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复习 第74课时 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直线与平面垂直(1)名师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知识点+例题+练习

高中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知识点+例题+练习

教学过程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 A=AB=BC,E是PC的中点.证明:(1)CD⊥AE;(2)PD⊥平面ABE.规律方法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一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三是平行线法(若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解题时,注意线线、线面与面面关系的相互转化;另外,在证明线线垂直时,要注意题中隐含的垂直关系,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中线和顶角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矩形的内角、直径所对的圆周角、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直角三角形(或给出线段长度,经计算满足勾股定理)、直角梯形等等.【训练1】(2013·江西卷改编)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CD,AD⊥AB,AB=2,AD=2,AA1=3,E为CD上一点,DE=1,EC=3.证明:BE⊥平面BB1C1C.考点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2】(2014·深圳一模)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AB=BC=AA1,且AC=2BC,点D是AB的中点.证明:平面ABC1⊥平面B1CD.规律方法证明两个平面垂直,首先要考虑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也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可简单地记为“证面面垂直,找线面垂直”,是化归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方法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的证明非常类似,这种转化方法是本讲内容的显著特征,掌握化归与转化思想方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训练2】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1,AA1=2,M是棱CC1的中点.证明:平面ABM⊥平面A1B1M.考点三平行、垂直关系的综合问题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例3】(2013·山东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AC,AB⊥P A,AB∥CD,AB=2CD,E,F,G,M,N分别为PB,AB,BC,PD,PC的中点.(1)求证:CE∥平面P AD;(2)求证:平面EFG⊥平面EMN.规律方法线面关系与面面关系的证明离不开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而形成结论的“证据链”依然是通过挖掘题目已知条件来实现的,如图形固有的位置关系、中点形成的三角形的中位线等,都为论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训练3】(2013·辽宁卷)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 A垂直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O上的点.(1)求证:BC⊥平面P AC;(2)设Q为P A的中点,G为△AOC的重心,求证:QG∥平面PBC.教学效果分析1.转化思想:垂直关系的转化2.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先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直线图中不存在,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如有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故熟练掌握“线线垂直”、“面面垂直”间的转化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创新突破6——求解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典例】(2012·北京卷)如图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1)求证:DE∥平面A1CB;(2)求证:A1F⊥BE;(3)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反思感悟] (1)解决探索性问题一般先假设其存在,把这个假设作已知条件,和题目的其他已知条件一起进行推理论证和计算,在推理论证和计算无误的前提下,如果得到了一个合理的结论,则说明存在,如果得到了一个不合理的结论,则说明不存在.(2)在处理空间折叠问题中,要注意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在折叠前后的相互位置关系与长度关系等,关键是点、线、面位置关系的转化与平面几何知识的应用,注意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相关知识点的异同,盲目套用容易导致错误.【自主体验】(2014·韶关模拟)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C=90°,CD∥AB,AD=CD=12AB=2,点E为AC中点,将△ADC沿AC折起,使平面ADC⊥平面ABC,得到几何体D-ABC,如图2.(1)求证:DA⊥BC;(2)在CD上找一点F,使AD∥平面EFB.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40分钟)一、填空题1.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m,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b 在平面β内,且b⊥m,则“α⊥β”是“a⊥b”的________条件.2.(2014·绍兴调研)设α,β为不重合的平面,m,n为不重合的直线,则下列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①若α⊥β,α∩β=n,m⊥n,则m⊥α;②若m⊂α,n⊂β,m⊥n,则n⊥α;③若n⊥α,n⊥β,m⊥β,则m⊥α;④若m∥α,n∥β,m⊥n,则α⊥β.3.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 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一点,则图形中有________对线面垂直.4.若M是线段AB的中点,A,B到平面α的距离分别是4 cm,6 cm,则M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5.(2014·郑州模拟)已知平面α,β,γ和直线l,m,且l⊥m,α⊥γ,α∩γ=m,β∩γ=l,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β⊥γ;②l⊥α;③m⊥β;④α⊥β.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6.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P 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7.设α,β是空间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外的两条不同直线.从“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中选取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用代号表示).8.如图,P A⊥圆O所在的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的一点,E,F分别是点A在PB,PC上的正投影,给出下列结论:①AF⊥PB;②EF⊥PB;③AF⊥BC;④AE⊥平面PB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二、解答题9.(2013·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 AD⊥底面ABCD,P A⊥A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1)P A⊥底面ABCD;(2)BE∥平面P AD;(3)平面BEF⊥平面PCD.10.(2013·泉州模拟)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DB=BC,DB⊥AC,点M是棱BB1上一点.(1)求证:B1D1∥平面A1BD;(2)求证:MD⊥AC;(3)试确定点M的位置,使得平面DMC1⊥平面CC1D1D.能力提升题组(建议用时:25分钟)一、填空题1.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直线______上.2.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若截面PQMN是正方形,则在下列命题中,错误的为________.①AC⊥BD;②AC∥截面PQMN;③AC=BD;④异面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为45°.3.(2013·南通二模)如图,已知六棱锥P 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 A⊥平面ABC,P A=2AB,则下列结论中:①PB⊥AE;②平面ABC⊥平面PBC;③直线BC∥平面P AE;④∠PDA=45°.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把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上).二、解答题4.(2014·北京西城一模)。

数学高考复习名师精品教案:第74课时: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直线与平面垂直(1)

数学高考复习名师精品教案:第74课时: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直线与平面垂直(1)

数学高考复习名师精品教案第74课时: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直线与平面垂直课题:直线与平面垂直 一.复习目标: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的问题;2.会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证明线线垂直,并会规范地写出解题过程。

二.知识要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 ;性质定理是 ; 2.三垂线定理是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是 ; 3.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三.课前预习:1.若,,a b c 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条件中,能使a α⊥的是 ( D )()A ,,,a b a c b c αα⊥⊥⊂⊂ ()B ,//a b b α⊥ ()C ,,a b A b a b α=⊂⊥ ()D //,a b b α⊥2.已知l 与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若直线l ⊥平面α,①若直线m l ⊥,则//m α;②若mα⊥,则//m l ;③若m α⊂,则m l ⊥;④//m l ,则mα⊥。

上述判断正确的是 ( B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3.在直四棱柱1111ABC D A B C D -中,当底面四边形A B C D 满足条件A CB D⊥时,有111A C B D ⊥(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 4.设三棱锥P A B C -的顶点P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是H ,给出以下命题: ①若P A B C⊥,P B A C⊥,则H 是A B C ∆的垂心②若,,P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则H 是A B C ∆的垂心 ③若90ABC∠=,H 是A C 的中点,则PA PB PC ==④若PA PB PC ==,则H 是A B C ∆的外心其中正确命题的命题是 ①②③④ 四.例题分析:例1.四面体A B C D 中,,,ACBD E F=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且2EFAC=,90BDC ∠=,求证:B D ⊥平面A C D证明:取C D 的中点G ,连结,EG FG ,∵,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 ∴E G12//A C=12//F G B D=,又,AC BD =∴12F G A C=,∴在E F G ∆中,222212E GF G A CE F+==∴E GF G⊥,∴B DA C⊥,又90BDC ∠=,即BDC D⊥,AC CD C =∴B D ⊥平面A C D例2.如图P 是A B C ∆所在平面外一点,,PA PB CB =⊥平面P A B ,M 是P C 的中点,NMPCBAM DA 1C 1B 1CBAN是AB 上的点,3A NN B=(1)求证:M N A B⊥;(2)当90APB ∠= ,24AB BC ==时,求M N 的长。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知识点总结1.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假如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注]:①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 (×)(平面外一条直线)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相交,则与平面相交. (×)(平面外一条直线)③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内必存在很多条直线与平行. (√)(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可利用平行的传递性证之)④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可能在此平面内)⑤平行于同始终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可能相交)⑥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可能相交或者异面)⑦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相等,则∥.(×)(、可能相交)3.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假如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4.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若⊥,⊥,得⊥(三垂线定理),得不出⊥. 由于⊥,但不垂直OA.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假如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假如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推论:假如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注]:①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可能相交,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②垂直于同始终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的一个平面,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5. ⑴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注]:垂线在平面的射影为一个点. [一条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条直线.(×)]⑵射影定理推论:假如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高一下册数学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使同学把握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2〕能运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洁问题;〔3〕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互相联系。

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直线和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精品课件

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直线和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精品课件

(2)如图,过B作BE⊥平面α于E,∵AB∥平面α,AC⊥ 平面α,∴四边形ABEC是矩形.
[规律 总 结 ] (1) 证线面垂直 , 需先有线线垂直 ,在 △BAD中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出AB⊥AD,即通过 计算来证明垂直关系,这在高考题中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2)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平行于平面,则直角在该 平面内的射影仍为直角,将图形补充完整,把证MN⊥BD转 化为证CF⊥平面BDE.
(1)求证:PA⊥平面ABC; (2)当E为△PBC的垂心时,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 已知条件“平面PAB⊥平面ABC,……”,想到 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便有如下解法.
[证明] (1)在平面ABC内取一点D,作DF⊥AC于F. 平面PAC⊥平面ABC,且交线为AC,∴DF⊥平面PAC. 又PA⊂平面PAC., ∴DF⊥PA. 作DG⊥AB于G,同理可证:DG⊥PA. DG、DF都在平面ABC内且DG∩DF=D, ∴PA⊥平面ABC.
[错因分析] 对于平面α,直线AB是垂线,垂足B是点A 的射影;C是斜足,直线BC是斜线AC的射影.
在AC上任取一点P,过P作PO⊥α交BC于O, ∴点P在平面α上的射影在BC上. 这样的证明似乎有点道理,事实上这些点也是在这条斜 线在该平面的射影上,点在这条斜线在该平面射影上的理论 根据不足,过点P作PO⊥α交BC于O,恰恰是本题易犯的逻 辑错误,许多同学在解题中往往错而不觉,对此应引起警 觉.
解:(1)证明:∵ABC-A1B1C1是直三棱柱, ∴AA1⊥平面A1B1C1. 又C1D⊂平面A1B1C1,∴C1D⊥A1A, 又A1C1=B1C1=AC=BC=1, D是A1B1的中点,∴C1D⊥A1B1, ∴C1D⊥平面ABB1A1. (2)作DE⊥AB1于E,延长DE交BB1于F, 连结C1F,则AB1⊥平面C1DF. 这是因为AB1⊥DF,AB1⊥C1D, DF∩C1D=D,所以AB1⊥平面C1DF.

高中立体几何-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

高中立体几何-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
∴点C1在平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两平面的交线AB上,故选A.
10
考点突破
栏目索引
考点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典例1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 ∠ABC=60o,PA=AB=BC,E是PC的中点.
(1)证明:CD⊥AE; (2)证明:PD⊥平面ABE.
由已知得,三棱锥E-ACD的体积VE-ACD= × AC ·GD ·BE= x3= .故x=2. 从而可得AE=EC=ED= .
所以△EAC的面积为3,△EAD的面积与△ECD的面积均为 .
故三棱锥E-ACD的侧面积为3+2 .
25
栏目索引
考点三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 命题角度一 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 典例3 (2016山东,18,12分)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D是AC的中点,EF ∥DB. (1)已知AB=BC,AE=EC,求证:AC⊥FB; (2)已知G,H分别是EC和FB的中点.求证:GH∥平面ABC.
28
所 以 HI/ BC. 又HI∩GI=I, 所以平面GHI/平面ABC. 因为GH⊂平面GHI,
所 以 GH/ 平 面ABC.
栏目索引
29
栏目索引
命题角度二 平行与垂直关系中的探索性问题 典例4 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AD=2AB,SA=SD, SA⊥AB,N是棱AD的中点. (1)求证:AB∥平面SCD; (2)求证:SN⊥平面ABCD; (3)在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平面PBD⊥平面ABCD?若存在,求出
6
栏目索引
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③若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 互平行; ④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 这个平面.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A. 1 B.2 C.3 D.4 答案 B ①④正确.

【把握高考】高三数学最新专题课件 第九章 9.5《直线.平面的垂直判定及其性质》人教版必修

【把握高考】高三数学最新专题课件 第九章 9.5《直线.平面的垂直判定及其性质》人教版必修

S△ABC=12× 2× 2×sin 60°= 23,
所以三棱锥 D-ABC 的表面积为:
S=12×3+ 23=3+2
3 .
2.无论是线面垂直还是面面垂直,都源自于线与线 的垂直,这种转化为“低维”垂直的思想方法,在解题时 非常重要.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先从题设条件 入手,分析已有的垂直关系,再从结论入手分析所要证明 的垂直关系,从而架起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
第九章 立体几何初步
3.空间中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 平面垂直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每一种垂直的判定都是 从某种垂直开始转向另一种垂直,最终达到目的,其转化
别是边G1G2、G2G3的中点,D是EF的中点,现沿SE、SF
及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几何体(如图(b)),使G1、
G2、G3三点重合于点G,这样,下面结论成立的是( )
A.SG⊥平面EFG
B.SD⊥平面EFG
C.GF⊥平面SEF
D.GD⊥平面SEF
第九章 立体几何初步
关键提示:注意折叠前与折叠后哪些垂直关系没有变 化,再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出结论.
解析:(方法 1:直接法)图(a)中,SG1⊥G1E,SG3⊥G3F, 在图(b)中,SG⊥GE,SG⊥GF,所以 SG⊥平面 EFG. 所以应选. (方法 2:排除法)GF 即 G2F 不垂直于 SF, 所以可以否定 C;
在△GSD 中,SG=a(正方形边长),GD= 42a,SD=3 4 2a, 所以 SG2≠SD2+GD2,即∠SDG≠90°,从而否定 B 和 D,
第九章 立体几何初步
(2)连结BD,因为AB=AD,∠BAD=60°, 所以△ABD为正三角形. 因为F是AD的中点,所以BF⊥AD. 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BF⊂平面ABCD, 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BF⊥平面PAD, 又因为BF⊂平面BEF,所以平面BEF⊥平面PAD.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7.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7.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

故射影形成的图形为半径为 3的圆面,其面积为 3π.故选 A. 答案:A
重点三 平面与平面垂直 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 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 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3)范围:[0°,180°]. 2.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 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 垂直.
3.(多选)如图,已知 PA⊥矩形 ABCD 所在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有
()
A.平面 PAD⊥平面 PAB
B.平面 PAD⊥平面 PCD
C.平面 PBC⊥平面 PAB
D.平面 PBC⊥平面 PCD
解析:由题意 PA⊥矩形 ABCD,所以 PA⊥AB,PA⊥CD,PA⊥BC,又 CD⊥AD,
PA∩AD=A,PA,AD⊂平面 PAD,所以 CD⊥平面 PAD,同理可得 AB⊥平面 PAD,
一条直线 m 垂直于△ABC 的边 BC 和 AC,则直线 l,m 的位置关系是 ( )
A.平行
B.异面
C.相交
D.垂直
解析:因为直线 l 垂直于△ABC 的边 AB 和 AC,AB∩AC=A,所以直线 l 垂直
于平面 ABC,同理可得直线 m 垂直于平面 ABC,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
l∥m.
答案:A
第四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目录
CONTENTS
1
知识 逐点夯实
2
考点 分类突破
3
课时过关检测
01 知识 逐点夯实 课前自修
重点准 逐点清 结论要牢记

高考数学复习全套课件 第九章 第三节 直线和平面垂直、平面和平面垂直

高考数学复习全套课件 第九章  第三节  直线和平面垂直、平面和平面垂直

[思路点拨 思路点拨] 思路点拨 (1)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由中点证EF∥BC. 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由中点证 ∥ 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 (2)转化为证线面垂直,由条件证A1D⊥平面 1C1C. 转化为证线面垂直,由条件证 转化为证线面垂直 ⊥平面BB
[课堂笔记 (1)因为 、F分别是 1B、A1C的中点, 课堂笔记] 因为E、 分别是 分别是A 、 的中点 的中点, 课堂笔记 因为 所以EF∥ , 所以 ∥BC, 又EF⊄平面 ⊄平面ABC,BC⊂平面 , ⊂平面ABC. 所以EF∥平面 所以 ∥平面ABC. (2)因为三棱柱 因为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 为直三棱柱, 因为三棱柱 - 所以BB 平面A 所以 1⊥平面 1B1C1, 所以BB 所以 1⊥A1D, ,
4.在△ABC中,∠ACB=90°,AB=8,∠ABC=60°,PC⊥ 在 中 = ° = , = ° ⊥ 平面ABC,PC=4,M是AB上一个动点 上一个动点, PM的最小值 平面ABC,PC=4,M是AB上一个动点,则PM的最小值 为 .
解析: 解析:∵PC⊥平面 ⊥平面ABC,CM⊂平面 , ⊂平面ABC, , ∴PC⊥CM,∴PM= ⊥ , = =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以作为两条直线平行的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以作为两条直线平行的 判定定理,可以并入平行推导链中, 判定定理,可以并入平行推导链中,实现平行与垂直 的相互转化,即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平行⇒ 的相互转化,即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 面平行. 面平行
(2009·福建高考改编 如图, 福建高考改编)如图 福建高考改编 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中,∠DAB=60°, 中 平行四边形 = ° AB=2,AD=4.将 CBD沿BD折起 AB=2,AD=4.将△CBD沿BD折起 的位置, 到△EBD的位置,使平面 的位置 使平面EBD⊥平 ⊥ 面ABD. 求证: ⊥ 求证:AB⊥DE.

高中数学《直线、平面垂直关系的判定--复习总结

高中数学《直线、平面垂直关系的判定--复习总结

编辑ppt
3
《直线、平面垂直关系的判定--复习总结》
教材分析 教法设计 学法设计 学情分析 教学程序 教学评价
3、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
与传统教材相比,新课标淡化了对垂直关系的判定 与证明,传统教材中的一些垂直定理在新课标教材中没
有作为定理出现(比如三垂线定理) ,但在练习或习 题中有体现;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既要突出现有课本中垂 直定理的作用,又要兼顾那些被淡化的定理作为重要结 论对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培养的作用;为此,我在教案中 设计了13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判断题,将几个重要结论融 入其中,弥补了课本设计的不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我主要以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组织 学生动手实验,引导学生空间想像,加深学生对空间元 素之间垂直关系相互转化的理解与认识。同时通过带领 学生探索解决两个垂直问题的证明,培养学生严密推理 的思维习惯,突出5个垂直定理的应用。
直的判定与性质; ②部分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薄弱; ③学生对立体几何证明题的步骤书写
还不习惯或者缺少经验,需要老师 演示示范; ④部分学生对定理的应用意识不强, 不知如何利用定理证明垂直问题;
编辑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直线、平面垂直关系的判定--复习总结》
教材分析 教法设计 学法设计 学情分析 教学程序 教学评价
学情分析:
2.认知分析 ①学生已初步形成垂直的概念,具备了一
定程度的空间想像能力; ②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动手演示进行
垂直判断的基本方法; ③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垂直的判定定理和
性质定理,对定理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3.情感分析
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探究 欲望,能主动参与研究。
编辑ppt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直线与平面垂直》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直线与平面垂直》
1 本节课的重点是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 定定理。
2 弄清楚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
3 掌握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方法。
例1、判断对错
(1)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不垂直,那么这条直线
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都不垂直×
√ (2)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三边
(3)垂直于梯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另外的两 ×
边 (4)若三 于另两条直线所确定的平面
例2、有一根旗杆AB高8m,它的顶端A挂 有一条长10m的绳子,拉紧绳子并把它的下 端放在地面上的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条 直线上)C、D,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的距 离是6m,那么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为什么?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图形:
符号语言:
(三) 判定定理的推论
1、如果在两条平行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 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图形:
符号语言:
2、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图形:
符号语言:
(四)应用举例
1、空间中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 几种?
2、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实例1
实例2
A
实例3
B
实例4
A
B

C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综上分析:
AB所在直线 ⊥ 内过点B的直线
AB所在直线 ⊥ 内不过点B的直线 AB所在直线 ⊥ 内任意一条直线
a
b
α
探究 如何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呢?
过三角形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 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 (1)折痕AD与桌面一定垂直吗? (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

高考数学《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复习课件

高考数学《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复习课件

课前双基巩固
6.如图 7-42-1,∠BAC=90°,PC⊥平面
ABC,则在△ ABC 和△ PAC 的边所在的
直线中,与 PC 垂直的直线有
;
与 AP 垂直的直线有
.
[答案] AB,BC,AC AB [解析] ∵PC⊥平面 ABC,∴PC 垂直于 直线 AB,BC,AC;∵AB⊥AC,AB⊥ PC,AC∩PC=C,∴AB⊥平面 PAC,∴与 AP 垂直的直线是 AB.
垂直
α ⊥ β,
l ⊂ β, α⋂β = a,
⇒l⊥α
l⊥a
证明直 线与平 面垂直
课前双基巩固
常用结论 1.与线面垂直相关的两个常用结论:(1)两平行线中的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这个平 面垂直;(2)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 2.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化:
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两边同时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三角
形的第三边的位置关系是
.
[答案] 垂直
[解析]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 直线垂直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故 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三角形的第 三边.
课前双基巩固
3.[教材改编] 若 PD 垂直于正方 形 ABCD 所在的平面,连接 PB,PC,PA,AC,BD,则所形成的平 面中一定互相垂直的平面有 对.
面面垂直
课前双基巩固
对点演练 题组一 常识题
1.[教材改编] 已知两条直线 a,b 和平面 α, [答案] a⊥b
且 a⊥α,b∥α,则 a 与 b 的位置关系
[解析] 因为 a⊥α,所以 a 垂直于 α

.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因为 b∥α,所以
b 可以平移至 α 内,所以 a⊥b.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B)(第课)直线与平面垂直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训练练习教案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B)(第课)直线与平面垂直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训练练习教案课件

课 题:9.4直线和平面垂直 (一)教学目的: 1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内容及论证过程; 3应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内容及论证过程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内容及论证过程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本节包括两个知识点:直线和平面垂直及正射影和三垂线定理和平行射影的性质外,第二个重要性质就是空间的镜面对称直线与平面的垂直程就可以看到,证明的过程就是由平面的轴对称转换为空间的镜面对称的过程这一小节要特别重视判定定理的教学,要向学生指出定理证明过程的本质线定理是由直线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得出的一个最重要的空间图形的性质,在传统几可学教育中这个定理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这里,我们只重视概念的教学,减弱围绕三垂线定理的解题训练这是因为我们有更有效的向量工具处理空间的垂直问题这一小节的教学要求是,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掌握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主要是理解定理的本质和直接应用不要进行大量的解题训练的教学这样就可减少课时,以加强空间向量的教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是一个严格但不实用的定义,因而必须给出一个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而直线与平面是否垂直根据判定定理的要求,必须具备条件“a ⊥b ,a ⊥c ,b ∩c =B ,b ⊂α,c ⊂α”才能得到结论“a ⊥α”,至于为什么在上述条件下一定能得到“a ⊥α”这一结论便是本节课的一个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观察空间直线和平面可知它们的位置关系有:(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用两分法进行两次分类它们的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符号分别可表示为a α⊂,a A α=,//a αaαa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推理模式:,,////l m l m l ααα⊄⊂⇒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推理模式://,,//l l m l αβαβ⊂=⇒二、讲解新课: 1 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并且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其中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交点叫做垂足直线与平面垂直简称线面垂直,记作:a ⊥α画法:画直线和平面垂直时,通常要把直线画成和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说明:①“任何”表示所有(提问:若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直线垂直与平面吗?如不是,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如何?)②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在垂直时,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垂足③ a ⊥α等价于对任意的直线m ⊂α,都有a ⊥m利用定义,我们得到了判定线面垂直的最基本方法,同时也得到了线面垂直的最基本的性质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即 若l ⊥m ,l ⊥n ,m ∩n =B ,m ⊂α,n ⊂α,则l ⊥α已知:m 、n 是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直线l 与α的交点为B ,且l ⊥m ,l ⊥n求证:l ⊥α分析:在α内平移m ,n ,使它们都通过点B ,这时m ,n 仍保持和l 垂直过点B 作任一条不与m ,n 重合的直线g ,如果我们能根据l ⊥m 且l ⊥n 推出l ⊥g ,那么就证明了直线l 和过点B 的所有直线都垂直,即l 垂直α为此,我们在l 上自点B 起于平面α的两侧分别截取BA=BA ′,于是m ,n βαm l都是线段AA ′的垂直平分线,它们上面的点到A 、A ′的距离相等 如果我们能证明g 上的点到A 、A ′的距离也相等,那么g 也是AA ′的垂直平分线,于是g 就垂直于l 在g 上任取一点E ,过点E 在α内作不通过点B 的直线,分别与m ,n 相交于点C 、D ,容易证明△ACD ≌A ′CD ,进而又可证明△ACE ≌△A ′CE于是EA=EA ′,g ⊥l一般地:证明: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已知:,m n ''是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直线l 与α的交点为B ,且,l m l n ''⊥⊥,求证:l α⊥证明:过点B 作//,//m m n n ''∵,l m l n ''⊥⊥ ∴,l m l n ⊥⊥,过B 任作直线a ,在l 上于α平面两侧分别截取BA BA '=,∴,m n 都是AA '的垂直平分线,∴,AD A D AC A C ''==,在a 上任取点E ,过E 在平面α内作不通过B 的直线分别与,m n 相交于点,C D ,∴ACD A CD '∆≅∆,∴ACD A CD '∠=∠,又AC A C '=,∴ACE A CE '∆≅∆,∴AE A E '=∴a l ⊥,∴l α⊥.三、讲解范例:例1 求证: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已知:a ∥b,a ⊥α 求证:b ⊥α证明:设m 是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αααα⊥⇒⎭⎬⎫⊂⊥⇒⎭⎬⎫⊥⇒⎭⎬⎫⊂⊥b m m b b a m a m a // 本题的作用:要证b ⊥α,没有办法?而已知a ∥b ,只需证a ⊥α即可,在证题时起转移作用,但具体要证a ⊥α还需其他方法例2 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已知:平面α和一点P求证:过点P 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mb a α证明:不论P 在平面α内或外,设直线PA α⊥,垂足为A (或P )若另一直线PB α⊥,设,PA PBa αβ= ∴,PA a PB a ⊥⊥又∵,PA PB 在平面β所以过点P 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例 3 有一根旗杆AB 高8m ,它的顶端A 挂一条长10m 的绳子,拉紧绳子并把它的下端放在地面上的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线上),C D ,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B 的距离是6m ,那么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为什么?解:在ABC ∆和ABD ∆中,∵8,6,10AB m BC BD m AC AD m =====∴2222226810AB BC AC +=+== 2222226810AB BD AD +=+==∴90ABC ABD ∠=∠=即,AB BC AB BD ⊥⊥又∵,,B C D 不共线 ∴AB ⊥平面BCD ,即旗杆和地面垂直;例4 已知直线l ⊥平面α,垂足为A ,直线AP ⊥求证:AP 在α内证明:设AP 与l 确定的平面为β如果AP 不在α内,则可设α与β相交于直线AM∵l ⊥α,∴l ⊥AM又AP ⊥l ,于是在平面β内过点A 有两条直线垂直于l ,这是不可能的所以AP 一定在α内例5 求证: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已知:P ∉α求证:过点P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β∥αEB A 证明:过平面α外一点P 作直线⊥l α,再过点P 作平面β,使⊥l β,则α∥β.因为过点P 且与α平行的平面必与α的垂线l 也垂直,而过点P 与l 垂直的平面是唯一的,所以过点P 且与α平行的平面只有一个.指出:由例2可得α∥β,α∥γ⇒β∥γ.例6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AB AC =,DB DC =,求证:BC AD ⊥证明:取BC 中点E ,连结,AE DE ,∵,AB AC DB DC ==,∴,AE BC DE BC ⊥⊥, ∴BC ⊥平面AED , 又∵AD ⊂平面AED , ∴BC AD ⊥.四、课堂练习:1.选择题(1)“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是“l ⊥α”的 ( )(A )充分条件(B )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如果一条直线l 与平面α的一条垂线垂直,那么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A )l ⊂α (B )l ⊥α (C )l ∥α (D )l ⊂α或l ∥α答案:(1)B (2)D2.填空题(1)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有 条;垂面有 个;平行线有 条;平行平面有 个.(2)过平面外一点作该平面的垂线有 条;垂面有 个;平行线有 条;平行平面有 个.答案:(1)无数,一,一,无数;(2)一,无数,无数,一3.能否作一条直线同时垂直于两条相交直线?能否作一条直线同时垂直于两个相交平面?为什么?答案:(能,而且有无数条) (不能) 拿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后略为展开,竖立在桌面上,说明折痕为什么和桌面垂直答案:因为折痕垂直于桌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吗?为什么?答案:不一定.因为这条直线可能与这个平面斜交或在其内. 6答案:是.假若有两个平面,αβ过点A 都于l 垂直,过这条公共垂线l 作一个不经过两平面,αβ的交线的平面γ,γ与,αβ分别相交于直线,,a b ab l A =且,l a l b ⊥⊥,,,l a b α⊂,从而有a b ,此与a b A =矛盾. 如果三条直线共点,且两两垂直,问其中一条直线是否垂直于另两条直线所确定的平面答案:是 8求证: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面内任一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通过一条线段中点并且与这条线段垂直的平面,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面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这个定义最初用在判定定理的证明上,但用得较多的则是,如果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那么l 就垂直于α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对于判定定理,判定线、面垂直,实质是转化成线、线垂直,从中不难发现立体几何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直线与平面垂直-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

直线与平面垂直-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

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与平面垂直
【知识点的认识】
直线与平面垂直:
如果一条直线l 和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就说直线l 和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其中l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 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定义法:对于直线l 和平面α,l⊥α⇔l 垂直于α内的任一条直线.
(2)判定定理 1: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3)判定定理 2: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①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符号表示为:a⊥α,b⊥α⇒a∥b
②由定义可知:a⊥α,b⊂α⇒a⊥b.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4课时: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直线与平面垂直
课题:直线与平面垂直 一.复习目标:
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
的问题; 2.会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证明线线垂直,并会规范地写出解题过程。

二.知识要点: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 ;
性质定理是 ; 2.三垂线定理是 ;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是 ; 3.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
三.课前预习:
1.若,,a b c 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条件中,能使a α⊥的是 ( D )
()A ,,,a b a c b c αα⊥⊥⊂⊂ ()B ,//a b b α⊥ ()C ,,a b A b a b α=⊂⊥ ()D //,a b b α⊥
2.已知l 与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若直线l ⊥平面α,①若直线m l ⊥,则//m α;②若
m α⊥,则//m l ;③若m α⊂,则m l ⊥;④//m l ,则m α⊥。

上述判断正确的是 ( B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3.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C 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AC BD ⊥时,有
1
11AC B D ⊥(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 4.设三棱锥P ABC -的顶点P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是H ,给出以下命题: ①若PA BC ⊥,PB AC ⊥,则H 是ABC ∆的垂心 ②若,,P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则H 是ABC ∆的垂心 ③若90ABC ∠=,H 是AC 的中点,则PA PB PC == ④若PA PB PC ==,则H 是ABC ∆的外心 其中正确命题的命题是 ①②③④
N
M
P
C
B
A
四.例题分析:
例1.四面体ABCD 中,,,AC BD 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且2
EF AC =
,90BDC ∠=,求证:BD ⊥平面ACD
证明:取CD 的中点G ,连结,EG FG ,∵,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 ∴EG
12
//AC =
12//FG BD =,又,A C B D =∴12FG AC =,∴在EFG ∆中,222212
EG FG AC EF +== ∴EG FG ⊥,∴BD AC ⊥,又90BDC ∠=,即BD CD ⊥,AC CD C =
∴BD ⊥平面ACD
例2.如图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A PB CB =⊥平面PAB ,M 是PC 的中点,N 是AB 上的点,3AN NB =
(1)求证:MN AB ⊥;(2)当90APB ∠=,24AB BC ==时,求MN 的长。

(1)证明:取PA 的中点Q ,连结,MQ NQ ,∵M 是PC 的中点,
∴//MQ BC ,∵ CB ⊥平面PAB ,∴ MQ ⊥平面PAB
∴QN 是MN 在平面PAB 内的射影 ,取 AB 的中点D ,连结
PD ,
∵,PA PB =∴PD AB ⊥,又3AN NB =, ∴BN ND =
∴//QN PD ,∴QN AB ⊥,由三垂线定理得MN AB ⊥ (2)∵90APB ∠=,,PA PB =∴1
22
PD AB ==,∴1QN =, ∵MQ ⊥平面PAB ∴MQ NQ ⊥,且1
12
MQ BC =
=
,∴MN =例3. 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
中,90,1,ACB AC CB ∠===11AA =,
侧面11AA B B 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
D ,11B C 的中点为M ,求证:CD ⊥平面BDM
M D
A 1
C 1
B 1
C
B
A
证明:连结1AC ,∵90,A C B ∠=∴BC AC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AC ⊥,∴AC ⊥平面1CB ,
∵11AA =,1AC =
∴1
AC =1AC BC =, ∵D 是侧面11AA B B 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D 是1A B 与1AB 的中点,∴CD BD ⊥,连结1B C ,取1B C 的中点O ,连结DO ,则//DO AC ,
∵AC ⊥平面1CB ,∴DO ⊥平面1CB ,∴CO 是CD 在 平面1B C 内的射影。

在1BB C ∆
中,1tan BBC ∠在1BB M ∆
中,1tan BMB ∠11BB C BMB ∠=∠ ∴1B C BM ⊥,∴,CD BM BM BD B ⊥=,∴CD ⊥平面BDM
五.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直线,l m 与平面,αβ的命题中,真命题是 ( )
()A 若l β⊂且αβ⊥,则l α⊥ ()B 若l β⊥且//αβ,则l α⊥ ()C 若l β⊥且αβ⊥,则//l α ()D m α
β=且//l m ,则//l α
2.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M 、N ,且M a ⊥,那么( ) (A )b ∥M ⇒b ⊥a (B )b ⊥a ⇒b ∥M
(C )N ⊥M ⇒a ∥N (D )φ≠⇒⊄N M N a
3.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点
P 在侧面11BCC B 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保持1AP BD ⊥,则动点P 的轨迹为 ( A )
()A 线段1B C ()B 线段1BC ()C 1BB 的中点与1CC 的中点连成的线段
()D BC 的中点与11B C 的中点连成的线段
4.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γ为三个不同的平面 ①若αγββα则,,⊥⊥∥β ②若a c b b a 则,,⊥⊥∥c a c ⊥或.
③若b a ,α⊂、βαβ⊥⊥⊥⊂则,,,c a b a c ④若a b a ,,βα⊂⊥∥βα⊥则,b
上面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N
M P
D
C
B
A C
B
A
S
5.如图,PA ⊥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平面PAD ; (2)求证:MN CD ⊥ (3)若4
PDA π
∠=,求证:MN ⊥平面PCD
6.ABCD 是矩形,,()AB a BC b a b ==>,沿对角线AC 把ADC ∆折起,使AD BC ⊥, (1)求证:BD 是异面直线AD 与BC 的公垂线;(2)求BD 的长。

7.如图,已知,,SA SB SC 是由一点S 引出的不共面的三条射线,
045,60,ASC ASB BSC ∠=∠=∠=90SAB ∠=,求证:
AB SC ⊥
8.矩形ABCD 中,1,(0)AB BC a a ==>,PA ⊥平面AC ,且1PA =,BC 边上存在点
Q ,使得PQ QD ⊥,求a 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