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合集下载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危险因素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危险因素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危险因素龚辉;王卫群;范维琥;王亚芬【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4(031)003【摘要】目的分析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的危险因素.方法心内科的住院病人142例,分别以高频超声检测其IMT,并以IMT≤1.0 mm或>1.0 mm分成正常IMT和IMT增厚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等;所有病人均做CPn-IgG检测.分别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以上因素及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吸烟、年龄与IMT的关系.结果以IMT增厚与否进行分组,两组间年龄[(52.3±10.5)对(64.1±7.7)岁;t=7.568,P<0.001]、收缩压[(18.17±3.03)对(19.44±3.00)kPa;t=2.412,P=0.017]、BUN[(5.56±1.74)对(6.28±1.65)mmol/L;t=2.394,P=0.018]、UA[(321.2±82.7)对(356.3±86.7)mmol/L;t=2.386,P=0.018]、LDL[(2.543±0.806)对(2.967±1.163)mmol/L;t=2.296,P=0.024]有差异;两组间CPn-IgG阳性率略有差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1%对60.4%;x2=2.723,P=0.099);其余包括吸烟史、舒张压及各项生化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LDL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为1.132(95%可信区间1.079~1.188)和1.618(95%可信区间1.054~2.482).结论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LDL;其他相关因素包括血尿酸、血尿素氮等;CPn感染在其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并非主要的作用.【总页数】4页(P247-250)【作者】龚辉;王卫群;范维琥;王亚芬【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心内科,上海,200540;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心内科,上海,2005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心内科,上海,2005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尹秋生;冬兰;周冬翠2.汉族人群乙醛脱氢酶2基因 Glu504 Lys 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 [J], 马孝湘;刘玉萍;王林;何霞;杨雁华;陈晓平3.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与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王婷;吴卫平4.烟酸联合阿托伐他汀在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斑块形成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J], 高乐;张棠;何国欢5.老年人血糖异常波动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相关性研究 [J], 黄馨谅;白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的早期预测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的早期预测
重 要 意 义 。 另 有学 者 研 究 发 现 , 管 颈 动 脉 I 尽 MT 与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程 度 及 严 重性 存 在 相 关 性 。 是 亦 有 研 究 表 明 二 者 相 但 关 程 度 较 弱 l 。导 致 这 种 弱 的 相 关 性 的 可 能 原 因 有 : 脉 粥 】 动 样 硬 化 的 进 展 扩 散尽 管 能够 导 致 临 床 事 件 的 发 生 , 并 不 一 定 但 导 致 管 腔 狭 窄 , 窄 只是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进 展 的 一 个 晚 期 表 现 。 狭 目前 认 为 导 致 临床 事 件 更 为 常 见 的 原 因 是 粥 样 斑 块 的特 点 而 不 是 斑块 所 致 的狭 窄程 度 已知 I 增 厚 与粥 样 斑 块 形 成 是 MT 两 个 不 同 的 病 理过 程 。随 访 评 估 干 预 治 疗 效 果 颈 动 脉 超 声 与
Hoa 等 研 究 提 示 颈 动 脉 I l j MT 与 冠 脉 病 变 支 数 显 著 正
相 关 , 对 冠 心 病 有 较 好 的预 测 能 力 。另 外 有 研 究 表 明斑 块 面 并 积 与 冠 心 病 的 关 系 更 为 密切 , 块 面 积 相对 斑块 厚 度 ( I ) 斑 如 MT 而 言 是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进 展 的 更 为 敏 感 的 标 志 物 ] a n n 。S l e o 等_ 1 究 表 明 , 无 动 脉 硬 化 者 比较 ,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患 者 发 研 与 颈
技术 包括 颈 动 脉 内 中 膜 厚 度 、 搏 波 传 导 速 度 、 臂 指 数 等 。 脉 踝
本文 就 其 研 究 进 展 做 一 综 述 , 探 讨 近 年 来 的 研 究 成 果 与 共 以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定对评估心血管病的预后价值 (1)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定对评估心血管病的预后价值 (1)

有研究显示,合并CIMT增厚或斑块的早发冠心 病患者经介入治疗后,近期发生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 心肌梗死及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远高于CIMT正常 的早发冠心病者;CIMT每增加O.1 mm,急性心肌梗 死的危险性增加11%。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经降脂 治疗后CIMT变化情况,来评价降脂疗效,进而评估 心血管的危险性。 霍晓燕(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广东
万方数据
・584・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年7月第16卷第7期
Chin
J Hypertension,Jul 2008,V01.16 No 7
超声检测CIMT可作为反映全身As的一个窗口。大 量文献已证实了超声方法检查CIMT的可靠性和重 复性,且结果显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 查IMT及斑块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颈 动脉内中膜增厚与缺血性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多种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 的独立因子。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 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规定CIMT≥O.9 mm为增厚,如 IMT≥1.3 mm则定义为斑块。2007 ESC/ESH高血 压指南中也强调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脉搏波速度 (PwV)、ABI测定及CIMT测定以期早期评价血管的 亚临床病变。 但目前的超声测量由于测量仪器本身的性能、测 量部位的定位和操作者的精度还存在一定的误差,如 salonen等研究发现不同操作者测量颈总动脉IMT 的偏差为10.5%,而同一操作者为8.7%,测量误差占 总变异的1%,故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规范。 戴伦(滁州市全椒人民医院,安徽滁州239500) 测定CIMT是评价全身AS的指标。CIMT增加 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据统计,有颈动脉斑块存在 者,其IMT每年增长显著,可达o.01 mm;而无斑块 存在者,每年仅增长O.006 mm;C1MT>1 mm者, 86%有斑块存在。CIMT也是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强 大独立指标。一些研究发现,CIMT每增加1个标准 差,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率增加1.36倍,CIMT每 增加o.15 mm,脑梗死增加1.82倍。临床资料表明 有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逆转CIMT的增长,如长效 CAA,ACEI/ARB和他汀类,从而延缓、改善甚至逆转 动脉硬化的进程。测定CIMT可以作为抗高血压治 疗中药物选择的指标。 陈锋(谷城县中医院内科,湖北谷城441700) 已有许多研究证实颈动脉超声可用以评价AS性 疾病的发病情况,ClMT测定是观察和评价AS病变 的窗口,其检测方法简便易行,无创伤,重复性好。因 此在2007年ESH/ESC高血压指南中将超声显示有 颈动脉壁增厚(IMT>O.9 mm)或斑块者,是亚临床血 管病变的一个公认指标。 顾东,唐莉英(安徽省九成医院心内科,安徽安庆246220) 超声波难以辨认内膜与中膜之间界面,只能测得 内膜和中膜总厚度。在测量前应在较大范围内检测斑 块形成情况,选择无斑块处测量CIMT。发现和测量 斑块不能代替CIMT的测量,前者反映AS的程度,而 颈动脉CIMT主要反映AS的情况。特别是中膜的增

高血压前期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论文

高血压前期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论文

高血压前期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

方法:从本院进行健康查体的人群中选出高血压前期者45例,正常血压者50例,原发性高血压者45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对象的生化指标和颈总动脉imt。

结果:高血压前期组颈动脉imt(1.09±0.48)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0.73±0.37),p<0.05。

高血压前期组颈动脉imt(1.09±0.48)与高血压组相当(1.32±0.58),p>0.05。

相关性分析imt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相关,p<0.05。

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加,已经开始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血尿酸;颈动脉粥样硬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中图分类号】r 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126- 01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指征之一是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增加[1]。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表现之一,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检测由于其无创性、操作简便,临床上常常被做为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目的是为了早期筛查心脑血管事件的易患人群,以便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收集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本院进行健康查体的人群,其中高血压前期者45例(高血压前期组),其中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50.80±12.58)岁。

原发性高血压者45例(高血压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60±9.81)岁。

正常血压者50例(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5,女25例,平均年龄(50.37±10.55)岁。

详细询问所有入选对象病史,严格进行体格检查。

入选标准为:血压符合美国jnc诊断标准: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为120 mmhg≤sbp<140 mmhg和(或) 80mmhg≤dbp<90mmhg,正常血压诊断标准为<120/80 mmhg,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为sbp≥140 mmhg 和(或)dbp≥90 mmhg。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一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阿洛卡超声Prosound α7检查所有参与人员的颈动脉,探讨IMT值、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结果:实验组颈动脉IMT值大于对照组,CCAD值(颈动脉管腔直径)小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85.4%)高于对照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脑梗死可以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预测。

【关键词】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445.1;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183-01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大脑局部区域脑部供血障碍引起的相应区域的功能障碍。

有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1]。

因此对颈动脉硬化斑块、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脑梗死的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笔者就IMT值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5年5月—2016年5月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实验组,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有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2]。

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9.3±2.1)岁,平均体重(64.9±3.4)kg。

另选取同一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8.7±2.6)岁,平均体重(65.3±3.1)kg。

所有参与本次研究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软件检验,发现P>0.05,不会影响研究结果。

1.2 方法所有参与研究者均需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仪器选择阿洛卡超声Prosound α7诊断仪。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曹亚薇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8(017)013
【摘要】目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其创伤性和价格因素制约着这种方法的普及。

因此探讨无创的、经济的冠心病诊断预测指标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许多资料表明,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硬化有着相同的发病机制及相应的危险因素,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颈动脉IMT及斑块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的一个简便的指标。

本院利用无创超声测量了123例就诊患者的颈动脉IMT和斑块情况,探讨了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

【总页数】2页(P1991-1992)
【作者】曹亚薇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五医院,河北,邢台,054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冠心病患者监测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临床价值
2.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老年人群心血管事件中的评估价值
3.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
厚度特点及其预测价值4.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特点及其预测价值5.心-踝血管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动脉硬化疾病评价中的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张琼【摘要】:研究背景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如何在急性冠脉事件前诊断冠心病、积极预防和治疗甚为重要。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一直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费用高昂、有创、需要设备条件高等难以广泛普及,也很难成为观察病情变化、病变消长的手段。

探索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来评估冠心病将一直是冠心病防治史上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周动脉和冠状动脉同为全身血管床一部分,它们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同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从早期阶段到最后出现临床综合征,其病理过程大概可分为3个阶段: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管内膜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中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内膜增厚阶段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阶段,增厚内膜将来可形成斑块,而斑块形成为其晚期阶段。

内中膜厚度(inti ma-media thickness,IMT)是动脉壁内膜和中膜厚度之和,动脉粥样硬化最早累及内膜,故IMT 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

1986年,Pignoli等首先描述了用高分辨率超声的方法测量IMT,并与病理组织学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这两种方法测量的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超声这一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以准确检测大、中血管的内膜。

正常动脉管壁的血管超声表现为“双线征”,即两条平行的强回声线中间有一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而这两条回声线之间的距离即为内膜中膜厚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问世以来,以其经济、简便、无创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检测外周大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检查方法。

外周大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其解剖部位固定,解剖标志清楚,位置表浅,易于辨认和寻找,超声能直接测量,所以可以使用小而轻的高分辨、高频率探头观察外周血管形态学改变从而间接动态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情况。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血 管死 亡 风 险增 加 7 , % 总病 死 率 风 险 增 加 6 。动 脉 粥 样 %l
硬 化 通 过 内膜 平 滑 肌 细 胞 层 数 增 加 而 产 生 胶 原 纤 维 、 力 纤 弹 维 及 蛋 白 聚糖 , 动 脉 壁 内膜 中 层 增 厚 , 力 指 数 增 高 , 脉 使 阻 动 粥样 斑 块形 成 。本 研 究 显 示 , 脉 压 组 颈 动 脉 内膜增 厚 、 动 高 颈 脉 斑块 检 出 率 明显 增 高 , 2组 患 者 的血 糖 、 脂 均 在 正 常 范 而 血 围 , 龄 也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示 脉 压 是 导致 2组 问检 验 结 果 差 年 提 异 的 唯 一 因 素 , 明 脉压 与 I 说 MT及 动 脉 粥 样 斑 块 均 呈 明 显 正 相关 , 和 国 内 外 大 型 临 床试 验 报 道 干 预 血 压 , 其 是 脉 压 能 这 尤 明 显减 少冠 心 病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程 度 和 各类 并 发 症 相 一 致 。颈 动 脉位 置表 浅 , 用 高 频 超声 对 它 进 行 检 测 具 有 无 创 、 辨 率 应 分
颈 动脉 内 中膜 厚 度 (MT 的改 变 能 反 映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I ) 程 度 ,2 0 (0 5中 国 高 血 压 防 治 指 南 》 将 颈 动 脉 I ( 已 MT≥ 0 9 . mm 及 粥 样 斑 块 列 入 靶 器 官 损 害 , 影 响 高 血 压 预 后 的 因 为 素 … 。 笔 者 测 量 了 20 - 2 0 0 4 0 7年在 本 院住 院 就 诊 的 8 2例 原 发 性 高 血压 患 者 的 颈 总 动 脉 I MT, 探 讨 脉 压 与 颈 总 动 脉 以
____
同 血压 患者 脉压 与颈 总动脉 内 中膜 厚 度 的相 关 性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定量指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效果观察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定量指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效果观察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定量指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定量指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120名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密切相关,而弹性定量指标对心脏病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研究采用了血管超声技术进行量化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讨论得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定量指标在心脏病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研究结论指出这两个指标可以作为心脏病的辅助诊断手段,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有望进一步完善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关键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弹性定量指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效果、研究设计、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应用前景、结论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脏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诊断难度较大,临床诊断常常需要多种检查手段配合使用。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定量指标作为新兴的心脏病诊断方法备受关注,其在心脏病筛查、病情评估和治疗效果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反映了颈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其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弹性定量指标则可以客观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弹性和柔软性,为心脏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支持。

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定量指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于提高心脏病的早期诊断率、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定量指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效果的观察。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验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探讨弹性定量指标在心脏病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和方法。

通过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定量指标在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为医学界和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快捷的诊断手段,提高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128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表现,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与96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

结果: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高于健康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

高血压、糖尿病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密切联系(P<0.05)。

但是血脂水平与斑块的形成无明确关系。

颈动脉斑块组和非斑块组的吸烟、饮酒和性别无明显差异。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

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患者有明显的相关性,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intima media thickness of carotid artery in cerebral infarction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and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and the association ofcarotidatherosclerosi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Using the colou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technique,the carotid intimalmedial thickness,position of plaques were measured at both the infarction and infarction-flee sides in 128 patients with cerebralstroke,and compared with 96 cases in the controlled group.Results:patients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showed presence of carotid arteriosclerosis,the incidence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By analysis,we found carotid plaque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with age(P<0.01).It was correlated to high blood pressure.dia-betes and increased fibrinogen level(P<0.05).No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plaque and and blood lipid level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n plaque group and no plaque group in smoking,drinking and gender.the incidence of carotid plaque in CI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1.Conclusion:Stroke occurence is closely corelated to the carotid arteriosclerotic,Using the colou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technique to find carotid arteriosclerosi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avoid and predict stroke events.Increased CA IMT andplaque are importantriskfactors of CI and many factors are contributed to them.[Key words]Brain infarction;Color Doppler uhrasonography;Carotid arteriosclerosis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多发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最危险疾病之一。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联合高血压与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联合高血压与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联合高血压与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摘要: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此类病症目前属于全身性动脉系统血管疾病,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颈部动脉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等病症有直接联系。

在通过超声检查后,可发现硬化斑块。

此类病症中,也会有高血压等症状,也是所存在的危险因素之一,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引言:高血压病症会促使血管内皮损伤,同时,颈动脉中层膜增厚是病症早期的表现。

当增厚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形成硬化斑块。

当硬化斑块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导致破裂、出血等情况出现,最终会出现继发性血栓。

一、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IMT增厚属于典型的动脉硬化标志,通过超声检测,以及心血管疾病实验,是最为普遍采用的替代终点。

翻阅国外相关文献,颈动脉斑块检测数值IMT>1.0mn此时可确诊为粥样斑块,此时厚度会>1.0mm。

经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可形成体表庄口,对其进行监测,通过诊断,可以采用药物进行治疗。

在超声检测下,斑块可分为以下几类:(1)扁平斑:由于脂纹沉积所以内膜中会出现局部隆起,在产生弥漫性增厚之后,不像,显示内膜不完整,并且会呈现低回水。

(2)软斑:如果纤维组织出现增生以及盖严,出现沉积的情况。

那么此时也会形成斑块,并且还会有血栓形成。

(3)硬斑:斑块在形成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钙化,此时会体现出强回声。

(4)溃疡斑:崩溃的表面欠光滑,形态不已,在超声下显示溃疡边缘低回声。

二、 IMT与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根据临床调查显示,在采用彩超检查之后,可明显体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IMT增厚、可明显见到斑块。

另外,缺血性脑病目前也成为此类病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检查有重要意义。

ROC曲线分析,斑块的行成,会对心脑血管疾病带来一定的危害。

三、. IMT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出现内膜增厚的情况,会引发冠心病。

冠脉堵塞目前明显的增加,所以预测在未来心脑血管疾病会发生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医学 信 息
临床 医学
6 脑缺 血 损伤 .
ME IA F R A I N DC LI O M TO N
Hale Waihona Puke N.2 01 o0 21
・4 9 ・ 6
E O除 了 于造 血 系 统外 一 般 还 在 非 造 血 系 统 中体 现 出 。现 今 其 在 猴 、 P 海 马 、 中能够 查 到 其 的形 态 。一 般 都 在 脑 毛 细血 管 内皮 细 胞 、 人 星形 胶 质 细 胞 、 胶 质 细胞 、 经元 等 , n 小 神 Wag等进 行 了动 物 实验 研 究应 用 E IA进 行 测 LS 量 , 明 了其 能 够 通过 血 脑 屏 障 , 和脑 部 在 缺 血 的 状 态 下 , P 表 这 E O结 合 之 后 , 再通 过 胞 饮进 入 患者 的脑 中 。外 源 性 的 E O可 以让 增 加缺 血 边界 区新 合 成 P 细 胞 的数 量 、 进 神 经元 祖 细 胞 迁 移 到 缺 血皮 层 、 经元 再 生 且 功 能 增 强 、 促 神
能 够增 加 脂多 糖 诱 导 的 脾 细 胞 增 殖 的 状 态 。 Tzn osi 也证 明 了此 点 。 r kwk 等 o
由上可推测 E O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具有促进作用。 P
[ ] 占锦峰 , 3 刘志红 , 谢红浪, 糖尿病 肾病患者 贫血 的特 点及 其相关因 等. 素 分析 [] 心 脏 病 与透 析 肾移 植杂 志 ,07,6 6 :1 J 20 1 ( ) 57—5 1 2.
状态。
crncrnlaue J. m Jk nyDs20 3 ( )2 0— 5 . hoi ea flr[] A i e i,08,5 2 :5 2 6 i d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测在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测在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山东 医药 20 年第 4 卷第 3 09 9 期
颈 动 脉 内一 中膜 厚 度 检测 在 糖 尿病 脑 梗死 患 者 中 的应 用
刘 薇。 徐武 华 , 李恒 青 , 郭顺华 , 徐 刚
( 州市红 十字会 医院 , 东广 州 5 0 2 ) 广 广 12 0
[ 要]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 4 摘 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 ( MC 组 )5 例单 纯糖尿病 ( M组 )5 D I 、1 D 、O例单 纯脑梗死
符合 19 9 9年 WHO糖 尿病 诊 断标 准 , 并排 除急 性应 激情况 , 如糖 尿病 酮症 、 渗性 昏迷 和各种 急 慢性 感 高
染 ;0例 单 纯 脑 梗 死 患 者 ( I ) 男 2 5 C 组 , 4例 、 2 女 6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P< .5 与 C 组 比较,P< .5 ‘ 00 ; I 0 0
山东 医药 2 0 0 9年 第 4 9卷第 3期
[ ]V r a , i I B d aaM e a no enat oi n 1 e L S , a i d V, t 1 dt l n gn m a d m S I w .E h i a s
itr u i n e l k n-6 i h b to te u t h ra h r g n c e e t fC — e n i iin a tn ae t e p o t e o e i f c so v s u a ti mea lp t i a e c i i r l o x d t e t s a c l r marx tlo r e n s a t t o e f o i ai sr s o v y危 险 因素 之一 , 尿病 糖 脑梗 死发 生率 在男 性 是 非糖 尿 病 人 群 的 2 5倍 , . 在 女J 高达 4倍 , 病 死 率 是 非糖 尿 病 患者 的 3 7 陛则 其 . 倍 。其原 因为 糖尿 病 患 者 常 有胰 岛素抵 抗 、 质 代 脂 谢 紊乱 、 内皮 细胞 和凝 血 机 制 异 常等 多 种致 动 脉 硬

颈、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颈、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关性 。方法 : 经冠状动脉造影 正常者 2 9例 ( 正常组) 冠状动脉有病 变者 7 , 6例( 冠心病 组) 利 用高频超 声检测颈动 ,
脉 、 动 脉 I T及 肱 动 脉 F 。 结 果 : 支病 变组 、 股 M MD 单 多支 病 变组 颈 动 脉 、 动 脉 I T 明 显 高 于 正 常 组 . 动 脉 F 股 M 肱 MD
w t o o aya e i ae Z A G Qog , S N —o , C NA -u , T NGXa— n . D pr e tf i c rn r r r ds s H N i h ty e n O GXud HE i a A i mi e a m n h o g t o
a d rc i r r o — dae i t n ( MD i p t ns i oo a r r dsa e M e o s 1 5p t ns ee n a ha at y w me i d l i b l e f l t d ao F ) n a e t w t c r r at i s . i h ny e y e t d 0 ai t w r h e d ie t n r a g u ( 2 ) a dc rn r h at i ae ( HD go p ( i d d no om l r p n: 9 n oo a e r d e s C ) ru a=7 ) c odn e e u s f o n r v i o y s 6 a c rig o h s l r a tt r to c o y
【 src】 Obet e T x l ete e t nhp e encr i, e oa at yit — da h k es I T Abtat jci oepo l i si b t e a t fm rl r r ni mei ti ns (M ) v r h rao s w od e ma c

部队体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超声检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部队体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超声检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部队体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超声检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安芳;程晨;崔明亮【摘要】目的:采用超声技术检测部队体检者颈动脉内-中膜(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厚度,分析颈动脉IMT增厚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体检人员共1 578例,分别进行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及颈动脉超声等检查,按照颈动脉IMT是否增厚分为2组,比较2组间临床指标,分析颈动脉IMT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IMT增厚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非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值分别为0.908、2.313、1.300、1.625、1.249、2.191).结论:早期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及早控制可能影响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性疾病具有指导作用.【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6(037)010【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影响因素;超声检查【作者】安芳;程晨;崔明亮【作者单位】300162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一病区;300162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一病区;300162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一病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R445.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早期反应,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是用于评价早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1],并且被认为是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颈动脉IMT超声检测结果与组织学上的IMT密切相关,所以常采用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并观察斑块情况,它操作简便、无创伤、易于重复。

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诊断标准

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诊断标准
颈总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分为 颈内动脉 ICA 颈外动脉 ECA 分叉处稍膨大解剖学上称颈动脉窦
颈总动脉
▪左右侧颈总动脉分别发自主动脉弓和无名动脉
▪位于胸锁关节后方,上行于气管和喉的两旁
▪终未分成颈内和颈外动脉,分叉的位置高低不 一致
颈动脉窦
该窦是压力感受器 为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 部分,有时仅局限于颈内动脉起始部
同侧颈 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
比值是提示颅内颈内动脉系统远端阻塞性病 变较有价值的诊断标准之一
正常值小于0.8 大于1.5—1.8提示狭窄程度达50% 大于1.8则狭窄程度>60%.
高于正常值2.0以上,再结合病人血流速度的
改变(以增高为主),可提示同侧颈内动脉远 端阻塞性病变
阻力指数与搏动指数
箭头所示为Ⅱ峰
舒张早期可见反向血流
正常颈内动脉血流及频谱 正常颈外动脉血流及频谱
3、正常人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血流速度
参数测值(本实验室采用)
PSV(cm/s) EDV(cm/s) RI
颈总动脉 91.3±20.7 颈内动脉 67.7±14.3 颈外动脉 70.4±16.1
27.1±6.4 27.3±6.4 18.1±5.1
公式:(A1-A2)/A1 *100%
A1:血管横截面本身的面积 A2:血管狭窄处剩余管腔面积
4、血流速度
MAX:最大血流速度,测定频谱收缩 期最高峰
MIN:最小血流速度,测定频谱舒张 期最末点
MEAN:平均血流速度,测定时收缩早 期始至舒张期末期止,用包络
线沿一个心动周期的频谱勾划。
ICA/CCA比值
颈部动脉:距分叉部位2cm处 颈内动脉:距起始膨大部位远端1.0~1.5cm处 椎动脉:颈椎第5~4或4~3椎体间管腔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_中膜厚度(IMT)与血压变异性(BPV) 的关系,评价通过观察颈动脉IMT来推测血压变异大小的作用。

方法共12 5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IMT、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有关参数、卧位_立位动作前后血压测量,根据IMT≤1.0mm与>1.0mm分两组对比分析。

结果在测动态血压的病例中,两组年龄、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24小时平均舒张压、脉压指数(脉压占收缩压比率)相仿,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和白昼收缩压变异性IMT>1.0mm组大于IMT≤1.0m m组(P值分别为<0.01和<0.05),而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及所有舒张压变异性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在测卧位_立位动作前后血压的病例中,IMT>1.0mm组收缩压增高率大于IMT≤1 .0mm组(P<0.05)。

结论颈动脉IMT大者收缩压变异增大,活动可能是血压变异增大的促发因素。

[关键词]颈动脉内_中膜厚度;血压变异性;动态血压监测;卧位_立位动作前后血压测量血压变异性BPV,也称血压波动性)是指血压随生理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变异的情况。

在临床中常常遇到一些病人的血压变化较大,往往不能以某次或几次所测的血压为标准,但颈动脉内_中膜厚度(IMT)却是相对稳定不变的,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作为观察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1]。

BPV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结果不一,多数研究表明BPV与血管损害的严重性相联系[2]。

动态血压监测可观察病人的血压变化情况,即可评价BPV。

本文旨在找出一些颈动脉IMT与BPV 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因果关系作一些探讨,试图通过本项研究能够以相对静止的颈动脉IMT来预知动态多变的血压,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02年3月至2006年2月本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病人共125例,其中男76例,女49例,年龄34~87(平均61.7±11.4)岁。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标准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标准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标准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是指颈总动脉内膜和外膜之间的距离,一般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测量。

正常人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标准可以根据性别和年龄来区分。

根据研究,成年男性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应在0.5-0.9毫米之间,而成年女性应在0.4-0.7毫米之间。

年龄增加会导致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研究中使用的测量方法有所差异,所以具体的标准可能会稍有不同。

此外,个体差异也会影响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量结果。

因此,如果有疑似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最好由医生进行评估和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背景】还记得赫赫有名的Framingham危险评分吗?Framingham危险评分来自于弗明汉心脏病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它是根据胆固醇水平和非胆固醇因素计算个体未来10年冠心病的发作几率。

胆固醇以及非胆固醇因素如糖尿病、腹主动脉瘤、中风,都是让人惴惴不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们在波澜不惊的生活之下必须时刻警惕心血管事件的不期而至。

然而,你相信吗,2011年7月21日的NEJM一篇原始论文指出,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是继Framingham危险评分之外,又一达摩克利斯之剑?你信与不信,我反正是信了~【方法】来自Tufts大学的Joseph F.Polak等人筛选出来自Framingham Offspring的2965名志愿者,以平均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内动脉最大内中膜厚度为暴露因素,经过平均7.2年后,观察志愿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之后,再利用多变量Cox模型分析内中膜厚度与其他危险因素。

此外,研究者还根据长达八年的Framingham危险评分将志愿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并加入颈内动脉厚度重新分类,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否变化。

【结果】在2965名志愿者中,共有296人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周围血管病、心衰。

在颈
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大PK中,颈总动脉完全败走麦城。

重新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当颈总动脉厚度作为暴露因素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变化在1个标准差之内,而C统计量(C statistics)更是没有显著变化。

而反观胜利者颈内动脉,当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时,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比为1.21,C统计量也轻度增高。

此外,在把Framingham研究中的危险因素当做整体进行分类后,再观察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的影响力,发现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时,志愿者患病的危险率为
7.6%,瞬间秒杀颈总动脉的0%。

脂质斑块通常是心血管事件的幕后黑手,不仅仅是冠状动脉,颈内动脉也未能幸免。

在内中膜厚度大于1.5mm时,即有脂质斑块形成时,心血
管事件发生危险率为7.3%,且C统计量为0.014。

【讨论】当C统计量变化较小时,应该如本研究所示,观察对象重新分类,来确定新的危险因素是否真的影响观察结果。

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也是一个有效评价新危险因素的指标。

尽管本例研究只是局限于白种人,但是介于Framingham危险因素是一个不论国籍不论种族不论肤色四海皆宜的国际主义战士,有理由相信颈内动脉内中膜的确会影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如今,美国心脏病协会已经将其作为Ⅱa级危险因素写入指南,这项研究无疑为其提供了更加确凿的依据。

【结论】颈内动脉最大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球至颈动脉窦
以上1cm段内中膜最大厚度)完胜颈总动脉平均厚度,是胆固醇等Framingham危险因素之后又一隐形杀手。

Carotid-Wall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Joseph F. Polak,Michael J. Pencina,et al.N Engl J Med 2011; 365:213-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