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资源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渔业资源增养殖期末考试复习题

渔业资源增养殖期末考试复习题

渔业资源增养殖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渔业资源增养殖:是以人工的措施和手段,以渔业资源学、环境生态学和水产养殖学的理论基础,通过繁殖和阶段性保护,从而使天然水域的渔业资源增加或保持资源的永远延续利用,并达到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2、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特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将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并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3、休渔:为保护某些重要的经济鱼类、虾蟹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资源,在特定水域全面禁止一切捕捞生产或禁止部分作业方式进行捕捞的制度。

4、移植:是将国内或同一地理分布区内的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从一个水域移入另一个水域,并在新的水域中存活和生长。

5、驯化:是指被移植(引种)的种类,在新的水域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并在新的水域中繁殖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6、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经有意或无意引入导致本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改变、丧失甚至物种灭绝的现象。

7、增殖放流:鱼、虾、蟹、贝类等人工繁殖、养殖的苗种或捕捞天然苗种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后,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再进行合理捕捞的渔业方式。

8、人工鱼礁: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主要用于改善、优化海洋环境,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索饵、避敌、生长、发育、繁殖的场所,最终达到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

9、网箱养鱼:又称“笼养”,是一种大水域集约化养殖方式,属于自动流水高密度养鱼新工艺。

11、追星:锥形的表皮角质化突起,是鱼类的副性征(第二性征)。

12、效应时间:亲鱼注谢催情剂之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的时间。

13、半干法授精:将精液挤出或用吸管吸出,用0.3—0.5%的生理盐水稀释,然后倒在卵上,按干法授精方法进行。

14、稚鱼期: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全长1.7—7.0cm,乌仔、夏花属于稚鱼期。

10海藻增殖——增殖资源学课件PPT

10海藻增殖——增殖资源学课件PPT

几种常见的海藻马尾藻海
孔石莼
裙 带 菜
海 带
紫 菜
大 叶 藻
角叉菜
海 藻 的 生 活 史

()
海 藻 的 生 活 史 二
海藻增殖概述
• 宋朝(公元960~1279)福建金门淸礁增殖海萝 • 三、四百年前福建平潭淸礁增殖坛紫菜 • 三、四百年前日本“篊”式增殖法生产紫菜 • 日本采用投石与炸礁法增殖海藻 • 20世纪初爱尔兰用翻石法增殖墨角藻 • 人工采孢子 播种 投石、藻礁、炸礁 • • 附着基质的整备
⑴投石、投放藻礁 ⑵岩礁爆破 ⑶杂藻的去除
利用海胆捕食 铁链拖拉海底 压缩空气喷射 水下推土机耕耘
• 种苗的保护与育成
⑴食藻动物的驱除
⑵大量投放海藻以减 轻捕食压力
⑶防止食藻动物攀爬
⑷围网防止捕食
⑸利用化学物质防止 捕食(天然物、有机 酸)
建造海中林的装置(一)
小型多年生海藻 小型一年生海藻

芽体更新

海 大型多年生海藻
中 林
补充群体大量加入


大型一年生海藻 动


低捕食压力

植食动物聚集,增加珊瑚藻平原
无节珊瑚藻
小型多年生海藻
高捕食压力
海中林建造技术要点(一) ——种苗的生产与供给
• 亲藻的移植 • 孢子体、配子体、
芽胞体的大量散 布 • 人工种苗生产、 绳养、海底移植
小型多年生海藻群落(草原) (小型1年生海藻群落)
下层
深水区 壳状海藻群落(珊瑚藻平原) 最下层
荒漠化:随上、下层海藻群落的衰退,珊瑚藻平原由
深海逐步向浅海扩大
海中林衰退的成因
• 生态学原因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贝类的主要特征和分类1、贝类的主要特征:贝类是软体动物门动物的通称。

外表上看,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

①、它们的身体柔软,两侧对称(或成体不对称而幼体对称),不分节或假分节。

②、通常由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构成。

③、体腔退化,只有围心腔或围绕生殖腺的腔。

④、消化系统比较复杂,除瓣鳃纲外,其他种类口腔内具有颚片和齿舌。

⑤、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6、间接发育的贝类具有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两个不同的形态发育阶段。

2、贝类的外部形态结构: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贝壳成分:主要是碳酸钙、贝壳素以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还包括镁、铁、磷酸钙、碳酸钙等无机物。

外套膜生理作用:分泌、保护内脏、呼吸。

头部、足部、内脏囊3、贝类的内部构造消化管——口(小齿:中央齿、侧齿、缘齿),食道,胃,肠,肛门。

消化系统消化腺——肝脏,胰脏,口腔背侧一对唾液腺。

胃肠之间有一晶杆囊,里面有一具有消化作用的晶杆。

水生贝类——鳃:由外套腔内的皮肤扩张形成。

(楯鳃、栉鳃)呼吸系统陆生蜗牛——假“肺”:外套腔内表面血管网。

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以及血窦(开管式循环)/微血管(闭管式循环)构成。

(血红素、血青素)(1)开管式循环:心脏——动脉——血窦——静脉——心脏(2)闭管式循环:心脏——动脉——微血管——静脉——心脏(头足类)排泄系统:肾脏。

一端开口于围心腔,其开口称为内肾口;另一端开口于外套腔,称为外肾孔或排泄孔。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围绕食道的神经环原始贝类神经中枢由此派生的足神经索和脏神经索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进化贝类神经中枢侧神经节、脏神经节联络神经滤泡生殖系统——生殖腺:由体腔壁形成生殖管生殖输送管4、贝类分纲概述: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双壳纲(瓣鳃纲)、掘足纲、腹足纲、头足纲淡水中——双壳纲(少数)、腹足纲陆地中——腹足纲(肺螺类)海洋中——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双壳纲(瓣鳃纲)、掘足纲、腹足纲、头足纲第二章贝类的分布及生活习性1、贝类生活环境:生物因子:饵料、敌害环境因子非生物因子:温度、盐度、水质、光照、潮流、底质2、贝类的生活类型;游泳生活型:柔鱼,枪乌贼浮游生活型:海蜗牛等底上——匍匐生活型:鲍、各种螺类底栖固着生活型:牡蛎附着生活型:扇贝、贻贝、珍珠贝底内——埋栖生活型:泥蚶、缢蛏、波纹巴非蛤、菲律宾蛤仔、栉江珧等凿穴型:海笋、船蛆寄生、共生和群聚:内寄螺,圆柱螺,是非常特殊的种类,很难辨认。

《增殖资源学》对虾增殖

《增殖资源学》对虾增殖
• 标志牌法:阿特金(Atkin)标志法。 • 个体差异统计法:适用于放流早期 • 萤光标志法
空 压 机
控制盒
注射器
调配萤光剂
待标志虾苗
气动标志
手工标志
标志效果
对虾放流的一般流程
Hale Waihona Puke 中间培育 体长≥3cm 测量称重 放流
海上放
开闸放
测量称重
运到放流地点
放流
回捕
检查网箱
称虾网筐
捞虾
虾苗
称量

数数
测体长
重捕尾数 30 76 765 1 408 19
回捕率 0.11% 0.16 0.51 0.001 0.87 0.02
• 放流数量的确定
放流虾苗的标志方法
• 剪尾肢法:用剪刀剪去一侧尾肢,15-20 天便可复原,不宜做长期标志;
• 剪眼球法:剪去或用烧红的镊子夹伤一 侧眼柄。
• 生物染色法:无毒生物染料注射到虾体 肌肉。
海,黄海中部 • 1989~1990于渤海进行日本对虾放流 • 2002~03于胶州湾放流南美白对虾
放流增殖的条件
• 环境容纳量:资源量减少的原因是补充 量不足时,人工放流才有意义。
• 海域的食物链状况:敌害生物、饵料生 物、竞争生物。
• 移植增殖:全面了解移植种类的生态习 性与生活习性,放流海域的环境条件, 以及移植放流的潜在风险。
成虾 幼虾 仔虾 糠虾幼体 • 生殖洄游
中国对虾的性腺构造图
中 洄国 游对 路虾 线的 图生

中国对虾早期发育-1
中国对虾早期发育-2
日本对虾各阶段生态习性
仔 虾 与 亲 虾
对虾洗卵过程
中国对虾增殖放流发展与现状

《增殖资源学》第三章 渔业资源增殖模式

《增殖资源学》第三章 渔业资源增殖模式

解析
N
R
G
C
M

饵敌

料害

环境: 温、盐、流

放流
增殖工程
捕 捞 渔业管理
Malthus增殖模式
假设环境因素一定时,种群的瞬时增殖速率与
该时刻的个体数成正比。
dNt dt
rNt
r:增殖系数,r 为常数
马尔萨斯增殖亦被称为 与密度无关的增殖。
逻辑斯谛(Logistic)模式 (一)
• 假设rt=r(1-Nt/k),k为环境负荷量或环境容纳量
第三章 渔业资源增殖模式
• 第一节 Russel公式 • 第二节 Malthus增殖模式 • 第三节 Logistic增殖模式 • 第四节 Logistic公式与浅海增殖
Russel(1931)公式
•Nt=N0+(R+G)-(C+M)
• N0:年初资源量。 • Nt :年末资源量。 • R :补充量。 • G :生长量。 • C :捕捞死亡。 • M :自然死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一年的资源增殖量
x
对(3)式微分得 1 rK
dYx dx
er ( x1) erx er(2x1) 1 (1 erx )2 1 er(x1) 2
令 dyx 0,则er(2x1) 1 0,所以x 1 。
dx
2
此时有最大值,即 y1
K
1r
K
1r
2 1 e 2 1 e2
当开捕时间为
t
tm
1 2
时,有最大持续渔获量
y1
2
K
1r
1 e 2
K
1r
1 e2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 要放流苗种。

贝类增养殖学期末复习试题4套.doc

贝类增养殖学期末复习试题4套.doc

2009年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30分,每词2分)1、贝类:也叫软体动物。

这类动物大多具有贝类,所以称贝类;又因这类动物多数身体柔软不分节,所以又称软体动物。

2、生物学最小型:贝类性腺成熟的最小规格。

3、半人工采苗:根据贝类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在繁殖季节里,人工向自然海区投放适宜的采苗器或改良海区环境,让贝类幼虫附着变态、发育,以获得养殖用苗种的方法。

4、饵*斗板:鲍人工育苗中培育底栖硅藻的波纹板,也叫采苗板,为幼虫提供饵料和附着场所,一般白色,透明。

5、幼生型:彖密鳞牡蛎等,精卵在母体体内受精,发育到幼虫阶段排出的繁殖方式。

6、漏斗:头足类的足特化而成的运动器官,由水管、闭锁器和漏斗下掣肌三部分组成,司运动功能。

7、’性腺扌旨数二性腺干重/软体干重x 100%8、有效积温:贝类性腺发育成熟所需有效温度的总和。

9、小月面:双壳贝类壳顶前方通常有一心型或椭関型的凹陷,叫小月面。

10珍珠:珠母贝或其他一些贝类外套膜壳侧表皮细胞分泌的珍珠质包裹着一个共同的核心累积而成的圆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

二、简答题(40分,每题5分)1、贝类的生长规律是什么?有哪儿种生长类型?缓慢…快速…缓慢或停止;终生生长型,阶段生长型2、如何确定腹足类贝壳的方位?壳口向下平放,壳顶朝向观察者,壳顶所指方向为后,相对方为前。

3、什么是三潮作业法?退潮后的干潮采苗法、涨潮与退潮过程中水深30-70cm的浅水采苗法以及满潮后的深水采苗法合称三潮采苗法。

4、如何判断双壳贝类幼虫变态与否?1)形成含有钙质的贝壳,壳形改变。

2)面盘萎缩退化,开始用鲍呼吸与摄食。

3)牛•态习性的改变,从浮游、匍匐生活转变为以足丝附着牛•活。

5、作为贝类幼虫的饵料应具备什么条件?1)个体小(长20微米,直径10微米以下)2)浮游于水屮,易被摄食3)繁殖快、易培养4)易消化、营养价值高5)代谢物对幼虫无害6)新鲜、无污染6、鲍鱼的养成方法有哪些?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沉箱养殖,磊石蒙网养殖,池塘养殖7、稚鲍的培育方法是什么?需要那些设施?平面流水饲育法。

渔业增殖资源学——增殖资源学课件PPT

渔业增殖资源学——增殖资源学课件PPT

70 60 50
小黄鱼
1981
60
2004
50
40
白姑鱼
1981 2004
40
30
30
20
20
10
10
0
0
体重组中值(g)
体重组中值(g)
35
星鳗
60
绿鳍鱼
30
1981
50
1981
25
2004
40
2004
20
30Leabharlann 151020
5
10
0
0
体重组中值(g)
体重值中值(g)
%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海洋渔业3.0”
在我国近海实施2-3年的完全禁渔 建设海洋保护区,保护鱼类产卵场、育幼场 利用岛屿、人工岛和岛礁等为基地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精确评估每年渔业资源产量和可捕获量,实行捕捞总
量控制 借助“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建立海外水产品基地 实行海洋渔业与海洋环境一体化综合管理 建立节能、环保、高效的工厂化海水养殖体系 维持一支高素质的远洋捕捞队伍
10
20
15
20
30
2004
25
2004
40
1981
30
1981
白姑鱼
35
小黄鱼
50
青岛近海鱼类体长组成年间变化
青岛近海鱼类体重组成年间变化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增殖资源学复习资料

增殖资源学复习资料
5.海流的生态意义及其与海洋渔业的关系
生态意义:海流有扩大海洋生物分布的作用,海流对海洋生物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是在于海流散播和维持生物群的作用。包括:(1)暖流可将南方喜热性动物带到较高纬度海区;而寒流则可将北方喜冷性动物带到较低纬度海区。(2)有助于某些鱼类完成“被动洄游”。(3)将浅水区底栖动物到远处扩大分布范围,并使底栖动物产生对应的生物学适应(4)某些海区,由于海流性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从外地输入幼体来维持其生物群,而其本身的幼体则由海流输向别的海区。
增殖资源学复习资料
有关名词概念:
1.渔业资源增殖:指用人工措施放流苗种或人工栽培、科学管理、收获以及对渔场环境改造与保护等方法,使水产资源再生产类似于农牧业的一种渔业方式。
2.栽培渔业:一面增殖,一面捕捞,使渔业资源永久延续。或将对象生物按人的意志加以增殖后再进行捕捞的渔业方式。
3.潮间带:落潮时定期暴露于空气中,而涨潮时又淹没于水中的沿岸区。具有岩岸、沙滩和泥滩,甚至是珊瑚礁和红树林等多种生态系统。
18.阴干刺激:人工诱导贝类(如虾夷扇贝、鲍鱼等)产卵方法,将亲贝阴干加冷风吹15小时左右。
பைடு நூலகம்问答题
1.对虾、鲍鱼、扇贝、海参、海带、海蜇的生活史
对虾:受精卵-无节幼虫-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幼虾-成体
鲍鱼:受精卵-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初期匍匐幼虫-围口壳幼虫-上足分化幼虫-稚鲍-幼鲍-成鲍
扇贝:受精卵-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稚贝-幼贝-成贝
7.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设置在水域中的构造物,它是以捕获水生生物或增殖保护为目的的渔场设施。
8.鱼礁性:鱼对礁石的行为反应和相对位置关系,不同鱼种和各成长阶段而有差异,这种差异即称之为鱼的鱼礁性。

8-1鲍鱼——增殖资源学课件PPT

8-1鲍鱼——增殖资源学课件PPT

分 布 增、养殖
中、日、朝鲜 同左
中、日
同左
日本
同左
日本
同左
美、墨、智 同左
美、墨、智 同左
澳大利亚
同左
美、墨、智 同左
主要增养殖种的生物学
种名
皱纹盘鲍 杂色鲍 大鲍 西氏鲍 红鲍 绿鲍 黑唇鲍 桃红鲍
壳径/最大壳径 水深m
cm
10~20
1~20
5
25
10
17
<10
27.5/1.7kg
20
13~20 12~14/20

发 桑椹期
195min
150min

育 原肠期
6 hr
4.25 hr

膜内担轮幼虫 7~8 hr
6 hr

担轮幼虫
10~12 hr
8~10 hr
胚 面盘幼虫
15~28hr
10~20hr
后 初期匍匐幼虫 3~4d
2d
发 围口壳幼虫 6~8d
3.5d
育 上足分化幼虫 19d
12.5d
稚鲍
45d
24d
的早期发育二
日本的的放流量
皱纹盘鲍
史氏鲍
大鲍
+盘鲍
×杂色鲍
放 流 苗 种 的 获 得
鲍的产卵
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培育
的标志
的放流
的 早 期 发 育 三
的 早 期 发 育 四
日本的鲍渔业与增殖(一)
• 1800年代后半段基础生物学研究(资源保护、 产卵期、人工受精和早期发育) • 1900’s前半段生物地理学、发生学及其资源管理 研究(分布、生态、食性饵料) • 1950~70:的放流增殖技术与育苗技术的研究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养殖和增殖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指在渔业水域,直接或间接地对水生生物及其栖息环境进行管理,恢复、维持和增加渔业资源数量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rva和juvenileLarva(仔鱼期):指刚从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仔鱼。

Juvenile(稚鱼期):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稚鱼。

3.鱼苗和鱼种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4.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鱼苗培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

鱼种培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

5.轮养和套养轮养:又称轮捕轮放,是将多种且多规格的鱼类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分次捕捞达到食用规格的个体并补放适量鱼种的养殖方式。

套养:指同一种或不同种鱼类不同规格的鱼种同池混养。

6.单养和混养单养:单一品种鱼苗的培养或单一品种相同规格的鱼种的养成。

混养:指不同种类或同种不同规格的养殖对象同塘饲养的养殖方式。

7.浮头和泛池浮头:鱼类因水中缺氧而浮到水面的现象。

泛池:大批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的现象。

8.整塘与清塘整塘:是将池水排干,挖出过量的淤泥,整平池底,修好池堤和进、排水口,填好漏洞裂缝,加固堤埂,疏通注排水渠道,清除杂草和砖石等。

清塘:是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

9.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10.繁殖次数和产卵次数繁殖次数:指一生中进行繁殖的次数。

产卵次数:指一个繁殖期内产卵的次数。

11.排卵和产卵排卵:指成熟卵母细胞从滤泡中脱离出来到卵巢腔成为游离的成熟卵子的过程。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增养殖学普通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增养殖学普通复习资料

鱼类增养殖学各题分数10, 25, 10, 20, 20, 15, 10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将所选项前的序填在括号中)1、下列鱼类中属中下层鱼类的是(B),属中上层鱼类的是(A)。

A 鲢鱼B 青鱼C 鲤鱼D 石斑鱼2、按照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下列鱼属热带鱼类的是( C ),属冷温鱼类的(B)。

A 鳗鲡B 大菱鲆C 石斑鱼D 虹鳟3、某些鱼类在性成熟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性逆转现象,下列鱼类中属雌性先熟型的是(A),属雄性先熟型的是( D )。

A 黄鳝B 真鲷C 罗非鱼D 黑鲷4、鱼类人工繁殖时,各种催产剂均需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解或制成悬浮液后,能注入鱼体。

注射药液量依鱼体大小而定,一般每尾鱼注射剂量为( D )A 10~12B 0.5~1C 7~8D 2~44、根据鱼类的食性特点可将其食性分为滤食性鱼类和捕食性鱼类,我国主要养殖鱼鲤鱼属(C),海水鲷类属(D)。

A 滤食性鱼类B 植食性鱼类C 杂食性鱼类D肉食性鱼类5、干法清塘生石灰的用量一般为每667m2用( D )kg,如淤泥较多可酌量增10%左右。

A 125~150B 25~50C 100~125D 60~756、静水养鱼池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 D )。

A 空气溶入B人工增氧C药物增氧D浮游植物光合作用7、海水鱼一般喜欢在( B )的水中生活。

A 酸性B 中性偏弱碱性C 中性D 碱性8、在轮捕养鱼池中每年轮捕( B )次为宜。

A 1~3B 3~5C 5~7D 7~99、鳖卵孵化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积温值,通常鳖卵孵化积温为36000度·小时左右。

根孵化积温可推算出壳时间,如在平均孵化温度为33C时,孵化所需天数为()天。

A 33B 45.5C 33..5D 6010、海水鱼类的集约化养殖方式主要是( C )。

A 池塘养殖与工厂化养殖B 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C 网箱养殖与工厂化养殖D 港湾围拦养殖二、填空(本大题共16个小题,共47个空,每空0.5分,共25分)1、我国最早的养蓍作是公元前460年,越国范蠡所蓍的《养鱼经》,介绍了鲤鱼养殖繁殖方法,指出“治生之有五,水畜第一”。

第一章 渔业增殖资源学

第一章   渔业增殖资源学

岩岸潮间带
砂质潮间带
砂质潮间带
泥质潮间带
泥质潮间带
红树林潮间带
浅海区环境
浅海区的盐度、温度和光照的变化也比 外海的大,变化的程度从近岸向外海方 向逐渐减弱。 温度变化受大陆影响,并与纬度有关。 盐度在不同程度上受降水和径流的影响 而呈季节性变化。 在底质方面,有岩石区、砂区和泥区等 不同类型。
500 114
2 461 700 843 142 1 374 024 115 420 741 142 843 730
4 849 967
4 549 200 4 397 956 3 831 208 3 499 144 3 302 334 3 274 572
Total
89 740 919
52 546 205

渔业资源增殖
渔业资源增殖简单地讲“基本上是增加 鱼类种群(包括虾类等水生动物)数量 的一种方法,一种措施。渔业管理、改 善种群生活环境、向水域投放某种装置 和成鱼、幼鱼及卵等都能达到增加种群 数量的目的”(叶昌臣,1995)。 广义地,渔业资源增殖是指用人工措施 放流苗种或人工栽培、科学管理、收获 以及对渔场环境改造与保护等方法,使 水产资源再生产类似于农牧业的一种渔 业方式。

世界渔业资源开发现状现状
海洋牧场的现状
日本已对80种海洋生物作了增殖试验或 相关研究(Matsuoka 1996, Liao 1999)。 目前已有27个国家对65种海水或咸淡水 种类作了放流增殖试验,但这一数字不 包括另外60种已由日本作过放流试验的 种类 。 总的来说,目前多数海洋牧场项目正处 于试验阶段。

孵化放流增殖的类型
类型 减轻损失 放流种类 土著种或 近缘种 实例 太平洋鲑、鲟 和里海mahi sephid 关键假设

增值资源学-2018增殖资源学名词解释及思考题(专业知识模板)

增值资源学-2018增殖资源学名词解释及思考题(专业知识模板)

增殖资源学整理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题、连线题或填图题和论述题思考题1.增殖渔业与养殖业、捕捞业的关系与异同2.对虾、鲍鱼、扇贝、海参、海带、海蜇的生活史3.真鲷、对虾、鲍鱼、扇贝、海参人工育苗的流程与关键步骤4.真鲷、对虾、鲍鱼、扇贝、海参增殖放流的一般方法与主要步骤5.人工礁诱集鱼虾等的一般机理6.河口生态系的特征及其与增殖间的关系7.海藻与海草群落生态特征与作用8.海流的生态意义及其与海洋渔业的关系9.资源增殖的基本模式(Russel,Malthus,Logistic)10.如何理解Russel增殖公式11.海蜇的外部形态及其放流方法12.有关名词概念:渔业资源增殖,海洋牧场,栽培渔业,潮间带,河口湾,寒流,暖流,温跃层,人工礁、鱼礁性、单位人工鱼礁、马尔萨斯增殖,逻辑斯谛增殖,标志放流、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矶烧、异型世代交替、同型世代交替、阴干刺激、夏眠一、名词解释1.渔业资源增殖:广义地,渔业资源增殖是指用人工措施放流苗种或人工栽培、科学管理、收获以及对渔场环境改造与保护等方法,使水产资源再生产,类似于农牧业的一种渔业方式。

2.(新增)栽培渔业:一面增殖,一面捕捞,使渔业资源永久延续。

或将对象生物按人们的意志加以增殖后再进行捕捞的渔业方式。

3.潮间带:指落潮时定期暴露于空气中,而涨潮时又淹没于水中的沿岸区。

具有岩岸、沙滩和泥滩,甚至是珊瑚礁和红树林等多种生态系统。

4.河口湾:河口区是海水和淡水交汇混合的部分封闭的沿岸海湾,它受潮汐作用的强烈影响。

河口湾(estuary)除真正的河口外,还包括半封闭的沿岸海湾、潮沼(tidal marshes)和沿岸沙坝后面的水体。

5.寒流:寒流是指水温低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通常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如千岛寒流。

寒流一般低温低盐,透明度较小。

6.暖流:暖流是指水温高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通常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如黑潮暖流。

暖流一般高温高盐,透明度也较大。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能流渠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的方式。

池塘物质循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运动,首先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各种营养素,合成植物有机体,进入食物链,转到其他食植物的动物体,最后被分解为各种营养素回到环境。

绝对怀卵量:亲鱼卵巢中的怀卵数。

鱼类发情:成熟亲鱼在催情剂的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雌雄鱼相互追逐的兴奋现象。

成熟系数:性腺重占鱼体重的百分比卵细胞的大生长期:卵细胞中卵黄大量累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大量蓄积,卵黄充满细胞质的时期卵细胞的生理成熟与生长成熟: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

起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

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

而发育到生长成熟的卵细胞,在内源或外源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进行二次成熟分裂,即减速分裂和均等分裂。

在次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紧接着成熟卵母细胞又开始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等待受精,称为生理成熟。

性周期:鱼类的性腺成熟随季节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周期变化的现象。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数比上体重。

亲鱼游塘:亲鱼达到性成熟后,为了寻找鱼巢,在养殖水体中,成群地沿池塘边缘游动的现象叫做“亲鱼游塘”。

理论耗氧值:在溶氧充分供应时有机物的耗氧值。

出苗率:下塘鱼苗数占受精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孵化的指标。

受精率:受精卵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催产效果的指标。

氧债: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五级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效应时间:指亲鱼最后一次注射催产剂到开始发情高潮的时间。

肥水下塘:清塘后,在鱼苗下塘前1周左右注水50-60cm,并立即向池中施放有机肥料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鱼苗下塘后便可呼玛足够的适口食物,这种方法称“肥水下塘”下塘水花:卵黄消失;能正常的艇游,能垂直运动;腰点出现。

甲壳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甲壳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虾蟹增养殖1 1)虾蟹的共同特征:身体分节,附肢也分节,体披甲壳,虾蟹类身体两侧有成对的附肢2)直观差异:虾的腹发达,头胸部突出额剑;蟹的头胸部发达,腹退化。

虾蟹类身体两侧有成对的附肢,并分别特化为:触角、大颚、小颚、颚足、步足、游泳足等。

其中大颚、小颚和颚足共同构成虾蟹的口器。

对虾的1st腹足内肢特化为雄性交接器。

3)虾蟹类的两性性征明显:生殖孔位置不同,交接器位置和形态不同,腹部形状与大小不同,以及步足对数与形态不同。

21)虾蟹的内部组织、器官系统包括:呼吸、循环、生殖、消化、神经、排泄、内分泌、肌肉八大系统。

2)虾蟹虽有各种器官系统的分化,但它们属于低等动物,相应的特征体现在:以鳃呼吸,神经系统没有真正脑的分化,行开放式循环,消化道具有几丁质内膜,消化腺未分化等。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易受病原微生物侵袭患病,消化系统裸露在外。

(为什么易受侵袭?原因:1消化道裸露在外,易受感染,2 行开放式循环,易受全身感染)31)虾蟹的繁殖习性:反复成熟、多次交配而且一次交配可多次产卵。

2)交配:具有封闭式纳精囊的虾类有软甲交配,交配后卵巢才逐渐发育成熟。

锯缘青蟹交配习性与此相仿。

3)具开放式纳精囊的虾类与中华绒鳌蟹行硬壳交配,具开放式纳精囊对虾类两性交配发生于雌体临产卵前(第十三次蜕壳前)。

4 1)虾蟹的卵巢发育:处于小生长期的卵细胞暂不分裂,其发育表现为细胞核增大,细胞质增多。

而大生长期的虾蟹卵细胞发育则表现在卵黄不断积累(6个阶段:形成期,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产后恢复期)。

2)X-器官:分泌的抑制性腺发育激素通过抑制卵黄积累而抑制卵巢发育。

(位于眼柄)3)摘除眼柄:破坏X-器官,解除抑制卵巢发育激素对卵黄积累的抑制和抑制蜕壳激素对y-器官的抑制,有利于虾蟹卵巢发育而个体蜕壳生长。

4)海潮刺激是锯缘青蟹产卵的必要条件:未经海潮刺激的性成熟母蟹的最终命运是难产而死5)中华绒螯蟹和罗氏沼虾都是溯河生长、降海生殖的虾蟹类,它们进行交配、产卵、孵化和完成幼体发育的必要条件是什么?锯缘青蟹的产卵条件是:1温度适宜18~31,15时流产。

【增殖资源学】第一章 绪论

【增殖资源学】第一章 绪论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研究“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首先要进行调查。
调查什么?怎么调查?如何分析评价?
先修课程:资源生物学
调查技术: 海域,调查对象(生物,环境要素),
时间,地点,人员,工具、仪器设备,方法、
规范.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海洋都有什么生物(鱼类)? 生物量(资源量)多少? 渔业资源可捕量多少? 鱼类群落结构特征怎样? 如何保护利用渔业资源?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如何回答以上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如何调查?如何分析评价? 这就是本科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 越冬资源 是指在冬季活动在水温较高的深水区的那部 分资源,可以捕捞,但不宜过度。
此外,还可按水温、品种和作业渔法等标准来分类。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渤海中上层鱼类分布洄游示意图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渤海底层鱼类分布洄游示意图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渔业资源的特性 (一) 渔业资源的自律更新性 自然资源 : 1)非更新资源 如石油、矿物等。 2)更新资源:①自然更新资源 , 如水产资源
要调查渔业资源,首先要了解渔业资源的特性。 (一)按不同特性分类 1) 按食物生态特征分。如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底栖生物食性鱼类、 地方性鱼类。 2) 按鱼类洄游途径及性质分。如溯河性鱼类、降河性鱼类、大洋 性鱼类。 3 )按水层划分。如底层鱼类、中下层鱼类、上层鱼类。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二)按开发利用程度 1) 枯竭的渔业资源。指资源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恢复到 正常水平。 2) 过度利用的渔业资源。是指资源已经衰退,但采取保护措 施尚能恢复。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殖的两方面:1.种苗、亲体的放流2.增殖环境的改造,对虾只有1
4.人工礁诱集鱼虾等的一般机理(底鱼礁、浮鱼礁)
底鱼礁的集鱼原理:鱼礁的波流效应(礁区周边常形成较复杂的流态)、鱼礁的生态效应(为鱼、虾、贝、藻类提供附着基形成鱼;虾、贝类及其幼体的庇护所;为鱼、虾、贝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浮鱼礁的集鱼原理:阴影诱集、声波诱集、食饵诱集、刺激诱集、流场诱集
9.资源增殖的基本模式(Russel, Malthus, Logistic)
Malthus增殖模式
•假设环境因素一定时,种群的瞬时增殖速率与该时刻的个体数成正比。
r:增殖系数,r为常数
逻辑斯谛(Logistic)模式
•假设rt=r(1-Nt/k),k为环境负荷量或环境容纳量
•LimNt = K
t→∞
(3)海藻多以一年为周期的生长和枯死的节律。另外藻场在平时也会受到波浪的作用而被部分破坏。敌害生物主要是海胆,它们可大量摄食幼嫩的藻体。
(4)大型海藻提供藻场生物群落的“框架”,与它们生活在一起的是很多微小附着藻类,不少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等。
(5)尽管这些大型海藻类有很高的生产力,但是只有少数无脊椎动物(如海胆和食草性腹足类)能直接啮食这些海藻。据估计只有10%的初级产量是通过直接摄食进入食物网,其余90%是通过碎屑或溶解有机质进入食物链的。
LimdNt/dt=0
Nt→K
10.如何理解Russel增殖公式(公式的写法和各个符号的意义)
Russel(1931)公式
•Nt=N0+(R+G)-(C+M)
•N0:年初资源量。
•Nt:年末资源量。
•R:补充量。
•G:生长量。
•C:捕捞死亡。
M:自然死亡。
海草场群落
(1)海草是一类有根的开花植物,长有长而薄的带状叶子。海草生活在中潮区至50~60米水深,接近潮下带最为茂盛。用根从沉积物或底质中吸收营养盐,在软底质上发展得最好。
(2)生活于海草场的生物种类很多。在其叶片上生活着微小的藻类和动物,还有以这些微小生物为食的甲壳类和小型鱼类和很多鱼类的幼鱼。
11.逻辑斯谛增殖:
12.标志放流:研究鱼类的洄游和鱼类资源的一种方法。将天然水域中捕获的鱼类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水域,重新捕获时可据以研究鱼类的洄游、分布、生长和资源等状况。
13.生物学零度:生物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
14.有效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海参:受精卵-耳状幼虫-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稚参-幼参-成体
海带:
海蜇:受精卵-浮浪幼虫-螅状幼体-碟状幼体-成体
2.增殖放流的一般方法与主要步骤(主要是对虾、海蜇、梭子蟹)
对虾:中间培育→体长≥3cm→测量称重→放流→海上放
→开闸放
海蜇、
梭子蟹
3.真鲷、对虾、鲍鱼、扇贝、海参、海藻增殖方法的异同
15.矶烧:由于环境恶化(如高水温、低营养盐海况)造成海藻群落荒漠化的现象。
16.异型世代交替:在生活史上孢子体和配子体外表悬殊。根据两个世代的形态、大小和有无独立生活机能,又可分为:苔藓型的世代交替、蕨类型的世代交替和种子植物型的世代交替。
17.同型世代交替:在生活史上孢子体和配子体外表形状、大小、构造和显著性完全一样,没有区别,并且都能独立生活,只是两个个体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上有二倍体(2n)和单倍体(n)的区别,称为同型世代交替。
4.河口湾:除真正的河口外,还包括半封闭的沿岸海湾、潮沼(tidal marshes)和沿岸沙坝后面的水体。
5.寒流:指水温低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通常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如千岛寒流。寒流一般低温低盐,透明度较小。
6.暖流:指水温高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通常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如黑潮暖流。暖流一般高温高盐,透明度较大。
5.海流的生态意义及其与海洋渔业的关系
生态意义:海流有扩大海洋生物分布的作用,海流对海洋生物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是在于海流散播和维持生物群的作用。包括:(1)暖流可将南方喜热性动物带到较高纬度海区;而寒流则可将北方喜冷性动物带到较低纬度海区。(2)有助于某些鱼类完成“被动洄游”。(3)将浅水区底栖动物到远处扩大分布范围,并使底栖动物产生对应的生物学适应(4)某些海区,由于海流性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从外地输入幼体来维持其生物群,而其本身的幼体则由海流输向别的海区。
与海洋渔业的关系:(1)海洋中几个强大的暖流和寒流交汇的海区,多形成世界上良好的渔场。如太平洋的北海道渔场、大西洋的纽芬兰渔场和挪威渔场。(2)一些上升流海区由于底层富营养盐的海水上升到表层,浮游植物繁殖茂盛。从而促使浮游动物和鱼类的大量繁殖,形成渔场。例如,秘鲁上升流区的秘鲁鳀鱼,其产量曾占世界捕鱼量的20%。
7.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设置在水域中的构造物,它是以捕获水生生物或增殖保护为目的的渔场设施。
8.鱼礁性:鱼对礁石的行为反应和相对位置关系,不同鱼种和各成长阶段而有差异,这种差异即称之为鱼的鱼礁性。
9.单位人工鱼礁:(≥400m3)
10.马尔萨斯增殖:假设环境因素一定时,种群的瞬时增殖速率与该时刻的个体数成正比。
主要的标记方法:(1)天然标记:色素沉着、合并鼻孔(2)物理标记:剪腹鳍、挂牌(3)遗传标记:稀有等位基因
8.海藻与海草群落生态特征与作用
海藻场生物群落
(1)海藻场生物群落是指很多沿岸海区底部生活的大型藻类组成的独特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冷温带大陆架区的硬质底上由大型褐藻类植物构成。
(2)藻场由于海水的不断运动和潮汐作用使营养盐不致消耗殆尽,并且浅水区的湍流、上升流和陆地径流也可不断补充海水中的营养物质。
18.阴干刺激:人工诱导贝类(如虾夷扇贝、鲍鱼等)产卵方法,将亲贝阴干加冷风吹15小时左右。
问答题
1.对虾、鲍鱼、扇贝、海参、海带、海蜇的生活史
对虾:受精卵-无节幼虫-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幼虾-成体
鲍鱼:受精卵-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初期匍匐幼虫-围口壳幼虫-上足分化幼虫-稚鲍-幼鲍-成鲍
扇贝:受精卵-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稚贝-幼贝-成贝
(3)海草是很多沿岸海区的主要初级生产者,但仅被少数一些动物直接利用,这些动物包括海胆、几种鱼类以及海龟等动物。因此,只有小部分初级产量直接摄食进入食物网,大部分进入碎屑食物链的能流途径。海草死亡分解的碎屑可以为深海底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4)海草场不仅为很多生物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营养物质,而且对保护海草场生物群落也有重要作用。首先是海草起稳定软底质的作用,对很多底栖生物有掩护作用。海草场还因加速沉积过程而使海床面上升,最后可能使其飘浮的叶子到达表面,这些叶子对波浪有缓冲作用,从而形成较平静的水环境。此外,海草的叶子也有遮阳作用,使在其中生活的其他生物避免强烈阳光照射的危害。
6.底质与海洋Biblioteka 物间的相互作用及意义(1)海洋底质提供底栖生物生长的场所、附着点和营养物质。
(2)海洋生物在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能够选择和适应一定的底质,而且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着周围的底质。
7.标志放流在资源增殖中的意义和常用方法
对放流对象进行标记,然后对相关渔业进行调查,检验增殖放流的效果
有关名词概念:
1.渔业资源增殖:指用人工措施放流苗种或人工栽培、科学管理、收获以及对渔场环境改造与保护等方法,使水产资源再生产类似于农牧业的一种渔业方式。
2.栽培渔业:一面增殖,一面捕捞,使渔业资源永久延续。或将对象生物按人的意志加以增殖后再进行捕捞的渔业方式。
3.潮间带:落潮时定期暴露于空气中,而涨潮时又淹没于水中的沿岸区。具有岩岸、沙滩和泥滩,甚至是珊瑚礁和红树林等多种生态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