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河 》(张承志作品)读后感
北方的河读后感
北方的河读后感《北方的河》是作家阿来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四个家族的故事,表达了对家族、民族和历史的思考和关注。
这部小说使我对北方的河流以及人们的命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我而言,它是一部富有启发性的作品。
故事以滚滚的黄河为背景,四个家族互相交织在一起。
一家是跨越数代的拉祜族家族,在河谷边上居住,以种植水稻为生;一家是汉族西南盐商,贩卖着货物并在黄河上边封神山处修建自己的豪宅;一家是清朝来此开矿的外国人的后裔,努力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还有一家是海从的家族,他是一位歌唱家,用他的歌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四个家族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彼此受到河流的连接,共同经历着繁华与荒芜、生命与死亡。
阿来以生动的笔法展现了北方的河流景观,让我能够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和威力。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给了无数人们生命的希望,也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小说中,黄河时而在宽阔的河谷中悠闲地流淌,时而在陡峭的峡谷中奔腾,但它的力量无法抵挡时间的侵蚀,亦无法阻止人们的命运多舛。
正如拉祜族家族的发展与蛰伏,海从对繁华与苦难的经历,以及外国人的寻找与重逢,黄河既是他们的背景,也是他们命运起伏的象征。
除了黄河的景观描写,小说还着重表现了家族和民族嬗变中的人性互动。
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和价值观,在河流的印象下逐渐融合在一起。
四个家族的人相互依存,互相影响,他们在黄河的景致下感受到河水的温度,被抚慰了心灵的伤痛,并在黄河的洗礼下更加珍惜彼此。
他们共同经历了家族的繁荣与衰败,历经了灾难与苦痛,但却依然坚守着对家族的责任和信仰。
无论是黄河的奔流,还是家族的传承,都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们连接着过去和现在,承载着人们对根源和命运的思考。
《北方的河》让我对北方的河流和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使我对家族和民族的传统与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河流的力量和善意时而被忽视,时而被人们所利用,但它们却时刻提醒着我们去思考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正如小说中的人物一样,我们应该珍惜家族和民族的传统与价值观,更要用心去保护和传承它们。
《北方的河》读后感
《北方的河》读后感我非常喜欢看小说,不论任何类型的小说也会看。
例如∶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翻译小说、武小说、写实小说……等等。
但就是怎麽看也看不到中国现代小说家们所写的现代小说。
例如∶老舍、鲁迅、巴金……等等。
威尔伯一天天长大了,谷仓里一只老山羊告诉它,来年它将被主人杀死吃肉。
可怜、无辜的威尔伯害怕地告诉夏洛,夏洛不想看到自己的朋友被杀,于是善良的它想尽了一切办法,困难地在网上织出了“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几个字,这些字让威尔伯的主人很惊奇,并且把这个奇特的消息传了出去,人们都觉得这件事很不寻常,许多人来看威尔伯和夏洛的网,于是威尔伯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猪,并保全了性命,而夏洛很快在产卵后悄悄死去了。
一只蜘蛛,他很弱小,但是他为了自己的朋友,吐尽了丝,救了小猪威尔伯,真是令人感动,当然我也被感动了,夏洛为了自己的好朋友付出一切,包括生命。
是啊!我们可以不追求金银财宝,但是,有一件东西,比金银财宝还有值钱,那就是-----友谊,友谊是人与人之间不可缺少的东西,没有了友谊,小猪威尔伯早已成为人们的盘中餐。
联系生活实际。
现在的小孩别说是让他们去当童工,补贴家用,就算让他们在家洗洗碗,做做饭,他们也不愿意。
在他们的“帐户”中一直以来都是没有进,只有出的状态。
这不是因为国家的快速发展,而是因为父母的溺爱。
孩子们在家都像小公主、小皇帝一般,只会花钱买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回家,更是把家长当成奴隶使唤。
餐桌上没有大鱼、大肉或没有自己爱吃的菜,就发脾气,又哭又闹,不吃饭。
像我们父母那一代,有饭吃就不错了。
而孩子会说时代不同,但现在山区的孩子只吃地瓜和地瓜干,照样考全班第一。
而我们这里的孩子要风是风,要雨是雨,天天都吃大鱼大肉,想要的东西应有尽有,可为什么成绩一直提不高?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上进心,整天泡在糖水里,都忘了苦是什么滋味。
生命是严肃的,死亡也是。
夏洛的死不是一个悲剧,因为她的生命已经达到了圆满,夏洛的精神必将被我们一再的“深思”,所以夏洛的灵魂是永生的。
读北方的河有感
激情迸发重获信心——读《北方的河》后感“我相信,会有一个公正而深刻的认识来为我们总结的:那时,我们这一代独有的奋斗、思索、烙印和选择才会显露其意义。
但那时我们也将为自己曾有的幼稚、错误和局限而后悔,更会感慨自己无法重新生活。
这是一种深刻的悲观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个幅员辽阔又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前途最终是光明的。
因为这个母体里会有一种血统,一种水土,一种创造的力量使活泼健壮的新生婴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吟将在他们的欢声叫喊中被淹没。
从这种观点看来,一切又应当是乐观的。
”张承志,一个响亮的名字,他是当代最具写作才华的作家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现代作家之一。
他游刃有余地穿行在汉、回两族的文化与生活的双重领域,汲取其中的精髓,并且发扬光大。
同样作为回族作家,他的艺术成就简直可以与写出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穆斯林的葬礼》的女作家霍达相比美。
我相信,喜欢张承志的文字都是从他早期的小说《北方的河》开始的。
今天,我为能够时常读到张承志所写的那些与大地民众相融的散文作品而兴奋。
从《北方的河》到《黑骏马》,从《清洁的精神》到《牧人笔记》等等这个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被我一一借来阅读而不肯错过。
实话说,最初知道张承志这个名字,委实是由于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家里看到他的书才开始接触的,但当我看上他的第一本书《北方的河》开始,我边喜欢上他了。
《北方的河》有着开阔的气势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像布道一样,主观言说欲望过于强烈,艺术上也略显粗糙。
以我之见是张承志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小说。
因为它写出了昂扬进取、自强不息的风貌,其沉郁的抒情风格、强烈的思辩色彩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引起了我的极大激动。
就连王蒙读后也叹道:“看过他写的河,我想,你他妈的三十年别再写河了,”虽是戏言,但可以由此看出此作品的力度已可见一斑。
《北方的河》主要是发生在浩大的空间——黄土高原,黄河和永定河的汇合处为地点背景的,文章主要写的是:“他”不甘心平静的生活,决心报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在考察中与她相遇,互相倾慕,“他”回北京为获得准考证而四处碰壁,在永定河边,“他”懂得了坚忍顽强。
读张承志《北方的河》
读张承志《北方的河》读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就像读一首理想主义的诗,一首深刻的人生哲理诗。
读他的《北方的河》就像在憧憬一个梦,这篇小说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上充斥着一种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读着《北方的河》,就像在追逐梦想的路途中的一次跋涉。
张承志的小说中总是充斥着对祖国河人民命运的关注,他在现实中感到迷茫,但同时又充满了希望,对伟大的祖国充满着深沉的爱和无比的死心塌地的信任,正如他在小说开头一段中所说的:“对一个幅员辽阔又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前途最终是光明的。
因为这个母体里会有一种血统,一种水土,一种创造的力量使活泼健壮的婴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吟将在他们的欢声叫喊中被淹没。
“作者对他的祖国是自信的,对他自己是自信的,这也使《北方的河》中的“他”也充满了自信。
小说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被北方的河惯坏了的野孩子,北方的河用它特有的狂野河宽容娇惯了在它的怀抱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小说中的“他”是一个知青,是一个伟岸的充满着青春活力的人物,他热爱北方,尤其热爱北方的河,北方的这些河曾使他干瘪的灵魂一度饱满,在这些奔腾的大河中,他追寻着人生的真谛,从一条河到另一条河,他在追寻中成长,健壮,成熟。
从无定河到黄河、到湟水,从追忆中的额尔齐斯河到梦想中的黑龙江,北方的这些大河见证了他的成长。
“他”是在北方的河的爱抚和关照下成长起来的,是黄河的粗糙又温暖的安慰使他成长,永定河的沉静、含蓄和宽容让他成熟,黄河,作者在小说中重点描写的一条河,黄河是北方的第一大河,它是北方最伟大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孕育出了华夏文明,所以作者在小说中说:“我觉得———这黄河像是我的父亲!”黄河孕育了“一个犷的大自然,一个广阔的世界”——北方,黄河中凝聚着一种深重的历史沉淀,让我们一代代地去解读、去发掘。
在小说中,黄河的出场是震撼的,是阔大的“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他腰折膜拜的大自然”正是在这种粗糙又温暖的大河的安慰下,使他长成了一个健壮的,坚强的青年,一个在爱情和友谊、背叛与忠贞、锤炼与思索中站起来的战士,在他的生命流程中充满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事业的诚挚热爱、对爱情忠贞不渝。
《北方的河》范文读后感1000字5篇-5068儿童网
《北方的河》范文读后感1000字5篇 - 5068儿童网《北方的河》是一部主观抒情的小说,有人也把它叫作“心态小说”。
北方的河”是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象征物。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北方的河》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北方的河》读后感1我最喜欢的一篇中篇小说——《北方的河》。
一个多么令人心潮澎湃的名字啊。
每当我看到书橱里面放着的这一本书,我总是感慨万千,总感觉有很多话要说。
其实,每一次想到这篇小说,耳边总会响起那首歌: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是啊,多好的比喻啊!生命真的就像一条大河一样,有时宁静,宽广而又平和;有时奔腾豪放,充满热情。
这首歌真的与张承志的这篇小说不谋而合。
因为喜欢,所以逢人便推荐,但是,经常会有人问:张承志是谁啊?记得那是四、五年以前了,我向学生推荐。
有一个同学也这样问我。
我说你知道《黑骏马》么,他说不知道。
我说你知道腾格尔吗,他说那当然知道了。
我就给他慢慢解释:腾格尔演过一部电影,叫做《黑骏马》。
这部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小说的作者叫张承志,他还写过另外一篇中篇小说就叫做《北方的河》。
他的这两本小说分别获得了1981——1982年和1983——1984年的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学生一听成就这么高,就问我借这本书,我很高兴地借给他了。
我借书给别人最担心弄丢或者弄脏,不过这一次担心却是多余的,因为书第二天就回到了我的手中:老师,我看不下去,一点也不吸引人。
我只是笑笑,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不能强迫别人喜欢我喜欢的东西啊。
不过王蒙说过:他(张承志)怎么找到了一个这样好的、我要说是非凡的题目?王蒙还说:在看完《北方的河》以后,我想,完啦,您他妈的再也别想写河流啦,起码三十年,您写不过他啦。
这是王蒙在看完《北方的河》之后写的读后感——《大地和青春的礼赞》里面的话。
这是对这部小说最最充分的肯定,我觉得王蒙说的一点都不过分,因为张承志的这篇小说以河为题材,已经把河写透了。
以前我们总是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北方的河语言分析[推荐5篇]
北方的河语言分析[推荐5篇]第一篇:北方的河语言分析《北方的河》的语言特色分析内容摘要:《北方的河》的语言大气磅礴,其中含有神秘性和民族性,包括作为北方人的豪爽和民族的特色,而语气词的大量使用和句子长短不同也带来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语言特色长句短句神秘性语气词一、长句抒情,短句叙事(1)长句抒情《北方的河》,总的来说长句和短句的比重并不是相等的,分布也不是很均匀。
并且在细细对比之下又不难看出,这些长短不一的句子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
长句占了其中的大部分,并且在这些长句中,又有一大部分是用来抒情的。
在长短句交织的小说中,长句的抒情性表现得很明显。
比如,在小说中有这样两段话:他看见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
蓝青色的山西省的重山如一道迷蒙的石壁,正在彼岸静静肃峙,仿佛注视着这里不顾一切地倾斜而下的黄土梁峁的波涛。
······他仿佛看见了一个活生生的姑娘:那是一个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能把她打垮的热情似火的姑娘。
那姑娘正茂盛地踩着河岸上丛生的荆棘,笔直地正对着他大步走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这两段中所描写到黄河的景象以及梦中的黑龙江旁自己心中的那位深爱着的姑娘,毫不掩饰地将自己心中的那种对北方的河的向往之情以倾泻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这一种袒露心扉的方式在文中很普遍。
第一段中的句子节奏为:11字,25字。
18字,8字,24字。
第二段的句子节奏为:14字,25字。
16字,11字。
这种节奏的句子,除了第一段中有一个8个字的相对较短的句子以外,全部都在10个字以上,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慢节奏的但是很全面的文本呈现。
这中长句表达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无疑是作者在给读者们一个力求全面的解释——对自己情感的解释。
而这种解释,却能够保证作者的感情表达充分。
因为在这些句子中,作者所能想到的一系列的形容词的罗列是被允许的。
《北方的河》读后感初中生600字范文5篇
《北方的河》读后感初中生600字范文5篇《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继《黑骏马》之后的又一部成功之作。
作品曾获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创作奖。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北方的河》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北方的河》读后感1北方的河这本书,主要包含拉《北方的河》和《黑骏马》这两篇中篇小说。
就总体而言,如果细究,作为一个女性而言,两篇我都不喜欢。
北方的河,讲述的是我考研究生的历程,从我决定考,我开始从黄河开始我的类似实地考察的游历(我觉得称为游历更好)在这路上有结识一个姑娘,我们一起从长河到湟水,最后回到北京,在这路上,其实我们对彼此都有朦胧的情愫,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共同的成长里都没有父亲,我们身上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记,十二岁的少女擦拭已故父亲身上的血,肚子里只有青枣的少年游过黄河。
不管怎样,我们一起去看过湟水岸旁,那支离破碎的陶碗,但是那又怎样呢?在我的心中,考研才是我头等大事,我生活的一切都是围着它转,即使姑娘一次又一次的来看我,及时姑娘最后结婚也要争取我的意见?故事的结尾,我成功拿到来考研的准考证,姑娘拍的照片上杂志了,这不是完美的结局吗?也许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那片土地。
黑骏马,故事是由一首藏谣开始,或者就是一首藏谣。
青梅竹马的少女,年迈慈祥的老奶奶,一匹风雪夜里的黑色马驹儿。
亲爱的索菲亚,待我我学成归来,我们就成亲。
多么美好的故事阿!但是谁又会知道我的索菲亚会被黄毛鬼玷污,姑娘大着肚子防备眼神,即使我刚从和黄毛鬼的打斗中受伤回来。
噢,还有一个进修的机会等着我。
所以我和我最亲爱的姑娘分离了,这怪我么,不怪我,怪只怪险恶的世界。
但是时隔十四年了,我想要找回曾经的姑娘,虽然姑娘终究没听老奶奶的话,嫁到河那边去了,死也不见亲人。
终于见到姑娘了,姑娘不再是是姑娘了。
其实我很喜欢后面姑娘和我见面的场景,姑娘不再是曾经的姑娘,你能感受到姑娘在生活的历练中变的坚韧,如飘中的斯嘉丽,能够撑起一片天。
但是隐藏下面的柔软的心,却还在,不然也不会说,巴帕,以后把你的儿子给我养吧。
《北方的河》中河流的象征意蕴
在《北方的河》中,河流不仅是一种自然元素,还具有深刻的象征意蕴。
首先,河流代表着生命和力量。
在作品中,河流是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象征,它们不断地流淌,不断地向前,就像生命一样,永远不会停止。
这种生命力象征在作者对黄河、永定河、湟水、额尔齐斯河和黑龙江的描绘中尤为明显。
其次,河流也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在作品中,不同的河流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
例如,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代表了华夏文明的深厚历史;永定河则象征着北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湟水则代表了西部地区的文化;额尔齐斯河则象征着新疆地区的文化;而黑龙江则代表了东北地区的文化。
此外,河流还象征着人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在河边的心情和感受,将河流与人的情感和精神状态联系在一起。
例如,当“我”独自屹立在漭漭的河边时,奋力搏击于其中时,那种振奋、鼓舞和向上之情,就像父亲般的严厉、母亲般的博爱和兄弟般的关怀一样,体现了河流所象征的情感和精神力量。
最后,河流也象征着理想和追求。
在作品中,“北方的河”被描绘成理想境界的象征,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对河流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
综上所述,《北方的河》中的河流不仅是一种自然元素,还具有深刻的象征意蕴,它们代表着生命和力量、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人的情感和精神状态以及理想和追求。
阅读张承志
阅读张承志一阅读张承志是从《北方的河》开始的。
当然在读到这本小说前我早已听过他的名字。
《北方的河》的内容提要就吸引了我,正合我当时单纯而满怀雄心壮志的我的心境,我是带着心向往之的激动去读它的。
事实上,一开始读它我就不能不为之激动,那哲思,那激情、那执着,也有别于我以前读过的各种小说,这不像小说,更像一首诗,我感到一种冲动,一种想飞越眼前狭窄单调的世界,飞向一个广阔的世界,当时读完就写了一篇《让青春飞扬》投到校广播站。
不过作为小说,我是感到有些失望和不满足的,似乎激情刚被激起就没了下文,人物、情节都太少太简单,与我由内容提要所展开的想象相差太大,让我感觉激情无处投放。
但不管怎么样,《北方的河》还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它让我感受到一种纯真的热情,对祖国对事业对人生的真挚热情,只是它不像一般习惯的从外部世界来体现、印证,而是主要通过内心世界来表达的。
《北方的河》张承志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二这种强烈的印象使我后来在书店看到张承志的小说时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就是这本《回民的黄土高原》。
初读很吃力,比《北方的河》吃力多了,感觉迥然不同,但耐着性子读下去,终于读得有种欣喜、兴奋充入身心。
情节依旧简单,文字仍旧凝炼乃至晦涩,但在这晦涩之中我渐渐把握到同样单纯的主题,真的是让人惊讶的单纯《大阪、《九沟》等,而这单纯却让我深深地感动,甚至比《北方的河》还让我感动,那是怎样一种艰难,又是怎样一种执着呀。
不过,它却让我冷静多了。
《北方的河》曾让我产生飞越眼前单调狭窄世界的冲动,读了这本小说后,我才认识到自己的浅薄与可笑,那里的种种同样是甚至是更加单调狭窄的,而不仅仅是艰辛,那需要怎样一种勇气和心力,我由衷地敬佩张承志。
但这本小说的中长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心灵史》我却还是难以理解也难以喜欢的,这原本更是他心灵的自由表白,但也许也更集中了他的偏激、沉重和晦涩,也许是我太浅薄。
《回民的黄土高原》张承志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三买下《荒芜英雄路》这本张承志的随笔时,我是作好了“啃”的准备的。
《北方的河》读后感
《北方的河》:对生命与自然的探索《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4年。
这部作品以一位大学毕业生报考人文地理研究生的过程为背景,通过他对北方几条大河的考察、追忆和神往,展现了一个北方青年对生命与自然的探索。
首先,我被小说中对北方大河的描绘所吸引。
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将北方的河呈现得雄浑、壮阔、绚丽。
这些河流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北方青年心灵的寄托和向往。
它们奔腾不息,汹涌澎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坚韧。
在北方青年的眼中,这些河流不仅是地理的存在,更是他内心深处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追求。
其次,小说中的主人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充满热情和坚定的青年,对生命和自然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
他报考人文地理研究生,不仅仅是为了学术研究,更是为了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和方向。
在考察北方大河的过程中,他不仅了解了河流的地理特征,更深入地感受到了河流所蕴含的生命力和自然之美。
此外,小说中的爱情线索也为作品增色不少。
主人公与一位女摄影记者的相遇和相知,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一份柔情和温度。
他们的爱情不仅是对彼此的认同和支持,更是对生命和自然的共同追求和敬畏。
这种爱情不仅让人感动,更让人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北方的河》是一部深入人心的作品。
它让我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北方的河流和自然景观产生了更多的向往和憧憬。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考的作品。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敬畏自然,与大自然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
同时,它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方向,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追求和信仰。
黄帅:重读张承志《北方的河》
黄帅:重读张承志《北方的河》撰文/黄帅张承志于1985年创作的《北方的河》无疑是最经典的知青小说之一,小说中对风景的书写有着由自然感发向民族国家认同心理的过渡特点。
在对于这一经典文本,评论家们从来没有吝啬过笔墨。
王蒙曾称其为“大地和青春的礼赞”,甚至激动地称赞道:“他如何找到了这样一个好的、我要说是非凡的题目,您羡慕的眼珠子都快燃烧起来了!” 一向在文坛以沉稳老辣著称的王蒙居然也有如此激动之时,可见小说对其震撼之强。
但与一般评论不同,也有知青背景的王蒙首先用“非凡的题目”来称赞作品,我们似乎可以一窥其中作家之间的共同体验。
也就是说,《北方的河》在文坛上更有某种通约式的象征意味,其中的隐微内涵值得玩味。
关于成长的民族寓言“我相信,会有一个公正而深刻的认识来为我们总结的:那时,我们这一代独有的奋斗、思索、烙印和选择才会显露其意义。
但那时我们也将为自己曾有的幼稚、错误和局限而后悔,更会感慨自己无法重新生活。
这是一种深刻的悲观的基础。
”《北方的河》以这段强烈的情感呼告为开篇,放佛拉开一场历史正剧的大幕。
张承志在此处的姿态无疑是极其明显的——主动充当知青一代人的代言人——这使文本具有一种强烈的历史关照感,也具有了时代的典型意义。
作者在这段序言之后,又坚定的写道:“但是,对于一个幅员辽阔又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前途最终是光明的。
因为在这个母体里会有一种血统,一种水土,一种创造的力量使活泼健壮的新生婴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吟将在他们的欢声叫喊中被淹没。
从这种观点看,一切又应当是乐观的。
”在呼告时代情绪后,张承志从更加广阔的民族国家的视野出发,弘扬一种乐观姿态,以至于贯穿整个文本的都是这样一种奔放热烈的理想气质。
这段经典的序言,叙述语气颇似杰姆逊笔下的“民族寓言”。
从这个角度看,《北方的河》首先提供给我们一个信息——民族国家的地理疆域在知青一代的叙述中成为一种历史文化的想象,这种想象通过对祖国江河风景的认同唤醒了新生命,青年人(中国人)终于从旧制度的桎梏中挣脱,新时期的现代性由此展开。
论《北方的河》给人的意境之美
论《北方的河》给人的意境之美作者:陈鹤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6期摘要:人的意境会反映不能得东西,意境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古、典意境产生的一个基本条件,和谐安宁乃至于出尘之思是中国古典意境产生的审美效果。
意境与现代生命节奏、现代生活的脱节引起了意境在现代审美中的危机。
意境美学范畴要进人现代审美体系,并且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注入现代精神,适应现代人的生命节奏。
关键词:心理艺术意境审美[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6-0036-01在《北方的河》中,北方的大江大河,不再是古典意境中“景”的和平与静穆,而是赋有了男性的雄强的生命之力,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
在张承志的笔下,黄河是一大块一大块半凝固的流体,稳稳地前移,老实巴交但又自信强悍,在夕阳之下,整条河都变红了,铜红色的浪头沉重地卷起来,又卷起来,像北方大地燃烧的烈火。
它接受万山的朝拜,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黑龙江解冻时的一声巨响使得整个雪原、整个北方大地都呻吟着震颤着。
整条河的上下连声炸响,冰排、冰州、冰块、冰岛在漩流中愤怒又惬意地粗野碰撞。
华夏农耕文明奠定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基础,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天人合一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
哲学引领了艺术的精神,反过来艺术又模拟了一个民族基本的生存结构和生存形态。
中国古典意境的基本结构是情景交融,而情景交融正是对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艺术表达,它们之间递进的图式是情景交融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天人合一。
意境与华夏民族的生存结构和生存形态的同构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古典意境形成的一个基本条件,所以在中国古典艺术中,自然基本上以秩序与和谐的面目出现,是“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式的温婉。
在中国古典意境的审美空间中,不容易出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与不和谐。
面对自然的雄伟,不激发人的征服的欲望,反映的是人对自然的无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在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再是单纯的和谐与顺应,更重要的是在保证和谐的前提下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北方的河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北方的河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方的河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北方的河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北方的河读后感最近正在读张承志的《北方的河》,一部被为诗的小说。
正如题目所示,描写的是祖国北方的四大雄浑的河DD黄河、无定河、湟水、永定河。
不失诗的赞誉,贯穿着他一贯的文风,大气而有力量,深沉雄厚的语言描绘着同样雄浑的河。
王蒙在《大地和青春的赞礼》中评价这是一首刚强滚烫的歌,一份鼓舞人心的精神,真切,燃烧着眼珠。
闪闪发光的河,横穿在黄土冒中,滚着浑厚的黄土的气息,便是母亲河:黄河。
我想该是全书中最值得品味的一段吧。
读着那北流不息的晚霞烧红了的赤铜水般的黄河,不觉想起了曾经课本里精读的那篇他的文章《汉家寨》,一种强烈的喘息震撼着人心,酷似那苍凉广阔中的坚守,像万顷铁石一般激荡着什么;那《心灵史》中哲合忍耶回民干涸阔土中的信念的追求,执着而沉重。
一种无形的力量埋藏的他心中,激荡在黄河岩石间激起的白浪中。
他和她的心灵的触动,点缀着黄河的雄浑。
我喜欢他对黄河父亲的比喻,拥有母亲河的包容孕育,而有多了父亲特有的庇护与力量,是一种无形的支持,无言的承托。
像是责任,像是拼搏,孕育着永远向前拼搏的豪迈。
他十年前与今日两次横渡黄河的无畏与挑战,在父亲的庇护下再登彼岸。
今日入水的一瞬,她相机下咔的定格,一条落满红霞的喧嚣大河汹涌着菱角分明的大浪,一个半裸的宽臂膀男人正张开双臂朝着莽莽的巨川奔去。
像是怒吼,像是皈依。
父亲般雄浑庇护的黄河,领着北方厚重的一条条河,叙说着一代人的热情。
长江,在这里是不适宜的,她显得太单薄,太瘦小了。
卷着泥沙,狂吼着奔向大海,黄河,庇护着代代青年,奋勇向前。
第二篇:昆虫记中学生读后感记得第一次接触《昆虫记》,还是小学时的一篇课文。
过了这么久,印象最深的还是其中描写作者亨利法布尔那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北方的河》读后感
《北方的河》读后感《南方的河》读后感(一)第一次知叙《南方的河》那部小说,是前段工夫教习网上课程《文教观赏取攻讦》时听武汉年夜教的鲜国仇传授讲到的。
知叙它的做者——弛承志,也是第一次。
以前尔没有知叙有那么一小我私家。
尔也第一次知叙了弛承志写的另外一部小说、厥后拍成为了由腾格我主演的影戏的《乌骏马》。
尔出有读过《乌骏马》那部小说,也出有看过《乌骏马》那部影戏。
传授对《乌骏马》剖析的比力多,对《南方的河》剖析的未几。
但尔记着了他讲的一个细节:正在《乌骏马》那部小说,做者把草本当做母亲去对待,写没了母亲、母爱的伟年夜,而正在《南方的河》那部小说面,做者把黄河当作女亲。
咱们每每把黄河当作是母亲,说它是母亲河,孕育了几千年的外汉文亮,却很长有人把它比方成女亲。
因而,尔孕育发生了读读那部小说的念法。
操纵几个早自习指点的工夫,到昨天为行,末于断断绝绝天读完了《南方的河》。
小说是用A4纸挨印的,邪背面,共57页,没有算少。
小说的情节也没有算庞大,说的是一个曾正在新疆高城插队的知青“他”,正在高城插队期间怒悲上了南方的河,额我全斯河,黄河,湟火,无定河……他已经竖渡黄河来找本人的异教。
他不雅察、钻研那些河道,用口感想河道。
那些河道或轻静,或旷达,或温顺,或冷烈,皆正在他的口面留高了无奈抹来的印象,更精确天说,那些河道正在他的口面、魂灵刻高了深深的烙印。
厥后,他考上年夜教,教习的是汉言语业余,被调配到一个单元作了宣传员。
但他出有来报到,而是带着对南方的河的酷爱战密意,再一次来看望这些河道。
他甚至借决议考天文教业余的钻研熟——果为他太爱这些河了。
他再一次竖渡黄河,但左胳膊肌肉推伤。
他考察黄河、湟火、无定河、永定河,既是愈加深入天理解那些河道,愈加深入天感想那些河道的性格战感情,也是为本人的钻研熟测验筹办论文。
为了考上天文教的钻研熟,他自教天文教业余的册本材料,自教日语,翻译本国天文着做。
他深深天爱着南方的河,他把黄河当作是女亲(注:他从小便落空了女亲),小说面处处是他对河道的感想。
试论张承志《北方的河》
试论张承志《北方的河》张承志是新时期涌现出的一位创作风格比较独特的小说家。
他的小说常富于粗犷强悍的气势、绚丽浓重的色彩和丰富沉实的底蕴。
他的作品反映的也不是一己的苦闷、追求,更多的是反映一代人共有的理想、追求、欢乐和苦恼,尤其以青年大学生为主角。
被人们称为“大地和青春的礼赞”、“青年奋击者的壮美诗篇”的中篇小说《北方的河》,更以广阔的艺术视野、深沉的历史感、雄浑的气势、强烈的时代精神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一、崇高的风貌《北方的河》中描述的是自然领域中的崇高在艺术领域里再现出的雄浑粗狂强悍的力的崇高。
深不可测的无定河谷,河谷两侧千沟万壑,“像个一览无余的庞大沙盘”,使人仿佛置身于沟壑梁鍪的波峰浪谷里;陕北高原边的道道沟壑,笔直地跌向迷朦的巨大峡谷,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从天尽头蜿蜒而来,迷朦辽阔,威风凛凛,这就是北方的第一大河——黄河。
小说描写了雄越激昂的自然风貌,在这苍劲雄伟的大自然中,作者着力描写了人物的崇高精神境界——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义无反顾地选择更艰苦、更富有牺牲精神的专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他就像那些北方大河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定地朝自己选定的目标前进。
小说的主人公毅然改变专业,报考更对他口味的、注定要经历艰苦跋涉的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
他不惜自费考察河流,奔走于无定河、黄河、湿水之间,他要用实地考察得来的知识信心十足地“轰炸”那张考卷。
就连徐华北都能从那张《河的儿子》的照片上看到他与黄河血脉相通的东西:“这是——他。
”“他就是这样,干什么都不顾一切,瞧,他又朝着他的目标冲上去了。
”他艰苦奋斗、脚踏实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正是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对祖国江河大地的向往、对“河的精灵”的探索、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对祖国美好未来的追求。
他没有一味地沉浸在额尔齐斯河的流连、永定河的烦恼、湿水的沉思中,没有让女友的离异、朋友的隔膜、事业的曲折打掉他前进奋斗的勇气,而是“让黄河托浮着”,被黑龙江送向那辽阔的人生入海口。
奋进者的赞美诗——评张承志的《北方的河》
奋进者的赞美诗——评张承志的《北方的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古以来,奋进者以其无畏的求索精神,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张承志于1984年发表的《北方的河》,则可视为众多赞美篇章,一篇极有分量的的壮阔的奋进者的赞美诗。
《北方的河》原载于《十月》1984年第1期,是张承志继《黑骏马》之后的又一部成功之作。
小说一经发表,就以其沉郁的抒情风格、强烈的思辨色彩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引起文坛强烈反映。
王蒙读后曾叹道:“看过他写的河,我想,你他妈的三十年别再写河了。
”①王安忆则说“不想再写小说了”。
虽是戏言,却可窥见此作的力度非同一般。
作品曾获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创作奖。
张承志,回族, 1967年于清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4年。
198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主要进行北方民族史研究工作,他在蒙古历史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中有一定成果,在小说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
他的初作是蒙文诗《做人民之子》和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并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荣誉奖。
此后发表的小说有中篇小说《阿勒克足球》,获第一届《十月》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黑骏马》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春天》获1983年北京文学奖。
《北方的河》被评论界评定为一部主观抒情的小说,亦有人也称它为“心态小说”。
“心态小说”是“五四”时期新小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当代的“心态小说”更注入了西方现代派“意识流”的优秀部分。
《北方的河》几乎没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识流向构成情节的。
《北方的河》曾被王蒙誉为“大地和青春的礼赞”,“青年奋击者的壮美诗篇”。
②一翻开这小说,我们就会被主人公“他”那种击水三千里的奋斗胸怀所吸引。
如其题记所言,小说试图写出一代人的“独有的奋斗、思索、烙印和选择”。
作品是以一种雄浑的气势来描绘北方的河流,叙述我们的主人公“他”的追求、探索和选择等逐渐成熟的心灵的历程,用“摄像机”记录那个未来地理专业的研究生“他”考察河流、复习考研、照料母亲、为准考证奔波、与女记者分手等经历,从始至终洋溢着高昂、明朗、振奋人心的格调,表现出一种‘杰出的壮阔美”。
北方的河小说读后感(精选7篇)
北方的河小说读后感北方的河小说读后感(精选7篇)北方的河小说读后感篇1《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继《黑骏马》之后的又一部成功之作。
作品曾获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创作奖。
《北方的河》是一部主观抒情的小说,有人也把它叫作“心态小说”。
《北方的河》几乎没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识流向构成情节的。
作品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浩大的空间——黄土高原,黄河和永定河的汇合处。
黄河是“北方的河”的伟大象征和代表,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北方的河”是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象征物。
10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到黄河,黄河给了“我”父亲般的尊严和慈爱,得到过它伟大力量的赐予。
当“我”再次扑入那被“晚霞烧红了的赤铜水般的黄河”,“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黄河父亲的博大和宽广,也暗示着“我”在辽阔的、奔流不息的黄河寻到了“我”的根。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我”的形象。
他有过苦闷的迷惘,有过痛苦的反思和真切的顿悟。
作品中,他已经以奋斗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要不顾一切地向生活挑战,向新的人生目标冲刺。
他”不甘心平静的生活,决心报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在考察中与她相遇,互相倾慕,“他”回北京为获得准考证而四处碰壁,在永定河边,“他”懂得了坚忍顽强。
准考证终于获得了。
临考前夜。
“他”梦见了黑龙江,“他”与滚滚而下的满江缤纷冰流一起前进,作品把北方大河和主人公的行踪贯穿起来,象征性的表现了年轻一代的坎坷经历和追求。
作品采用主观抒情的笔法,结构上采用“意识流”式的时空交错的方式。
作品开场的时间是现在,“现在”在跳跃地发展,“过去”不时地以现在时态回闪。
人物经历的每一事件,人物心理的每一活动都好似一组组分镜头被匠心独运的作者剪辑得贴切得当。
蒙太奇手法交叉运用,使读者必须紧紧抓住人物的行踪——外在的、内在的,当读者把握了作品的节奏,跟上“他”的意识流动,便会全身心地融入作品中,把“他”变成了“我”,“我”变成了“他”,思维的跳动、记忆的回闪丝毫没有零散之感,仿佛被一条无形的线穿缀成一幅绚丽的画册。
北方的河读后感
从《北方的河》中追寻理想张涵文《北方的河》是当代作家张承志的小说,这部小说史关于河流的,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抒写了一个立志报考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的青年人对北方河流的热爱,崇拜和追求。
北方的河象征着他的梦想,追求,他不怕困难,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对河的热爱,其实也就是对生命,对理想的热爱。
作品中的主人公的父亲抛弃了他们母子,他恨父亲,但是缺少父爱的他又在寻找中父亲,他把河当做是他的父亲,两次游过黄河,他没有被黄河水冲走,他坚信那是黄河这位父亲在保护着他,他给自己找到了父亲,其实是张承志自己找到了“精神之父”。
在经历了文革,艰苦的插队,四年的大学生活,被分配到婚姻登记处,他不甘心,带着对河的热爱和追求,他历尽艰难要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而这样的选择也注定了他的孤独与生活的清贫。
他放弃了心爱的姑娘,为的是她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是自私的同时又是无私的。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青春。
尽管这样,他依然热爱青春,相信青春,认为只要是青春就是美丽的。
可是作者六次写到他横渡黄河后右肩膀的疼痛,并且不能再恢复到以前,认为自己开始老了。
这说明作者还是很矛盾,那个时代的青春不在的痛苦,和追求理想的艰难。
“你是在奔跑着生活,你不觉得累吗?”一句话到处了那个时代青年的青春,也道出了作家的苦衷,即使是这样他的身体是累的可是心里却是自由的,轻松的,充满了希望,张承志也向我们展示了乐观,积极,自信的心态,他要让青春继续。
“他就是这样,干什么都不顾一切,”“瞧,他又朝着他的目标冲上去了。
”徐华北的话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主人公对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始终相信自己,义无反顾,这就是作者的追求。
《北方的河》就是他的理想。
即使爱情没有抓住,他并没有灰心,而是坚信一定会有一个合适的姑娘陪伴着他。
他在坚守着信仰,不为尘世所惑,执着地坚守着他的理想和人生。
这让我想到了现阶段的中国梦。
一样是理想,一样是追求,只有我们拥有自信,坚毅,乐观的精神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的河》读后感
在老师强烈的推荐下,我最近一直在看这本小说,虽然刚开始看的时候,一切都感觉都很平淡,没什么太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文章刚开始讲述一个即将要考研究生的男主人公对河的热爱,我几乎是比较忽略对河流描写的细看,随着作者思路的延伸,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以有血有肉的社会,包括那个时代的各种黑暗、各种压迫、各种不自由和无奈以及反抗.....
老师上课拿着本书的作者对人物情感处理的描写与金庸小说作对比,在《北方的河》里有表现情感,比如在刚开始的时候,男主人公在车上看见文艺女青年的背影,内心的独白,对女青年的远距离“审美”;然后到在黄河边上两人之间互相倾诉童年,男主人公没有父亲,女青年在十二岁那年父亲被红卫兵杀害,两人之间的表情及内心独白都描写的非常真实而且不突兀;在回到北京之后,女青年的压力和“研究生”的一系列遭遇和不敢互相倾诉导致最后的分离让读者感到很惋惜;对比张承志的描写和金庸笔下的描写,我确实感觉到金庸老师不太擅于进行感情的描写,而且也没有三角恋的情节(在张承志的书中最后就有华北和女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三角恋关系),简化了人物的感情表达,反正有些怪异读起来。
我特别欣赏张承志能把人物描写的特别逼真,感觉这样的人就活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
我在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和书中女大学生的感觉一样,感觉“研究生”太理想主义了、太孤芳自赏了、不太喜欢。
但是看到最后,我还是很喜欢“研究生”的角色,他敢拼,虽然有的
时候也会害怕比如在他知道自己准考证拿不到的时候,但是这个时代不会停止他前进的脚步;女青年和华北比较适合在一起,男主人公应该有一个和他一样大方、敢拼的女子和他成为伴侣,但是文艺女青年不行,她需要一个能让她成功的人来指导她前进,而这些“研究生”给不了,华北是一个可以真正帮她成功的人,文中有一段讲述华北和“研究生”大吵的事,从侧面也写出了那个时代对青年人的束缚和压迫,生活的艰难等等,感触很深。
最后一个感触就是,文章到处都是河,作者先是写自然景观的河,然后写河像自己的父亲,最后写各种人是各种河,又不一样的体会,这也将河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河的品质得到了阐释,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
好的作品教会我很多东西,我也一直在从中受益,以上是自己的一些小心得体会,期待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