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讲义-标准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1. 简介工作管理制度是组织内部用于有效管理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导工具。
其目的在于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质量。
本文将对测量工作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工作管理框架。
2. 制定背景测量工作是许多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客户满意度等关键因素。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测量工作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3. 目标和原则测量工作管理制度的目标在于通过规范的操作程序和管理要求,提高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误差,提高工作效率。
其核心原则包括准确性、一致性、可追溯性和持续改进。
4. 测量工作流程测量工作管理制度需要明确工作流程,确保每一步骤都能被严格执行。
工作流程应包括测量方法的选择、装备和工具的准备、测量环境的控制、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关键步骤。
5. 岗位职责和权限制定清晰的岗位职责和权限是测量工作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每一岗位的职责,包括测量工程师、技术员和操作工等,确保每个人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6. 质量控制和改进测量工作管理制度应设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机制。
通过建立质量控制点和关键工序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同时,要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持续改进测量工作流程。
7. 培训和激励测量工作管理制度需要设置相应的培训计划,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测量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8. 知识管理和信息共享测量工作管理制度应推行知识管理和信息共享的理念。
建立知识库和信息平台,让员工能够轻松获取工作所需的各类知识和信息。
9. 问题处理和纠纷解决测量工作管理制度应设立问题处理和纠纷解决机制,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对工作流程产生不良影响。
要积极收集和反馈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改进管理制度。
10. 收尾综上所述,测量工作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测量工程管理制度
测量工程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测量工程的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2. 测量工程管理应遵循科学、准确、及时、经济的原则。
3.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成立专门的测量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监督和管理测量工作。
2. 测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测量计划、组织实施测量工作、审核测量成果、处理测量事故等。
3. 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三、测量计划1. 测量计划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度制定,明确测量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和人员分工。
2. 测量计划应在施工前得到批准,并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部分。
四、测量实施1. 测量工作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测量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3. 现场测量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测量时间、位置、方法和结果等。
4. 对于关键部位的测量,应采取多次测量和交叉验证的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
五、数据处理与审核1. 测量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 数据处理结果应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作为施工决策的依据。
3. 测量成果应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由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使用。
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1. 测量工程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测量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 对于测量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做好记录。
七、事故处理与纠正措施1. 发生测量事故时,应立即停止相关工作,保护现场,并进行调查分析。
2.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影响,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 对于重大测量事故,应及时报告上级管理部门,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八、制度的修订与完善1. 本制度应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技术发展进行不定期的修订。
2. 对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制度。
GBT19001-2019质量管理体系条款讲解讲义
和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并且持续增强顾客满意。这 是需要在审核中证实的。
1.2 应用 1.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使用于各类型、
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2. 由于组织及其产品的性质导致本标准的任何要求不
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 3. 如果进行删减,应仅限于标准第7章的要求,并且这
条款
7.5.3 7.5.4 7.6a
7.6 7.6 8.2.2 8.2.4 8.3 8.5.2 8.5.3
要求的记录
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对产品的唯一性标识 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合使用时 若没有国际或国家的测量标准时,用于测量设备的校准 或检定的标准 当发现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时,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测量设备的校准和检定的结果 内部审核结果 产品符合接受准则的证据,放行产品的人员授权 产品不合格的性质及随后采取的措施,包括让步使用 纠正措施的结果 预防措施的结果
理解要点:
本条对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总的要求。 1.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确定每个过程中包含的子过程
a) 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哪些过程?有无外包过程?是否有删减? b) 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是什么? c) 过程的顾客是谁?顾客的要求是什么?
d) 谁是过程的“所有者”? 2. 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样的删减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 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否则不能声承符合本标准.
理解要点:
1. GB/T19001—2019标准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类型、 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2. 标准除第7章外,其他各章的要求对各种规模和生产 各种产品的组织都是适用的,所以不能删减。
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讲义
05
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挑战 与解决方案
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中的挑战
实施成本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要求差异
技术更新快速
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包括培训员工、建立文 件体系、进行审核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ISO13485的 解读和实施要求可能存在差异 ,导致企业在全球化布局时面 临困难。
内部审核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检查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确 保体系正常运行。
管理评审
定期进行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评价,为持续改 进提供依据。
外部审核
接受第三方审核机构进行的外部审核,确保体系符合 ISO13485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04
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认 证
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程序
制定审核结论
根据审核发现,制定审 核结论,指出管理体系 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 改进建议。
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
提出认证申请
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并提供 管理体系文件和其他相关资料。
认证机构审查
认证机构对申请进行审查,包括文 件审查和现场审核等。
认证决定
认证机构根据审查结果做出认证决 定,如果符合标准要求,则授予认 证证书。
02
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核心要素
组织与管理体系
组织结构
明确组织架构、职责和权限,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
管理方针
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确保全公司范围内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文件化程序
文件控制
建立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确保文件的可追溯性和版本的准 确性。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计划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与背景测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广泛应用的一种质量管理体系,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流程,旨在通过监测和测量来改善组织的绩效和业务流程。
为了帮助组织的员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测量管理体系,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品质,特制定了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计划。
本次培训计划旨在向本组织的员工详细介绍测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测量管理体系,提升工作质量,促进整个组织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通过本次培训,员工将能够了解测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理论和原则,掌握测量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技能,并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培训内容与方式1. 培训内容(1)测量管理体系概念与原理(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及相关法规(3)测量管理体系的设立与运行(4)测量管理工具与技术(5)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2. 培训方式本次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安排如下:(1)集中培训:通过讲座、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形式,向员工介绍测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深入讲解相关法规和标准,帮助员工建立良好的理论基础。
(2)实战演练:安排实际工作场景中的测量管理实践演练,让员工亲自动手操作,并结合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升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检验培训效果。
三、培训目标与标准1. 培训目标:(1)使员工掌握测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相关标准和法规;(2)提高员工的测量管理实际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测量管理工具和技术;(3)促使员工形成持续改进的意识,通过测量管理体系提升工作质量,提高组织整体绩效水平。
2. 培训标准:(1)参训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测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参训员工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测量管理工具和技术;(3)通过考核,证明员工对测量管理体系的应用能力和持续改进意识。
四、培训安排与计划1. 培训时间:本次培训计划安排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和实践演练活动,具体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IATF 16949(2016版)标准讲义
(5)、线性研究 Linearity Study
如测量结果随量程的变化始终保持很小的Bias,那么测量系统的Linearity就好。 理解举例:还是上面那个量具,第一次测量真值50g的金饰偏差假比为0.5g,
强,因为这些部位被击中的飞机都没有返航。
我们所谓的过程控制,研究的对象只是我们感兴趣的某 一特性(比如零件的关键尺寸)。
数据可以分为两类:计量型和计数型。
计量型的计的是一个个的“量”,是有具体量值的, 比如零件尺寸,计量型的数据是连续性的,比如尺寸 1~2mm之间的任何一个尺寸理论上都是可能出现的, 比如1.1mm,1.11mm。
2. FMEA: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的英文简称 FMEA分DFMEA、PFMEA(DFMEA是用于产品设计和
开发的,PFMEA是用于生产的)。
FMEA,通俗的理解,就是对产品在打样前,依据以 往的生产经验提前识别和分析有哪些风险或问题,提前 解决把风险降到最低再进行打样,避免生产不可行或生 产太多不良品。
SPC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统计图表,
另一个就是计算PPK(性能指数,连续生产取数,试 生产阶段:要求高,需≧1.67)、CPK(过程指数, 间断生产取数,量产阶段:要求≧1.33)能力值。是 针对从制程巡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
RPN=S*O*D
3.PPAP:生产件批准 PPAP是向客户需要提交哪些资料的要求。 但为了能够顺利通过16949的外审,需要有书面的允许生 产的授权证据才可以,例如电邮、微信、QQ等都可以, 打印出来作为证据支持。
PPAP是针对每一款汽车产品新项目要提交给客户批准。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培训讲义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培训讲义第1部分——ISO基本知识什么叫ISO?●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语简称。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它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简称ISA)。
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如IEC 即“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IEC 主要负责电工、电子领域的标准化活动。
而ISO负责除电工、电子领域之外的所有其他领域的标准化活动。
国家标准如何采用国际标准?◆等同采用——指国家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完全相同于国际标准,编写上也完全相当于国际标准。
可用idt或IDT或用符号“≡”表示;◆等效采用——指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同,但在编写上不完全相同于国际标准。
可用eqv或EQV或用“=”表示;◆不等效采用——(我国称为参照采用:指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上不相同。
什么是ISO9000族标准?◆“ISO9000族”是指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标准。
“TC176”是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起源于美国军用标准(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总结了美国对产品实施品质保证标准(1955起)和英国BS5750的经验。
◆ISO9000族标准自1986年发布的ISO8402,至今已正式发布了22项ISO9000族标准和2项技术报告。
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一、核心标准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9004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 19011 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二、其他标准ISO 10012 测量设备质量保证要求三、技术报告ISO/TR 10006 项目管理指南ISO/TR 10007 技术状态管理指南ISO/TR 1001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ISO/TR 10014 质量经济性指南ISO/TR 10015 质量管理培训指南ISO/TR 10017 统计技术应用指南四、小册子质量管理原理、选择和使用指南ISO9001在小型企业的应用GB/T19001-2000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提出了质量管理体系应满足的基本要求:◆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测量工程管理制度
测量工程管理制度一、测量工程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1. 制度的法律依据:测量工程管理制度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来制定,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依法执行。
2. 制度的主体与对象:测量工程管理制度的主体为测量单位、负责人和管理者,制度的对象为所有从事测绘工程的人员。
3. 制度的目的和任务:测量工程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测量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保障工作人员权益。
二、测量工程管理制度的内容1. 测量工程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测量工程项目的立项和评审流程;(2)测量工程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流程;(3)测量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流程;(4)测量工程项目的安全保障和应急预案流程;(5)测量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和技术资料归档流程;(6)测量工程项目的人员培训和考核流程;(7)其他与测量工程管理相关的内容。
三、测量工程管理制度的应用1. 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测量工程管理制度应当在测量单位内广泛宣传和普及,确保每一位从事测绘工作的人员都了解并严格执行制度。
2. 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测量工程管理制度应当由专人负责执行和监督,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3. 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测量工程管理制度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使制度能够适应和满足工作的需要。
四、测量工程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1. 测量工程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应当以测量工程项目的质量、效率和安全为主要评价指标,对制度的实际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
2. 测量工程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应当依据评估结果对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制度能够不断完善和提高。
总之,测量工程管理制度对于测绘单位的发展和测绘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够确保测绘工作的有序进行和质量可靠。
因此,测绘单位应当高度重视测量工程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制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和安全。
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讲义
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讲义一、引言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是指在测绘行业中,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法律法规,确保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本讲义旨在介绍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的概念、重要性和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二、测绘管理概述测绘管理是指在测绘工作中,通过执行一系列管理措施,保障测绘工作的质量、准确性和安全性。
测绘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测绘组织管理:包括组织的目标、结构、职责、权力和义务等,旨在规范测绘组织的运行。
2. 测绘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采购、实施、监督和验收等,确保测绘项目按时、质量达标完成。
3. 测绘人员管理: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激励和安全保障等,保证测绘人员具备专业素质和遵守职业道德。
4. 测绘设备管理:包括设备采购、维护、使用和报废等,确保测绘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准确性。
三、测绘法律法规概述测绘法律法规是指针对测绘工作所制定的相关法律和规章。
其目的是规范和保护测绘活动,确保测绘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公共利益。
测绘法律法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测绘法:是国家对测绘工作所制定的基本法规,用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国土资源管理和国家安全。
2. 测绘规章: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测绘工作所制定的具体操作规定,用于指导和规范测绘活动。
3. 测绘标准:是用于规范测绘技术和成果的规范文件,包括测量方法、坐标系统、数据格式等。
4. 测绘许可证:是国家对从事测绘工作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凭证,确保其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测绘活动。
四、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测绘工作涉及国家领土和资源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只有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测绘管理措施和法律法规,才能确保测绘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其次,测绘工作需要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测绘项目的顺利进行。
测量十二项管理制度
测量十二项管理制度第一项管理制度是目标制定。
目标是组织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组织前进的引领者。
通过明确目标,组织能够有效地组织资源,激励员工,推动组织向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目标制定需要符合SMART原则,即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和时间性。
通过设定明确、具体的目标,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的绩效,实现组织的长久发展。
第二项管理制度是责任制定。
责任制定是目标实现的基础,有助于明确每个人在组织内的角色和职责,促进团队合作和高效执行。
责任制定需要符合权责一致原则,即责任与权力相匹配,确保每个人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实现组织目标的高效实现。
第三项管理制度是决策制定。
决策是组织运作的灵魂,影响着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效率。
决策制定需要考虑决策的科学性、灵活性和透明度,确保所有决策都是基于客观数据和逻辑分析的,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并取得最佳结果。
第四项管理制度是信息制度。
信息是现代组织的生命线,是组织运作和决策的基础。
信息制度需要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全面和可靠,确保领导者和员工都能够及时获取到必要的信息,做出决策和行动。
第五项管理制度是激励制度。
激励是组织内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激励制度需要考虑员工个体差异,确保激励措施符合员工的需求和动机,能够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第六项管理制度是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是搭建组织结构和流程的基础,有助于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组织设计需要考虑到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确保组织结构和流程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是组织能够高效运作并实现长期发展。
第七项管理制度是职责制度。
职责制度是明确每个员工在组织内的职责和权限,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角色和职责,促进团队合作和高效执行。
职责制度需要考虑到权责一致原则,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八项管理制度是激励系统。
激励系统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激励系统需要考虑员工个体差异,确保激励措施符合员工的需求和动机,能够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ISO134852023标准讲义PPT
实施后评估和改进建议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针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整改 对体系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和更新,确保其与实际操作的一致性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意识和技能水平
04
ISO 13485标准应用案例 分析
应用场景介绍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制造 医疗器械的灭菌和消毒 医疗器械的存储和使用 医疗器械的运输和物流
添加标题
监管加强:随着人们对 医疗器械安全性的关注
度不断提高,ISO 13485标准将更加注重 对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的 监管和质量控制,以保 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06
附录和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
附录A:示例 表格
附录C:示例 公式
附录B:示例 图
附录D:示例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
列出在编写过程中引用的所有文 献
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按照标准要求格式化文献列表
引用文献时遵循标准规定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WPS
ISO 13485 2023标准 讲义PPT
添加文档副标题
汇报人:WPS
目录
Contents
01 I S O 1 3 4 8 5 标 准 概 述 02 I S O 1 3 4 8 5 标 准 详 解 03 I S O 1 3 4 8 5 标 准 实 施 建 议 04 I S O 1 3 4 8 5 标 准 应 用 案 例 分 析 05 总 结 和 展 望 06 附 录 和 参 考 文 献
术语和定义
术语: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制造商 质量管理体系
定义:ISO 13485标准规定了医疗器械制造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确保其产品的可靠性和安 全性。
测量管理的体系认证与标准的讲义
GB/T19022与其它标准的关系
1、本标准是GB/T19000标准之一; 2、引言: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 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19001-2019的第7.6条款和 GB/T24001-2019的第4.5.1条款; 3、引言: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 准的任何要求。
术语和定义
3.5 计量确认 理解要点: 1、计量确认的目的是要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
要求。 2、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检定获知了其计量特性,将
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 相比较,实施验证。
3、计量要求通常不在产品标准中规定,而是由组织 根据顾客的测量要求把之转化为计量要求。
4、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要求并形 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测量管理的体系认证与标准的讲义
•
二、技术能力要求
3、检测水平 需要时,计量检测水平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a)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测量设备以满足组织的生 产、经营和实现对计量检测的要求; b)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计量体系和计量检测数据
要点
1、组织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应将检 测能力与检测水平方面涉及的内容包括在内 2、能源管理按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和管理通则》标准要求实施。
4. 总要求-1
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理解要点:
3、计量要求的作用: 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用于测量设备的购置和测量设 备的验证;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用于测量管理的设计 和测量过程的控制 。 4、计量要求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满足使用的需要 即可。 5、计量要求应当考虑错误测量的风险及其对组织和 业务性 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最新iso9001(gbt19001)-标准教材教学讲义ppt课件
• 5.1 领导作用与承诺
– 5.1.1 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与承诺
•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质量 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与承诺:
• a) 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得到建立,并与组织的 战略方向保持一致;
效性作出贡献; • i) 增强持续改进和创新; • j) 支持其他的管理者在其负责的领域证实其领导作
用。
– 5.1.2 针对顾客需求和期望的领导作用与承诺 (5.2)
–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针对以顾 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 a) 可能影响产品和服务符合性、顾客满意的风险得 到识别和应对;
• a) 直接顾客 • b) 最终使用者 • c) 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 d) 立法机构 • e) 其他
–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 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 定其范围。
• 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 b)提供制定质量目标的框架; • c)包括对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 • d)包括对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
•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5.5.1)
–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相关的职责、权限得 到规定和沟通。
– 最高管理者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并规定职责和权限以便:
• b) 确保质量方针在组织内得到理解和实施; • c)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纳入组织的业务运作; • d) 提高过程方法的意识;
– (接上页)
• e)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资源的获得; • f) 传达有效的质量管理以及满足质量管理体系、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
本标准的名词引自文件
1.GB/T 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2.VIM: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
IFCC、ISO、IUPAC、IUPAP、OIML)。
7
4 总要求
p181
(一) 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18
(三)(总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图2)和必要
的支持过程构成。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见7.2)。测量管理体 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见7.1)。
要点
测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1.测量管理体系由以下过程构成: ①计量确认过程 ②测量过程 ③管理职责过程 ④资源管理过程 ⑤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过程; 2.测量过程应受控; 3.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计量确认。
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
8
计量要求的概念 计量要求目前没定义,下述的说法供参考: 1、为了满足顾客的测量要求,对测量设备、测量方
法、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等方面的要求。 2、为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而必须满足的对测量设
备、测量过程和环境条件的要求。 3、由计量应用导出的、规定的要求或期望。
21
5. 管理职责 p181
5.1 计量职能 组织应规定计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
立和保持计量职能。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
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要点
组织的职责: 规定计量职能
最 高管理者承担的职责
p262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1.建立计量职能部门(计量职能部门可以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或分布在整个组织
3.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 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4.用于支持、证明符合和确保满足计量要求。
新标准的一个重要的创新和发展是科学地阐明了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与计量工作的关系,明确了测量管理的根本
目的是为了满足计量要求。
5
接上页(范围)
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 19001、GB/T 24001和任何其 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 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入。
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 管理体系要求的条件; 4.范围:不拟替代或增加GB/T 15481(idt ISO/IEC 17025)的要求。
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VIM: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IFCC、
及其控制限;
2.导出计量要求的作用
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知道计量要求。 ①用于测量设备的购置 ; ②用于计量确认过程; ③用于测量过程的设计; ④用于测量过程的控制;
12
3.计量要求与计量特性的概念比较 (1)什么是计量要求?没有定义
计量要求是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过程而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特性或水 平提出的一种要求。这种要求住往由组织中的计量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代 表顾客提出。
2
测量管理体系过程模式 8.4 改进
5.管理职责
顾
客
要
6. 资源管理
8. 分析和改进
求
顾 客 满 意
7
7.2 测量过程 7.1 计量确认
测量结果
3
对测量管理体系的核心过程的要求
计量确认过程
p327-330
①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 见图 328
测量过程
②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 p353
17
(二)(总要求)
组织应规定属本标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在确定测量管 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 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 和后果。
要点 哪些设备和测量纳入体系 p216 P315
组织承担的职责 1.组织应规定哪些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纳入测量管理体系,以及纳 入的严格程度是多少; 2.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 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GB/T 15481(idt ISO/IEC 17025)标 准的要求。
要点
本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1.引言: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 制的要求;
2.引言: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 3.范围: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 19001、GB/T 24001和任何其它标
(2)什么是计量特性?定义p222
a.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分别有若干个计量特性。计量特性反映了测量设 备和测量过程影响测量结果的状况,通常用若干个定量的参数表示出来;
b.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通常可以通过校准得到。包括: 如,误差、量程、偏移、重复性、稳定性、滞后、漂移、影响量、分辨力、
鉴别力(阈)、死区。 c.测量过程的特性通常可以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到。包括: 如,测量不确定度、测量误差、稳定性、重复性、复现性、操作者的技能
水平及其它特性。
13
4.从哪里导出计量要求
p360
a.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可以从产品的规定要求中导出;
b.顾客的计量要求可以根据相应的生产过程规定中导出。 包括验证产品符合顾客规范的要求(检验标准),和生产过 程控制(生产工艺流程规范)及其输入(原材料、零部件验收 标准等)产生的要求中导出;
c.测量标准装置的计量要求可以从校准、验证和计量确认 的技术规范中导出; e.计量要求中的最大允许误差也可由计量职能部门来设定。
例:p205
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
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 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 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
要点
本标准的范畴
1.测量过程的通用要求和指南;
2.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通用要求和指南;
11
计量要求
p224
1.测量管理体系多处提到“计量要求”
如: ①总要求: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②管理职责: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 ③资源管理:提供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 ④计量确认过程的实现: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
要求; ⑤测量过程的实现:应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计量要求
14
5.计量要求的表示形式
可用最大允许误差(也可用上、下限)、允许不确定度(也可用上、下限) 、 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等形式提出要 求。
尽可能用定量的形式表示出来,以便与计量特性(一般都是定量的)相比 较。
6.如何导出计量要求
有多种方法
a.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Mcp值
19
(四)(总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应按照组织制定的程序更改。
要点
测量管理体系的更改要求
1.要制定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2.测量管理体系程序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不要随意更改; 3.企业的持续改进,应按照组织制定的程序更改。
20
5. 管理职责 p181
5.1 计量职能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质量目标 5.4 管理评审
9
计量要求的概念
计量要求又分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和测 量过程的计量要求。
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包括:示值误差、稳 定性、量程等。
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包括:环境条件、操 作人员技能等。
10
计量要求的概念
p224
1.无论是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还是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 的实施都是围绕着“满足计量要求”这个目标展开。“满足计 量要求”是建立和维护测量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b.举例分析
p336
C.过程能力分析
p318
15
举例 P192 A.2 顾客的计量要求(CMR) 顾客的计量要求是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过程而提出对测量过程的要求。 因而取决于被测量的技术规范。CMR包括在检验产品是否符合产品标准时 的测量要求,加上由生产过程控制及生产资源的输入而产生的测量要求。 提出并规范这些测量要求虽然应是顾客的职责,但是这个过程可以由具有 适宜资格的人员代表顾客完成。从事这项工作往往需要丰富的生产过程知 识和计量知识。CMR也应当考虑错误测量的风险及其对组织和业务的影响。 CMR可用最大允许误差或操作限制等方式表述。应当有足够详细的表述以 便计量确认过程的执行者能明确决定特定的测量设备是否能根据预期用途 测量、控制或监视特定的被测量。 例:对于一个关键操作,反应炉中的压力控制要求在200kPa至250kPa 之间(一般在生产控制技术规范中有规定)。这个要求必须转换并表述成压力 测量设备的CMR(可以由组织中具有生产过程知识和计量知识的人员代表顾 客完成)。这可能得出需要一台压力测量范围为150至300kPa,最大允许误 差为2kPa,测量不确定度为0.3kPa(不包括随时间的变化影响)和在每个 规定的时间周期的漂移不大于0.1kPa的测量设备。顾客(测量部门)将CMR 与设备制造者规定的特性(明显的或隐含的)比较并选择与CMR 匹配最好 的测量设备和程序。顾客(测量部门)可规定供方(设备制造者}提供准确度为 0.5%级量程为0-400kPa的一个特定的压力计。
16
A.3 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MEMC) 由于MEMC常常是由校准(或几次校准)和(或)测试决定的,计量确认
体系中的计量功能应规范并控制所有这类必要的活动。校准过程的输入是测 量设备、测量标准和说明环境条件的程序。校准结果必须包括测量不确定度 表述。这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因为当评价使用这种设备的测量过程的不确定 度时,它是一个输入要素。校准结果在计量确认体系中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 文件化,例如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当校准是由外部完成时)或校准结果记 录(当校准全部是由组织的计量功能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