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诚仁

合集下载

苗岭的早晨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苗岭的早晨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苗岭的早晨》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苗岭的早晨》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描绘了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

●《苗岭的早晨》是1974年白诚仁先生特意为俞逊发新发明的“口笛”创作的曲目,曾被中国艺术团在世界演出,享誉海外。

1975年由作曲家陈钢创编成为小提琴曲。

【乐曲赏析】➢笛子曲笛子曲引子悠长抒情,红日初升,绵延山地里清脆绵长的鸟鸣声表现晨曦渐开,鸟鸣嘤嘤。

深树中鸟儿睁开惺忪睡眼慵懒而活泼的歌唱。

日高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呈现出苗岭自然风光的无限秀丽,大家出工了,苗岭渐渐沸腾起来。

转入主题部分后,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快速的节奏表现百鸟争鸣,欢呼雀跃,自由自在。

二胡扬刚之声流露出苗族人民勤劳忙,轻巧轻灵的吐奏,配合着口笛独特的音色,体现出山岭中层峦叠翠中鸟儿清脆鸣声,苗族人民热情、积极的劳动场景,山岭中层峦叠翠中鸟鸣明丽清脆,结合苗族飞歌的旋律,一时分不清鸟鸣和苗族人民的歌唱,此时鸟、自然、人和谐相融,苗岭人民幸福的生活令人热切向往。

急速的高潮戛然而止,曲子转慢抒情,苗岭和谐之景、深远之境、幸福之情洋溢而出,再现主题,悠长的歌声绵绵不尽,三日绕梁,回味无穷,令人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流连忘返。

➢小提琴曲乐曲分三个部分,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

第一部分实际上是一个较长的描绘性的引子,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节奏自由、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晨景春色之中;接着,乐曲转为快速。

小提琴吸收二胡滑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模拟百鸟在晨曦中的鸣啭啁啾,钢琴配合鸟鸣的回声,回荡相随,宛如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尽情欢唱。

第二部分是乐曲的主体,由几个取材于引子的音调加以发展、互成对比又互有联系的方整的乐段组成。

首先是在钢琴伴奏下,由小提琴奏出欢快热烈的第一旋律,随后第二个旋律在中音区奏出,情绪活泼,富有弹性;在钢琴刮奏之后,第三个旋律在小提琴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带有劳动的节奏特点。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一唱雄鸡天下白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起到 了很好的社会作用。歌曲的主歌部分 旋律起伏,跌宕有致,气势宏大;副 歌部分情绪昂扬,富于号召性。
作者:李劫夫,作曲。吉林农安人。 主要作品有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们走在 大路上》、《蝶恋花.答李淑一》、 《七律.为女民兵题照》,大型歌剧 《星星之火》等。
柔和。
3.欣赏对比音乐 (1)聆听白诚仁的作品《挑担茶叶上北京》 (2)师生讨论,由学生总结发言
作者白诚仁,四川人,长期深入少数民 族地区采集民歌,歌曲表达了对毛主席的爱 戴和敬仰 ,“桑木扁担轻又轻,我挑担茶 叶出洞庭….’’此曲柔和了民族特色。
(3)思维拓展能力训练,了解瑶族人民以 采茶为日常劳动的生活方式,以及茶叶的制 作过程(采摘,清洗,炒制,晾干)
五、归纳总结
(1)师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歌曲的繁荣 景象,以及这一时期的 歌曲在我国的音乐历 史 长河中的作用,甚至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价值 和贡献。
(2)师生:“你知道什么是歌唱吗?你脑子里是怎 样想,心理怎么感觉,你用感 情唱出来,这才是 歌唱”,那么,“情从何而来?”,情从人心来, 将眼中的所见之人、事 物、情景等转化为心中所 想,再转化为口中所唱,歌唱者一定将自己的全 身心,自己的灵魂 投入到歌唱之中,歌声才能打 动人们的心。正所谓“心中有歌,人皆自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1.播放开国大典时的影像资料, 引出课题《全世界人民心一条》
作品分析:作于1950年,在第三届世界 青年联欢会中获奖。全曲形象鲜明、感情 奔放,旋律优美流畅,切分节奏和八度大 跳的应用,表现了全世界人民为争取持久 和平,手挽手,肩并肩,团结一心的形象。
2.让同学对比《瑶族舞曲》和《我们走在大路 上》这两段歌曲的异同点?

《小背篓》创作背景

《小背篓》创作背景

《小背篓》创作背景
(一)作者概述
《小背蒌》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曲家白诚仁,纵观整个作品,构思十分精巧,风格独特、而且有鲜明的特色。

整个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作品中无论是从音域,还是作品内容来看,都融入了当地的湖湘文化,这些都深深的反应了百姓们的共同心愿。

在白诚仁的作品中,大多数都是反应民族特色的,既继承了湘南民族的音乐,又弘扬了民族文化,为民族音乐作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白诚仁的作品中,内涵是很丰富的,每一个作品中都包含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创作作品时,他会亲自去民间体验生活,会跟当地民族人民去学习民歌,并收集这些民歌,这些生活经历给了白先生创作灵感。

在他的创作中,一直都把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作为作品的精髓,也正因如此,他创作的很多作品都深入人心,为大家所喜欢,而且这些作品中有众多作品成了教学的典范,并被纳入音乐教材,并且还以各种形式传播开来,弘扬这种民族精神。

(二)《小背篓》创作背景
一首能够让人家喻户晓的歌,一首能让人路人开口就能唱的歌,背后的创作一定是不平凡的。

《小背蒌》就是这样一首歌,白先生在创作这首歌的时候花费了很多的经历,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在创作的时候扎根于民间,充分了解民间生活,体验生活,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不在空洞,而是富有了灵魂。

一首有灵魂的歌一定会被大家传诵。

不止这一首歌,白先生其他的歌曲的创作过程也是如此,就因为白先生这样的对于艺术的认真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更使得他的作品传承了民族文化。

声乐作品《小背篓》艺术风格分析

声乐作品《小背篓》艺术风格分析

声乐作品《小背篓》艺术风格分析摘要:《小背篓》是一首典型的新时期经典民歌,具有浓厚的湘西风格,作为湘妹子的宋祖英以湘西人的身份完美首次演绎了《小背篓》,并一直被人们所广为传唱,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

通过对《小背篓》艺术风格的分析,将进一步了解湘西文化,从而更好地弘扬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特质。

关键词:小背篓;宋祖英;艺术风格;演唱特质;创作作品一群在湘西大山里把冰棒放在背篓里的土家族苗族大妈、背篓、吊脚楼、深山、溪水、赶场、河滩……这一连串的景象勾勒出了一幅幅典型的湘西“边城”风光景象,这也正是《小背篓》所呈现的清纯画面。

由欧阳常林先生作词、我国著名作曲家白诚仁先生作曲,1990年由宋祖英把这首散发着浓郁湘西气息的原创声乐作品带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并深深打动了全国观众的心。

一、《小背篓》的创作背景简析词作者欧阳常林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创作的《小背篓》歌词朴实无华、亲切动人、形象鲜明。

体现出欧阳常林先生创作思路的艺术独特性,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切热爱之情,他深深喜爱着这片土地,且对湘西人民生活现状了解细微,对童年幸福生活的歌颂和美好回忆。

曲作者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白诚仁先生,四川成都人。

自从1955年10月分配到湖南省歌舞团工作起便扎根湖南这块具有浓郁民族音乐的土地,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全身心地投入这片热土,进行创作,深入侗乡、苗寨采集音乐素材,踏遍三湘四水,在充分吸收民间歌曲丰富养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投入到创作之中,创作出一首又一首唱响全国的湖南民歌。

在他五十余年的创作艺术生涯中,白诚仁先生更以“伯乐”的眼光挖掘培养了何纪光、宋祖英、吴碧霞等一大批湘籍歌唱家。

他是第一个开采出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富矿创始者,《小背篓》就是他其中的一部经典原创作品。

进入1990年初,正是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音乐的传播媒介在这种大驱势的浪潮中得到不断提升和壮大,从当时单一的卡带、录音机、磁带、录像带到有声影像的黑白电视机、直至现在普及千家万户的彩色电视机、CD、DVD 等的出现,促使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创作作品实现全屏效果。

《小背篓》课件

《小背篓》课件

第二乐段
• 第二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 • 第七乐句旋律舒展,音区较高,是全
曲的高潮所在,也是对童年幸福生活 的歌颂。 • 第八乐句节奏紧凑,旋律下行,是对 幸福童年生活的回忆。 • 尾声是第七、八乐句的扩展,长音的 运用好似作者沉浸在幸福的童年生活 中,意犹未尽,引人深思。
听歌曲,说童年!
•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童年的记忆中都有哪 些片段令你印象深刻?
《小背篓》
白诚仁

白诚仁,1932年出生,国
家一级作曲家,享受国务院专
家津贴。白诚仁具有渊博的音
乐知识,热衷于民族音乐创作。
代表作品:《挑担茶叶上北
京》、《洞庭鱼米乡》、《小
背篓》、《苗岭的早晨》等。
歌曲分析
• 这是一首典型的民歌风的创作歌曲,风趣 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特征,是一首很好的 农村生活题材的儿童歌曲。
• 作品用第一人称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叙 述了“我”童年时期的幸福快乐的生活, 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及对妈妈的思念。
第一乐段
• 歌曲为#f小调,两段体, 曲风清新自然。
• 坐在“小背 篓”里“晃悠悠”的情 景,表现了调皮的“我” 的形象。
母爱、童年
• 你还知道哪些歌曲是歌颂母爱的呢? • 童年时代,你最喜欢那首儿歌?
爱,就要大声说出来!
•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背篓》这首充满 浓浓的爱的歌曲,你们是否感受到了父辈 们童年生活的美好呢?
• 请同学们回去之后好好思考,今天的美好 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爸爸妈妈的爱多 么的无私、伟大!

《太湖美》与《洞庭鱼米乡》歌曲欣赏

《太湖美》与《洞庭鱼米乡》歌曲欣赏

《太湖美》与《洞庭鱼米乡》歌曲欣赏教材分析:1、歌曲《太湖美》此曲创作于1979年,为2/4拍,一段体,C宫调式,是一首具浓郁江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

曲风清新秀丽,曲调柔美流畅、迂回婉转,易于上口。

吴侬软语、轻歌妙韵、回环跌宕、引人入胜,生动地描绘出烟波浩渺的太湖旖旎的自然风光,演绎出江南名城的灵秀与富足。

抒发出水乡人们对故土的热爱,对太湖的赞美之情。

2、歌曲《洞庭鱼米乡》歌曲为4/4与2/4交替拍子的三段体,G徵调式。

曲作者白诚仁曾在湖区工作,凭借亲身的感受,运用渔歌的音乐素材,历经3年于1959年完成这首歌曲的创作。

歌曲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旋律高亢质朴、节奏自由,波音的运用使得曲调更加悠远,仿佛置身于千里水波之上。

湖南民间的高腔唱法更使歌曲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表现出洞庭湖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观,抒发了湖区人们热爱家乡的炽热情感。

全曲分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是速度较慢的山歌,音调高亢,跌宕起伏,开阔优美,好像是远眺湖区百里全貌,富于诗意。

第二乐段是速度稍快的号子,紧凑跳跃、欢畅的旋律使人仿佛置身于船队、田园水乡的劳作场面,朝气蓬勃,热气腾腾。

第三乐段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白帆远影的湖光景色,湖区人民的纯朴乡情,尽在歌声之中。

教学目标:1、能够分别感受出歌曲《太湖美》女声独唱中柔美流畅、迂回婉转富有江苏民间小调风味的演唱风格以及《洞庭鱼米乡》男声独唱中那高亢悠远、炽烈奔放的湖南高腔唱法的演唱风格。

2、知道《洞庭鱼米乡》为三段体结构,感受山歌与号子的不同风格。

并为第三乐段画出图形谱,来感受歌曲再现段高亢悠远、自由开阔的意境及湖区人们对水乡的热爱之情。

3、激发对祖国山河及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太湖美》、《洞庭鱼米乡》同为水乡渔歌的不同演唱风格。

教学难点:对江南小调、山歌和号子的感悟。

教学用具:歌曲的音响(像)资料,风光图片及相关的文章(诗句),舞扇、响板、二胡、A T V P 壬壬王壬/W笛子、琵琶等。

浅析白诚仁声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浅析白诚仁声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a d a o i g t o o i gme o ffl sc,h o o e oso x el n ma o k s ng t rg tlc l n d pt n he c mp sn t dso k mu i h o e c mp s d lt fe c le tHt n fl o swi b ih o a h
活用具 。在 白诚仁的笔下, 这连着大山, 连着一个
民族 的 背 笼 曲 调 就 是 这 样 缓 缓 流 淌 出来 了 。在 19 的春 节晚会上歌 唱 家宋祖 英 演 唱 了这 首 歌 , 90年
中图分类号:62 2 J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17 2 1 )5— 17- 3 17 1 X(00 0 0 4 0
On t e Fo k S y e o iCh ng—l h l t l fBa e n§ Vo a s c l
L U n q o g I Ya g in
大特点 , 特别是 他那 具有 浓 烈 的生 活气 息 和地 方 色
彩的歌曲, 更是在中 国民歌作品创作中别具一 格 , 独树一帜。白诚仁声乐作品的民族 风格 主要 体现
在 以下 的三个 方 面 :

湘大地上丰富多彩 的民族 民间音乐艺术 , 汲取音乐 创作鲜活的养料, 并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成就 。
湖湘音乐的掘宝人—— 白诚仁 , 3 1 2年出身在 9
四川成都 一个 书香 之家 ,95年 白诚仁 毕 业 于沈 阳 15 音乐 学 院( 鲁迅 艺术学 院 ) 作 为新 中 国培养 的第 原 ,

相传 唱 的歌 曲, 是 有 源 可 寻 的。 毛 泽 东 同 志 在 总 《 延安 文艺座谈 会上 的讲话 》 中 曾经 指 出 :人 民生 “ 活 中本 来存 在着文 学艺 术 原 料 的矿 藏 , 是 自然形 这

漂亮妈妈白珊的个人简介

漂亮妈妈白珊的个人简介

漂亮妈妈白珊的个人简介中文名:白珊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星座:射手座血型:A型身高:163cm出生地:四川成都出生日期:1971年12月04日职业:演员毕业院校:湖南省艺术学校经纪公司:于正工作室代表作品:美人心计、悠悠寸草心、笑红颜主要成就:第24届“小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首届波兰中国电影节女主角奖圣彼得堡最佳女配角奖南方盛典最佳突破奖婚姻状况:已婚育有一女白珊出生在湖南一个文艺家庭里,父亲白诚仁是音乐界的巨擘,中国民族作曲家,1974年创作过《洞庭鱼米乡》、《小背篓》、《风雷颂》等脍炙人口的歌曲,母亲则是一位专业舞蹈演员,在父母的熏陶下,白珊走上了文艺道路。

父亲曾一度希望白珊能继承自己衣钵,无奈白珊对表演情有独钟。

出演第一部电影《西行囚车》,饰演祭红。

1991年出演长篇电视剧《外来妹》,饰演秀英,同年出演电视剧《雾.海.帆》,饰演巧妹。

1998年出演《扬州八怪》,饰演女主角梅子,同年出演《纪晓岚》,饰演女主角文岚。

1999年与宋丹丹、赵本山合作出演农村题材电影《男妇女主任》。

2000年参演电视剧《百戏人传奇》,饰演女主角小雪并在《台商千金》中饰演女主角林雅倩。

2002在电影《漂亮的女邻居》,凭借在该片中出色表演而获得吉林省电影家协会颁发的第二十四届“小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并代表中国电影团参加了由波兰文化部,波兰电影家协会,中国驻波兰大使馆联合举办的‘第一届波兰中国电影节’的开幕式,并获得该电影节优秀女主角奖,同年大众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2021年主演苦情剧《悠悠寸草心I/II》,并提名南方盛典年度最佳女主角候选人。

2021年与叶童、倪齐民主演民国苦情大戏《富贵在天》,饰演卓曼君,该剧在2021年跃居本土电视剧排名第一位 ;同年还出演《人间烟火》,饰演秀梅。

2021年主演家庭伦理剧《贤妻良母》,饰演女一号朱玉芳并出演于正工作室出品的古装剧《美人心计》,演绎一个隐忍自私、心思缜密、妖娆冷艳的后宫娘娘;同年还出演民国剧《大丫鬟》。

《挑担茶叶上北京》牵出三位老人的深情往事

《挑担茶叶上北京》牵出三位老人的深情往事

《挑担茶叶上北京》牵出三位老人的深情往事桑木扁担轻又轻呃,我挑担茶叶出洞喔庭《挑担茶叶上北京》,这是首人们在一个时期几乎天天都能在收音机里听到的经典旋律,也许90后的孩子们不知道它的歌名,它的影响也淡淡远去,但在中年和老年人的心里,它曾代表着毛泽东家乡人民以及全国人民对主席的热爱,代表着那一带人民炽热的情感。

当《广播歌选》记者再次整理这首经典歌曲时,有幸找到了《挑担茶叶上北京》的首唱方应暄和创作者、人称“湖南音乐之父”的白诚仁。

聆听老人为我们拾起的那片片回忆……那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敬仰的年代,那是一个为时代奉献青春和激情的年代。

一句话――白诚仁来到毛主席的故乡1955年,白诚仁从东北鲁艺毕业。

湖南缺乏专业的音乐人才,文化部让鲁艺派人去支援。

时任鲁艺院长的李劫夫找白诚仁谈话,表达了这个意思:“在东北吃了这么多年的高粱米、苞米碴,你是四川人,湖南和你家乡一样,有辣子吃,有大米吃,而且那里的少数民族音乐非常丰富,你应该扎根在那里,把主席家乡的音乐开发出来。

”院长的一席话,让本想留校任教的白诚仁来到了湖南。

他觉得到毛主席的家乡工作是一个很光荣的任务,于是就义无反顾地到湖南省歌舞团报到。

白诚仁:到了湖南,我便开始了采风工作,可以说,我几乎爬遍了湘西南地区的每一座山,走过了每一个村寨,记录了大量的民歌素材。

采风回来,一种急切的创作欲望在我心中燃烧着,一定要创作一首毛主席家乡的歌曲。

采风是白诚仁来到湖南后的第一项工作。

他整整用了5年的时间深入到民间,到最艰苦的地方搜集民歌素材。

也正是这5年,白诚仁的脑子里装满了湖南民歌的优美旋律。

1960年,被分配到湖南的广东籍创作员叶蔚林与白诚仁的想法不谋而合,也想创作一首毛主席家乡的歌。

当白诚仁拿到叶蔚林写的《挑担茶叶上北京》的歌词,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白诚仁:“这正是我想要的词啊!歌词的意境深深地打动着我,仅用一个下午的时间。

我就完成了旋律的创作。

”《挑担茶叶上北京》的主旋律取材于城步苗族山歌《哩啦哩》,但《哩啦哩》只有6个音,音域不够宽,不利于歌舞团专业演员的表演发挥。

《小背篓》创作背景

《小背篓》创作背景

《小背篓》创作背景1988年,当时在电视台工作的欧阳常林创作了《小背篓》的歌词,在考虑曲作者时,欧阳常林很快想到白诚仁。

白诚仁在为《小背篓》谱曲时正好在湘西采风,他的创作灵感源自路上碰到的一群把冰棒放在背篓里的苗家大妈,背篓、吊脚楼、深山、溪水、赶场、河滩、赛龙舟……这一连串的意象不正是勾勒出了典型的湘西“边城”风光吗。

于是,他把在这里学到的山歌调谱到了曲子里。

《小背篓》创作完成后,最初并不是给宋祖英演唱的,而是给有着常德“邓丽君”之称的湖南省歌舞团成员张玉辉唱的。

但后来张玉辉和宋祖英都被选中去日本演出,带队领导认为二人都唱民歌太重复,而张玉辉是汉剧演员出身,会唱戏,于是决定由她唱花鼓戏名曲《刘海砍樵》,《小背篓》由宋祖英演唱。

1990年,宋祖英唱着这首散发着浓郁的湘西气息的湖南民歌走上央视春晚舞台,深深打动了观众。

因此宋祖英在后来回顾时说:“我年轻时唱着《小背篓》走出湘西,走向北京。

这首歌始终是我心灵深处永远的珍藏。

”母亲的眼神是那么的慈爱,自打儿女呱呱坠地起,那一抹温柔的眼眸,就有如一道无形的细线,系在儿女的身上,儿女走到哪里,母亲的牵挂就延伸到哪里。

冬天怕儿女冻着了,夏天怕儿女热着了;晴天怕儿女晒着了,雨天怕儿女淋着了……担忧似乎就是母亲的专利,操心好像就是母亲的代名词。

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若想让母亲不为儿女担忧,不为儿女操心,那似乎是毫不可能的事。

所以,母亲就习惯性地用她那无言的牵挂,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儿女,寸步不离。

无论什么时候,母亲都不会嫌弃自己的儿女,不会置自己的儿女于不顾。

母亲像蜡烛,燃烧自己,只为照亮儿女的人生路;母亲像雨伞,挡住狂风暴雨的吹打,只为给儿女一份温暖;母亲像孺子牛,用自己的血汗,哺育儿女茁壮成长。

母亲是山,总能包容儿女的过错;母亲是水,总能涤尽儿女心灵的污垢;母亲是树,总想为儿女洒下一片阴凉;母亲是路,总是尽力为儿女铺就一条阳光大道。

儿女的生日唯有母亲不会忘记,儿女打个喷嚏唯有母亲会在意,儿女的喜好唯有母亲能铭记在心,儿女的点点滴滴就是母亲的整个世界。

(听赏)洞庭鱼米乡

(听赏)洞庭鱼米乡
第二课 洞庭鱼米乡
说说家乡的山和水
洞庭湖地图
洞庭湖
乐曲欣赏:洞庭鱼米乡
一、作品简介: 作曲家白诚仁先生1956年到洞庭湖区深入生活,正值
根治水患之后的合作化高潮之际,黑黝黝的土地,金 灿灿的谷穗,天水相连的湖面,扬帆捕鱼的船队,丰 富的水产,农民舒畅的心,欢笑的脸,一切都是那样 的生机勃勃,真是个鱼米之乡。 作者在这里收集到的渔歌《打乐乐冬》《朝拜香》,以及 湘中、湘西农民的高腔山歌唱法作为创作素材加以提炼, 在1959年创作了这首作品。
富于生活气息。
歌声渐渐隐去,既描绘了白帆远 第三段A 慢 荡气回肠 影的湖山景色,又抒发了湖区人
民热爱家乡的纯朴感情。

二、聆听歌曲,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有什么特 点?
悠扬 高亢 激昂
三、学唱主题句
四、欣赏全曲,划分结构(可从速度和情绪上入手) A慢 B快 A慢
五、总结
全曲分为三段。
速度 第一段A 慢
情绪
场景
仿佛在眺望百里洞庭的全貌,开 辽阔高亢 阔优美,富于诗意。
好像置身于火热的劳动场面和丰 第二段B 快 流动活跃 收喜庆的欢腾之中,朝气蓬勃,

白诚仁《山鬼》音响意蕴探究

白诚仁《山鬼》音响意蕴探究
余 处 幽 篁兮 终 不 见 天 ,路 险难 兮 独后 来 。
表独 立兮 山之上 ,云容容兮 而在 下。杳冥冥兮羌昼晦 , 东风 飘 兮 神 灵 雨 。
留灵修兮 悖忘归 ,岁既晏兮孰 华予。
采三秀兮 于山间 ,石磊磊 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 归,君 思我兮不得 闲。
山 中人 兮 芳 杜 若 ,饮 石 泉 兮 荫 松 柏 。 君 思 我 兮 然 疑 作 。
音 乐风 格 与 意 境
歌曲 《 山鬼》 留给人 的整体风格 印象是悲 壮 的、史 诗性 的 ,它不 同于一般 我们 所熟 悉 的音 乐进行 平稳 顺
畅 、结构精致凝 练的艺术 歌曲 ( 重在表 现含蓄 内在 的精神意蕴 ,有着较为 细腻的东方特 质之美 ) ,《 山鬼 》 是
在保 留这种音乐风韵的基础上 ,又有 细节上的些许 突破和创意 ,这些突破和创 意为作 品增 添了别具一格 的气息
培 、萧友梅 、赵元任为代表继承 了曾志志 “ 输入 文 明” ( 用西 方音乐改 造 国乐 ) 的基本 主张①, “ 以西衡 中” ,
企盼走 出一条与西方浪漫主义 民族乐派相似 的道路 。而 《 山鬼 》显然更侧重 于另一派以王光祈 、刘 天华 为代表
的 “ 以 中衡 西” 的理论方法 ,即立足于 中国传统 旧乐 ,以民族音乐元素 和思想 为灵魂 ,吸纳西方音乐文化 的精

86 ・
刘沁沁 : 白诚仁 《 山鬼》 音 响意蕴探 究 美学 意蕴。
( 一 ) 中外 合璧 。以 中衡 西
“ 中外合璧 ”是 《 山鬼》 十分显著 的风格 特征 之一 ,这里的 “ 外 ” 主要 是指西洋的模 式。2 0 世纪2 0年代 ,
面对西洋音乐 的长驱直人 ,音乐界关 于中西音乐 文化能否并存 、如何协调二者 的矛 盾关系 、如何发 展 中国新音

浅析白诚仁三首早期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

浅析白诚仁三首早期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
音 5.第 3 4小节 取 材于 “ 神 调 的 — 朝
第 2小 节 . 第 5— 6小 节 取 材 于 朝 神
乐节 是 前 乐 节 的变 化 重复 .第 二 乐句 是 完 整 地 吸取 自 贺 郎歌 但 改7 5
做 简 要 分 析

为大 众 所接 受
民歌 进 行 创 作 的最 初尝 试 即 化 繁 为简 保 留 特 征 =.《 洞庭鱼米多》
19 59年
该 曲 据 衡 阳南 岳 农 民 所 唱 的岳 阳 的 朝 香
醴 陵 的 朝 神 调 这 三 种音 乐 和 朝神 歌 是 旧 社 会 时
进 .与 原 民歌 呈 反 向 进 行 节奏 规 整 盘 王歌 是瑶 族 祭祀 盘 王 时唱 的歌
情 绪 活跃 。 是 瑶族 民 问风 俗
型的山歌风格特征。
歌 的 种 流 行 干 湖 南江 华 一 带 。该 作 品 采 用 的 是 盘 王
原 民歌 打 罗 罗咚 为 五 声徵 调式 凑 衬词丰富。
不同 但 都 和其 当 地 的山 歌近 似 。 ” 打 罗 罗瞎 是 195 7 年 湖南 省 民 间艺 术 汇演 岳 阳的 船 工代 表 队演 唱 的 据 了
小 合 唱 。 歌 曲 热情 地 歌 颂 了新 中国 成 立 后 瑶 寨 的 幸 福 生
活 。
拉 发 调 是 瑶 族 民歌 过 山谣 的 基本 曲 调 因 歌 中有 衬
分 节 奏 或后 附 点 节奏 达到 旋 法 的上 扬
时 值 的宽 长 和 自
第1 __/ J节取 材 于 朝 香 歌 第 1小节 的 头音 5 末 2,、 的 和

量 之 E w R E FTE5N 1 7 珂 声Y “o I RO H O G2 1 期 V o年

白诚仁歌曲创作源泉的若干方面论述

白诚仁歌曲创作源泉的若干方面论述

白诚仁歌曲创作源泉的若干方面论述白诚仁,国家一级作曲家,四川成都人,1955年毕业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即今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之后因学院响应文化部号召,被学院公派到毛主席家乡,支援湖南音乐工作建设,被分配到了湖南民族歌舞团。

在湖南的五十多年中,曾多次深入基层,做巡回演出和采风。

1959年因创作了《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金谷丰收我出嫁》等民族性很强的创作歌曲而一举成名。

白诚仁为了音乐创作,不畏艰辛,走遍了三湘四水,特别是经常深入到湖南的苗瑶侗土等少数民族聚居山寨。

白诚仁创作的作品除具有浓郁的湖南民族音乐特色之外,还大量采纳了湖南四大少数民族的经典歌调、特色旋律,作品内涵深刻,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白诚仁50多年的艺术积淀,让人品味到了浓郁的湘音,湘情。

下面我将从几首人们非常熟悉的歌曲来分析白诚仁歌曲创作的源泉来源于民族民间音乐。

1 吸纳民间音乐的生活主题白诚仁,一个地道的四川人,在湖南工作生活的50多年里,跋山涉水,采风行程上万里,吸取湖南民间音乐的精华,湖南每个少数民族的第一首创作音乐作品都出自他的笔下。

他一生谱写了1000多首歌曲,创作出了《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小背篓》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为创作,白诚仁经常深入民间体验生活,并积极地吸纳一些体现“热爱生活”民间主题的作品创作。

如独唱曲《小背篓》、《山神》、《山鬼》、《春满桃花园》、《围坐火塘唱苗歌》、《苗岭连北京》、《阿妹上大学》;合唱曲《韶山颂》、《三湘四季》;口笛器乐曲《苗岭的早晨》、歌剧《灯花》等等;如《小背篓》的歌词: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上了吊脚楼。

头一回悠悠深山中尝呀野果哟,头一回清清溪水边,洗呀小手哟……第一部分歌词表现了对童年情趣的美好回忆,语言清新,旋律非常流畅,节奏别致,富于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仿佛在讲述美好的回忆;第二部分以柔美委婉的曲调,唱出了对母爱的无比留恋之情。

再如《挑担茶叶上北京》,这首歌每句后面带有民间音乐常用的衬词“呃”、“呦”,形象地描绘出湖南人民为首都北京送茶叶的喜悦和自豪的心情,唱出了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怀。

湘魂——白诚仁歌曲的创作思想初探

湘魂——白诚仁歌曲的创作思想初探
学 术 论 坛
湘魂
白诚仁歌 曲的创作思想初探 ①
全 舜 玲 ( 衡阳 师范学 院音乐 系 湖 南衡阳 4 1 0 ) 2 0 0
摘 要: 文章深入分析了白诚仁的歌曲创作心理, 即从大量民歌和民间音乐中汲取创作元素, 通过艺术的技法将民族性和中国元素发扬光
大, 其创作的 大量歌 曲成 为民族音 乐中的瑰 宝, 中 目新 民歌 的发展做 出了 自已积极 的贯献 。 对 关键 词 : 白诚仁 歌 曲 创作心理 湖 南民歌 民族性 中图分 类号 : 4 G 6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4 0 ( 0 2 O () 2 7 0 1 7 — 9 X 2 1 ) lb一0 4 — 1 B 8 要 探 究 白诚 仁 先 生 的 歌 曲创 作 思 想 , 我认 为要 先 从 他 的 生 活 经 历 和创 作 历 程 入 手。 1 3 年 白诚 仁 出 生 于 四川 成 都 。 后 92 先 在鲁 迅 艺 术 学 院 ( 阳音 乐 学 院 前 身 ) 乐 沈 声 系 和 作 曲 系学 习 , 业 后 分 配 到 湖 南 从 事 毕 音 乐 工作 。 十 年 来 他行 遍 三 湘 四水 , 力 几 致
好 就 解决 问 题 了 , 点是 在音 乐 中 对 生 活 重 的体 现 。 所 以 在 白老 师 的 歌 曲 中 , ” 塑造 的
人 与物 都 形象 鲜 明清 新 , 情动 人 , 深 体现 着 他对 生活 的理 解 和 热 爱 。
洞 庭 啊 湖 上哟 , 风 哟 光 呃 ! 月 哟 风 好 八 吹呀 , 花 哟 香 呃 ! 张 啊 白 帆 哟 , 湖 哟 稻 千 盖
上 的 庙 宇 行 去 。 们 口 中 的 “ 香歌 ” 吟 水 , 别是 吊脚 楼 和 背 着小 背篓 的 细 妹子 。 他 拜 似 特

楷模·旗帜—湖南省会文艺界学习白诚仁座谈会召开

楷模·旗帜—湖南省会文艺界学习白诚仁座谈会召开
维普资讯
楷 模 ● 帜 旗
湖南省会文艺界学习白 诚仁座谈会召开
口 金 沙
20 0 8年 5月 5 日 , 由 省 委 宣 传 品 ,其 中《 庭 鱼 米乡 》 挑 担 茶 叶上 洞 、《 部 、省 文 化 厅 、省 文 联 主 办 的 “ 会 北 京 》 《 背篓 》 苗 岭连 北 京 》 《 省 、 小 、《 、 苗 文 艺 界 学 习 白诚 仁 座 谈 会 ” 在 省 文 联 岭 的 早 晨 》 作 品 传 遍 全 国 ,远 播 海 等 召 开 ,5 0多 名 省会 知名 老 中青 文 艺 家 外 ,深受 人们 喜 爱 ;大合 唱 《 山 颂 》 韶 , 三 ,合 唱交 响诗 《 屈 代 表 参 加 了 会议 。会 议 由 省 文 联 党 组 合 唱 组 曲《 湘 四季 》 书记 、副 主席 罗 成琰 主 持 ,省 委 常 委 、 原 》 ,舞 剧《 缨 》 红 ,歌剧 《 花 》 灯 ,大歌 风 , 枫 等 宣 传 部 部 长 蒋 建 国 出 席 会 议 并 发 表 了 舞 《 雷 颂 》 电影 音 乐 《 树 湾 》 一 重 要 讲 话 ,省 委 宣 传 部 副 部 长 魏 委 , 批 音 乐作 品脍 炙人 口。 白诚 仁 的作 品 省 文化 厅 、省 文 联 、省 作 家 协 会 等 单 民族 风 格 浓 郁 ,他 以多 样 的形 式 ,多 位 领导 周祥 辉 、 江 学恭 、 龚政 文 、何 变 的 手 法 ,多 彩 多 姿 的 旋 律 ,真 切 丰 满 宗 、管群 华 、彭见 明 、黎 晓 阳 、许 沛 的激 情 ,创 作 出 了一 曲 曲既 有 很 强 红 英 、夏义 生 、朱 训 德 出席 了会 议 。 的艺 术 性 又 有 很 高 的思 想 性 ,既 有 鲜 省 会 文 艺 界 学 习 白诚 仁座 谈 会 是 明 的 民族 性 ,又 有 强 烈 的时 代 性 的作 在 省 委 、 省 政 府 的 重 视 和 领 导 下 , 于 品 。他 以卓 越 的音 乐 成 就 ,为 保 护 和 近 期 开 展 的 一 系 列 宣 传 白诚 仁 同 志 的 传 承 民族 音 乐 、弘 扬 传 统 文 化 做 出 了 活 动之 一 ,此 前 已在 北 京 成 功举 办 了 重 大 贡 献 。 同 时 白诚 仁 是 德 艺 双 馨 的 “ 白诚 仁 音 乐 作 品 研 讨 会 ” “ 庭 鱼 音 乐 家 ,他 忠 诚 祖 国 ,热 爱 人 民 ,将 、 洞 米 乡— — 白诚 仁 作 品 暨 湘 籍 歌 唱家 经 毕 生 的 精 力 奉 献 给 民族 音 乐 事 业 。他 典 音 乐 会 ” 白诚 仁 音 乐 作 品 C 发 售 报 效 祖 国 、造 福 人 民的 思 想 品 德 , 自 、 D 活 动 。省会 文艺 家代表 聚集一 堂 ,畅谈 强 不 息 、孜 孜 以求 的 创 新 精 神 ,不 畏 学 习 白诚 仁 同志 的体会 ,这对 于 弘扬 白 艰 辛 、迎 难 而 上 的 坚 强 意 志 ,淡 泊 名 诚 仁 同志 的 艺 术 精 神 和 高 尚品 德 ,加 利 、甘 于 奉 献 的 高 尚情 操 ,是 全 省 广 强 文 艺 队伍 建 设 ,引 导 艾 艺工 作 者 更 大文 艺 工 作 者 学 习 的楷 模 。 好 地 坚 持 先 进 文 化 的前 进 方 向 ,更 扎 白 诚 仁 同 志 是 湖 南 文 艺 界 的 骄 实 地 履 行 社 会 责 任 ,更 忠 实 地 服 务 祖 傲 ,是 湖南 人 民 的 光荣 。蒋 建 国 同 志 国 和 人 民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在讲 话 中 提 出 ,学 习 白诚 仁 ,就要 学 座谈 会上 ,1 6位 艺 术 家 先 后 漫 习 他 报 效 祖 国 、 服 务 人 民 的 远 大 理 谈 和 评 述 了 白诚 仁 同 志 的 艺 术 实 践 活 想 ;学 习他 扎 根 生 活 、贴 近 群 众 的创 动 、艺 术 创 作 成 就 和 高 尚精 神 品 德 。 作 态 度 ; 学 习他 积 极 进 取 、 勇 于创 新 与 会 者 一 致 认 为 , 自诚 仁 同 志 是 成 就 的开 拓 精 神 ;学 习他 甘 于 淡 泊 、乐 于 卓 著 而 影 响 深 远 的 音 乐 家 ,是 “ 乐 奉 献 的职 业 操 守 。希 望 全 省 文 艺 工 作 音 湘 军 ” 的 当 代 领 军 人 物 。 他 扎 根 三 湘 者 以 白诚 仁 同志 为 榜 样 ,讲 学 习 ,勤 沃土 5 0多 年 , 深 受 湖 湘 文 化 滋 养 , 实 践 ,出作 品 ,重 修 养 ,以饱 满 的创 怀 着 对 祖 国 和 人 民的 满 腔 热情 ,对 人 作 热 情 、昂扬 的精 神 状 态 投 身科 学 发 民 音 乐 事 业 的 无 比忠 诚 ,特 别 是 对 民 展 、 富 民强 省 的伟 大 实 践 ,兴 起 社 会 族 民 间 音 乐 的执 着追 求 ,全 身 心投 入 主 义 文 化 建 设 新 高 潮 ,促 进 文 化 大 发 音 乐 艺 术 事 业 ,取 得 了 丰 硕 的 成 果 。 展 大 繁 荣 .为 推 动 湖 南 又 好 又 快 的发 他成 功 创作 了 1 0 0 0多 首 ( )音 乐 作 展 作 出新 的 更 大 的 贡献 。 部

白诚仁简介

白诚仁简介

白诚仁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理论与创作》
【年(卷),期】2007()5
【摘要】白诚仁我国著名作曲家,1932年农历5月6日出生于四川成都。

曾任湖南省歌舞剧团团长,调研员,艺委会顾问,湖南省音协主席,名誉主席,中国音协理事,常务理事,省政协三,四,五,六,七届委员,第六届常委,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简介;仁;常务理事;湖南省;作曲家;国务院;享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2.2
【相关文献】
1.解析白诚仁不同历史时期的三首作品 [J], 陈剑波
2.湖湘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殊——从地域性文化的视阈看白诚仁的音乐成就[J], 吴跃跃;李朋朋
3.白诚仁民族歌曲艺术特色探析 [J], 范夏菲
4.从白诚仁作品看湖湘地域文化与音乐创作的关系 [J], 吴跃跃;邓炜;袁媛
5.从白诚仁作品看湖湘地域文化与音乐创作的关系 [J], 吴跃跃;邓炜;袁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背篓歌词

小背篓歌词

小背篓歌词
作词:欧阳常林作曲:白诚仁
小背篓晃悠悠
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
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野果哟
头一回清清溪水边洗小手哟
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
头一回下到河滩里我看了赛龙舟哟啊啊--哟啊啊
童年的岁月难忘妈妈的小背篓
小背篓圆溜溜
歌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
多少次外婆家里哟烧呀糍粑哟
多少次听唱山歌哟在呀桥头哟
多少次睡在背篓里尿湿了妈妈的背多少次爬出背篓来我光着脚丫走哟啊啊--哟啊啊
童年的岁月难忘妈妈的小背篓
多少欢乐多少爱
多少思念多少情
妈妈那回头的笑脸至今甜在我心头甜在我心头
啊--啊--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诚仁
白诚仁(1932年-),中国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家。

他的足迹走遍三湘四水,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湖南民歌,不仅用他的艺术灵感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音乐诗篇,更以“伯乐”的独到眼光挖掘培养了何纪光、宋祖英、吴碧霞等一大批著名歌唱家。

他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歌曲,创作有声乐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乡》、《小背篓》、《苗岭连北京》、《湖南民歌联唱》,器乐曲《苗岭的早晨》、《竹山吟》、《阿妹上大学》,合唱交响诗《屈原》、《山鬼》等。

他以卓越的音乐成就,为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人亲切地称为“湖南民歌之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