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阳汉画像石中熊的意象

合集下载

河南汉代画像石中动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河南汉代画像石中动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摘要画像石,通常是指古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物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它兴起于战国晚期,兴盛于两汉时期,画像石艺术发展的黄金阶段是汉朝。

画像石是我国目前出土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图像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类艺术作品。

画像石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生动地记载、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风貌和人文、民俗与社会意识形态。

汉代的统治中心位于现在的河南,我国目前出土的汉画像石也多集中于河南。

河南境内,特别是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的动物形象种类多,造型手法巧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从绘画角度出发,采用检索、研读画像石拓片与原石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汉画像石图像,分析和比较画像石图像中的动物形象,从中找出其造型的艺术价值,总结出汉代画像石中对动物形象的艺术处理手法;对比传统绘画中动物形象的造型手法的相似点,意在通过梳理、提取画像石中的有效信息,为当代花鸟画创作提供积极、可借鉴的因素。

关键词:画像石;动物;造型;花鸟画;中国画AbstractThe stone relief, usually refers to carved building stone in the ancient underground tomb, the ancestral hall, the tombs of the tomb, the temple, and other burial structures, rising in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flourishing in Han Dynasty,the two Han period is the painting stone art development of the golden stage. It is the most widely excavated in China, with the widest distribution range, and the most abundant artistic works, with its unique artistic expression forms and techniques, vividly recorded and reflected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features of the time, as well as the humanities, folk customs and social ideology. Being the domination center area of Han Dynasty,there are many kinds of Han animal images in Henan province, especially in Nanyang region, which have high research val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int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age of Han dynasty images by means of retrieval, study of stone relief rubbings and original stone, and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animal images in the image of the image, and finds out the artistic value of its modeling, and summarizes the artistic treatment methods of animal images in the Han dynasty's paintings. Contrast of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painting modeling technique at the same time, combing art of different kinds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art concepts, summarize and extract the essence, for the grave fresco art inheritance and the comb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thus creation in modern flower-and-bird painting creation.Key words: stone relief; animal; modeling; flower-and-bird painting; Chinese painting目录第1章引言 (1)1.1课题背景 (1)1.1.1 画像石 (1)1.1.2汉代画像石艺术的发展 (1)1.2课题研究的原因 (2)1.3概述 (2)1.3.1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3.2 选题意义 (3)1.3.3 研究方法 (3)第2章河南汉画像石的地域特征 (4)2.1河南地区的画像石 (4)2.2河南地区画像石中的动物形象 (6)第3章河南汉画像石中动物形象的艺术特征 (9)3.1意象造型 (9)3.2质朴风格 (12)3.3删繁就简 (14)3.4流线结构 (16)3.5以线塑型 (18)第4章河南汉画像石的动物形象与中国画中的珍禽走兽的相关性 (20)4.1意向造型 (20)4.2体积结构 (23)第5章总结 (26)参考文献 (28)致谢 (29)声明 (30)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1)第1章引言1.1 课题背景1.1.1 画像石画像石,通常是指古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物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1】或独立存在于其中的石刻画像。

试论河南南阳地区汉画像石

试论河南南阳地区汉画像石

试论河南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与六朝时期画像砖的独特风格与内在联系■崔闯【摘要】;通过对河南南阳地区相继发现的汉画像石和六朝画像砖进行分析比较,结合一些图片与文字资料,阐述了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与六朝时期画像砖在此地域的独特艺术风格,并分析了两个时期画像石与画像砖的特点,认为六朝时期画像砖,是在继承了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的的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和演化形成的。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六朝画像砖风格传承创新引言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因地处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而得名。

单从地名便可看出,它正处于通南接北,达阴及阳的险要位置。

南阳古称“宛”,在东汉时期是我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它四通武关,东受江淮,同时又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乡,皇帝常来巡幸。

(1 )此地达官贵人云集,厚葬之风极盛,故留下了大量的画像石资料。

始建于1935年10月,经过不断改扩建,于1999年12月27日新建成的南阳汉画馆,现已经搜集整理画像石藏品近3000余件。

成为我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

(2)相较与汉代画像石,1957年在河南邓县学庄发现,于1958年发掘清理的南北朝时期的彩色画像砖墓,则是六朝时期画像砖的典型代表。

而值得一提的是,邓县(1988年撤县建市,今为河南省邓州市,属县级市)隶属于南阳市,在河南南阳境内,据南阳市区仅60公里,南阳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有一部分也是从该地出土的。

这将意味着在同一地区,相继发现了汉代和六朝时期的画像石与画像砖,这些画像石和画像砖在这一地域有什么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呢?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河南南阳是我国出土汉画像最多的一个地区。

秦代便设南阳郡,汉代袭之。

当时是手工业、商业、农业水利灌溉比较发达的地区,这种经济和政治的背景,形成了南阳地区这个汉画像石艺术宝库。

南阳汉代画像石作为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具有汉代石刻画像博大精深、古朴凝重的共性特征,这个问题在课本中已有讲述,这里不再赘言;其次,南阳汉画又是一个地域性文化现象,因而其个性特征亦显得极为鲜明。

南阳汉画赋予动物的阴阳标识

南阳汉画赋予动物的阴阳标识

南阳汉画赋予动物的阴阳标识魏静思【摘要】南阳汉画中体现着汉代先民对阴阳相谐的追求.在汉画设计构图中,总是体现一种阴阳的依附性、和谐性与对称性.在刻画动物时,除了约定成俗的阴阳搭配之外,刻意标识雌性动物,以平衡阴阳,用以表达追求阴阳有序、化生万物之吉祥寓意.【期刊名称】《南都学坛》【年(卷),期】2017(037)006【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汉画像;阴阳观;动物的阴阳形态;阴阳表现;阴阳记号【作者】魏静思【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河南南阳473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09阴阳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

阴阳观的最初含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

《诚斋易传·系辞传》[1]745曰: “乾、坤者, 阴阳之本始, 万物之祖宗。

”“ 乾, 阳物也, 坤, 阴物也。

乾为阳, 坤为阴, 乾道刚健以生物, 坤道柔顺以成物。

”认为阴阳合德, 万物滋生, 阴阳和谐, 宇宙有序, 强调阴阳的和谐。

《诚斋易传·系辞传》把宇宙的和谐理论概括为阴阳之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

”《诚斋易传·说卦传》曰: “立天之道曰阴曰阳。

”[1]582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

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黄帝四经》云: “凡论必以阴阳为大义, 天阳地阴, 春阳秋阴, 夏阳冬阴, 昼阳夜阴……主阳臣阴, 上阳下阴, 男阳女阴……”“天地之间, 无往而非阴阳;一动一静, 一语一默, 皆是阴阳之理。

南阳汉画中的仙人与瑞兽

南阳汉画中的仙人与瑞兽

南阳汉画中的仙人与瑞兽【编者按】祥神瑞兽是祖先对于保护神的一种图腾崇拜。

在汉画世界中,祥禽瑞兽都是吉祥的象征,给人们带来祥瑞好运。

汉画像石中的祥神瑞兽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禄、辟邪、貔貅、麒麟、獬豸(独角兽)等,它们都是人们意想中祥禽瑞兽,有神化的特征。

这些神兽,在汉画中扮演不同的神话角色。

在汉画中还有被神化的狮子、熊、羊等瑞兽很多。

如狮子是狻猊的化身,羊是白泽的化身,熊是方相氏的化身,都有镇妖煞魔的神力。

以上这些神兽在汉画中多有出现,并与其他仙人、鬼魅相联系。

作者/栗元君选自/《南阳民间汉画集》南阳汉画中的仙人与瑞兽,常见的有仙人饲鹿、仙人逐鹿、仙人戏鹿、仙人饲龙、羽人戏龙等名称。

1 仙人饲鹿画面刻伏鹿一只,左刻仙人,两手持仙草饲鹿。

寓意福禄(伏鹿)长寿(仙人2 仙人逐鹿东汉画像石,规格:128×30cm。

画面左侧刻一羽人,快速前奔追鹿,一鹿惊慌飞奔,一鹿回头观看。

右侧刻一株发财树。

羽人,即身长羽毛、羽翼或披羽毛外衣能飞翔的神人。

《山海经·西山经》记“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

在汉代,羽人者神人也,,长寿的象征。

鹿谐音禄,释义是厚禄、俸禄无限。

发财树是财富无穷的象征。

画像寓意是福、禄、寿同在,三星高照、吉祥如意也。

此图是一幅具有升仙辟邪、长寿纳吉的图案。

3 仙人戏鹿汉代画像石,规格:163x49cm。

画面左侧刻一仙人,右刻一匍匐神鹿。

朱熹《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刻岐刻嶷,以就口食。

”朱熹注:“匍匐,手足并行也”。

画像仙人戏神鹿,仙人寓意长寿,匍鹿谐音“福禄”,全意是“福禄寿”。

4 仙人饲龙东汉画像石,规格:146x36cm,直纹衬底浅浮雕图案。

画面刻一羽人,手持仙草;左刻应龙,有翼,龙尾上扬,四肢腾空,张口欲衔仙草。

描述仙人饲龙画面。

画面云气缭绕。

上边框三角星纹、直纹,下边框直纹、斜纹装饰。

5 仙人饲龙画面左侧刻一仙人,仙人生有羽翼,手执瑞芝仙草正在饲喂一条横空出世跨跃在山川峰峦之上的应龙。

浅议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形象造型

浅议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形象造型

浅议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形象造型作者:刘立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6期摘要:南阳汉画像石是汉代无名艺术家在石面上雕琢出的壮丽画卷。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形象,没有精准的比例和对琐碎细节的刻画以及复杂繁密的线条,突出的是造型上的单纯、拙朴、生涩、浑然天成的艺术美,在意象造型和以线造型方面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若能被我们融会吸收和应用,必将为中国画艺术特别是中国人物画带来新的面貌。

关键词:南阳汉画人物形象意象造型以线造型[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120-01南阳地区存世的汉画像石题材非常丰富,其中人物是汉画像石主要表现的内容。

题材大多数以远古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驱鬼震墓、社会生活为主,常见的有伏羲女娲、神仙羽人、车马出行、男耕女织、宴乐会饮、乐舞百戏等等。

在这些作品里,人物的形象有着鲜明的特色,以古朴粗放见长,注重形体的夸张,画面构图疏朗,表现动感力度和气势。

它们虽没有精准的比例和对琐碎细节的刻画以及复杂繁密的线条,但突出的是造型上的单纯、拙朴、生涩、浑然天成的艺术美,特别是在意象造型和以线造型方面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一、意象造型林风眠在《东西的艺术之前途》中说道:“汉时石刻画之流传实为美术史上的实证……似倾于写意方面多。

”一语道破画像石的写意特征;“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陆机明确提出了绘画的象形功能;谢赫认为“应物象形”无论描绘社会生活、或是自然景物必须按照客观对象具有的面貌来表现,作者可以有取舍,有想象,有夸张,但不能评主观臆造,象形要应物而象。

汉代工匠们就很好地结合了写意和象形。

在写实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大胆精简、夸张,有时不惜以变形的手法增强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既似于客观物象,又与客观物象有较大的距离,夸张的分寸拿捏的非常适度,既突出了形象的特征,又不失常态,显示了对意象造型的精深把握。

如《乐舞百戏》中的细腰如丝、婀娜多姿的侍女,牵犬的门吏毕恭毕敬的神态,通过夸张,显得更加生动,活灵活现。

南阳汉画像石的和谐意蕴

南阳汉画像石的和谐意蕴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汉画像石优美古朴,具有独特的神韵。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包含了和谐的意蕴,无论从手法还是构图上都表现了当时人们心境的平和及对理想王国的向往。

内容摘要:汉画像石优美古朴,具有独特的神韵。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包含了和谐的意蕴,无论从手法还是构图上都表现了当时人们心境的平和及对理想王国的向往。

关键词:汉画意境和谐渊源一、画面境界的和谐特征汉代南阳画匠、工匠以朴素的自然观,把对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体认、追求,进行了情感化的描述和呈现:同源、同本、同类的自然万物皆秉承天地之气以生,一切物体都处于或应该处于一种美妙、和谐、自在的状态,从而组成有节奏的生命律动,和谐地存在。

南阳汉画像石的画面意境都体现着和谐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1.兽与兽的和谐。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自然界的动物及想象出来的动物很多:龙与虎、虎与熊、牛与象、象与凤等,这些不同类别、不同性格的动物出现在一处。

它们虽多表现为争斗与运动场面,但在古人的心中,它们或具有祥瑞之意,或和祭祀有关,或寄托着人们镇守自然疆域、保佑人类安泰的期望,或与避邪求福有关。

因而画面之上,均以祥云缭绕,呈现出祥和、温润的情趣,体现了一种相互之间的共生依存、共同协作的关系。

如南阳市白滩出土的楼阁立柱的外侧,左边刻有青龙,右边刻有白虎,共同为主人把守着一方平安。

2.人与兽的和谐。

南阳画像石许多为兽身人首。

人与兽斗、人与牛斗是南阳汉画像石的主要题材,在这些人与兽斗、人与牛斗的画面中,人丝毫没有惊慌失措之态,反而有玩耍动作的安闲与滑稽,人与兽似为亲密的伙伴。

如“羽人”的出现常伴随着动物,所以给它插上翅膀,让它似飞禽一样翱翔于天地之间。

人与兽自在、流畅、和谐、融洽地共生共处,表现了汉代人们视万物如一体,驾驭自然的气度和心态。

3.人与神的和谐。

南阳汉画像石有大量的人神异质同构的神:伏羲、女娲均为人身蛇尾,在神的意蕴和神话思维中二者合为一体。

汉画像石中的象

汉画像石中的象

汉代画像石中出现的象,主要有“舞象”、“驯象图”与“骑象图”,及与佛教有关的白象图一、相关文献记载1.“舞象”,或称“象舞”,是人头戴大象面具进行模拟舞蹈表演。

在两汉,看“象舞”的风气盛极一时,《盐铁论·散不足》有“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儛象”。

也有记载《汉书·礼乐志》:“治竽员五人,楚鼓员六人,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四人,诏随常从倡十六人,秦倡员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员三人,诏随秦倡一人,雅大人员九人,朝贺置酒为乐。

”他们的表演称作“象人戏”。

汉代画像石中有很多人假扮动物的戏豹图、戏凤图、戏猿图,(就是配戴动物面具、装扮成动物的演员),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

如诸城出土“象首人身”画像石“象首人身”画像石采用浅浮雕技法,画上的神怪呈现舞蹈状。

象首牙齿外露,眼球突出,面目狰狞。

人身四肢粗壮,肌肉发达。

其形象十分生动,栩栩如生也有学者指出,“象首人身”画像石表现的是古代的傩舞场景。

傩舞是古代人们举行大傩时跳的舞蹈,源于原始社会的巫舞。

2.骑象图:部分学者认为其与北方早期佛教造像。

河南唐河冯君孺人墓出土(新莽天凤五年时期)驯象图1.画面上大象缓缓而行、显得有点瘦,象背坐二人,一人在前,手里拿着杆状物(有学者认为是“结跏趺坐”的僧侣、也有学者认为是驱象的象奴);另一人在后,头戴冠,鼻高大,以臂托头,两腿上翘,悠然自得,像是胡人。

类似的图像还有徐州四川绵阳何家山M2出土摇钱树树叶上的象和驯象者江苏盱眙(yi)大云山汉墓出土的鎏金铜象、象奴俑,纹路很清晰,大象身上的皱纹、脚趾都能看到。

山东滕县汉代画像石六牙白象和驯象者前象骑着模糊看不清,后象所载3人中,靠近象头部的人手执弯钩,作驯象状,因透视关系,每只象可见右侧三牙。

飞禽三足乌、比翼鸟和凤鸟《龙凤呈祥图》中间刻擎天石柱,左面刻一对凤鸟交颈,右面刻一对青龙嬉戏。

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君”,凤是“羽族之长”,有“百鸟之王”之称,龙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

论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

论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

论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摘要]本文从南阳汉画像石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语言,揭示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创作规律极其重要价值。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石造型语言“南阳”――河南省西南部重镇,古称“宛”。

南阳汉画像石是这个地区出土的汉代墓葬的建筑材料。

近年来,他的考古价值及艺术价值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和肯定,不同时期,单从艺术的角度研究资料来看,有雕刻技法、风格特征、区域特色和形式美感等方面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篇主要从南阳汉画像石中主要作品的造型语言进行分析,揭示南阳汉画艺术创作规律及其价值。

南阳汉画像石的题材和内容极其丰富,从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舞乐白戏的历史故事到主观性极强的远古神话、天文图像,不同的题材内容采取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也都有所不同,传达的语言也就千差万别。

一、南阳汉画像石的造型形象的完美性在古代,中国人深受阴阳学说的影响,形成了往而复返的空间观念和周而复始的时间观念,这种心态反映在南阳汉画像石上,就是追求形象的完美性和画面构图的完整性,南阳汉画像石中所表现的形象体现出这种追求。

如在人物神仙形象的造型上,尽量把人物、神仙的四技刻画出来,即使有时双腿藏在衣服里面,也要通过对造型进行暗示处理,使人感觉是四肢齐全。

在动物、神兽题材的造型上,完美的追求更为突出,无论是牛、虎、熊、马,还是青龙、朱雀、独角兽,都体现出艺术家对这些动物的完美追求。

在《车马出行》图1中,前面马匹,把后面的马的后腿遮挡了,而艺术家通过把后面马匹的前腿形象完整地表现出来,暗示到后腿的存在。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艺术家对于形象的动态语言把握也非常精到,曹东坡在《南阳汉代画像石的艺术初探》一文中说:“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形象,已不是客观之“象”,而是已被情趣化之后的意中之“象”。

这样的“意象”即似客观物象又不似客观物象。

这说明艺术家在表现上,主要是以“意”――神态与动势方面进行把握而对于具体细部进行简略处理。

动物雕塑创作中汉画艺术特点的运用

动物雕塑创作中汉画艺术特点的运用

动物雕塑创作中汉画艺术特点的运用摘要:雕塑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最有文化承载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记录着人类生产生活及人类对大自然认知的重要标本。

动物雕塑是艺术家对世间万物认知的表达,是对动物喜爱之情的诠释。

汉画作为从未被外来艺术影响最具本土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上承先秦艺术遗风,下启唐宋艺术发展。

它是绘画与雕刻的完美融合,是汉文化中对世间万物理想认知的集中表现。

在国内众多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砖中包含了大量富有汉代艺术特色的动物形象。

这种拥有强烈民族本土文化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我们未来创作彰显民族精神的动物雕塑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文章通过研究分析汉画的多种艺术特点,结合动物雕塑创作中的需求,浅析汉画的艺术特点在动物雕塑创作中如何运用。

关键词:汉代艺术;汉画;动物雕塑一、汉画的艺术特点汉画艺术广泛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山东、河南、陕北、江苏、巴蜀等地均有大量汉画精品文物出土,其中以汉画像石、汉画像砖最为常见,描绘形象丰富多彩,石块和砖块上的万物百态繁多复杂,其中主要以刻画人物、动物及神灵异兽为主。

人物形象根据石块中记录的故事情节不同有的端庄典雅,有的搔首弄姿。

汉画像石中表现的动物形象既有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猪、狗、牛、羊等家畜,供人骑乘驾驭的骏马,还有豺、狼、虎、豹等猛兽,更有神仙妖怪、灵通异兽,基本囊括了当时人所认知与想象的所有物种,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描绘样式层出不穷,汉画艺术中所表现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如历史故事,耕种游猎、车马出行、胡汉战争、天象与神话等。

汉画艺术多运用精美流畅的线条来刻画艺术形象,这种艺术表现方式源自汉代人的审美观念,是汉画艺术独具特色的线条语言。

汉代艺术家们在了解物象特征后,采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雕塑艺术相结合,用粗细不同、转折顿挫的线条刻画出物象轮廓,再用锤刀在坚硬的石灰岩上雕琢出画像。

雕绘兼具且部分画幅施以墨线描绘细节,在精彩部分粉饰丹红色料使之更加精彩生动。

汉代艺术家们十分精通线条的语言,曲线在用来表现运用与韵律,而直线则用来表达力量。

试析南阳汉画中熊的形象

试析南阳汉画中熊的形象

试析南阳汉画中熊的形象
王玉金
【期刊名称】《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年(卷),期】1990(010)004
【摘要】南阳汉画中有大量的动物题材,包括现实中的虎、熊、牛、马、犀、象、蛇、鱼,狗等,幻想中的龙、凤、麟、飞廉、三足鸟、人面兽等。

其中,熊的数量仅次于龙和虎,居第三位。

据粗略统计,南阳汉画馆现藏汉画像石1260多块,画像1700
余幅,其中,有熊的画像就占420多幅。

早在原始社会就有许多氏族或部落把熊当
作图腾。

《山海经·大荒东经》云:“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使四鸟,豹
虎熊罴。

”《列子·黄帝篇》:“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罴(熊的一种)、狼、豹、虎为前驱……。

”郭沫若同志认为:“黄帝为有熊氏,黄帝族的图腾就是熊。

”到了
汉代,熊的影响更加广泛。

汉代好多器物的足部制成熊的样子,称为熊足。

如熊足鼎,熊足仓等。

汉代的一些镇墓兽也作熊形。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王玉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相关文献】
1.汉美术思想的应用对南阳城市品牌形象推广的促进作用研究 [J], 王延丽
2.试析卡通形象商业插画中蕴含的情感寄托 [J], 祖睿之
3.南阳汉墓砖(石)画中的音乐艺术形象 [J], 李荣有
4.浅述南阳汉画中的祈福人物形象 [J], 冯俊
5.试析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动画中的英雄形象 [J], 张中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四神图像

论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四神图像

论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四神图像作者:邹雨辰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10期摘要:“四神”,指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产生于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标志着祖先对方位的初步认识,在当今则演变成四种有吉祥含义的神兽形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宇宙论体系。

在我国古代艺术创作中这四种图像也常有出现,河南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中,这四种神兽分别以组合或者单独的形式刻画于汉画像石墓中的墓室顶、门和门楣等处。

通过对四神图像起源的追溯,分析其方位排列和图案形象的组合来探析其所代表的不同内涵。

关键词:汉画像石;四神图像;天文;辟邪;升仙位于河南省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墓是一种采用石,有时也会是砖石混合为结构,流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末年的墓葬形式。

画像石,则为其中雕刻有绘画形象的建筑构成石,在两汉时期的墓葬中常有出现。

两汉时期厚葬的风俗盛行,有着“谓死如生”的思想观念,汉画像石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汉文化中的浓重一笔与这种客观条件的存在是分不开的。

青龙、白虎、朱雀与玄武通常被称之为“四神”。

在汉画像石中这四种图像常有出现,并且以一种比较固定的组合方式,伴有天文星象、祥瑞辟邪和引领升仙等不同内涵。

《礼记·礼运》云:“何谓四灵?麟凤龟龙,为之四灵。

”陈澔注曰:“行,军旅之出也。

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以指正四方,使戎阵整肃也。

”可看出“龙、龟、凤、麟”合称为“四灵”。

这与之后玄武、青龙、白虎、凤鸟这四种动物显然是有区别的,《三辅黄图》则认为这四种动物的组合是“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所以,有的学者则认为四神形象是有两个版本的。

相比较而言,后种比前种具有更多的含义,与星空中表方位的东、南、西、北的方位名称相对应,具有固定方向意义。

其不仅是一组祥瑞含义的动物,它们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而南阳的汉代文物所展示出的完整四神图像也只有后者,遂本文亦采用“四神”之名。

西安的国棉五场六号的西汉墓葬中,出土一铜温酒炉,酒炉四壁分别镂空雕刻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该墓葬是出土文物有证实的目前最早且最为完整的四神图像。

屈原“虬龙负熊”的文化编码

屈原“虬龙负熊”的文化编码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第43卷第1期□2021年1月VOL.43 NO.1□JAN.2021屈原“虬龙负熊”的文化编码*□胡建升[摘 要] 战国时期,由于龙文化的崛起,龙熊之间的文化关系已经开始令人感到困惑不已。

在楚帛书的创世神话中,神熊位居太一的神话结构位置,成为中华创世神话中的创世者,这与早期人类与熊同洞同居时代的文化认知有关,熊兽冬天睡眠与春天复苏的生理特性,让早期人类将其当成是大地母亲自然节气的文化信使。

神熊意象与北斗星的神话关联,使得神熊获得了至为尊贵的文化地位。

在神话空间中,神熊位居中央,龙虎位列左右,构成了早期神话意象独特的空间关系。

神熊、北斗与帝车是一组同名词,天帝乘坐帝车,驾驭神熊,巡游宇宙,布施万物。

但帝车的神话驱动力在于神龙,神龙驱动帝车,成为华夏文化精神的核心意象组合。

在神话结构上,神龙御车与神龙负熊是一致的。

但随着神话叙事中对帝车的省略,促使天帝、神人与神龙的神话结合,神龙意象开始成为天帝巡游的重要环节,逐渐占据了核心驱动力的文化地位,而原本作为帝车环节的神熊意象却逐渐被人遗忘。

总之,在早期大传统文化中,神熊代表太一至尊的一元结构,位居核心环节。

而神龙代表驱动太一永恒运转的动力要素,居于次级环节。

神龙负熊犹如“六龙御天”一样,体现了华夏早期文化精神的意象组合与环节贯通。

[关键词] 虬龙负熊;太一;北斗;帝车;神话空间[作者简介] 胡建升,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邮编:200240.[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179(2021)01-0078-09《天问》云:“焉有虬龙,负熊以游?”王逸注:“有角曰龙,无角曰虬。

言宁有无角之龙负熊兽以游戏者乎”①一方面屈原在《天文》中保留了龙熊之间的古老文化资讯,即虬龙一定是背负着熊兽出游。

论汉代画像石中的动物造型之美

论汉代画像石中的动物造型之美

论汉代画像石中的动物造型之美
臧锐
【期刊名称】《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5)004
【摘要】用于墓葬装饰的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一朵奇葩.其中的动物造型丰富多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感.汉代画像石中的动物造型富于粗犷豪放的动势之美,具有浪漫色彩的寓意之美,蕴藏原始生命力与大胆创造之美.
【总页数】2页(P77-78)
【作者】臧锐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301
【相关文献】
1.汉代画像石意象造型中的意境体现 [J], 魏建明;胡崇芝
2.王羲之故居馆藏汉代画像石造型因素解读 [J], 张晓飞
3.汉代画像石图案的造型艺术研究 [J], 陆文莺
4.汉代画像石中的人物造型特征研究 [J], 张明月
5.汉代画像石中的动物形象及其艺术特点 [J], 李含笑;辛宰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阳汉画像石的意象造型

南阳汉画像石的意象造型

作者: 张怡
作者机构: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艺术设计系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177-17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1期
主题词: 汉画像石 意象造型 南阳地区 汉代 民间文化 审美趣味 楚汉文化 创造意识 艺术形象 地理环境
摘要:画像石艺术是汉代独有、空前绝后的艺术奇葩。

汉代南阳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及经济的发达,楚汉文化的孕育,民间文化的滋养,使得南阳汉画像石风格朴拙、雅俗共赏。

南阳汉画像石匠人用简约而粗犷的表现手法创作出生趣百态的意象造型。

这种创造意识和审美趣味,为探讨传统图形艺术的理论和技法提供了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关于熊的神话更是 不胜枚举 , 山海经》 《 中记 载“ 帝俊生中容 , 中容人食兽 , 使四鸟, 豹虎熊罴” 。 先秦 , 屈原 的《 天问》 中有 禹的父亲鲧化黄熊 的情 节。《 史记》 中还 曾有记 载 , 黄帝 为有 熊国君 少典 之子。美国人类学家格尔兹 曾在《 文化的解 释》 中 说 :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 “
物本身即是画面主体。它们所表现的意象通 常也
不 是统一 和单 薄 的 , 据 画面所 处位 置和 附属 物 的 根
不 同 , 表达 的意 思差 别也 很大 。本 文试 图从 南 阳 要
文化的符号体系 , 人得以相互沟通 , 绵延传续 , 并发
展 出对人 生 的知识 及对 生命 的态 度 。 ”熊 作 为 中 国 远古 祖先 历史 中的一个 重要 文化 符号 , 也就 必然 会 在后 世 的文化 艺术 中留下深 远 的影 响。 据粗 略统 计 , 目前 全 国出土 的汉 画像石 约一 万

9 2・
平顶 山学 院学报
21 02经
1 田猎之 熊 。这 一 类 的 图像 中熊 的含 意 比较 . 容 易理解 , 只是 单 纯 的作 为猎 物 出现 , 它 以此 来 反 映当时 社会 生活 的部 分 内容 。人 对 熊 的认 识 和熟 悉 可 以追 溯得 非 常久远 , 中 国远古 历 史 中 ,8万 在 2
区, 因此也成为大贵族依附和寄食的地方 。西汉时 被封在南 阳的列侯约 3 0个左右 , 后汉书 ・ 室 《 宗 四王三侯列传》 记载有 的列侯甚至 宁愿减户徙封
事物的不 同分别代表 着不 同的含义 。根据这 些不 同的含 义 , 熊在 汉 画中体现 的意 象大致可 以分为五 类 : 田猎之
熊 、 门之 熊 、 兽 之 熊、 守 斗 大傩 之 熊 、 人 之 熊 。 娱


词: 南阳汉画像石 ; 熊的 意象; 分类含义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3—17 (0 2 0 09 0 17 60 2 1 )3— 0 1— 4
中图分类号 : 2 G12
在西 方文 化 尚未渗 透人 中国时 , 画作 为一 种 汉 纯粹 的 民族文 化 , 汇 了 中 国南 北 文 化 的精 髓 , 融 成 为一 种有 着深 厚 民族 基 础 的文 化 承 载 体 。它 内容
画熊 , 还是 其后 朝鲜 民族 的檀 君 神 话 、 洲 摩基 人 美 起 源等 神话 中 , 熊在 其 中都扮 演着 重要 的角 色 。在
义模 式 , 将传 承 的观 念 表 现 于象 征 形 式 中 , 过 他 通
丰富、 体裁广泛, 涉及了汉代的政治、 经济 、 文化 、 艺
术、 宗教 信仰 等多 个 方 面 , 称 为 一部 形 象 化 的汉 被 代百 科全 书 。在这 种 对 汉 代 社 会 生 活全 方 位 表 现 的艺术体 裁 中 , 但有 人物 、 不 建筑 、 象 、 灵 画面 , 星 神 也包 含 了很 多动物 的图像 。这些 动物 形象 的 出现 , 不 仅仅是 起 到装饰 和 陪衬 画面 主题 的作用 , 多动 很
发掘出的汉画中, 出现频率 比较 高的熊 图像 , 来分
析 这种 动物 在汉代 先 民心 目中所 代表 的多重 意义 。 莫里 斯 在《 猿》 书 中 曾记 述 :从 对史 前 遗 裸 一 “ 迹 的一 次考察 中 , 们 得 知 大 约 五 十万 年 前 , 在 我 仅

石 , 中在南阳出土的将近三千余石。在南 阳出土 其 的数量众多的汉画像石 中, 包含有动物题材的图像
门贵族争相效仿 , 田猎之风也随之盛行。南阳在汉
代时 , 农业 和 手工 业都 较 为发 达 , 业 和 手工 业 的 农 发展 促进 了经 济 的繁荣 , 使南 阳成 为 当时富庶 的地
经形成 了相当悠久的传统。从 80 00年前的兴隆洼
文化 到 50 50年前 的红 山文化 , 到 40 再 00年前 的小 河 沿 文化 , 熊在这 一漫 长 的历史过 程 中都是 作 为类 似神灵 的形 象 出现 的 j 以后 的 历 史 中熊 虽 然 不 。 再作 为神 出现 , 但是在 汉代 人 的记忆 里还 保 留着 大 量 的人类史 前 时期 的行为 和记 忆 , 他们 比今人更 接 近原 始人 类 , 具 有对 原 始 社 会 的集 体 无 意 识 , 更 所 以在 这 一类 图像 中 , 熊通 常会 以张 牙 舞 爪 、 目凶 面
更加 坚不 可摧 。 狩猎 , 在原 始社 会是 仅 次于采 集 活动 的获取 生 活 资料 的形式 , 随着 新 石 器 时代 的 到来 , 业 经 济 农 得 到飞 速发 展 , 猎经 济 已 由过 去 的主要 经济 活动 狩
出汉代南阳地区经济繁荣 , 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 。
2 守 门之熊 。在汉 画像 石 中 , 除了作 为单 纯 . 熊 的猎 物 出现在 田猎 图 中 , 常 常被刻 画在墓 室 的 显 还 要位 置 。如墓 门 上 经 常会 出 现 “ 龙 、 首 衔 环 、 应 铺 熊” “ 、 阉牛 图” “ 、 、熊 朱雀 ” 。这 些 熊一般 可 以分 等 为两个 意思 : 一为 辟邪之 意 , 二为生 殖祈 愿 。
之 熊 、 人之 熊 。 娱
处猿 人 就捕 食 过 熊 、 、 犸 、 驼 、 鸟 、 羊 、 羊 猛 骆 鸵 羚
水 牛 、 猪 和鬣狗 等 物 种 。 l 以此 , 们不 但 得 知 野 ”1 我 熊 和 当时 尚未彻底 进化 成人 的裸 猿一 样 , 中更新 在 世 已经 出现 , 并且 它们 之 间还存 在着 重要 的依 赖关 系。这种 关 系 的存 在 , 也就 决定 了熊 在 以后 的人类 历史 中必 将成 为不 可 缺 少 的组 成 部 分 。而后 在 人 兽 不分 的 图腾信仰 时代 , 曾经 作为 部族 图腾 在 多 熊 个 国家 的史前 部 落 文 化 中 出现 。无 论 是 三 万 多 年
约 占 13, 这 13的动物 画像 中熊 的形 象更 是 随 / 在 / 处 可见 。 以此 可知 在汉 代 时期 的南 阳地 区 , 熊与 人 们 的生活 是息 息相 关 的 , 它俨 然成 为人 们满 足 自身 需求 过程 中的一 个 重 要 服 务者 。而人 类 自身 需 求 的 多元性 , 决定 了熊 在汉 画像石 中所 表现 的意 象 也 会存 在很 大差 别 。根 据 南 阳汉 画 像石 中熊 出现 的 不 同位置 及相 配 的事物 不 同 , 表现 的意象 大致 可 所 以分 为 五类 : 田猎之 熊 、 门之 熊 、 守 斗兽 之 熊 、 傩 大
军事 目的。当农耕经济最终确立主导地位后 , 狩猎
则 蜕变 成为 了一 种纯 粹 的娱 乐形 式 。 比如 西周 时 ,
崇拜为羽翼 , 以其他多神崇拜为补充的典型的多神
教 。其 中 的图腾崇 拜虽然 含有 自然 崇拜 的性 质 , 但
细 究它 的实 质应 该 属 于准 祖 先 崇 拜 。原 始 人对 于
产劳动形式 。据 b 辞记载 , 商王经常集中在每年的 十一月至次年一月外 出狩猎 , 参加狩猎的有王室臣
僚 及诸侯 也 有 军 队 。军 队参 加 的意 义 一 是 可 以进
行军事训练和演习, 二是可以猎取野兽 , 三是俘虏
羌人 为奴 。可 见商 王 当时 的狩 猎 活 动具 有 很 强 的
汉成帝时, 因发动右扶风人民大规模 田猎 , 又 捕捉 野兽送人长杨射熊馆供其玩乐。使得人 民苦不堪 言, 结果被杨雄作《 长杨赋》 讽谏。
由于汉 代 时期 的 田猎 活动 倡 自皇家 , 各地 的豪
前 考 古发 现 中表 明 , 国 我 北 方新 石器 时代将 人 工 制 成 的 熊作 为神 来 供 奉 已
天子诸侯 已为 自己建立了专 门狩猎的园囿, 并设有
专 人 管理 , 时的狩 猎 已经成 为贵族 享受 生活 的一 这 种 方 式 。到 了汉 代 , 人们 常称 狩猎 为 田猎 。因为它 是统 治 阶级置 广大 劳动人 民生 死不 顾 , 满足 自己 来 极 欲 的一 种娱 乐 活动所 以常受 到劝 谏 。汉武 帝时 , 因 其“ 自击 熊彘 , 好 驰逐 野 兽 ” 被 司 马相 如讽 刺 。 而
风 在南 阳 的流行 。那 么 在 反 映汉 代 生 活 为 主要 内 容 的汉 画像石 上 , 类 的 图案 也 就 出现 得 很 多 , 此 比
如: 邓县 长冢 店 汉 墓 中发 现 过一 幅 田猎 图 1 由 】 ∞,
三骑一虎一熊组成 , 左二骑围攻一虎 , 右一骑手持
物击一 熊 , 虎在攻 击 之 下 仓 皇逃 窜 , 熊 却 竭尽 全 而 力抵抗 , 它前爪上 举 , 以对抗 骑者 的袭击 , 后爪蹬 一 马腿 , 防止 马前行 。 田猎 之 熊画像 的屡屡 出现不但 表现 了这 种活 动在 当时受欢 迎程度 , 也从 侧 面反 映
辟 邪 , 指避 除威慑 驱逐 一切认 为 可能危 害人 是
退居为辅助性经济活动。到商代时 , 狩猎的意义已
经 不再 只是 为 了维 持 生存 而 必 须 的一 种单 纯 的生
类 的恶 物 、 邪秽 。人 类 作 为一 种 生 物 , 能 就 是保 本 存 和发 展 自己 , 利避 害从来 都是 物竞 天择适 者 生 趋 存 的重要 内容 。汉 画 中的熊与 虎鹿形 象一样 , 它们 原无辟 邪 的功能 , 追本 溯源 是人们 将 其神化 为类 似 图腾作 用 的结 果 。 中 国宗法 性 传 统 宗 教是 以祖 先 崇拜 和天 神崇拜 为 核心 , 以社稷 、 日月 、 山川等 自然
生 殖现 象还 不能 科 学地 理 解 , 往 将 某 种植 物 、 往 动
物或 自然物当成 自己的祖先 。这其中动物被使用
的频率 尤其 多 , 们 被 认 为 是 氏族 的象 征 和 保 护 它 神 , 象上 通 常也 会 被人 格 化 。 当人 们对 灾 祸 、 形 疾 病 和反常怪 异现 象不 能理解 时 , 就会将 希 望都 寄托 在 这些被 神化 的动物 身上 , 望它们 能起 到避 除 凶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