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概论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什么是礼仪?

狭义的礼仪是指表示尊重和敬意而容重举行的礼宾仪式.

广义的礼仪是指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为表示礼貌、礼节、而采取的合乎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规范。礼是指礼节和礼貌,仪是指仪表、仪态、仪式和仪容。礼仪则是指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的内在的气质、风度、修养、精神。礼是仪的本质,而仪则是礼的外在表现.

文化的层次性: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政治制度《仪礼》-行为规范《礼记》-对礼的行为作出解释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礼仪文化的特征:

1.礼仪具有传承性:礼仪是一种文化,具有明显的传承性

2.礼仪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3.礼仪文化具有融合性

4.礼仪文化具有相对的排他性

礼仪起源于祭祀

1.原始社会的礼仪起源于祭祀活动.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幻想有超自然体神

灵的存在.人们为了祈求神灵保佑,或是祈求神灵为其驱灾避祸,就需要一系列的仪式活动,这就是祭祀.

2.在春秋战国时代,祭祀是头等大事,甚至摆在了国防的前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出

生到死亡都有仪式存在.

3.祭祀对于民众来说,如此重要,所以人们将对神的尊敬扩大到对人的尊敬,久而久之形成

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仪.

为什么说礼仪是一种文化?(中国礼仪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纵观中国礼仪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看出,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根上的礼仪,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如从原始时代祭祀的礼仪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各民族文化中对图腾崇拜的由来;有关尊卑长幼、孝顺父母、男女有别等观念,则集中地沉淀中中华民族传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伦理。中国礼仪是这个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生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上。

1.小农经济与尊卑长幼: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状态,使人们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土地、男耕女织上,难以冲破血缘关系的网络。特殊的血缘关系、风俗习惯长期保存积累下来,成为一种极为牢固的文化结构和心理力量。

2.私学兴起与尊敬师长:孔子兴办私学,广招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子弟。在教学过程中,孔子不断强调礼和礼仪的重要。

3.言而有信与朋友相处:朋友相处是以坦诚、信实、侠义为基础,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特定的价值取向、特定的地域中,演绎着朋友这一词的的丰富内涵。今天我们的交友途径远比古人宽广,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结交朋友,基本的礼仪还是要遵循的。平等、真诚是交友的基本前提,忠诚、责任则是更进一步的要求。居高临下,缺乏互相尊敬,必导致交友失败。

4.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尚往来

5.中庸之道与含蓄之美:

礼仪的社会作用:

1.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2.礼仪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3.礼仪可以增强群体意识、塑造形象

4.礼仪可以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加强团结

5.礼仪可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平衡,满足人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礼仪产生的社会基础

礼仪产生于原始社会,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其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中国传统文化是礼仪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政治基础:在社会发展中逐渐演化出的一套完整的礼仪习俗,百姓乐用,而统治者也为了在繁荣稳定的生活中炫耀自己的势力,不断强化这些礼仪风俗的一些形式.统治阶级靠一整套完整的仪式显出威严、仁慈和尊贵。

经济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越是国泰民安的时候,越是讲究礼节的时候。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便无法完成各类仪式。

文化基础:从礼仪文化产生之时起,中国统治者出于对治理国家、维护统治的需要,对礼制不断进行强化,以孔子为代表的文人学士对礼仪积极倡导,平民百姓也各自遵循礼仪规则,两千多年来,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温文尔雅,知书达礼,是对人的好评;彬彬有礼,学而优,优而雅是对人的美誉。可见礼仪的产生要有文化做基础,因为知书才能达礼,“腹有诗书气自华”。从整个国家来看,要有一种文化氛围,才能形成对礼仪的认同。

心理基础:每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满足生理需求外,还有很多心理需求。

被认同感: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可能独立于群体之外,人类以群居方式生存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必须与他人有交流沟通,有联系,其目的就是获得群体的认同。要融入群体,就必须接收群体文化,遵循通行于群体文化中的礼仪规范。

礼仪的发展:

1.滥觞期: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以前的原始社会

2.定型期:夏商周——两汉时期

3.发展期:魏晋南北朝历经隋唐五代到两宋为止(民族融合、礼仪走向民间,民俗性)

4.衰变期:元朝“九儒十丐”

5.新生期:辛亥革命以后的时期

以吉礼(祭祀之礼)敬鬼神:向鬼神祈求,望神鬼保佑人们吉祥安康,诸事如意.

吉礼祭祀范围:1.天地是人的生存环境(封禅仪式) 封泰山而禅梁父;

2.先祖是人的生理纽带(太庙祭祖);

3.君师是引导社会前进的人物(祭孔仪式)

东道主:“东道主”一词源于《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文中写到:“诺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为此,“东道主”一词就成为“主人”的代称,而且广泛的使用起来。如在世界上某一国举行国际性的体育活动、比赛等,某国就被称为“东道主”。

鸣礼炮:鸣礼炮起源于英国,是一种向对方致敬的表示。鸣放炮数的多少,代表友好诚意和对对方的尊敬程度。礼炮响数的多少依据受礼人的身份高低而定。礼炮次数均取单数,这是因为,过去的海军迷信双数为不吉利,该习惯一直沿用至今。

以军礼摄不协,古文献中军礼分为5种:大师礼、大均礼、大田礼、大役礼、大封礼。秦汉以后,军礼范围开始缩减,主要表现为帝王率军亲征前的出师礼、帝王任命大将出征的礼仪、大军凯旋而归时的献俘礼、大阅礼、田猎礼等等。

古代嘉礼的分类: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庆贺之礼亲异姓之国。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是如何看待家庭的?

1.儒家历来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和万事兴;

2.儒家历来用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模式来处理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孝子——忠臣)

3.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历代帝王都有“家天下”的观念。(皇帝老子-父母官-子民)

夫妻之礼:把结婚仪式称为婚礼,而把婚后夫妻相处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称为夫妻之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