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基础预习及复习巩固讲义 第四讲 感觉世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级下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精品课件)
1、在水槽中盛上水,用一枝铅笔不 断轻触水面,水面上就会形成一 圈一圈的水波,向外传播。水槽 中的软木塞会怎样运动?
2、了解烛焰的摇晃情况
总结: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 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1、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 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
2、声波的应用: (1)超声波:超声波粉碎担结石 (2)次声波
播的快慢一样吗? 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吗?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固体液体和气体振动能发出声音,振动能发出声音。 1、一根橡皮筋、一根钢尺,试着使它们发出声音。 固体液体和气体振动能发出声音,振动能发出声音。 (1)超声波:超声波粉碎担结石 传播的形式: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 固体液体和气体振动能发出声音,振动能发出声音。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有趣现象。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有趣现象。 1、在水槽中盛上水,用一枝铅笔不断轻触水面,水面上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外传播。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
动而产生的。 固体液体和气体振动能发出声音,振动
能发出声音。
1、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声,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 1、在水槽中盛上水,用一枝铅笔不断轻触水面,水面上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外传播。
第一声沿铁管壁传播,第二声是沿空气传播的,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空气,所以铁中传播的声音先入耳。 水槽中的软木塞会怎样运动?
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作为声源。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有趣现象。
分析土电话:你认为是什么物体将声音传到对方耳朵的? 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作为声源。 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 1、你站在课桌的一端,当你的同伴用手 轻轻敲击桌面时,你能听到敲击声吗? 许多科幻电影都有太空中战争的场面,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为什么? 固体液体和气体振动能发出声音,振动能发出声音。 总结: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呢? 观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 分析土电话:你认为是什么物体将声音传到对方耳朵的? 自古以来,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它的鸣声。 水槽中的软木塞会怎样运动?
七年级下册科学——感觉世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耳和听觉知识点复习资料
1、感觉世界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耳和听觉【知识点】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觉有: 、 、 、 、 、 、 和 ,其中 和 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2、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受器官有: 、 、 、 、 。
3、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①感受器有:皮肤中的 、 、 、 等感受器。
②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 ,对热觉最敏感的是 ,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 比较丰富。
③在皮肤的 、 、 、 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
4、嗅觉的形成: (化学物质)→ → (嗅觉感受器接收刺激)→ (将信息传递到大脑)→ (形成嗅觉)5、嗅觉的特点:①嗅觉中枢适应性。
② 。
③ 。
④ 。
6、味觉感受器是 。
7、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 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课 题1、感觉世界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耳和听觉教学目标 1、了解人有哪些感觉以及对应的感觉器官2、了解各个感觉的形成过程3、掌握声音产生的要素以及传播条件4、掌握声音的三要素5、掌握控制噪音污染的途径重点、难点重点:1.2.3.4.5 考点及考试要求 1.2.3.4.5刺激,尤其对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8、味觉的形成:食物→(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接受刺激)→(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形成味觉)。
9、主要味觉:、、、、;综合味觉有:、、。
10、人的嗅觉与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
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
注:随着年龄增长,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逐渐减少,味觉敏感性也下降(老人口味浓)注:感觉都形成在大脑中第二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方式:。
3、声音传播的速度:①与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PPT(精选)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ppt(优秀课件)
主要内容:主人公阿廖沙三岁失去父亲,被母亲带到外祖父家,过着压抑沉闷、悲凉凄苦的生活,母亲因不堪忍受这种生活,离开了
敌人的马蹄声由地面传播而来,能及时地发现敌情。 阿廖沙。而小茨冈“好事情”、尤其是外祖母等人。特别关心爱护阿廖沙,在他们影响下,阿廖沙逐渐恢复了自信,闯荡真正的“人
三、声音传播的形式
1.声 波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
声波是疏密相间的纵波。(水面波是横波)
2.声波的用途 声纳 测海水深度
利用声纳探测海洋
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船上的发射器先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再由 仪器接受和分析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得 到整个海床的面貌和距离。
铁道游击队员趴在铁轨上能听见远处的火车声,而站 着的人一开始却听不到过了段时间才听到,这是为何? 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1.脸盆的平静水面上浮 着一个软木塞。用铅笔 有节奏地点击水面。观 察水面出现什么现象? 远处的软木塞怎样运动?
水面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
木塞在原地附近上下浮动
2.喇叭对着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发生什么现象?。 答:振动的喇叭使得烛焰摇晃起来。
烛焰为何会发生摇晃?
喇叭振动引起周围空 气波动,空气波动引 起空气中的烛焰晃动。
上,我们才能将原声与回声区分开来,听见回 《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的活动有广阔的天地,可以无拘无束地充
分施展其超人的本领。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像力。《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最能体现我国民族丰富想像 力的小说,也是一部最接近儿童文学的古代小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目录
1 知识回顾
2 学习新知
3 知识巩固
知识回顾
产生:物体的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
音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
传播的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不能传播)。
学习新知
1.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传播。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 中传播的吗?
水波?声波?
学习新知
学习新知
学习新知
声音是以声波(疏密波)的形式传播的。
学习新知
2. 声波的用途:
利用声纳探测海洋深度(测距)
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学习新知
3. 声音传播的速度
物质 温度 速度 物质 温度
速度
(℃) (米/秒)
(℃) (米/秒)
-10 空气 0
325
水
0
331
冰
0
1450 3160
15
340
铁
0
பைடு நூலகம்4900
20
344
铜
0
3800
• 一般情况下,3声0 音在固3体49中传播松的木速度最0快,液体其33次20,气体最慢。 • 声音的传播受温度影响,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知识巩固
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这样“奇怪的现象”: 1. 行军宿营,士兵头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 袭敌人的脚步声和马蹄声。 2. 判断火车是否快驶来,有经验的铁路工人或旅客往往将耳朵贴 在钢轨上倾听而非站立倾听。如果听到声音,火车不久就会呼啸 而来。
谢谢观看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对环境的感觉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目录 (1) (3) (3) (8) (10)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只不过有些物体的振动比较明显,有些不明显、不容易观察到。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名师提醒】①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就一定不会发出声音。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2.声源(1)概念: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2)能做声源的物体:固体、液体或气体均可。
如打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往盛水的盆中倒水时,可以听到水振动发出的声音;吹笛子时,空气在笛子内振动发出声音等。
【方法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所谓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条件(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是因为真空中没有任何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2.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1)声波的概念: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引起周围介质的相应振动,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并向远处传播,这种波就叫声波(如下图所示)。
(2)声波的应用:医疗上用超声波粉碎内脏中的结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科学家用声波来探测海水的深度(声音的反射)等。
【教材剖析】[思考与讨论]教材P50不合理。
太空中不能听见爆炸声,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三、声音传播的快慢1.声速声音每秒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浙教版科学七级下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 温度 速度 物质 温度
速度
质 (℃) (米/秒)
(℃) (米/秒)
-10
325 水 0
1450
空0 气 15
331 冰 0 340 铁 0
3160 4900
20
344 铜 0
3800
30
349 松木 0
3320
空气中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不同, 固体 > 液体 > 气体
声音传播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一般同种物质中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 温度升高1℃,声速增加约0.6米/秒。
➢ 北宋时代的沈括,据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 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 这是为什么?
喇叭振动引起周围空 气波动,空气波动引 起空气中的烛焰晃动。
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外侧运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 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内侧运动时, 这部分空气变疏。振动面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
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
分析以上两个实验,有何相同之处?
铅笔点击水面 水面波动
软木塞浮动
音响喇叭发声 空气波动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C.回声是B声.音被障只碍物要反射物而形成体的 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将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重复以上实验,这时有什么变化?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2) 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则此汽车中的人距山崖的距离约为( )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蝉(知了)是怎么发声的?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浙教版七级下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当空气被逐渐抽去时,电铃声 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吗?
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______、
会 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每个同学用自己的手指按住自己的喉部, (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
会
,当空气几乎被抽尽,
播放音乐,进行花样游泳
齐声朗读: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______、
3、关掉真空泵,让空气慢慢重新 3、使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水面,有什么现象?
你仍能听到声音吗? 。
传播吗?
。
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
齐声朗读: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3、关掉真空泵,让空气慢慢重新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播放音乐,进行花样游泳 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了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说法为---------------------------------------( ) 当橡皮筋和钢尺停止振动时,它们还能发出声音吗?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齐声朗读: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3、使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水面,有什么现象? 你看到电铃的槌在敲击吗? 给你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套,一把钢尺,试着使它们发出声音。 1、将两个纸杯底各钻好一个小孔,将一根棉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杯底的小孔,再将绳端绕在一根火柴上,并用胶带纸将杯底的火柴粘好,一个“土电话”就制成了。 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弹起乒乓球,说明了: 3、使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水面,有什么现象? 2、两个同学各拿一个纸杯,相隔一定距离站立,使棉绳刚好拉紧。 你看到电铃的槌在敲击吗? 当一个同学对着杯子讲话时,另一个杯子罩在耳朵上,这是能听到同学说话的声音吗? 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______、 1、将两个纸杯底各钻好一个小孔,将一根棉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杯底的小孔,再将绳端绕在一根火柴上,并用胶带纸将杯底的火柴粘好,一个“土电话”就制成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科学基础预习及复习巩固
第四讲 感觉世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1感觉世界
1、感觉的产生 刺激
感觉器官 大脑 (1)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2)人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2、皮肤和皮肤的感觉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具有接受触觉、痛
觉、热冷觉刺激的功能。
(2)皮肤的各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
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3)皮肤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防
止身体水分散失、排汗散热、保护身体免受细菌入侵等。
3、鼻和嗅觉
(1)嗅觉感受器:鼻粘膜内有嗅觉神经末梢。
接受的刺激:感受空气中有气味的化学物质的刺激。
嗅觉形成的场所:大脑。
(2)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3)嗅觉的特点
①嗅觉易适应: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
②嗅觉差异性: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4、舌和味觉
(1)舌表面密布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其内有许多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2)味觉感受器:舌的味蕾内味觉细胞。
刺激物:溶于唾液中液态物质的的刺激。
味觉形成的场所: 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
(3)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
脑)→大脑(形成味觉)。
信息经神经传送到大脑 感受环境中的刺
激,并发出信息 形成感觉
(4)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
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
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声音在越重的物质中传播越快。
巩固提升
1、某天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________产生的。
(2)绽放的烟花绚丽多姿,从能发光的角度来看,它属于________。
(3)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
2、小科同学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他准备了三盆水,甲盆装10℃的水,乙盆装60℃的水,丙盆装30℃的水。
先将左手放人甲盆,右手放人乙盆。
一段时间后,两手同时放入丙盆,结果两手的感觉是左手感到________,右手感到
________;说明________感受器分别感受________皮肤温度的刺激,且这些感觉形成于________。
3、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产生“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围有障碍物。
“嘀嘀”的提示音是发声体________产生的,导盲杖手柄上有很多花纹是为了________。
4、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后,想体验一下声音的传播,找来一根空心的长铁管,甲同学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乙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甲同学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
(1)乙同学只敲打一次铁管,甲同学却听到两次敲打声,这是因为;
A. 有回声
B.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甲同学听到的第二次敲打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5、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________发出的。
(2)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
(3)小李同学看到烟花后3s才听到烟花的声音,已知当时气温为2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5m/s,那么烟花爆鸣处距人________m。
(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6、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高崖,他大喊一声,历时五秒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此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它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着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听到声音时离高崖多远?
7、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离峭壁隧道口前532.5米处鸣笛,经过3秒司机听到回声。
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火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少?
8、请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虽然是金秋十月,天气还是那么热。
小明走到自家的橘园门口时,便已闻到一股浓郁的橘香味,他不禁在心里赞叹:“真香呀!”在橘园里,他似乎看到了镶嵌在绿叶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不禁心中一动,便顺手摘了一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不错......
(1)小明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________。
(2)小明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部位是________。
(3)当小明在橘园里待了一会儿,品尝了橘子的味道以后,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的那种浓郁的香味了,这是为什么?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答】(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
(2)绽放的烟花绚丽多姿,从能发光的角度来看,它属于光源;
(3)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答案】(1)振动
(2)光源
(3)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解答】小科准备了三盆水,甲盆装10℃的水,乙盆装60℃的水,丙盆装30℃的水。
先将左手放人甲盆,右手放人乙盆。
一段时间后,两手同时放入丙盆,结果两手的感觉是左手感到热,右手感到冷;说明冷热觉感受器分别感受改变皮肤温度的刺激,且这些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热;冷;冷热觉;改变;大脑皮层
3、【解答】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产生“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围有障碍物。
“嘀嘀”的提示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导盲杖手柄上有很多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答案】振动;增大摩擦
4、【解答】(1)乙同学只敲打一次铁管,声音可以通过铁管和空气传来,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所以会听到两次敲打声,故选B;
(2)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因此甲同学听到的第二次敲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5、【解答】(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音的速度,所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
(3)烟花爆鸣处与人之间的距离:s=vt=345m/s×3s=1035m。
故答案为:(1)振动;(2)光速比声速快;(3)1035。
6、【解答】(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它离高崖s=1
2vt=1
2
×340m/s×5s=850m;
(2)他喊时到高崖的距离:s′=1
2(s
艇
+s
声
)=1
2
×(10m/s×5s+340m/s×5)=875m;
听到声音时离高崖的距离:s′′=s′−s艇=875m−10m/s×5=825m。
7、【解答】设火车的行驶速度为v1,
由公式v=st得:
3s内火车行驶的距离为s1=v1t,
3s内鸣笛声传播的总路程为s2=v2t,
根据题意:s1+s2=2s,
即:v1t+v2t=2s,
v1×3s+340m/s×3s=2×532.5m,
解得:v1=15m/s=54km/h。
答:火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
8、【解答】(1)天气还是那么热,运用的是皮肤来感觉,小明走到橘园门口时,随到橘香味,是用鼻感受的,他似乎看到了镶嵌在绿叶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运用的是眼,顺手摘了一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不错,运用的是舌;
(2)小明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部位是大脑;
(3)当小明在橘园里待了一会儿,品尝了橘子的味道以后,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的那种浓郁的香味了,这是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故答案为:(1)鼻、眼、舌、皮肤;(2)大脑;(3)这是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