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楚文化与楚辞的产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楚文化与“楚辞”的产生

中国的文化,和它本身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诗经》普遍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流传广泛的文学形式,到现在还家喻户晓。而我们向来以“风”、“骚”并称,这其中的“风”代表的是《诗经》中的十五国风,而这“骚”讲的就是《楚辞》中的《离骚》了。《诗经》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楚辞》则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二者正好代表了两种典型的文学风格。由此可见,《楚辞》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了。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由于战国时代社会的根本变化,私人著书的风气大盛。屈原的“楚辞”也就是在开始有了私家著述的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产生的。所以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家,他的诗歌创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从集体歌唱到个人专著的新纪元。屈原“楚辞”的特别是一种骚体形式,这一形式是从民间歌曲,特别是楚声歌曲学习来的。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而代之以从三四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这是诗歌的发展,也是文学的革新。

“楚辞”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在文学史上能具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与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化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例如,“楚辞”中的句子末尾多用“兮”、“思”等字,这就是借鉴于楚声和楚歌。收集在《诗经》中的《汉广》、《江有记》等都产生在楚国境内,《说苑》中的《越人歌》、《楚人歌》,《孟子》中的《沧浪歌》,都是楚歌的代表,它们的形式和风格都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有的歌词每隔一句的末尾用一个语助词“兮”、“思”等。

其次,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楚国的巫歌,即“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祀神时使男女巫双扮作神与迎神者,互相唱和,这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楚辞》中屈原所在作的《九歌》,其前身本是当时湘楚一带的民间祭神的歌颂,可以看出巫歌对《楚辞》的直接影响。

最后,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地道的楚地方言。楚声,即楚国的方言。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几句,其中“兮、扈、搴、阰”即为楚地方言。另外“兮”“些”作为虚词叹语,极其频繁的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总之,“楚辞”的形成,除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开创性作用外,丰富的楚国文化在其中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为“楚辞”的产生提供了文化依据和背景依靠,也提供了许多具体的语言工具,从而使“楚辞”成为弘扬楚国文化的重要渠道,二者相辅相成,流芳百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