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总论

合集下载

世界地理总论

世界地理总论

(2)四大洋概况
名 称 位 置 面积(万平方米) 主要特征 面积最大、水温最高、 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位于亚洲、 大洋洲、南 太平洋 极洲和南、 北美洲之间 位于欧洲、 非洲、南极 大西洋 洲和南北美 洲之间
18000
9300
岛屿不多、呈S形
印度洋
位于非洲、 亚洲、大洋 洲和南极洲 之间 位于北极圈 内,被亚、 欧、北美三 大洲所包围

置 内陆
年降水量
降水少(500 mm以下)


特征
全年 少雨 夏季 多雨
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
中 大陆
纬 东岸
降水多
(500~1000 mm ) 降水多 (500~1000
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大陆 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 洋吹向陆地
常年 湿润
mm)
位置
年降水量
(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2)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大裂谷;(3)山脉少, 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的高原边缘
非 欧
洲 洲
(1)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的2/3;(2)地势 低平,为世界最低的大洲(300m),地势南北高, 中部低;(3)冰川地形广布
(1)地势东西高,中部低;(2)南北纵列三 北 美 洲 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大山地,东部是低山,中 部是平原;(3)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欧洲:36°N-71°N,北极圈通过北部;10°W-66°E, 东经30°通过中部,本初子午线通过欧洲西部
20°
非洲:35°S-37°N,赤道、南北回归线通过; 17°W-51°E,东经20°通过中部
100°
北美洲:7°N-72°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 170°W-15°W,西经100°通过中部

《世界地理总论》课件

《世界地理总论》课件
地球的地理划分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进行的。它包括七大洲和五大洋, 以及各种地理区域。地球的气候分布也与地理划分密切相关。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
了解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概况对于掌握地理知识至关重要。这包括它们的 位置、人口、文化特点等。通过了解世界的多样性,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 尊重不同的文化。
《世界地理总论》PPT课 件
地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 包括地貌、气候、人口、文化等。了解地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世界。
世界地理总论的目的和结构
《世界地理总论》旨在全面介绍地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球的形态、地理划分、国家和地区概况 等。它的结构清晰,便于学习和理解。
世界地理总论的基本概念
掌握世界地理总论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地理学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这些概 念包括地球的自转、公转、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
地球的形态和特征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各种形态和特征。它包括大陆和海洋,高山和平原,草原和沙漠等。 了解地球形态和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的多样性。
地球的地理划分和气候分布
世界地理总论的实际应用与展 望
世界地理总论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它对于决策制定、 旅游规划和继 续发展,为我们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世界地理(第一章1全球地表形态)

世界地理(第一章1全球地表形态)
地表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规律
教学提纲:
一 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二 大陆和洋底地形 三 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化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一)大陆和海洋
地球表面总面积?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海洋的总面积? 陆地的总面积?

1.海陆面积
地球总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 地球表面水陆面积之比大体是7∶3。 海水约占71%,陆地约占29%。 海洋的总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地 球大部分是海洋。 陆地的总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包 括1000万平方公里的岛屿)。
北冰洋占:3.6%
四大洋
平均温度最高: 太平洋 岛屿最多:
图 水量最多:
太平洋
太平洋
渔业最发达: 太平洋(西北渔场和东南渔场) 深度最大:
太平洋
大洋的平均盐度为: 35 ‰ 盐度最高的海区: 红海,盐度40‰ 盐度最低的海区: 波罗的海10‰
世界海洋的分布 太平洋范围:
北界:俄罗斯迭日涅夫角—白令海峡北端—美国阿拉斯加洲的威 尔士太子角。
两大高山带是中生代末以来近期地壳运动(阿尔 卑斯运动)的产物,陆地上最高峻、最宏伟的年 轻山脉几乎都集中于此。 它们也是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地球上 约95%的地震和大多数活火山也分布在这里。 古生代加里东和海西运动形成的山脉,由于年代 已久,历经风化剥蚀,与上述两大高山带相比, 山势大为逊色。
世界地 理
张启慧
世界地理总论
大洲
大洋
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及其演化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世界海陆分布的特征, 陆地与海底地貌的类型,并着重分 析地表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规律,是 学习各大洲地质构造基础的基础。
教学重点:
1、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2、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3、地表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规律

世界地理总论

世界地理总论
在固体地球的上层,存在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及其下伏的较塑性 的软流圈;地表附近较刚性的岩石圈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可 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的运移;海洋板块不断新生,不断俯冲、消亡到 大陆板块之下;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 造活动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层和内部的各种地质 作用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6
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除南极大陆以外,所有大陆南北成对分布,即亚洲和澳大利亚、欧洲和非洲、 北美和南美,而且每对大陆之间都是地壳破裂地带,形成规模较大的陆间海,即 亚澳之间的亚澳陆间海、欧非之间的地中海、南北美之间的加勒比海。
7
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 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
除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以外,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 续相连,即亚非之间的苏伊士地峡(运河)、欧非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亚洲与北 美之间的白令海峡、南北美之间的巴拿马地峡(运河)。
16
岩石圈板块的划分是以构造活动强烈的板块边界为界线 的。按照板块之间相对运动方式的不同,板块边界可分为以 下三种类型:
离散型板块边界——大洋脊的轴部两侧板块相背运动,板块受到拉张而 分离,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 后缘,因此这里是板块的增生边界。 汇聚型板块边界——海沟附近的板块俯冲带或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带, 两侧板块相向而行,又可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 平错型板块边界——即转换断层,其两侧板块发生水平剪切滑移,转换 断层一般分布在大洋脊附近,有时可延伸到大陆边缘,如美国西部的圣安德 烈斯断层。
习惯上把澳大利亚大陆(面积 763×104 km² )作为最小的大陆, 格陵兰岛(面积217.5×104 km² ) 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2023届高考地理复习课件+专题一+地理位置

2023届高考地理复习课件+专题一+地理位置
A 该线南缘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读图可知,该线南缘在北极圈附近,地处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 叶,A正确;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B错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 布在地中海气候区,C错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错误。故选A。
[地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2021·湖北·10~11,6分)留尼汪岛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火山岛,为著名的度假胜地。岛上气候终 年湿热,夏季常出现特大暴雨,圣罗斯是世界上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下图示意留尼汪岛地理概况。据此完成5~6题。
A 5.留尼汪岛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岛屿(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 6.导致圣罗斯成为世界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政治、经济 影响__经__济____。如:邻国众多,利于发展__对__外__贸__易____;政
位置 治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市场广阔;科研、技术先进
交通位置 影响交通的___便__利__程__度___、___运__费___等,进而影响工农业生 产、商贸等
• 【命题方向】考向一 描述地理位置特点/特征 • 分析地理位置应从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区域位置进行综合分析。 • 【命题方向】考向二 地理位置的影响 • 1.地理位置对植被的影响 • 2.地理位置对地质、地貌的影响
• 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深刻影响着该区域的其他地理特征。因此, 认识地理位置是认识区域特征的起点。把握地理位置的影响,通过地 理位置特征推测其他地理特征是区域认知的主要手段及目标。
2023年高考微考点突破--地理位置 【思维导图】
【温馨提示】1.地理位置特征的分析对小比例尺地图中的区域,一般描述其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对大比例尺地图中的区域,一般描述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2.地理位置的影响(1)纬度 位置→纬度带(低、中、高纬度)、热量带(热带、温带、寒带)→热量差异→多种或单一农业经营方式。(2)经 度位置→海陆位置(大陆东、西岸及内陆)→降水差异及农业类型、海洋运输、外向型经济。(3)相对位置→周 边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对外合作与交往(对外贸易、市场)。

世界地理总论湘教版

世界地理总论湘教版

地形 单一
海拔最高的一洲
从东南向西北倾 斜
分东、 中、西 东、西高,中间 三个 低 部分
地形 复杂
高低起伏大
特别提醒 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以亚洲为例,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 流从中间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要点二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关问题
1.七大洲
(1)七大洲的面积排序(单位:万千米2)
纬线:赤道——非洲中部、马来群岛、南美洲北部 ;
北回归线——非洲北部、西亚、南亚、中国南部、 墨西哥;
40°N——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小亚细亚半岛 、里海、中亚、我国新疆、北京、渤海、朝鲜半岛 、美国中部。
经线:0°——大西洋、欧洲西部、非洲西部;
20°E——欧洲中部、非洲中部、地中海; 50°E——欧洲东部、西亚、印度洋西部; 80°E——俄罗斯中部、中国新疆和西藏西部、 印度中部、印度洋中部; 120°E——中国东部、马来群岛中部、澳大利亚 西部、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东部; 180°——太平洋中部; 120°W——北美西部、太平洋东部; 90°W——北美中部; 60°W——北美东部、南美中部。
第一讲 世界地理总论
要点一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世界的海陆分布大势
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海洋 面积约为3.6l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约为1.49亿 平方千米。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 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 最大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则是世界上面积最小 的大陆。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 貌特征。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 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无论怎样划分 ,地球上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 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多数大陆的形状大致呈三角 形。

世界地理-总论5

世界地理-总论5
2
五、世界经济发展的地域格局
3、世界经济发展的地域形态 地域形态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态势,也是经济 发展的一种空间形式——中心地、条带、轴、边 缘等。 经济中心地的扩散总有尽头,总会遇到吸收 条件(自然条件、人口的素质条件和交通通讯条 件等)的障碍,这两个原因都会使有些地区成为 边缘地区。一般意义上的边缘地区是贫困地区, 在国家内部,相对落后的地区也称之为边缘地区。
13
①工业社会几乎所有的产业部门以及现代
意义上的城市(城市景观、 城市基础设施、城 市管理与规划等)都是由这个经济中心地所创 造出来。 20世纪初期以前,这个中心地是世 界上惟一的世界性的中心地,世界上所有的创 新都发源在这里,之后才向外面扩散。英国是 这个中心地的核心。
14பைடு நூலகம்
②1999年统计表明:全世界500家最大跨国
统计的世界500强中占有179家,如通用汽车、福 特—克莱斯勒、波音—麦道、洛克希德—马丁、可 口可乐、百事可乐、杜邦、埃克森—美孚、微软、 英特尔、康柏、IBM、惠普—戴尔、通用电气、贝 尔、摩托罗拉、朗讯、恩科、柯达、施乐、耐克、 沃尔玛、麦当劳,等等。
21
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底特律、休斯 敦、亚特兰大、佛罗里达、洛杉矶、旧金山和 西雅图等都因为拥有巨大的跨国公司本部或国 际著名的大学、科研机构,或在国际文化上的 显著地位等而成为等级很高的国际性城市。 美国虽然没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但是它 的铁路网、公路网是最大的,它的国际机场是 国际航空客、货流的枢纽。美国作为世界上信 息业最发达的国家,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信息 的核心。
8

知识经济

从历史发展来讲,它是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 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经 济的新型经济,它是相对于靠土地和种养殖业 的农业经济和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工业经 济而产生的新的经济概念和经济形态。它的最 大新质在于,它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 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 接依赖于知识,技术特别是高技术,以及有效 信息的积累和利用。

世界地理总论

世界地理总论

2016级地理导学提纲 008 2018.03.14区域世界地理第一节世界地理总论(1)【学习目标】1.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点。

2.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分布及特点。

3. 世界主要岛屿、半岛、海峡的名称和分布。

4. 板块构造与地形地貌。

【考情分析】高考重在对空间定位的考查,试题多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空间定位能力。

地方卷多以区域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其成因,复习备考要强化空间定位与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训练。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结合提纲提示,认真阅读课本内容,使用双色笔勾、画、圈、点、注。

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界线?2. 世界主要岛屿、半岛的名称和分布?3. 世界上9个重要海峡的名称和分布?(霍尔木兹、马六甲、白令、德雷克、直布罗陀、曼德、土耳其、英吉利、朝鲜海峡)4. 陆地地形类型及特征?5. 海底地形类型?6. 六大板块的分布及边界?7. 板块运动与地形地貌?二、考题重现下图中甲港口所在国家是海运大国,海运业是该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据此完成下题。

1.甲港口号称该国所在大洲的“南大门”,得益于A.经济腹地广阔B.港阔水深避风C.地理位置优越D.地形平坦开阔2.我国商品运达该港口,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A.麦哲伦海峡B.霍尔木兹海峡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2015年1月14日,法国驻华使馆宣布留尼汪和法属波利尼西亚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

塔希提岛形状从空中鸟瞰似尾鱼,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的最大岛屿,和留尼汪岛一样,均主要由岩浆岩组成,旅游旺季均为每年5—10月,下图为两岛屿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题。

3.关于两岛屿说法正确的是()①降水均南多北少②河流均短促③5—10月相对其他月份更凉爽少雨,有利于旅游④两岛屿最高峰可能均是火山⑤留尼汪岛位于塔希提岛东南方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随着T海峡海底隧道开通,国家间和大洲间的流通进一步加大。

世界地理复习一世界地理总论

世界地理复习一世界地理总论

20ºEW 东半球 西半球 世界地理复习精华一世界地理总论第1讲 基础知识——地球部分考纲要求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知识讲解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1. 形状和大小: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用N 表示;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用S 表示;3赤道 :在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园 ,周长4万千米;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的线是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线一半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表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线圈一切经线圈都是通过地球两极,因而都在两极相交;这样,每一个经线圈都被两极等分成两个180° 的半圆,这样的半圆叫 “经线”即 “子午线”;经圈之所以必须分成两根经线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经度,二者相差180 ,是地理定位的需要; 特点: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地轴是这个圆的直径,地轴是所有经线平面的交线,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经线圈可以把地球表面分为两个半球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是相等约111Km/1°③经线无穷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经度-----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即某地的经度;在立体几何上是一种二面角 度量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1800 W 001800 E 东、西,两个半球划分: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3纬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割而成有的圆;特点 : 所有的纬线都是园圈,单独构成纬线圈,所有的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到两极为点;任意纬线长约111·cos aKm/1°, a为地理纬度②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与经线相互垂直,纬线无穷多;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一切纬线都是园,没有起点和终点,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可以周而复始下去;4 纬度-----本地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本地的纬度赤道平面是纬度度量的起点平面本地法线---在本地同地面的切平面相垂直的直线,它是纬度度量的终点纬度是一种线面角本地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起算平面分为南北半球,纬度也分为南北纬南纬用S表示北纬用N表示 ,最大纬度为90低纬、中纬和高纬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3.经纬网及其意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的网格,就是经纬网;建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三定定位置、定方向、定距离1利用经纬网全球定位;①判断经纬线:方格状经纬网图上横纬竖经;极地经纬网图上以极点为圆心、纬线为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条条放射线;②判断经纬度:方格状经纬网图中标注的纬度数由南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度,由北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度;图中标注的经度数由西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度,由东向西增大的是西经度;极地经纬网图中经度的判断:以0°经线作起点,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0°~180°为东经度,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0°~180°为西经度;纬度应根据图中的极点判定,若为北极,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的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注:极点的判断:A·根据圆心的注记判读:标注“北”或“N”为北极标注“南”或“S”为南极B·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读:北逆南顺C·根据图中标注的经度数进行判读: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东经度增大的方向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D·根据极地附近的海陆分布判读:海洋为北极,陆地为南极E·根据极地日照晨昏线图判读:夏至日极圈全部为昼弧则为北极,全为夜弧则为南极;冬至日相反③掌握世界上主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0°经线:穿过的点:伦敦、直布罗陀海峡东侧、几内亚湾;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0°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东经30°:穿过的点:摩尔曼斯克港、土耳其海峡东侧、开罗尼罗河;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东侧、莫斯科30°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东经60°:穿过的点:乌拉尔山脉、咸海、霍尔木兹海峡东侧;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郎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东经90°:穿过的点:叶尼塞河、阿尔泰山、恒河三角洲;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东经120°:穿过的点:大兴安岭、渤海、杭州、台湾西岸、菲律宾群岛、澳大利亚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大兴安岭东侧、北京西侧、山东半岛、辽东湾、上海杭州东侧、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东经150°:穿过的点:东西伯利亚山地、堪培拉悉尼;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大分水岭、堪培拉、悉尼等;180°: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太平洋中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岛、新西兰等;西经150°:穿过的点: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岛东部;西经120°:穿过的点:温哥华、西雅图、圣佛朗西斯科东侧、洛杉矶西侧;附近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脉;西经90°:穿过的点:哈得孙湾、五大湖西、新奥尔良;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哈得孙湾西部、密西西比河东、五大湖西、新奥尔良、墨西哥湾、中美洲;西经60°:穿过的点:纽芬兰岛西部、不宜诺斯艾利斯、南极半岛;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纽芬兰岛西部、加勒比海东部、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拉普拉塔河口、南极半岛;西经30°:穿过大西洋中部;西经20°:东西半球分界线,从大西洋上经过;主要地理事物有格陵兰岛东部、冰岛;东经160°:东西半球分界线,从太平洋上经过;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澳大利亚东部水域;赤道:穿过的点: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等;北回归线:穿过主要点:北非、红海、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华南滇、桂、粤、台、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等;30°N:穿过主要点:北非开罗、幼法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河口、西亚、南亚、中国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杭州、夏威夷群岛、美国南部新奥尔良40°N:穿过主要点:伊比利亚半岛马德里、撒丁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土耳其海峡、小亚细亚半岛、里海、中亚、塔尔木盆地喀什、酒泉、内蒙古高原、华北北京、渤海、朝鲜、日本本洲北部、美国中部五大湖以南、美东部费城50°N:穿过主要点:英吉利海峡、西欧平原、中欧平原南部、东欧平原里海北侧、阿尔泰山、蒙古北侧、中国东北北部、阿留申群岛、美加国界线北侧、五大湖北侧、纽芬兰岛北极圈:穿过主要点:冰岛南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北部、白令海峡、美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北部;南回归线:穿过主要点: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里约热内卢巴西;南极圈:南极大陆外围;世界地图中重要的地理坐标点0°,0°——几内亚湾海域10°E,50°N——德国中部30°E,30°N——开罗附近尼罗河口90°E,23°26′N——恒河三角洲90°W,23°26′N——新奥尔良美、墨西哥湾60°E,60°N——乌拉尔山附近120°E,30°N——杭州熟悉表1、表2、表3;表2 重要经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2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①由于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可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A.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西关系;B.若两点既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纬线上,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C.判断东西方向时要选择劣弧段两点之间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方位;﹢m 小时 ②用经纬度法判断:A .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B .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北,减小的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南,减小的方向为北;③地球上任意两点最短航向的判断地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球面上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A . 赤道、晨昏线、经线圈为大圆,故在这些线上的两点,其最近航向就是沿这些线路走劣弧;B . 同位于北南半球且经度和小于180°的两地,一般先向高纬走,再向低纬走;C . 位于不同半球,则需讨论;(1) 利用经线、纬线求地球上两点距离的方法若A 、B 两点经度相同,L AB=θA±θB×111Km θ为纬度② 若A 、B 两点纬度相同,L AB=λA±λB×111cos αKm λ为经度,α为纬度③ 若A 、B 两点经度、纬度都不同,可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再用数学上的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二时区与日界线1、地方时1概念: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即把当地当天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并以此为标准来划分的时刻; 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2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3时间与经度的计算模式---求某地的时间或经度,需要确定一条经线的经度和时间,如右图:在四个量中,往往要确定三个量是已知的,即根据每15度相差1 小时或每1度相差4分钟可求出任一个①已知λ1、λ2 、T 1 ,求T 2 a. ∆λ=λ1±λ2; b. ∆T =∆λ/15;c. T 2= T 1±∆T 说明:±的选用,求东边的用“ ”号,求西面的用“ ”号;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②已知λ1、T 1、T 2,求λ2a. ∆T = T 1±T 2;b. ∆λ=∆T ×15;c. 根据经度分布规律推算λ2 ③行程问题:若某日某时从A 地出发,经m 小时到B 地求到达B 地的时间这类问题建立如下关系:出发时A 地时间 ﹢m 小时 到达时A 地时间±∆T ±∆T出发时B 地时间 到达时B 地时间计算公式:到达时B 地时间=出发时A 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2、时区1时区的划分: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东西经度各为7.5°度的范围作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零时区以东的时区为东时区,分为东一区——东十一区;零时区以西的时区,分为西一区——西十一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个经度,即各为半个时区,故将两者合为一个完整的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全球其分为24个时区;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2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成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如:当T 1λ1 λ2T 2 计算经度差∆λ 计算时间差∆T东八区是12点时,东十区是14点;西二区是2点;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10个小时,比东十区晚2个小时; 3时区和区时的计算①求时区序号:某地经度÷ 商取整数,余数>7.5°进一,<7.5°舍去②求中央经线:时区序号×③求时区差:若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 ;若一个在东时区,另一个在西时区,则 ;简言之: ;④求区时: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所求区时地在已知区时地的东边,选用 ;在西选用 ;3、北京时间: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 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我国领土辽阔;东西跨了62个经度,分属五个时区;但现在全国除新疆采用东六区的区时,称乌鲁木齐时间外都采用“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比北京116°19′E 的地方时早约15分钟;4、国际标准时:1884年10月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以经过英国伦敦东南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的起点和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也称格林尼治时间、世界时;5、夏令时:也称日光节约时间Daylight Saving Time,是在1784年由美国发明家兼政界人士杰敏·法兰克林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夏天天亮得早,人们却还赖在床上十分浪费时间,如果把时钟往后调,这将让夜晚迟些才天黑,延长活动时间;夏令时比标准时晚一个小时;例如:在夏令时的实施期间,东部标准时间的上午10点就成了东部夏令时的11点;6、日界线:①国际日期变更线人文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在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经线;性质:①更日性---只要地方时所在经线和时区中央经线过这两条日界线,都要更换日期;在钟点上,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②运动性---人文日界线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运动的随地球一起自西向东;自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向西移动,相对于太阳而言则是静止的;③转折性---为了照顾人文日界线附近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方便,人文日界线不完全按180度经线定位,而是在有些地方成折线,而自然日界线与地球上的经线平行④意义---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某个日期占全球范围方法:一是确定哪一条经线是0时刻;二是利用地图判断东西方向;三是根据时间的计算方法,计算地方时;①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旧一日占大一半;②当0时经线和0度经线重合时新的一天和前旧 一日所占范围相同,各占一半;③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一大半,前旧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④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重合时全球都是在同一个日期;第2讲 基础知识——地图部分考纲要求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知识讲解一、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公式=1、比例尺的表示: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注意:①比例尺是表示距离缩小程度的量,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②比例尺是个比值,无单位;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则越大;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3、比例尺的缩放:①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②比例尺放大..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③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④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4、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二、方向: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东西方向是相对方向,互为东西的A和B两点,A既可被定为是在B的东面,也可被认为是在B的西面,一般在地图上按“就近原则”来确定方向关系;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可以按地球自转方向或经度大小的变化趋势来判断;要“劣弧经过球面任意两点大圆较短的一段弧定向法”的法则;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地图辨方向歌: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经线指南北,东西纬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三、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四、等高线图的判读:1.地形图:1相关概念:海平面:指假设没有潮汐、波浪或海涌时,海洋所能保持的水平面;也有的指某一地方高潮与低潮之间的平均水平面;在某些国家,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进行大量观测,以算出高度标准的平均海平面,但这多用于军事地形测量图中;海拔:指某地相对于平均海平面作为零面的垂直高度,又称“绝对高度”、“海拔高度”, 用“h”表示;自1957年以来,我国各地的绝对高度以“黄海平均海平面”或“黄海基面”作为全国统一的陆地标高起算面;相对高度: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就是地面上等高线在图纸上的投影;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地形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等高线间隔的地区往往用不同的色彩表示,一般是低地用绿色,高地用褐色,颜色深度随高度递增,这就是地图学上的“分层设色法”;等深线:在海洋或其它水体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叫等深线;它是以最低潮海平面或湖面作为起算面而测定的,实际上就是水下地形的等高线;因此,它具有和等高线相同的作用;等高线表示陆地地形的起伏,等深线则可以表示海底地形起伏状况,其疏密程度也可表示出海底或湖底坡度的大小;等高距:相邻等高线水平截面间的垂直距离;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上,等高距大小不同;同一比例尺的地图上等高距愈小,显示地貌愈详细;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地势: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不同地势往往由不同条件下内、外动力组合作用形成;人类对地势的利用表现在工程水利、建筑和军事等许多方面; 地形:指的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地形特点描述从地形组成、地势特点、地表形态、地形分布等方面进行;山谷:两个山背或山脊之间的低凹部分;主要由构造作用、流水或冰川等侵蚀作用所成;山脊:指长条状延伸的山顶,因形如背脊,故称山脊;通常有平的、圆的和尖的几种,但尖山脊最多;方山就是平山脊,一些剥蚀山、穹形山就是园山脊,其余均属尖山脊;如石英岩、花岗岩等因岩性坚硬故多出现尖锐和陡峻的山脊;片岩、板岩因片理、层理明显而出现梳状山脊;另外,在沉积岩地区,山脊的分布与构造线大致相符,在岩浆岩地区山脊表现就较破碎、无规律;以上都说明山脊的形状与其自身的岩性及构造密切相关;山脊上的地表水向两侧分流,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鞍部:山脊上相邻两山顶间形如马鞍状的低凹部位;山地的道路常沿鞍部通过,重要的山口多在鞍部;2等高线的特征:①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均相等;②因为等高线是不同高程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一定在一幅图内闭合;③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相交也不重合;只有在陡坡或悬崖处才会出现重迭或相交,而这又往往用特殊地貌符号表示;④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多,山就会高;等高线少,山就低;若是洼地则相反,等高线多,洼地就深,等高线少,洼地就浅;所以根据等高线的多少能判断出山地的高低和凹地的深浅;⑤在相同等高距的条件下,等高线愈稀,斜坡愈平缓;等高线愈密,斜坡愈陡峻;两条等高线间距离最短的方向,是最大坡度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水流方向;根据图上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坡度的缓陡;⑥等高线与分水线或集水线垂直相交;在与分水线垂直相交时,向分水线降低的方向凸出;在与集水线垂直相交时,则向集水线升高的方向凸出;由于等高线具有上述的一些特性,能够正确显示地貌的一般形态、高度和坡度等,因而它是当前地图上显示地貌比较好的方法;3、判读规律:①数值大小: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 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不同比例尺地图要换算成同一比例尺或求同一距离内等高线的条数;公式中高差往往由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决定;结论:坡度大小与高差等高距、比例尺或与高差和比例尺的乘积成正比,与图上距离往往由等高线的疏密或图幅大小决定成反比;③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陡崖高度计算方法:a 、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Δd 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b 、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H≤小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C 、悬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 -1×Δd≤ΔH<n +1×Δd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等高距④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示意图如下4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A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B 、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C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700 800 900 900 800 700山谷 山脊。

世界地理总论

世界地理总论

高一地理学案世界地理总论【考纲解读】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

2.准确识记世界主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

3.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4.了解世界主要人种及主要分布地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世界海陆分布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____%为海洋,____%为陆地。

2.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和界线①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为岛屿大陆:面积较大的陆地为大陆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写出上图中字母所在的大洲名称:A 、B 、C 、D 、E 、F 、G 。

②界线(2)四大洋和界线①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甲、乙、丙、丁。

②界线1.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2.海底地形的类型与分布3.海陆变迁(1)六大板块: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交界处地壳,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

三、世界的气候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②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最热月陆地为月,海洋为月,最冷月陆地为月,海洋为月,南半球反之。

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2)气温的分布①分布规律A.水平方向:气温从低纬向高纬度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相反B.垂直方向:气温随海拔升高而②影响因素:纬度、海陆、________、洋流等。

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的类型①: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的雷阵雨②: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③:主要分布在热带、副热带沿海地区夏秋季节④:主要分布在山地迎风坡(2)分布规律①赤道地区降水,两极地区降水②中纬度地区降水多,地区降水少③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内陆和西岸降水(3)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世界地理总论

世界地理总论

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 ,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一年 ; , 3,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季节变化 现象; 现象; , 4,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 66.50 的交角. 的交角. ,
地球的五带
1,根据 太阳热量 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 , 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 五带: 五带: 热带 , 北温带 , 南温带 ,北寒带,南寒带; 2,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 南北回归线 ; , 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 南北极圈 ; 3,热带有 太阳直射 现象;寒带有 极昼极夜 现象. 现象; 现象. ,
测试
正午过后( 时 ; 1,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正午过后(约14时) ,一天当中, 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前后 ; 2,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部分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 ,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部分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 球出现在 7 月;南半球出现在 1 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 月平均最低气温,
半球出现在 1 月;南半球出现在 7 月. 3,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 ,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做该地的 气温年较差 .
气温的分布
1,世界各地的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 降低 ; ,世界各地的气温, 2,随海拔的增高,气温会逐渐 下降 ,平均每上升 ,随海拔的增高, 平均每上升100米, 米 ; 气温下降 0.6 0C; 3,在同一纬度,夏季陆地的气温比海洋 ,在同一纬度, 的气温比海洋 低 ; 高 ,冬季陆地
纬线和纬度
1,纬线的形状: ,纬线的形状: (1)所有的纬线都是 圆 ; ) (2)所有纬线的长度 不相等 ) ; 方向. (3)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 ) (4)所有的纬线都相互 平行 . ) 2,纬度: ,纬度: (1)赤道的纬度是 0 度; ) (1)南北两极的纬度是 90 度; ) (2)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逐 ) 渐 增大 . 表示; (3) 北半球是北纬,用 N 表示; ) 北半球是北纬, 表示. (4) 南半球是南纬,用 S 表示. ) 南半球是南纬,

世界地理总论

世界地理总论

世界地理总论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要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三、地轴和两极四、纬线和纬度1 .纬线的定义。

2 .纬线的特点:(1)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称为纬线圈。

(2)纬线圈的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3)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的定义。

4 .纬度的划分:(1)赤道——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2)北纬——赤道以北的纬度。

(3)南纬——赤道以南的纬度。

5 .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划分: 以300、600 纬线作为分界线。

五、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

2 .经线的特点:(1)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3)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3 .经度的定义。

4 .经度的划分:(1)本初子午线——地球上的零度经线。

(2)东经——零度经线以东的经度。

(3)西经——零度经线以西的经度。

(4)1800 经线。

5 .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分界线。

六、经纬网1 .经纬网的定义。

2 .经纬网的用途: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知识要点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的交替1 .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

2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地球自转的周期:24 小时(一天)4 .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的表面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二、地球的公转和季节变化1 .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同时,倾斜着地轴围绕太阳转动。

2 .地区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4 .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的椭圆。

5 .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的特征:(1)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0 的夹角。

(2)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6 .地球公转的结果: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

世界地理-总论3

世界地理-总论3

9
第三章 地理环境结构与陆地自然带
理想的分布条件(T): 面积广大; 地形平坦; 周围水体分布均匀且对称。
广义的纬向地带性规律,包括两个方面: 世界性地带和地方性地带(局部性地带)。
21.06.2019
10





地方性地带
地方性地带
地方性地带
21.06.2019
11
第三章 地理环境结构与陆地自然带
既是截然对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形成是纬向地带性因素和 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矛盾斗争的结果。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与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 和非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是从两者派生出来的一种独立的地域分异规律。
21.06.2019
15
第三章 地理环境结构与陆地自然带
21.06.2019
7
第三章 地理环境结构与陆地自然带
广义
纬度地带性——东西向延 伸、南北更体的带状结构。
经度地带性——南北向延伸、 东西更体的带状结构。
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狭义: 纬度(纬向)地带性(本教材)
21.06.2019
8
第三章 地理环境结构与陆地自然带
(二)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
1、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
21.06.2019
23
思考题:
1、掌握几个基本概念:地理环境结构、地理环境 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规 律、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非纬向地带性分异规 律、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
2、主要自然带的分布与特点。如热带雨林带、热 带稀树草原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 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地球的差异性:各大洲和各大洋各自的自然地理 环境的独特性,体现了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性。

世界地理-总论2

世界地理-总论2
15
(四)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是指气候类型随着山体 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更替。这种规 律出现在一定高度的山体或高原。 决定因素——纬度和海拔高度。 纬度和海拔,决定基带类型和气候垂直带谱的 多寡; 同一纬度的高地,距海远近、坡向等对基带和 垂直带谱有很大影响。
16
三、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与成因
1、赤道多雨气候 分布:赤道两侧 三个地区(见图示)。 特点:高温多雨。 成因: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2、热带干湿季气候 分布:赤道多雨气候的外围。 特点: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
17
亚马孙地区
东南亚地区
刚果盆地区
18
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T) 分布: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沿海。 特点:炎热干燥。 成因: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的控制。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菲律宾群岛。 特点:季风发达,夏季风强于冬季风;长夏无
❖ 温带 亚寒带 年均气温4 ℃ 等温线
❖ 温带 亚热带 最冷月0℃等温线
4
(二)纬向地带性气候类型
赤道多雨气候
热带干湿季气候
低纬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长寒气候
高纬
极地冰原气候
5
60°N 30°N 赤道
北极 极地高压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7、一般来讲,湿润气候出现在沿海地区,干旱气候 出现在内陆地区,而某些干旱气候却分布在沿海 地区,它们是什么气候类型?具体分布在哪里? 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 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地理总论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要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三、地轴和两极四、纬线和纬度 1.纬线的定义。

2.纬线的特点:(1)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称为纬线圈。

(2)纬线圈的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3)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的定义。

4.纬度的划分:(1)赤道——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2)北纬——赤道以北的纬度。

(3)南纬——赤道以南的纬度。

5.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划分: 以300、600纬线作为分界线。

五、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

2.经线的特点:(1)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3)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的定义。

4.经度的划分:(1)本初子午线——地球上的零度经线。

(2)东经——零度经线以东的经度。

(3)西经——零度经线以西的经度。

(4)1800经线。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分界线。

六、经纬网1.经纬网的定义。

2.经纬网的用途: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知识要点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的交替1.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24小时(一天)4.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的表面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二、地球的公转和季节变化1.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同时,倾斜着地轴围绕太阳转动。

2.地区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4.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的椭圆。

5.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的特征:(1)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0的夹角。

(2)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6.地球公转的结果: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

三、四季的形成北半球:3、4、5三个月为春季; 6、7、8三个月为夏季; 9、10、11三个月为秋季;12、1、2三个月为冬季。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四、五带的划分1.划分的依据:太阳的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的状况。

2.五带的划分及特点:第二章地图第一节(含概述)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知识要点一、地图的概念和重要性1.概念:地图就是用各种图标、文字和颜色把地球表面上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画成图。

2.重要性:根据地图,人们可以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地理概貌。

二、地图的用途1.外出旅行——向导。

2.了解国际大事——找到发生事情的国家或地区的位置。

3.航空、航海——定航线、找目标。

4.行军作战——“指挥员的眼睛”。

5.修建铁路、公路和兴修水利——选址、选线、勘测设计、施工建设。

6.学习地理——工具和源泉。

三、地图的种类常见的有: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人口图、历史地图等等。

四、地图的三大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五、地图上的比例尺1.比例尺的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1)数字式(2)文字式(3)直线式——因使用方便而被多用。

4.利用比例尺计算:(1)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统一)5.比例尺的大小和选用:(1)比例尺的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2)图幅大小相等,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3)在地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六、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的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3.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七、图例和注记——地图的“语言” 1.图例(1)定义: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

(2)常见图例。

2.注记(1)定义: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都叫注记。

(2)书写要求:横写从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

书写要清晰匀正,大小得体。

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知识要点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线,就是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应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以及地表形态。

3.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叫等深线。

应用:依据等深线上标注的深度以及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的深浅和海底坡度的陡缓以及海底地形。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1.定义: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2.绘制原理:依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

3.优点: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四、地形剖面图1.定义:表示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地势起伏状况的垂直断面图。

2.绘制原理: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

3.用途:更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第三章世界地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识要点一、世界海陆分布1.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

2.海陆分布大势:(1)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大陆。

二、七大洲1.有关陆地的几个概念:(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4)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

2.七大洲。

(1)七大洲的名称和面积的大小。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州。

1.有关海洋的几个概念:(1)海洋:地球上广阔连续的水域。

(2)洋:海洋的主体部分。

(3)海:大洋的边缘部分,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大致隔开。

(4)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2.四大洋。

(1)四大洋的名称和面积大小:面积大小排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四大洋的分布。

太平洋分布在亚洲、大洋州、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大西洋分布在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印度洋分布在亚洲、非洲、大洋州和南极洲之间。

北冰洋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

五、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 1仍在缓慢变化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

(2)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知识要点一、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1.地形: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2.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

二、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1)一地的地形特点指的是:①海拔高低②地面起伏和地势③地形类型及分布(2)举例:①欧洲和非洲地形比较简单:欧洲以平原为主,非洲以高原为主。

②亚洲地形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三、海底地形1.海底地形同陆地地形一样有高低起伏、复杂多样。

大陆架2.海底地形结构大陆坡海沟大洋底部洋盆海岭第二节地形的变化知识要点一、地形是不断变化的二、促使地形变化的内部力量表现形式: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1.地壳运动——产生了褶皱和断层。

挤压(1)岩层弯曲变形褶皱挤压或拉伸过度(2)岩层断层错动断层(选学)(3)地壳运动会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不同的地形,从而引起海陆的变迁。

2.地震和火山——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挤压或拉伸引起地面震动(1)岩层断裂地震沿地壳裂口或(2)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地表火山喷发。

地壳脆弱的地方(3)世界上主要的火山地震带: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4)地震和火山能在短时间内使局部地形发生急剧的变化。

三、促使地形变化的外部力量1.外力的分类:流水、风、海浪、冰川等。

2.外力作用的形式:侵蚀、搬运、堆积等。

3.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地形:峡谷、三角洲、蘑菇石、冰蚀洼地等。

四、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第一节(含概述)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知识要点一、天气和气候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概况。

2.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3.联系实际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时间长短不同;(2)天气时刻在变,气候较为稳定。

二、气温和气温的测定1.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观测气温,通常用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一天观测三至四次。

3.日平均气温=一天中测得气温之和÷观测次数。

4.月平均气温=一月中日均温之和÷该月天数。

5.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月均温之和÷12。

三、气温的变化3.不同热量带四季气温变化的特征:热带全年高温,温带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寒带全年低温。

4.根据一地各月平均气温绘制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计算判断气温年较差及所处热量带。

5.了解气温年际变化。

四、世界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2.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1)纬度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降低。

(2)海陆影响——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

(3)地势影响——同一纬度,高原、高山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第二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知识要点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1.降水(1)水汽来源——地球表面的海洋、河流、湖泊、土壤、植物里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蒸发(植物为蒸腾)成为水汽,进入大气。

(2)在一定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水滴和冰晶。

(3)大气中的水滴和冰晶,以冰、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

2.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用雨量器测定,单位是毫米,一般在每天的8时和20时各测一次。

3.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的计算。

4.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这个地方多年平均的降水量。

二、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根据气象记录,把降水量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叫等降水量线。

1.降水柱状图的识别、判断。

第三节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知识要点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主要气候要素①气温不同地区的水热情况不一样,各地的气候也就很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