的教学原则。
一、教育层面数学美研究的梳理输入“主题(篇名、关键词、摘要)”——“数学美”,自1992年以来,搜索到相关的论文为58篇。
梳理后得如下主要见解:形式说,数学美就是数学中美丽的图形、精炼的语言、简练的定理、公式;思想说,“数学的美,在于数学思想深刻之美”;属性说,数学美反映的是主体对数学对象深层结构及其相互间本质联系的认识,“逻辑真实性、形式化与抽象性、和谐统一性、简洁性才是数学美的本质属性”。
现实本质说,“数学美是现实美的反映,它是现实肯定实践的一种自由形式。
”价值说,“数学美是一种自由价值,模式是它的形式载体,模式蕴载着序,序反映了模式的自由价值。
”以上五种数学美的见解都有独到的视角,但笔者认为都缺少从数学的实践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数学家的活动是数学实践,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是一种数学实践,数学美的教学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一种实践。
二、数学美“美”的原理1.数学的实践性——数学美的本质数学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实践性。
任何数学实践都是对“真”的描述:“从数学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这个世纪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获得了数学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正确看法。
对于我们评述过他们工作的许多人说来,尽管没有讨论过他们的数学观点,但是像希腊人,Descartes,Newton,Euler和许多别的人,我们却说过,他们相信数学是真实现象的准确描述,并且认为他们自己的工作揭示了天地万物的数学设计。
论美丑的二重性
![论美丑的二重性](https://img.taocdn.com/s3/m/77dca80602020740bf1e9b03.png)
论美丑的二重性美与丑都是美学的基本范畴,它们又是一对矛盾,共处于统一体中的美丑双方,究竟如何获得存在的理由,又如何斗争发展,在斗争中展示自身的属性,我们又如何认识它们的变异规律,是美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美的自身,丑的自身,美丑双方各具有什么二重性,如何科学地给予解释,是关系审美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在这方面略作探讨。
一、美丑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1)正如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一样,相对中有绝对,绝对中有相对。
审美客体,作为客观存在,它是绝对的;而美的客观性,却是随着时代、民族、阶级的不同而不同,故而美的客观性又是相对的、历史的、发展的。
在相对的客观性中又有绝对的存在。
反之,丑也如此。
相对性为质的变异性,绝对性为质的稳定性。
如果我们只看到相对性的一面,而否认绝对性的一面,那就会陷于相对主义,弄得美丑不分;如果只承认绝对性,而看不到相对性,那就会走上形而上学,把美丑的客观性当成凝固不变的,就会妨碍我们去创造美、追求美,暴露丑、贬抑丑。
没有比较,就无从鉴别。
美丑的相对性,归结为对无数审美客体的相互比较,在比较中鉴别。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审美评价就是比较鉴别的手段。
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
"(2)中国古代对美人的描写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赤,敷粉则太白",然而"如果非洲画家画美女神,他一定把她画成黑颜色、厚嘴唇、平滑的鼻子、羊毛似的头发"(3),这二者之间审美观的差距竟然这么大,可见,美丑的客观标准相对存在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人们的审美观中。
我们不能不论何时何地用划一的尺度去衡量,但是,它又是与整个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统一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所以又是绝对的,不为主观随意性所左右的。
文艺美学知识点
![文艺美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811b0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b.png)
文艺美学知识点美学是研究美的研究领域,它包含哲学、艺术、文化等多个维度。
文艺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以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绘画、雕塑等文艺作品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文艺美学的核心在于审美,即通过对文艺作品的感知、思考、评价达成对美的认识和体验。
下面,我们来探讨文艺美学中的一些知识点。
一、美的概念1. 客观美:客观美是一种属性,指的是物体或事物本身的美。
2. 主观美:主观美是一种经验,指的是在感知美时产生的主观心理感受。
3. 绝对美:绝对美是一种理念,指的是在美学中的美与美感,是美的本质和目的。
4. 相对美:相对美是一种实践,指的是在具体的文化环境下,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
5. 常规美:常规美是一种惯常的美,是人们在文化传承中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观念。
6. 革新美:革新美是一种变革性的美,是对于常规美的反叛和突破,是通过艺术手段实现的。
二、审美理论1. 审美主义:审美主义认为审美是一种自由而纯粹的体验,它跳脱了日常生活和功利目的。
2. 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而非内容和主题。
3. 感觉体验主义:感觉体验主义认为审美是基于感觉和知觉,是无须思维和理解的直接经验。
4. 调和理论:调和理论认为美源自各种视觉元素的和谐与平衡,并通过对比或张力的形式具有活力。
5. 德国浪漫主义:德国浪漫主义认为美是无法被全面理解和概括的,它是一个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
6. 心理学审美:心理学审美研究审美心理的作用机制,认为审美心理是包括感知、意义、认知、情绪等多个层面的。
三、文艺作品和艺术流派1. 形式和主题:文艺作品有两个核心元素:形式和主题。
形式是作品的表现形式,主题是作品所呈现的思想和内容。
2. 文艺流派:文艺流派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多个创作者在某个题材或艺术风格上的共同特征。
3. 现代派:现代派是20世纪欧洲文艺界的一种艺术潮流,它强调独创性和实验性,推崇自由的美学观念。
4.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潮流,它强调多元文化、相对主义和反传统观念。
论美
![论美](https://img.taocdn.com/s3/m/8ee7d914866fb84ae45c8d93.png)
V
论美
美的特征
1美的自然性:美是具体的。
美的事物以具体的形象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美的事物千姿百态,形象迥异。
由于美有着具体物质形式的客观形象,它才是可以感知的。
2美的社会性:美的社会性是关于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属性。
3美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是指美的内涵和标准所具有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相对性是指美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相对标准。
4桥梁与桥梁美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桥梁:构思巧妙,技术精湛。
工艺细致。
雕饰华美(赵州桥,威尼斯利雅托桥,瓦伦梯桥(4世纪
军事)
第三节课:桥梁建筑造型美的形式法则
一、协调与统一协调与统一主要指两个方面:桥梁建筑本身,具有若干的组成部分,其各自的功能和造
型不同,这种差别和变化,必须在和和谐有序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否则不是呆板单调,便是杂乱无章,必
就唤不起人们的美感。
二、主从重点
在若干要素主体中,每一要素在整体中都占有一定比重、地位。
各要素都必须整合一体,,否则会削弱主体
统一性(主次不一)。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aa4c4b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b.png)
美学原理笔记美学原理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探讨艺术中的美的特征、美的产生原因以及审美作用等问题。
下面是对美学原理的一些笔记:美学原理的基本观点1. 客观性原则:美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体的主观感受,而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有些美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任何人看到都会觉得美。
2. 相对性原则:美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喜好,所以美是主观的。
3. 普遍性原则:美是共同的、普遍的,与时间、空间无关。
虽然不同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但美的特性在人类文化中是普遍存在的。
4. 内在性原则:美是艺术作品内在的特征,在作品本身就能体现出来。
作品的构图、色彩、表现力等因素都是决定美的因素。
美学原理的要素1. 视觉要素:色彩、形状、线条、光影等视觉元素是艺术中产生美的重要要素。
人们对于色彩的喜好和视觉元素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对于作品美的评判。
2. 感知要素:审美行为离不开感知,人们通过感知作品的形象、情感体验等来对作品产生美的评价。
3. 反思要素:美的产生需要人们进行反思和思考。
审美的时候,人们不仅仅是感知作品,还要对作品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形成对作品美的评价。
4. 表达要素:艺术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人们共鸣和认同。
通过艺术表达,艺术家能够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触动观众的内心。
美学原理的审美标准1. 协调统一:作品应该有整体性和协调性,不同的部分之间应该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创新与传统:作品既要有创新,又要有传统的基础,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认同。
3. 符号与意义:作品中的符号要能够传达出具体的意义和信息,观众能够从中获得理解和启发。
4. 真实与虚构:作品应该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同时也可以通过虚构的方式展现出更高的艺术境界。
美学原理的审美作用1. 情感体验:艺术作品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给人以愉悦、激动、感动等情感体验。
2. 人文关怀:艺术作品能够表达人文关怀和人性思考,引发观众对于人类存在和价值的思考。
美学常识
![美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a01d768fec3a87c24028c41f.png)
美的本质
1、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美的根源在于社 会实践。 美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价值。
2、为什么美是一种社会现象?
美依赖人类社会而存在。在人类社 会出现以前,宇宙太空的万事万物, 无所谓美,也无所谓丑,正如无所 谓真、无所谓伪,无所谓善、无所 谓恶一样。尽管那个时候,日月星 辰,山水花鸟都早已存在,并按照 自身的规律发展着、变化着,但那 不过是一些纯粹的自然的存在物而 已,还未取得美所必须具备的社会 属性和价值。相对于人的意识,相 对于个人来说,事物的美同真、善 一样,都是客观的;然而,真、善、 美,都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一直社 会价值,它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 否则,它们就会失去自己依赖的社 会依据。所以,美是客观的、是社 会的。
二、美的特征
①形象性: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 形象的、用感官可以感觉得到的。 ②感染性:美的事物往往以情动 人,以理启人,以形悦人。它不 依赖于个人或某些人的主观感受 和判断,而依赖于客观的社会实 践,其审美活动不是理智的、认 同和欲望的满足,而是情感的满 足。 ③创造性:创造是艺术的生命, 有无创造性是衡量事物美丑的标 志之一。 ④进步性:美的事物应该是符合 社会发展规律的,代表人类未来 发展方向。
2、 美的分类: 研究角度不同、对美的本质的理解的差异, 分类如下: 哈奇生,把美分为“绝对性”和“相对性”。 狄德罗,认为绝对的美是没有的,只有这 样两种美:“实在的美”、“相对的美”。 康德,认为美不在于事物的存在,而只有“ 自由美”和“附庸美”。 鲍桑葵,把美分为“浅易的美”和“艰奥的美”。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美进行分类:现 实美(自然美和社会美)与艺术美。
四、 试论艺术美的实质
1 艺术美是存在于艺术作品 中的美,艺术作品是艺术家 对现实生活进行的审美反映 和审美创造的物态化形式。 因此,艺术美也就是艺术家 对客观世界审美反映和审美 创造凝聚并显现于特定物质 符号形态中的美。 2、艺术美的特征: ①客观形象性 ②主观情感性 ③愉悦性 ④创造性 ⑤集中 性 ⑥纯粹性 ⑦永久性。 ⑤⑥⑦是艺术美的特殊价值
美学规律知识点总结高中
![美学规律知识点总结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f7e56f5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5.png)
美学规律知识点总结高中一、美学的概念美学是研究美的起源、本质、规律和美的认识、享受、创造等一切问题的学科。
它是研究美的理论问题的学科。
二、美的概念美是一种人类的心理体验,是指人们对于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所产生的心理感受。
美分为客观美和主观美。
客观美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美的性质;主观美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美的感受。
三、美的特征1.美的客观性:美的客观性是指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因人们的认识、感受而改变。
2.美的相对性:美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它随着不同的文化、时代、环境而产生不同的评价。
3.美的多样性:美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标准。
不同的文化、时代、个体对美的认识、感受是不同的。
四、美学的基本问题1.美的起源问题:美是怎样产生的。
2.美的本质问题:美的实质是什么。
3.美的规律问题:美的存在、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4.美的认识、享受、创造等问题:人们是如何认识美、享受美、创造美的。
五、美学的任务1.在美的起源、本质、规律等问题上探求真理;2.指导人们正确认识、欣赏、创造美。
六、美学的历史1.古希腊美学:古希腊美学以美的本质为研究重点,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古印度美学:古印度美学以与宇宙互为关系的“卡玛”为中心,代表人物有《悉达多美论》的作者。
3.中国美学:中国古代美学以对世界的审美问题的研究为主,有“诗、书、画、琴”等记载。
代表人物有孔子、墨子等。
4.近现代美学:西方近现代美学建立了现代审美理论,有康德和黑格尔等。
七、美的来源美来自于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认识和想象。
美的来源有客观的事物美和主观的心理美。
八、美的表现形式1.自然美:自然美是自然界中的美,包括山水之美、草木之美等。
2.艺术美:艺术美是人类在生活中创造的美,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形式。
九、美的规律1.对比规律:事物的对比是形成美的一种重要规律。
2.协调规律:协调是事物之间的一种和谐之美。
3.统一规律:统一是事物中个别部分之间统一于整体的美。
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https://img.taocdn.com/s3/m/9bad186b19e8b8f67c1cb9a9.png)
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美是一种发的展文化识,它与共个审人经验的关美怎样系呢首?二者在内容先是同一性上的,只是范质围大小不。
文化同识共,人们的想思集合因,此美是一个大思的范想畴;人审个经验美含于美包文化共的之中,个人审识经验与个人的修美养掌握,知识广的度深度、及人志个爱向密好相关切。
其,次者又是二辨证统的一个。
审美经人验含包美于的化文共,自然识会到受当的文时化共影识响反过;,来人审个经美又会验作用美文的化共识,推动和展发美的化共文识。
我让们再来论一讨下光朱先生潜举所的棵那名著古的问树吧题!植学家物考的察是的生它理生长性习,古把顽强的生命力树认是美为,这是学科的美木;材商考虑是它的木的质、围,树古把的实用价值认为树美;是而画家则惊它奇叹特外的形把,树的古态形作是看美。
树古的的美差异源于欣者的观赏角赏度不同即,使是同一角度去考虑古树从的,美同的人,不或者同一个人在不的同期所得出的时美也会存在差异这种差。
映异了“审证定事一物是为否美决取欣于者赏的美经审验的”名著论。
断个接受知识人差的,对异识的理解广度、知度及深个审美趣人味不的同造成,对同了一事的物识角认度深度、也迥各异然,这是所谓就的美审个差异体但不管从那一。
角得出古树的度,古树美这从一度角得出的的文化美识共没发并改生(注变与客意观美的论区别,)至在少期内不短发会生变。
改究竟美的主观论把美与是感弄混美了还是美的,观客把论观客存与美在的化文共识淆混了这个,题应问有个该断。
了当五星红旗被为定国国旗以后我它,就表中国,代表代独立、自由幸福和、大伟国家,的我就国家们的民而公言它很美,对,他公民国就不见得此,如中人华民共和国赋它予深意,的只适用于黄炎子孙。
的显很然,旗国美带有社性会既然它有。
一个响影范围的那国旗,还带美民有性,区族域。
性至一个国甚家的国旗案可以图改修赋予,它的内也涵可以变改,所以国的美旗还有带代时和性相对。
如此性来,国看的旗美,管是不代的表还是其形美美,都式主是观了。
美的相对性
![美的相对性](https://img.taocdn.com/s3/m/db5fbb6248d7c1c708a1453a.png)
(三)美的相对性与和谐标准的特性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最美的猴子与人比起来也是丑的。
这是西方美学史上较早关于美的相对性的论点。
对美的相对性的强调主要是在文艺复兴以后。
“达.芬奇认为人在不同时间感受的美是变化不定的;笛卡尔认为美是相对的,其标准无从界定。
美和愉快都不过是人的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人的判断彼此悬殊很大,美和愉快就不能有一个确定的尺度;斯宾诺莎认为美是客体在观察者生理和心理结构上发生的一种印象。
美随这种心理和生理结构的变化而转化;哈奇生把美区分为绝对美与相对美。
前者是单从一个对象本身看出的本源美,后者是事物与其它事物比较中见出美……。
”当然后来还出现了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许多关于美的相对性的理论。
基于以上的论点,我们可以总结出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相对性的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1、美是相对的,因为不同的时间对美的感受是变化不定的。
2、美是相对的,因为事物的美是与其他的事物相比较得出的,并且不同的比较对象其结果是变化不定的。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美是相对的,实际上这些现象是由于和谐标准的不稳定性与指向性的缘故。
和谐标准的“不稳定性”是指和谐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人的认知力水平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不同时间,不同时代的人的认知力水平是不一致的。
因此同一审美对象所产生的美感强度在不同的时间里与和谐标准的差值大小也会不同,所以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在不同的时间里是变化不定的。
和谐标准的“指向性”包括两个方面,如图1-5与1-6所示:美的坐标:(一)基于四大问题的解决(2007-12-08 16:24:44)转载标签:分类:★美的坐标的设想文学/原创认知主义和谐标准美的坐标一直以来,我试图在寻找一种理论模型,通过它能够更为合理地解释审美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美学命题,并且这一理论模型必须能够把抽象、思辨的审美活动转换成具体的、形象的、可操作的,并以此来研究审美规律。
因此它必须具有合理性、兼容性、形象性与可操作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美是一种发的展文化识,它与共个审人经验的关美怎样系呢首?二者在内容先是同一
性上的,只是范质围大小不。
文化同识共,人们的想思集合因,此美是一个大思的范想畴;人审个经验美含于美包文化共的之中,个人审识经验与个人的修美养掌握,知识广的度深度、及人志个爱向密好相关切。
其,次者又是二辨证统的一个。
审美经人验含包美于的化
文共,自然识会到受当的文时化共影识响反过;,来人审个经美又会验作用美文的化共识,推动和展发美的化共文识。
我让们再来论一讨下光朱先生潜举所的棵那名著古的问树吧题!植学家物考的察是
的生它理生长性习,古把顽强的生命力树认是美为,这是学科的美木;材商考虑是它的木
的质、围,树古把的实用价值认为树美;是而画家则惊它奇叹特外的形把,树的古态形作
是看美。
树古的的美差异源于欣者的观赏角赏度不同即,使是同一角度去考虑古树从的,
美同的人,不或者同一个人在不的同期所得出的时美也会存在差异这种差。
映异了“审证
定事一物是为否美决取欣于者赏的美经审验的”名著论。
断个接受知识人差的,对异识的
理解广度、知度及深个审美趣人味不的同造成,对同了一事的物识角认度深度、也迥各异然,这是所谓就的美审个差异体但不管从那一。
角得出古树的度,古树美这从一度角得出
的的文化美识共没发并改生(注变与客意观美的论区别,)至在少期内不短发会生变。
改
究竟
美的主观论把美与是感弄混美了还是美的,观客把论观客存与美在的化文共识淆混了
这个,题应问有个该断。
了
当五星红
旗被为定国国旗以后我它,就表中国,代表代独立、自由幸福和、大伟国家,的我就
国家们的民而公言它很美,对,他公民国就不见得此,如中人华民共和国赋它予深意,的
只适用于黄炎子孙。
的显很然,旗国美带有社性会既然它有。
一个响影范围的那国旗,还
带美民有性,区族域。
性至一个国甚家的国旗案可以图改修赋予,它的内也涵可以变改,
所以国的美旗还有带代时和性相对。
如此性来,国看的旗美,管是不代的表还是其形美美,都式主是观了。
的
让
们再我看下面这个例子,看一位名叫德乔西的方美家学,为了明美不说是观的,主供
提一了个使人信服“论的证:假”世界上如人都的没了,拉有尔的《斐斯廷圣西母》将像
然依如,故“无庸疑的质实事我是们所有人的将都认即使无人静为观《西斯的圣廷》像母
的存在也比要无静人的观臭水沟好。
要就”个例子而言,确这有实点让人一难辩驳于,但
我把这让个例子比类国到
旗上会有,什么样的论结呢?
现有
一个
蛮野侵略、性成国家(民族的,)的它臣都以生民这个国在家而自豪因,这个国家为大,强无战胜不,能征服、奴其他役族,民其他民从族掠取富的丰富财,过着富、有侈奢
的生寄活。
生想可而知,当这国家个国的旗扬飘之时他们,引是为荣以以,为美之。
相反
其他,族则民痛恨不已突然这个国。
家遭了灭之灾,全顶民国无众生还,一当他的们旗国
还飘扬在之时,经已无人欣去那面赏国旗的了美。
乔按德的推理他们,的旗国还是要臭比
沟要水美。
无质庸疑的实事这样是结的论让人于难接受,当其他人见族到水沟时臭最多捂,着鼻子开走,见而那到充满面恶、邪肮脏野、蛮与恨的旗子仇时之更有可,能把撕碎它扔
进臭沟水谁愿意,让它在还儿那扬,更飘要说去欣不赏的美了它。
同理
乔,所德的“举使信服的人证”根论本站就不脚。
如住果一面旗的国化文识共消已,
那它的美失就不在了。
当存全人类经已亡灭《,西斯廷母》像圣文的化共也随识之亡,它
的美当消也然就存不在。
了除还非有它其生物懂得能并欣它赏,则否,它能只静的静呆在
原来它地方的它,的在的存态状是个样一而,水沟臭在的存态是另状一外样个没,什么懂
有他得们谁更,也美会有不么拿它什臭与水沟比较作而。
《斯廷西母圣》像国旗与的不同
之处就,于它在们的文共化的识内不容吧,同个一及涉民族益,利围范窄狭部,人接分受
的它;一美个内更广阔容易被,数人接受。
多
由写于的较凌比,下乱是我面自己对观的点归。
纳
美的要理论主据依客:事物观存的只在一是种态状,它状形美的丑完是人类依全据身
自场立的种一法看。
美前提的:美是观主的。
美的义定:美是种一展的文发共识。
化
由定
得出的推论:义
1个人、美经验审含包美的于化文共识之。
中
2、美规律的美是文化共的识。
、3量衡美的标准也美的文是化识。
共
4
美、美的文化与共识存亡。
5共、美没有与错对之分。
从人类美对的验认经上识看的美定义合的性理:
、1美是一种发展的文共化识,与的美观论相统一主二,不发生冲者。
突2、美是一种
展发文化的共,识不脱人离论,美充分现人在美体的识认上的主观动能。
性
、3是一种美发展的文化共识,道还出了与动人物美在识认的上根本区别。
4
、美由一是发种展的文共化识推出论美的的特性与人类美的认在上是相吻合识的。
5从美是一、种展发文化的识共可看出以、善、真的美统一必然性。
的很
多人知道相对论那是,因斯爱的杰
坦出思。
想
而后来相,对被广泛的论用引在了物除学理之的很多范畴外,比说
主观如识世意界中。
到美是什底么古?今来的往智们一者再追,问却终难始给以一个定他义。
庄子说,个一天生的没人,如果被不人别知,她永远告都不知道会己自美的是。
事
实上美是,种一感。
是觉一种让们心我动的感。
觉
每
个都喜欢人美儿,人爱美食吃愿意穿,衣美服,但华是,对于么什是美是,不是真的每个人都解了理?
呢
而很大多们师后经最过深刻思的考后以的论,就结是美,“是对的一相感觉”种
比说如子,庄他在中眼,小草大树,和这厉的丑人样,施西样这的美女根,没本美有
丑的区。
现实生别中其实活一样,一位也星被捧出明来了有人会奉为,偶疯像追随,有狂
人不以为却然甚,至嗤以鼻之。
如现比对在于说纷众的小沈阳现象,有纭人是幽默说趣,
风人说有粗俗不,艺术之美堪也,看他是人给心们灵带中的那种感来。
觉
苏格
拉底于对人种种问题的认生常识和庄子常心意有相通地的,关方于美的定,他义曾经
也展开探讨。
过
格苏底曾拉问当经时的辩学诡希匹阿斯家什“是美”,就是么著最的《大名匹希阿篇》,这是斯西方学美史第一篇系上讨统美的文章论美是,位漂一的亮娘姑可是,一母匹马,个竖琴一,一个罐,难道就汤有美的没吗再说,?再的姑娘,和美神比起来,女也是
还的丑那么。
这,姑位娘,究竟美是,的是丑的呢?他还最们后结论是“的美难是的。
”
为什没么概念的这难以样定确那是?因为美是限无,是相的对。
的
著最名的“是情人里出眼西”,古施有个公子代爱上了,独的眼姑娘,觉得他那些着
长只两常正双的的眼女子怎,么都那难看么呢热恋中?的人,们凡平的象都美若天对仙,
失恋人们,看到漂亮的的朵花也会觉得一是种讽刺。
就这是美的对性相了苏东。
坡名的著云:诗“看横成岭成峰侧,低高远各不近同,同”样的何事,任不在同的眼中人会,为看的角度和心理因的同,不感受而到不同度程方面
和的。
美
美的
相性是对和审美的辩美证性属重的要方面它与,美绝的对性间呈之现既出对又统立一
辩证的系关。
美的相对性具有方三面含义,其一指是美对审自象身美的表现对程度有的区
别这,表现程种的差异度性以是象对身自属性为基础的其二是指;不审同主体美同一审美
对对会产象不同生审美感的,即使受一同审主美体在同不条件对下一同象的对受感也有度
程差异甚至截然相,反这是感的相对性美其;三随着是客观因素主及其关系的
历史发展和审活动的美步深逐,主化体审的情趣美将呈出现层次、多多向趋的状,因而况审美标准具有对性相美。
的对性相
的种三情况在学美上史的均被意到注古,腊赫拉希利特所克谓“最美的猴丽与人相子也比是的丑就意识”到美本身的相性对,中国代古于人体关美的标准迁如变环“燕肥瘦”显示出也们人对的美对性的相考思。
的相对美产生于性美主体审审与美对象动的过态和程系之关,中是它客观在存,的其但生原产因有客观既因素,又主观因有素造。
成的美相对的客观性原因是受识认介如中工具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们只人感受到能无发展限大的世千界部分事物的的美,能只体到事物味一的层面的定。
美主观原因是其受主,自身审美体能、审美力意识审和美心境因等素的制约,美审动活的度角深度和、度广会有别差因,而主体审的美受、审美判断也感表会现差出异性总。
之造成美的,相对性的素是因客观原主的统因一美的相,对也性美是客观的性和观主性的一。
美的相对性无统疑一是客观现种,但主象观主地义对待它或而上形地学理它,都解导致会绝化的理解,滑向对对主义。
美学相史上美的把相性绝对化从而导对致对相义的,主要主中有国的庄子和英国的休谟庄,子从“通为道”一得出“美丑齐”的结一论,谟认休美和美感依为于存人的特心构造,因殊而人的们价评都相同。
马不克思主义美学承认的美相性对客的观存在,但对反相对主作法。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