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与生命教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陶行知《今天》小诗)
对他而言,活着,是过有意义的人生。 意义在于创造,在于奉献,在于与患 难搏斗。 “我们以至诚之意,欢迎全国同胞一齐 出来,加入这个运动,赞助它发展,督促 它进行,一心一德的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 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 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 的伟大的新生命”(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
(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62.)
他对朋友忠诚,待人处事豁达。“好 好坏坏随人讲,心中玉一块。恩怨有偶然, 毁誉多意外”。(《我的小怀抱》)
他对自己惜时如金,“一心只想多做 些事”。称“只有今天可贵,但愿紧握在 手,教它由你支配,变为你的朋友。”他 写道:“今”为万世骄子,人有高贵灵魂。
宋庆龄
宋庆龄为陶行知先生的题词
1991年,陶行知以他对中国和世界教育的卓越 贡献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20世纪世界四大名人之一。
陶行知(1891-1946), 安徽歙县人,曾留学美国, 从杜威学习,回国后主要 从事教育工作,最早注意 到乡村教育问题,是卓有 成就的教育家。
1910年金陵大学时的陶行知
他疾呼:“人的生命!你在中国是耗费 得太多了。……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 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 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 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 国才站得起来!” (《中国的人命》( 1931 年 11 月 9
日),《陶行知全集》第2 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133-134.)
他对亲人至爱情深。
1929年,在《文渼指导之遗志》中陶行知说, “我
十年来的事业,她没有一件不曾给我很大的影响和帮助。 我成功,她为我欢呼;我失败,她给我安慰;我走错了 路,她拉我回头;我走向生活,她勉我前进。没有她, 便没有我。从此,我的生命已经残废了一部分。但是瞎 子可以专精音乐,聋子可以专精图画。我只希望因为一 部分的残废可以完成另一部分的使命。我愿她在我心里 活着,仍旧帮我做个有益人类的人”(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当时的中国 问题情境密切相关。他的生活和求学经历 使他在思想人格的深层始终关注人的命运, 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他求教育改变落后的 生活,也求生活改变陈旧的教育,都只为 改善国人的生命质量和民族和共和国之命 运;他的全部思想的起点是对生命的信仰。 他一生的教育实践需用他全副的生命来诠 释。
一、陶行知的生命观
1、生命本精贵
1927 年,陶行知在燕子矶畔的晓庄乡, 创办晓庄师范学校。针对有人在此投江自 尽,立劝诫碑于燕子矶: “想一想,死不得” “人生为一大事来,当做一件大事去。 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岂可 轻生?” “死有重于泰山,或有轻于鸿毛,与其 投江而死,何如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三万 万四千万同胞努力而死!”
他提出生利主义概念,提倡靠劳动生利而 得以生存和自立。
生利有两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 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 治病是。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
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独立的 职业。 “做一个整个的人”是他对人的生命质量的寄望。
3、辩证的生死观
在陶先生看来,只有首先重视人的生命, 把人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中华 民族才有出路。
2、生命求质量
怎样才有质量? 他主张少生、好生、贵生、厚生、共 生的“五生世界” 他建议成立永久的人口升降委员会; 研究避妊法;提倡晚婚、晚育等 。(《教 学做合一之教科书》)
Biblioteka Baidu
他呼吁人人有权受教育,在世界范围 内第一个提出“全民教育”概念 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中,老人、妇 女、工人、农民、流浪儿等都不在教育之 列,这样的教育是要渐渐枯萎掉的,因而 是一种短命的教育。新的教育必须重视人 的受教育权。他说,“男女也应有平等受 教育的机会。无论贫富,也应该有均等受 教育的机会。无论老少,也应该受教 育”(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 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75.)
探问生命教育 ——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 学习心得
朱小蔓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北京师范大学 2013.12.8
生命教育在本世纪以来在中国内地渐渐 兴起,内地教师和研究者与港澳台教育界 合作,相互学习、借鉴之风渐盛。生命教 育已在中国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文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品德课程也明确解读了课标 中的生命教育含义,但生命教育的构念体 系如若要进一步清晰、完善起来,仍需要 吸纳、清理更多的知识和思想资源加以丰 富。
他是大学者,也是社会活动家,但他极 为重视小学、幼儿教育,认为这是养习惯、 情感和态度、人格的基础,“从小看到 老”,“庙小乾坤大”;他也是社会活动 家,倡导社会教育办学之道在于“明大德, 在亲大众,在于大众幸福”。 他对生命价值的看法不仅是生物学意义 上的生命、人类学意义上的生命,也是社 会伦理、法理意义上的生命。他个人所持 的生命自我不是“小我”,而是“大我”。
1917年陶行知(右)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 胡适(左2)等人合影
长期以来,中国内地主要用“生活教育” 来标示陶行知思想的基石和核心,而用生 命教育的一套概念、话语来认识陶行知, 并以此作为生命教育的理论武器、思想资 源、人格榜样则远远不够。
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life” 是一个含义比较广的词汇,它表示“生 命”,与“死”相对;它可以特别用来指 人的生命,如:“人命”,指称“生存”、 “人的存活”;它又指“一生”、“寿 命”、“期限” ;还可以解释为“生活经 历”,“某种方式的生活”([英]霍恩比著,王玉章等译: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165-1166)。在陶 行知那里,没有严格的“生命”、“生活” 之分。 但陶行知的理论暗含了一个深刻的 道理,即生命的意义需从生活里找到依据。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6-87.)
他投身教育,是把教育看成可以创造 新生命的,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师生显示 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是真 善美之活人。 对于借口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纪太 小、太无能了、陷入绝境等五种“不能创 造”的观点,他一一批驳。“汗干了,血 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 意于创造。” “人生是患难与欢乐组成的。追求真理 的人以与患难搏斗为乐”,又说,“必使 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
对他而言,活着,是过有意义的人生。 意义在于创造,在于奉献,在于与患 难搏斗。 “我们以至诚之意,欢迎全国同胞一齐 出来,加入这个运动,赞助它发展,督促 它进行,一心一德的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 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 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 的伟大的新生命”(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
(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62.)
他对朋友忠诚,待人处事豁达。“好 好坏坏随人讲,心中玉一块。恩怨有偶然, 毁誉多意外”。(《我的小怀抱》)
他对自己惜时如金,“一心只想多做 些事”。称“只有今天可贵,但愿紧握在 手,教它由你支配,变为你的朋友。”他 写道:“今”为万世骄子,人有高贵灵魂。
宋庆龄
宋庆龄为陶行知先生的题词
1991年,陶行知以他对中国和世界教育的卓越 贡献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20世纪世界四大名人之一。
陶行知(1891-1946), 安徽歙县人,曾留学美国, 从杜威学习,回国后主要 从事教育工作,最早注意 到乡村教育问题,是卓有 成就的教育家。
1910年金陵大学时的陶行知
他疾呼:“人的生命!你在中国是耗费 得太多了。……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 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 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 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 国才站得起来!” (《中国的人命》( 1931 年 11 月 9
日),《陶行知全集》第2 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133-134.)
他对亲人至爱情深。
1929年,在《文渼指导之遗志》中陶行知说, “我
十年来的事业,她没有一件不曾给我很大的影响和帮助。 我成功,她为我欢呼;我失败,她给我安慰;我走错了 路,她拉我回头;我走向生活,她勉我前进。没有她, 便没有我。从此,我的生命已经残废了一部分。但是瞎 子可以专精音乐,聋子可以专精图画。我只希望因为一 部分的残废可以完成另一部分的使命。我愿她在我心里 活着,仍旧帮我做个有益人类的人”(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当时的中国 问题情境密切相关。他的生活和求学经历 使他在思想人格的深层始终关注人的命运, 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他求教育改变落后的 生活,也求生活改变陈旧的教育,都只为 改善国人的生命质量和民族和共和国之命 运;他的全部思想的起点是对生命的信仰。 他一生的教育实践需用他全副的生命来诠 释。
一、陶行知的生命观
1、生命本精贵
1927 年,陶行知在燕子矶畔的晓庄乡, 创办晓庄师范学校。针对有人在此投江自 尽,立劝诫碑于燕子矶: “想一想,死不得” “人生为一大事来,当做一件大事去。 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岂可 轻生?” “死有重于泰山,或有轻于鸿毛,与其 投江而死,何如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三万 万四千万同胞努力而死!”
他提出生利主义概念,提倡靠劳动生利而 得以生存和自立。
生利有两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 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 治病是。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
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独立的 职业。 “做一个整个的人”是他对人的生命质量的寄望。
3、辩证的生死观
在陶先生看来,只有首先重视人的生命, 把人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中华 民族才有出路。
2、生命求质量
怎样才有质量? 他主张少生、好生、贵生、厚生、共 生的“五生世界” 他建议成立永久的人口升降委员会; 研究避妊法;提倡晚婚、晚育等 。(《教 学做合一之教科书》)
Biblioteka Baidu
他呼吁人人有权受教育,在世界范围 内第一个提出“全民教育”概念 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中,老人、妇 女、工人、农民、流浪儿等都不在教育之 列,这样的教育是要渐渐枯萎掉的,因而 是一种短命的教育。新的教育必须重视人 的受教育权。他说,“男女也应有平等受 教育的机会。无论贫富,也应该有均等受 教育的机会。无论老少,也应该受教 育”(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 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75.)
探问生命教育 ——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 学习心得
朱小蔓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北京师范大学 2013.12.8
生命教育在本世纪以来在中国内地渐渐 兴起,内地教师和研究者与港澳台教育界 合作,相互学习、借鉴之风渐盛。生命教 育已在中国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文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品德课程也明确解读了课标 中的生命教育含义,但生命教育的构念体 系如若要进一步清晰、完善起来,仍需要 吸纳、清理更多的知识和思想资源加以丰 富。
他是大学者,也是社会活动家,但他极 为重视小学、幼儿教育,认为这是养习惯、 情感和态度、人格的基础,“从小看到 老”,“庙小乾坤大”;他也是社会活动 家,倡导社会教育办学之道在于“明大德, 在亲大众,在于大众幸福”。 他对生命价值的看法不仅是生物学意义 上的生命、人类学意义上的生命,也是社 会伦理、法理意义上的生命。他个人所持 的生命自我不是“小我”,而是“大我”。
1917年陶行知(右)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 胡适(左2)等人合影
长期以来,中国内地主要用“生活教育” 来标示陶行知思想的基石和核心,而用生 命教育的一套概念、话语来认识陶行知, 并以此作为生命教育的理论武器、思想资 源、人格榜样则远远不够。
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life” 是一个含义比较广的词汇,它表示“生 命”,与“死”相对;它可以特别用来指 人的生命,如:“人命”,指称“生存”、 “人的存活”;它又指“一生”、“寿 命”、“期限” ;还可以解释为“生活经 历”,“某种方式的生活”([英]霍恩比著,王玉章等译: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165-1166)。在陶 行知那里,没有严格的“生命”、“生活” 之分。 但陶行知的理论暗含了一个深刻的 道理,即生命的意义需从生活里找到依据。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6-87.)
他投身教育,是把教育看成可以创造 新生命的,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师生显示 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是真 善美之活人。 对于借口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纪太 小、太无能了、陷入绝境等五种“不能创 造”的观点,他一一批驳。“汗干了,血 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 意于创造。” “人生是患难与欢乐组成的。追求真理 的人以与患难搏斗为乐”,又说,“必使 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