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c的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系统设计设计

合集下载

非接触应变测量

非接触应变测量

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VIC-3D/VIC-2D)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VIC-3D/VIC-2D)产品简介随着光电技术、视频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相关性应运而生。

CSI公司自主研制的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系统——Vic-3D系统和Vic-2D系统,采用先进的3D /2D数字图像相关性运算方法,测量任意的位移和形变,从500微应变至500%以上的应变,样品的尺度在1mm至10m。

样品准备简单,只需喷漆;系统启动在1个小时内可以完成;试验过程中,只需白光照明,不要求激光或其它特殊照明条件,同时可以随时对实验对象进行校正,做实时的模拟输出及数据处理;集成软件操作容易,三维绘图可以方便的插入MS-OFFICE等文档处理软件;整个测量过程是非接触的,不存在机械力交互作用,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此系统目前主要被工业、企业、高校、军事单位和政府单位应用在材料测试、碰撞实验、无损检测、振动分析、高速测量项目、有限元算法验证、生物测试等领域。

型号VIC-3D/VIC-2D公司名称北京乔泽科技有限公司ARAMIS 系统简介(马路科技)AR AMIS 是光学3D变形分析的系统,适合于量测工件或材料试片的3D变形及应变,藉由连续动态地撷取每个材料应变状态,以得到试片瞬间的变形、高细节分辨率以及高精度的量测数据。

对于静态及动态负载的工件或试片,AR AMIS 可以不受限材料类别并且非接触的量测到以下种类数据:●3D 表面坐标值及3D 位移●3D 速度及加速度●平面应变量及平面应变率●材料特性数值或曲线对于材料及工件变形行为有更好的了解是新材料的应用、精确的分析材料特性以及改善数值分析模型的关键。

AR AMIS提供了精确可信赖的分析结果。

《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设计与实现》

《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设计与实现》

《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在现代社会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通过无线或近场感应方式对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进行测量,这种技术为医疗、军事、安全等领域提供了便利的监测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概述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设计旨在利用先进的光电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实现快速、准确、非接触的生理信息监测。

该系统主要由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上位机软件四部分组成。

三、信号采集模块设计信号采集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基础部分,主要负责捕获生理信息中的光电信号。

这里采用的主要技术为多普勒雷达和光学探测器技术,对心音及脉搏进行感知,以及非红外光线监测心跳的跳动模式。

这些技术使得该系统在不需要接触皮肤的情况下获取人体生命体征数据。

四、信号处理模块设计信号处理模块是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的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对原始信号的滤波、放大、转换和提取等操作,以便将复杂的原始信号转化为有用的生理信息。

采用先进的算法和微处理器,使该模块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输出准确的生理信息数据。

五、数据传输模块设计数据传输模块是连接整个系统的桥梁,它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发送至上位机软件进行存储和处理。

这里采用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等优点。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安全性,我们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六、上位机软件设计上位机软件负责接收来自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

软件采用可视化界面设计,使得操作更加简便易懂。

此外,上位机软件还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给出直观的生理信息图表和报告,以便医护人员或使用者及时了解被测者的生命体征情况。

七、系统实现与测试在完成系统设计后,我们将开始进行系统的实现与测试工作。

首先,根据设计方案搭建实验平台,完成硬件电路的焊接和软件的编写工作。

基于dic的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系统设计设计

基于dic的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系统设计设计

基于dic的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系统设计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于dic的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阅书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燕山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系级教学单位:自动化仪表系摘要近几年来,用数字图像相关法测量变形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测量方法,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自从2007年以来,国际上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方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测量全场应变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的研究,例如材料力学,断裂力学,微观纳米应变测量,各种新型材料测量等。

基于DICM的桥梁变形非接触测量方法

基于DICM的桥梁变形非接触测量方法

基于DICM的桥梁变形非接触测量方法作者:陈潋文严盛龙王磊来源:《软件导刊》2018年第10期摘要:针对目前桥梁变形测量精度不高或易受到诸多因素制约的现状,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M),提出一种改进的位移测量算法。

首先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整像素搜索,然后以此搜索结果为初值进行牛顿-拉普森迭代运算,最终实现具有亚像素精度的位移测量。

通过数值模拟算例和实桥荷载试验,验证该方法的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为桥梁等工程结构变形检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高精度测量方法。

关键词:桥梁变形测量;数字图像;粒子群;牛顿-拉普森方法;荷载试验DOIDOI:10.11907/rjdk.181150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8)010-0169-05英文摘要Abstract: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bridg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accuracy is not high or subject to many factor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mproved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ethod. Firstly,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get the integer pixel displacement information. Secondly, the information is employed as the initial value of Newton-Rapshon method to carry out iterative calculations. Finally, the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with sub-pixel accuracy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example and bridge load experimentation,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method are verified, and the method provides an optional non-contact high-precision measurement method for deformation detection of bridges and other structures.英文关键词Key Words:bridg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particle swarm; Newton-Rapshon method; load experimentation0 引言荷载作用下桥梁形变是桥梁结构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不仅是桥梁检测与安全评估的参数,也是桥梁结构使用、维修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1]。

2D DIC显微应变测量系统

2D DIC显微应变测量系统

一、2D DIC产品简介:
非接触式光学2D DIC显微应变测量系统(2D DIC MICRO RT SYSTEM)配置高清显微测量装置及2D DIC 测控系统应用于小试件材料试验的实时应变测量。

测试精度满足EN ISO 9513-0.5级。

配合FL系列材料拉伸试验机/材料压缩试验机使用,实时测量材料的拉伸/压缩变形。

二、2D DIC显微应变测量系统主要特征:
2.1.500万\800万高精度摄像;
2.2.高采样频率,可达500Hz;
2.3.用于材料力学试验的实时图像处理的非接触式应变分析软件;
2.4 .2D-DIC软件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性包括全场,二维变形和应变分析。

在几乎所有类型的材料表面上,都可以测量出明显的变形;
2.5.可以应用包括材料性能弹性模量、泊松比的测定、拉伸试验的应变测试、裂纹探测、循环拉伸试验应变特性研究、动态和高速试验、振动分析等。

三、2D DIC MICRO RT SYSTEM主要技术参数:
3.1精度等级0.5(EN ISO 9513);
3.2应变分辨率0.002%;
3.3分辨率:0.1μm、0.2μm等;
3.4变形测范围:测量从0,001%到1000%的应变;
3.5初始测量长度(Le)从1 mm、2mm、5mm、10mm等;
3.6显示的数据:2D坐标,2D位移,表面应变等;
3.7实时采集应变变化值及实时图像处理;
3.8测量数据的可视化以2D图像叠加或带有测量值分布和可选图的2D彩色轮廓图进行;
3.9模拟电压信号8个模拟信号(±10V,16位),两个输出信号(±10V,16位)。

Vic-3D_非接触全场应变测量系统

Vic-3D_非接触全场应变测量系统

非接触全场应变测量系统 应用案例
材料测试
高速压缩试验 泡沫结构内置玻璃纤维 观察层离屈曲和传播过程
高速物体测量模块
高速摄像机在高速运动物体定性评定中非常有效,但该方法很难进行定量评估。标志点追踪软件解决 了这个问题,但是只能跟踪运动,并追踪数量点有限,且不能精确测量面向相机和背离相机的运动。 VIC-3D高速物体测量模块集成了3D数字图像相关系统的所有优势,其集成了高速摄影机,无论是运动还是 应变都可以在视野范围内跟踪到每个像素。由于数据是3维处理的,相机中包含了所有位移方向,所有的计算 都是通过软件快速自动地进行计算。VIC-3D HS数字图像相关系统配备高速摄像机,可广泛应用于冲击爆炸 及大应变试验,图像采集速率从每秒1000张到每秒1,000,000张。
e2应变热点
NASA战神5运载火箭一 级助推器燃料仓轻量化 设计验证
直径:8.4m 高:6.1m 燃料仓上部加载力 VIC-3D 7套系统圆周阵列
CFRP拉伸试验 应变区域可以进行结构分析
纤维断裂在视图中可见
exx=0.17%
eyy=0.14%
离面位移=0.02mm
高速压缩试验 复合层压材料冲击破坏 观察薄片膨胀和扩散 目视勉强可见冲击损伤(BVID)高达60%
标志点测量
使用VIC-Gauge系统对高密度聚乙稀进行 实时应变测量
VIC-3D提供了在3D方向上标志点跟踪测量方法,通过使用一组相机,即使靠近或背离相机的运动,
该模块也能精确跟踪,并且没有数量限制,也可以用来定位CAD模型或者FE模型。
睿拓时创
非接触全场应变测量专项模块
非接触测量
•不需要应变片,刷漆或使用栅格 •不需要为获得有效结果而进行精确定位 •试件振动也可以测量 •数分钟即可准备并测量试件

211083994_基于3D-DIC_的花岗岩SHPB_压缩冲击动态应变场研究

211083994_基于3D-DIC_的花岗岩SHPB_压缩冲击动态应变场研究

科学研究创基于3D-DIC的花岗岩SHPB压缩冲击动态应变场研究戴搏凡介海堃(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 要:本文利用三维散斑数字图像相关(3D-DIC)技术获得花岗岩在压缩冲击条件下应变场的变化,得到随着应力波在花岗岩反射和透射传播过程的应变场变化细节,对了解花岗岩各向异性介质动态破坏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场应变、位移、加速度、速度云图,可以反映出应力波的传播过程,应力波从试件左端开始传播,在试件中来回反射,直至应力波逐渐衰弱,形成拉压应力交替的现象。

通过冲击过程中花岗岩表面应变的可视化,可以将试件表面应变局部化区域孕育发展的过程直观地显示出来,试样的变形破坏具有显著的应变局部化特征,试样最终破坏区域与应变局部化区域位置基本相同。

关键词:三维数字图像相关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动态破坏特性应力波应变场中图分类号:T 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09(b)-0029-08 Study on Dynamic Strain Field of Granite under SHPBCompression Impact Based on 3D-DICDAI Bofan JIE Haikun( School of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3D Speckle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3D-DIC) technology is used to obtain the variation of the strain field of granite under compression and shock, and obtain the details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strain field as the stress wave propagat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nite anisotropic medium. Through the whole field strain, displacement, acceleration, velocity cloud map can re-flect the stress wave propagation process. The stress wave starts to propagate from the left end of the test piece and reflects back and forth in the test piece until the stress wave gradually weakens, forming a phenomenon of alternating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stress.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surface strain of granite intuitively shows the incub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rain localization region on the specimen surface.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the specimen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localiza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strain localization reg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inal failure zone of the specimen.Key Words:3D-DIC; SHPB; Dynamic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Stress wave; Strain field霍普金森压杆(SHPB)系统是人们研究材料在中等应变率(1×10-4)动力学特性的主要试验方法[1-2],岩石是典型的各向异性介质材料,获得其在SHPB压缩冲击下的应变场特性具有重要意义[3]。

dic实验报告

dic实验报告

dic实验报告《DIC实验报告》在工程领域,数字图像相关的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其中,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力学、结构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

本文将对DIC实验进行报告,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步骤以及结果分析。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DIC技术对材料表面进行形变测量,以了解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并验证DIC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性能。

实验原理:DIC技术是通过对两幅或多幅连续拍摄的图像进行比对,来测量物体表面的形变和位移。

首先,需要在被测物体表面喷涂一层特殊的图案,然后通过相机拍摄物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最后,利用DIC软件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物体表面的形变和位移信息。

实验步骤:1. 准备被测物体和DIC系统,确保相机和光源的正常工作。

2. 在被测物体表面喷涂DIC图案,保证图案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3. 对被测物体进行加载实验,同时通过相机拍摄物体表面的变形情况。

4. 将拍摄到的图像导入DIC软件进行处理,得到物体表面的形变和位移信息。

5.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对,验证DIC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DIC技术对被测物体进行了形变测量,并得到了物体表面的形变和位移信息。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DIC技术能够准确地反映物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因此,DIC技术在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结:本次DIC实验验证了该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的形变测量方法。

通过对DIC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材料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本次实验报告能够对DIC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散斑数字图像相关的平面全场应变测量方法及应用

基于散斑数字图像相关的平面全场应变测量方法及应用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China
摘要
近年来,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变形测量方法已经成为现代光测力学领域引人瞩目的 测试方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自2007年以来,国际上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测量全场应变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研究,如材料力学、 生物力学、断裂力学、微观纳米应变测量、宏观大尺寸变形测量、各种新材料性能测试 等。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in this area,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experimental factors and external interferences on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ethod in simula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ment in order to obtain the reliable basi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Finally 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flexible hinge’s displacement measur关基本原理 .................................................................. 8 2.1.2 物体面内变形的表征 .............................................................................. 9 2.1.3 相关标准 ................................................................................................ 10 2.2 数字图像相关位移搜索方法........................................................................... 11 2.3 亚像素位移定位法 ........................................................................................... 15 2.3.1 灰度插值法 ............................................................................................ 15 2.3.2 相关系数拟合法 .................................................................................... 18 2.4 基于位移场的应变估计................................................................................... 19 2.5 本章小结 ........................................................................................................... 21 第三章 基于仿真数字散斑图像的变形测量分析 ........................................................ 23 3.1 模拟散斑图的生成原理................................................................................... 23 3.2 基于仿真散斑图的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变形测量精度分析........................... 25 3.2.1 计算窗口大小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 25 3.2.2 散斑颗粒大小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 27 3.2.3 散斑颗粒数量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 28 3.2.4 相关函数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 29 3.3 本章小结 ........................................................................................................... 31

材料力学性能三维光学测量解决方案-数字图像相关法dic

材料力学性能三维光学测量解决方案-数字图像相关法dic

材料测量遍布材料力学性能和表现的多场景检测随着工业的不断升级,非接触的三维光学测量凭借其强大用途,为越来越多的主流应用领域接受。

新拓三维XTDIC全场应变变形测量系统能够在各种复杂的测试环境下,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行为表现,并且可以完美地集成到现有试验台和试验机,利用非接触测量头,可以在机械加载和热加载的情况下,测量软质和硬质材料的全场三维应变和变形。

它可以替代传统的引伸计和应变片,实现实时的三维表面变形分析。

目前,XTDIC已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力学性能测量,是在业界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的应变变形测量解决方案。

⏹全场应变分布⏹应力-应变曲线⏹杨氏模量⏹泊松比⏹N值 & R值⏹拉伸试验⏹剪切试验⏹三点弯曲/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经过特殊加工而制成的新型材料。

现代化高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复合材料的应用,由于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逐步取代木材及金属合金等传统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能源、机械、医学、建筑等诸多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复合材料高温试验很多复合材料对温度具有敏感性,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能差别可能很大。

XTDIC支持不同类型相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3D温度场和3D应变场的测量,得到不同温度梯度下复合材料表面力学行为关系,实现了温度与机械载荷耦合的测量。

碳纤维:碳纤维拉伸性能,是评价碳纤维性能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

本次试验选取了多款碳纤维试件作为试验对象,对标准试件进行静力拉伸试验,通过试验研究试件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

柔性材料:飞艇充气过程中,表面蒙皮三维全场变形测量,分析应力应变曲线;高分子材料:独特的变形连续性分析及匹配技术,实现数个100%大变形的全场解算;特种材料:特种材料刺破试验,分析高速穿刺过程中材料全场变形,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微小尺寸对微小尺寸的材料表面特征测量一直是业界难题,XTDIC-Micro显微应用测量系统(光学显微镜和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结合,可以满足纳米级精度测量需求)弥补了传统设备无法进行微小物体变形测量的不足,成为微观尺度领域变形应变测量的一个有力工具。

XJDIC非接触式应变测量系统_散斑测量

XJDIC非接触式应变测量系统_散斑测量

No.6/32
2
XJTUDIC数字散斑动态应变测量分析系统
系统特色:

国内唯一自主研发的三维数字散斑应变测量及分析系统。


获得全场的三维坐标、位移、应变数据。
测量结果三维显示。 适用于任何材料。


快速、简单、高精度的系统标定
测量幅面可自由调节:从几个毫米到几米的范围。 应变测量范围:从最小0.02%到大于500%的范围。
木材压缩实验
位移场 木材三点弯曲实验
Ex应变场
位移场 No.11/32
Ex应变场
3
应用案例
零部件测试
重卡车桥变形测量 利用四通道实验机控制系统,分28级对车桥制件进行加载。
车桥实验现场
No.12/32
位移场
时间-应变曲线
3
应用案例
整机测试
飞机机翼在飞行中的变形测量 实验测量范围:近三十米;翼尖最大变形:两米左右;
高速相机
测量对象:薄钢板
时间应变曲线
No.16/32
与应变片的结果对比
3
应用案例
高温变形测量
焊接变形测试实验:焊接温度:1000摄氏度;散斑制备:高温漆
实验现场
测量结果
航空火箭材料高温实验:温度:2600摄氏度;散斑制备:等离子喷涂;图像采集:滤镜
实验现场 No.17/32
试件 测量结果
3
应用案例
有限元验证
焊接材料拉伸有限元模拟验证 测量结果用于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及进一步指导提高有限元模拟精度;
测量结果
a
b
c
试件
No.18/32
模拟结果
3
应用案例
动态应变测量

dic测应变的原理和算法

dic测应变的原理和算法

dic测应变的原理和算法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数字图像相关)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表面形变和应变的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相机拍摄物体表面的图像,然后通过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来推断出物体表面的形变和应变情况。

DIC测量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图像获取,使用高分辨率的相机拍摄物体表面的图像。

2. 图像处理,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对比度等操作,以提高后续的图像分析精度。

3. 特征提取,在图像中识别出物体表面的特征点,可以是纹理、颜色等特征,用于后续的匹配和跟踪。

4. 图像匹配,通过比对不同时间或加载条件下的图像,找到相应的特征点,从而得到物体表面的位移场。

5. 应变计算,根据位移场的信息,计算出物体表面的应变分布,可以是拉伸、剪切等应变量。

在DIC测量中,应变的计算算法通常包括:1. 基于位移场的应变计算,通过对位移场进行空间微分,可以得到应变场的分布。

常见的方法包括全场法和局部法,全场法适用于整个图像区域的应变计算,而局部法则是针对特定区域进行应变计算,通常精度更高。

2. 核相关法,该方法利用图像处理中的相关分析方法,通过计算特征点周围的亮度变化来得到应变场。

3. 有限元法,将物体表面离散化为小区域,利用有限元方法来计算每个区域的应变值,适用于复杂形状和加载条件的情况。

总的来说,DIC测量应变的原理是基于对物体表面图像的处理和分析,通过计算位移场来推断出应变分布,而应变的计算算法则包括基于位移场的计算、核相关法和有限元法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和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应变计算。

DIC实验报告范例

DIC实验报告范例

DIC技术在全场变形测量中的应用实验一、DIC技术的应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ethod,简称DICM),又称为数字散斑相关法(Digital Speckle Correlation Method,简称DSCM),是应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一种图像测量方法。

随着现代的工业技术、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在材料领域中,研究材料的位移和应变大小同时对材料的变形和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传统的接触式测量工具和传统的光学测量方法,由于其局限性已经不能再满足测量要求。

数字图像相关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以其具备全场和局部变形测量、非接触测量、对场地要求不高、实现简单、应用范围广的优点,成为研究材料位移和应变的大小新方法。

它将物体表面随机分布的斑点或伪随机分布的人工散斑场作为变形信息载体,是一种对材料或者结构表面在外载荷或其他因素作用下进行全场位移和应变分析的新的实验力学方法。

目前DIC技术已经在电子封装、材料测试、断裂力学、航空航天、生物力学以及显微测量等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二、实验目的本课采用教学实验及实践活动形式,让学生熟悉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全场变形测量中的作用及使用范围,了解利用DIC技术进行变形测量的典型流程及软硬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DIC专用软件Vic-Snap, Vic-2D 及Vic-3D的操作方法并通过软件计算获得需要的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必要的后处理以获得更多的变形信息。

加强和巩固对工程材料、材料力学、成形技术等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科研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其适用性广,可测量并获得任意试样形状或零件的表面变形信息,为研究生的相关科研研究提供一种强大的技术支撑及实验手段。

三、实验内容1. 准备试样a) 利用线切割手段,按照GB/T 228-2002标准切制试样,试件编号为1-1和1-2;b) 利用香蕉水或三氯乙烷将试样表面清洗干净,清除试样表面的细小毛屑;c) 进行试样标号,用千分尺及游标卡尺测量并记录试样初始几何参数,如宽度、厚度等;d) 在试样需测试表面喷涂均匀的哑光白底漆,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均匀喷洒哑光黑色散斑于哑光白底漆上,并晾干。

XTDIC三维全场应变测量分析系统

XTDIC三维全场应变测量分析系统

XTDIC三维全场应变测量分析系统1.1系统介绍图:XTDIC三维全场应变测量分析系统外观XTDIC三维全场应变测量分析系统,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与双目立体视觉技术,通过追踪物体表面的散斑图像,实现变形过程中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位移及应变的测量,具有便携,速度快,精度高,易操作等特点。

状态1(基础状态)左相机图像状态1(基础状态)右相机图像状态2左相机图像状态2右相机图像状态3~19,左相机图像状态3~19,右相机图像状态20左相机图像状态20右相机图像图:系统测量原理及散斑图像追踪过程系统组成:统主要由测量头、控制箱、标定板、标志点、计算机及检测分析软件等组成系统应该包含系统测量头(含两台高速工业相机、进口相机镜头,带万向手柄可调节LED 光源)、相机同步控制触发控制箱、系统标定板、系统可移动支撑架、动态采集分析软件、载荷加压控制通讯接口、计算机系统等组成。

1.1主要应用XTDIC 三维数字散斑动态变形测量分析系统是实验力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测试方法,其主要应用有:在材料力学性能测量方面:DIC已成功应用于各种复杂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中。

如火箭发动剂固体燃料、橡胶、光纤、压电薄膜、复合材料以及木材、岩石、土方等天然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检测中。

值得注意的是,DIC被广泛应用于破坏力学研究中,包括裂纹尖端应变场测量、裂纹尖端张开位移测量以及高温下裂纹尖端应变场测量等。

在细观力学测量方面: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EM)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DIC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细观力学测量。

最近,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还被应用于物体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中。

在损伤与破坏检测方面:DIC被应用于多种复杂材料,如岩石、炸药材料的破坏检测中。

DIC还被应用于一些特殊器件,如陶瓷电容器、电子器件,电子封装的无损检测研究中。

在生物力学测量方面:DIC被应用于测量手术复位后肱骨头在内旋转及前屈运动下大小结节的相对位移量,以及颈椎内固定器对人体颈椎运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等。

基于DIC的斯特林制冷机振动非接触三维全场测试方法

基于DIC的斯特林制冷机振动非接触三维全场测试方法

基于DIC的斯特林制冷机振动非接触三维全场测试方法作者:朱魁章程腾仰叶张文君高越苏勇徐小海张青川来源:《中国测试》2015年第05期摘要:为快速准确测试斯特林制冷机在工作时的振动状态,建立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的非接触三维仝场测试新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制冷机表面的自然或人工标识进行图像相关分析,获得制冷机表面的外形(或标识)位移和应变的非接触三维仝场测量,对测量的三维位移场进行傅里叶分析,进一步计算制冷机表面(或标识)的三维全场振动,实现制冷机振动振幅与频率的高精度无接触测量。

通过斯特林制冷机的三维振动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作为斯特林制冷机振动输出测量的新方法,还能有效应用于其他运动物体的振动输出测量。

关键词:制冷机振动;数字图像相关;三维;全场测试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124(2015)05-0001-040 引言斯特林制冷机是为高精度红外探测器提供80 K低温环境的一种机电组件,工作时因为内部部件运动而产生振动,振动大小直接影响红外探测器的探测准确度和成像质量,航天红外热像仪对制冷机的振动要求较高。

目前,斯特林制冷机的振动通常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量测其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或位移时程曲线),从而评估制冷机的振动特性。

这类振动测试方法的局限性在于:1)通常是一维的点测量,为了较全面地分析制冷机的振动特性,需在制冷机的不同方位布置数个传感器;2)接触式测量,传感器必需粘贴在制冷机的表面上,还有测量引线,这对振动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尤其是被测量物体尺寸和质量较小时。

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是一种基于现代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新型光测技术,它通过分析变形前后被测物体表面的数字图像,获得被测器件表面的形貌和变形(位移、应变)信息,通过软件分析获得被测物体的振动位移量。

随着数字摄像技术的发展,各种高分辨率(>1200万像素)、高帧频(>1000 Hz)的数字相机不断涌现,基于DIC的测试技术也相应得到了快速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军事、医疗等领域,比如:混凝土的变形检测、材料表面变形测量、板材的成形极限曲线测量等。

一种非接触式平面应变测量传感器的设计

一种非接触式平面应变测量传感器的设计

作者: 袁航周 徐海侠
作者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出版物刊名: 科技资讯
页码: 21-2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0期
主题词: 非接触传感器 平面应变测量 误差修正
摘要:设计了一款应变测量传感器,该应变测量传感器由安装在同一印制板上的三个专用芯片组成,每一个专用芯片上的CMOS感光器用于测量所在位置上的平面位移量.通过对传感器的建模分析,确定了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并针对设计传感器的误差来源,研究了传感器与被洲表面的粘贴方式和误差修正方法.实验表明,设计的传感器能够实现毫米级形变范围内的应变测量要求,同时设计的传感器可以作为一个传感器节点,应用于无线传感的应变监测网络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dic的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系统设计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于dic的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阅书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燕山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系级教学单位:自动化仪表系摘要近几年来,用数字图像相关法测量变形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测量方法,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自从2007年以来,国际上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方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测量全场应变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的研究,例如材料力学,断裂力学,微观纳米应变测量,各种新型材料测量等。

这种测量方法具有非接触性、应用广泛、精度较高、全场测量、数据采集简单、测量环境要求不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

伴随着各种高分辨率显微镜的出现,这种测量技术可以测量微米甚至纳米的变形,这样使其拥有了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本论文凭借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针对这种方法的测量精度的问题,开展了仿真与实际实验研究,重点分析各种实验因素和外界的干扰对数字图像相关法的计算精度的影响。

仿真研究部分,用数值方法模拟从而生成散斑图样,分析了理想状态下散斑与相关计算对精度的影响。

借助仿真分析的结果作为基础,开展实际实验的验证,获的了得取最佳计算精度的实际参考值。

针对各种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消除误差或者抑制误差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数字图像相关法;应变和位移测量;测量精度;力传感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ethod to measure the deformation has become a measurement method of world attention ,and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application,since 2007,method based on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of strai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disciplines,such as mechanics of materials,fracture materials,micro nano strain measurement ,various new materials measurement etc,this method of measurement is non-contact,wide application,high precision,full-filled measurement,data collection is simple,measurement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is not high,easy to realize automation etc.accompanied by a variety of high resolution microscopy,this measurement technique can be th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of micron and nanometer,so it has more development space.The diploma by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field as a basis for this method,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the problem, research on Simulation and actual experiment, influence the precision of calculating focuses on analysis of various experimental factors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 on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ethod. The simulation study, simulation to generate the speckle pattern by using numerical method, analyzed the ideal speckle and related effects on the precision of calculation. By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result as the basis, to carry out verification experiments, the optimal calculation precision in practical reference value. To analyze the causes for various errors,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eliminate the error or the suppression error.Keywords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ethod; strain and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measuring accuracy; force sensor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第1章绪论 .. (1)1.1 背景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2)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4)第2章数字图像相关法基本理 (5)2.1 数字图像相关法基本原理 (5)2.1.1 二维数字图像相关基本原理 (5)2.1.2 物体面内变形的表征 (6)2.1.3 相关标准 (7)2.2数字图像相关搜索方法 (9)2.3亚像素位移定位法 (11)2.3.1 灰度插值法 (12)2.3.2 相关系数拟合法 (13)2.4基于位移场的应变估计 (14)2.5 本章小结 (16)第3章基于仿真数字散斑图像的变形测量分析 (17)3.1 模拟散斑图的生成原理 (17)3.2于仿真散斑图的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变形测量精度析 (19)3.2.1计算窗口大小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19)3.2.2 散斑颗粒大小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21)3.2.3 散斑颗粒数量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23)3.2.4相关函数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25)3.3.本章小结 (28)第4章数字图像相关变形测量实验研究及误差析 (29)4.1 随机散斑生成 (29)4.2 单向拉伸试验 (30)4.3 实验数据处理 (31)4.4 实验影响因素分析 (32)4.5 本章小结 (34)结论 (35)参考文献 (36)致谢 (38)附录1 (39)附录2 (45)附录3 (52)附录4 (59)附录5 (65)第1章绪论1.1 背景和意义实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光电子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的出现,特别是近年来CCD(Charge-coupled Device)摄像机、计算机软硬件及数字图象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Correlation ,DIC)法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

该方法最初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的Peter和Ranson提出的。

该大学的Sutton 教授是最早从事该方法的研究人员之一,并一直致力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推动了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发展,被公认为该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

数字图像相关法是一种基于现代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的新型先进光测技术,它通过分析变形前后物体表面的数字图像来获取被测物体表面的变形信息。

数字图像相关法的本身特性决定了它有一些特殊优势:(1)实验设备和实验过程相对简单。

被测物体表面的散斑可以是人工喷制,也可以直接以物体表面的自然纹理作为实验标记;另外仅需要单个或两个固定的CCD,来拍摄被测物体表面变形前后的数字图像。

通过计算拍摄过程中得到的一组数字图像即可得到物体表面的变形信息。

(2)对光源光源和隔震条件要求不高。

直接使用白光或者自然光作为照明光源,不需要激光光源和隔振台,这样对测量环境的要求非常低,非常容易实现现场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