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
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练习十》教案 0
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练习十》教案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3.练习十》教案-0间隔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感受和运用“一对一对应”的思想,探索和发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数学规律,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成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学术状况分析间隔排列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活动内容是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感知“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学生早在一、二年级就已经接触过度组的方法,在这里仍然教学分组的方法,只不过上升到一种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习。
这样就能更清晰地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
3.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体验探索一个接一个排列的两个物体数量之间关系的过程。
教学困难:规律的应用及不同规律的联系和区别。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应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能联系发现的规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体验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培养发现规律的水平,初步形成对探索规律过程的反思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1.2关键时间经历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4.1.3课时困难规律的应用及不同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间隔排列首先,创造情境,引入新课程今天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去参观小兔的家园,小白兔一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它呀迫不及待地向我们展示它种的菜呢!课件出示三组图(白菜,萝卜,白菜,萝卜,白菜,萝卜)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下一个小白兔会摆什么菜呢?学生说(青菜)课件出现,再下一个呢?你们怎么都说对了呢?学生说:这样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2)(第4课时)》(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2)(第4课时)》(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2)(第4课时)》作为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2)》。
教材的章节为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具体内容是练习十(2)的十个题目。
这些题目主要涉及到加减混合运算和实际应用问题。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主要是学生对于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于带有括号的运算顺序的理解。
重点是学生能够通过运算策略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的运算策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包括练习本、计算器和数学教材。
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应用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香蕉,苹果有5个,香蕉有3个,小明吃了2个苹果和1个香蕉,还剩下多少个水果?”2. 例题讲解:我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例如,我讲解题目:“23 + 5629 + 45”时,我会引导学生先进行加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3.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的运算策略。
例如:“35 + 46 27 + 54”、“12 23 +45 67”等。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方面,我会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思,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掌握情况。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练习十》优质课教案_4
大同二十一中学期教研课题教学意义:假设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策略之一,对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初步感受假设的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通过假设把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转化成含有一个未知数的问题。
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
1、出示问题和例1。
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大的杯子,正好可以倒满。
平均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31,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2、比较上面两题,有什么发现?通过比较上面两题发现:上面一题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一种杯子里,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720÷9 = 80(毫升));例1中是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两种杯子里,题中出现了两个未知的量。
意图:呈现对比强烈的可以直接平均分和不能直接平均分的问题,通过比较体会新问题的结构特点,形成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心理需求,激发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欲望。
二、探索策略(一)教学例1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31,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1、理解题意。
(1)整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可以知道:6个小杯的容量+ 1个大杯的容量 = 720毫升。
又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31”(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知道:720毫升大杯的容量× 31 = 小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3 = 大杯的容量)2、确定思路。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1.小华、小丽和小强三人跳绳比赛,小丽跳了26下,小华跳了18下,小强跳的比他们俩跳的总和的2倍少54下。
小强跳了多少下?2.张老师买8支钢笔用了96元,1本字典的价格比1支钢笔少3元。
1本字典多少钱?3.甲、乙两桶油共重118千克,甲桶倒出2千克油后和乙桶油同样重。
甲桶油重多少千克?4.张大爷的果园今年收了25筐梨,收的苹果的筐数比梨的3倍少10筐。
张大爷今年收苹果多少筐?5. 一袋奶糖12元,一袋水果糖10元,一袋巧克力糖的价钱比一袋奶糖和一袋水果糖价钱和的2倍少2元。
一袋巧克力糖多少钱?6.一袋800克的糖,第一次拿出一半,第二次拿出剩下的一半,第三次加入50克。
现在这袋糖有多重?7.三(1)班有45人,其中25人喜欢看《熊出没》,35人喜欢看《西游记》,如果每人至少选一个,有多少人两个动画片都喜欢看?8.水果店有苹果25千克,香蕉比苹果多15千克。
两种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9.甲有600元,乙有400元,甲给乙多少元后,甲、乙两人的钱数就同样多?10.国庆节到了,同学们买了装饰品装饰教室,买来25个气球,买来的彩带数量是气球的3倍,买来的鲜花数量比气球的2倍少15朵。
买来的彩带和鲜花分别有多少?11.乐乐家养兔子和鸡共86只,卖掉30只鸡后,鸡和兔子的只数相等。
他家原来养兔子多少只?养鸡多少只?12.放学了,同学们排成一队回家,从前数天天排第10,从后数天天排第6。
这一队共有多少人?13.20个工人排成一行,其中有两个工人戴帽子,从左往右数,第5个戴红帽子;从右往左数,第8个戴蓝帽子。
戴帽子的两个工人中间有几人?14.舞蹈队共有60名学生,其中女生的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舞蹈队有多少名男生?有多少名女生?15.妈妈到市场去买水果,她买的苹果个数是梨的4倍,苹果比梨多18个。
妈妈买的梨和苹果各有多少个?参考答案1.18+26=44(下) 44×2=88(下)88-54=34(下)2.96÷8=12(元) 12-3=9(元)3.118-2=116(千克) 116÷2=58(千克)58+2=60(千克)4.25×3=75(筐) 75-10=65(筐)5.12+10=22(元) 22×2-2=42(元)6.800÷2=400(克) 400÷2=200(克)200+50=250(克)7.25+35=60(人) 60-45=15(人)8. 25+15+25=65(千克)答:两种水果一共有65千克。
苏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练习十》_0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练习(2)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上第77页6-11,思考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经历依据条件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习惯,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进一步巩固用列表法和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现实意义。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
教具准备:PPT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口算达人1. 一分钟口算大挑战:学生在1分钟内完成八道口算。
2.集体交流校对:(1)校对;(2)统计成功挑战的人数,评出“口算达人”;(3)交流错题,寻找错因。
教师巡视,了解整体的完成速度和正确率。
表扬成功挑战者,帮助做错的同学寻找错误原因。
【设计意图:本课一开始就进行口算练习,一来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二来能快速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练习课的进行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练习提升1、练习十第7题。
(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2)独立思考并解答;(3)集体交流。
追问:求“梨有多少千克”用到了哪些条件?求“苹果有多少千克”呢?比较:这两个问题的解题过程有什么不同?2、练习十第8题。
(1)认真读题,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从“小汽车开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2)独立解题。
(3)说说自己的思路,汇报结果。
(交流: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呢?)(4)集体订正。
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前两个条件先求出大客车有36辆这个新条件,再根据大客车有36辆和小汽车比大客车多7辆,求出小汽车有43辆。
3、练习十第9题。
(1)认真读题。
说说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2)要求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联系?应先求什么,怎样解答?(3)汇报算法,集体订正。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1)(第3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1)(第3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能够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3. 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2. 呈现问题老师呈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尝试解决问题。
3. 解决问题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学生评价和讨论。
4. 练习巩固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
学生完成后,老师挑选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3. 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认,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能够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PPT课件
21厘米
小军身高要 通过小华的 身高来求。
小力
小华
根再据根条据件小“华小的身力身高高和1条36件厘 米“,小小华华比比小小军力矮矮211厘5厘米米””可 可以以算算出出““小小军华的的身身高高””
小军
136-15=121(厘米) 121+21=142(厘米)
答:小军身高142厘米。
返回
练习十
今年暑假,小丽和爸爸、妈妈票是380元,食宿费 比前两项费用的总和少130元。食宿费是多少元?
苏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5 解决问题的策略
练习十
复习旧知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练习十
复习旧知
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看看能算出什么问题。
(1)红葡萄有25箱,绿葡萄有30箱。
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箱葡萄”; “绿葡萄比红葡萄多多少箱”……
(2)男生有30人,女生比男生少12人。
可以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一共有多少人”……
73-49=24(元)
24÷2=12(元) 答:一盒饼干12元。
右图中,把巧克力和两盒饼干看成一 个整体,这个整体是49元,那么左图 就可以变为49元加2盒饼干一共73元, 可以先算出饼干的单价。
有了饼干的单价,巧克
49-24=25(元)
力的单价就很好算了。 答:一盒巧克力25元。
返回
练习十
课堂小结
的少16人。
跳绳的有多少人? 12×5= 60(人)
根据条件“5组同学跳绳, 每组12人”可以算出 “跳绳的有多少人”
根据跳绳的人数和条件“拔 河的人数比跳绳的少16人” 可以算出“拔河的有多少人”
拔河的有多少人? 60-16=44(人)
返回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件(含练习十、间隔排列共4课时)
想想做做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 说怎么解答。
一个苹果重多少克?一个橙子呢? 500÷4=125(克)
125+20=145(克)
答:一个苹果重125克,一个橙子重145克。
想想做做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 说怎么解答。
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吗,买的圆珠笔 比钢笔多18支。 买了多少支钢笔?买了多少支圆珠笔?
第二天摘的个数: 第三天摘的个数:
30+5=35(个)
35+5=40(个)
新知讲解 1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5 40 45 50 30
第四天摘的个数:
第五天摘的个数:
40+5=45(个)
45+5=50(个)
从第一天摘30个,依次求出第二天、第 三天……摘多少个。
归纳总结
从已知条件出发,一步一步进行思 考,从而解决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从条件出发 思考的策略
2017/1/5
新知讲解 1
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 三天摘了多少个?
新知讲解 1
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 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什么意思?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多摘5个 +5
3×10=30(支) 30+18=48(支) 答:买了30支钢笔,买了48支圆珠笔。
想想做做
2、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 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3次呢?
弹起的高度=下落的高度÷2
8 4 2 1
想想做做
3、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 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 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3.练习十》教案2
间隔摆列
备课日期:上课日期:总课时
教课内容:P78――79页
教课目的:
1使学生可以联合详细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摆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能依据间隔摆列的特色,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愉悦,加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的巧妙。
逐渐累积研究规律的经验。
教课要点:研究并发现间隔摆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课难点:发现和归纳规律。
教课过程:
一创建情境,激发动机
1出示篮球,足球实物图和几何图形。
2引起研究动机。
讲话:小朋友经过察看,比较,发现了这里两组物体的摆列规律。
假如你在进一步察看,是否是会发现更有价值的规律呢?二主动研究,发现规律
1初步察看,发现特色。
2自主研究,发现规律。
3深入思虑,加深理解。
4回首过程,突出思想。
5应用规律,稳固理解。
小结:方才我们经过察看,比较,数一数,圈一圈等方法找到了两头物体同样时,间隔摆列的物体个数间的规律;还经过一一对应的思想,理解了为何会有这样的规律。
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四、顾反省,沟通领会
总结:我们平常看到的好多情境里,常常会有一些数学规律。
只需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平常注意察看,剖析身旁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常常思虑一些为何。
教课反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三节“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举、假设等,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册;2. 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场景: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10个苹果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个问题。
2. 例题讲解:例题:小明有15个橘子,他想把这15个橘子分给他的6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橘子?讲解解题思路:可以先假设每个朋友分到x个橘子,然后根据总橘子数列出方程求解。
3. 随堂练习:练习一:小华有8个橙子,他想把这8个橙子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橙子?练习二:小丽有12个香蕉,他想把这12个香蕉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香蕉?4. 学生独立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小明有15个橘子,他想把这15个橘子分给他的6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橘子?板书解题步骤:1. 假设每个朋友分到x个橘子;2. 根据总橘子数列出方程:6x = 15;3. 解方程得到答案:x = 2.5。
七、作业设计:1. 练习题:小亮有18个糖果,他想把这18个糖果分给他的7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答案:2.57(保留两位小数)。
2. 思考题:如果你有20个铅笔,你想把这20个铅笔分给你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铅笔?请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
26+8=34(人)
34×3=102(人) 答:合唱组有1÷02人。
2.
小军身高多少厘米?
136-15=121(厘米)
121+21=142(厘米)
答:小军身高142厘米。
÷
3.今年暑假,小丽和爸爸、妈妈去旅游。在 全部支出中,交通费是540元,景点门票是 380元,食宿费比前两项费用的总和少130 元。食宿费是多少元?
540+380=920(元)
920-130=790(元)
答:食宿费是790元。
÷
4.下面是一辆公共汽车运行过程中上、下车 人数的记录。从建设路开出时,车上乘客 有多少人?从图书馆、胜利街和中心广场 开出时呢?
5.1本笔记本比1支钢笔贵4元。1本笔记本多 少元?
义务教育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
练习十
÷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 样解答。
(1)5组同学跳绳,每组12人,拔河的人数比 跳绳的少16人。 拔河的有多少人? (答案不唯一)
5×12=60(人)
60-16=44(人) 答:拔河的有4÷4人。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 样解答。
60÷5=12(元) 12+4=16(元)
答: 1本笔记本16元。
÷
6. 13×2=26 96÷6=16 3×15=45 75÷5=15
16×3=48 84÷4=21 4×14=56 91÷7=13
÷
7.
运来香蕉280千克,运来的梨和苹果各有多少千克? 280×2=560(千克) 560+70=630(千克)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五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2)教案苏教版
4.数学应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合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2.部分学生对“画图解决策略”理解不深:有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还没有完全掌握“画图解决策略”,导致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
改进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我将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引入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强化“画图解决策略”的教学:我会通过更多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画图解决策略”,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五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2)教案苏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五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2)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章《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掌握之前所学的“画图解决策略”。具体内容包括: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标题、步骤和总结性语句
4.艺术性和趣味性:
-板书设计采用图形和线条,增加视觉吸引力
-使用幽默的语言或表情,增加趣味性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同时,学生也应该已经接触过“画图解决策略”,并能够理解图示对于解决问题的帮助。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1)(第3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1)(第3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1)(第3课时)》。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练习十的第1题到第3题。
这些题目主要考察孩子们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孩子们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运用策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快速地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其中,难点是如何让孩子们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策略,准确、快速地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主要包括黑板、粉笔和教学课件;学具则是每个孩子都有一份练习十的副本,以便他们能够跟随我的讲解进行学习和练习。
我会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尝试解决。
这样既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本质。
然后,我会讲解练习十的第1题。
我会详细讲解题目的要求和解决方法,引导孩子们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然后,我会讲解练习十的第2题和第3题。
我会采用与第1题类似的方法进行讲解,让孩子们能够系统地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会设计一些作业,让孩子们在课后进行练习。
这些作业将会包括练习十的第1题到第3题,以及一些类似的问题。
我会要求孩子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量运用所学的策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策略,并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问题,让孩子们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
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3.练习十》教案1
练习十(1)教课内容:教材第76页练习十第1-5题。
教课目的:1.使学生经历依照条件追求解决两步计算实质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剖析数目关系的策略,并能正确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质问题。
2.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进一步领会两步计算实质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系,感觉从条件想起球问题结果的剖析推理过程,发展会合直观,培育剖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想水平。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感觉数学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踊跃性。
教课要点:学会从条件想起剖析数目关系的策略。
教课难点:借助线段图进一步领会两步计算实质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系。
教课准备:课件教课过程:一、引入课题1.由下边每组条件能求出什么问题?(1)读一读条件,谈谈能想到什么?红葡萄有25箱。
绿葡萄有30箱。
男生有30人,女生比男生少12人。
小明买了6支铅笔,王老师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让学生读条件发问题、口头列式,并板书算式4倍。
说明:假如两个条件有联系,就可以提出能解决的问题。
(2)看图说一说条件,再提出问题。
让学生按图意说出两个条件,再提出一个可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头列式,板书算式。
2.引入练习讲话:今日我们练习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经过练习,大家要进一步熟习这个策略,能用它剖析问题,找出如何解答,并正确列式解决。
二、策略练习1.练习十第一题。
1)提出问题指引:请同学认真看题,想一想依据每题的条件可以提出哪些不一样的问题沟通:让学生依据每题的条件提出不一样问题,师按次序分别板书。
2)解决问题发问:第(1)题提出的问题要依据什么条件解答?同桌小朋友可以相互议论一下,等会和大家沟通,看哪个说得比较好。
沟通:同学们说一说,第(1)题的问题各要如何解答?求拔河人数要点是解决哪个问题?发问:第(2)题准备如何解答,要点是解决哪个问题?(指名说)列式解决第(1)(2)题的问题,巡视指导。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2)-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2) 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分类、排序、比较、推理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问题情境的创设:利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2. 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排序、比较、推理等策略解决问题。
3. 问题解决的过程:引导学生按照“理解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排序、比较、推理等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推理策略解决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黑板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分类、排序、比较、推理等策略解决问题。
3. 展示:每组派代表分享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2)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作业:观察生活,发现并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策略:利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教学改进: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