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家居设计与室内设计

合集下载

室内设计发展史

室内设计发展史

发展历史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巳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已存在。

自建筑的开始,室内的发展即同时产生,所以研究室内设计史就是研究建筑史。

中国建筑简史按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的观点大致分为:上古时期,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六个时期。

也有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周),封建社会前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封建社会中期(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五个时期。

世界建筑简史史前建筑,古代建筑(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中世纪建筑(拜占庭式建筑、罗曼建筑、伊斯兰建筑、罗马建筑、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洛可可式建筑),工业革命建筑(即现代主义建筑)。

著名室内设计师高文安(香港):在近30年的设计生涯内,高文安设计了超过2000个室内设计项目,被誉为“香港室内设计之父”。

高文安是建筑师,亦是首屈一指的室内设计师。

他曾经到澳洲留学,回港工作数年后创办了“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

梁志天(香港):香港十大顶尖设计师之一,拥有香港大学建筑学学士,城市规划硕士多个显赫学历,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

1997年创立了“梁志天建筑师有限公司”及“梁志天设计有限公司”。

周娟(香港):KCA设计负责人,代表作品帆船酒店室内设计。

凯莉·赫本(KellyHoppen)是英国顶尖设计师.为很多名人设计住宅及很多商业场所包括航空公司头等舱等等.她将奢华做到极至. 以冷静、简洁、优雅并富有创意的设计而闻名于世的顶级室内设计师凯丽•赫本(Kelly Hoppen)可谓载誉无数,早在1997年,她就赢得了安德鲁•马丁“年度国际设计师奖”;2006年,赢得“Ella室内设计奖”。

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史

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史

中国室内设计 的风格演变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风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对称、和谐、天人合一等理念 现代风格:以西方现代设计思想为基础注重简洁、实用、功能性等理念 融合方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的融合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元素 融合特点:传统与现代风格的融合使得室内设计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更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
民国时期:中西合 璧室内设计开始融 入西方元素
当代中国:多元化 发展室内设计风格 多样注重环保和可 持续发展
中国室内设计 的发展历程
近代室内设计的兴起
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建筑和室内 设计
20世纪30年代中国室内设计开始注重功 能性和实用性
20世纪初中国室内设计开始受到西方影 响
20世纪40年代中国室内设计开始注重装 饰性和艺术性
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的体现
北方地区:以粗犷、豪放为主注重实用性 南方地区:以细腻、婉约为主注重装饰性 少数民族地区:以民族特色为主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 现代室内设计:融合中西方元素注重创新与个性化
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绿色生态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与影响
传统中式风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 注重对称、和谐、庄重强调人与自然的 和谐统一。
现代简约风格:以简洁、实用、舒适为 主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强调空间感和线 条感。
欧式风格:以欧洲古典建筑风格为基础 注重华丽、典雅、高贵强调细节和装饰。
美式风格:以美国文化为基础注重自由、 随意、舒适强调实用性和舒适性。
中国室内设计发 展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隋唐室内陈设与家具变化

隋唐室内陈设与家具变化

(五)室内陈设与家具变化隋唐五代是我国室内陈设与家具形式大变革的时期。

隋和唐代前期,传统的席地而坐的起居习惯虽然仍是主流,但使用高足家具与垂足而坐的风气也已经逐渐发展起来。

到了盛唐和五代,高足家具迅速推广开来,成为当时屋室家具的主要样型,人们垂足而坐的习俗已经初步形成。

室内陈设这一时期的室内陈设是随着高足家具的发展和人们起居习惯的变化而变化的。

秦汉时,人们席地而坐,室内的基本陈设是席、床、榻、几、案等。

隋唐五代时则主要是高足的桌、椅、大案和床榻。

这从《韩熙载夜宴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室内陈设的情况。

此外,五代王齐翰《勘书图》中绘有三叠大屏风,屏风前设长案,一位白衣长髯的文士坐在一张扶椅上,前置一书几。

这种室内陈设使室内空间和各种装饰都发生了变化,与席地而坐的室内陈设迥然不同。

床榻隋唐五代时期的床塌,形体上都较前代更加宽大,这种宽大的床榻可以从传世绘画和考古出土文物中看到。

《韩熙载夜宴图》中绘有两件床榻,床榻的左、右和后面都装有较高的围板,正面两侧各安一独板扶手,中间留门以容上下。

其中一床可同时容坐五人,形体之大可以想见。

1975 年4 月江苏邗江县蔡庄五代墓出土四件木床榻,长188 厘米、宽94 厘米、高57 厘米,榻面大边与抹头仿45°格角榫做法组成边框,中间设托档七根,上面用铁钉钉上木条九根。

榻的腿部和腿部上端同大边交接所置角牙均为如意云头纹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当时,床榻作为一种坐卧用具,使用得相当广泛。

皇帝所用的床,称“龙床”。

从《新唐书·百官志三》得知,唐鼓吹署掌置龙床。

唐冯贽《云仙杂记》记载:“韩志和有道术,宪宗时,献一龙床,坐则鳞、鬣爪、角皆动。

”唐代李峤写有一首咏帝王龙床的诗,描绘了床的豪华精美。

诗云:“传说有象床,畴昔献君王。

玳瑁千金重,珊瑚七宝妆。

”后蜀花蕊夫人《宫词》中也有“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之句。

在官衙中也有用榻的。

《通典·职官典·侍御史》记载:唐代侍御史食座之南所设的横榻,名南床,又称“痴床”。

中国室内设计史精选全文

中国室内设计史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室内设计史中国室内设计史一、原始社会—朦胧的设计意识1、巢居、穴居从穴居到地面建筑的演化:断崖上的横穴——坡地上的横穴——袋型竖穴(临时遮掩)——袋型竖穴(活动顶盖)——袋型半穴(屋)——直壁半穴——木骨泥墙——地面之屋(室)2、最基本的空间布局:方形和圆形原始社会西安半坡村的方形、圆形居住空间,已考虑按使用需要将室内作出分隔,使入口和火炕的位置布置合理。

方形居住空间近门的火炕安排有进风的浅槽,圆形居住空间入口处两侧,也设置起引导气流作用的短墙。

3、装饰与陈设:多为几何纹样,运用点、线和大小黑白疏密的层次关系①人面纹(人面和太阳结合)②鱼纹(单体/复体)③植物纹早在原始氏族社会的居室里,已经有人工做成的平整光洁的石灰质地面,新石器时代的居室遗址里,还留有修饰精细、坚硬美观的红色烧土地面,即使是原始人穴居的洞窟里,壁面上也已绘有兽形和围猎的图形。

也就是说,即使在人类建筑活动的初始阶段,人们就已经开始对“使用和氛围”、“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功能同时给予关注。

二、设计萌芽和发育—夏、商、周、春秋时期1、社会背景奴隶社会阶段,又是青铜时代,西周的版图已近我国现今版图,西周是奴隶制完备与衰落时期,也是华夏民族进一步融合、国家巩固统一的时期。

商朝的宫室,从出土遗址显示,建筑空间秩序井然,严谨规正,宫室里装饰着朱彩木料,雕饰白石,柱下置有云雷纹的铜盘。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有”与“无”、围护与空间的辩证关系,也提示了室内空间的围合、组织和利用是建筑室内设计的核心问题。

同时,从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来看,“有”与“无”,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对待的。

2、建筑概况与规划①建筑概况:城堡、城市、宫殿、庙宇和墓葬。

(这些建筑更加适合于“礼”的规范)②建筑平面形式:平面大都是大尺度的矩形,有前廊、围廊和回廊围成庭院,大门基本位于中轴线上。

三国、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室内规划设计 精品

三国、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室内规划设计 精品

三国、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室内规划设计随着佛教的传入及南北民族的融合,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佛教建筑,此时期的主要建筑类型有佛寺建筑、石窟建筑、宫殿建筑和陵墓建筑四类。

其室内的平面形制以方形或类方形为主,兼有组合方形,平面布局多采用十一以下的奇数开间,其中宫殿建筑多为“东西堂制”式布局,佛寺建筑多采用以殿为主的“前塔后殿”式布局,陵墓建筑多为单室墓,兼有前后室布局的多室墓。

此时期室内规划设计的墙体由土墙、土木混合墙发展为全木墙。

其室内墙面的装饰以壁画为主,其装饰题材多取自佛教传说、鸟兽等,“晕”的方法已初步出现,多见于佛教建筑及陵墓建筑中。

1三国、魏晋和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了高坐家具。

如扶手椅、方凳、圆凳、束腰、蹄等。

传统的床加大加高,上部设顶帐以抑尘,四周还围置可拆卸的矮屏,下部饰壶门,床上除有倚靠用的凭几外,还出现了供倚躺垫腰用的隐囊及圈形曲几。

人们既可坐于床上,也可垂足坐于床沿。

在室内规划设计中,一般家具的装饰多采用与佛教有关的莲花、飞天、缠枝花等装饰纹样。

2三国、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青瓷器的器形高瘦、优美别致。

室内规划设计与装饰上受佛教艺术影响,风格简大方,莲纹瓣和贴花佛像十分流行。

纹饰以弦纹为主体,压印网格纹。

此时陶瓷器追求以釉色取胜的效果,即用含铁量很高的釉施于釉中或釉下,有的任其流淌,变化,烧成后呈现美观的褐色花纹。

这一时期青瓷器的制造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器型除一般造型外,还出现了鸡首壶、莲花尊、谷仓罐等。

3三国、魏晋和南北朝时期,从中亚地区传入的金银器是带有北方游牧民族风采的装饰品,如镂空金丝带、高足鎏金杯、鎏金银壶等等,它是东西方、南北方文化交流的结果。

4三国、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无论在理论的探讨上,还是创作实践都有长足发展,它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魏晋时期的绘画在继承并发扬了汉代风格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面貌。

值得强调的是当时的绘画已摆脱了附着于室内规划设计的状况,而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绘画的品种开始丰富,其中山水画已具有形成独立画种的雏形。

唐代室内空间营造

唐代室内空间营造

统一性原则
唐代室内空间布局注重整 体统一性,各个房间和区 域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的 整体。
对称性原则
唐代室内空间布局常采用 对称手法,以中心点为基 准,左右对称,给人以稳 重、庄重之感。
流动性原则
唐代室内空间布局强调流 动性,各个房间和区域相 互连通,形成流动的空间 感。
空间功能分区与流线设计
接待区
室内装饰
唐代室内空间营造注重室内装饰的精美和雅致,这种设计风格对后世室内装饰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 了室内装饰的多样化和艺术化。
对后世文化艺术影响
文化艺术传承
唐代室内空间营造体现了当时的文化艺 术风貌,对后世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影 响,推动了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VS
文化艺术创新
唐代室内空间营造为后世文化艺术创新提 供了灵感和借鉴,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和创新。
色彩运用原则与技巧
色彩运用原则
唐代室内色彩运用注重整体统一,以 暖色调为主,注重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同时注重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运用技巧
唐代室内色彩运用采用多种色彩搭配 ,如红、黄、绿、蓝等,形成丰富的 色彩效果。同时,注重色彩的明暗、 纯度和冷暖等变化,以营造出不同的 室内氛围。
材料选择与运用特点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室内陈设与家具布置
家具布置
唐代室内空间的家具布置通常采用对 称手法,以中心点为基准,左右对称 。家具的材质和造型也体现了唐代的 文化特色。
室内陈设
唐代室内空间的陈设通常包括字画、 瓷器、玉器、铜器等艺术品和日用品 。这些陈设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体 现了唐代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念。
03
唐代室内色彩与材料运用
对后世建筑风格影响

室内与家具设计史-过渡时期1(魏晋南北时期)

室内与家具设计史-过渡时期1(魏晋南北时期)

4.纹样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纹样,继承秦汉的传统,最 大不同之处在于佛教的影响,增加了莲花、火焰、飞 天等图案,并且主要集中反映在石窟壁画上。
我国现存最早的塔: 我国现存最古的塔是 公元520年建的河南嵩山嵩岳寺 十二角十五层密檐式砖塔。此塔 造型特殊,砖建密檐式,平面正 十二角形,佛塔中仅见此一座, 塔身有用莲瓣作柱头(希腊风格) 和柱基的八角柱,有用狮子作主 题的佛龛(波斯风格),有火焰形 的券间(印度风格),形式十分优 美。它的艺术处理虽十分成功, 但却不是南北朝时期的代表塔型。
塔柱的左右与后部是通道,后壁上多扩出个卧榻, 上塑佛之涅槃像。但它与印度的“支提窟”并不完 全相同,印度的支提窟平面为内圆外方的马蹄形, 中央没有塔柱,倒是有并列的石柱。印度的支提窟 是礼拜的殿堂,中国的中心塔柱式石窟则纯粹供人 瞻仰以宣扬佛法的地方。
第二类,是覆斗式石窟,这种石窟平面呈方形或长 方形,中间没有塔柱,左、右、后3侧或后壁有壁龛, 窟顶为覆斗式,也有少数为攒尖式,覆斗式和攒尖式模 仿木构的做法,印度没有该做法,作用与第一类相同。
2.佛教建筑兴起。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原,后传入江南, 对中国文化和建筑的发展影响极大。 南北朝时,一些新建的大寺院,如北魏洛阳永宁 寺,仍采取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 布局。这一时期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 王侯贵族第宅改建为佛寺。 作为实物存留的则有石窟寺,以云冈石窟和敦煌 早期石窟为代表。中国最早凿建的石窟寺在新疆地区, 始于东汉,受南亚次大陆风格影响。十六国和南北朝 时,经由甘肃河西走廊一带传到中原,并向南方发展。 中原地区早期石窟的建筑,沿袭南亚次大陆于窟内立 塔柱为中心的作法,并明显受到汉化建筑庭院布局影 响。如,四世纪末建成的云冈第六窟,窟室方形,中 心立塔柱,四壁环以有浮雕的廊院,北面正中雕殿形 壁龛,即是一例 。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设计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设计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设计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和民族交流空前活跃,成为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各民族文化融汇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诸多的家具设计,譬如胡床、筌蹄等高坐具的设计,也有如折叠屏、挂屏之类的屏风设计,使人们一改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跪坐不再是唯一的方式,高坐具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坐姿也迎来了空前的解放。

接下来我会从设计史的角度全方位的介绍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设计。

首先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按样式主要分为五类。

第一类——椅凳类,其中的代表是胡床,筌蹄,椅等。

胡床【1】,又名交床、绳床、交椅;是一种能折叠能挂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

胡床是由8根木棍组成,两只横撑在上,座面为棕绳联结,两只下撑为足,中间各两只相交相对作为支撑,交处用铆钉穿过作轴,造型简洁,使用方便。

它可张可合,张开可以做座具,合起可提可挂,携带方便,用途广泛。

胡床作为高型坐具对中国古代人们从跪到垂足坐生活方式的改变起到了推动作用,世家贵族的落魄也使得人们的精神发生改变,所以坐具由低变高便是必然,更为开放的思想带来的更加自由的起居方式。

在魏晋南北朝的许多史籍歌曲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乎在所有的社会生活场合中,都可以找到胡床的身影。

胡床的使用没有地域之分,没有场合之分,甚至没有性别之分。

北方可以使用,南方也可以使用,行军狩猎过程中可以使用,祭祀祈祷中也可以使用,舟车旅途中可以使用,接待宾客时也可以使用。

南北朝的刘宋时期,“胡床”在社会的普及率进一步提升,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招待宾客的规范坐具;筌蹄【2】,即后来所称的绣墩,多用藤或草编织而成,高度多与小腿等高,形似束腰长鼓,多见于佛教石窟寺壁画或雕刻,出土或传世的石刻佛座也常为筌蹄。

其基本形制是上下两端各有一圆面,上端是供人坐之处,下端则接地,两面间以线条连接,中部留有束腰。

筌蹄在诸多佛经和佛教建筑中出现,可以看出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受到佛教的影响。

最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精品ppt课件

最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精品ppt课件

禁 床 陶案 凳子
家具列举

南朝时期青铜 禁,禁为家具 之雏形之一。 该禁仿照先秦 时期的青铜器 制作而成,造 型别致。

东晋床榻,附有屏风别致。
莲花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装饰花纹,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
祥,它随着佛教的兴起大量应用在石刻、彩画以及陶瓷、金工、刺锈等装 饰上,又名荷花、芙蓉、水芝、水花。
历史背景
(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 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 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 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 (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 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 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 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 展。
胡床是一种便携座具,顾名思 义不是汉民族的座具,它来自 西北游牧民族,是一种便携座 具。胡床是由8根木棍组成, 两只横撑在上,座面为棕绳联 结,两只下撑为足,中间各两 只相交相对作为支撑,交处用 铆钉穿过作轴,造型简洁,使 用方便。它可张可合,张开可 以做座具,合起可提可挂,携 带方便,用途广泛。在魏晋南 北朝的时候,胡床已经广泛使 用了。
腰鼓形圆凳
方凳
与佛教有关的装饰
在家具上出现了与佛教有关的装饰纹样, 如墩上的莲花瓣装饰等,反映了魏晋时代 的社会风尚。这一时期的家具,一改前代 的正统汉风,以崭新的高型坐具和垂足而 坐的新习俗,揭开了中国家具历史的新篇 章。
佛教 ----墩
墩的出现,如白石女像的 四开光佛墩。对于我国家 具品种的丰富,尤其是对 于凳类家具的发展,起到 至关重要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 具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人们器具方式和家具 设施及从低转向高的关键转折时期,家居 设计中的禅韵是受到佛教影响后而表现出 的一种特殊意境,自魏晋以来,垂足而坐 的起居方式及产生的新的家具特点受佛教 的渲染普及于民间。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家具设计、室内设计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家具设计、室内设计

另一方面,家具相对 室内纺织品和装饰物 来讲,又具有一定的 固定性。
家具布置一旦定位、定形,人们 的行动路线、房间的使用功能、 装饰品的观赏点和布置手段都会 相对固定了,甚至房间的空间艺 术趣味也因之而被确认。家具这 种既可动,又不可轻易动的空间 特性规定家具作为室内空间构成 构件的重要地位。
家具本身就是装点室内空间,满足视 觉愉悦的作用,利用家具来改变内部 空间艺术质量是十分奏效的室内环境 设计手段。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 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家具设计 同时也反映了室内设计。
屏风、案、桌、扶手椅(五代王齐翰 《勘书图》)
燕尾翘头案
燕尾翘头案
方桌(墓高窟第85窟壁画)
住宅内的床(墓高窟第217窟壁画)
桌、靠背椅、凹形床(顾闳中《韩熙 载夜图》)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室内设计别有一 番风格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 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 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不仅使 我国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 而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 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圆淳。封建社会 鼎盛时期 气魄宏伟,严整开朗,舒展朴实, 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
魏晋南北朝隋唐家具陈设
地墙面:以木质朱红为主,白 色、原木色较为普遍;民居中 常见砖墙。 屏风 :多以山水画为主 家具:木制 陈设:简单,整齐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室内
*天花 *平棊 一种比较讲究的室内 吊顶,由方木相交构成正方形、 长方形或多边性的格子,覆盖 有天花板,绘有彩画 *人字坡 *覆斗型藻井
出现重要变革——由低 型向高型发展,并出现 了新的家具样式——胡 床(座具)、凭几 、 椅、凳等等。
1)绳床——椅子

5隋唐、五代室内设计

5隋唐、五代室内设计

唐大明宫玄武门、重玄门、内重门全景复原图
隋唐时期土木混合结构最常用于城门道营造,多用夯土筑成两侧城门墩。
唐代经历由席地而坐至垂足而坐的过渡,随着起居习惯
与室内家具的升高,柱高适当提高,总体比例保持开间 宽大,柱高不过间广的形制。
单体建筑上,形成了豪放流丽的唐风。建筑细部由汉代
的直柱、水平阑额、直坡屋顶、直檐口转变为曲线和微 斜的横竖线组成的唐代形式。屋顶呈凹曲面,屋角起翘, 庑殿、歇山、悬山、攒尖等屋顶形式均出现。梁以虹梁 多见,挑檐和承室内顶棚的斗拱也做出内凹或外凸的弧
造型多六曲、六棱;八曲、八棱; 盘为圆形、花瓣形、桃形且有盘足;
杯有高足和环耳形制
银香薰 舞马衔杯银壶
装饰纹样
唐早期——忍冬题材,装饰纹样程式化 中期 —— 以花或飞禽走兽为中心,周围围绕卷草团
纹 后期——写实性的单独的花鸟、动物式样
忍冬纹银香炉
何家村大发现
面。
山西芮城县广仁王庙 建筑年代( 唐太和五年即 831 年)比佛光寺还早了 23年,仅晚
于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在我国现存的四座唐代建筑中名列第 二,为河东一带唐代建筑的孤例
南禅寺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是唐代武宗灭法前唯一保
存下来的佛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大殿,也 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大殿建于唐 建中三年(782年 ),比佛光寺还早七十五年。其中 佛像为唐塑, 1999 年不幸被毁被盗,被称为“南 禅劫”。
唐亡后,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
周等朝代更迭,史称五代。同时在江南、华南、四川等地区 出现了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
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称“十国”,960年,后

三国两晋南北朝家具

三国两晋南北朝家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人们器具方式和家具 设施及从低转向高的关键转折时期,家居 设计中的禅韵是受到佛教影响后而表现出 的一种特殊意境,自魏晋以来,垂足而坐 的起居方式及产生的新的家具特点受佛教 的渲染普及于民间。
家具特点 历史背景 家具列举
家具特点
高型家具的出现 床与榻的封闭形式 与佛教有关的装饰
床与榻的封闭形式
床榻的新形式不断出现,三扇屏风榻,四 扇屏风榻床,在贵族人家是极受宠爱的。 此时期床榻的高度显然增加,床体加大。 另外,三足凭几的出现,为圈椅靠背的问 世,奏起了序曲。
与佛教有关的装饰
在家具上出现了与佛教有关的装饰纹样, 如墩上的莲花瓣装饰等,反映了魏晋时代 的社会风尚。这一时期的家具,一改前代 的正统汉风,以崭新的高型坐具和垂足而 坐的新习俗,揭开了中国家具历史的新篇 章。
佛教 ----墩
墩的出现,如白石女像的 四开光佛墩。对于我国家 具品种的丰富,尤其是对 于凳类家具的发展,起到 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背景
(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 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 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 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 (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 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 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 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 展。
腰鼓形圆凳
方凳
高型家具的出现
由于佛教的传入和当时各民族的大交流 大融汇,高型坐具开始出现,垂足坐的习 俗已经问世。高型坐具的品种增多,除了 以往的胡床之外,又增加了椅,凳,墩, 双人胡床等。这些高型坐具的不断增加, 以及由此带来的垂足坐习俗,像一股飓风, 对传统的席地而坐是一次根本性的冲击, 宣告了中国历史上起居方式革命的开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

高型家具的出现
由于佛教的传入和当时各民族的 大交流大融汇,高型坐具开始出现,垂足 坐的习俗已经问世。高型坐具的品种增多, 除了以往的胡床之外,又增加了椅,凳, 墩,双人胡床等。这些高型坐具的不断增 加,以及由此带来的垂足坐习俗,像一股 飓风,对传统的席地而坐是一次根本性的 冲击,宣告了中国历史上起居方式革命的 开始。
古代诗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即马扎, 一 种坐具,而不是指我们现在的睡觉的床。理解这 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的诗文。例如,李白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此时应该是夜晚坐 在门外的小马扎上,感月思乡。如果是睡在室内 的床上,且不说古代的窗户小且不能透光,就是 抬头和低头的动作也讲不通。但是,床在古代也 指卧具。《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先主 (刘备)与二人(指关羽、张飞)寝则同床”, 此“床”显然是指卧具。《三国志》撰于西晋, 可见西晋仍以床指卧具。
腰鼓形圆凳
方凳
SUCCESS
THANK YOU
2019/11/3
胡床对后代的影响

绳床椅子形象早于名称一百多年,见于南北朝。两晋以前, 人们一直都是席地而坐。随佛教东渐,佛教文化和艺术涌入, 高型座具进入中原。
高度适中,由低矮形家具逐渐向高形家具 过度。
在众多的石窟造像和壁画中,我们得知佛与菩萨 的座具——佛座,是千姿百态、极为丰富的。有 方型、圆型、腰鼓型,有三重、五重、七重,有 实才的,也有空透的,装饰有壸门、有开光、有 莲花图案……形式多样,多姿多彩。这些佛与菩 萨的高型家具,也随着佛教文化进入了我们的生 活。墩的出现,对于我国家具品种的丰富,尤其 是对于凳类家具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些佛座的造型,又大致可分为腰鼓形和方形 两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发展的高峰,
也是中国古代家具兴旺发达,开始走向成熟 的时期。
隋朝虽然结束了二百多年的南北分裂的政治局
面,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但是由于立国时间太 短,遗留的隋代家具为数甚少,看不出独立的 风格,只能说它是前代的延续。
唐朝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社
会经济发展很快。由于大兴宫室和贵族府第, 家具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一张大床两样坐法”
北齐校书图 有一张宽大的床榻摆在当地,人们有脱了鞋子爬 上去跪坐、盘坐的,也有不脱鞋垂足坐在床边的
《列女仁智图卷》中的家具 可以看出,此坐榻后设山水围屏 榻多用于会客宴饮用,有的也可以躺下
坐具
【绳床】,有扶手和靠背,和现代的“扶手椅”差不多。但是坐面是绳子编出来的网。
敦煌285窟西魏壁画中的扶手椅 《晋书· 佛国澄传》中有“坐绳床,烧安息香”。 《高僧传》中偶“竺佛国澄者,西域人澄坐绳床,烧安息香。”
总之,在这个时期,特别是初唐和盛唐,发
达繁荣的社会经济,开明清新的社会风气, 以及它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博大胸怀,都在 各种工艺,包括家具方面,呈现出兴旺、华 彩的大唐国风。
此时期的家具特点:
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 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
功能分类。
《韩熙载夜宴图》
长桌、方桌、长凳、腰圆凳、扶手椅、靠背椅、圆椅等。
隋唐家具注重构图的均齐对称,造型雍容大度,色彩富丽洒脱。
"倚卓(椅桌)之名见于唐宋。" ------《通雅》
“椅子”的说法,开始于唐代
【胡床】它用木架子支起来,可张可合,随手携带。也就是“马扎”。
《北齐校书图》中的北齐折叠凳——胡床 此物汉朝就传入,南北朝时代,人人都用了。
凭几
三足抱腰式凭几 几身扁圆半环形状,三个兽足形的“足”支撑, 像个木头靠背,可爱雅致。 与榻配合使用,是供人们休息凭扶的一种家具。
屏风
列女古贤图
女史箴图
佛座——墩
北魏石刻造像《佛传》
东晋吴道子绘《释迦降生图卷》
图中的腰鼓形圆凳
方凳
墩的出现,对于我国家具品种的丰富,尤其是对于凳类家具的发展,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佛座的造型,又大致可分为腰鼓形和方形两类。
佛座,是千姿百态、极为丰富的。有方型、
圆型、腰鼓型,有三重、五重、七重,有实 才的,也有空透的,装饰有壸门、有开光、 有莲花图案……形式多样,多姿多彩。 这些佛与菩萨的高型家具,也随着佛教文化 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在床和榻的两侧和后部习惯上放有折屏 ,作为挡风、屏蔽之用
中国古代室内环境艺术发展的历史,经历了
由织物装修向小木装修演变,由低形家具组 合向高形家具组合演变的过程。魏晋南北朝 时期,正是扭转中国古代室内设计发展方向 的转折期,室内格局、装饰手法、艺术风格 等变化巨大,承上启下,历史地位重要。
隋唐时期的家具设计与室内设计
“月样杌子”
调琴啜茗图
内人双陆图 挥扇仕女图
宫中图
捣练图
屏风的使用较前代更加普遍,屏风开始向高
大方面发展,盛行书画屏风。
屏风成为人们起居活动和家具布置的背景,
使室内空间处理和各种装饰开始发生变化。
在家具的结构造型与装饰艺术上,也是我国
家具发展史的一次重大飞跃。技艺上由于木 工工具的不断改进,做工更加精致。隋唐时 期,家具以雍容华贵为美,其浑圆、丰润的 造型和富丽华美的装饰,与唐代贵族妇女的 丰满体态,协调一致,成为独特的唐代家具 设计风格。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 家具设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室内设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设计与室内设计
南北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家具在这个时代,得到了革新。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凳、
扶手椅等原本是少数游牧民族或者是西亚、 古印度的高式坐具于此时传入中原地区。
魏晋南北朝家具设计的最主要特点是:出现
重要变革——由低型向高型发展,并出现了 新的家具样式。
从此期绘画中可见
床榻
《女史箴图》中的家具 图中大床设多扇折屏,床前设曲足案 床榻在这个时期,多有围屏。三面围屏的,也就 是现在“架子床”的前身。床的制作更精美,也 有六足,七足的活泼式样。床上围“斗帐”,或 者不围,都可以。
《洛神赋》中的家具 图中有一只坐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