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集煤矿工业广场沉降监测及数据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集煤矿工业广场沉降监测及数据分析

摘要:本文对张集煤矿工业广场10年来的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及时监测工广主要建(构)筑物的安全状况,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工业广场沉降观测基岩标观测点下沉量

1、概况

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境内,地处淮河平原,地势平坦,矿区为隐伏式煤田,煤系地层上覆盖巨厚松散层,厚约220m~380m;矿区含水层丰富。2001年8月投产,现整个矿井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300万吨,是安徽省首个千万吨级现代化特大型矿井。工业广场内主要建(构)筑物有主、副井、井架、煤仓等,它们对地面沉降和变形要求高,在工广范围内布设沉降观测网进行沉降观测,能够及时掌握井下开采及矿井疏水活动对地面沉降影响情况,实时监测工广主要建(构)筑物安全状况,研究地表沉降规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基础保障。

2、观测基点的选择

要测地面沉降得先有个固定不变的基准,基准点的稳定是观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基本保障,基岩标是埋设与稳定基岩内的高程测量基准标志,具有稳定、可靠、永久等特点,是进行地面变形监测、高程控制测量的重要基准设施。基岩标是将稳定基岩体作为参照,通过标体构件,将其引至地面,从而使其成为测量基点,设立基岩标作为稳定与长期的测量基准,对于工程的沉降监控及减少测线长度,提高水准测量精度是至关重要的。

张集煤矿矿区松散层巨厚,该地层不稳定,把基准埋在松散层中,难免不稳定,只能把基准固定与松散层之下、基底岩石之上,我矿于2007年在张集矿中央区工广建立了一组基岩标(共2个),即N1(N2)、S1(S2),其中N1、S1为主(上)标高点,布设在基岩中,不受地面下沉影响,N2、S2为副(下)标高点,与地面同步下沉,基岩标建好后,从国家Ⅲ等水准点“皮庄北”、“张小楼”将绝对高程分别引测到基岩标上(按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两个基岩标作为沉降观测及工程施工的测量基准。

3、沉降观测点(网)布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3.1沉降观测点布设

工广沉降观测点布设在主副井井架、圆煤仓、绞车房四周,将铜桩分别埋设在主副井井架四个根基及圆煤仓四周混泥土内,外露2cm,用于立尺测量,观测点(网)布设位置及编号如工广沉降观测站布置图所示。

3.2观测技术要求

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测量仪器采用WILDNA2-70372型水准仪及配套的木质双面因瓦尺正反面读数、后-前-前-后观测顺序进行观测,每次观测时,首先检查N1与S1是否附合,如无问题,再进行沉降观测,起算数据以N1、S1为准。

4、观测数据结果分析

2007年基岩标建成至今,我们每半年对工业广场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目前已累计进行8次观测(观测结果如下表),分析观测结果,可看到2011年6月进行的第8次观测与2007年3月的首次测量成果比较,同一沉降观测点之间的高差为7mm~20mm之间(正值为下降);相邻两次测量成果比较,同一沉降观测点之间的高差为1mm~3mm。

此外,2002年至2007年,沉降观测水准基点为DS1、S01、S02(S01、S02为2001年潘谢矿区三等水准点,DS1为按三等水准技术要求由“皮庄北”、“张小楼”施测获得的水准点),由于这些点布设在地面上,与地面同时下沉。在2007年基岩标建成后,由基岩标测得DS1、S01、S02标高,与之前标高对比,高差为26mm~35mm,即2007年以前工广地面下沉量为30mm。

说明:1、部分观测点有时由于现场原因无法测量;2、02年至07年地面(各观测站)下沉量按DS1、S01、S02三个点下沉量取平均值,即(35+30+26)/3=30mm

综合以上成果分析,2002年至今,工广下沉量为37mm~50mm,年平均下沉量为4.1mm~5.6mm ,每年的地面下沉均匀,各构筑物尤其是主副井筒四周布设的观测点下沉量基本相同,表明地面倾斜值小,说明井架井筒主要构筑物未发生明显变化。

5、结论

(1)选择的基准点一定要稳定可靠。

(2)工广下沉量小,下沉均匀,各构筑物四个方向观测点下沉量基本相同,倾斜值小,表明工广受采动影响较小,地面下沉主要受疏水活动影响,但疏水暂时未对工广构筑物造成破坏性影响,井筒、煤仓等安全生产基础运转安全。

(3)矿井工广各类保护煤柱留设合理。

参考文献:

[1]许延春,孙晓虎,喻怀君.临涣工业园区非采动沉降安全监测研究,《矿山测量》,2011第153期。

[2]龚士量.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基岩标结构设计,《水运工程》,2000年第8期。

[3]楼根达,陈湘生. 关于疏水沉降地层中井壁破坏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博士论文2000年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