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讲义——英国:清教徒革命
17世纪英国的清教徒革命与君权制约
17世纪英国的清教徒革命与君权制约在17世纪的英国,清教徒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它彻底改变了英国社会和政治的格局。
这场革命的核心是对君权的制约,是清教徒为实现自己的政治和宗教目标而奋斗的结果。
一、君权的滥用与清教徒的不满在17世纪初的英国,国王拥有绝对的君权,他们享有上帝授予的统治权力,几乎没有任何制约。
然而,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下,国王的滥权行为引发了广泛的不满。
国王查理一世试图改变国教,向朝廷引入天主教的仪式和教义,这引发了清教徒的愤怒。
清教徒认为自己的宗教信仰受到了威胁,他们开始组织起来,要求君权受到制约。
二、清教徒的反抗与内战的爆发清教徒反对国王的统治,他们致力于建立一个宪政体制,通过议会制约国王的权力。
清教徒的领袖们,如约翰·普莱斯顿、约翰·霍布斯和奥利弗·克伦威尔等,领导着清教徒大众的反抗。
1642年,清教徒革命爆发。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与议会军队展开了长达十年的战争,最终导致国王的失败和处决。
这场内战强调了君权的制约,同时也是清教徒对专制统治的抗争。
三、清教徒的政治理念与君权制约的实践清教徒反对君权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认为国王拥有的权力超过了合理的范围。
他们倡导的政治理念,强调君权应受到制约和平衡。
清教徒提出了"司法独立"的观念,认为国王不应该对司法部门施加影响,而是应让法官独立行使权力。
他们还主张通过议会制约国王的任命权和军队指挥权,以确保君权的合理使用。
奥利弗·克伦威尔是清教徒革命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政治制度上提出了普选制度的想法。
他认为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应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以保证人民能够直接参与决策,制约君权的滥用。
四、君权制约的实现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清教徒的革命为君权制约奠定了基础。
在英国内战结束后,议会制度逐渐取代了君权统治,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英国成为共和国。
这一事件标志着君权制约的实现。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为什么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用新教作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是由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所决定的。
1.中世纪的欧洲,政教合一,意识形态主要依靠“宗教神学”。
17世纪英国群众的宗教情感依然十分浓厚,信仰清教的不仅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有手工业者、工人、农民和平民,“对于完全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感情来说,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便利用清教来号召、发动和组织群众。
2.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他们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在理论上还不能用明确的语言提出非宗教的政治纲领,在组织上还未形成自己的政党来发动和组织群众,因而也需要采用宗教异端的形式。
3.加尔文教宣扬商业活动是“神圣”的使命、废除“偶像崇拜”的华美仪式及讨厌的教会勒索、主张建立民主教会,这一切都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他对封建统治阶级不满的阶层的利益,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信仰和传播清教在英国成为一场非常广泛的社会思想运动。
正如马克思所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加尔文教中给自己找到了现成的理论”。
☆如何理解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理性学说大体上兴起于17世纪,当时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最前列的荷兰和英国是这一学说的摇篮。
简要地说,理性就是人的悟性,即人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思考和判断,它强调凡事都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承认神的意旨。
恩格斯曾指出:“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因此,“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
对理性学说的宣传,实际上正是为了剥去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以便去触犯它,否定它,摧毁它。
既然把人的理性而不是神的意旨提到至高的地位,那么人的自然权利也就必然排斥传统的王权、神权和特权而成为神圣的权利,人世间的事情只能用人的理性去判断是非曲直。
理性学说是对中世纪文艺复兴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并成为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文艺复兴:是14一l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2.启蒙运动: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
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昧。
他们将理性作为一切现存事物的裁判者.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批判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同时提出“天赋人权”、“契约论”等一整套启蒙理论.描绘出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社会。
因此.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人始于17世纪末的英国,结束与18世纪末的法国打革命。
通常是指在18世纪欧洲以及北美的国际性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广泛的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们的状况。
启蒙思想家及其追随者主张用理性和知识之光来驱散迷信、蒙昧、狂热和专制编制的黑暗。
3. 罗伯斯庇尔:1758年5月6日 - 1794年7月28日)是法国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
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样式建造起来的。
到18世纪末期,为旧制度的象征。
5.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10月到1815年6月之间,欧洲列强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全欧的国际会议。
旨在恢复欧洲的秩序和重新划定各国的边界。
6.巴黎公社:巴黎工人在1871年3月18日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
是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后在凡尔赛政府军队的集结下,巴黎被围,巴黎公社失败。
内各个国家或分裂的政权统一为意大利的政治及社会过程。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第一节概述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
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
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文学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世界近代史课件 第二章
镇压了平等派和掘地派后,开始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镇压了平等派和掘地派后,开始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战争中 掠夺大量土地,大部分落入高级军官之手。 掠夺大量土地,大部分落入高级军官之手。军队也由革命武装变成 个人独裁的工具 的工具。 个人独裁的工具。
2、下降时期 (2)克伦威尔建立军事独裁
1653年 1653年4月,宣布实行护国公制。12月,宣布克伦威尔为终身 宣布实行护国公制 12月 护国公制。 护国公,并举行了就职仪式。 护国公,并举行了就职仪式。 护国公制的实质是军事专政 对内镇压反对派;对外殖民掠夺。 护国公制的实质是军事专政。 对内镇压反对派;对外殖民掠夺。 军事专政。 1659年 1659年5月,护国政权结束。 护国政权结束。
1640年4月 年 月 个星期) (仅存3个星期) 仅存 个星期 斯特拉福(国王) 斯特拉福(国王) 1640年11月3日 年 月 日 (存在到1653年) 存在到 年 约翰·皮姆(议会) 约翰 皮姆(议会) 皮姆
短期国会: 短பைடு நூலகம்国会:
长期国会: 长期国会:
标志英国革命的开始
英格兰
苏格兰
英国 北爱尔兰 威尔士
3、回升时期(半上升时期) 回升时期(半上升时期)
1689年10月,议会通过“权利宣言” 1689年10月,议会通过“权利宣言” 即“权利法案”。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 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 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 国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
(三)英国革命的意义
“长老派” 长老派” 大资产阶级、上层新贵族 大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下层新贵族、 小资产阶级、下层新贵族、 城市平民、 城市平民、农民 主张选举“长老” 主张选举“长老” 管理教会 主张教徒自己管 理教区, 理教区,直接同 上帝交往
河北省专接本(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河北省专接本(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材料解析题单项选择题1.哥白尼学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
这是因为它①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②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地新方法③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④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正确答案:A2.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正确答案:C3.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右图所示的分界线。
这意味着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正确答案:A4.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
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B.革命权利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正确答案:C5.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正确答案:C6.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
这种思想A.促成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D.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正确答案:B7.《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论16_17世纪英国清教运动
作 为 臣 服 的 标 志 才使 王 冠 重 戴 自己 的 头 上
。 , ,
,
因而 深 入 研 究
,
∃ 可 见 教 会对 王 权 的 制 约 当 然 天 主 教 会 的 主 要 职 能 是 维 护 王 权 所 以在 宗 教 改 革 兴 起
% 一 & 世 纪 英 国 清 教 运 动 对于 探 索 英 国 社
,
,
削 弱 了 大 贵族 的 势 力 亨 利 八 世 又 将 教 权 置 于 王 权 之 下 传统 的 二 元 政 体 结 构 逐 渐 变 成 了 一 元 制封 建 君 主 专 制 的 政 体结 构
, ,
。
在这种
,
中 心 而 在 英 国却 没 有带来 真 正 的 宗 教 革命
,
,
。
封建 专制 制度 下 国 教 保 留 了 天 主 教 的 许多
, ,
”
。
∀ “
英 国 政体 结 构
,
,
中 的 二 元 对 立 最 早 是 国 王 及 其 代 表 与大 贵 族 的 对立 渐 次转 变 为 国 王 与 中 等 阶 层 的 对 立 最 后 又 演 化 为 王 权 与 新兴 资 产 阶 级 的对
∋
但是 清 教 与 国 教 的 矛 盾 在 初 始 阶段 并
,
。
统 这 就形 成 了 英 国 的 国 教
, , ,
,
。
自亨 利 八 世 以
,
世 纪 末 巧 世 纪 初 罗马
,
后 英 国 国 教 成 为 王 权 的工 具 国 王 是 教 会 的 最 高首脑 至 此 教 会 完 全 失 去 了对 王 权 的 制 约 作用
。
教 延全 面 危 机 各 种 宗 教 异 端 对 天 主 教 提 出 了强 有力 的 挑战
第二单元第5课英国革命
按时间顺序,设计一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的大事年表。
1640年 “长期议会”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2年 查理一世向议会宣战 1644年 克伦威尔在马斯顿草原击败王军 1645年 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彻底 击败王军 1649年 议会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58年 克伦威尔去世 1660年 查理二世回到伦敦登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 “光荣革命” 1689年 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701年 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
克伦威尔
革命前英国领土主 要包括哪几部分? 现在英国领土主要 包括哪几部分?
苏格兰王室
英格兰王室
亨利七世
詹姆士四世
玛格丽特(长女)亨利八世(儿子) 詹姆士五世 玛丽斯图亚特
伊丽莎白一世
詹姆士六世(詹姆士一世)
斯图亚特王朝开始
1714年英国女王安妮去世无嗣,王位传给远亲汉诺威的乔治,建立汉诺威王朝。 乔治五世建立温莎王朝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 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 国王使用的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 皆属违法。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 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勤或讯问。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 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1689 年) ①上述这些条文限制了谁的权力? ②上述这些条文的通过和生效,表明谁掌握了国家大权?
(A )
(D )
8、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事件是 A.苏格主人民起义 B.1640年英国恢复关闭多年的议会 C.纳西比战役 D.国王宜布讨伐议会 (B ) 9、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是在 A.圈地运动兴起后 B.新航路开辟后 C.资产阶级革命后 D.英国工业革命后 10、鼓吹“君权神授”,推行封建专制的英国国王是 A.詹姆士一世 B.查理一世 C.詹姆士二世 D.查理二世
世界近代史精品课程——_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Modern world history Histoire moderne du monde
1500-1900
第一部分
1500-1789
从新航路开辟到法国大革命
绪论
一、世界近代史研究的是什么?
大体说来,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 分配和交换的制度,在此制度下, 私有者把积累起来的财富拿来投资, 以牟
第二节:文艺复兴 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一、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1、中世纪神学体系:奥古斯丁体系和阿奎纳体系 2、基督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1)宣扬蒙昧主义; (2)禁欲主义; (3)控制学校;
3、资产阶级“复兴”古典文化的要求 4、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条件
第三节:宗教改革
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圣彼得教堂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基督教至高无上的地位及其精 神统治 2、“异端”的挑战和教会的民族 化 3、教会腐败和资产阶级建立“廉 价教会”的要求
二、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前的德意志 2、马丁· 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原则:
“因信称义”
信徒只要虔诚的信仰上帝都可以和上帝沟通, 从而使灵魂得救,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 预最高的权威来自《圣经》,而不是罗马教 会。信仰得救思想实际上已否定了天主教神 学基本观念和罗马教皇的权威,而肯定《圣 经》的权威。
三、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确立
1、闵采尔 2、德国农民战争
(1)士瓦本地区 《十二条款》 (2)法兰克尼亚地区 《海尔布琅纲领》 (3)萨克森和图林根地区
3、路德教合法地位的确立
1555年的“奥格斯堡和约”,规定了“教随国定” 的原则,即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路德教取 得了合法地位。
清教革命 英国的暴民政治
,
议 都具 有法 律效力 即使没 有得到 国王 或上
领 导人 与 国王 谈 判时 将 国 王 从议 会 安 置地
,
,
转移到了激进 清教徒手中
,
。
控制 了军队 战场形 势发 生了逆 转 议 会军最 终 战胜了王 军
。
。
,
赫 姆 比城 堡 劫 持到军 营里 随后 代 表独 立 派军 官利益 的 军人 会议 开 始以平 等地 位与
“
”
,
,
所 谓 的激进 清 教徒 前期 主要 指与长 老 派并存 于清 教 中的独 立 派 清教产生 于
难
”
,
士兵 们 既 然 做 出了牺 牲 那 么 他 们 必
,
然 要求 获得 回报 由于军中 平均派 的激进
宣 传 士 兵 们 甚 至 把 不 同 意 见 的 军 官加 以 驱
,
。
“
”
伦敦后 开 始清算 国王和 与国王进行 交涉的 议 会 长老派 巧 ,名长 老派 议 员 被 逐 出下 议 院或
。
,
乱 因此 并 不 希 望 与 国 王 决 一 死 战 而 是 希
,
,
称 国 民信仰 自由 在法律 上一 律平 等 享有
, , ,
年 月通 过 议会 提出大抗
, ,
生 而 具 有 的 自然权 利
。
议书 声 明军 队不 应 该委托 国王 并被议 会通
过 查理 一 世随 即带领 他的卫 队 冲进议 会
、
— 想 在 士 兵 和 社会 中下层 人 民 中间得 到广 泛 响
!年
月 召开
“
并 同意 取 消 星 室法
,
一场 以 清 教 徒 刷新 英 国政 治的 理 想始 以 梦
英国近代史上主要的政治事件
英国近代史上主要的政治事件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共和国的国家之一,其政治历史悠久,几百年来,英国经历了无数次的政治事件和危机,这些事件和危机不仅影响了英国本土的政治体系,而且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英国近代史上主要的政治事件:一、宗教改革英国从16世纪开始,展开了宗教改革运动,主要针对的是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义。
在英国国教改革中,亨利八世更是成为了重要的历史人物。
亨利八世在位期间,因为想要解除自己与凯瑟琳皇后的婚姻,但教皇不同意,于是亨利八世在1534年通过了《王室头衔法》,宣布英格兰国王是教会的元首,从而使英格兰与罗马天主教会脱离。
这一事件标志着英国国教正式成立。
此后,英国一直处于国教改革和宗教争端的过程之中,宗教斗争甚至演变成了政治斗争。
二、清教徒革命清教徒革命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
该事件爆发于17世纪中叶,发起者是英格兰清教徒,经过长达十年的战争,他们最终在1649年推翻了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
该事件的重大意义在于,清教徒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英国的议会制度,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这一革命在英国历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三、议会革命议会革命与清教徒革命相似,均是英国历史上的政治事件。
17世纪中叶,英国国王查理二严重干涉议会颁布法令,引发了议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
在1679年,议会通过了贵族议员哈尔法兹法案,规定议会必须每三年召开,国王须得到议会许可才能宣布战争。
这一事件也称为议会革命,此后,英国内战结束,议会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国王也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力。
四、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英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事件之一,也是整个世界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
在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英国的工业化程度大大提升,从手工生产走向机器生产,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经济的成长速度明显增快,为英国后来的帝国主义扩张奠定了基础。
此外,工业革命也给英国的城市化、社会结构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世界近现代史第二章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节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二. 重点、难点: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与历史意义难点: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情况的准确把握三. 课堂教学本章主要内容与线索:17、18世纪,世界历史继承前一时期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
在欧洲和北美,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冲击,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
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陆续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此期间,欧洲国家一步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
经过激烈斗争,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欧洲政治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开辟了道路。
在北美英属殖民地,建立了新兴的美国。
但是,与欧美不同的是,亚洲的封建势力却空前加强,社会经济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1.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经济原因)①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海外活动更加便利。
英国积极开拓海外贸易,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起来。
②在英国,早就有一些贵族地主在自己的土地上围上篱笆,圈地养羊。
随着制呢业的发展,羊毛需求骤增,在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贵族地主圈地养羊,大肆圈占农民的土地,驱赶农民。
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由此,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也有了受雇在牧场和农场劳动的农业工人。
注意理解:圈地运动中世纪,在欧洲很多地区都出现过地主圈占土地的现象,尤以英国最为典型。
英国的圈地运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级:15世纪末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对外贸易大大发展,羊毛出口的毛织业兴旺发达,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
英国的清教徒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的清教徒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17世纪,英国发生了一场引人注目的革命,被称为清教徒革命。
这场革命不仅对英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铺平了道路。
一、宗教与政治的交错清教徒革命是宗教因素与政治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
当时的英国社会,清教徒和国教(英国国教)信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国王詹姆斯一世曾试图将英国国教向清教徒的方向靠拢,激化了这种矛盾。
随后继位的查理一世更加强力地支持国教,并试图对清教徒实施迫害,引发了清教徒的不满。
二、国王的专制主义与民众的反抗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反抗。
他试图通过强制征税和限制议会权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然而,这种专制主义对国家经济和财政造成了重大困扰,加深了社会矛盾。
民众日益觉醒,开始要求政治改革和民主参与的权利。
三、清教徒战争的爆发清教徒革命最终爆发于1642年。
清教徒与国王的军队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这就是著名的清教徒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清教徒势力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国王军队逐渐被削弱。
战争的结果是清教徒势力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四、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清教徒革命打破了封建专制的格局,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653年,清教徒领袖奥利弗·克伦威尔建立了英国共和国,并成为了国家元首。
虽然这一尝试没有持续很久,但是它表明了英国社会渴望建立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以保障民众的权利和自由。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他的儿子无法继承父亲的地位。
这为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提供了机会。
1660年,查理二世被重新任命为国王,但是他必须接受议会的限制和监督。
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正式确立。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使得国家权力不再集中于国王手中,而是分散于君主与议会之间。
国王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角色,政治决策由议会负责。
这种制度不仅保证了统治者的合法性,也为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总结:清教徒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变革,它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论英国清教运动的性质
论英国清教运动的性质赵虹(讲师,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提要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在清教运动的掩饰下发动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
清教运动实质上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舆论和组织准备的思想运动。
关键词清教运动思想运动***17世纪40年代,在西欧爆发了一场具有世界影响的划时代变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这次革命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即革命是在宗教外衣的掩饰下开始的,这便是清教运动。
清教运动从表面上看是清教与国教之间的矛盾冲突,实际上不是一场纯意义上的宗教运动,它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以信仰和传播清教对抗国教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动员其它阶层和人民群众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思想运动。
它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和组织上的准备。
清教运动的这一性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一、清教运动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革命前的英国,资本主义在工商业和农业中都有了相当的发展。
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在迅速增加,不仅有分散的手工工场,而且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有的已达到相当的规模;不仅在被称为英国民族工业的呢绒业中出现了手工工场,而且在一些新兴工业如采煤、冶铁、火药、玻璃、肥皂、制糖、造纸、纺织和棉织业等部门,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也逐渐发展起来。
商业金融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则更为迅速。
各种商业贸易公司的成立和经营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1568年开设的伦敦交易所不仅在英国,就是在欧洲的金融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这便使处于欧洲边陲的英国成了国际贸易的中心。
从15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农村中有了较大较快的发展,使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总成就,超过了欧洲各国。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到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新贵族,在经济上的实力日益壮大。
然而,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却受到封建专制的严重阻碍和种种限制。
如骑士领地制度和各种横征暴敛等。
这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日益上升。
【高中·历史】第11课 清教徒革命
苏伊士 运河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伽马
麦哲伦
3、影响: 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 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
市场逐渐形成。 市场逐渐形成。
• 欧洲主要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
大西洋沿岸。 大西洋沿岸。
• 促进世界贸易和海运事业发展。 促进世界贸易和海运事业发展。
克 伦 威 尔
1642年-1648年:在两次内战中,领导国会军队最终打败王 年 年 在两次内战中, 军。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年 处死查理一世,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1653年:就任护国主,独揽军政大权。 年 就任护国主,独揽军政大权。 革命措施:出卖没收的封建地产、废除骑士领地制、取消对 革命措施:出卖没收的封建地产、废除骑士领地制、 国王承担的一切封建义务、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等, 国王承担的一切封建义务、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等, 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根基,确保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根基,确保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导火线:苏格兰清教徒起义。 导火线:苏格兰清教徒起义。 爆发: 年查理一世为募集镇压起义军费被迫重新召开国会, 爆发:1640年查理一世为募集镇压起义军费被迫重新召开国会, 年查理一世为募集镇压起义军费被迫重新召开国会 引发与国会关系破裂。 引发与国会关系破裂。
开辟新航路
航海技术、 航海技术、地理知识的发展 1、条件 商贸经济发展、 商贸经济发展、对财富的欲望 2、航行路线:15世纪新航路开辟、16世纪 航行路线:15世纪新航路开辟、16世纪 世纪新航路开辟 各主要地区贸易路线开通、19世纪中期 各主要地区贸易路线开通、19世纪中期 大运河开凿通航 开凿通航。 两大运河开凿通航。
格劳秀斯在英国“清教徒革命”时期的思想影响——关于法治与个人自由的历史考察(上)
格劳秀斯在英国“清教徒革命”时期的思想影响——关于法
治与个人自由的历史考察(上)
龚刃韧
【期刊名称】《人权研究》
【年(卷),期】2024()1
【摘要】17世纪的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时代发生了两次前所未有的“革命”——“清教徒革命”和“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法治的国家。
英国的这两次“革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斯图亚特王朝交织在一起的政治冲突和宗教冲突激化的结果。
近年来西方史学界许多研究成果表明,荷兰学者胡果·格劳秀斯在英国的两次“革命”期间都有过重要的思想影响,因此研究格劳秀斯学说对英国的影响具有考察法治与个人自由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虽然“清教徒革命”期间“保王党人”和“议会党人”双方都利用格劳秀斯学说为自己的立场辩解,但本文重点论述格劳秀斯对“议会党人”代表性理论家亨利·帕克、对英国共和主义代表性理论家詹姆士·哈林顿和约翰·弥尔顿的思想影响。
“清教徒革命”虽然在表面上失败了,但在限制国王特权、提升议会主导作用以及改善英国国教会等方面产生了永久性结果,并为后来的“光荣革命”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34页(P29-62)
【作者】龚刃韧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对格劳秀斯正义战争理论的简析——读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2.浅谈格劳秀斯和洛克自由主义思想的异同
3.试论格劳秀斯主义与英国学派的关系
4.格劳秀斯自然法思想的历史渊源探究
5.格劳秀斯对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理论的影响——现代人权观念的思想起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英国:清教徒革命
在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而解除西班牙的威胁之后,英国人曾一度较少介入欧洲大陆的事务。
他们在三十年战争中没有起过任何重要的作用,大约是波兰以西没有出席威斯特伐利亚会议的唯一欧洲民族。
1640年代威斯特伐利亚和谈期间,他们事实上正忙着打内战。
这场英格兰内战是宗教战争的一种变种,但比蹂躏法国、德意志和荷兰的宗教战争来的吻合。
它不像欧洲大陆那样是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间的战斗,而是新教徒两派之间的斗争:一派较为激进,是称为清教徒的加尔文新教徒;一派是较为温和的新教徒,既是坚持英国国教的圣公会教徒。
如同欧洲大陆上的战争一样,宗教分歧与政治争端和立宪问题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
就像胡格诺教徒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反对法国君主制度的封建反叛精神那样,就像德意志新教徒奋起战斗,反对帝国中央集权,争取诸侯邦国权力那样,就像荷兰加尔文教徒揭竿而起,反对西班牙国王,争取省份自治权那样,英格兰的清教徒也挺身维护议会权力,反对日益高涨的王权要求。
相对而言,这场英格兰内战颇为温和,因而可说,英格兰本土避免了宗教战争的种种恐怖。
但从整体来说,不列颠群岛却非如此。
1603年后,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一方面由同一个国王统治,另一方面又是各自为政,而爱尔兰王国像往常一样,仍是英格兰王室的属国。
英格兰和信封长老会的苏格兰之间,经常发生摩擦,而英格兰和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之间的纠纷可就严重极了。
爱尔兰成为宗教战争的战场,其残酷程度与欧洲大陆上没有两样。
17世纪的英格兰
前往北美的英国移民
对英国人来说,17世纪是一个获得巨大成就的时代,在此期间,他们首次出现于国际舞台,成为现代欧洲的主要民族之一。
1600年,英格兰和低地苏格兰地区,只有四百万或五百万人说英语。
此后一百五十年,这一数字并没有飞快增加。
可是,人口开始四处迁移。
宗教不满,加上经济压力,导致大量的移民出走。
1630年到1640年之间,有两万名清教徒移居北美新英格兰地区,在这十年中,大约同样多的清教徒去往巴巴多斯和西印度群岛其它岛屿落户。
第三批移民,人数也大抵相同,但主要是由苏格兰长老会教徒组成,在政府的怂恿下,涌进北爱尔兰定居,不是赶走当地的凯尔特人,就是剥夺了他们的财产。
英国政府允许本国天主教徒到北美马里兰居住。
这个世纪中叶,好多圣公会教徒到北美弗吉尼亚落户,是1607年建立在詹姆斯敦的小小居民点扩大了。
除了称为“移民垦殖北爱尔兰”这一迁移运动之外,上述移民人群,政府很少关心,都是以商团形式私人组织的。
这个世纪中叶以后,英国政府认真地着手缔造一个帝国了。
从荷兰人手中,占领了纽约,后来又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了牙买加,还建立了宾西法尼亚和南北卡罗莱纳两个殖民地。
十三个北美殖民地,除了佐治亚外,都是在1700年前建立的;当时英属北美洲大约有五十万人。
为了与母国的人口相适应,这个合众国仿佛得在三代人的时间内建成一个远隔重洋的拥有一千五百万居民的殖民属国。
英国人像当时的荷兰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一样,也在创建自己的民族文化。
整个西欧的各种民族语言,一方面逐渐取代了国际通用的拉丁语,另一方面也逐渐取代了地方方言,便成为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合适工具。
莎士比亚和米尔顿以令人叹服不已的文字魅力,活脱脱地展现了他们种种彪炳的观念,这是以后的英语作家或任何其他语种的作家都无法比拟的。
英国的古典文学,形式虽然粗犷,内容却很深厚,洞察力强而敏锐,措辞雄伟庄重、绚丽多彩、铿锵洪亮,几乎与法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长处适成对照:行文有条不紊,用词简练、优雅而准确。
此后,英国人从未全然拜倒于法国的标准,也没有像其他民族那样,为路易十四时代的灿烂文化弄得眼花缭乱或目瞪口呆。
这一世纪,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画家可与欧洲大陆上的相媲美,但在音乐上,却是坎皮恩和塞普尔享誉的时代,而在建筑上,克里斯托弗·雷
恩设计的巨大建筑物在这个世纪末相继落成。
经济活动
经济上,英国人的事业心很强,资源也丰富,虽然在1600年还远远不是荷兰人的对手。
他们的国土比荷兰人的大,而且物产丰富,因此不像荷兰人那样只局限从事与商业和航海业。
纽卡斯尔周围的煤已经开采,用途日广,但尚未成为英国的主要财源。
最大的行业是饲养绵羊、防止呢绒,这是主要的出口商品。
防止羊毛大多采用包出去的办法,分散在农村进行,由商人按照商业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组织生产。
1553年以来,英国人绕道白海与俄国通商;他们日益活跃于波罗的海和东地中海地区。
166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后,他们与荷兰人竞相攻击葡萄牙人在印度和远东的悠久垄断权。
但是,上述的海外贸易尽管大有获利,英格兰的主要财富仍然来自土地。
最富有的人不是商人,而是地主。
地主贵族构成最富有的阶级。
内战的历史背景:议会于斯图亚特王朝众国王
17世纪的各代英国国王,像当时欧洲各国国王一样,与中世纪沿袭下来的代表机构屡生冲突。
英国的古老机构议会在反对国王的斗争中节节取胜。
但这并非是英国发展史上的独一无二的特点。
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三级会议在反对皇帝斗争中也曾取得胜利,波兰也出现过大体相同的情况,这将在下文加以阐述。
不过,大陆上各个古老的代表机构一旦获胜,就大都意味着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乃至陷入无政府状态。
卓有成效的政府大都是王权日益加强的政府,这成了当时的强烈倾向。
荷兰共和国自奥伦治的威廉1672年执政后,也曾明显的出现过这种倾向。
英国的独特之处室,议会在打败国王后产生了一种可行的政体。
政府仍然强而有力,不过得受议会的约束。
这确定了现代英国的特征,同时使自由主义和代议制相结合的伟大运动进入欧洲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潮流。
斯图亚特王朝和议会
这场斯图亚特王朝和当时英国议会这一最有力的政治组织之间爆发的激烈冲突为英国带来了新的政治气象。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英格兰王位。
作为亨利七世的子孙,他也成为了英格兰国王,成詹姆士一世。
詹姆士是一个主张君主专制主义的哲学家,他甚至就这一刻题写了一部书《自由君主制度的真正法律》。
在这种制度下,国王俨然是臣民之父,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关心臣民的福利,凌驾于一切政党、一切私人利益集团、一切压力集团之上。
他甚至宣称,国王掌权受命于上帝,只对上帝负责。
他所阐述的学说,人们称为“君权神授论”。
也许,任何一个继承伊丽莎白王位的统治者都会与议会发生麻烦。
伊丽莎白同志的最后几年中,议会已经显露不满,只是因为考虑到他是个年事日高的老妪,又是国家的象征,故一再推迟,没有向她发作而已。
他曾维持国内的安定,击败西班牙人,但正是这些业绩使许多人相信,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公开他们的抱怨。
詹姆士一世是一个苏格兰人,他很不机敏,不善于应付英格兰人,而且还是一个王家学究,被人们苛刻的称为“基督教世界中最聪明的大傻瓜”。
伊丽莎白对所能控制的现状已心感满足,可是詹姆士一世却意犹不足,他喋喋不休的向议会宣读一份份令人生厌的训喻,鼓吹王权。
而且,他经常要钱。
抗西战争已欠下一笔相当可观的债务。
詹姆士又远非一个节俭的人,再说,在物价飞涨的时代,只靠英国王室通常固定的收入过日子,那是不行的。
这些具有中世纪特点的收入,在新的情况下,变得离奇古怪、名目繁多,如行使监护权。
主持婚礼权,接受无继承人的土地或财产权,获得免税领地的收入以及扣押骑士财物以示惩罚的收费,还有“吨税和磅税”,即议会在国王即位时给予的权力(通常在其统治期间保持不变);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特别水,税额按货物数量多少,而不是按价钱高低而定,以免随物价递增。
议会的反抗
议会不论是对詹姆士一世,还是对他1625年继位的儿子查理一世,都不愿给予足够的岁入,因为对他们两人都不信任。
许多议员都是清教徒,对英国国教组织和教义心怀不满。
伊丽莎白曾设法平息宗教纠纷,可是詹姆士却威胁“要把清教徒逐出国土”,而查理竟支持大主教劳德手下的圣公会教士集团,千方百计强制实行信仰划一,遵奉国教。
许多议员也是律师,他们害怕英格兰的习惯法,极力使沿袭下来的法律或乡规民约,有遭到践踏的危险。
他们厌恶大主教法庭,延误亨利七世建立的星室法庭,厌恶伊丽莎白建立的高级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