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 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A CITY IS NOT A TREE城市不是树形结构读书笔记“这是一篇探讨设计思想方法的论文,其原则并不限于城市规划”习兴慧 201111001134随着历史的发展,功能主义城市的弊端已经日益显现。

城市本应该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架冰冷的机器。

现代主义主张建筑适应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注重实用、功能、经济、效率的问题。

但是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人。

人的行为是复杂的,人们每天都会有诸如上下班、购物、工作、散步、去银行、接送小孩等等各种行为,人们会在上下班的途中接送小孩,或者在下班的途中顺便去超市购物,亦或者在公园散步的过程中与陌生人发生交谈。

这些行为的发生应该是文中所说的“半网格”结构,而非“树形”。

因此这些行为所发生的空间也应该是一种“半网格”结构。

但是在功能分区非常明确的城市规划模式之下,城市发展往往背离了城市真正的主体,也就是每一个复杂的个体——人。

亚历山大首先分析了自然城市和人工城市的差别,他认为自然城市是自然形成的一种半网络结构,而人工城市则是一种简单线性的树状结构,在短时间内统一规划而成。

对于什么是“结构”,什么是系统,亚历山大举的最形象生动的例子:报栏、信号灯、人行道组成的系统结构,我想可以这样深入理解:在这个系统中,报栏、信号灯、人行道作为系统内的固定不变的部分,形成了系统的“结构”,而作为一个活的、不断地在发生作用的系统,除了其“结构”,其中还存在着不断地进行运动、代谢、出入的变化部分——在该系统中既是人群、报纸、钱和电脉冲,这些成分不断地出入系统,使系统产生代谢并且发挥作用,相对于“结构”而言,活的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能量”,即一种变化和流动的不定成分,能量具有可塑性,结构塑造能量的具体运作形式从而共同达成系统功能的产生,如果用水和管道来对应能量和结构的话,就可以理解为:不同的管道造成了不同的水流形式、产生了不同的作用,比如湍急的水、平静流淌的水,比如人工水坝就是通过某种结构,让水产生了能够发电的水形从而最终产生电能。

城市设计迪特尔普林茨读后感

城市设计迪特尔普林茨读后感

城市设计迪特尔普林茨读后感读迪特尔·普林茨关于城市设计的这本书,就像是跟着一位特别酷的导游在城市这个超级大的游乐场里探险。

一开篇,普林茨就像一个老司机一样,带着我从城市设计的基础概念开始溜达。

以前我看城市,就只是看那些高楼大厦、宽宽窄窄的街道,觉得不过如此嘛。

但是这本书告诉我,城市就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大机器,每个零件都有它的作用。

比如说那些小小的街角公园,它可不只是给大家遛弯儿的地方,那是城市的“呼吸口”,能让在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生活的人们喘口气儿。

书里讲到城市空间的塑造时,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那些建筑的高度、间距,街道的走向,都是大有讲究的。

就像搭积木一样,搭得好就能让阳光均匀地洒在每个角落,让风可以在城市里愉快地穿梭。

我想象着那些城市规划师们就像一群魔法师,拿着他们的规划图和设计理念魔杖,点一下这儿,画一笔那儿,就把城市变得既实用又美观。

普林茨还提到城市设计中的人性化考量,这一点真的特别暖心。

他说城市是为人服务的,不是让人去迁就城市的。

就像我们经常抱怨的一些地方,走老远都找不到个厕所,或者人行道窄得像走钢丝。

好的城市设计就应该让孕妇、老人、小孩都能舒舒服服地在城市里溜达。

这让我想起我去一些古老的欧洲小镇,那里的街道虽然不宽,但是处处都透着对人的关怀,街边的小店、长椅、小喷泉,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幅让人感觉温暖的画。

在文化传承这一块,普林茨也给我上了一课。

城市不是一个没有历史的新玩具,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记忆。

那些古老的建筑、传统的街区就像是城市的传家宝。

现在很多城市为了发展,把老房子都拆得干干净净,就像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的过去一样,多可悲啊。

一个城市的魅力,有一部分就来自它的历史底蕴,就像巴黎的卢浮宫周围,古老的建筑和现代的设施相得益彰,走在那儿就像走在历史和现代的时光隧道里。

不过呢,这本书也有点小“傲娇”。

有些地方讲得太理论化了,就像一个老学究在喋喋不休,我得费好大劲儿才能消化。

但是这也不妨碍我从中学到很多关于城市设计的奥秘。

城市设计方案读书笔

城市设计方案读书笔

都市设计读书笔记都市设计概述都市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旳都市建设所进行旳对都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旳设计和组织。

大体上,对都市设计旳多种见解可分为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类。

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都市设计:都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旳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旳而在形体方面做旳构思,它波及都市环境也许采用旳形体。

就其对象而言,都市设计涉及3个层次旳内容:1,工程工程旳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旳形体发明,有拟定旳委托业主,有具体旳设计任务及预定完毕日期,都市设计对这种形体有关旳重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控制。

2,系统设计,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旳工程形体。

3,都市或区域设计,涉及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

K·Lynch提出:都市设计旳核心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都市多种活动旳交错。

Team10 觉得,都市设计波及空间旳环境个性、场合感和可辨认性,都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旳不同层次。

特别强调了都市设计中以人为主题旳微观层次。

A·Rapoport从文化人类学和信息论旳角度,觉得都市设计是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旳组织。

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旳都市设计:在都市设计实践领域旳专业人员,更见关注内容旳现实性、目旳旳针对性和实行旳可操作性。

在现实背景中,这种解释常与特定旳社会、经济、政治机构和社区有关,具有显见旳政策取向和工程取向。

J·Barnett指出:都市设计是一种现实生活旳问题。

都市形体必须通过一种持续决策过程来塑造,将都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

Designing Cities without Designing Buildings。

H·Shirvani专家指出,都市设计不仅仅与所谓旳都市美容设计相联系,并且是都市规划旳重要任务之一。

齐康院士觉得:都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行旳手段。

涉及这样几种意义:1离不开都市;2离不开设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觉得:都市设计是对都市形体环境所进行旳设计。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书笔记第一页读书笔记与读后感,第二页此书简要介绍。

作者:[美]亚历山大等著,陈治业,童丽萍译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05月第一章城市发展的思路i. 强调整体性新的生长是由原有的具体的、特殊的结构属性产生的。

ii. 整体性的特征:1. 整体性是渐近的:一步一步开始2. 是不可预测的3. 是连贯的4. 是富于感情的。

因为和我们密不可分—可能是说,我们本身就是这个整体化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在形成他并且被他形成,一种互形成的关系。

iii. 整体性是由过程得来的:过程必须保证每一种新的建设行为在深层意义上都与过去发生的一切相联系。

第二章总法则壹大杂烩的思想:城市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似乎毫不相关各执一端的动机。

这种大杂烩仍然是应该进行组织的,而不是完全的放任的伪民主。

“总之,没有整体的意识,这种著名的大杂烩只能引起思想上的混乱。

”貳“每一个新的建设行为必须有一种基本职责:它必须创建一种连续的自身完整的结构。

”參认为产生整体性的过程“是通过逐渐产生出一种在空间上被定义为…中心区域‟(the field of centers)的机构而呈增长趋势进行的“。

这个东西,应该就是东南大学的那篇相关论文中所谓的自适应系统的系统的”基核“吧。

其实,作者在后边的补充说明中点出,总法则其实就是要求或者说追求一件事情:“建设的每一个行为,即城市发展的每一次飞跃都是朝着创造整体性的方向进行的。

”这个事情我总是以为,他似乎还是在以一个欧洲的中世界小城为模版和榜样来认定一个城市,但是大都市还能够那么的机械的要求整体性吗?或者大都市的所谓的“整体性”是一种更加隐含或者说更加民主的东西?大都市中的法则是什么呢?肆但是,他提供了将一条法则付诸实施的一种可以借鉴的手段:将一条不容易被实施的法则作为一种基本的上层导则,而根据它制定出一系列的是指具体化、可实施的“过渡法则”,这些法则具体而清楚,能够指导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

城市设计笔记-整理

城市设计笔记-整理

城市设计概论讲义第一章基本概念1.1“城市设计”的多种理解1.1.1注重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1.1.2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1.1.3针对公共领域的城市设计1.1.4强调功能组织的城市设计1.1.5关注环境与行为互动的城市设计1.1.6强调过程的城市设计巴奈特:“一个良好的城市设计绝非是设计者笔下浪漫花哨的图表和模型,而是一连串都市行政的过程,城市型体必须通过这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来塑造。

因此城市设计是一种公众政策的连续决策过程,这才是现代城市设计的真正含义。

”“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

1.1.7广义综合的城市设计1.1.8我国学者对城市设计的认识郭恩章金广君“现代城市设计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城市环境设计”。

“城市设计也是一种社会干预手段,政策性较强,其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表现为公共性的行政管理过程,如制定公共政策,进行建设管理等”。

1.2城市设计学科定位城市规划中的形体环境规划结合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的相关知识。

1.3 城市设计的目的1.3.1改善公共环境质量1.3.2为市场经济服务1.4 城市设计的特征空间向度时间向度多学科多主顾指导性人与环境参考书目:凯文·林奇(美)《城市的印象》项秉仁译E.N.培根(美)《城市设计》黄富厢译F.吉伯德(英)《市镇设计》程里尧译徐思淑等《城市设计导论》金广君《图解城市设计》《国外现代城市设计精选》王建国《城市设计》第二章城市设计简史一步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写,即写成了一部城市设计史。

——吴良镛1.西方城市设计简史1.1古希腊的城市设计1.1.1城市文化特征——城邦、公民与民主精神——人本主义与纯粹理性精神——开放、学习、交流、思考——广场、圣地、公共建筑1.1.2雅典卫城古希腊人建筑群建设的杰作:1)与城市生活相结合2)与地形和自然景观相结合3)与城市整体景观相结合4)力求体现人的尺度5)利用城市和建筑体现大自然美1.1.3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波丹姆苏格拉底:城邦和城市生活自然发展;柏拉图:《理想国》“社会几何学”;城市中心是卫城,并在周围建立一圈城墙,城市其他部分从这个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并相互取平,占地好的面积稍小一些,占地次的面积稍大一些。

城市设计——设计方案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设计方案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上)——设计方案[德]迪特尔·普林茨本书是为德国高校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专门撰写的《城市设计》教科书,分上、下两册。

本册主要讨论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现状调查、目标设定、方案设计,及道路交通、噪声防护、道路照明、开放空间、住区住房、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设计手法。

此书,可以让“城市设计”不再炫耀,更加的理性化。

读书笔记主要集中在第四章——设计的基本方法。

学习了解在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的布局形式、尺寸以及组织形式,使得以后的设计能够更加科学、理性化和人性化。

设计的基本手法1 交通城市交通规划必须满足以下前提条件——维持绝对必需量的交通。

——当分配交通流量时,就以所有的交通方式作为对象,这时,尤其应促进非机动化的私人交通以及公共的客运交通。

——公平考虑所有居民所拥有的交通机动化需求和可能性。

——对比要的交通流进行引导,从而尽量减少交通问题对于生活质量的侵害。

——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能源节约与国民经济方面的可能性。

例:一个居住区的道路网开发合理的开发模式——集中布置的居民点建筑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布置,日常生活必须的设施在步行范围内。

远距离的目的地与住宅间通过公共交通工具联系。

优点:大大限制了机动车交通,只需要较少的交通用地。

能源消耗较少,环境污染也较轻。

步行交通步行交通必须是连贯并且有着明确的目的地指示的道路结构,步行者的安全和活动灵活性必须优先考虑,同时还要考虑步行的舒适性。

步行者的出行半径收到目的地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条件、道路频度和阻碍等因素的影响。

在步行交通中,特别需要保护婴儿、小学生和老人的安全。

以下道路的安全性需要优先考虑:1.步行者来往频繁的道路2.不以车辆通行为首要用途的道路,例如游憩道路和购物街到。

需要设置保护设施的目的地:游乐场所、游乐场和运动场、幼儿园和学校、商店、社会设施、停车场等。

根据使用频率和道路的联系,对步行道路进行等级划分,主要步道的绕行系数必须最低,而次要步道则允许较大的绕行系数。

城市设计迪特尔普林茨读后感

城市设计迪特尔普林茨读后感

城市设计迪特尔普林茨读后感读迪特尔·普林茨关于城市设计的论述,就像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穿梭,时而惊喜,时而陷入沉思。

首先得说,这位大师的观点让我对城市设计有了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以前看城市,就只是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这些表面的东西。

普林茨却像是一个拥有魔法放大镜的人,他把城市的每一个元素都放大给你看,而且还告诉你这些元素之间是怎么互相“聊天”的。

比如说街道吧。

在他的描述里,街道可不是简单的水泥路加上两边的房子。

街道就像是城市的血管,是有生命的。

它承载着人们的来来往往,街边的店铺是细胞,为这条“血管”增添活力。

那些小咖啡馆里飘出的咖啡香,商店门口五颜六色的招牌,都是街道生命力的表现。

而且街道的宽窄、建筑的高度和街道的关系,就像血管的粗细和周围组织的配合一样,都有着微妙的平衡。

要是比例失调了,就像人身体生病一样,整个街道的感觉就不对了。

再讲讲城市里的广场。

广场在普林茨眼中就像是城市的客厅。

我特别赞同这个比喻。

想象一下,城市里的人们就像家庭成员一样,在这个客厅里聚会、休闲、交流。

一个好的广场,周围的建筑就像是客厅里摆放得体的家具,既不能太拥挤让人们没有活动空间,也不能太空旷显得冷冷清清。

而且广场上的喷泉、雕塑之类的元素,就像是客厅里的装饰品,为这个“客厅”增添了文化和艺术的氛围。

不过呢,读他的东西也不是一路顺畅的。

有时候他的一些概念和分析就像一团缠绕在一起的毛线,得费点劲儿才能理清楚。

我得反复读几遍,还得在脑海里想象着城市的画面才能理解。

就像他在讲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的时候,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图表差点把我绕晕。

但当我好不容易理解了之后,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在迷宫里找到了出口。

普林茨还强调了城市设计中的历史和文化因素。

这一点让我觉得城市就像一个有故事的老人。

每一块古老的石头、每一座古老的建筑都承载着过去的记忆。

我们在设计城市的时候,不能像一个鲁莽的年轻人,不管不顾地推倒重来。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城市设计[美] 埃德蒙N 培根城市作为一种意愿行动城市是文明程度的标志;城市是一种巨大的偶然事件的产物,他超乎人的意愿的控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空间意识作为一种感受建筑设计的基本成分由空间和体量两项要素构成;空间的形式:体量与空间的力的相互作用在哲学上的一种表现界定空间:与建筑的形式所产生的精神融合清晰的表现空间:建筑形式、质感、材料、光影和色彩的模式,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清晰地表现空间的品质或精神。

空间与实践:生活是一连串感受的连续流空间与运动:建筑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建筑的定义:建筑就是空间的表现,就是要使得身历其境者产生一个与先行的和后继的空间有关的明确的空间感受。

介入空间:着天>接地>空间中的点>后退的面>纵深设计>升降>凹凸>与人的关系>设计者作为身临其境者>实现,表现,理解设计的性质总体来说,就是一个四维的设计过程同时运动诸系统的性质(体量与空间的关系,感受的连续性,同时的连续性)运动系统与自然现象的联系时间中的韵律同时运动诸系统与城市设计的联系感知自我的方式一个人、一个机构本身与这两者的关系决定其生活的性质和对社会的贡献,而且,实际上,决定了一个机构的性质和形式。

感知环境的方式(安全与危险)感知空间的方式(统一性,两重性,支配与次支配,主题外延与主题内涵)(主题内涵:体型,体量,对象)[主题外延:空间,运动,形式]空间心理学P47(有效联系圈)介入:情绪和感觉都介入的重要性,方块的介入>向全面介入(色彩,空间,预期等)希腊城市的成长雅典,Panathenaic Way(主干道)以这条道路贯彻整个城市的文化动力学概括:使点运动成线,线运动成面,面运动成空间的度量。

建筑设计的精髓,从一个城市的尺度上考察时,存在于各种动力精巧地相互作用的巨大范围之中。

体缩小为点,重新启动它运动的历程,并选入下一个度量范围之中。

城市设计基础_随笔

城市设计基础_随笔

《城市设计基础》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描述 (1)1.1 城市设计的定义和意义 (2)1.2 《城市设计基础》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1.3 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介绍 (4)二、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5)2.1 人性化原则 (6)2.2 可持续性原则 (8)2.3 文化保护与传承原则 (9)2.4 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原则 (10)2.5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原则 (11)三、城市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 (13)3.1 伦敦塔桥的设计过程与特点 (13)3.2 巴黎卢浮宫的周边环境改造与城市更新 (14)3.3 上海外滩的历史保护与现代融合设计 (16)3.4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与建设 (17)一、内容描述在深入阅读《城市设计基础》我渐渐被书中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所吸引。

这本书涵盖了城市设计的多个方面,包括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交通规划等核心内容。

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城市设计领域的热爱和对于未来城市的愿景。

在浏览全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空间结构的重要性。

城市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设计,而设计的基础在于对城市的深入理解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

书中详细描述了城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如何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如何从历史文化角度保留城市特色,传承历史文脉。

这些理念与方法的阐述,使我对城市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书中对于城市设计的实际案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解读,通过阅读这些案例,我深刻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这些实际案例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城市,既有大都市的设计,也有小城镇的改造。

这些案例展示了城市设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设计理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每一个案例都给我带来了启示和新的思考方向,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在反思我自己的思考和设计过程,从中找到了新的灵感和视角。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实践中去检验效果与实用性。

读书笔记城市设计

读书笔记城市设计

读书笔记城市设计篇一: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读书笔记人类活动和意识的体现———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随着城市的产生,由于城市中需要不同功能的活动场地,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而这样将这些不同的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设计也跟随着发展,城市设计的发展,就是人类活动习惯和意识进步的一个体现。

最早的城市在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和黄河等冲击平原区域,这个阶段城市才刚刚发展起来,人类文明也才刚出现,大多都还是顺着自然条件的共同法则,沿着河道发展城镇以满足灌溉生活之需,并将重要的公共建筑、王宫府邸修建于自然高地或人工高台上以抵御水患。

而这一时期,原始宗教为当时的主导文化,城市设计上也多有体现迷信鬼怪的思想。

古希腊作为西方历史的起源,期间出现很多的文明古迹,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科学、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作为希腊城邦之首,雅典承载了较多的这些文明。

这个时期,城市中出现了较为重要的广场空间,主要以通过柱廊围合的半公共场所与完全敞开的广场空间为主,卫城就是一个例子。

而自由的思想在蔓延的同时,以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也在发展,他们开始思考用理性与秩序来建立城市,通过宽度一致的街道,尺度相同的街坊与规则的广场构建起一种强烈的视觉有序的城市景观。

公元前后,古罗马逐渐替代了古希腊,古罗马在古希腊的城市设计思想上,又加入了自己的想法,主要有三个特征:1.享乐主义的特征2.实用主义的特征3.炫耀主义的特征。

古罗马城市设计的高度发展,马克·维特鲁威撰写了《建筑十书》来对自古希腊以来的城市、建筑实践进行总结,并在继承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建设的理论纲领与理想的城市模式:如城市选址应占用高地、临近水源、具备丰富的农产资源与便捷的公路;建筑的兴建必须考虑城市因素,如道路、地形、风向、阳光等;理想的城市应采用环形放射道路的八角形平面等等。

这套思想,成为西方工业化以前有关城市建设的基础原则,并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城市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设计历程读后感

城市设计历程读后感

城市设计历程读后感刚翻开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城市记忆的大盒子。

里面的内容那叫一个丰富,从古代城市的规划说起,那时候的人可真不容易,没有咱们现在这么多高科技,但人家靠着智慧和对生活的理解,把城市建得有模有样。

像那些古老的城堡和集市,布局都是有讲究的,城堡要能防御外敌,集市得方便大家买卖东西。

我就想啊,那时候的设计师估计都是全能选手,得懂建筑、懂地理,还得懂人心呢。

书里讲到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那简直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进化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复杂。

工业革命之后啊,城市就像个突然被吹起来的气球,一下子膨胀了好多。

不过这时候问题也来了,房子盖得密密麻麻,街道变得脏兮兮的,人在城市里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突然长胖了,可身体还没适应过来,到处都是毛病。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书里提到的那些现代城市设计的理念。

就像是给生病的城市开药方一样,设计师们开始想办法让城市重新变得宜居。

什么绿色空间啊、公共交通啊,这些概念都出现了。

这就像是给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它既能发展,又能让人住得舒服。

比如说,那些在城市里建起来的公园,就像是城市的肺一样,给人们提供了新鲜的空气和休闲的好去处。

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就在想,这城市设计还真是个大学问,就像摆弄一个巨大的拼图,每个小块都得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书里还介绍了好多不同城市的设计案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成功的案例就像是闪闪发光的明星,让人看了就忍不住点赞。

像新加坡,那个城市规划得那叫一个井井有条。

绿化做得特别好,到处都是花草树木,感觉就像住在一个大花园里。

而且交通也很方便,人们不管是开车还是坐公共交通,都不会觉得很麻烦。

我就琢磨着,要是我住的城市也能这样就好了。

失败的案例呢,也给人不少警示。

有些城市盲目地追求高楼大厦,结果把原来的城市特色都给弄丢了,就像一个人整容整得太过火,都不像自己了。

读完这本书,我对我生活的城市也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走在大街上,就觉得那些建筑和街道都是理所当然的存在。

《城市设计》迪特尔读后感

《城市设计》迪特尔读后感

《城市设计》迪特尔读后感篇一城市设计》迪特尔读后感最近读了《城市设计》这本书,是迪特尔写的,哇塞,真的给了我好多好多的感触!说起来,城市设计这东西,以前我可能觉得不就是盖盖房子、修修路嘛,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城市就是一堆钢筋水泥的堆砌,可这本书告诉我,城市设计那可是一门大学问!迪特尔在书里讲的那些理念,让我觉得城市就像是一个有生命的大家伙。

比如说,他提到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需求,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生活的城市。

有时候,我觉得走在路上,想找个休息的地方都难,这可能就是城市设计没做好的地方。

我觉得吧,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可能就像是一个贴心的朋友,懂你需要啥,不需要啥。

比如公园,要是离得老远,谁愿意大老远跑去放松啊?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重要的,能住不就行了?但我想说,这可太重要了!城市要是设计得不好,人们生活能舒服吗?读完这本书,我就在想,未来的城市会变成啥样呢?会不会像科幻电影里那样,到处都是高科技的玩意儿?还是说会更加注重环保和人文关怀呢?我觉得这还真不好说,毕竟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不过,不管怎么变,我希望城市设计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是让我们在城市里感到迷茫和孤独。

你们说呢?篇二城市设计》迪特尔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城市设计》迪特尔这本书,我这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你说城市设计,这听起来好像挺高大上、挺遥远的一个词儿,可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它其实跟咱老百姓的日子息息相关。

书里讲的那些个案例和理论,有的让我拍案叫绝,有的又让我直摇头。

比如说,有些城市为了追求所谓的现代化,把老建筑都拆了,盖起了那些冷冰冰的高楼大厦。

这真的好吗?我不禁要问。

也许有人觉得这代表着进步,可我觉得这失去了城市的灵魂。

迪特尔强调城市要有个性,要有文化底蕴。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家乡,曾经熟悉的老街巷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商业街,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我觉得城市设计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得长远考虑。

《城市设计》迪特尔读后感

《城市设计》迪特尔读后感

《城市设计》迪特尔读后感篇一城市设计》迪特尔读后感哎呀,读了《城市设计》这本书,我这心里头可真是五味杂陈啊!这本书里讲的城市设计,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以前我觉得城市嘛,不就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没啥特别的。

但读了之后,我才发现,城市设计可不是随便盖盖房子、修修路那么简单。

就像迪特尔说的,城市设计要考虑人的需求。

我就想啊,这话说得简单,可做起来难啊!比如说,城市里要有公园,让大家能放松休闲,可有时候公园建得离居民区老远,谁有那闲工夫跑那么远去?也许是设计师没考虑周全?还有啊,城市的交通设计也很重要。

堵车那是常有的事儿,我就经常被堵在路上,心里那个烦躁啊!这时候我就想,设计师们能不能动点脑筋,让道路更通畅些?不过,话又说回来,城市设计也不是能一下子就完美的。

毕竟城市那么大,那么复杂,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可能吗?我觉得不太可能。

但起码得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读完这本书,我就在想,以后我生活的城市能不能变得更美好?也许能,也许不能,这谁知道呢?但我希望设计师们能多听听我们老百姓的想法,毕竟城市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不是吗?篇二城市设计》迪特尔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我读《城市设计》迪特尔的感受,那可真是一言难尽啊!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觉得这书可能会很枯燥,不就是讲城市怎么设计的嘛,能有多有趣?可没想到,越读越有意思!迪特尔在书里提到的那些城市设计的理念,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城市的公共空间不只是个摆设,而是要真正能让人愿意停留、交流的地方。

这让我想到我们小区旁边那个小小的广场,说是广场,可除了几棵树,啥也没有,谁愿意在那呆着呀?还有城市的建筑风格,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得有特色,得有文化底蕴。

我就想问了,为啥现在好多城市看起来都差不多,一点个性都没有?难道设计师们都江郎才尽了?不过,城市设计也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难题。

像资金问题,要把城市设计得美美的,得花不少钱吧?钱从哪儿来?还有土地资源有限,怎么合理利用也是个头疼的事儿。

(完整版)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完整版)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大体上,对城市设计的各种看法可分为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类。

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而在形体方面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1,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控制。

2,系统设计,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形体。

3,城市或区域设计,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

K·Lynch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

Team10 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的不同层次。

特别强调了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题的微观层次。

A·Rapoport从文化人类学和信息论的角度,认为城市设计是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

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更见关注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在现实背景中,这种解释常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机构和社区有关,具有显见的政策取向和工程取向。

J·Barnett指出:城市设计是一种现实生活的问题。

城市形体必须通过一个连续决策过程来塑造,将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

Designing Cities without Designing Buildings。

H·Shirvani教授指出,城市设计不仅仅与所谓的城市美容设计相联系,而且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齐康院士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施的手段。

包含这样几个意义:1离不开城市;2离不开设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5篇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5篇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城市设计》读书笔记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技艺一、空间—形体分析1.视觉秩序分析2.图形—背景分析(图底关系)λ开放空间→空间的连续性λ城市主导空间形态为垂直方向而非水平λ(与现代建筑概念不同)外部空间:图像化的,具有与周边环境实体一气呵成的整体特质λ积极的外部空间——建筑“合理的密集”λ空间构成了公共、半公共和私有领域共存和过渡的序列二、场所—文脉分析1.场所结构理论λ首先强调: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和聚落生态学的必要性λ城市形态来源于生活本身结构λ“TEAM 10”人与环境的公式:“人+自然+人对自然的观念”,并建立起住宅—街道—地区—城市的纵向场所层次结构,以替代原有雅典宪章的横向功能结构λ“空中街道“的多层城市,史密森夫妇—GOLDEN LANEλ城市需要一些固定的,周期变化不明显的,能起统一作用的点。

依靠这些点人们才能对短暂的东西进行评判并使之统一,反映循环变化。

地域标志和象征的建筑或空间“可改变美学“λ“簇集城市“(CLUSTER CITY,史密森夫妇):理想形态分为主干和枝丫两部分,各枝丫必须经由簇集才有整体结构的完整性λ场所结构分析理论贡献:ν挑战“美导致善“的传统观念ν强调城市设计的文化多元论ν强调“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连续“为社会服务“,尊重人的精神沉淀和深层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解决时空梯度问题ν案例:英国纽卡斯尔郊区的贝克居住区设计意大利“类似型城市“方案西柏林文化广场设计2.城市活力分析(雅各布《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城市病“)λ雅各布—城市最基本的原则“城市对错综交织使用多样化的需要,而这些使用之间始终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相互支持,以一种相当稳固的方式相互补充λ除交通功能外,街道还有三项基本变量:安全、交往和同化孩子。

λ城市更新—恢复街道和街区“多样性“的活力,设计需要满足:ν混合不同的土地使用性质,考虑不同时间、不同使用要求的共用ν大部分街道要短,街道拐弯抹角的机会要多ν街区中混有不同年代、不同条件的建筑,老房子应占相当比例ν人流往返频繁,密度和拥挤是两个不同概念3.认知意象分析(凯文·林奇城市意象)λ意象,用以表述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组织,一种经由体验而认识的外部现实的心智内化。

城市设计--美国的经验阅读笔记

城市设计--美国的经验阅读笔记

《城市设计——美国的经验》阅读笔记城市设计这一术语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专业设计领域,源于建筑学,更具体的说他发源于建筑学的现代建筑运动,它的产生基于对现代主义失败之处的反省,以求把握人类体验与城市生活的真实性。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批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对当代设计工作中传统的过程式模式广泛不满,这种不满导致了城市设计专业的发展。

简介城市建设方式的决策者包括各种各样的人。

城市建设方式也影响着包括政治家、律师、开发商、环卫工程师、建筑师、规划师、个体商业者、房地产开发商等的工作。

因为其中每个团体都在按自己的态度、消费观念、利益以及自然观和公众利益观去营造环境的方式。

但是实际上,权利的分配是不平衡的,那些对资源由控制权的人对未来城市形态起着主导作用。

物质化的城市存在于三位空间之中,但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城市存在于思维空间之中。

但人们对于如何才能塑造一个好的三维空间形象却没有什么观点,在大多数实例中,他们不是源于对经验的总结,而是源于一个特别时期的美学偏见以及对阳光特性和效能的坚持。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所迷失的是对整个城市环境的关注和随着各类人群不断变化着的需求而不断进行调整的计划。

这种对需要关注城市空间环境思维空间质量的重视以及他们所能给人们提供的环境已经促成了城市设计作为一个职业领域的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就是城市设计明确作为一种职业活动与研究地区的起源地,但是当时城市设计的目标通常被视为是一种大体量的建筑(建筑本身并不能创建美好的城市或城市空间场所)、城市规划以及/或者是景观性的建筑。

从1970年后这种情况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城市状态发展是动态的,作为一个需要较强理解能力的调查活动领域和设计活动,城市设计师一种明确的活动行为。

城市设计领域的诞生是源自认识到城市各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必要性,特别是对那些公众活动构成领域部分之间关联必要性的认识;城市设计也诞生于对土地进行良好合理分配的重视中,因为土地自己不会自动形成一个好的城市。

《城市设计》读后感

《城市设计》读后感

《城市设计》读后感第一篇:《城市设计》读后感《城市设计》读后感初拿到《城市设计》这本书时,我粗略浏览了一遍,本书图文并茂,为理解与汲取养分铺平道路。

埃德蒙·培根先生也以其在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杰出贡献,看了封皮的第一眼,我就被它的外表所吸引。

几个简单的符号竟然能将本书的意图表现的清晰可见,城市设计,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我们人类大脑中所具备的知识,对一个区域进行有目的,有顺序的规划设计,以满足人们的工作,居住,休憩,交通的需要。

作者的意图是城市设计背后的各种设计力——思维模式以及赖以产生的有力的,传递感觉的意象,以及激励他们付诸行动的力。

它意在帮助我们青年人在他们的条件下激发我们的想象,并运用于我们的现实中。

费城成功的规划经验告诉我们,使规划得以实施的原因在于使规划方案接纳的成分早已被接入规划中,规划设计过程与规划实施过程是视为一体的。

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共分为二十五个部分来叙述的,其中又可分为思想,构思,设计,理论运用于实践,成功的设计等五部分来叙述。

作者在叙述的同时,并不是空空的,范范的描述,而是通过具体的图例,设计草图来去进行阐述,使我们这些对设计初学者来说通俗易懂。

在“城市作为一种意愿行动”中,作者在阐述“空间与形式”时,我们知道建筑形式是体量与空间之间的接触点,这两个要素之间在哲学上相互关系不清楚的地方,建筑形式也不会明晰。

通过限定体量和空间之间的连接点,建筑师正在对人类和宇宙的相互关系作出说明。

这段话如果单纯的理解,可能很难,而作者则通过画出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典型的古代建筑——飞檐屋顶进行对比,分析。

说明了金字塔作为地球上出现的支配性体量形式的完美表现而存在,它是不变的绝对的一个说明,而中国建筑则是与此相反,是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状态而不是支配自然地有力表现,屋顶的凹形表现人的恭谦,表现建筑对于宇宙空间的接受,这些屋顶优雅地接受宇宙空间,并成为庭院建筑构图中的核心,这种表述方法很好,既有深奥难懂的理论,又有通俗易懂的图案。

城市设计笔记-整理

城市设计笔记-整理

城市设计概论讲义第一章基本概念1.1“城市设计”的多种理解1.1.1注重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1.1.2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1.1.3针对公共领域的城市设计1.1.4强调功能组织的城市设计1.1.5关注环境与行为互动的城市设计1.1.6强调过程的城市设计巴奈特:“一个良好的城市设计绝非是设计者笔下浪漫花哨的图表和模型,而是一连串都市行政的过程,城市型体必须通过这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来塑造。

因此城市设计是一种公众政策的连续决策过程,这才是现代城市设计的真正含义。

”“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

1.1.7广义综合的城市设计1.1.8我国学者对城市设计的认识郭恩章金广君“现代城市设计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城市环境设计”。

“城市设计也是一种社会干预手段,政策性较强,其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表现为公共性的行政管理过程,如制定公共政策,进行建设管理等”。

1.2城市设计学科定位城市规划中的形体环境规划结合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的相关知识。

1.3 城市设计的目的1.3.1改善公共环境质量1.3.2为市场经济服务1.4 城市设计的特征空间向度时间向度多学科多主顾指导性人与环境参考书目:凯文·林奇(美)《城市的印象》项秉仁译E.N.培根(美)《城市设计》黄富厢译F.吉伯德(英)《市镇设计》程里尧译徐思淑等《城市设计导论》金广君《图解城市设计》《国外现代城市设计精选》王建国《城市设计》第二章城市设计简史一步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写,即写成了一部城市设计史。

——吴良镛1.西方城市设计简史1.1古希腊的城市设计1.1.1城市文化特征——城邦、公民与民主精神——人本主义与纯粹理性精神——开放、学习、交流、思考——广场、圣地、公共建筑1.1.2雅典卫城古希腊人建筑群建设的杰作:1)与城市生活相结合2)与地形和自然景观相结合3)与城市整体景观相结合4)力求体现人的尺度5)利用城市和建筑体现大自然美1.1.3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波丹姆苏格拉底:城邦和城市生活自然发展;柏拉图:《理想国》“社会几何学”;城市中心是卫城,并在周围建立一圈城墙,城市其他部分从这个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并相互取平,占地好的面积稍小一些,占地次的面积稍大一些。

城市设计笔记

城市设计笔记

城市设计笔记第一章国内外城市设计梗概作为人类改造物质环境的手段,城市设计在历史上是伴随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城市设计的内涵不断变化扩大,方法不断进步,近几十年有了更为明确的概念。

一)国外城市设计发展19世纪以前,西方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建筑的一个分支,被称为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CIVIC DESIGN),在城市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古希腊时期,人本主义贯穿于城市设计中,城市和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设计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以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公元前5世纪,“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Hippodamus of Miletus)最早阐述了“网格式”街道,并在规模的城市建设实践中予以实现。

当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家艾德蒙.培根(Edmund N.Bacon),在《城市设计》一书中把这一时期城市设计方法总结为:“以空间、轴线、建筑实体、连锁空间、建立张拉力及延伸等连接发展模式”2、古罗马时期,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了主要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

城市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发展了纪念性的设计观念。

维特鲁威(Mareus Vitruvius Pollio)于公元1世纪末写的《建筑十书》中对古罗马城市设计建设思想,对城市选址、形态、布局等均有系统的论述。

3、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

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

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Camillo Sitte)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

4、14至15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生长出现了新的规模。

阿尔伯蒂(Leone Battista Alberti)的《论建筑》一书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成就的总结。

城市设计培根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培根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培根读书笔记【篇一:城市设计读后感】城市设计读后感我希望能消除一个如此广为流传而未加批判的概念,即:城市是一种巨大的偶然事件的产物,它超乎人的意志的控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坚决主张人类意志现在能够有效地施加在我们的城市设计之上,以为内城市所采取的形式将使我们文明的最高抱负的确切表现。

——培根key words运动感知色彩城市肌理建筑形态引言受沙里宁老师的影响,培根先生继承并发展了沙里宁老师的思想体系,强调城市的有机性——任何“体型”都是环境的一部分,如同自然生长出来的,并且都要讲求体型秩序。

不得不说,我们长时间生活在城市之中,对城市空间的感知却匮乏地可怜。

经验不足,增加了解读的难度。

《城市设计》的前四章,主要是理论基础;在之后的二十章节中,培根先生大篇幅地分析了不少世界名城的城市设计。

我在阅读时,将理论和实例穿插式阅读,来缓和理论部分略晦涩所带来的迷茫。

培根先生通过观察、归纳和分析城市中运动的人对空间和实体感知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他认为“建筑成为强加进环境中的许多变化无常的体型”,这就意味着建筑本身是非自然属性物质,建筑是对无边空间的“框定”,是为人类运用意图为提供他们运动的理想空间而塑造的。

那是否意味着建筑是独立于大环境外的孤独的存在?培根先生认为,“设计的过程即清晰地表现一个无定界空间中的某一部分。

”没有空间,就没有建筑。

空间的表现是通过各种运动去表现的,这种运动应当是包括自然环境的变幻、人的行为……培根先生在书中更强调了人的行进,空间是静态的,它的表现只能通过运动去感受。

点动成线,线动成体,那么体动为何?如果“体”是建筑单体,则“体”按照一定标准和规则在无限空间中运动产生的空间序列,和“体”随心所欲的生成,脱离运动系统而任意地布置,结果是不一样的。

城市作为一个远大于建筑尺度的存在,不能简单地用小尺度成群的概念就能解决。

我也认为,城市必须是被设计的,城市在认知形式上,可以概括为空间和实体的相互作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大体上,对城市设计的各种看法可分为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类。

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而在形体方面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1,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控制。

2,系统设计,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形体。

3,城市或区域设计,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

K·Lynch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

Team10 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的不同层次。

特别强调了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题的微观层次。

A·Rapoport从文化人类学和信息论的角度,认为城市设计是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

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更见关注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在现实背景中,这种解释常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机构和社区有关,具有显见的政策取向和工程取向。

J·Barnett指出:城市设计是一种现实生活的问题。

城市形体必须通过一个连续决策过程来塑造,将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

Designing Cities without Designing Buildings。

H·Shirvani教授指出,城市设计不仅仅与所谓的城市美容设计相联系,而且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齐康院士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施的手段。

包含这样几个意义:1离不开城市;2离不开设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王建国认为:1,城市设计的专业概念方向可由理论和应用两部分内容构成。

理论形态是一般的、理想化的、整体的,其表达方式则是理性的、自律的、规范的;应用形态则偏重方法和技术,因而常是显示的、相对易于操作的,其表达方式常是经验的、证实的。

2,城市设计理论方法与城市设计应用实践的方法和技能并不等同,尽管他们常有交叉。

3,只能借鉴,而不能从国外整套引进城市设计的理论。

4,因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程度、内容不同,世界各国对城市设计研究所运用的概念、适用范围的区别也有所不同。

王建国给城市设计的定义:城市设计是与其他城镇环境建设学科密切相关的,关于城市设计的一个综合性学科方向和专业。

城市设计的本质内涵和精髓影视城镇建筑环境的设计,应着重于在空间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

现代城市设计的成产及其任务西方近现代的城市设计:城市发展中只要有一套良好的总体物质环境设计理论和方案,其他的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的一系列问题就可以避免(现在发现这只是设计者本身的愿望而已)。

今天的城市设计出现了许多非共享的、互异的甚至对立的设计意象,城市建设的速度、规模、吃对和开发强度亦远非工业革命前可比,因而,其准则价值构成就十分复杂,经济、技术、社会文化乃至心理方面均对城市设计产生影响。

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1960年代以来,尊重人的精神要求,追求雅典生活风貌,古城保护和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成为现代城市设计区别于以往主要注重形体空间美学的主要特征。

现代城市设计实践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得到了发展。

各种理论和方法也应运而生,构成了现代城市设计多元并存的局面。

设计者考虑的不再仅仅是城市空间的艺术处理和美学效果,而是以“人——社会——环境”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的复合评价标准为准绳,综合考虑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强调包括生态、历史和文化等在内的多维复合空间环境的塑造,提高城市的“适居性”和人的生活环境质量,从而最终达到改善城市整体空间环境与景观之目的,促进城市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1,主导思想和价值观是“物质形态决定论”和“精英高明论”。

2,把整个城市看成是扩大规模的建筑设计,而不太注重具有应用性意义的和各种局部范围内的案例研究,未对城市建设形成系统的认识。

3,在方法上,多用建筑师惯用的手段和设计过程,缺乏与其他科学的交流和互补。

4,在抽象层次上涉及人的价值、人的居住条件等有关问题,但对城市社区中不同价值观的存在、不同文化(特别是亚文化圈)和不同委托人的需求及选择认识不足。

这是一种用城市三度形体环境设计的途径来取代城市规划的一种尝试和努力,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现代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环境设计,有以下特征:1,主导思想上,认为城市设计是一个多因子共存互动的随机过程,它可以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对社会产生影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社会问题。

2,在对象上,多是局部的、城市部分的空间环境。

但涉及的空间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空间艺术范畴,而已人的物质、精神、心理、生理、行为规范诸方面的需求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满足为设计的目的,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

它所关心的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3,在方法上,以跨学科为特点,注重综合性和动态弹性,体现为一种城市建设的连续决策过程,并常由某组织机构驾驭。

4,客观认识自身在城市建设中的层次和有效范围。

承认与城市规划和建设设计相关,但不主张互相取代。

5,设计成果不再只是一些漂亮的方案表现图,而是图文并茂。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概念分野和互相关系:城市设计是以城镇建筑环境中的空间组织和优化为目的,对包括人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空间对象所进行的设计工作。

因此,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虽然历史上城市规划的许多内容和方法都源自于建筑学,两者非常接近。

但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城市规划逐渐拥有了比城市设计更为宽广的对象和领域范围,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土地使用作出预期安排,协调城市各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互相关系,从而改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空间关系。

空间关系虽然是城市规划考虑的重点,但这并不是单纯的物质形体空间,而是由社会关系中生长出来的空间,或者说是有社会在城市空间上的“投影”。

在涉及城市整体的宏观层面上的空间资源分配方式,城市规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城市设计有其独特性。

首先,城市设计所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具有较多的文化和审美的含义,以及使用舒适和心理满足的要求。

环境效益是城市设计最求的主要目标。

其次,城市设计可以起到深化城市规划和指导具体实施的作用。

城市设计运用综合的设计手段和方法,可更为具体、形象的处理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关系,使城市各组成要素、各地区之间的互相关系更加完善。

同时,由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在处理的内容对象方面非常接近或者衔接的非常紧密而无法明确划分开来,因此,城市设计始终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他起到了连接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桥梁作用,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有效的“减震器”。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从物质层面看,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关注实体、空间以及两者的关系。

两者处理空间环境的出发点和内容有所不同。

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环境更多的取决于城市设计的效果,而不是建筑设计。

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设计过程是不可分的。

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项完整的工作,并在建设过程中予以反映和把握。

城市设计研究的对象层次、类型构成及其价值判断城市设计的对象层次和内容范围:城市设计的对象范围很广,从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到局部的城市地段,特别是涉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空间环境。

区域——城市级城市设计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城市建成区环境。

他着重研究在城市总体规划前提下的城市形体结构、城市景观体系、开放空间和公共人文活动空间的组织。

其内容包括市域范围内的生态、文化、历史在内的用地形态、空间景观、空间结构、道路格局、开放空间体系和艺术特色乃至城市天际轮廓线、标志性建筑布局等内容。

其设计目标是为城市规划各项内容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一个基于公共利益的形体设计准则,有时,他还可以制定一些特殊的地区和低端做进一步的设计研究,一般成果具有政策和导则取向为主、空间形体考虑为辅的特点。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观点是:区域——城市级城市设计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地区政策及新居民的设计,前者包括土地使用、绿地布局、公共设施以及交通和公用事业系统;后者包含了一些新城、城市公园和成片的居住社区。

在实践中,区域——城市层次上的城市设计首先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工作。

1,每个城市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这在总体规划确定的策划那个是性质中得到集中的反映。

2,城市规模的大小也会给城市设计带来不同的设计理念。

3,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实力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到具体的城市设计中来。

4,从世界发展趋势的角度看,这一层次的城市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1,做好生态调查,并将其作为一切城市开发工作的重要参照。

2,城市开发建设应充分利用特定的自然资源和条件,是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

城市及其周边地形、地貌景观和其他自然环境方面的资源,可谓城市带来富有个性的风格特点。

创造一个整体连贯而有效的自然开放绿地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

分区级城市设计:分区级城市设计主要涉及城市中功能相对独立,并具有环境相对整体性的街区。

其目的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分析该地区对城市整体的价值,保护或强化该地区已有的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特点和开发潜能,提供并建立适宜的操作技术和设计程序。

在分区这一规模层次上,城市设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一下几点:1,与区域——城市级城市设计对环境整体考虑所确立的原则衔接。

2,旧城和历史街区改造保护及更新整治。

3,功能相对独立的特别领域的规划设计安排等。

地段级城市设计:地段级城市设计的对象和内容:地段级城市设计主要指建筑设计和特定建设项目的开发。

这是最常见的城市设计内容,这一尺度的城市设计多以工程和取向,虽然比较微观而具体,却对城市面貌有很大影响。

1,与分区级城市设计类似,应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协调好具体开发建设中的各方利益,而不能仅被业主意志和纯粹的经济原则所左右。

2,城市中大量存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是城市形体环境构成的基本要素,一定程度上,他们对城市景观和环境特色的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必须处理好城市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形式、风格、色彩、尺度、空间组织,及其与城市的结构、空间机理、组织的协调共生关系。

3,在绿色设计方面,可利用生态设计中的环境增强原理,尽量增加局部的自然生态要素并改善其结构。

城市设计实践的三大类型1,开发性城市设计:指城市中面积的街区和建筑开发、建筑和交通设施的综合开发、城市中心开发建设及新城开发建设等大尺度的发展计划,其目的在于维护城市环境整体性的公共利益,提高市民生活的空间环境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