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课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花之歌》是纪伯伦的散⽂诗集《组歌》中的⼀⾸,诗⼈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幅⼤⾃然活⽣⽣的图画。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四课《花之歌》课⽂原⽂ 我是⼤⾃然的话语,⼤⾃然说出来,⼜收回去,藏在⼼间,然后⼜说⼀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与群鸟⼀起为它送⾏。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昼的那只硕⼤⽆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掌。
我总是仰望⾼空,对光明⼼驰神往;我从不顾影⾃怜,也不孤芳⾃赏。
⽽这些哲理,⼈类尚未完全领悟。
________ 本⽂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译者仲跻昆。
【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四课《花之歌》知识点 ⼀、多⾳字 冠 guān(鸡冠花) guàn(冠军) ⼆、理解词语 苍穹:天空。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浓厚。
三、近义词 苍穹——天空 孕育——养育 摇曳——摇荡 硕⼤⽆朋——庞然⼤物 孤芳⾃赏——⾃命清⾼ 四、反义词 摇曳——静⽌ 硕⼤⽆朋——⼩巧玲珑 孤芳⾃赏——⾃渐形* 五、词语拓展 描写花的四字词语 花枝招展、⽕树银花、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鸟语花⾹、花团锦簇 春暖花开、繁花似锦、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百花齐放 六、句⼦解析 1.我是⼤⾃然的话语,⼤⾃然说出来,⼜收回去,藏在⼼间,然后⼜说⼀遍…… 两个“⼜”写出了花⼉们周⽽复始、四季轮回的⽣命旅程。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六年级上册语文笔记第四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笔记第四课
以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的笔记:
1. 作者简介:纪伯伦,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与鲁迅、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2. 词语解释:
- 苍穹:天空。
-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指花朵。
- 摇曳:摇荡。
3. 段落解析:
- 第一部分(第1-4 自然段):这部分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写出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
- 第二部分(第5-7 自然段):这部分主要写了花的日常生活,以及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 第三部分(第8-10 自然段):这部分写了花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表现了花的精神品质。
4.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花的描写,展现了花的美丽、高洁和无私
奉献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三黑和土地 》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四课时《 三黑和土地 》。《这 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 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 天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 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 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 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 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四课时《三黑和土地 》说课稿和知识点汇总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四 课时《 三黑和土地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 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 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 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 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望未来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优秀课件(共41张PPT)
凝神一想
1.如何理解第1小节“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 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 说一遍……”
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2.“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 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 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 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为大自然增色,星光日月则视“我”为它们的 孩子。“察看”“凝视”是何等的深情和细致呵护!将 无情物幻化为有情人,诗人以他浪漫的笔触为自然注入 了热情的生命。“摇曳”、“呼吸”、“微睡”、“醒 来”,把花儿的各种形态写得栩栩如生。
我饮着朝露琼浆,听着小鸟鸣啭、歌唱; 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 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历来成为人们歌颂吟唱的对象,它们的一动一静,一 开一合,都在向人们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引领着大家 张开想象的翅膀去遨翔。
其次用拟人的手法将花儿活化:是何等欢娱才会
歌唱?她又会倾诉些什么呢?让读者满怀期待地去阅 读文章,一探究竟。
《花之歌》在写法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代花言,写花语,通篇运用拟 人化的手法行文。
一至四小节,每一段都以“我是”开头,写出了花与大自 然、花与人们的种种关联。四个小节内容相似,结构一致,语 意连贯,构成排比段,每一句都如花的宣言,花在歌唱。
五至七小节,写了花与大自然的密切交融:伴着时光流转, 装点原野风光,承接星光日月的抚慰,接受朝露琼浆的滋养。
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的生动图景,即 有诗意的浪漫,又有现实的真实。读来亲切而又自然。
初读感知
你从哪里看出是花在歌唱? 你懂了花的歌声吗?唱出了怎样的感情?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________本文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译者仲跻昆。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教案1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
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
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索溪峪的野原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索溪峪的野原文学会好课文的每一个要点是尤为重要的。
下面是我们互联网收拾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索溪峪的野》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索溪峪的野》原文:一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
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
人工的雕琢,赋予的毕竟是人工的美,这种人工的美,是不可以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
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水是野的。
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
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
山路还有更巧妙的方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
大家到黄龙洞去,六过索溪水,解放牌卡车就是从这水下的卵石路上开过去的。
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水花四*着,卵石挤碰着,自己的心也怦怦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
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大约是由于和大家人类同祖先的原故,对大家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大家来到野生植物园时,一大群猴子飞腾跳跃,十分欢喜地表示迎接,在大家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笔记第四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四课是《花之歌》,这是一篇散文诗,描写了诗人通过各种花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以下是课文的笔记:
1. 主题:本课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
2. 重点词语:包括“绽放”、“凋零”、“皎洁”、“朦胧”等词语,需要掌握这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句子理解:文章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需要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例如:“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转,歌唱着万物的生长。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4. 段落分析: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各种花的形象,第二部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第三部分再次描写了各种花的形象,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5. 写作特点:本课采用了散文诗的形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各种花的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6. 课后问题:本课课后问题包括“为什么说我是‘从太阳里偷来的’?”、“‘我’在四季中是怎样‘旅行’的?”等,需要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并组织语言回答问题。
以上是《花之歌》的笔记内容,通过学习本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六年级上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课《草原》一、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一自然段。
朗读指导:草原迷人的景色主要体现在景色美和人情美。
课文第1自然段自上而下描写了草原美丽的景色,第2至5自然段主要通过蒙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体现蒙族同胞的人情美。
作者对草原充满向往与喜爱之情,所以本文的朗读基调是热情奔放、欢畅喜悦的。
二、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答:“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直接写草原的景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写了作者的感受。
这样写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
其好处就是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使文章内容丰富,感情浓烈。
三、“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答:从草原上主人热情隆重的远迎客人,主客热情洋溢的会见,主人盛情友好的款待,以及主客联欢、深情话别的情景中体会到“蒙汉情深”。
与同学交流自己和别人惜别的经历时,要注意描述清楚当时的具体情景,并表达出依依惜别的情景。
示例:记得读三年级时,我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每天我们总是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回家,几乎是形影不离。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今天,这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疑惑地看着他,心里琢磨着:什么叫最后一次见面了?他要去哪儿?我们来到湖边坐下,他看着我疑惑的双眼,笑了一下,从袋子拿出一支精致的钢笔,“给你。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一、多音字冠guān(鸡冠花)guàn(冠军)二、理解词语苍穹:天空。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三、近义词苍穹——天空孕育——养育摇曳——摇荡硕大无朋——庞然大物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四、反义词摇曳——静止硕大无朋——小巧玲珑孤芳自赏——自渐形秽五、词语拓展描写花的四字词语花枝招展、火树银花、姹紫嫣红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团锦簇春暖花开、繁花似锦、花红柳绿百花争艳、百花齐放六、句子解析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两个“又”写出了花儿们周而复始、四季轮回的生命旅程。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星星,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精灵般的花的形象跃然纸上。
3.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暗示了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既展示出了诗意的浪漫,也写出了现实的情景。
4.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原野上摇曳、清风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凝视中醒来”写出了花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5.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饮朝露、听鸟鸣、舞婆娑”,花的生活精彩纷呈。
人生有开花就有结果,写出了花的积极乐观态度。
诗人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这就是诗人的真正意图。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四课时- 习作:有你,真好
选材要求
“有你,真好”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凝视着它,
那人、那事、那场景……就会慢慢浮现在眼前。
▽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
▽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 ▽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
写作内容
▽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拿起笔,表达你真挚的情感吧!写的时候,可以假想这个
“你”就在眼前,你在用文字和他对话。
下面请和同桌交换作 文,根据“评分标准”相 互批改。
要使用作文评改符号, 最后得出总分,并写出评 价。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 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表达流畅。
2. 用词准确生动,意思表达清楚明确。
3. 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评
4. 开头能点明主题,结尾能恰当呼应、升华。 5. 文章立意较好,符合主流价值观。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看看《有您,真好》的范例
上了小学后我爱上了画画。可是,我画的那完全不是画,把我那 帅气的哥哥画得头不是头,身不是身,鼻孔还是加大号的。在我想要 放弃画画时,您走过来跟我说:“女儿,做什么事都要做到底。”您 的这句话不重,我却从中听出了“责备”两个字,因为您说话时的目 光,就像一道冰冷的月光。我连忙重新投入到画画中,现在我的画用 老师的评价来说,那可是“好极了的”。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再来写个其他例子:
有你, 真好
印象深刻的 事情
老师开 导我,让我 走出自卑
当时的场景
课上老师让我回答问 题,我很自卑,但是老师 却不断鼓励我勇敢表达自 己的观点。我终于走出自 卑,树立自信。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既然是“真好”,就要有 具体真实的场景和真挚的感 情,如何做到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PPT课件
4.花之歌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苍穹 冠冕 祭献 旖旎 馥郁 心驰神往硕大无朋 婆娑起舞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qióng miǎn jì yǐ nǐ fù shu ò su ō苍穹 冠冕祭献 旖旎馥郁 心驰神往硕大无朋 婆娑起舞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自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我”是花?为什么?11234567议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喻喻指花开花喻指花落比喻←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比喻←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诸元素”指的是四季,即春、夏、秋、冬。
比喻←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比喻比喻←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比喻←星星太阳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你觉得纪伯伦仅仅是在写花吗?在短暂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
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原文知识点练习题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课文原文知识点练习题原文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________本文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译者仲跻昆。
知识点一、多音字冠guān(鸡冠花)guàn(冠军)二、理解词语苍穹:天空。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三、近义词苍穹——天空孕育——养育摇曳——摇荡硕大无朋——庞然大物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四、反义词摇曳——静止硕大无朋——小巧玲珑孤芳自赏——自渐形秽五、词语拓展描写花的四字词语花枝招展、火树银花、姹紫嫣红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团锦簇春暖花开、繁花似锦、花红柳绿百花争艳、百花齐放六、句子解析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两个“又”写出了花儿们周而复始、四季轮回的生命旅程。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星星,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精灵般的花的形象跃然纸上。
3.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暗示了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花之歌》是一首散文诗,也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美文。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________本文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译者仲跻昆。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教案1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批注
《花之歌》的批注示例:
标题:花之歌
1.“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答:“我”指的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生命——花。
因为“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所以“我”在这里。
2.“我”在什么时候开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长?
答:“我”在黎明的曙光中开放,在充满阳光和温暖的环境中生长。
3.“我”是怎么开放的?开放后是什么样子的?
答:“我”随着曙光的到来而开放,开放后花瓣像娇艳欲滴的少女一样美丽动人。
4.“我”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我”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答:“我”有着充满生机、美丽动人的特点,同时也能为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因此,“我”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5.“我”对人类有什么贡献?为什么“我”要凋谢?
答:“我”可以为人们带来美好的感受和享受,同时也能为大自然增添生机和美丽。
但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会凋谢。
6.“我”的凋谢有什么意义?“我”离开后会给大自然带来什么影响?
答:“我”的凋谢意味着新的生命的开始,是大自然的循环和更替。
离开后,“我”会给大自然带来新的生机和美丽。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花之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
会理解“苍穹”、“旖旎”、“琼浆”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三首诗中都写到花。
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2.板书课题:花之歌3.介绍作者。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苍穹(qióng)孕育(yùn)摇曳(yè)馥郁(fù)赠予(yǔ)硕大(shuò)琼浆(qióng)鸣啭(zhuǎn)婆娑(suō)冠冕(miǎn)3.检查词语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课文仿写小练笔
篇一:风之歌我是大自然的呼吸,大自然把我呼出来又吸回去,循环往复。
我是天使的叹息,流入人间,安抚躁动的灵魂。
我是四季的语言,春天我温柔,夏天我强劲,秋天我柔和,冬天我冰冷。
我是生命的必需品,是夏天的宠儿,是冬天的调皮鬼,是春天的伴娘,是秋天的志愿者,把沉甸甸的果实送给人们。
清晨,我同鲜花一起将光明迎接,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把黑暗安顿。
我在原野上奔跑,使牛羊更加舒服,我在花朵旁经过,传播芬芳馥郁。
我微眠,月亮对我露出甜甜的笑,我醒来,太阳热情地和我打招呼。
我路过树林,听着小鸟鸣啭、歌唱;我飞过海洋,海岸为我鼓掌。
我总是向往远方,对自由心驰神往;我从不放弃,也不懒散。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篇二:树之歌我是大自然的头发,我长出来,又被修剪去,再长出来,再被修剪,循环往复。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让我沉沉睡去,春使我摇曳起舞作文,夏催我成长壮大,秋又令我凋落歇息。
我是生命之伞,我庇护数不清的孩子,我拥有最古老的记忆我在风中呼吸,把风打扮得美丽多姿又有趣。
我饮着上天赐予的朝露,听着小鸟的歌唱,享受着孩子们的笑声。
篇三:水滴之歌我是地球的血液,我和我的队伍浩浩荡荡,东奔西走,循环不息,滋润一切。
我是花草幸福的眼泪,从天空降下给她们热吻。
我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武器,灌溉良田,用我发电,造福人类清晨,我在树叶上醒来,傍晚,我又在鸟儿的翅膀上睡去。
我在大地上奔跑,草原因我碧绿。
我在清风中飞翔,庄稼因我成长。
我是月亮养大的潮汐。
我是太阳溺爱的儿子。
我变幻万千,云雪雨浪。
皆是我的秘密。
篇四:云之歌我是一块薄如蝉翼的轻纱,上帝把我派向人间。
我是一股创意,为世界添加光彩。
我是大自然的朋友,将树叶染绿,相伴天空中那无形的苍鹰,帮大树落叶归根,让积雪搬走。
我是个护盾,解除危险,保护家园。
我是花草人生导师,我是走遍全世界的旅行家,我还是四季的代表。
清早,我同花朵一起张开,傍晚,我同花朵一起合拢。
我的脾气就像淘娃娃,一会儿凶猛,一会儿温柔。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上课课件
máo yuè jīng qí
旄钺旌旗
“旄钺”指的是白旄和黄 钺;“旌旗”指各种旗子。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 物形象,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尊重人才 的刘备,心直口快的张飞等。其中有许多 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
片段出自《三国演义》中的“长坂桥张飞退 曹军”这一情节,结合“交流平台”中掌握的知 识,初步感知这个情节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 展示人物形象,小组内进行交流。
背景资料: 这个语段选自《我的战友邱少云》。文章记叙了邱少云
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敌人投掷的燃烧弹引燃了他的棉衣,火 势迅速蔓延到全身。为了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壮烈牺牲。文章歌颂了邱少云顾全大 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上面这两个语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6. 根据下面两位同学的交流内容,判断他们分别读的是哪本 书,把正确的选项写在横线上。 典典:“这位小英雄真令人佩服,他和我们年龄差不多, 但却智斗侵略者,保护了交通员。他真是我们新 时代少先队员的榜样。” 华华:“我读的是一本日记体小说,讲了男孩安利柯成长 中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 A. 《爱的教育》 B. 《童年》 C. 《小英雄雨来》 典典读的是_______C_____,华华读的是______A______。
日积月累,欣赏古诗 贺知章 (约659—约744),字季
真,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少时以 诗文知名。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 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 谓“饮中八仙”。他的诗作以绝句见 长,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代表作有 《咏柳》《回乡偶书》。
朗读故事,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停顿。
朗读链接
注释: 1.偶书:偶,偶然;书,写。这里指诗人以回乡为
语文六年级上册4课课堂笔记
《花之歌》课堂笔记一、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1.本文选自《纪伯伦诗选》。
作者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主要作品有《泪与笑》《雨之歌》《美之歌》等。
二、课文重点词语理解1.苍穹:天空。
2.旖旎:柔美的样子。
3.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4.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5.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怜自艾,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文中是第二种意思。
6.孤芳自赏:把自己比作仅有的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
三、课文主旨和结构梳理1.主旨: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以象征的手法,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诗人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积极乐观的人生。
2.结构梳理:课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第二部分(5-7自然— 1 —段)则对花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提炼和升华,表达出花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四、重点句子解析1.“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这句话点明了花的自然属性:春夏秋冬的循环往复使得自然之物经历生命的轮回。
2.“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这句话点明了花的社会属性:花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婚礼的装饰、葬礼的祭献。
五、写作特点1.本文想象奇特,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诸元素之女”“亲友间的礼品”“原野上摇曳、生姿的舞者”等。
2.本文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充满韵律美。
六、课堂小结本文是一首散文诗,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诗人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积极乐观的人生。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要学习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也要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西江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
2. 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词的理解,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2.通过词的学习、意境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与熏陶。
3.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的意境,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词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读,在美读中编创,从而使阅读、理解、积累、运用这一学习流程循序渐进,在阅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中国古诗词的美好情趣。
教学难点: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交流课前资料,感知词的特点1.师:孩子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抽生背诵。
师:我国是诗词的国度,尤其历代名篇名作,不仅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