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申论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如何概括问题

在对多个版本的《申论》参考书的研读中,我发现没有一本对书对《申论》的第一题中的关键词“主要内容”与“主要问题”进行过准确深入的辩析。个别书上,对此有所认识,但并没有对二者进行区分。比如有书上就认为:“一般来讲,根据给定材料的不同,要求概括的问题主要有两种:1、概述内容:指的是概括材料反映的问题的几个方面、几个层次。2、概括观点:指的是概括材料反映的内容包含几方面意见、争议。”这种理解是似是而非的。一些参加过社会上举办的公务员考前培训班的考生也向我咨询二者的异同。我认为这是一个对《申论》考试极为重要的基础性问题,愿意对此作些努力,将研究成果奉献给将要参加考试的考生们,或许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

“内容”是与形式相对的一个词语,它是相对于《申论》的段落、结构、语言、篇幅、字体等外在形式而言的。如果说形式是一个容器,那内容则是里面装的东西。在汉语里,“内容”一词的意思是指事物的内部所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在文章中,它主要包括主题和材料。在英语里,“内容”一词译为“content”或“substance”。Content的意思主要有:所容纳的东西,所含之物;含量;实质内容,要旨,容量,意义;容量,容积,体积等。“substance”的意思主要有:物质、材料;实体,结实;(与形式相对的)基本内容,要旨,实质等。

也就是说,概括主要内容是指从宏观上概括出申论给定材料里“有什么东西”。它要求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事实的类型、层次、数量、质量等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它注重的是给定资料里面“有什么”的问题。它要求将“有什么”表述得全面、简要。所以讲求分类、分层、定性、定量。

在汉语中,问题通常有两层意思: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2、尚待解决或弄不明白的事。在英语里,问题一词译为“question”,“problem”,“issue”。“question”的主要意思是指需要回答的疑问、发问、提问;“problem”的主要意思是指需要解决的疑难;“issue”的主要意思是争论、讼争的焦点。

结合实际,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问题”是要概括申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事实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所以概括问题要找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事实中“程序不当”、“逻辑不严”、“结构失调”。也就是说,概括问题是要让人明白“什么该有而没有”、“什么该多而不多”、“什么该先做而没有先做”。它需要找出“一个事实的当前状态离正常状态有多大差距”。

由因对于一个词语的多重解释在客观上存在着导致其意思游移的可能,所以关于“内容”和“问题”的解释我们都只能而且必须从其主要方面着手。因而,《申论》命题者充分考虑到对特定词语进行解释的词语很难与其意思全等,随着词语解释的不断深入,用以解释的词语的意义边界在不断扩大,如果我们一直解释下去,可能其边界会被释义词语延伸得越来越远。因而,命题者要求考生概括“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就是要求考生的理解在可能产生意义分歧的地方止步,而对共有的知识或信息做出宏观的、抽象的概括。

根据以上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初步论断,“主要内容”的意思是:《申论》所给的材料的主体内容和所表达的主旨,“主要问题”的意思是:有待回答、解决、明白的事。

我曾尝试过用写作学的方法来讲解《申论》中“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但总感觉自己讲起困难,学生听起繁杂,费力不讨好。于是我就采用社会学方法中的“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来对《申论》第一题的做法进行讲解,考生们反映效果很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把握住《申论》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

“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doctrine of historical culture survival and histor y reconstructure)认为,现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历史变迁中遗留下来的成果,我们现在只有根据这些成果重新建构历史原貌。根据《四川省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暂行办法》第三章《命题与考分比例》第十四条规定:“命题应在考试之日前30天完成。”结合对多次考试中涉及材料的时限分析得出的结论,《申论》所给的材料通常都是考试前一段时间,通常是考试前1至6个月内发生的引起普遍关注的热点事件、焦点现象。它将发生在各地的不同性质的材料糅合在一起,要求考生对其“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进行概括。

事实上,概括主要内容是要求考生根据阅读后脑海里残存的信息勾画出事实的轮廓,使人(其实主要是阅卷教师)明白曾经发生的事实的大致情况。读申论给定资料就好象看山,如果将申论各段资料比作一个个花草茂盛的山坡的话,那概括申论资料的主要内容则是要求你描述山脉走向轮廓,概括主要问题则是要求你看清山脉的缺口。因此你必须抛开现象看本质。读完申论资料,就好比你爬过很过座山,要问你的是你爬完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山形山貌,大致印象,而不是像闲人聊天光拣细节说,你需要的是进得资料去更要出得资料来。

这事实上与绘画学上的白描有相通之处,当你看到一个人后,如果细描其形貌,往往会令人不知所以然。正如大画家毕加索家“贼”逃跑后,毕加索细描出了“贼”的形象,而警察很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无从捉“贼”;而保姆则廖廖几笔,勾画出“贼”的基本外形轮廓,警察按图索“贼”,很快就抓住了“贼”一样。如果说阅读过的《申论》材料中所反映的信息就像已经从眼前溜走的“贼”的话,那“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则类似于白描出“贼”。

所以,《申论》要求“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是要求“形似”与“神似”的结合。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完成。

1、找出事件中的几个基本事实。关键事实是在《申论》给定的材料中起着基础作用的事实,它是事件的本体的核心信息,而不是衍生信息。这正如要找到大树的主干,不要把精力花在对枝叶的关注上。这是工作经验缺乏、考试经验缺乏的考生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2、找出事件的转折点。事件的转折点往往是事实由量变积累到发生质变的地方,事件的重大转折点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只有对转折点的明确清晰的辨别,我们才可能在连缀基本事实时,不至于犯方向性的错误,也才能够更清晰准确地描绘出事件轮廓。

3、用流畅的语句连缀事实。正如我们要把图上具有内部联系的几个点联系起来一样,在连缀基本事实时,要突出显示基本事实之间的内在规律,根据事实发展的先后顺序和逻辑联系来将事实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事件。我们要注意避免概括出像电视剧剧情介绍那样运用“蒙太奇”方式拼接在一起的事实。

4、准确地概括事件的主旨。主旨是通过事实表达出来的思想倾向或中心意思。考生应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评判事实。

下面我就此举一个例子,请大家先读材料。

(1)2002年10月1日至7日,北京全市城管监察组织共出动执法人员1.3万余人次,查处各类破坏市容环境违法行为1.9万起,罚款23万元。为保障全市各景点的良好市容环境,本市城管部门每天保证半数以上执法人员上岗巡查,各景点和繁华地区都安排人员盯守,杜绝无照经营、店外占路经营、乱设广告牌等现象,同时对游人乱吐乱扔的行为加大检查力度。

(2)国庆节过后,海淀城管继续加大对违法小广告的打击力度。日前,根据街头张贴小广告的线索,一举端掉了一个贴小广告的非法职介所。海淀城管西三旗分队巡查到西三旗东路时,发现道路南侧的电线杆和电话亭上又出现了新张贴的小广告,其小广告的内容是“招聘司机、保安、服务员及联系电话”,一些新张贴的小广告尚未干。执法人员以找工作为名与非法职介所取得了联系。

(3)执法人员在现场看到,不足10平方米的平方内,地上放着大量未张贴的小广告,桌子上堆放着已填写完的应聘人员登记表。工作人员是三个二十多岁的男青年,要想得到工作,先交120元的介绍费。据了解,该非法职介所为了招揽应聘者,他们利用夜间到处张贴小广告,但由于前段时间检查的严,一般都到朝阳和昌平两区张贴,没想到在西三旗地区第一次张贴小广告便被城管执法人员抓到了。

(4)海淀城管西三旗分队依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的规定,对该非法张贴小广告在者处以2000元的罚款,并没收数千张未张贴的小广告。

(5)2002年10月11日,东城城管大队在公安民警的配合下,成功捣毁了一小广告窝点,因情节严重,当事人被处以了1万元的罚款。这是自本市实施新的市容条理以来,对小广告开出的第一张最高罚单。新的《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规定,对乱发、乱贴小广告且情节特别严重的最高可处以1万元的重罚。

(6)11日下午6时,东城城管在东直门长途汽车站巡查时,查获了6名小广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