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苏州园林(4)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 《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 《苏州园林》教案

13、苏州园林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积累本课新词,并能掌握和运用。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艺术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4、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说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照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1、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园林艺术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一、导入1、请您欣赏苏州园林,简介苏州园林。

[展示课件(一)1、2] [展示课件(一)3——8]2、作者及相关资料简介。

(1)简介叶圣陶;[展示课件(二)] [展示课件(三)](2)导语设计:叶圣陶是苏州人,青少年时代一直生活在苏州。

当年课余时间他常和同窗好友游园林,赏美景,他与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让我们跟随叶老的笔迹,一起去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吧!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播放录音。

2、多媒体显示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3、用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

4、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课文内容研讨1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 、课文第2 自然段中的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这四个方面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用文中相应的语句加以说明。

《苏州园林》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苏州园林》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13 苏州园林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第二自然段看,匠师们在阶砌旁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地方点缀花草树木,让游览者得到美的享受。

3.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特征(用本段语句回答)。

4.发挥想象,把上面两段文字看做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有墙壁隔着。

墙上有镂空图案。

有廊子界着。

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2、墙上、墙根(墙角、墙前)。

3、举例子。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4、层次丰富9多)、景致幽深(深)等自然和谐、富有情趣等.(甲)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追求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苏州园林阅读与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与答案

《苏州园林》测试题【基础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称心()池沼()斟酌()镂空()蔷薇()着眼()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A.寂寞映衬镂空玲珑自出新裁B、标本赞叹池沼蔷薇因地治宜C.轩榭雷同鉴赏嶙峋重峦叠嶂 D、藤萝依傍琢摩芭蕉任其自然3.解释有误的一项()A、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B、嶙峋:高大的样子。

C、轩榭: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小屋。

D、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追求()配合()玲珑()赞叹()单调()斟酌()忽略()自出心裁()5.选词填空:(1)谁如果要()我国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玩赏欣赏鉴赏观赏)(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仅是()。

(技术艺术)(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建筑是()画,而不是()画。

(美术图案)(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依赖依靠依傍)(5)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另外一点。

(忽略忽视)(6)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者注意()美。

(图画图案)(7)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的感觉。

(闲适舒适)(8)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美。

(图案图画)6.按照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假如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

(2)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

阅历:。

(3)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的照片。

斟酌:。

(4)那些门和窗尽量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也别具匠心。

7.填空:(1)《苏州园林》是现代作家写的一篇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用高度的语言,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又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从各个方面出一幅幅画面。

(2)苏州园林源远流长,近的四五百年,远的上千年,全国,满世界,现存园林近二百处。

苏州园林的和匠师们将大的景物,根据他们的艺术和对美的追求,概括、提,创造出富有诗画意的园林,使它成为艺术品。

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苏州四大园林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

1、沧浪亭。

沧浪亭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处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占地面积约为1.08公顷,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利用长廊、水画和漏窗的渗透作用,将各类景色融为一体,沧浪亭则隐藏在山顶上。

2.狮子林。

狮子林已经有65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一座具有禅宗哲学和园林乐趣的寺庙园林,占地约1.1公顷。

东南多山,西北秀美,其中狮子山有假山王国的美誉。

3、拙政园。

拙政园是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约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其中东花园较为开阔,西花园以建筑为主,中花园汇聚全园精华。

4.呆在花园里。

这座园林位于苏州市长门外,建于明朝嘉靖年间。

全园分为山水、田园、山林、庭院四个部分,中间是水景,东边是建筑,北边是田园风光,西边多岩石。

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

自由灵活的建筑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很早以规整的四合院为基本形式,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空间。

这种布局显然不适用于苏州园林,园林建筑布局要打破对称、规整的布局,注重因地制宜,灵活变化。

富有变化的建筑类型。

园林建筑类型之多,在各种建筑中可称首屈一指。

苏州园林建筑大体分为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多种形式,变化多端。

四面厅,四面设长窗,人在厅内能欣赏四周的景色,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四周景色各有特色,如观赏长幅画卷。

精致的内外装饰。

苏州园林建筑的装饰可分为外檐装饰和内檐装饰,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实用和观赏的双重功能。

轻盈素雅的建筑风格。

苏州园林建筑体量一般不大,同皇家园林建筑相比,显得小巧玲珑,使人感到亲切,具有生活气息。

有意追求和自然的结合,便于赏景。

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6 3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6 3分别是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他们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第13课 苏州园林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第13课 苏州园林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8.自主探究:第4—9段: 1)每段说明对象是什么?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布臵 门窗的琢磨 油漆的调配
(4 ) (5 ) (6 ) (7) (8 ) (9)
2)为了更好的说明,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举例说明各自的作用。 作比较:以“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 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与苏州园林花树 相比。(5)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栽种和 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举例子:“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 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 作用:通过举例,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 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 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 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 课本上)
第一部分(第1段):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 本,高度评价了它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9段):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 是: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一层(第2段):指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二层(第3~6段):具体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三层(第7~9段):从另外一些方面介绍苏州园林 的图画美。 第三部分(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 不只以上所写的这些。以此结束全文,引起读者的游 赏愿望。
激情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 苏杭”。凡到过苏州的人,没有 不为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造型、 处处入画的设计赞叹不已的。现 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苏州园林。
二、认定目标:
1.了解叶圣陶的有关知识和本文的出处。 2.识记并理解“预习提示”和“课下注释” 中的生字和生词。 3.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积累一些园林 建筑方面的知识,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4.学习本文抓住特点“先总说后分说”的说 明方法,并以此为范例体会说明文的结构和 写法。 5.学习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动准确的介绍和说明事物。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语文八年级上册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1.(1)歼(2)窜(3)纤(4)泄(5)塞(6)遏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

(2)文中指人民 __锐利无比,不可抵挡。

3.(1)阻遏(2)阻隔4.不能去掉。

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 __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5.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6.人民 __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__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7.不能。

因为扬中等广大地区已解放,所以用“占领”一词;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不过敌军不能任意活动,所以用“控制”一词;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一词。

8.北大西洋发了一件 __的事件:“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船身破了一道大裂口后载着1000多人沉入大海。

9.(人物):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和船员(时间):1914年4月47日夜)(地点):北大西洋(事件起因)泰坦尼克号与一座冰山正面相撞(事情经过):与冰山相撞时,船还在快速前进,大多数乘客没有意识到出事;后来是一片混乱、恐惧,并展开了一些救援,可惜救生船只够一般人食用;船长。

船上多数人工作人员(包括乐队)和他们的妻子拒绝救援。

(事情结果):1000多人沉入大海。

10.(1)指出声誉很好的防水舱却没有起到一点作用;“享有盛誉一词”,带有记者明显的揶揄。

(2)表现了记者对防范措施不得力造成的巨大损失的遗憾。

11.提示:这些描写包含着记者对人性光辉的赞美。

12.略(要求具备新闻基本要素)2芦花荡1.(1)提(2)趴(3)疟(4)噤(5)蹿(6)仄2.(1)滴落(2)浮动(3)飘撒3.(1)说的话做不到,让人笑话(2)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4.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5.不能去掉。

这是老头子机智的表现。

他这样做是为了麻痹敌人,使敌人误以为他是偶然闯到这里的,为下面的战斗作准备。

苏州园林第4段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第4段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第4段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第4段的说明方法是举列子、引用、分类别。

使说明文的内容更加充实具体,更有说服力的表现了假山和沼池的艺术。

第4段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是作者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苏州园林》这篇文章,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和价值;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欣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对传统园林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描述和分析苏州园林的特点;2.理解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欣赏苏州园林,体会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教学工具1.多媒体投影仪2.课件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和好奇。

2. 学习课文1.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2.分小组讨论,归纳课文中提到的苏州园林的特点;3.教师解读文章,对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4.给学生展示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并请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其构图和景观设计,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分析。

3. 分析文章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并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2.分组讨论,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以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3.整理分组讨论的成果,汇报给全班。

4. 练习写作1.给学生设计小组活动,让他们各自挑选一个苏州园林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写一篇文章进行评述;2.给学生提供写作模板和参考资料,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3.鼓励学生进行文本互评,提高写作和评价的能力;4.选择几篇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5. 反思教学1.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讨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3.提出改进建议,为下一次课程的教学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通过跟读课文和分析课文,深入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和价值。

教师通过课件和多媒体投影仪的运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写作能力。

1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篇一:13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清晰的写作特点。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3.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的图画美。

2.教学重点/难点1. 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清晰的写作特点。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3.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导入语: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苏州园林》。

(二)出示目标1. 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清晰的写作特点。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3.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的图画美。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先来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一)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

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

)1.默读课本课下注释1和链接材料,了解作者和苏州园林大体情况,把你认为重点的信息勾画出来。

2.读课文一遍。

标出段序;查出生字词,在课本上注音,把自己认为重点的写一写。

3.再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链接苏州园林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

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网师园: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

苏州园林第四段划分层次

苏州园林第四段划分层次

苏州园林第四段划分层次
苏州园林文化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充满着历史人文
气息。

苏州园林全面概括起来共有4条段落。

尤其是第四段,门径极具深刻意义,是苏州园林这一二百来年来集古典中国水墨画、园林设计美学思想及祖先留传之智慧于一身的巧夺天工的极具艺术价值的建筑行为。

第四段的园林划分层次精细,对苏州园林文化拥有深刻底蕴。

大门处设有青龙门,开门来看它便如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一般,充满着古朴雅致和苍劲有力的气息。

它采用传统的苏州园林建筑手法,精心勾勒出层层叠叠的飞檐列脊、垂脚翼立柱,令人流连忘返。

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当数“汉墙包山”,意指将昆明湖和中央广场包围起来,所以给园林不断注入以金墙环抱的意象,使其充满了宏大的气势。

此外,苏州园林的第四段划分形式非常丰富,从布局上来看,它融合了中国传
统园林建筑的要素,如竹林、内景、瀑布等,运用各种建筑手法,将古朴素雅与浓郁香气融合在一起,使人沉浸在一种朴实而非凡的情绪之中。

其中,“六合塔”的聚丽外观足以叫人回味无穷,其出色的设计及完美的建筑比例让人叹为观止。

在这里,可以感受苏州园林文化漫步于无穷历史,充满闲适淡泊之感。

综上所述,苏州园林第四段历久弥新,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同时也结合
着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与元素,将古朴素雅与浓郁气息融为一体,使得来此处赏园必将感受到一股轩昂之意,这也正是苏州园林独特之处。

《苏州园林》专题阅读 (附答案)

《苏州园林》专题阅读 (附答案)

《苏州园林》专题阅读课内阅读(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茎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 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答: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4.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答:课内阅读(二)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艺术、魔术、技术、美术)而不仅是 (艺术、魔术、技术、美术)。

③ (甲) 是重峦叠嶂, (乙) 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平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文中先介绍说明,再介绍说明,重点说明的对象是。

2.②句选词填空,依次应选填、。

3.在文中横线上的“甲”“乙”处,应填上最合适的关联词是( ) A.既……又…… B.或者……或者……C.不但……而且…… D.因为……所以……4.词语解释:雷同:玲珑:5.下列是主谓短语的一项是( )A.重峦叠嶂. B.堆叠假山C.睡莲开放 D.引用活水6.本语段的中心句是( )A.第①句 B.第①②句C.第①④句 D.第(11)句7.本语段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8.第⑨句加点的“那儿”指代的意思是 .。

《苏州园林》课内知识点复习归纳

《苏州园林》课内知识点复习归纳

《苏州园林》课内知识点复习归纳(一)第一节1、第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那句?假如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阻碍。

2、“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只是十多处”这句中的“有”和“只是”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什么缘故?不能互换,原句突出到过的园林少,假如互换就强调到过的园林多,与原文内容不符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据说”能否省去?什么缘故?不能省去。

“据说”表示“一百多处”这一数据来源不准确和没有权威性,作者没有作亲自考证。

假如去掉了就与实事不符,也不符合实际。

“据说”地这用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第二节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特点是什么?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务必使游玩者不管站在哪个点,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的“败笔”可否改成“有毛病的地点”,什么缘故?不能,那个地点指苏州园林建筑上的欠缺,与“完美的图画”相照管。

换成“地点”,则没有这层照管了。

]3.给选文划层次并概括层意①②||③④||⑤(一)概括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二)介绍表达这一特点的四个方面(三)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4.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证明了“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玩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内心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5、文中最能表达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点的一句话是游玩者不管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6.苏州园林的特点表达在哪些方面? 答: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7.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衬托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行?什么缘故? 改句尽管与原句的意思差不多一致,但缺少强调。

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能够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8、”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他们”是指?“愿望”是指?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的依据是?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游玩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游玩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内心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 (4)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 (4)
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美, 苏州什么美?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 国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22 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州,他不仅对苏州园林 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着深入的研究。这节 课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的介绍,一起走进 苏州园林。 Nhomakorabea 苏州园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
整体:①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 讲求自然之趣。②假山池沼的配合讲 求自然美。③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 画美。④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2)局部:①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②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③极少用 彩绘给人色彩美。
学法指导一:
○ 【说明文的结构特点分析法】 ① 明确说明文的结构形式:总分式(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② 抓中心句及连接词:“首先”“其次”“还”“也”等。
局部说明顺序
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
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 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 缀,无不皆美。最后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 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一、作者简介
叶圣陶
(1894~1988)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 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 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 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 版有《叶圣陶全集》。
二、生字学习
轩榭
( xuān xiè )
重峦叠嶂( luán zhàng )
镂空 蔷薇
( lòu

( qiáng wēi )

13.苏州园林

13.苏州园林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各地的标本.(标 本是什么意思?) 标本原指实物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 矿物。这里是范本、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简练地说明苏州 园林在各地园林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影响。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改错过.(后半句能 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欠美伤美 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似乎表明是作者细心观察和体悟。“一切”“决不”用肯定的 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其共同点。
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四大园林
宋代沧浪亭 明代拙政园
元代狮子林
清代留园
拙 政 园
拙 政 园
留 园
沧 浪 亭 虎丘云岩寺塔
留园
狮 子 林
网 师 园
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 刻、书画的综合艺术,集自然美和艺术 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布移景换 的画面。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其中拙 政园和留园列入全国四大名园(其余两 园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一起于97年12月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传名 录》。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 说《倪焕之》,童话集 《稻草人》、《古代英雄 的石像》。 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 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 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 的体会。
读准字词
轩榭( Xiè ) 池沼( Zhǎo ) n xú n 丘壑( Hè )嶙峋( Lí ) n 镂空(Lòu ) 蔓延( Mà ) ng wēi ) 着眼( Zhuó )蔷薇( Qiá 斟酌(Zhēn zhuó )

《苏州园林》阅读练习附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练习附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阅读第四段回答下列问题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假山和池沼2.本段的中心句是: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3.本段的结构形式是:总——分4.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5.本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的配合显示了艺术美。

结构特点是先总后分6.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点是: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能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石技术。

7.“技术”和“艺术”的区别?“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

“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复制。

8.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石技术”?这里首先强调的是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同时又不否认这是一项技术。

这句话既突出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又赞颂了园林工人高超的技术水平。

9.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的正确意思是: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10. 池沼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池沼宽敞,处理方法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一种是成河道模样,处理方法是往往安排桥梁,绝不雷同。

本段介绍池沼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11.突出池沼自然之趣的一句话是: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整齐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12.“生平多阅历,胸中有沟壑”与本段中“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一句相呼应。

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

13.苏州园林在假山堆叠和池沼配合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活14.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段文字中“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与“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照应了这一总体特征。

15.本段从假山的堆叠,池沼的灵活;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两个方面说明了假山、池沼在苏州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3课《苏州园林》 (共39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3课《苏州园林》 (共39张PPT)

“似乎”表示估计、猜测,在文中指 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设计者和匠师们一 直追求的这一结论是作者根据事实推测 出来的, “一致”表示范围,是没有分 歧的意思,表明设计师和匠师们的追求 相同。这样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
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 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再读第四段,“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 水”一句中,“大多”一词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呢? 不能去掉。因为“大多”表示范围,是数 量上的限制,在文中指大部分的池沼是引 用活水的,并不是全部都是这样的。如果 去掉了,就表示所有的池沼都是引用活水, 这与事实不符,就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 确性。
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 多是无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 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这是怎样的情形呢?)
花墙和廊子似乎把景致分开了,实 际上没有被完全隔开,只是缓冲了一下视 线,逐层展开,使景致更有层次的展现在 游览者眼前,营造了图画美。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又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一切”表示范围、“决不”则表示程度 上的限制,十分肯定的语气,在文中指 苏州园林的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构成完 美的图画,语气肯定,突出说明了苏州 园林的总的特征。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一句中 “似乎”与“一致”能否去掉?为什么?
“标本”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 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八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苏州园林》教课件(新版)

八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苏州园林》教课件(新版)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 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 究对称的。
假山的堆 叠,是一 项艺术而 不仅是技 术。
池沼或河道的 边沿很少砌齐 整的石岸,总 是高低屈曲任 其自然。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苏州园林的墙壁上有砖砌的 镂空图案
第1句是中心句 2-3句写假山 4-11句写池沼
总分式
• ③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 样安排?
•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 “画”。
• ④“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的 “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 不能调换。“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 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 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 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 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 c.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 ②“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 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改为“地 方”可否?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 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 没有这层照应了。
③最后一句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 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
• 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 绘。
• “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 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 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 棵芭蕉。
• “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 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 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
八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3《苏州园林》教课件

苏州园林测试题

苏州园林测试题

13 苏州园林测试题一、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加油!)斟酌..( ) 镂.空( ) 砌.砖( ) 嶙峋..( )池沼.( ) 模.样( ) 着.眼( ) 蔷薇..( )阑.干( ) 轩榭..( )二、你能像下面( )项一样写不错吗?(要细心哦!)A.工细丘壑闲适别具匠心因地治宜B.败笔雷同明艳自出新裁无所依傍C.鉴赏彩绘盘曲嶙峋重峦叠障珠光宝气D.堆叠阅历蔓延俯仰生姿玲珑三、快来试一试——对号入座!(很有意思!)鉴赏欣赏欣赏①公园里有很多可供( )的花木.②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③他很( )这个建筑的独特风格.四、快给它们命名.①重重叠叠的山峰.( )②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种种美的姿态.( )③考虑事情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五、如果你是作者,你怎样解释下面语段中的问题?(够紧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到达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1.?苏州园林?作者,名,著名的家、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童话??.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以下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六、试着做个小才子运用你所学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写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简单介绍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具,要求说出它的特点.(例如:文曲星、mp3等)参考答案13 苏州园林一、zhēnzhuólòuqìlínxúnzhǎomúzhuóqiánɡwēilánxuānxiè二、D(由于A项中“因地治宜〞的“治〞应为“制〞;B项中“自出新裁〞应为“自出心裁〞;C项中的“盘曲嶙峋〞应为“盘屈〞,“重峦叠障〞应为“叠嶂〞;只有D项全部正确,所以选D)三、①欣赏②鉴赏③欣赏四、①重峦叠嶂②俯仰生姿③斟酌五、1.叶圣陶绍钧教育文学古代英雄的石像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a.列数字 b.举例子、打比方 c.作比拟4.不可以.由于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那么没有这层照应了.5.效果会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认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认句强.六、要求: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恰当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说明文具的特点.。

八上13苏州园林

八上13苏州园林

第四段:
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 征?
明确:“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 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 的一景。”
第五段:
1、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 眼在画意。”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3.摹状貌
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 画意的描摹等。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既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又使语言达到了准确、简明而又形象生动的要求。
布置作业
小作文:
我们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食堂的 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 字数为150字。
—叶圣陶
雨惊诗梦来蕉叶 风载书声出藕花
作者简介
叶圣陶: (1894~1989),原名叶绍钧,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 本文作者 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 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 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 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 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 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 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 们很好地学习。
色彩
总说
分说
小结:
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 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 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 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 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 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先 人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 多令世人震惊的文化古迹,他们如一颗颗散落 的明珠将我们生活的国度点缀成一个如诗如画 的地方。希望同学们能随时随地、无时无刻的 带着一颗欣赏的心去观察、去思考,用我们的 智慧和力量去传承中华文化的火种,自觉珍惜 和保护文物古迹,珍惜文化遗产,让民族的、 世界的东西万古长存!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 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 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 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允诺。后因故 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 用,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 园林”,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恋 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人民教育 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文时,改名为 “苏州园林”,有删节。
分类具体说 明苏州园林 的艺术美。
总结全文,指 出苏州园林的 美还不止以上 这些,引人回 味。
亭台轩榭的布局 (3)
由 主
假山池沼的配合 (4) 主要方面 花草树木的映衬 (5)
到 近景远景的层次 (6)

角落的图画美(7) 门窗的图案美(8) 色彩的搭配美(9)
细微方面
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 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 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提点, 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 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 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 前后提挈。以“图画美” 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 为线索贯穿全篇。
语言探究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 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 “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语言探究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 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 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 什么作用?
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 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 人耳目。
以第四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 竹木掩映,让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 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 和其 它景物的配合,或河山 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 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 不皆美。再其次又写池沼中 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 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 “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字词注音
轩榭( xuān )xiè 池沼( )zhǎo
丘壑(hè)
模样( )m相ú 间
( )jiàn 嶙峋(
)lín xún
庸俗(yōn)ɡ 镂空( l)òu
蔷薇(qián)ɡ 重峦叠嶂( )zhànɡ
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 (1—2)
第二部分 (3-9)
第三部分 (10)
概括说明苏 州园林的地 位及特点。
谢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
—叶圣陶
《中国石拱桥》让 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桥梁 事业的伟大成就,《桥 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 角度感受到了桥的魅力。 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 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 的园林建筑。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 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代表 作品有《倪焕之》《稻草人》 《古代 英雄的石像》《叶圣陶全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