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
第二章 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 国际企业管理原理与实务PPT课件
简陋的隧道
海地政府为了开采铜矿,招标挖掘一条勘探用的 隧道。
参加投标的美国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自动化设 备,并擅长于宽幅度掘进作业。
海地政府考虑,如果矿藏储量不丰,就不值得开 采,故只愿花最少量的费用,挖一条简陋的隧道
秘鲁的一家矿山设备企业,在委内瑞拉和厄瓜多 尔从事小型矿山的开发,结果秘鲁公司在竞争中 获胜。
该理论将产品的生命周期界定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 个阶段,三阶段实际上是产品区位转移的三段模式论, 即在母国生产并出口——转移到发达国家投资生产,母 国减少生产和出口——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生 产,母国停止生产,改为从海外进口。
(电脑) IBM-联想
3、内部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中间产品(包括知识、信息、技术、管理专长等) 市场是不完全的,由于存在这种市场缺陷,企业之间通过市场发 生的买卖关系就可能出现时滞和交易费用,不能保证企业获利。
陈天桥持有公司60%股份,登上中国 首富榜。
盛大发展
2001年9月 盛大正式进军在线游戏运营市场, 开启大型网络游戏《传奇》公开测试序幕;同 年11月,《传奇》正式上市,并迅速登上各软 件销售排行榜首。
2002年10月 盛大运营的《传奇》最高同时在 线人数突破60万人。
2003年3月 盛大与软银亚洲签订战略融资 4000万美元协议
具体来说,生产要素主要包括: 1.劳动力素质、技能、成本 2.自然资源的丰裕、质量、可得性及成本 3.可用于支持产业的资本数量与成本 4.国家知识来源与存量,如科学、技术、市场知识等 5.基础设施如通讯、交通、医疗等的数量、质量及成本
(2)需求条件
需求因素主要包括: 1.由各种细分市场反映的国内市场需求结构,购买者的复杂
2004年5月 盛大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成 功上市
企业国际化经营
企业国际化经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通过跨国经营,利用全球资源,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国际化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益处有很多。
首先,国际化经营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
通过进军国际市场,企业可以面对更多的消费者,扩大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范围,提高销售额和利润。
其次,国际化经营可以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
企业可以与国外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等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业务,分享资源和知识,提供互补的产品和服务。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国际化经营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企业可以将资本和技术投入到其他国家,参与当地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分散风险,获得更高的回报。
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竞争情况和风险因素。
其次,企业需要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文化习俗和商业惯例。
这有助于企业适应当地的市场环境,并与该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此外,企业还需要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调整产品和服务的策略。
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企业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
这有助于企业赢得当地政府和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企业需要关注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重要问题。
企业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盗窃,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和客户的隐私。
同时,企业还需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防止侵权和盗版,维护自身的竞争优势。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离不开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创新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不断创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和发展。
同时,企业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和商业模式的发展。
企业管理MBA全景教程:企业国际化经营
第1讲认识国际化经营【本讲重点】什么是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的主体国际化经营的四个阶段国际化经营所要研究的问题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战略(上)国际化经营的实质什么是国际化经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家非常关注国际化经营问题,都希望在新的形势下,创造新的业绩。
那么怎么研究企业国际化经营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际化经营产生的背景。
国际化经营的产生背景涉及两个问题:1.国际流动及其壁垒 2.避开国际流动壁垒,促使国际化经营产生。
1.国际流动及其壁垒国际化经营的产生是伴随着不同公司间的国际交易而产生的,它包括国际流动。
国际流动主要指货物、劳务、资本、人口、技术、信息等国际间流动。
例如,现在有两个不同国家的公司——X公司和Y公司,这两个公司本来面临的是各自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而现在,这两个公司需要合作,需要交流,那么两个公司之间需要一些货物、劳务、资本、人口、技术、信息方面的国际流动,但是,这样的国际流动是不太容易的,因为在流动过程当中,必然面临一些障碍和阻力,这些障碍和阻力就是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包括关税、配额、外汇管制等等。
图1-1 国际流动及其壁垒示意图2.国际化经营的产生为了更加快捷、更加自由地实现国际流动,国际商业界都在研究怎样避开这些壁垒,所以,国际流动也成为国际化经营当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大家就想,能不能借助一些国际机构来解决这些事情。
这些国际机构包括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外汇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欧洲市场和多国组织等等。
他们在解决国际化经营和国际资源流动过程当中的壁垒问题时,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借助于这些国际机构,就能够更加快捷、更加自由地实现国际资源流动,两个不同国界的公司就能正常开展合作,从而产生国际化经营。
图1-2 国际化经营的产生国际化经营的实质3.国际化经营的概念(1)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概念在与本国不同的各种环境条件下,本国总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经营资源的基本流动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控制的活动,我们称为国际化经营。
6海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国际化经营
——理论、模式、案例
第一部分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研究探 讨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具有特殊意义。从事国际 化经营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 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国际商务领 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主要包括一个国内企 业怎样发展为一个跨国企业。具体的研究重点包 括: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基础;企业国际化经 营的发展过程(阶段);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测评;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企 业国际化经营的内外环境条件;企业国际化经营 的竞争优势及其决定因素;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 略选择(微观企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政策选 择(宏观)。
北欧学派关于企业国际化的阶段理论可以用下列 图示来说明:
市场知识 投资决策
市场投入
经营活动
当企业经营者缺乏对市场的信息和了解 时,减少风险的本能使其国际化经营决策 处于试探阶段,并把海外市场投入降到最 低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海外经营活动,企业家 获得并积累了对该市场的认识和经验;海 外经营活动反过来增加了决策者的市场知 识,成为决策者认识和把握海外市场机会 的新基础,从而推动企业把更多的资源投 向海外市场。
第三,国际经营阶段。当某个企业的出口业务达 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时,其原有的出口部在公司中 的地位随之不断上升,直至达到与国内其它事业部 门或职能部门同等的地位,成为直接由企业高层领 导指挥的经营国外一切业务的国际部。在此阶段, 有时企业也以参股的形式组建合资企业或成立子公 司,或与其他公司结成联盟。这时国内的公司总部 或母公司对国际部或国外子公司仍实施绝对的控制, 重大的决策都由公司总部或母公司做出,其决策方 式是单向型的。这类企业被称作“国际企业”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企业国际化理论解读
企业国际化理论一、企业国际化的模式进出口贸易OEM贴牌生产、许可证授权、国际劳务合作、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化技术、非技术合作(非股权)国际联盟合资(股权)绿地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并购二、国际化理论的框架(主要分析哪些问题,可用于文献综述的框架)Dragon multinationals, John A. Mathews•国际化的概念:什么是国际化(应该考虑dominant和latecomer)•国际化的动机:利用优势与寻求优势•国际化的过程:如何国际化的(三类不同的跨国公司—dominant MNEs from USA, Japan and Euro; dominant MNEs from Scandinavian; latecomers)•国际化能提供哪些好处,国际化优势的来源:OLI VS LLL三、传统的国际化理论(established MNEs)1、Trade Theory1.1 Heckscher-Ohlin:国家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在进行贸易。
仅仅涉及到贸易理论,是国际化的最初形式,没有涉及到MNE。
1.2 将MNE看成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是资本由低收益率国家流向高收益率国家的结果。
1.3 MNE产生于的原因在于技术差距。
2、Industrial Theory2.1 Hymer(1976):MNE具有很多优势,形成了垄断势力,要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其垄断势力。
2.2 Knickerbocker(1973):bandwagon effect(寡占反应理论),MNE是成群的。
解释了为什么美国跨国公司进行的大笔海外投资都发生在同一时刻。
2.3 Graham(1978):tit-for-tat hypothsis,MNE是对其他企业侵入本国市场的反击。
不能解释为什么回去投资设厂而不是通过授权?3、Product Cycle Theory:Vernon从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来看企业的国际化过程。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原因、特点与战略类型
原因: 1)利用技术优势→→竞争优势 利用不同国家市场的差别,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2)利用商标的价值 国内→→国外→→世界品牌→→产品扩展, 相辅相成! 如:Haier、Lenovo、 TCL、KONKA的国际化经营;格兰仕等 的品牌延展 3)利用规模经济优势 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效益↗ 4)利用低成本资源 寻找劳动力成本低廉区域或资源廉价区域,降低成本→→加强 竞争力→→效益↗
2004年底,收购美国IBM全球PC业务。
路漫漫其悠远
6.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因素分析
国际贸易体制 政治---法律环境 经济环境 地理、社会、人文环境
路漫漫其悠远
国际贸易体制
关税 定义:一国政府对进出该国的产品所征收的 税金 种类:单列税制、双列税制 作用:增加国家收入;保护本国企业 反倾销税:是对商品倾销国货物征收的一种 进口附加税,目的在于保护本国产业和国内 市场,抵制外国进口商品的竞争
路漫漫其悠远
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的内涵及层次 从广义上讲,“走出去”战略是指产品、服务、技术、劳动力、管
理及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开展竞争与合作的战略取向。 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企业到国外投资,设立生产经营机
构,向境外延伸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合 理配置资源的发展战略。
路漫漫其悠远
政治---法律环境(续)
贸易或投资条约和协定 条约和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确定彼
此之间的经济关系而缔结的书面协议。如关税的征 收、海关手续、船舶航行、双方企业在对方国家所 享受的待遇或保护、特种所有权(专利权、商标权 等)的处理和商品转口等。 法律环境指的是与国际化经营有关的法律,如涉及 海外子公司设立的公司法、劳工立法、商标法、专 利法、所得税法,与竞争有关的法规,与进口有关 的法规,投资保护法规等。此外,还包括国际法律 规范形式的国际公约,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和协 议。
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理论
贸易差额论的基本观点
“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 。 “商品贸易不仅是一种使国家之间交往 具有意义的值得称誉的活动,而且,如 果某些规则得到严格遵守的话,它还恰 恰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 “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 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 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 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 多”。
(美)萨缪尔森 《实际工资和保护 和斯托尔珀 主义》 (美)萨缪尔森 《再论国际要素价 格均等化》
要素禀赋与要素丰裕度
• 生产要素-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 产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 劳动和资本、企业家才能。 •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一个国家所拥 有的生产资源状况。 •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一国的生产 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的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 素的供给比例,其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 价格. 注:要素丰裕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与一国实际拥 有的生产要素绝对量有很大的区别。
绝对成本理论的进一步说明
商品
分工前
国家
毛呢(X) 酒(Y)
英国
80 100 2.25
葡萄牙
120 90 0
分工后
毛呢(X)
酒(Y) 交换 毛呢(X)
0 1.25(1+0.25)
2.33 1
酒(Y)
1
1.33(1+0.33)
1.2 比较成本理论 ( 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 )
1.4 生产要素禀赋论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年份 1919 1933 1941 1949 代表人物 代表作 贡献 提出要素禀赋论 的基本观点 系统建立要素禀 赋论 初步提出要素价 格均等化学说 进一步论证要素 价格均等化学说
企业国际化经营
企业国际化经营(MBA全景教程之七)★课程提纲——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第一讲1.引言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质3.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过程4.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战略(一)第二讲1.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战略(二)2.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3.国际化经营的组织保障第三讲1.国际化经营的组织形式2.如何组织高附加值型企业3.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控制(一)第四讲1.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控制(二)2.战略联盟中成功的经验3.实施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第五讲1.法律问题2.异文化经营3.金融风险及其管理4.交易风险及其管理第六讲1.信用风险及其管理2.信用风险的防范3.信用管理具体运作(一)第七讲1.信用管理具体运作(二)2.税务问题及其对策3.国际企业的危机管理4.国际化经营的伦理问题第八讲1.商业伦理与经济的关系2.国际化经营与东道主的关系3.关贸总协定与WTO第九讲1.WTO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2.如何面对入世的挑战和机遇3.WTO与国际化经营的对策(一)4.企业国际化经营第十讲1.WTO与国际化经营的对策(二)2.海淀高科技园区的案例解析第1讲认识国际化经营【本讲重点】什么是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的主体国际化经营的四个阶段国际化经营所要研究的问题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战略(上)国际化经营的实质什么是国际化经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家非常关注国际化经营问题,都希望在新的形势下,创造新的业绩。
那么怎么研究企业国际化经营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际化经营产生的背景。
国际化经营的产生背景涉及两个问题:1.国际流动及其壁垒2.避开国际流动壁垒,促使国际化经营产生。
1.国际流动及其壁垒国际化经营的产生是伴随着不同公司间的国际交易而产生的,它包括国际流动。
国际流动主要指货物、劳务、资本、人口、技术、信息等国际间流动。
例如,现在有两个不同国家的公司——X公司和Y公司,这两个公司本来面临的是各自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而现在,这两个公司需要合作,需要交流,那么两个公司之间需要一些货物、劳务、资本、人口、技术、信息方面的国际流动,但是,这样的国际流动是不太容易的,因为在流动过程当中,必然面临一些障碍和阻力,这些障碍和阻力就是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包括关税、配额、外汇管制等等。
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
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从国内市场进入国外市场,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国内外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在一个或若干个经济领域进行经营的活动的战略。
那么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
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方式
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即国际贸易;特许,包括商标、专利权、专有技术及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劳务输出,包括市场广告、法律服务、财务信息咨询、保险、货物运输、会计以及管理技术咨询等服务的输出; 国际间接投资,包括证券及不动产投资等; 国际直接投资。
环境要素
1.政治和法律环境
2.经济和技术环境
3.文化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
国际化经营竞争战略
1. 全球一体化的压力
当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品味和喜好相近时,就存在着普遍的需求,满足普遍需求的产品几乎不需要按照不同的市场来改变。
2.当地化反应的压力
由于国际企业的产品需要在多个国家进行销售,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必须考虑在不同国家中的不同需求。
当不同国家的客户的品味和喜好存在差异时,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强大压力随之产生。
当不同国家的习惯不同的时候,当地化反应带来的压力也会应运而生。
不同国家之间分销渠道和销售方式的差异也会带来本地化反应的压力。
东道国政府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当地化反应压力。
3. 全球战略的选择
有四种可供选择的全球竞争战略,采用不同模式的企业的组织特征有着不同的特点。
(1)国际模式
(2)多国模式
(3)全球模式
(4) 跨国模式。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不断遭受的“反倾销诉讼”暗示着中国企业摸 索多年的国际化进程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与多 年前高喊着“与狼共舞”的时代不同,在经济 全球化的今天,需要换一种心态和视角去理解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仅是出口几吨商 品,不仅是收购几个国际企业,也不仅仅是有 选择的进驻海外市场,国际化开始从口号、理 想演化成战略,进而成为一些企业自身有机组 成的一部分。未来中国的主流企业和经济支柱 也将无一例外地与别国一样,由一批世界级的 “国际型企业”组成。
13
行业与区域分布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区域分布(含港澳地区)
地区 投资额(亿美元) 比例(%)
我国港澳地区 35.9
59
北美洲
8.9
14
大洋洲
4.5
7
亚洲
3.7
6
欧洲
3.2
5
非洲
3.1
5
拉丁美洲
2.5
4
14
目前,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涉足160个国家和 地区,从行业分布看,中国在海外投资的行业依 次为贸易、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等。
速扩大,耐用消费品基本普及,第三产 业开始迅速发展。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经济高度发达,人们开始追求享受型的 生活,第三产业如服务、咨询业成为主 导产业。
24
菲利普·科特勒“4类型划分法”
(1)维持生存型:这些国家大部分人从 事农业,自给自足。很小进行商品进出 口。
(2)原料出口型:这些国家拥有一种或 几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家收入来源这 些资源的出口,主要消费品依赖于进口。
6
是退缩、逃避,还是尝试、反击?张瑞 敏说,“我们不出去,他们就会进来”; 而柳传志说,“让戴尔知道谁是联想、 谁是杨元庆”。尽管也许只是一种雄心 壮志,但王文京对未来十几年中国一定 会涌现几个“世界级”的软件企业的预 言,更代表了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企业领 导人对“如何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的主动思考。
第2章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相关理论
? 顾客选择余地增大,因此产品差异化竞争和价格竞争导致企业越来越重视 产品质量和成本
? 国内可能出现模仿品和替代品
? 总之,上述特征决定了这种产品在国内的技术垄断优势被削弱, 超额利润越来越少,以致消失。为了延长新技术、新产品的的 生命周期,企业开始FDI。但向哪里投资呢?
(一)垄断优势理论
? 垄断优势理论是海默( Hymer)在1960年首先提出,金 德尔伯格( Charles P. Kindleberger )加以系统化,后来 学者们不断丰富完善。
? Hymer垄断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 Hymer的基本观点是:一个企业具有垄断优势是企业FDI的基本 条件,而市场的不完全性使得一些企业形成了垄断优势
第二章
企业国际化经营 的相关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 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 ?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 本节主要内容:
– 重商主义 – 绝对优势理论 – 比较优势理论 – 要素禀赋理论
(一)重商主义
? 重商主义假设一国的财富是依靠其财产的 库存,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出口和抑制进口 来改善国家的经济福利,其结果是获得贸 易顺差以及由此导致的财富流入本国。
? 李嘉图模型
生产1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小时)
布匹
甲国
50
乙国 200
粮食 100 200
布匹对粮食的价格 在0.5~1之间时,贸 易有利可图。
(四)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 国家将生产和出口可大量使用其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产
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
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众多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国际化经营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更丰富的资源,还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企业国际化经营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以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企业选择国际化经营通常出于多种动因。
首先,拓展市场是一个关键因素。
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或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
国际市场往往具有更大的消费群体和潜在需求,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次,获取资源也是重要的考虑。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通过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更便捷地获取这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再者,提升竞争力是企业国际化的另一个推动力量。
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企业能够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创新和营销策略,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此外,分散风险也是企业国际化的一个原因。
依赖单一的国内市场容易受到经济波动、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国际化经营可以将业务分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降低企业整体面临的风险。
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模式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有多种进入模式可供选择。
出口是一种常见的初始进入模式。
企业通过将产品直接销售到国外市场来实现国际化。
这种模式相对风险较低,因为不需要在国外建立生产设施或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但出口也可能面临贸易壁垒、运输成本高等问题。
许可经营是指企业将其专利、商标、技术等无形资产许可给国外企业使用,以获取许可费用。
这种模式能够使企业在不进行大量投资的情况下进入国际市场,但可能会失去对技术和品牌的部分控制。
直接投资包括在国外建立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
独资企业能够让企业完全掌控经营决策,但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和成本。
合资企业则可以与当地合作伙伴共享风险和资源,但可能在决策和利益分配上存在分歧。
跨国并购是通过收购国外现有企业来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章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或赫克歇尔-俄林 理论,是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 1879-1952)和俄林(Bertil Ohlin, 1899-1979)提出的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赫克歇尔 于1919年发表了《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 著名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俄林继 承了其导师赫克歇尔的论点,于1933年出版了《域 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创立了要素禀赋理论。 20世纪40年代萨缪尔森(P. A.Samuelson)发展了 赫-俄理论,提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又称 赫—俄—萨(H-O-S)理论。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内部化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 Hymer)在他的博 士论文中提出了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 以后美国学者金德尔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以 及其他学者又对这一理论作了发展和补充。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创新阶段:
由于创新国垄断着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因此,尽管价
格偏高也有需求,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生产成 本的差异对公司生产区位的选择影响不大,这时最有 利的安排就是在国内生产,并通过出口满足国外的需 要。
成熟阶段:
产品逐渐标准化,最有效的生产工序已经形成,产品
的生产技术基本稳定,市场上出现了仿制品和替代品, 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增大,降低成本对提高竞争力的 作用增强,此时创新国企业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在国外建立子公司进行生产,投资地区一般是那些收 入水平与创新国相似、但劳动力成本略低于创新国的 地区,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避开关税壁垒。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讲义课件
2020/4/14
3
国际经营环境的分析方法
经营环境等级评价法 资本回收限制 外商股权比例 对外商态度 货币稳定性 政治稳定性 关税保护 优惠措施 通货膨胀率。
2020/4/14
4
国别冷热比较法 1、政治稳定性 2、市场机会 3、经济发展成就 4、文化一元化 5、法律障碍 6、实质障碍 7、地理文化差异。
2020/4/14
10
直接出口 企业驻外办事处 建立国外销售子公司 直接卖给最终用户 国内销售部门的出口部。
2020/4/14
11
直接出口的优点: 利润率较高 市场信息准确 掌握主动权 建立销售渠道 培养国际营销人才。
2020/4/14
12
二、技术授权和特许经营
(一)许可证分类 独占许可证 出让方和第三方都不得使用此技术进行生产 排他许可证 第三方不得使用此技术进行生产 普通许可证 出让方和第三方都可以使用此技术进行生产 双方许可证 双方互相许可对方使用自己的技术进行生产。
18
(二)非股权安排 管理合同 全面经营管理合同,全部业务交由他国企业管理 技术管理合同,仅委派技术人员管理技术工作 工程承包 设计和监督施工 交钥匙工程 工程全部完成,并负责培训员工 半钥匙工程 工程全部完成,不负责培训员工 产品到手项目 工程全部完成,并生产出合格产品。
2020/4/14
23
二、战略联盟的优势
成为全球市场领导者 保护对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应付技术和市场变化 满足顾客的需求变化 缩短产品进入周期 规范世界标准。
2020/4/14
24
三、战略联盟的基本形式
合资型联盟 通过股份制合资成立经营实体 职能型战略联盟 合作研究和开发 交互分销 交互特许 联合生产 联合投标 资产联结。
国际企业战略-第2章 国际企业形成、特征与演化
二、新型国际企业——国际新创企业
(三)激进型特征
国际新创企业运营特征
• INV要比一般出口企业年轻,它们从成立之初就开始出口并进行广泛的国际经营活动,它们的国际 化进程不同于传统的渐进模式。
• INV一般都瞄准规模很小的顾客群,它们的顾客在地理上分布广泛;它们善于利用国外伙伴关系来 建立销售和营销网络。
• INV在成立之初没有资源允许它们出错,因此它们必须比一般企业更善于通过有效地整合经销商、 关系网络和互联网等资源来降低风险,寻找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合作伙伴是比互联网更重要的渠道。
• 对它们来说,构建自己的资源会导致陷入传统的渐进式增长路径,这样做风险太大。何时独立经营、 营造市场影响力、避免和减少潜在冲突,是INV在国际渠道合作方面必须注意的问题。
业务范围 生产技术 营销
产品计划
营销组合政策
财务 目标 金融联系
人事工作 持久不变的原则
工作评价与标准
民族导向 大量生产
多元中心 批量生产
全球中心 灵活制造
主要由本国消费者的需要来 决定产品开发
根据本地需要开发本地产品
全球产品,在当地有所变异
由总部作出
由每个国家作出
相互磋商后共同决策
利润返回本国 与本国金融机构有联系
二、国际企业的演化过程
(三)职能划
能 转
移
趋
本地化设计与物资采购
势
组装
市场营销与分销
图2-3 职能转移趋势
思考题
想一想
• 1.垄断优势理论与内部化理论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 2.生产折衷理论提到的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什么?它们对当今国际企业发
展的启示是什么? • 3.国际新创企业为什么打破了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的思维模式?这类企业
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是现如今全球化时代中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
本文将从国际化经营的概念、原因、影响和实施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国际化经营在当今商业环境中的重要性。
一、国际化经营的概念国际化经营指的是企业通过跨越国界,将其商品、服务和资本引进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跨国经营的行为。
它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获取资源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二、国际化经营的原因1. 市场饱和:在国内市场饱和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拓展新的市场,以确保持续增长。
2. 资源优化:通过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获得更多、更便宜、更高质量的资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3. 全球竞争力:国际化经营能够让企业与全球领先企业进行竞争,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政策支持:一些国家通过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市场准入便利和投资保护等支持。
三、国际化经营的影响1. 经济增长:通过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加销售额,推动本国经济增长。
2. 就业机会:国际化经营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本国就业率的提高。
3. 行业竞争:国际化经营会引入更多的竞争者,促进行业的竞争与创新,加快行业的发展。
4. 文化交流:通过国际化经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加,丰富了企业和员工的视野,促进了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四、国际化经营的实施1. 市场调研:企业在进入新国际市场前,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2. 跨国合作: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进入新市场,获取当地市场的经验和资源。
3. 国际营销:企业需要进行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价、品牌推广等策略调整,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4. 跨国供应链: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国际化经营,企业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还能提高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文化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建立在3个假设的基础上:一是企业在不完 全市场上从事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二是当 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就有可 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统一管理经营活动;三是 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产生了多国公司。 市场内部化的过程取决于4个因素:一是产业特定因素, 这与产品性质、外部市场的结构和规模经济有关;二是 区位特定因素,如区位地理上的距离、文化差异和社会 特点等;三是国家特定因素,如有关国家的政治和财政 制度;四是公司特定因素,如不同企业组织内部市场的 管理能力。在这几个因素中,产业特定因素是最关键的 因素,因为如果某一产业的生产活动存在着多阶段生产 的特点,那么就必然存在中间产品,若中间产品的供需 在外部市场进行,则供需双方无论如何协调,也难以排 除外部市场供需间的磨擦,为了克服中间产品市场的不 完全性,就可能出浇那市场内部化。市场内部化会给企 业带来多方面的收益。
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思想
世界上各个国家因要素禀赋状况的差异而产生在
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各国应该生产和出口密集使 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 要素的产品。一方面,各国因参与国际贸易而获 取比较优势利益,另一方面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 会因国际贸易而均等化。
绝对优势理论
分工后
产 国 家 产 出 品
X 3 0
Y 0 3
A B
A国:将全部劳动3个单位用于生产X产品
产出:X:3;Y:0
B国:将全部劳动3个单位用于生产Y产品 产出:X:0;Y:3 分工后,在劳动耗费不变的情况下,各个国家的产量增加, 福利水平提高。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大卫· 李嘉图
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异—劳动生产率的相对 差异—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产品价格的 相对差异——国际贸易发生
比较优势理论
分工前
投入 产品 国家
X 6 1
Y 4 2 Y产品比较成本较低, 生产Y有比较优势。
A B 对于A国而言: X产品:6/4>1/2
Y产品:4/6<2/1
X产品:1/2<6/4 Y产品:2/1>4/6
率的相对差异,从而造成各国在生产成本上的相 对差异,即比较优势或劣势,这是国际贸易产生 的基础。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各国应该生产和出 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外国具有比较 优势的产品。这样,各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提高 劳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财富,提高国民福利。
比较优势理论
理论脉络 自然禀赋或后天的自然条件的相对差异—
对于B国而言:
X产品比较成本较低, 生产X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
分工后
产出 产品 国家
X
0 3
Y 2.5 0
A B
A国:将全部劳动10个单位用于生产Y产品 产出:X:0;Y:2.5
B国:将全部劳动3个单位用于生产X产品
产出:X:3;Y: 0 分工后,在劳动耗费不变的情况下,各个国家的产量增加, 福利水平提高。
(David Ricardo)。大卫· 李嘉图是英国著名 经济学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1817年,大卫· 李嘉图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 税原理》一书,提出了自己的国际贸易思想, 即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对亚当· 斯 密绝对优势理论的重大发展 。
比较优势理论
基本思想
各国因自然因素等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劳动生产
第二章 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节
国际贸易理论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其他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新要素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
当·斯密。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学派的主要 奠基者之一,同时又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 自由贸易政策的倡导者。1776年,亚当·斯密发 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 《国富论》)一书,批判了重商主义,创立了自 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方 面,他首次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理论脉络 各国同种产品价格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
产生的直接基础;商品价格的绝对差是由 成本的绝对差决定的;成本的绝对差是由 要素的价格差决定的;要素价格差是由要 素存量比率决定的;要素存量比率差异是 由要素供求决定的;要素供求是由要素禀 赋决定的。
新要素理论
新要素理论认为:在考虑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像 传统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那样,仅仅只分析劳动力、 资本和土地三种生产要素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认为, 传统理论强调自然条件决定比较优势,虽然这在一 些国家和地区至今仍是适用的;但在现代经济快速 发展的时代,一个国家的禀赋不仅仅局限于所在的 地理位置或自然资源,许多国家完全可以通过自己 的努力,取得后天的比较优势。新要素理论认为, 技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以及管理等都 是生产要素,这些新要素对于说明国际分工和交换 基础与格局都有重要作用。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或赫克歇尔-俄林 理论,是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 1879-1952)和俄林(Bertil Ohlin, 1899-1979)提出的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赫克歇尔 于1919年发表了《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 著名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俄林继 承了其导师赫克歇尔的论点,于1933年出版了《域 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创立了要素禀赋理论。 20世纪40年代萨缪尔森(P. A.Samuelson)发展了 赫-俄理论,提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又称 赫—俄—萨(H-O-S)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维农(Raymond Vernon)在1966年 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 出。 维农认为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动与产品的生命周 期有密切的联系。他把国际直接投资同国际贸易和产品 的生命周期结合起来,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解释 美国战略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区位的选择。这一理论 既可以用来解释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也可以用来解释 对外直接投资。 维农把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 3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决定了不同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区 位的选择,决定了公司应该有不同的贸易和投资战略 。
绝对优势理论
基本思想
各国因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的不同,引发
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从而造成各国在产品生 产成本上的绝对差异,即绝对优势或劣势,这是 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各国 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 外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或本国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这样,各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提高劳 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财富,提高国民福利。
海默研究了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部门构
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和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 关。他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是它们开 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美国从事对外直接 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具有独特优势的少数部门。 美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充分利用 自己独占性的生产要素优势,以谋取高额利润。 海默认为,其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也与部门的 垄断程度较高有关。
新要素理论
研究与开发要素说
研究与开发是一种生产要素,一个国家越重视研究与开 发,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越高,在国际市场竞争 中就越有利。在一定条件下,投入研究与开发的资金的 多少,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产 生出新的比较利益。 美国学者格鲁贝尔(Gruber)等根据1962年美国19个产 业的有关资料,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占整个销售额的百分 比以及科学家、工程师占整个产业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 进行排列后发现,运输、电器、仪器、化学和非电器机 械五大产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占19个产业的78.2%,科学 家和工程师占85.3%,销售量占39.1%,而出口量却占 72%,可见出口与研究开发的投入密切相关。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创新阶段:
由于创新国垄断着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因此,尽管价
格偏高也有需求,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生产成 本的差异对公司生产区位的选择影响不大,这时最有 利的安排就是在国内生产,并通过出口满足国外的需 要。
成熟阶段:
产品逐渐标准化,最有效的生产工序已经形成,产品
的生产技术基本稳定,市场上出现了仿制品和替代品, 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增大,降低成本对提高竞争力的 作用增强,此时创新国企业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在国外建立子公司进行生产,投资地区一般是那些收 入水平与创新国相似、但劳动力成本略低于创新国的 地区,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避开关税壁垒。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内部化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 Hymer)在他的博 士论文中提出了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 以后美国学者金德尔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以 及其他学者又对这一理论作了发展和补充。
新要素理论:技术要素说
A国生产 B国进口 A国生产 B国进口 模仿时滞
B国出口 掌握时滞
B国生产
反应时滞
需求时滞 B国生产、出口
波斯纳的技术差距理论
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说
人力资本说强调了新的生产要素,即人力资本。
它把人力资本独立于通常的资本和劳动力,作为 影响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劳动力 是有内在区别的,古典贸易理论只是笼统地讲劳 动力,不区分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但在 实际中,管理人员、技术专业人员和高级熟练工 人对比较优势有着重要的贡献,这种通过在人力 资源上的投资所形成的高素质劳动力,能在技术 和技能密集型生产上为国家创造优势。一国若能 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就可以使劳动者的素质得到 极大改善,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对该国的对外 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