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升级训练二 力与直线运动专题升级训练卷
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分层突破训练2力与直线运动
专题分层突破练2力与直线运动A组基础巩固练1.(2023浙江衢州模拟)北京冬奥会速滑馆内装有猎豹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让犯规无处遁形。
某次速度滑冰比赛中,摄像机和运动员的水平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机做直线运动,运动员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摄像机在前,t1~t2时间内运动员在前C.0~t2时间内摄像机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相同D.0~t2时间内任一时刻摄像机的速度都大于运动员的速度2.如图所示,甲、乙两辆汽车并排沿平直路面向前行驶,两车车顶O1、O2两位置都装有蓝牙设备,这两个蓝牙设备在5 m以内能够实现通信。
t=0时刻,甲、乙两车刚好位于图示位置,此时甲车的速度为5 m/s,乙车的速度为2 m/s,O1、O2的距离为3 m。
从该时刻起甲车以1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下,乙车保持原有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忽略信号传递时间,从t=0时刻起,甲、乙两车能利用蓝牙通信的时间为()A.2.00 sB.4.75 sC.6.00 sD.6.25 s3.(2023河南安阳模拟)很多智能手机都有加速度传感器,能通过图像显示加速度情况,用手掌托着智能手机,打开加速度传感器,把手机向上抛出,然后又在抛出点接住手机,得到如图所示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t1=0.38 s,t2=0.55 s,t3=0.66 s,t4=1.26 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此可判断出()A.t1时刻手机的速度最大B.t2时刻手机离开手掌C.t3时刻手机处于超重状态D.手机离开手掌后上升的高度为0.45 m4.(2023全国乙卷)一同学将排球自O点垫起,排球竖直向上运动,随后下落回到O点。
设排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和速度大小成正比,则该排球()A.上升时间等于下落时间B.被垫起后瞬间的速度最大C.达到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D.下落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5.(2023山东日照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体A静止于竖直的轻弹簧上,质量为2 kg的物体B 用细线悬挂,A、B间相互接触但无压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方案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权威课件
返回目录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例 2 如图 1-2-2 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竖 直墙壁上,另一自由端位于 O 点,现用一滑块将弹簧的自 由端(与滑块未拴接)从 O 点压缩至 A 点后于 t=0 时刻由静 止释放, 滑块 t1 时刻经过 O 点, t2 时刻运动到 B 点停止. 下 列四个图像的实线部分能反映滑块从 A 运动 B 的 v-t 图像 的是( )
返回目录
第2讲
高 考 真 题 聚 焦
力与直线运动
【考题定位】 ►难度等级:中等 ►出题角度: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问题、v-t 图像等 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数学图像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返回目录
第2讲
高 考 真 题 聚 焦
力与直线运动
2. 【2013· 安徽卷】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 段位移Δ x 所用的时间为 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 x 所 用时间为 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2Δ x(t1-t2) A. t1t2(t1+t2) Δ x(t1-t2) B. t1t2(t1+t2) 2Δ x(t1+t2) C. t1t2(t1-t2) Δ x(t1+t2) D. t1t2(t1-t2)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例1 [2013· 全国卷] (15分)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 车轮在铁轨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的撞击.坐在该客车 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1次到第16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 为10.0 s.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车,当该旅客经 过货车车尾时,货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客车 行进方向运动.该旅客在此后的20.0 s内,看到恰好有30 节货车车厢被他连续超过.已知每根铁轨的长度为25.0 m,每节货车车厢的长度为16.0 m,货车车厢间距忽略不 计.求: (1)客车运行速度的大小; (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
(安徽专用)(新课标)2014高考物理二轮作业手册 专题限时集训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专题限时集训(二) [第2讲力与直线运动](时间:40分钟)1.a、b两物体从同一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v-t图像如图2-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1A.当t=5 s时,a、b两物体第一次相遇B.当t=10 s时.a、b两物体间距最大C.当t=15 s时,b物体在a物体的前面D.当t=20 s时,a、b两物体第二次相遇2.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此力的方向始终未变),而在这一过程中其余各力均不变.那么,图2-2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物体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图2-23.如图2-3所示,吊篮A、物体B、物体C的质量分别为m、3m、2m.B和C分别固定在弹簧两端,弹簧的质量不计.B和C在吊篮的水平底板上处于静止状态.将悬挂吊篮的轻绳剪断的瞬间( )图2-3A.吊篮A的加速度大小为gB.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gC.物体C的加速度大小为2gD.A、B、C的加速度大小都等于g4.如图2-4所示,在光滑平面上有一静止小车,小车图2-4上静止地放置着一小物块,小物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用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1,小车的加速度为a2.当水平恒力F取不同值时,a1与a2的值可能为(当地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A.a1=2 m/s2, a2=3 m/s2B.a1=3 m/s2, a2=2 m/s2C.a1=5 m/s2, a2=3 m/s2D.a1=3 m/s2, a2=5 m/s25.如图2-5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右面靠墙,小车的上表面是一个光滑的斜面,斜面的倾角为α,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当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在这个斜面上自由下滑时,小车对右侧墙壁的压力大小是( )图2-5A.mgsin αcos αB.Mmgsin αcos αM+mC.mgtan αD.Mmgtan αM+m6.如图2-6所示,两个小物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相距9 m,现使它们分别以初速度v A=6 m/s和v B=2 m/s同时相向运动,已知两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它们( )图2-6A.经约0.92 s相遇B.经约1.38 s相遇C.经2 s相遇 D.不可能相遇7.如图2-7甲所示,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0沿逆时针方向运行.t =0时,将质量M=1 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物体相对地面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2-7A.传送带的速率v0=10 m/sB.传送带的倾角θ=30°C.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D.0~1.0 s和1.0~2.0 s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8.如图2-8所示,两个倾角相同的滑竿上分别套有A、B两个质量均为m的圆环,两个圆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C、D,当它们都沿滑竿向下滑动并保持相对静止时,A的悬线与杆垂直,B的悬线竖直向下.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图2-8A.A环受滑竿的作用力大小为(m+M)gcos θB.B环受到的摩擦力f=mgsin θC.C球的加速度a=gsin θD.D受悬线的拉力T=Mg9.体育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做了一个“捡豆子”的游戏,在100 m的直跑道上距离出发点12 m处放有若干红豆,距离出发点100 m处放有若干绿豆.游戏规则是从100 m起点跑到有红豆和绿豆处,速度为0时分别捡起1颗豆子来,看谁用的时间最短.已知某同学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均为3 m/s2,运动的最大速度不超过9 m/s.求该同学捡起2种豆子所需要的最短时间.10.如图2-9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薄木板,它的右端与桌面的右端相齐.薄木板的质量M=1.0 kg,长度L=1.0 m.在薄木板的中央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0.5 kg,小滑块与薄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0,小滑块、薄木板分别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μ2=0.20.设小滑块与薄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某时刻起对薄木板施加一个向右的拉力使木板向右运动.(1) 若小滑块与木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拉力F1至少是多大?(2) 若小滑块脱离木板但不离开桌面,求拉力F2应满足的条件.图2-9专题限时集训(二)1.D [解析] 当t =10 s 时,a 、b 两物体位移相等,第一次相遇,选项A 、B 错误;当t =15 s 时,b 物体的位移小,b 物体在a 物体的后面,选项C 错误;当t =20 s 时,a 、b 两物体第二次相遇,选项D 正确.2.D3.C [解析] 未剪断轻绳时,弹簧弹力kx =3mg ,剪断轻绳瞬间,弹簧弹力不变,对物体B ,加速度为0;对A 和C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kx +3mg =3ma ,则a =2g ,选项C 正确.4.D [解析] 当小物块与小车间为静摩擦力时,两者一起运动,加速度相同,且有最大加速度时静摩擦力最大,则a max =μmg m =3 m/s 2,选项A 、B 错误;当小物块与小车间为滑动摩擦力时,两者发生相对运动,小物块的加速度a m =μmg m =3 m/s 2,而小车的加速度a M=F -μmg M>3 m/s 2,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5.A [解析] 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 m =mgsin αm =gsin α,对小车和物块整体,水平方向右侧墙壁对小车的压力F N =ma m cos α=mgsin αcos α,选项A 正确.6.C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a A =a B =μmg m =2 m/s 2,B 减速到0的时间为t 1=v B a B =1 s ,1 s 内A 、B 各自发生的位移x A =v A t -12a A t 2=5 m ,x B =v B t -12a B t 2=1 m ,可见,1 s 内两物体不会相遇,则相遇发生在B 停下后,设相遇需时间t 2,则x A ′=v A t 2-12a B t 22=9m -1 m ,解得t 2=2 s ,选项C 正确.7.B [解析] 当物体的速度等于传送带的速度后,摩擦力突变,物体运动性质变化,由图可得传送带的速率v 0=10 m/s ,选项A 正确;当物体速度小于10 m/s 时,加速度a 1=Δv 1Δt 1=10 m/s 2,而a 1=gsin θ+μgcos θ;当物体速度大于10 m/s 时,加速度a 2=Δv 2Δt 2=2 m/s 2,而此时摩擦力反向,a 2=gsin θ-μgcos θ,解得μ=0.5,θ=37°,选项C 、D 正确.8.B [解析] 对C ,合力F 1=Mgsin θ=Ma ,则C 球的加速度a C =gsin θ,对A 、C 整体,A 环受滑竿的作用力F NA =(m +M)gcos θ,选项A 、C 正确;对D ,合力为0,则悬线拉力T =Mg ,对B 、D 整体,B 环受滑竿的摩擦力f =(m +M)gsin θ,选项B 错误,选项D 正确.9.16.7 s[解析] 设某同学做匀加速运动到最大速度的时间为t 1,位移为x 1,则t 1=v m a =93 s =3 s ,x 1=v m t 12=9×32m =13.5 m以最大速度匀减速运动到0的时间和位移与加速过程相同,则从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又减速到停下的总位移x =2x 1=27 m>12 m ,这说明捡红豆前不可能加速到最大速度,设捡红豆前的最大速度为v ,加速的时间为t 2,则x 0=v 22a ×2,即122=v 22×3,解得v =6 m/st 2=v a =63s =2 s红豆与绿豆的距离x′=100 m -12 m =88 m>27 m ,这说明捡绿豆前加速到最大速度后要匀速运动一段时间t 3,即捡绿豆时,应先加速,再匀速最后减速.对匀速运动:x 2=x′-2x 1=v m t 3,即88-27=9t 3,解得t 3=6.8 s 该同学捡起2种豆子所需要的最短时间t =2t 2+t 3+2t 1=16.7 s. 10.(1)4.5 N (2)F 2≥6 N [解析] (1)设小滑块与薄木板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小滑块的加速度为a 1,薄木板的加速度为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1mg =m a 1F 1-μ1mg -μ2(m +M)g =M a 2, 且a 1=a 2解得F 1=4.5 N即小滑块与木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拉力F 1至少是4.5 N.(2)设小滑块经时间t 后脱离木板,脱离木板时的速度为v ,在桌面上滑动的加速度为a 3,小滑块脱离木板前,薄木板的加速度为a 4,空间位置变化如图所示,则v =a 1t , μ2mg =ma 3,滑块脱离木板前的位移:x 1=v22a 1,滑块脱离木板后的位移:x 2=v22a 3,x 1+x 2=L2.木板位移满足:L 2+x 1=12a 4t 2,F 2-μ1mg -μ2(m +M)g =Ma 4,联立解得:F 2=6 N.即要使小滑块脱离薄木板但不离开桌面,拉力F 2应满足的条件是:F 2≥6 N.。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分层突破练2力与直线运动含答案
专题分层突破练2 力与直线运动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基础巩固1.(2024新课标卷)一质点做直线运动,下列描述其位移x 或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的理解。
位移图像代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速度图像代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同一时刻,只能有1个位移值或速度值,选项C 正确,A 、B 、D 错误。
2.(多选)(2024内蒙古赤峰一模)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小物块的质量均为m ,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
现对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则长木板加速度a 的大小可能是( )A.0B.μgC.32μg D.F2m答案 BD解析 若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则小物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加速度相同,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2ma ,解得a=F2m ;若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则小物块与长木板相对运动,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 ,解得a=μg 。
故选B 、D 。
3.(2024广西卷)让质量为1 kg 的石块P 1从足够高处自由下落,P 1在下落的第1 s 末速度大小为v 1。
再将P 1和质量为2 kg 的石块绑为一个整体P 2,使P 2从原高度自由下落,P 2在下落的第1 s 末速度大小为v 2,g 取10 m/s 2,则( ) A.v 1=5 m/s B.v 1=10 m/s C.v 2=15 m/s D.v 2=30 m/s答案 B解析 P 1与P 2释放之后均做自由落体运动,v 1=v 2=gt=10 m/s,选项B 正确。
4.(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如图所示,在平直路面上进行汽车刹车性能测试。
当汽车速度为v 0时开始刹车,先后经过路面和冰面(结冰路面),最终停在冰面上。
刹车过程中,汽车在路面上与在冰面上做加速度不同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所受阻力之比为7∶1,位移之比为8∶7。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2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4~6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10分,选对但不全的得5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小车,小车质量为m0=5 kg,小车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1 kg的木块,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用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下列关于木块的加速度a1和小车的加速度a2,可能正确的有()A.a1=2 m/s2,a2=1 m/s2B.a1=1 m/s2,a2=2 m/s2C.a1=2 m/s2,a2=4 m/s2D.a1=3 m/s2,a2=5 m/s22.(·河北名校联盟联考)如图为用索道运输货物的情景,已知倾斜的索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重物与车厢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
当载重车厢沿索道向上加速运动时,重物与车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重物对车厢内水平地板的正压力为其重力的1.15倍,sin 37°=0.6,cos 37°=0.8,那么这时重物对车厢地板的摩擦力大小为()A.0.35mgB.0.30mgC.0.23mgD.0.20mg3.如图甲所示,粗糙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质量为0.3 kg 的小物块静止在A点。
现有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推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F,小物块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为C点,小物块从A到C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
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物块到C点后将沿斜面下滑B.小物块加速时的加速度是减速时加速度的C.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D.推力F的大小为6 N4.(·湖北荆门调研)下面四个图象依次分别表示四个物体A、B、C、D的加速度a、速度v、位移x和滑动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训练2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训练2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2-10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一个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 ).图2-10A.将立即做变减速运动B.将立即做匀减速运动C.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做加速运动,速度继续增大D.在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2.以36 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m/s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A.12.5 m B.2 mC.10 m D.0.5 m3.一质点受到10 N的力的作用时,其加速度为2 m/s2;若要使小球的加速度变为5 m/s2,则应该给小球施的力的大小为( ).A.10 N B.20 NC.50 N D.25 N4.我国道路安全部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最大速度为120 km/h,交通部门提供下列资料: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0.3~0.6 s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A.100 m B.200 mC.300 m D.400 m5. (2012·安徽卷,17)如图2-11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 ).图2-11A.物块可能匀速下滑B.物块仍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C.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D.物块将以小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6. (2012·海南单科,6)如图2-12所示,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面和bc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一初速度为v0的小物块沿斜面ab向上运动,经时间t0后到达顶点b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滑.在小物块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是( ).图2-12二、多项选择题7.(2012·新课标,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8.一个质量为0.3 kg的物体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如图2-13所示,图线a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时的v-t图象,图线b表示撤去水平拉力后物体继续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13A.水平拉力的大小为0.1 N,方向与摩擦力方向相同B.水平拉力对物体做功的数值为1.2 JC.撤去拉力后物体还能滑行7.5 m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9.(2012·天津卷,8)如图2-14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块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最大值f m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图2-14A.0~t1时间内F的功率逐渐增大B.t2时刻物块A的加速度最大C.t2时刻后物块A做反向运动D.t3时刻物块A的动能最大10.如图2-15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均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沿斜面方向的力F拉物块A使之以加速度a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当物块B刚要离开C时F的大小恰为2mg.则( ).图2-15A .物块B 刚要离开C 时B 的加速度也为a B .加速度a =gC .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可以计算出加速度a =12gD .从F 开始作用到B 刚要离开C ,A 的位移为mgk三、计算题11. (2012·江苏泰州三模)如图2-16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 、B 两个物体,B 在前,A 在后,A 正以6 m/s 的速度向右运动,B 静止;当A 、B 之间距离为18 m 时,在A 、B 之间建立相互作用,其作用力为恒力,此后B 物体加速,经过4 s ,物体B 的速度达到3 m/s ,此时撤去A 、B 之间的相互作用,A 、B 继续运动又经4 s ,A 恰好追上B ,在这一过程中:求:图2-16(1)在A 物体追上B 物体前,B 运动的位移大小;(2)在两物体间有相互作用时,物体A 和B 的加速度a A 和a B 的大小; (3)物体A 和B 的质量之比. 12.如图2-17所示,“”形木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木块水平表面AB粗糙,光滑表面BC 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木块右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力传感器受压时,其示数为正值;当力传感器被拉时,其示数为负值.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C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过程中,传感器记录到的力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求:图2-17(1)斜面BC 的长度;(2)滑块的质量;(3)运动过程中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参考答案1.C [物体在力F作用下向左加速,接触弹簧后受到弹簧向右的弹力,合外力向左逐渐减小,加速度向左逐渐减小,速度增大,当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力F时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速度最大,物体继续向左运动,弹簧弹力大于力F,合外力向右逐渐增大,加速度向右逐渐增大,速度减小,最后速度减小到0,此时加速度最大,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2.D [由v t=at可得t=2.5 s,则第3 s内的位移,实质上就是2~2.5 s内的位移,x=12at′2=0.5 m.]3.D [根据F1=ma1,把F1=10 N,a1=2 m/s2,代入,得m=5 kg,再由F2=ma2,把m=5 kg,a2=5 m/s2代入,解得F2=25 N.]4.B [当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最长,路面的动摩擦因数最小时对应的最长距离是安全距离.v=120 km/h=33.3 m/s,反应时间t=0.6 s内位移x1约为20 m;又μmg=ma,a=3.2 m/s2,s2=v22a=173 m;s=s1+s2=193 m.]5.C [设斜面的倾角为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物块的加速度a=mg sin θ-μmg cos θm,即μ<tan θ. 对物块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F后,物块的加速度a′=mg+F sin θ-μmg+F cos θm=a+F sin θ-μF cos θm,且F sin θ-μF cos θ>0,故a′>a,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6.C [物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由能量守恒知,物块在c点的动能小于初动能,即v<v0,A项错误;物块在ab段和bc段分别做匀减速和匀加速运动,且a1>a2,故B、D错误,C正确.]7.AD [物体的惯性指物体本身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或者说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选项A正确;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B错误;行星在圆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而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选项C错误;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一直运动下去,选项D正确.]8.AB [图线a表示的v-t图象加速度较大,说明物体所受的拉力与摩擦力方向相同,则F+f=ma a=0.2 N,图线b表示物体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有f=ma b =0.1 N ,解得F =f =0.1 N ,A 项正确;有水平拉力时,物体位移为s =5+32×3 m=12 m ,故拉力做功的数值为W =Fs =1.2 J ,B 项正确;撤去拉力后物体能滑行13.5 m ,C 项错误;动摩擦因数μ=f mg =130,D 项错误.] 9.BD [在0~t 1时间内物块A 所受的合力为零,物块A 处于静止状态,根据P =Fv 知,力F 的功率为零,选项A 错误;在t 2时刻物块A 受到的合力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此时物块A 的加速度最大,选项B 正确;物块A 在t 1~t 2时间内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在t 2~t 3时间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t 3时刻,加速度等于零,速度最大,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10.BD [物块B 刚要离开C 时B 的加速度为0,A 项错;未加F 时对A 受力 分析得弹簧的压缩量x 1=mg sin 30°k =mg2k,B 刚要离开C 时对B 受力分析得弹簧的伸长量x 2=mg2k,此时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sin 30°-kx 2=ma ,解得a =g ,B 项正确、C 项错;物体A 的位移x 1+x 2=mg k,D 项正确.] 11.解析 物体B 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1)x B =v B 2t 1+v B t 2=⎝⎛⎭⎫32×4+3×4m =18 m.(2)a B =Δvt 1=0.75 m/s 2A 物体先减速运动再匀速运动 A 减速运动的位移:x 1=v 0t 1-12a A t 21=6×4-12a A ×42=24-8a A , A 匀速运动的位移:x 2=(v 0-a A t 1)×t 2=24-16a A ,由题知x A =x 1+x 2=x B +18,即48-24a A =18+18, 解得a A =0.5 m/s 2.(3)由牛顿第三定律有F 1=-F 2,则质量之比m A m B =a B a A =32.答案 (1)18 m (2)a A =0.5 m/s 2 a B =0.75 m/s 2 (3)3212.解析 (1)分析滑块受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1=g sin θ=6 m/s 2通过图象可知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 1=1 s由运动学公式得:s =121t 21=3 m.(2)滑块对斜面的压力为N 1′=mg cos θ 木块对传感器的压力为F 1=N 1′sin θ 由图象可知:F 1=12 N ,解得m =2.5 kg.(3)滑块滑到B 点时的速度为:v 1=a 1t 1=6 m/s ,由图象可知:f 1=5 N ,t 2=2 s ,滑块受到的摩擦力f =f 1=5 N ,a 2=f m 2 m/s ,s 2=v 1t 2-12a 2t 22=8 m ,W =fs 2=40 J.答案 见解析。
安徽省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升级训练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专题升级训练卷
专题升级训练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在每道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如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力为G ,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 1,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 2,则( )。
A .F 1=G sin αB .F 2=G tan αC .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 1与F 2的合力变大D .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 1减小,F 2增大2.(2012·安徽名校高三联考)如图所示,一斜劈C 被两个小桩固定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B 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 连接,连接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B 受到C 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 .C 可能受到左边小桩的弹力C .不论B 、C 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C 一定受到右边小桩的弹力D .水平面对C 的支持力的大小可能等于B 、C 的总重力3.F 1、F 2是力F 的两个分力。
若F =10 N ,则下列哪组力不可能是F 的两个分力( )。
A .F 1=10 N F 2=10 NB .F 1=20 N F 2=20 NC .F 1=2 N F 2=6 ND .F 1=20 N F 2=30 N4.(2012·泗县一中模拟)在建筑工地上有一台塔吊正在匀速吊起一块水泥板,如图所示。
水泥板重G ,绳PA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G ,绳AB 、AC 等长且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G ,则AB 与AC 之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
A .30°B .60°C .90°D .120°5.(2012·重庆名校联考)如图所示,凹槽半径R =30 cm ,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在沿半径方向的轻弹簧挤压下处于静止状态。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力与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微专题突破练(解析版)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一小石块从空中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不计空气阻力。
经过b 点时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速度为3v ,则ab 段与ac 段位移之比为( ) A.1:3 B.1:5 C.1:8 D.1:92、如图所示,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他每隔0.4s 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4个小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成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210m/s g =)( )A.1.6mB.2.4mC.3.2mD.4.0m3、空降兵某部官兵使用新装备从260m 超低空跳伞成功。
若跳伞空降兵在离地面224m 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12.52m/s 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空降兵的安全,要求空降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m/s (g 取102m/s )。
则( )A.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125m,相当于从2.5m 高处自由落下B.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125m,相当于从1.25m 高处自由落下C.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99m,相当于从1.25m 高处自由落下D.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99m,相当于从2.5m 高处自由落下4、从塔顶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A 的时刻为计时零点,0t 时刻,在与A 球0t 时刻所在位置的同一水平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B ,若两球都只受重力作用,设小球B 下落时间为t ,在A 、B 两球落地前,A 、B 两球之间的距离为x ∆,则0xt t∆-的图线为( )A. B. C.D.5、取一根长2m 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
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 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 、60cm 、84cm,如图所示。
某同学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
高考物理直线运动二轮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届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专题过关检测直线运动(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1所示.取g =10 m/s2.则( )图2-1A.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5 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 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 m解析:小球第一次落地瞬间的速度大小为5 m/s ,反弹的初速度大小为3 m/s.A 错,B 对.小球第一次弹起的初速度最大,则上升的高度最大,为.m 45.0m )5.08.0(232'0=-⨯=⋅=t v h C 对,D 错.答案:BC2.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 s 时间内受到力F 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2-2所示,则质点在( )图2-2A.第2 s 末速度改变方向B.第2 s 末位移改变方向C.第4 s 末回到原出发点D.第4 s 末运动速度为零解析:该质点在前2 s 内,沿F 方向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再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从第2 s 末到第4 s 末的2 s 内,仍沿F 方向,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再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该质点一直朝一个方向运动,4 s 末速度减为0,因而D 正确. 答案:D3.(2010湖北部分重点中学二联,17)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逐渐减小,经时间t 物体的速度变为v ,物体在t 时间内的位移为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 v s 2<B.t v s 2=C.t v s 2>D.无法判断解析:由质点运动情况可画出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从图象容易得出质点位移.2t v s >答案:C4.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 图中(如图2-3),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 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移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3A.在0~10 s 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20 s 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1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 =10 s 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解析:甲车做速度为5 m/s 的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初速度为10 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在t =10 s 时,两车的速度相同,在此之前,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两车的距离越来越大;在此之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两车的距离又逐渐减小,在t =20 s 时两车相遇,故选项A 、B 、D 均错.5~15 s 内,两图线所围成的面积相等,故两车的位移相等,选项C 正确. 答案:C5.(2010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末调研,18)如图2-4所示,甲、乙两物体分别从A 、C 两地由静止出发做加速运动,B 为AC 中点,两物体在AB 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 1,在BC 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 2,且a 1<a 2.若甲由A 到C 所用时间为t 甲,乙由C 到A 所用时间t 乙,则t 甲与t 乙的大小关系为 ( )图2-4A.t 甲=t 乙B.t 甲>t 乙C.t 甲<t 乙D.无法确定 解析:设AB =BC =s ,对甲的运动过程,在AB 段:v B 甲2=2a 1s ,BC 段,v C 甲2-v B 甲2=2a 2s ,可得:v C 甲2=2s (a 1+a 2);对乙的运动过程,在BC 段:v B 乙2=2a 2s ,AB 段:v A 乙2-v B 乙2=2a 1s ,可得:v A 乙2=2s (a 1+a 2);由以上各式据a 1<a 2可以得:v B 甲<v B 乙,v C 甲=v A 乙,再由210v v v +=可知在整个过程中,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根据,vst =所以t 甲>t 乙,选B. 答案:B6.如图2-5所示为一物体沿南北方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图2-5A.3 s 末物体回到t =0时的位置B.3 s 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C.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直向南D.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直向北解析:物体向南做匀减速运动,速度是负方向(向南),所以加速度a 是正方向(向北),0~6 s 图象为一条直线,斜率不变,所以D 正确. 答案:D7.如图2-6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v-t 图象,在t 1和t 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时间由t 1到t 2的过程中( )图2-6A.加速度增大B.加速度不断减小C.平均速度v =(v 1+v 2)/2D.平均速度v >(v 1+v 2)/2解析:根据图线的斜率可知加速度不断减小.假设从t 1到t 2的过程中做匀减速运动,则平均速度为,221v v +而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始终小于做匀减速运动时的速度,因而平均速度也将小于.221v v +.综上选B.答案:B8.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它在某段时间内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 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C.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解析: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中间位置处在中间时刻的后面,所以v 1>v 2,选项A 对,C 错.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中间位置处在中间时刻的前面,所以v 1>v 2,选项B 对,D 错. 答案:AB9.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 ;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由此可以求得( ) 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解析:设时间间隔为T ,第1次、第2次闪光时的速度为v 1、v 2,第1次与第2次、第2次与第3次、第3次与第4次闪光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s 3.由s 3-s 1=2aT 2求得加速度a =3 m/s 2;由s 2-s 1=s 3-s 2求得s 2=5 m ;根据s 1、s 2可求得第1次与第3次闪光间的平均速度,m/s 5.3221=+=Ts s v 而,2v v =再根据v 2=v 1+aT 可求得v 1=0.5 m/s.故选项A 、B 、C 正确. 答案:ABC10.如图2-7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s =7 m ,物体A 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v A =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v B =10 m/s ,由于摩擦力作用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2 m/s 2,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时间为( )图2-7 A.7 sB.8 sC.9 sD.10 s解析:对B 物体,v B =at 得t =5 s ,也即B 物体经5 s 后停止.m.2522==avs B B 对A 物体,在5s 内运动了s A =v A t =20 m.当B 物体停止运动后,s +s B -s A =v A t ′,得t ′=3 s.故物体A 追上B 的时间为t +t ′=8 s.选项B 正确. 答案:B第Ⅰ卷 非选择题二、填空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6分)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2-8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 、B 、C 、D 四段纸带回答:图2-8(1)在B 、C 、D 三段纸带中选出纸带A 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________.(2)若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则打A 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 2.解析:设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位移为s 1、s 2、s 3、s 4、s 5,由s 2-s 1=s 3-s 2=s 4-s 3=s 5-s 4可知s 5=54.0 mm ,故撕下的那段应该是 C.加速度大小.m/s 6.0m/s 101.00.300.362232212=⨯-=-=-T s s a 答案:(1)C (2)0.612.(14分)某同学用如图2-9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图2-9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 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10中0、1、2……6点所示.图2-10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 1、s 2、s 3……s 6.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e.分别计算出s 1、s 2、s 3……s 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66332211t s t s 、t s 、t s f.以t s 为纵坐标、t 为横坐标,标出t s 与对应时间t 的坐标点,画出t ts-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 Hz 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F.重锤(2)将最小刻度为1 mm 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的位置如图2-11所示,则s 2=cm ,s 5=cm.图2-11(3)该同学在图2-12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t ts-图线.图2-12(4)根据t ts-图线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 0=m/s ;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m/s 2.解析:(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利用刻度尺测量各点之间的距离. (2)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mm ,故要估读到0.1 mm ,即要读到0.01 cm 位. (3),cm/s 66cm/s 2.020.13,cm/s 5.37cm/s 08.0352====v v 描出对应的两点,再连线即可得t ts-图线. (4)由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可求得初速度,由2021at t v s +=得,210at v t s +=在t ts-图线中斜率为2a,图线的斜率则表示加速度的一半. 答案:(1)A C(2)2.97~2.99 13.17~13.19 (3)如图所示(4)0.16~0.20 4.50~5.10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9分)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运动,速度均为16 m/s.在前面的甲车紧急刹车,加速度为 a 1=3 m/s 2,乙车由于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 s 而晚刹车,已知乙的加速度为a 2=4 m/s 2,为了确保乙车不与甲车相撞,原来至少应保持多大的车距?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乙追上甲时,二者的速度刚好相等,设为v ,作出二者运动的过程示意图如上图,设甲车刹车的时间为t则v =v 0-a 1t ① v =v 0-a 2(t -t 0)①由①①得t =2 s v =10 m/s 因此甲乙应保持的车距:,2)(200000t vv t t v v t v s ⋅+--++⋅=代入数据得s =1.5 m. 答案:1.5 m14.(10分)如图2-13,A 、B 两物体相距s =7 m 时,A 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正以v a =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正以v B =10 m/s 的初速度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2 m/s 2,求A 追上B 所经历的时间.图2-13解析:设物体B 减速至零的时间为t 则0-v b =at 0,s 5s 2100==t 在此时间内物体B 的位移为.m 25m 51021210=⨯⨯==t v s B BA 物体在这5 s 内前进 S A =v A t 0=20 m, 显然sB +7 m>s A .所以A 追上B 前,物体B 已经静止,设A 追上B 经历的时间为t ′ 则.s 8s 4725m 7'A =+=+=v s t B 答案:8 s15.(10分)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启动加速度a 1 4 m/s 2 制动加速度a 2 8 m/s 2 直道最大速度v 1 40 m/s 弯道最大速度v 2 20 m/s 直道长度s 218 m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 1=40 m/s ,然后再减速到v 2=20 m/s ,212212111;;t t t a vv t a v t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解析:不合理.理由是:如按以上计算,则质点完成位移为218m.m 2752222221121≠=-+a v v a v所以以上做法不对,而且说明最大速度一定比40 m/s 要小. 正确结果:设在直道上最大速度为v ,则有22221222a v v a v s -+= 代入数据并求解得v =36 m/s 则加速时间s,911==a vt 减速时间s,2222=-=a v v t 最短时间为t =t 1+t 2=11 s. 答案:不合理.理由见解析 11 s16.(11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 、B ,质量均为m =0.8 kg,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2-14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A 物块受到水平拉力F 作用和B 物块不受拉力作用的v-t 图象,求:图2-14(1)物块A 所受拉力F 的大小; (2)8 s 末物块A 、B 之间的距离s .解析:(1)设A 、B 两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 由v-t 图可得22111m/s 75.0m/s 08612=--=∆∆=t v a ① ,m/s 5.1m/s 046022222-=--=∆∆=t v a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① 算出(a =1.5 m/s 2同样给分)对A 、B 两物块分别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f =ma 1① f =ma 2①由①~①式可得F =1.8 N.(2)设A 、B 两物块8 s 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由图象得m 72m 8)126(211=⨯+⨯=sm 12m 46212=⨯⨯=s所以s =s 1-s 2=60 m或用公式法求解得出正确答案的同样给分. 答案:(1)1.8 N (2)60 m新课标第一网。
安徽庐江二中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力和直线运动(2)
13 专题训练——力和直线运动(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1.如图甲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两个水平力F 1与F 2的作用,静止不动,现保持力F 1不变,使力F 2逐渐减小到零,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能正确描述木块运动情况的图象是图乙中的()2.用一根长1m 的轻质细绳将一副质量为1kg 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 ,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 )(g 取210m/s ) ABC .1m 2 D.m 43.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材料物体组成的连接体在斜面上向上运动,当作用力F 一定时,m 2所受绳的拉力大小( ) A .与θ有关B .与斜面动摩擦因数有关C .与系统运动状态有关D .等于4.质量为 0.5kg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下滑到斜面的底端后进入粗糙水平面滑行,直到静止,它的v-t 图象如图4所示。
(g 取10m/s 2)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斜面的倾角为60°B .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是5NC .物体与水平面的动磨擦因数为0.25D .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合外力是2.5N5.电梯内的地板上竖直放置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上方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
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 ;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压缩了x 。
试判断电梯运动的可能情况是( )A .以大小为2g 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 .以大小为2g 的加速度减速上升C .以大小为g 的加速度加速下降D .以大小为g 的加速度减速下降6.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
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A. 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B. 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C. 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D. 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7. 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
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专题分层突破练2 力与直线运动
专题分层突破练2 力与直线运动A组1.在一段笔直的路面上有一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经1.5 s停止,刹车距离为9 m。
若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停止前最后0.5 s的位移是( )A.1 mB.1.5 mC.2 mD.2.5 m2.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1~2 s 的平均速度大小( )A.等于3 m/sB.大于3 m/sC.小于3 m/sD.无法确定3.(北京卷)如图所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在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前运动。
飞船和空间站的质量分别为m和M,则飞船和空间站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为( )A.MM+m F B.mM+mFC.Mm F D.mMF4.(山东卷)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斜面上有一木板,其下端与斜面上A点距离为l。
木板由静止释放,若木板长度为l,通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Δt1;若木板长度为2l,通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Δt2。
Δt2∶Δt1为( )A.(√3-1)∶(√2-1)B.(√3−√2)∶(√2-1)C.(√3+1)∶(√2+1)D.(√3+√2)∶(√2+1)5.(广东东莞二模)如图所示,某同学练习踢毽子,假设毽子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受到大小不变的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列v-t和a-t图像可能正确反映毽子被竖直向上踢出后,经一段时间又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6.大型商场的螺旋滑梯是小孩喜欢游玩的设施,该设施由三段轨道组成,小孩从第一段OA轨道进入后,从第二段轨道A处由静止开始加速下滑到B 处,AB段总长为16 m,小孩在该段通过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规律为s=0.125t2(s单位为m,t单位为s),小孩在第三段BC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BC长度为,小孩最终刚好停在C点处。
小孩可视为质点,求:(1)小孩在BC段的加速度大小;(2)小孩与BC轨道的动摩擦因数μ。
7.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倾斜传送带以某一恒定的速率逆时针运行。
现将一小滑块(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的顶端,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速度的二次方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安徽庐江二中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力和直线运动(1)
专题训练——力和直线运动(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1.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接球。
他每隔t ∆时间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将球抛出(小球在手中停留时间不计),总共有5个球。
如将球的运动看做是竖直上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每个球的最大高度都是5m ,那么(g 取10 m/ s 2)( )A. t ∆= 0. 2 sB. t ∆=0. 3 sC. t ∆= 0. 4 sD. t ∆=0. 5 s2.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10m/s 2)错误的是( )A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B .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 m/sC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0. 45 mD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1. 25 m3.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时弹簧伸长了4cm ,再将重物向下拉1cm ,然后放手,则在刚释放的瞬间,重物的加速度大小是(g=10m/s 2)( ) A 、2.5m/s 2 B 、7.5m/s 2 C 、10 m/s 2 D 、12.5m/s 24.一物体恰能在一个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可以证明此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则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 )A .大小为零B .方向水平向右C .方向水平向左D .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5.如图所示,两个等大的水平力F 分别作用在物体B 、C 上.物体A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
物体A 、C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1,物体B 、C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2,物体C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3,则( )A. 0,0,0321===f f fB. 0,,0321===f F f fC. 0,0,321===f f F fD. F f F f f ===321,,06.水平传送带的工作长度为L=20 m ,以v = 2 m/s 的速度匀速传动,已知某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是0.1,该物体从轻轻放在传送带的一端直到到达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是(g=10 m/s 2)( )A. 2sB. 10 sC.10sD.11 s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 的作用。
安徽省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和运动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专题一力和运动第2讲力与直线运动体系构建考向分析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规律是运动学中的重要规律,是历年的高考热点。
从近几年的高考考点分布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在本讲内容中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规律的应用及其图象。
题型多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题目情景新颖,经常与其他考点相结合来综合命题。
从设题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四个热点:(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此类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物理模型和情景的建立。
(3)追及相遇问题。
弄清过程,画出过程草图,找出临界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运动图象。
复习中要注意对运动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
热点例析热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应用技巧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为零后可能再反向运动。
如果整个过程中加速度恒定,则可对整个过程列矢量式方程。
2.公式的灵活选用位移公式,速度公式,位移速度公式,平均速度公式。
【例1】在一档娱乐节目中,有一个关口是跑步跨栏机,它的设置是让挑战者通过一段平台,再冲上反向移动的跑步机皮带并通过跨栏冲到这一关的终点。
现有一套跑步跨栏装置,平台长l1=4 m,跑步机皮带长l2=32 m,跑步机上方设置了一个跨栏(不随皮带移动),跨栏到平台末端的距离l3=10 m,且皮带以v0=1 m/s的恒定速率转动,一位挑战者在平台起点从静止开始以a1=2 m/s2的加速度通过平台冲上跑步机,之后以a2=1 m/s2的加速度在跑步机上往前冲,在跨栏时不慎跌倒,经过2秒爬起(假设从摔倒至爬起的过程中挑战者与皮带始终相对静止),然后又保持原来的加速度a2,在跑步机上顺利通过剩余的路程,求挑战者全程所需要的时间。
规律小结1.认清物体运动的过程,分阶段讨论。
2.合理选择表达式,总结常用运动规律。
3.注意矢量表达式,正方向的选取。
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一长为l的长方形木块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A、B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木块前端P先到达A点,之后经过t1时间整个木块通过了A点,而前端P到达B点后,整个木块通过B点所用时间为t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升级训练二力与直线运动(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7分,共63分。
在每道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012·江苏单科)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
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2.(2012·湖北黄冈模拟)一皮带传送装置如图所示,皮带的速度v足够大,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已知滑块与皮带之间存在摩擦,当滑块放在皮带上时,弹簧的轴线恰好水平,若滑块放到皮带上的瞬间,滑块的速度为零,且弹簧正好处于自由长度,则当弹簧从自由长度到第一次达到最长这一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加速度a先减小后反向增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3.(2012·辽宁丹东四校协作摸底测试)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0.1 kg的物体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竖直弹簧固定在升降机内,当升降机以4 m/s2的加速度加速向上运动时,上面弹簧对物体的拉力为0.4 N;当升降机和物体都以8 m/s2的加速度向上运动时,上面弹簧的拉力为()。
A.0.6 N B.0.8 NC.1.0 N D.1.2 N4.(2012·上海普陀质检)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当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图乙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x、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甲乙5.(2012·安徽理综)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
A.物块可能匀速下滑B.物块仍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C.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D.物块将以小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6.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的运动图象。
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以知道()。
A.小车做曲线运动B.小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C.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D.小车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7.(2012·湖北孝感二模)甲、乙两车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甲车图象为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乙车图象为顶点在坐标原点的抛物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B.0~t1时间段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C.t1时刻,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的2倍D.0~t1时间段内,t1/2时刻甲、乙距离最大8.(2012·合肥一中高三冲刺)质点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已知质点速度v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v-x图象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质点的加速度逐渐增大D.质点的加速度逐渐减小9.(2012·重庆模拟)如图所示,运动员“3 m跳板跳水”运动的过程可简化为:运动员走上跳板,将跳板从水平位置B压到最低点C,跳板又将运动员竖直向上弹到最高点A,然后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落入水中。
跳板自身重力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向下运动(B→C)的过程中,先失重后超重,对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B.运动员向下运动(B→C)的过程中,先失重后超重,对板的压力一直增大C.运动员向上运动(C→B)的过程中,超重,对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D.运动员向上运动(C→B)的过程中,超重,对板的压力一直减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7分)10.(12分)(2012·安徽理综)质量为0.1 kg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t图象如图所示。
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34,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取g=10 m/s2。
求:(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的大小;(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11.(15分)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
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0=4 m/s的速度沿倾角θ=30°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v —t图线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
求:(1)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a1;(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
12.(10分)(2012·广东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在海滨游乐园里有一种滑沙的游乐活动。
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部B点后沿水平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
斜坡滑道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滑板与两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0,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1)若斜坡倾角θ=37°,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60 kg,求人在斜坡上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sin 37°=0.6,cos 37°=0.8)(2)由于受到场地限制,A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只有s=50 m,为确保人身安全,请根据计算说明,在设计斜坡滑道时,对高度应有怎样的要求?参考答案1.C 解析:设皮球受到的阻力为F =k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F =ma ,两式联立可得 mg +kv =ma ,皮球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则加速度也逐渐减小,当v →0时a =g ,故选项C 正确。
2.D 解析:滑块在水平方向受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 f 和弹簧向右的拉力kx ,合力F 合=F f -kx =ma ,而x 逐渐增大,所以加速度a 先减小后反向增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3.A 解析:当升降机以4 m/s 2的加速度加速向上运动时,由上面弹簧对物体的拉力为0.4 N 可知,下面弹簧对物体一定为支持力,设为F 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上-mg +F 下=ma 1,解得F 下=1 N 。
F 下-F 上=0.6 N 。
当升降机和物体都以8 m/s 2的加速度向上运动时,F上′-mg +F 下′=ma 2,F 下′-F 上′=0.6 N ,联立解得F 上′=0.6 N ,选项A 正确。
4.B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说明乙的速度大于甲,选项B 正确,A 、C 、D 错误。
5.C 解析:根据题意,放在斜面上的物块沿斜面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下滑,在沿斜面方向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①,在物块上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 后,在沿斜面方向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sin θ-μ(mg +F )cos θ=ma 0②,由①②易知a 0>a ,选项C 正确,选项A 、B 、D 错误。
6.C 解析:由v —t 图象的意义,小车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不变,始终为正,所以A 错。
v —t 图象为曲线则说明加速度发生变化,所以并不是匀变速运动,B 错。
位移与v —t 图象所围面积始终增大,D 错。
由图象可得最大速度约为0.8 m/s ,C 对。
7.B 解析:由题给的位移—时间图象可知,甲、乙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选项A 正确;在0~t 1时间段内,甲的位移大于乙,t 1时刻后甲的位移小于乙,t 1时刻,甲、乙位移相等,0~t 1时间段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选项B 错误;由乙车图象为顶点在坐标原点的抛物线可知乙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 1时刻,甲车位移x 1=v 1t 1,乙车位移x 2=v 2t 1/2,根据t 1时刻甲、乙位移相等,可得v 2=2v 1,选项C 正确;由at 21/2=v 1t 1可得乙车加速度a =2v 1/t 1,在0~t 1时间段内,当at =v 1时甲、乙距离最大,解得t =t 1/2,即t 1/2时刻甲、乙距离最大,选项D 正确。
8.C 解析:v =kx ,a =Δv Δt =k Δx Δt=kv ,可见加速度a 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速度是不断增大的,因此只有选项C 正确。
9.B 解析:运动员由B →C 的过程中,先向下加速后向下减速,即先失重后超重,但跳板的形变量一直变大,所以跳板所受的压力一直变大,A 项错,B 项对;运动员由C →B 的过程中,先向上加速后向上减速,即先超重后失重,跳板所受的压力一直变小,C 、D 项错。
10.答案:(1)0.2 N (2)0.375 m解析:(1)由v -t 图象可得小球下落时的加速度为:a =8 m/s 2由牛顿定律可得:ma =mg -f ,f =mg -ma =0.2 N ;(2)小球落地后反弹的速度为:v =3 m/s ,上升时:ma ′=mg +f ,得:a ′=12 m/s 2,小球上升做匀减速运动v 2=2ah ,升至最高点:h =0.375 m 。
11.答案:(1)8 m/s 2 (2)0.34 (3)2 m/s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木块经0.5 s 滑至最高点由加速度定义式a =Δv Δt有 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a 1=v 0t 1=40.5m/s 2=8 m/s 2 (2)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得上滑过程中:mg sin θ-μmg cos θ=ma 1代入数据得μ=0.34(或0.35)(3)下滑的距离等于上滑的距离x =v 202a 1=422×8m =1 m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下滑过程中:mg sin θ-μmg cos θ=ma2下滑至出发点的速度大小v=2a2x联立解得v=2 m/s12.答案:(1)2 m/s2(2)小于25 m解析:(1)在斜坡上下滑时,人与滑板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f=maF N-mg cos θ=0另外有F f=μF N由以上各式联立解得a=g sin θ-μg cos θ=2 m/s2(2)设斜坡倾角为θ,斜坡的最大高度为h,滑至底端的速度为v,则v2=2ah sin θ沿BC滑行的加速度为a′=μmgm=μg沿BC滑行的距离为L=v22a′为确保安全,应有L+h cot θ≤s联立解得h≤25 m,斜坡的高度不应超过2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