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大学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总结全套

大学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总结全套

大学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总结全套是不是在找大学世界古代史名词的解释,下面让小编给你分享一套吧。

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总结全套文艺复兴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开始于意大利,并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反映自身的利益,求得发展,日益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

文艺复兴就是这种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许多知识分子以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武器,猛烈冲击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人文主义的世界观。

表面上这种新文化仿佛是古典文化的复兴,因此历史上把这中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它为资产阶级服务,但是却把人民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当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

它既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有: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3.奴隶贸易十六至十九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将非洲黑人掠往美洲作为奴隶的肮脏买卖交易。

美洲大陆“发现”以后,大批印第安人被欧洲殖民强盗虐杀,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欧洲殖民主义者从非洲掠贩黑人充当奴隶。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美等国先后参与奴隶贸易。

十六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共约一千五百万,加猎奴和贩卖途中死去的人数,非洲损失的人口约在六千万到一亿。

奴隶贸易给欧洲和美洲殖民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富,成为欧美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却将亿万非洲黑人抛向死亡的深渊或置于奴隶制枷锁之下。

4.教皇子午线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

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

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东移动270里格。

黑龙江大学-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黑龙江大学-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近代史名词解释目录(2012级)1.鸦片战争:事件:“闭关锁国”后的中国落后于世界大潮。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1839年六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并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1. 政治上,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 经济上,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3. 思想文化上,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2.《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1842年由于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而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共13款,主要涉及五口通商、割地赔款、灌水自主权等内容。

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3. 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马关条约》:是1895年由于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而与日本签订的刻毒的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1. 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2.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3.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4.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等。

影响:1.中国主权沦丧,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2.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民发展3.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对江浙两省财富的掠夺。

4.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并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运动过程:扶清灭洋、转入直隶、列强介入、对外宣战、八国联军侵华、东南互保、余部抵抗。

大学中国古代史习题

大学中国古代史习题

中国古代史习题 [转帖 2007.05.08 12:30:17]字号:大中小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原始社会1、名词解释山顶洞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半坡遗址2、简要回答①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②北京人在体质上有那些特点?③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有何异同?④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第二章夏、商、周时期1、名词解释人殉人牲甲骨文青铜器分封制宗法制工商食官国人暴动殷墟2、简要回答(1)“武王伐纣”是怎么回事?(2)西周时期有哪些重要制度?3、论述题(1)论商周时期王权的发展。

(2)试论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

(3)论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4)论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第三章春秋战国1、名词解释春秋五霸尊王攘夷战国七雄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都江堰郑国渠《诗经》《吕氏春秋》2、简要回答(1)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如何?(2)为什么说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3)简述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3、论述题(1)论商鞅变法。

(2)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四章秦朝的统一、强盛与灭亡1、名词解释:万里长城驰道直道焚书坑儒2、论述题:(1)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中国?(2)简述秦统一中国的经过。

(3)秦王朝是怎样巩固统一成果的?(4)秦末爆发农民大起义的原因是什么?3、思考题:如何评价秦始皇?第五章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名词解释楚汉战争文景之治崇儒更化五铢钱张骞丝绸之路金缕玉衣素纱褝衣七国之乱昭君出塞2、简要回答(1)说说楚汉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如何?(4)简述汉代的丝绸之路。

(6)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结果如何?3、论述题(1)为什么说汉武帝是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2)论西汉时期的“今文经”与“古文经”之争。

第六章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名词解释光武中兴班超党锢之祸五斗米道蔡伦张衡《汉书》2、论述题:(1)、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有哪些特点?(2)、简述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

大学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大学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一、填空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1917年四月,列宁回国后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7日):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4.四月危机和六月危机(1917年):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临时政府的危机,扩大布尔什维克在群众中的影响。

5、粉碎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1919——1920年)第一次:高尔察克的叛乱(白匪)第二次:邓尼金匪军第三次:波兰侵入6、.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1)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也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它使德军包抄和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速决战计划完全破产。

(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血战,双方共伤亡70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或“地狱”。

(3)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个师的兵力,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消耗战。

日,苏德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

8、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9、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该五年计划片面强调工业化,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

10、为了应付国内战争,苏俄政府与1918年夏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实行国有化,实行贸易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建立劳动军。

11、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跨考专业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集-15

跨考专业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集-15

高力士 唐玄宗时当权宦官。潘州(今广东高州)人,本姓冯。少年被阉,圣历元年(698)入宫。武则天以其聪慧, 令给事左右。一度被逐,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遂冒姓高。高延福交结武三思,力士遂得复入宫,为宫闱丞。李 隆基为藩王时,力士倾心附结,参与宫廷政变立功。后隆基即位(即唐玄宗李隆基),力士深得信任,擢右监 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累授骠骑大将军,封渤海郡公。
力士平素谨慎, 又善于观察时势, 所以久受宠任,于朝廷内外亦无大恶名。但他对玄宗晚年用人行政有颇 大影响, 对天宝时政治腐败有一定的责任 安史之乱中,他随玄宗奔西川, 西京长安收复后返回 肃宗上元元
第1页 共7页
考研全程辅导Leabharlann 家年(760),因保护禅位的玄宗,为当权的宦官李辅国所恶,被流放巫州(今湖南黔阳西南)。
力士常宿禁中,四方进奏文表,必先过目,小事便自行裁决。玄宗说“力士当上(值日),我寝乃安”。内外 大臣如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等皆厚结之以取将相位。太子李亨(后为肃宗)呼之为二兄,诸王、 公主呼之为阿翁,附马辈呼之为爷。他的资产富过王侯。曾修佛寺铸钟,宴公卿,规定击钟一次须纳礼钱十万, 谄媚他的人击至二十杵,少者亦至十杵。
杨国忠 唐玄宗李隆基时外戚和权臣。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南)人武则天时臣张易之之甥,杨贵妃之堂兄。本名钊, 玄宗改其名为国忠。
国忠少嗜赌好酒,不学无行,为亲党所鄙视。年三十,从军于蜀,授新都尉。天宝初,杨贵妃得宠,剑南 节度使章仇兼琼欲结为内援,使杨钊携财贿入京,杨氏姊妹荐于玄宗,以樗蒲(一种赌具)为供奉官,累迁 监察御史。宰相李林甫曾与之勾结以危害太子,陷害政敌。他善于窥测玄宗好恶,得其欢心。天宝七载(748) 擢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判度支。此后,与李林甫争权交恶,斥逐林甫之党。十一载,林甫死,国忠代相, 兼吏部尚书,领四十余使,怙权仗势,台省官有才名而不为他用者都被排斥。他主管铨选官吏,为了取悦人 心,不问贤愚,年资深的一概补官;又破坏制度,在其私第召集选人和吏部、门下省官进行唱名注官,废弃 三注三唱、门下复审之法。十三载,水旱为灾,他归咎于不附己的京兆尹李岘,将岘贬官;又派御史按问报 告水灾的扶风太守房,使得内外官吏不敢反映灾情。国忠平时所受赏赐及贿赂不计其数,生活极为奢侈腐朽。

大学历史 考古学重点 名词解释 简答 (三毛整理)

大学历史 考古学重点 名词解释 简答 (三毛整理)

考古重点一、名词常识部分1、夯窝:夯窝为夯杵土时留下的痕迹,将土夯结实,由于夯杵下端呈圆形,打在地上会留下痕迹,记过无数次的夯打,形成密密麻麻的圆窝,即夯窝,然后再铺土再夯打,一层一层的,最终形成不同的排布夯实土层。

(填空)2、文化层:指由于古代人类活动而留下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每一层代表一定的时期。

根据文化层的包含物和叠压层关系可以确定遗址各层文化内涵和相对年代。

文化层的关系有三种:叠压关系、打破关系、共有关系、原则上是新上旧下。

3、腰坑:属于我国古代的墓葬习俗文化的一种,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夏商周时期,秦汉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

其葬法是在墓坑底部的棺或椁地下挖一个小坑,坑内或殉狗、殉人或放置其他随葬品。

4、遗址:遗址是遗迹遗物的集合,是考古遗存的重要存在形式,根据遗址的构成或材料划分为:土遗址、土木结构遗址、砖石结构遗址。

中国多采用前两种。

根据功能可划分为:居住遗址、生产遗址、生活性遗址,另外墓葬也是遗址的一种。

5、黄肠题凑:流行与秦汉时期的一种特殊的葬制。

黄肠指墓葬的材料和颜色,即柏木实心,题凑是柏木头向心而放,意思就是用黄心柏木按向心方式砌垒而成的厚土墙。

一方面用于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棺木,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及被特许宠臣。

6、青花:即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成品一般为纯白或粉白底,花纹为青黑深蓝。

开始于宋,成熟与元,极盛于明清。

明宣德达于极盛,最为盛名的是景德镇湖田窑。

(了解)7、高温硬瓷:又称硬质瓷,使用上好瓷土在1300摄氏度以上烧制而成。

8、唐三彩:唐代三彩陶瓷主要颜色为黄褐(赭)绿,目前唐三彩遗址仅两处,河南巩县大小黄治村和铜川黄堡耀州窑。

因作为葬物品被大量生产所具有的明器性质,但色彩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造型有动物、人物、器皿三种。

9、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制定的货币,奠定了我国货币圆形方空的传统。

钱重五铢,币面铸有“五株”二字而得名,统一货币改变了货币混乱局面,直至唐朝铸“开元通宝”钱时废止五铢钱。

高考历史常考历史名词解释汇编

高考历史常考历史名词解释汇编

高考历史常考历史名词解释汇编1.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2.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3.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4.王道:是指儒家提出的一种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政治主张。

5.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的政治主张。

6.仁政:是一种儒家思想。

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

是孟子学说中的“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政治理想之一。

7.民本:是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国本)、官本而言的(其实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其原意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

8.人本思想:9.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数:算法(计数)。

10.大一统:随着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民族和国家被视为整体,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边疆、民族等要素的高度统一。

11.对策:汉代出现的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又称“策试”。

就是把策题书于简册之上,使应举者作文答问。

13.科举制:是从隋唐开始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14.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套独具他色的办学形式、教授方法、管理制度等教育模式,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

15.四书:南宋时才出现这一称谓,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列为儒家经典。

16.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它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0.人伦:指封建社会中人与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

跨考专业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集-17

跨考专业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集-17

跨考教育专业课全力助你备考2011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集王朴(915~959)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时的枢密使。

字文伯。

东平(今山东东平西北)人。

后汉乾三年(950)状元,为校书郎。

见隐帝少弱,将相交恶,知其必乱,辞官归乡。

广顺元年(951)后周代后汉,太祖郭威养子柴荣为澶州节度使,以王朴为掌书记。

后,柴荣为开封府尹,王朴为推官。

显德元年(954)郭威死,柴荣继位,是为世宗,王朴由比部郎中累进至枢密使。

二年,王朴奉诏撰《平边策》,主张“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建议先取江淮,再逐一消灭南方割据势力,最后平定北汉。

王朴的建议成为以后世宗及北宋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

同年,他奉诏考正历法,岁余,撰成《钦天历》十五卷,世宗亲为序,诏来年行用。

不久,又以王朴知开封事,扩大京城,开广街道,均由他计划。

显德三、四年,世宗两次攻淮南,王朴为东京副留守。

六年正月,他奉诏考正雅乐,得八十一调,并造“律准”,诏有司依调制曲。

三月,王朴奉诏树斗门于汴口。

归朝,卒。

前蜀高祖王建(847~918)前蜀国的建立者字光图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西)人。

王建少年时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生,乡里人叫他“贼王八”。

后投忠武军(治许州,今河南许昌)。

黄巢起义军进攻长安时,僖宗逃奔成都,监军杨复光分忠武军八千人为八都,以镇压起义军,王建与鹿晏弘等各为一都头。

中和四年 (884),王建等五都头率兵入蜀,被号为“随驾五都”,归宦官田令孜指挥。

令孜认王建等为养子。

僖宗还长安,王建等分典神策军。

光启二年 (886)由于藩镇作乱,僖宗再奔兴元,王建为清道斩斫使。

后宦官杨复恭代田令孜掌禁军,疑王建,出之为壁州(一作利州)刺史。

王建招集溪洞酋豪,组织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逐步扩大地盘。

光启三年,他弃阆州(今四川阆中)西赴成都,与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陈敬相攻,逐步占领成都西、南诸州。

大顺二年(891),攻占成都,囚西川节度使陈敬及田令孜。

西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西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第三十五章三国演义一、名词解释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

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2、“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

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

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3、“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

二、论述题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

(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

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

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

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第三十六章水浒传一、名词解释1、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

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

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2、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金本流传广泛,成为通行本。

二、论述题1、《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有哪些不同?《三国演义》主要采用的是类型化的写法,而《水浒传》已经开始注重个性化特征的描写(要求结合作品的实际来论述)。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1.闭关政策明清为了维护自身封建统治在对外关系上采取的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措施,亦称“海禁”。

在清朝这项政策更加严格。

其内容主要有实行一口通商、“公行”制度、防范夷人等。

其实质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反映。

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起到了抑制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作用,但是从长远和全局作用来看,它阻碍了必要的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2.黄爵滋清末江西宜黄人。

字德成,号树斋,道光年间进士。

历任翰林院编修、鸿胪寺卿、礼部侍郎、刑部侍郎等官职,以敢于直谏而负时望。

道光十八年(1838)上《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力陈鸦片之害,创议严禁。

1840年,他奉命赴闽、浙查办禁烟,筹划海防,泰报厦门抗英战况,力主抗英。

黄爵滋有《黄少司寇泰疏》《仙屏书屋诗录》和《仙屏书屋文录》传世。

3.虎门销烟由林则徐在广东虎门主持的一次销烟运动,是清政府禁烟运动的高潮。

当鸦片泛滥对清政府造成巨大危害且威胁到上层统治时,在禁烟派努力下,道光帝命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

自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将所缴获英美两国的鸦片当众销毁。

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

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传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4.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1850年10月于赴广西统辖平叛途中病故。

嘉庆进士。

曾与龚自珍、魏源等提倡经世致用,同属今文学派。

主持编译和审定《四洲志》并积极探求西方知识,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5.公行制度清政府基于公行的对外贸易制度。

是清政府闭关锁国的主要内容。

公行,亦称官行。

是鸦片战争前官方特许的经管对外贸易商人的同行组织,也是专办外洋商船来广州贸易的组织,具体经办清政府对外商的一切联系事宜。

成立于1720年,它既是中外商人联系的中介,也是清政府与外商联系的中介,既有商业职能又有外交政治职能。

跨考专业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集-9

跨考专业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集-9
太平道
东汉晚期道教的一派,灵帝熹平年间钜鹿人张角创立。他与弟张宝、张梁同在河北一带传道。道徒手执 九节杖画符颂咒,以治病为名,组织道众。十余年间,青、徐、幽、冀、荆、阳、兖、豫八州信徒发展至数 十万人。张角分信徒为三十六方(部),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统帅带领。华北各地流民和农民, 纷纷参加。张角乃于甲子岁(灵帝中平元年,公元 184 年)发动起事。张角自号「黄天」,其徒众头裹黄巾,号 「黄巾军」。黄巾起事失败后,太平道亦逐渐湮没无闻。
甘英
甘英,生卒年不详。西域都护班超的下属。在西域期间,奉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条支(今伊 拉克境内)的西海(波斯湾),被大海所阻,不能继续西行,乃还。他虽未到达罗马,但却是史书所载第一个到 达波斯湾的中国人,他的这次活动在中西交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窦宪
窦宪(?-92 年),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章帝窦皇后之兄,章帝死,和帝立,窦太后 临朝,窦宪遂居要职。和帝永元元年(89 年),因罪请击匈奴自赎,乃任车骑将军,领兵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 又向北追击匈奴诸部,出塞三千余里,匈奴降者八十余部。乃命班固作铭记汉威德,刻石于燕然山而还。永 元三年(91 年)又与耿夔等出塞北击匈奴,在金微山大破之,迫使北匈奴远逃西方。后因权重,被和帝所杀。
董允
董允(?-246),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中郎将董和之子。初为太子舍人。刘禅嗣位,迁黄门 侍郎。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前,虑后主年轻,不分黑白,以允秉心公亮,上表请以允、费袆、郭攸之任
第3页 共6页
考研全程辅导专家
宫省事。不久,迁允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允对后主常诤谏。时后主宠宦官黄皓,允不但正色 匡主,而且数责皓。皓畏允,允在世时不敢为非作歹。延熙七年(244 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的副 手。九年,卒。

跨考专业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集-6

跨考专业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集-6
周公
西周初年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姓姬,名旦,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食采邑于周(今陕西宝鸡 东北),故称之谓周公。
在周文王死后二年,周公佐武王东伐殷至孟津。四年,与太公望、召公佐武王败纣灭殷。克商后二年, 武王去世,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于是, 周公出师东征,平定反叛,大规模分封诸侯,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 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其言论多见于《尚书》中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以及〈立政〉等 篇。
五刑
第4页 共6页
考研全程辅导专家
根据《尚书•吕刑》所记,周代的刑罚有五种,即墨(脸上刺字涂青,罚为奴隶的标记);劓(割鼻子); (断足,即刖刑);宫(男子割势,即阉割生殖器和女子幽闭);大辟(斩首)。这五种刑罚的律条,墨刑和劓 刑各一千条,刖刑五百条,宫刑二百条,大辟二百条,共有三千条。其法网严密,远远超过了前代。
周宣王
周宣王,名静,一作靖,为周厉王之子。共和十四年即公元前 828 年,厉王死于彘。宣王即位,由周定 公、召穆公辅之。他内修政事,外广征伐,努力法效文、武、成、康之遗风,从而使得诸侯恢复宗周。宣王 即位后,不籍千亩。千亩即国中「公田」,按照周礼规定,每年春季,国王要率领诸侯百官在公田上隆重举行 籍田礼。宣王不遵旧制,虢文公谏曰:「不可。」结果,宣王弗听。至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 之戎。宣王又料民于太原。仲山甫又谏曰:「民不可料也。」宣王不听,卒料民。料民即开始按户口徵收赋税, 同时也为了补充兵源。从宣王不籍千亩到料民于太原,前后这两件事,反映了宣王面临西周国势日趋衰弱的 情况下,本想振作精神,图治一番,但周室已到了百孔千疮的地步,即使注射了强心剂,恐怕也将无济于事 了。

大学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主观题)(DOC)

大学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主观题)(DOC)

中国现代史(黄珍德老师重点)一、名词解释1.问题与主义之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得到传播,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引起资产阶级改良者的反对。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他主张“少谈些主义”,是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是反对根本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一点一滴地进行改良。

同年8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他针对胡适反对“根本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问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通过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荐的12名代表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出席了会议。

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

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从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

确定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大会还确定党成立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直皖战争直皖战争,发生于1920年7月14日,是直系曹锟与皖系段祺瑞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的对抗。

当时曹锟为地方军区负责人,段祺瑞为民国政府“边防督办”,从法律上来说,直皖战争是一场地方军人抗拒中央政府的军事政变。

[整理]历史学名词解释

[整理]历史学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禅让制层累地造成古史说武丁中兴成康盛世共和执政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武王伐纣少康中兴《诗经》合纵连横长平之战上计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平籴法商鞅变法城濮之战三家分晋初税亩稷下学宫五经三传《春秋》《左传》《战国策》《法经》文景之治七国之乱算缗令告缗均输法平推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经博士推恩令巫蛊之祸宣昭中兴王莽改制度田编户齐民算赋口赋《史记》《汉书》党锢之祸轮台罪己诏八王之乱占田令都督制租调制九品混通赤壁之战北府兵夷陵之战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南衙北司之争二王八司马甘露之变牛李党争两税法《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律令格式大索貌阅输籍法铨选永业田勋格常举制举释褐试折冲府马嵬驿之便泾原兵变《耒耜经》神策军杯酒释兵权王安石变法绍兴和议宣政院青苗法圩田《三朝北盟汇编》投下军州租佃制《资治通鉴》南北面官胡蓝之狱八股取士文字狱三法司张居正改革争国本三藩之乱金瓶掣签制内阁卫所制京察大计考满粮长制黄册鱼鳞图册里甲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理藩院改土归流八旗制绿营制养廉银耗羡归公行商制度考据学十三行三饷加派开中法票拟密建皇储五军都督府鸦片战争虎门销烟中法战争马尾之战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东南互保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烟台条约藏印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亚罗号事件征讨清国策海蓝泡惨案《筹办夷务始末》蒲安臣使团天朝田亩制度湘军淮军辛酉之变义和团运动永安建制天京变乱《资政新篇》总理事务衙门海关税务司同文馆扶清灭洋师夷长技以制夷官督商办公车上书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百日维新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运动皇族内阁钦定学堂章程临时约法三民主义宋教仁遇刺二十一条丁巳复辟护国运动筹安会府院之争少年中国学会整理党务案中山舰事件戴季陶主义西山会议派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改组派查田运动法币陕甘宁边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冀察政务委员会瓦窑堡会议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卢沟桥事变百团大战东北抗日联军八一宣言双十协定制宪国大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共同纲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化三改论十大关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七千人大会五一六通知一月风暴二月抗争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九一三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两个凡是四项基本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国两制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邓小平南巡讲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863计划汉莫拉比法典巴比伦之囚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改革大流士改革埃赫那吞(阿蒙霍特普四世)改革法老亡灵书涅木虎波克霍利斯改革佛教吠陀首陀罗婆罗门刹帝利四谛种姓制度婆罗门教梨俱吠陀瓦尔那制度耆那教顺世论派阿育王铭文阿什斐加派孔雀王朝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荷马时代希腊城邦制度来库古改革梭伦改革僭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提洛同盟陶片放逐法荷马史诗毕达哥拉斯学派米利都学派《解负令》斯多噶学派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十二铜表法格拉古兄弟改革马略军事改革元首制基督教(中国名称)伊斯兰教(中国名称)三世纪危机戴克里先统治四地共治制罗马法《米兰敕令》奴隶制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案霍腾西阿法案民族大迁徙封君封臣制农奴制议会民主制经院哲学七项圣礼汉萨同盟丕平献土诺曼征服神圣罗马帝国金玺帝国庄园制度马儿克公社加洛林文艺复兴阿维农之囚自由大宪章采邑制度克吕尼运动卡诺沙事件三级会议哥特式建筑沃尔姆斯宗教协定三田制商人公会希吉拉什叶派逊尼派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哈尼夫运动古兰经圣训米勒特制度清真寺圣象破坏运动伊凡雷帝莫斯科公国伊凡。

跨考专业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集-16

跨考专业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集-16

跨考教育专业课全力助你备考2011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集仇士良唐文宗时当权宦官。

字匡美。

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北)人。

唐宪宗时,士良任内给事,数出为监军,复入为五坊使。

文宗大和九年(835),为神策左军中尉。

文宗与李训、郑注等谋诛宦官,因计划不周,未能成功(见甘露之变),仇士良与右军中尉鱼弘志(一作志弘)等遂大肆诛戮朝臣,挟持文宗。

从此宦官更为专横。

宰相李石为士良所忌,士良遣刺客刺之。

李石幸得免,惧而辞职。

文宗自叹“受制家奴”。

开成五年(840),文宗郁郁而死。

唐武宗即位,李德裕为相,以士良有拥立功,表面尊宠,实抑其权。

会昌三年(843)五月,迫士良以内侍监致仕。

离朝时,士良叮嘱送行诸宦官,须诱使皇帝纵欢极乐,使其无暇读书和接见朝臣,以巩固宦官擅政的局面。

六月,士良卒。

次年,因家藏武器,诏削官爵,籍没其家。

牛僧孺唐穆宗、文宗时宰相。

字思黯。

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

在著名的牛李党争中,是牛党的领袖。

贞元二十一年(805)僧孺登进士第。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与李宗闵、皇甫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得高第。

三人策文指斥时政,触犯宰相李吉甫。

结果,主考官和复审官都被贬谪;僧孺授伊阙尉,在元和朝不得志。

后来,僧孺、宗闵与李德裕(吉甫子)等纷争数十年,这次科场案是个起因。

穆宗即位,僧孺累迁户部侍郎,因拒绝宣武(今河南开封)节度使韩弘的贿赂,获得穆宗赏识。

当时,李吉甫的政敌李逢吉为相,长庆二年(822),逢吉排挤翰林学士李德裕出任浙西(今江苏镇江)观察使,引僧孺为同平章事。

四年,敬宗即位,僧孺出任武昌军(今湖北武汉)节度使。

文宗大和三年(829),僧孺再次入相,德裕出为郑滑(今河南滑县东)节度使。

五年,幽州(今北京)大将杨志诚逐节度使李载义,文宗召宰相商议对策,僧孺认为此事无关大局,主张任命杨志诚继任节度使,为文宗采纳。

同年,吐蕃维州(今四川汶川西北)守将悉怛谋降唐,剑南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李德裕派兵入驻维州城,并奏陈用兵事宜。

跨考专业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集-8

跨考专业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集-8
左袒右袒
吕后临朝称制的时候,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封诸吕为王。吕后一死,诸吕就打算作乱,当时吕产、吕 禄分别将兵领南军北军,太尉周勃被排斥在军外。吕禄有一个好朋友叫郦寄,周勃便与陈平合谋,找到郦寄, 让他劝说吕禄交出兵权。郦寄便到吕禄那里,对他说:「当初先帝让太尉周勃统领北军,现在,周勃要让您赶 快交出将印,否则将会大祸临头。」吕禄认为郦寄是自己的好朋友,不会欺骗自己,便把军权交出来了。周勃 手持军印走入军中,对众士兵说:「跟着吕氏走的,把右胳膊露出来;为刘家做事的,把左胳膊露出来。」众 人皆袒露左臂以示效忠刘氏。周勃便带领众人灭掉诸吕。
这一时期,统治集团主要采取了轻徭薄赋、重视吏治、平理刑狱等政策和措施。使一度动荡的西汉王朝 又稳定下来。史称“昭宣中兴”。
《淮南子》
又名《淮南鸿烈》,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十余人编纂而成。据《汉书•艺文志》,有《内篇》 二十一、《外篇》三十三,今仅存《内篇》。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多采用阴阳五行之说,并兼儒、墨、名、 法诸家,故学者认为是杂家之作。
刺史
中央派至地方的监察官。刺史受御史中丞统辖。设立刺史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督察和控制。西汉 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 年),除三辅、三河、弘农外,将全国划分成十三州部,每部设刺史一人,分管几个郡 国,称部刺史或州刺史。刺史的主要职务是督察诸侯王、郡守和地方豪族。刺史每年秋冬需到所管的郡国巡 察,当时人称为「行部」,他们通过行部以了解下情,年底回京奏事。刺史之秩仅六百石,而所监察的守、相 为二千石,成帝时为使其权位及其品秩相符,遂将刺史之秩提高到二千石。东汉时,刺史不必再亲自回京报 告;有了属吏,属吏有从事史、假佐;也有了固定治所。实际上,州成为一行政区域;刺史也成为比郡守高 一级的行政官员,权责比西汉时有很大的增加。东汉末年,也有些刺史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首领。

大学历史名词解释

大学历史名词解释

1.《南京条约》: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29日‎,在英军炮口‎威逼下,清政府在南‎京与英国签‎订。

主要内容为‎: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割让香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均须“秉公议定则‎例”。

该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资‎本主义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先例。

从此,西方资本主‎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各国侵略者‎接踵而来,逐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2.《马关条约》:日本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

主要内容为‎:中国承让朝‎鲜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设立‎工厂、输入机器,只交所订进‎口税。

该约是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它适应了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要求,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3.《辛丑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1年‎(辛丑年)9月7日,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个国‎家的代表,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在‎北京签订。

主要内容为‎:中国赔款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折合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压;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管理,中国人概不‎准居住;拆毁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南京条约》: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29日,在英军炮口威逼下,清政府在南京与英国签订。

主要内容为: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割让香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均须“秉公议定则例”。

该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资本主义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先例。

从此,西方资本主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各国侵略者接踵而来,逐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2.《马关条约》:日本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

主要内容为:中国承让朝鲜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设立工厂、输入机器,只交所订进口税。

该约是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它适应了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要求,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3.《辛丑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1年(辛丑年)9月7日,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个国家的代表,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在北京签订。

主要内容为:中国赔款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折合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压;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管理,中国人概不准居住;拆毁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前。

这个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颁布。

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了农民平分土地的原则;在农村设立兵农合一的乡官制度;废除封建买卖婚姻。

纲领主张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具有推翻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精神,但带有浓厚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4.《资政新编》: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由干王洪仁玕提出。

主要内容为: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馆、新闻官,破除成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并“与番人竞雄”,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这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5.洋务派: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清朝统治阶级中标榜“自强求富”、兴办“洋务事业”的封建官僚集团。

其洋务事业主要有: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其目的在镇压农民起义、加强海防及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经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海军覆灭,企求“船坚炮利”的洋务运动破产,李鸿章集团日削,张之洞集团势力遂成为洋务派的后劲。

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举办“新政”,洋务派作为一种政治势力逐渐解体。

6.《新学伪经考》:康有为撰。

它用历史考证的方法,力辨秦始皇焚书并没有烧毁官府博士所藏六经,西汉立于学官的今文经皆孔门足本,并无残缺;东汉时刘歆所争请立于学官的古文经六经均系伪造,故称“伪经”;刘歆伪造古文经书的目的,是为王莽夺取政权制造理论根据,湮没了孔子“微言大义”的精神,与孔子无涉,当称“新学”。

此书引导知识分子怀疑古代典籍,在思想上打破泥古守旧,在学术上推翻古文经学的“述而不作”,在政治上打击顽固派的“恪守祖训”,为变法制造舆论,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但把古文经传一概斥为伪造是错误的,书中考辨古书,虽有创见,亦多武断。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后产生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1912年(民国元年)3月8日通过,按照西欧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须有国务院署;法官有独立的审判权利。

同时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信教等自由。

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但随着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临时约法》成为一纸空文,后为袁世凯撕毁。

8.中国同盟会: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简称“同盟会”1905年8月23日在孙中山的倡导下,以新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成员在日本东京组成。

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学说。

主要成员来自农、工、商各阶层,以中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多。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掀起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

不久在本部由日本东京迁至上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迁至南京,又迁回上海。

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

9.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

11月,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进一步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924年国民党改组以前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特点。

在当时,它是进步的、革命的,但还没有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10.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前后文化运动的统称。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同时揭露和批判封建伦理思想和封建旧道德,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封建文化思想进行抨击。

这次运动在启发人们追求真理,使人们从封建传统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为了五四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及进化论的思想,其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逐渐有了社会主义的倾向,运动的中心内容逐渐转变为宣传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从此,这一运动日益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并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

1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等13人,代表全国党员53人。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

7月30日,大会正在进行,突然遭到会址所在地区法国巡捕的干扰,会议被迫中止。

后来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县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大会起草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

大会还选举陈独秀、李达和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20日到30日在广州举行。

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中国国民党章程》,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通过了接受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的决定。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它标志着国民党已由一个单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1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这次会议就是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

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央秘书处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内容包括:1、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2、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3、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4、?会议还选举了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及其委员。

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遭受第一次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投降主义,开始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新的斗争。

14.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

2、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3、取消了博古和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4、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5.南昌起义: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为。

了挽救革命,临时政治局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8月1日,起义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下攻占南昌,并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后因敌人以重兵进攻南昌,起义军自8月3日起先后撤离南昌?。

一部分退至海陆丰地区,加入了东江地区农民的武装斗争;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至湘南,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4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