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试验室控制措施报告范文

试验室控制措施报告范文

试验室控制措施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报告旨在对试验室的控制措施进行详细描述和总结,以确保试验室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二、试验室控制措施1. 实验室使用准则:试验室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准则,如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严禁实验室人员单独进入实验室,必须有他人在场等。

2. 实验室设备:实验室内的设备必须经过定期检查与维护,并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检测与校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实验室环境控制:保持试验室内的温度、湿度和气流等环境参数在合适的范围内,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废弃物处理:对于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品、试样等,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妥善处理和处置,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5. 安全用电: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如接地线的正确使用、不超负荷使用电器设备等。

6. 灭火和应急预案:试验室必须配备相应的灭火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同时制定灭火和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三、实验室控制措施的执行与监测1. 试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对上述措施的执行与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培训、设备维护、环境监测等。

2. 定期的实验室安全培训:试验室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相关法规和准则的宣传与教育,以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

3. 设备维护计划:试验室管理人员应建立设备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查,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环境监测:试验室应定期对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5. 废弃物管理:试验室管理人员应建立废弃物管理制度,明确废弃物的分类、储存和处理方法,并定期清理废弃物,以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四、实验室控制措施的改进与优化1. 定期评估和更新:试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评估实验室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针对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2. 借鉴先进经验:试验室管理人员要关注国内外同行业的安全经验和最佳实践,借鉴其在安全控制方面的成果,不断提升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管理水平。

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代控制工程与理论实验课题:最优控制学号:12014001070姓名:陈龙授课老师:施心陵最优控制一、最优控制理论中心问题:给定一个控制系统(已建立的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选择一个容许的控制律,使被控对象按预定要求运行,并使给定的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极小值(或极大值)二、最优控制动态规划法对离散型控制系统更为有效,而且得出的是综合控制函数。

这种方法来源于多决策过程,并由贝尔曼首先提出,故称贝尔曼动态规划。

最优性原理:在一个多级决策问题中的最优决策具有这样的性质,不管初始级、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是什么,当把其中任何一级和状态做为初始级和初始状态时,余下的决策对此仍是最优决策三、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用最大值原理求最优控制,求出的最优控制通常是时间的函数,这样的控制为开环控制当用开环控制时,在控制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干扰,这样才能使系统以最优状态运行。

在实际问题中,干扰不可能没有,因此工程上总希望应用闭环控制,即控制函数表示成时间和状态的函数。

求解这样的问题一般来说是很困难的。

但对一类线性的且指标是二次型的动态系统,却得了完全的解决。

不但理论比较完善,数学处理简单,而且在工际中又容易实现,因而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的仿真及运行环境;2.掌握系统最优控制的设计方法;3.验证最优控制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实现系统的稳定有很多途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评价的指标,使系统在该指标下达到最优。

如果给定指标为线性二次型,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MATLAB快速的计算卡尔曼增益。

三.实验器材PC机一台,Matlab仿真平台。

四.实验步骤例题1 (P269)考虑液压激振系统简化后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如下,其中K a为系统前馈增益,K f为系统反馈增益,w h为阻尼固有频率。

(如图5-5所示)将系统传递函数变为状态方程的形式如下:,确定二次型指标为: . 求最优控制使性能指标J最小。

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最优控制论文一、最优控制(optimal control)的一般性描述:通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首先给最优控制(Optimal Control)下一个定义:在规定的限度下,使被控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状态的控制。

先了解一下最优控制发展的历史:最优控制理论是50年代中期在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美国学者R.贝尔曼1957年动态规划和前苏联学者L.S.庞特里亚金1958年提出的极大值原理,两者的创立仅相差一年左右。

对最优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线性系统在二次型性能指标下的最优控制问题则是R.E.卡尔曼在60年代初提出和解决的。

另外我国科学家钱学森1954年所着的《工程控制论》(EngineeringCybernetics)直接促进了最优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形成。

最优控制主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已建立的被控对象的时域数学模型或频域数学模型,选择一个容许的控制律,使得被控对象按预定的要求运行,并使给定的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值。

例如,对一个受控的动力学系统或运动过程,从一类允许的控制方案中找出一个最优的控制方案,使系统的运动在由某个初始状态转移到指定的目标状态的同时,其性能指标值为最优。

这类问题广泛存在于技术领域或社会问题中。

例如,确定一个最优控制方式使空间飞行器由一个轨道转换到另一轨道过程中燃料消耗最少。

现在,我们把这些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来分析:在运动方程和允许控制范围的约束下,对以控制函数和运动状态为变量的性能指标函数(称为泛函)求取极值(极大值或极小值)。

解决最优控制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古典变分法(对泛函求极值的一种数学方法)、极大值原理和动态规划。

最优控制已被应用于综合和设计最速控制系统、最省燃料控制系统、最小能耗控制系统、线性调节器等广泛领域中。

二、最优控制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和适用范围1、变分法变分法又分为古代变分法和现代变分法,它是数学领域里处理泛函(函数的函数)极值的一种方法,可以确定容许控制为开集的最优控制函数,也是研究最优控制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

先进控制实验报告

先进控制实验报告

先进控制实验报告班级:自121 姓名:张伟琦学号:120941实验一、Matlab M文件基本编程与常规PID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Matlab M文件基本编程方法以及基本函数的使用。

2、掌握利用Matlab M文件建立常规系统的线性建模。

3、掌握利用Matlab M文件编写PID控制程序。

4、针对以上编写的PID程序进行PID参数的调整,理解PID三个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线性系统建模实验。

2、增量式PID的编程实验。

(三)实验程序:clear all;close all;ts=0.001;%采样时间sys=tf(5.235e005,[1,87.35,1.047e004,0]);%定义括号里有几个数就有几阶连续系统dsys=c2d(sys,ts,'z');%连续到离散[num,den]=tfdata(dsys,'v');%分子分母取值把上边系数存DATA里Kp=0.45;Ki=0.00001;Kd=0.001;U_1=0;U_2=0;U_3=0;Y_1=0;Y_2=0;Y_3=0;e_1=0;e_2=0;A=Kp+Ki+Kd;B=-Kp-2*Kd;C=Kd;for k=1:1:1500 %k=1 以1为增量增到1500rin(k)=1;%信号time(k)=k*ts;yout(k)=-den(2)*Y_1-den(3)*Y_2-den(4)*Y_3+num(2)*U_1+num(3)*U_2+num(4)*U_ 3;error(k)=rin(k)-yout(k);u(k)=A*error(k)+B*e_1+C*e_2;u(k)=U_1+u(k);U_3=U_2;U_2=U_1;U_1=u(k);Y_3=Y_2;Y_2=Y_1;Y_1=yout(k);e_2=e_1;e_1=error(k);endfigure(1);%画图开图框plot(time,rin,'b',time,yout,'r');%是颜色time是变量横坐标time 和rin长度要一样xlabel('time(s)'),ylabel('rin,yout');(四)实验结果:(五)实验总结:经过这次实验,我不但复习了Matlab的基础知识并且学会了通过编写M文件来实现常规及增量式PID控制器的设计,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选择设定不同的控制参数,来完成控制目标,使得控制系统达到理想的超调,稳态误差等。

最优控制项目报告

最优控制项目报告

最优控制项目报告—Project of Optimal Control二级倒立摆的控制黄自龙占奇志张晓电话:82675350组号:第六组组员:黄自龙 3103028009 张晓:3103028007 占奇志 3103028012授课教师:高峰所在院、教研室:电气工程学院工企教研室考核形式:考试实验日期:2004.03.13~2004.05.18一、问题的来源倒立摆的控制是控制理论应用的一个典型范例 ,一个稳定的倒立摆系统对于证实状态空间理论的实用性是非常有用的 ,倒立摆系统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非最小相位、多变量的系统 .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研究 ,从理论上需涉及系统的非线性、解耦、小时间常数及不稳定问题 .控制理论的正确性及可行性需要一个按其理论设计的控制器去控制一个典型对象来验证,倒立摆正是一个典型的被控对象,世界上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一直在不断的进行。

倒立摆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有很多自身的特点,首先倒立摆本身是一个自然不稳定体,能反映出控制中的许多关键问题。

如非线性问题、系统的鲁棒性问题、随动问题以及跟踪问题等。

具体可以总结如下:1.作为实验装置,形象直观、结构简单,构件组成参数和形状容易改变。

2.作为被控对象,相当复杂,是高阶次、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系统。

3.系统稳定效果非常明了,通过摆动角度、位移、稳定时间度量,控制好坏一目了然。

4.重要的工程背景,倒立摆系统的稳定与机器人行走、空间飞行器控制有很大相似性。

二、系统模型的建立一级倒立摆的建模与分析一级倒立摆的实际装置如图1所示:带轮小车顶端铰链系一刚性倒立摆,小车可沿有界轨道左右运动,摆可在垂直平面内自由运动。

图1 一级倒立摆模型各个参数的含义如下:X:小车的位移;X:小车的速度;θ:摆杆偏离垂直方向的角度;θ摆杆的角速度;m0:小车的质量;m 1:摆杆的质量; l 1:摆杆的长度; g :重力加速度;F :控制器输出的控制力。

我们做出如下假设条件: 1. 摆杆及小车都是刚体,2. 库仑摩擦、动摩擦等所有摩擦力足够小,在建模过程中忽略不计。

先进控制技术实验报告(3篇)

先进控制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先进控制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先进控制算法(如模型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等)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先进控制算法在实际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对控制系统优化和性能提升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1. 实验台: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台2. 控制系统: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等3. 软件工具:Matlab/Simulink、Scilab等三、实验原理先进控制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控制领域,主要包括模型预测控制(MPC)、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模糊控制等。

这些控制方法在处理复杂系统、提高控制性能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1. 模型预测控制(MPC):基于系统动态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系统状态,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最优控制策略的设计。

MPC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鲁棒性,适用于多变量、时变和不确定的控制系统。

2. 自适应控制:根据系统动态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使系统达到期望的控制效果。

自适应控制具有自适应性、鲁棒性和强抗干扰能力,适用于未知或时变的控制系统。

3. 鲁棒控制:在系统参数不确定、外部干扰和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下,保证系统稳定性和性能。

鲁棒控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适应能力,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控制系统。

4. 模糊控制:利用模糊逻辑对系统进行建模和控制,适用于不确定、非线性、时变的控制系统。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实验(1)搭建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包括电机、电源、传感器等。

(2)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电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3)设计MPC、自适应控制和鲁棒控制算法,并实现算法在Simulink中的仿真。

(4)对比分析不同控制算法在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2. 温度控制系统实验(1)搭建温度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包括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等。

(2)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最优控制报告

最优控制报告

Pontryagin极大值原理 极大值原理
1.被控对象: 被控对象: 被控对象
被控对象是由常微分方程描述的动态模型,如下: 被控对象是由常微分方程描述的动态模型,如下:
x ( t ) = f ( x ( t ), α ( t ))
(ODE)

(t ≥ 0)
为可测的。 为系统的可控集。 A ⊆ R m ,Α = {α (⋅) : [0, ∞) → A | α (⋅)为可测的 }为系统的可控集。
哈密顿方程: 哈密顿方程:
Η ( x, p, α ) = fp + r = ( x + α ) p − ( x 2 + α 2 )
为方便起见, 为方便起见,下面步骤将省略上标 ∗ .
Η ( x(t ), p (t ), α (t )) = max{− ( x 2 (t ) + α 2 ) + p (t )( x(t ) + α )} α ∈R p 则: Η α = −2α + p = 0 即α = , 2 p (t ) 所以: 所以 α (t ) = . 2 代入(ODE)和(ADJ)方程可得 方程可得: 将求出的最优控制α (t )代入 和 方程可得 (M)
α (⋅)∈Α
( x ∈ R n ,0 ≤ t ≤ T).
v ( x, T ) = g ( x )
(x ∈ Rn )
2.HAMILTON-JACOBI-BALLMAN 方程 简称 方程(简称 简称HJB方程 方程) 方程 假设v关于变量( ) 函数, 为以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 假设 关于变量(x,t)为 C 函数,则v为以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 关于变量 为以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
古典变分法

最优控制总结

最优控制总结

/系统的数学模型,物理约束条件及性能指标。

数学描述:设被控对象的状态方程及初始条件为()[(),(),],(0)0x t f x t u t t x t x ==;其中,()x t X Rn ∈⊂为状态向量,X 为状态向量的可容许集;()u t Rm ∈Ω⊂为控制向量,Ω为控制向量的可容许集。

试确定容许的最优控制*()u t 和最优状态轨迹*()x t ,使得系统实现从初始状态(0)x t 到目标集[(),]0x tf tf ψ=的转移,同时使得性能指标0[(),][(),(),]tft J x tf tf L x t u t t dt ϕ=+⎰达到极值。

系统状态方程形式(连续,离散)(2)最优控制形式(开环,闭环) (3)实际应用(时间,燃料,能量,终端) (4)终端条件(固定,自由) (5)被控对象形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组成的静态优化问题可以描述为:在满足一系列约束条件的可行域中,确定一组优化变量,(极大值或极小值)。

数学描述:min (),,:n nf x x R f R R ∈→,..()0,:;()0,:n m n l s tg x g R R h x h R R =→≥→静态最优化问题,也称为参数最优化问题,它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优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其本质是解决函数,也称为最优控制问题,它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物理约束条件和性能指标,其本质是解 多变量目标函数沿着初始搜索点的负梯度方向搜索,函数值下降最快,又称最速下降法;(2)多变量无约束。

根据具体的最优换问题构造合适的惩罚函数,将多变量有约束最优化问题转换为一系列多变量无约束最优化问题,从而采用合适;(2)多变量有约束(外点法:等式约,不等式约束;内点法:不等式约束)。

通过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将原多变量有约束最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多变量无约束最优化问题,从而采用合适的无约束方法继(等式约束,不等式约束)。

梯度定义12()()()()f x x f x f x f x xx ∂⎡⎤⎢⎥∂∂⎢⎥=∇=⎢⎥∂∂⎢⎥∂⎣⎦,Hessian 矩阵22221212222212()()f f x x x f x H x x f f x x x ⎡⎤∂∂⎢⎥∂∂∂∂⎢⎥==⎢⎥∂∂∂⎢⎥∂∂∂⎢⎥⎣⎦,最优梯度法(无约束):迭代(1)()()()()k k k k x x f x α+=-∇,()()()()()()()()()()()k T k k k T k k f x f x f x H x f x α∇∇=∇∇,终止误差()()()k p k f x ε=-∇≤ 例:(),(0),()f x f x H x ∇∇;(0)[(0)(0)]f x T f x α=∇•∇/[(0)(0)]T f x H f x ∇••∇;(1)(0)(0)(0)x x f x α=-•∇;()f xk ε∇<,()x k 是极()0,()0x x =≥g h (1) 等式约束:(,)()()T H x f x x λ=+λg ,利用1210,0,0,0,0n mH H H H Hx x xλλ∂∂∂∂∂=====∂∂∂∂∂解出极大值点或极小值点。

中南大学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一 无限时间状态调节器问题的最优控制MATLAB 仿真1.实验目的:(1) 通过上机操作,加深最优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学习并掌握连续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MATLAB 实现。

(3) 通过上机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步骤:(1)实验一中的状态方程如下:(1)⎩⎨⎧==)()(221t x x t u x ⎩⎨⎧==0)0(0)0(21x x (2)[]xy u x x 0011006411000`10=⎥⎥⎥⎦⎤⎢⎢⎢⎣⎡+⎥⎥⎥⎦⎤⎢⎢⎢⎣⎡---= 根据状态方程(1),令输出量y(t)=x 1(t),写出对应的A,B,C,D 矩阵如下:0001A ⎡⎤=⎢⎥⎣⎦10B ⎡⎤=⎢⎥⎣⎦ []10C = 0D = 根据状态方程(2),写出对应的A,B,C,D 矩阵如下:010001146A ⎡⎤⎢⎥=⎢⎥⎢⎥---⎣⎦ 001B ⎡⎤⎢⎥=⎢⎥⎢⎥⎣⎦ []100C = D=0(2)判定上述两个系统的可控性,分别求的第一个系统的秩判据[]rank B AB =1<2,因此对应的系统不完全可控,所以无法设计对应的状态调节器。

第二个系统对应的秩判据2rank BAB A B ⎡⎤⎣⎦=3,满足条件,因此可设计出对应的状态调节器。

(3)根据从系统中得到的四个状态矩阵,由于是三维矩阵,对应的Q 矩阵也为三维矩阵,取性能指标为:0()T T J x Qx u Ru dt ∞=+⎰,其中矩阵Q 的对角线上的值分别为:Q11、Q22、Q33,令R=1,则接下来就是通过改变Q11、Q22、Q33的值,即三个状态量在整个性能指标所占比重,来找到一组比较合适的数以使控制效果相对最优。

(4)运用Matlab 编写M-file 求出对应不同Q 矩阵权重值的控制向量K ,改变权重,便可得到不同的控制向量K ,比较对应得到的阶跃响应信号及状态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实验结果。

(5)由得到的控制向量K ,可知:u Kx =-。

最优控制总结

最优控制总结

最优控制总结最优控制是指在满足系统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设计一个最优控制策略来使系统达到最优性能水平的一种方法。

它在制造工业、金融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未来的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将对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

一、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最优控制的目标是使系统达到最优性能水平,所以它需要满足一些基本要求。

最优控制要求系统有确定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数学方程式描述系统的状态和演变过程。

而且,最优控制需要考虑系统所受到的各种限制条件,比如控制输入、系统状态变量等等。

最优控制还需要一定的优化目标,比如可以最小化系统的能量消耗、最大化系统的性能表现等等。

二、最优控制的方法最优控制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有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1. 经典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采用状态空间模型,通过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来实现系统的最优控制。

经典控制理论包括PID控制、根轨迹设计和频域法等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采用优化理论和控制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数值计算,实现系统最优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包括线性二次型控制、最优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方法。

最优控制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工业制造、金融、交通等。

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 工业制造工业制造领域是最优控制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最优控制可以用于工艺控制、机器人控制等方面。

比如,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最优控制可以帮助控制流量、温度等参数,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2. 金融3. 交通交通领域是最优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最优控制可以用于交通路网的控制、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等方面。

比如,在城市交通中,最优控制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缓解拥堵情况。

四、最优控制的发展趋势最优控制是一个重要的控制领域,它在未来的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都将有广泛的应用。

最优控制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 智能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最优控制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最优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代控制工程与理论实验课题:最优控制学号:12014001070姓名:陈龙授课老师:施心陵最优控制一、最优控制理论中心问题:给定一个控制系统(已建立的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选择一个容许的控制律,使被控对象按预定要求运行,并使给定的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极小值(或极大值)二、最优控制动态规划法对离散型控制系统更为有效,而且得出的是综合控制函数。

这种方法来源于多决策过程,并由贝尔曼首先提出,故称贝尔曼动态规划。

最优性原理:在一个多级决策问题中的最优决策具有这样的性质,不管初始级、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是什么,当把其中任何一级和状态做为初始级和初始状态时,余下的决策对此仍是最优决策三、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用最大值原理求最优控制,求出的最优控制通常是时间的函数,这样的控制为开环控制当用开环控制时,在控制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干扰,这样才能使系统以最优状态运行。

在实际问题中,干扰不可能没有,因此工程上总希望应用闭环控制,即控制函数表示成时间和状态的函数。

求解这样的问题一般来说是很困难的。

但对一类线性的且指标是二次型的动态系统,却得了完全的解决。

不但理论比较完善,数学处理简单,而且在工际中又容易实现,因而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的仿真及运行环境;2.掌握系统最优控制的设计方法;3.验证最优控制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实现系统的稳定有很多途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评价的指标,使系统在该指标下达到最优。

如果给定指标为线性二次型,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MATLAB快速的计算卡尔曼增益。

三.实验器材PC机一台,Matlab仿真平台。

四.实验步骤例题1 (P269)考虑液压激振系统简化后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如下,其中K a为系统前馈增益,K f为系统反馈增益,w h为阻尼固有频率。

(如图5-5所示)将系统传递函数变为状态方程的形式如下:,确定二次型指标为: . 求最优控制使性能指标J最小。

最优控制课程报告

最优控制课程报告

2013 年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读书报告、研究报告)考核科目:最优控制学生所在院(系):航天学院学生所在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生姓名:学号:学生类别:考核结果阅卷人LQ 最优控制系统加权矩阵Q 的一种数值算法摘要:利用LQ 最优控制逆问题的参数化解, 将求解对称、 非负定加权矩阵Q 的问题变为一类F-范数优化问题, 给出一种求解 LQ 最优控制指标函数中的加权矩阵 Q 的简便而系统的方法。

算法的优点在于任意给定一组自变量, 通过解这类优化问题就可求得满足闭环特征值要求的加权矩阵 Q, 而且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关键词 LQ 逆问题,最优控制,加权矩阵,优化1 问题的提出LQ( 线性二次型) 最优控制逆问题所要研究的内容是如何确定LQ 最优控制问题0[()()()()]..()()()T T J x t Qx t u t Ru t dts t x t Ax t Bu t ∞⎧=+⎪⎨⎪=+⎩⎰ (1.1)中的加权矩阵Q 和R ,使得闭环控制系统1()()(),T x t A BK x t K R B P -=-= (1.2)的特征值为期望值(1,2,...,)ci i n λ=。

式中的矩阵均 为 适 当 维 数,且 满 足 有 关 系 统 解 存 在的条件。

此外, 式( 1. 2) 的矩阵P 是代数Riccati 矩阵方程10T T A P PA PBR B P Q -+-+= (1.3)的唯一对称正定解。

近年来,相关科研人员在研究该问题的解析解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3, 4] 研究的是单输入控制系统问题,所得结果具有结构简单、计算容易的特点; [ 5, 6] 给出了LQ 逆问题解的参数化表达式;[ 7] 利用这一表达式,给出了单输入控制系统 LQ 逆问题的解析解法;[ 8, 9] 给出了多输入控制系统情况下的简便算法,但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地解决闭环特征值为复数时求解加权矩阵 Q 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算法属于构造性的。

最优控制结课报告

最优控制结课报告

文献阅读与对最优控制的认识Ⅰ文献阅读与理解在课程的学习中,根据老师要求和结合自身以前所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及感兴趣的问题,阅读了一些有关最优控制方面的论文,以下是我对其中一些论文整体构架的分析和理解。

由于个人基础知识较差能力有限,对于文献中一些理论和知识无法完全理解,心得中的错误和不足请老师批评指正。

一、中文文献(《登月舱上升段最优轨迹设计》)中文文献中主要对登月舱的上升段中的动力推进段进行最优控制。

文献首先对月面返回运动建立数学模型,构建了状态方程,由于各个变量数量级相差较大,为了便于数值求解,对数据进行了单一化处理。

构建完数学模型后,开始进行最优控制设计,在推进段需按照一定的制导率,使得登月舱达到指定轨道。

这一阶段占据了能量消耗的95%,时间约占400s。

因此为了减少燃料消耗,而在此过程中是横推力无间歇的,因此燃料性能最优在此问题上与时间最优一致。

因此其最优性能指标可以表示为,而后根据最小值原理构建哈密顿方程,列出正则方程,横截条件和极小值条件。

此时问题转化为时间自由的两点边值问题,通过首先采用初值预估,求解终值是否满足横截条件,如不满足则采用前向扫描法对初值修正,当修正量终值满足横截条件,即求出最优控制。

最后进行matlab仿真验证,画出状态变量和最优控制量仿真曲线,结果表明设计的算法收敛速度快,可靠性高与Apollo 11 实际上升时间非常接近。

文献中建立的时间最优控制是课本的延伸,该系统中首端末端均有状态约束,与单边的状态约束,实际情况中双边状态约束情况下,文献中采用了迭代制导求解剩余时间方法来估算上升时间,使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采用前向扫描方法求解两点边值问题,精确得出修正量。

发现在建立最优控制模型后,工程中往往还需要通过其他方法对于状态量进行修正以满足方程的条件,文献中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方法。

由于时间有限,个人对于后面的迭代制导和向前扫描方法还存在一些疑惑不懂,在以后的学习中将再仔细阅读查找相关资料尝试实现该问题在matlab上的仿真。

最优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最优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液体搬送过程中的液面振动控制问题第一章前言在铸造行业的浇铸过程中,溶液的浇铸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作业。

由于溶液温度的降低会影响铸件的品质,所以要求浇铸过程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因此,要求浇铸行业向自动化、高速化方向发展。

当前,铸造行业中大多采用铸件在生产线上移动的浇铸系统。

由于铸件经常处于频繁地加速起动和减速制动过程中,导致溶液激烈振动、甚至从铸件中溢出的现象发生。

这不仅给生产带来危险,而且也会导致铸件的质量下降。

同时,剧烈的运动还会造成铸模破损,从而使铸件报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希望开发一种高速浇铸系统,在铸件快速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生产线拖动电机的电压控制,达到对溶液液面的振动进行控制的目的,从而使液面不仅在运动停止时不产生振动,而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也保持平稳。

关于液面振动的控制问题,文献[1]建立了液体的一次振子模型,并对该侍服系统利用二次评价函数及加权的方法求出了最优控制信号。

文献[2]针对长方体的容器,建鲁棒控制器,实现了对液面振动的控制。

立了液体的振子模型,设计了一种H本论文以振动液体为控制对象,首先利用拉格朗日法推导出描述液体振动的数学模型,并利用不同波形的输入电压信号进行了仿真计算,从而了解了铸件在运动过程中液体的振动特性及规律。

在此基础上,通过给出系统评价函数,利用FR(Fletcher-Reeves)法计算该非线性系统的最优输入。

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但是,本论文只对开环系统进行了分析。

若考虑抗干扰等问题,则应设计闭环反馈控制器,采用PID控制器或其他方法(例如极点配置法)进行控制。

这些工作将在今后着手进行。

第二章概述2.1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自动控制是指应用自动化仪器仪表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自动地对仪器设备或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指标[1]。

对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一些恶劣环境下的控制操作,自动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最优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最优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最优控制课程设计报告学院自动化学院学号姓名时间2018-11-17一. 线性二次型程序设计1. 系统模型给定系统如下:0100[]001[]00231x x u ⎡⎤⎡⎤⎢⎥⎢⎥=+⎢⎥⎢⎥⎢⎥⎢⎥--⎣⎦⎣⎦[]100y x =性能指标为:0()dt T T J x Qx u Ru ∞=+⎰式中:1112223330000, R=1, 0q x y Q q x x y q x y ⎡⎤⎡⎤⎡⎤⎢⎥⎢⎥⎢⎥===⎢⎥⎢⎥⎢⎥⎢⎥⎢⎥⎢⎥⎣⎦⎣⎦⎣⎦假定系统控制信号由下式给出:1122331112233()()()u k r x k x k x k r k x k x k x =--+=-++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2. 程序设计为了得到快速响应,1122,33,q q q 和R 相比必须充分大,选择:112233100, 1q q q ===为了比较不同的R 值下的系统响应曲线的区别,R 取三个不同的值,分别为:1230.01 R 0.1 R 1R ===仿真时间设置为5s ,在程序中分别绘制三种R 取值下的输出响应曲线、状态响应曲线以及控制量曲线。

编写程序如下:clear all;A = [0 1 0;0 0 1;0 -2 -3];B = [0;0;1];C = [1 0 0];Q =[100 0 0;0 1 0;0 0 1]; R = 0.01;[K,P,E] = lqr(A,B,Q,R); k1 = K(1); k2 = K(2); k3 = K(3); AA = A-B*K; BB = B*k1; CC = C; DD = 0;SYS = ss(AA,BB,CC,DD); [Y,T,X] = step(SYS,5); t = length(T); for i = 1:tU0(i) = k1 - K*X(i, :)'; end R = 0.1;[K,P,E] = lqr(A,B,Q,R);k1 = K(1); k2 = K(2); k3 = K(3); AA = A-B*K; BB = B*k1; CC = C; DD = 0;SYS = ss(AA,BB,CC,DD); [Y1,T1,X1] = step(SYS,5); t = length(T1); for i = 1:tU1(i) = k1 - K*X1(i, :)' ; end R = 1;[K,P,E] = lqr(A,B,Q,R); k1 = K(1); k2 = K(2); k3 = K(3); AA = A-B*K; BB = B*k1; CC = C; DD = 0;SYS = ss(AA,BB,CC,DD);[Y2,T2,X2] = step(SYS,5);t = length(T2);for i = 1:tU2(i) = k1 - K*X2(i, :)';endfigure(1);plot(T,Y);grid on;title('LQR系统单位阶跃响应');xlabel('Time/s');ylabel('output y=x1');hold on;plot(T1,Y1);plot(T2,Y2);text(0.6,1.0,'R=0.01');text(2.0,1.1,'R=0.1');text(3.0,1.08,'R=1');figure(2);subplot(3,1,1);plot(T,X);axis([0 5 -2 6]);grid on;title('状态变量响应曲线R = 0.01');xlabel('Time/s');ylabel('x1, x2, x3');text(1.6,1.3,'x1');text(0.7,1.3,'x2'); text(0.35,3.2,'x3');subplot(3,1,2);plot(T1,X1);axis([0 5 -2 6]);grid on;title('状态变量响应曲线R = 0.1'); xlabel('Time/s');ylabel('x1, x2, x3');text(1.6,1.4,'x1');text(0.75,1.5,'x2');text(0.4,2.2,'x3');subplot(3,1,3);plot(T2,X2);axis([0 5 -2 6]);grid on;title('状态变量响应曲线R = 1'); xlabel('Time/s');ylabel('x1, x2, x3');text(1.6,1.3,'x1');text(0.9,1.1,'x2');text(0.25,1.8,'x3');figure(3);plot(T,U0);grid on;title('控制量响应曲线');xlabel('Time/s');ylabel('控制量u');hold on;plot(T1,U1);plot(T2,U2);text(0.15,40,'R=0.01'); text(0.25,11,'R=0.1'); text(0.75,4,'R=1');3.结果分析3.1输出响应曲线3.2控制量曲线3.3状态响应曲线3.4结果分析当R取值更小时,意味着更不在意能量的消耗,从控制量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R=0.01时,控制量U的变化范围最大,极值也是最大;R=1时,控制量U的变化范围最小。

最优控制的特点实例

最优控制的特点实例


0f(t)fmax
至于单位向量u,它可以表示为
u2 uTu1
其中|u|表示向量u的长度,有 u u12u22u32 也就是说,u的幅值为1,其方向不受限制。
要求控制拦截器从相对于目标的初始状态出发,于某末态
时刻tf与目标相遇(实现拦截),即
且应满足
x(t f ) 0
m(tf )me
这里, me是燃料耗尽后拦截火箭的质量。 一般说来,达到上述控制目标的f(t)、u(t)和tf并非唯一。 为了实现快速拦截,并尽可能地节省燃料,可综合考虑
Adaptive Control
针如对果不 要§同求的给前具定体的苏问系题统联,状态J一学x跟般踪可者或以者取T尽为s可不y能同p地的k接具in近体目形在标式轨,《如:学习系统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引 人如体果的 是用体线温性了、时血不马压变等系克系统统,.都则吐是可典以温型表的示的自为适一应系段统;话来说明自适应:“一只猫在烧热的灶 为飞实船现 靠上拦其截发烫,动既机了要产控生一制一拦与次截月器球,的重推力这力大只小,猫又要再改变也推力不方向敢。 在灶上坐了,即使这只灶是冷
最优控制的特点实 例
最优控制
Optimal Control
最优控制是从大量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它尤其与 航空航天的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密不可分。
我国的探月计划:
绕月工程:2007年以前发射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 ;
落月工程:2012年发射携带月球车的登月软着陆器;
回月工程:2020年前完成采集月球样品工作。
其中|u|表示向量u的长度,有
于是,的拦截。器与”目标说的相明对运了动方自程可适写为应过程的机械性;
连续生产化工设备参数随着环境温度和输入输出流量而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控制工程与理论实验课题:最优控制
学号:***********
*名:**
授课老师:施心陵
最优控制
一、最优控制理论中心问题:
给定一个控制系统(已建立的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选择一个容许的控制律,使被控对象按预定要求运行,并使给定的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极小值(或极大值)
二、最优控制动态规划法
对离散型控制系统更为有效,而且得出的是综合控制函数。

这种方法来源于多决策过程,并由贝尔曼首先提出,故称贝尔曼动态规划。

最优性原理:在一个多级决策问题中的最优决策具有这样的性质,不管初始级、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是什么,当把其中任何一级和状态做为初始级和初始状态时,余下的决策对此仍是最优决策
三、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
用最大值原理求最优控制,求出的最优控制通常是时间的函数,这样的控制为开环控制当用开环控制时,在控制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干扰,这样才能使系统以最优状态运行。

在实际问题中,干扰不可能没有,因此工程上总希望应用闭环控制,即控制函数表示成时间和状态的函数。

求解这样的问题一般来说是很困难的。

但对一类线性的且指标是二次型的动态系统,却得了完全的解决。

不但理论比较完善,数学处理简单,而且在工际中又容易实现,因而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的仿真及运行环境;
2.掌握系统最优控制的设计方法;
3.验证最优控制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
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实现系统的稳定有很多途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评价的指标,使系统在该指标下达到最优。

如果给定指标为线性二次型,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MATLAB快速的计算卡尔曼增益。

三.实验器材
PC机一台,Matlab仿真平台。

四.实验步骤
例题1 (P269)考虑液压激振系统简化后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如下,其中K a为系统前馈增益,K f为系统反馈增益,w h为阻尼固有频率。

(如图5-5所示)
将系统传递函数变为状态方程的形式如下:
,
确定二次型指标为: . 求最优控制使性能指标J最小。

首先将(t)代入二次型指标,得到
进行系统辨识后可以得到:ζ=0.2,w h=88, K a=2, 所以
A=,
B=,
C=
设计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的关键是选择加权矩阵Q。

一般来说,Q 越大,系统达到的稳态时间越短,当然,要实际的系统允许。

首先选取M=5,R=0.01,则,在MATLAB 中运用care语句,求出卡尔曼增益K。

执行optimumcontron1.m程序,代码如下:
A=[0 1 0;0 0 1;0 -7744 -35.2];
B=[0;0;15488];
C=[1 0 0];
Q=[5 0 0;0 0 0; 0 0 0]
R=0.01;
[P,L,K]=care(A,B,Q,R)
得到结果
K = 22.3607 0.2100 0.0034
为了看到控制效果,我们进行simulink仿真,搭建平台如下图
图1.1
仿真结果如下:
图1.2 最优控制曲线(M=5)
图1.3 阶跃响应曲线(M=5)
由图看出,系统达到稳定所用时间要0.14秒,如果我们想更快使系统稳定可以增大M的值,我们另M=100,可以算出K=100.0000 1.1530 0.0101
图1.4 最优控制曲线(M=100)
图1.5 阶跃响应曲线(M=100)
从图1.4,可以观察看到系统到0.1秒稳定,明显快于图1.2。

但从图1.5又可以发现,系统的稳态定在0.01,显然稳态误差并没有得到改善。

可以通过增大参考输入的方法解决稳态误差的问题,MATLAB 提供函数rscale可以求出参考输入倍数Nbar。

添加代码Nbar=rscale(A,B,C,D,K),当M=100时求出
Nbar=100,在信号输入端添加放大器,得到实验结果如下:
我们发现系统稳定到了1.00,稳态误差问题得到了解决。

状态反馈设计
练习:极点配置法状态控制器和最优控制设计状态控制器效果分析假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0/(+5+6s).希望该系统极点在s1=-0.5+j,s2=-0.5-j,s3=-3.
极点配置法设计过程
1.搭建原系统的simulink模型并观察其单位阶跃响应
图2.0 原系统simulink模型
图2.1 原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由原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图可知原系统不稳定。

2.利用matlab计算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的标准型
>> a=[10];
>> b=[1 5 6 0];
>> [A B C D]=tf2ss(a,b)
A =
-5 -6 0
1 0 0
0 1 0
B =
1
C =
0 0 10
D =
3.系统能控性矩阵
>> uc=ctrb(A,B)
uc =
1 -5 19
0 1 -5
0 0 1
>> rank(uc)
ans =
3
所以系统完全能控。

4.系统能观性矩阵
>> vo=obsv(A,C)
vo =
0 0 10
0 10 0
10 0 0
>> rank(vo)
ans =
3
所以系统完全能观。

所以可以用极点配置法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

5.求系统反馈矩阵
>> p=[-3 -0.5+j -0.5-j];
>> k=acker(A,B,p)
k =
-1.0000 -1.7500 3.7500
6. 搭建加入反馈控制器系统后的simulink模型
图2.2 加入反馈控制器后系统的simulink模型
图2.3加入反馈控制器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综上可知,希望极点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所以由此求出的反馈矩阵K能够使不稳定的系统变得稳定,达到了实验前的预期效果。

最优控制法设计过程
1.将系统传递函数变为状态方程的形式如下:
,
确定二次型指标为: . 求最优控制使性能指标J最小。

首先将(t)代入二次型指标,得到
计算后可以得到:
A=,
B=,
C=,
D=0
2.选取M=100,R=1,则,在MATLAB中运用care语句,求出卡尔曼增益K和参考输入放大倍数Nbar 执行optimumcontron1.m程序,代码如下:
A=[0 1 0;0 0 1;-1 -5 -6];
B=[0;0;1];
C=[1 0 0]
Q=[100 0 0;0 0 0; 0 0 0]
R=1
N=rscale(A,B,C,0,K)
[P,L,K]=care(A,B,Q,R)
得到结果:K=9.0499 7.5131 1.1433 Nbar =101.0000 simulink仿真结果如下:
图2.4 当M=5时,两种控制器响应曲线(红色为最优控制)改变M的值我们可以得到更多信息
图2.5 当M=50时,两种控制器响应曲线(红色为最优控制)
图2.7 当M=100时,两种控制器响应曲线(红色为最优控制)改
图2.6当M=200时两种控制器效果比较图2.7 当M=500时,两种控制器效果比较
图2.8 当M=10000时,两种控制效果比较
总结:
五.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任务,基本了解了matlab的使用方法,对最优控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得出一下结论:
1.最优控制器只是给定指标下的最优,实际效果不一定好于极点配置法设计的控制器。

2.比较图2.4-2.8我们可以发现加权矩阵Q的选取会直接影响到最优控制器的稳定时间,一般来说,Q越大,系统达到的稳态时间越短,然而,Q过大会产生严重振铃现象。

因而设计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时加权矩阵Q的选取非常重要,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