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幸福人生》课程大纲(新)
幸福人生内训课程
![幸福人生内训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fbea2e264b73f242336c5fa0.png)
幸福人生内训课程大纲(1阶段)一、老师开场自我介绍及课程价值介绍:因为合一!所以幸福!也就是通过合一智慧,清除我们心灵花园中的杂草和垃圾,然后播下幸福的种子,让幸福的花儿在心中尽情地绽放。
二、开场破冰1、教问好、鼓掌\点头、微笑、确认说“YES”及做高手训练;2、课程安排介绍:体验式、教练式、封闭式;3、抗干扰测试,1+1=3,抓老鼠4、心态、心境、心能的三个层面,做手指变长的体验。
5、体验学习的四个要素:全然、放下、觉察、观照。
6、犹太人的文化传统:一、用今天的付出去换取明天的幸福;二、尊重教育的价值。
三、合一智慧1、什么是合一:那就是:通过爱,接近“一”。
《易经》的泰卦,说的就是这个“一”的境界。
而“一”是最大的母亲,宇宙万物皆源于“一”。
如果我们人能得“一”,就是得道的圣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东西,最容易让我们接近它,那就是爱。
爱是普通人进入“一”的方便途径。
那个“一”的场是泰,是通,把人的心灵、肉体的气脉都打通,在爱中就可以走入“一”的神性之门。
“一”的境界是生命的核心。
当你懂得爱时,“你”个人就存在,只有爱存在。
要变成那个爱!合一有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内在合一。
也就是我们首先要爱自己,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意思是“重视自己超过重视天下,爱护自己超过爱护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而我们在生活担当着许多的角色。
就象你是某某人的儿子、父亲、丈夫、妻子、朋友、雇员,因为有这么多的属性,我们内心经常会有不同的对话。
有许多的分裂与冲突。
这个对话与冲突随时可能上演。
因此我们想时常保持一份觉察,当这些对话与冲突对我们的内心有影响时,我们要及时关掉这个对话。
这就是合一,内在的合一。
在更高的层面,你会发现你和你的父亲是一体的,你和你的母亲是一体的,你和你的丈夫是一体的,你和你的朋友是一体的,那就是更高层面的合一。
还要更高的层面,你会发现你和狗是一体的,你和蚂蚁是一体的,你和猫是一体的,你和狮子是一体的。
最新幸福心理学大纲
![最新幸福心理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4239773866fb84ae45c8dbf.png)
《幸福心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1、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历史沿革,尤其是几种重要的心理学观点和疗法(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存在-人本主义、人性心理学),明白积极的心态是如何形成的,掌握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培养主观的幸福感觉,拥有改变现状追求卓越的心理资本,用正向的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生的幸福和社会的责任等做出新解读;2、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和完善自我,建立抵御挫折和创伤的预防机制,消除问题行为、践行积极行为,接近幸福、获得幸福,增强幸福指数;3、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了解客观事物,在教育、管理、推销、宣传等各个领域积极看待个人与组织、社会的关系,形成“社会人”的意识,力促学生做一个合格优秀的社会公民,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幸福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幸福的科学”,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教育和爱息息相关。
该课程关注普通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研究如何让人活得更幸福,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
它告诉我们幸福不是可望不可及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新方法、建立新习惯来获得幸福。
幸福感是人生追求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正确的理解和解释幸福、增进主观幸福感,在学习中逐渐让学生具备预测影响幸福的因素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乐观解释风格,从正向的角度看待个人与组织、社会的关系,形成“社会人”的意识,树立幸福来自于为社会、组织做出积极贡献的幸福理念,使得学生更加接近幸福。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 第一讲什么是幸福心理学( 3学时)一、主观幸福感概念二、幸福感的理论说明:讲授法、PPT(二)第二讲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3学时)一、学生自由讨论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二、分组汇报讨论结果三、结合当前研究讲解影响幸福感因素说明:讲授法、讨论法、PPT(三) 第三讲提升幸福感的途径(一)——积极认知( 3学时)一、ABC理论二、期望理论三、辩证法四、观看《秘密》说明:讲授法、提问法、直观教学(四) 第四讲提升幸福感的途径(二)——学会感恩( 3学时)一、列举缺失感恩心态的案例二、分析产生原因三、解决对策四、观看《水知道答案》说明:讲授法、提问法、直观教学(五) 第五讲提升幸福感的途径(三)——塑造乐观人格( 3学时)一、习得性无助二、习得性乐观三、ABCDE理论四、观看《阿甘正传》说明:讲授法、提问法、直观教学(六)第六讲现场考查四、教学安排及方式五、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2、成绩评定: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测验及作业:30%,期末考试:70%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刘翔平主编《当代积极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020郭敬峰老师课纲:《幸福人生》
![2020郭敬峰老师课纲:《幸福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2ba185d2a0116c175f0e48df.png)
《幸福人生》课程大纲【课程介绍】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员工自身因素都会导致产生“心理亚健康状态”。
帮助员工幸福生活,是企业绩效提升的根本,培养员工“自信、乐观、希望、韧性”的心理资本,可以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了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
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了怕了,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
家,温暖的代名词,承载了太多的思想与牵挂;更是一份永恒不变的情感……拥有幸福的家庭,才能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而无任何的后顾之忧!家是我们幸福的港湾,可以让我们依靠,可以让我们休憩!如何经营婚姻与家庭呢?经营幸福家庭,是一门学问,需要用爱守护:家庭幸福美满,孩子健康成长,工作快乐高效,这才是我们人生所追求的目标。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经营家庭的幸福之道,获得内心的成长与人格发展,收获幸福和谐家庭!《幸福人生》课程从“学会情感婚恋技巧、掌握亲子教育秘笈、提升员工幸福感、快乐高效工作”入手,秉承幸福心理学理念,运用NLP教练技术,让您学会如何打造幸福人生和谐婚姻美满家庭,提升工作生活品质,增强企业软实力和竞争力。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掌握解决问题的实用工具和技巧,让您在最短时间增强对工作及生活的信心和热情,打造高效组织、健康职场和幸福员工。
【培训收益】✧我们人生真正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获得幸福的心态和行为修炼。
✧学会儒释道国学精粹,激发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面对人生。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的高压力状态下,追求幸福生活,快乐工作。
✧了解完美爱情三要素:亲密、激情、承诺。
✧学会婚姻保鲜的秘笈和家人相处的三大法宝。
✧和谐婚姻及合格父母心理测试,自知者明。
✧学会科学亲子教育的理念和技巧方法。
✧建立亲密亲子关系,掌握教育孩子的七大“工具”。
✧智者心转境,当下即极乐:弘毅进取,积极宁静,感恩喜悦。
✧提升员工幸福感,提高团队竞争力和企业软实力。
【授课方式】针对客户需求定制课件,注重困扰问题解决和现场解疑答惑,课程氛围轻松活泼,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在内在感悟和方法练习中获得技能提升,改善心态绩效和行为绩效。
心理学与幸福人生 新
![心理学与幸福人生 新](https://img.taocdn.com/s3/m/fc5aa3cd80eb6294dd886c62.png)
什么是幸福?
一个自杀女孩跳楼所看到的
幸福是相对的 人类的愿望不同, 对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异
每个人期望不一样,幸福的标准就不一样
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心理学家启发我们什么是幸福?
幸福就是得到你想要的
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 层次理论:
1、人的需求从下到上分为 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 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 只有每一层需要得到满足, 才会上升到上一层需要。
(凡是发生的都是最好的——福祸相依)
追求幸福人生记住 四句话、带上四把钥匙
幸福人生十个字: 感恩、微笑、问好、赞美、向善
祝您幸福!
什么是幸福?
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 足和感到生活有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先贤们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感觉;哲学家告诉我们幸福并不 是存心去找就能找到的;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幸福的多少与财富无 关;积极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幸福不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能力, 即幸福是可以学习的。
家 庭 教 育 专 家 周 慧 玲 教 授 亲 自 指 导
清 华 大 学 李 林 羲 教 授 亲 自 指 导
外出学习培训每月至少一次
心理学专家王纪琼教授是我的导师
每月一次参加心理学研修班
家庭系列排序专家王敏教授亲自指导
幸福心理学教学大纲
![幸福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6600834fd0a79563d1e7236.png)
《幸福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009115课程名称:幸福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开课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幸福心理学”课是针对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幸福心理学”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增进自身幸福的知识、方法与途径。
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与普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课程紧密相连,并且幸福心理学属于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如何拥抱幸福并能够掌握提高幸福感的实用策略。
(二)能力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懂得追求真正幸福和快乐的人。
(三)素质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幸福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并脚踏实地地追求幸福,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探讨幸福1、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幸福二、幸福需要客观基础三、幸福的不同感受2、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幸福心理的定义教学难点:幸福的不同感受3、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概况和一些关于幸福的理论。
4、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
第二章幸福的生理基础1、教学内容一、幸福感的生理基础二、增加神经递质的自然疗法三、反思生理局限四、超越生理局限2、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反思生理局限教学难点:超越生理局限3、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幸福感产生的生理基础,从而反思生理局限,超越生理局限,增强幸福感。
4、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9e254ffb7360b4c2e3f64fd.png)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216301课程名称:心理学与生活英文名称:Psychology and Life课程类别:通识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大一至大四非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把心理学理论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心理学这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一般大众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程在突出基础心理学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同时,兼顾可读性和普及性。
在本课程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操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的优秀的心理学思想与思潮的内容。
共包括十二个专题,既包括导论性质的心理学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基础,又包括心理过程为主体的感知觉和意识、学习与认知、智力与创造力等章节,以及行为和心理动力、人格与人格评估等阐述个性心理的内容,并有意识地把成长与个体心理发展、压力管理与健康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社会心理学归入课程体系的范畴,意在加强心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心理学与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发展的紧密联系。
内容叙述上力求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图表、生动的日常生活案例和趣味实验。
英文简介"Psychology and Life" program to link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psychology of people's daily life, work, study, use of user-friendly language, to learn more on thescience of psychology, at the same time concerned about the science in the general public of the application of life . This course in psychology to highlight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and intellectual at the same time, both to improve the readability and popularity. Including a total of 12 topics, including Introduction to the nature of both the study of psychology, hist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basis of behavior, which also covers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of sense perception as the main body and consciousness, learning and cognition,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such as chapters, as well as the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personality assessment of the content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and conscious to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ress management and health psycholog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psych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areas of psychology and is intended to strengthen the close ties of life,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personal growth, social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in close contact. Seek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narrative, attractive, easy to understand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use of charts, the daily life of a lively and interesting test cas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将课程定位为“心理素质拓展课”。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心理健康讲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心理健康讲](https://img.taocdn.com/s3/m/b19e1634bb68a98271fefaa4.png)
多血质人的积极方面
• 思想活跃、反映迅速、接受新事物快,有利 于创新。
• 灵活、适应性强,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 机智比较突出,能适应各种复杂情况。 • 善于交际,富有同情心,有利于处理上下级
各方面的关系。
多血质人的消极方面
• 情绪不稳定、易于变化。 • 工作持续性差,容易见异思迁。 • 决策易轻率,缺乏深思熟悉。
• 忧柔寡断,多优多虑,在风险决策的紧要 关头往往不能当机立断。
•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 (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
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
对环境的适应 • (5)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二)画出人生曲线——回顾和畅想未来
• 从今以后,无论环境是好是坏,是富贵是 贫贱,是健康是疾病,是成功是失败。我 都要支持你、爱护你、与你同甘共苦,携 手共创健康美满的家庭,一直到我离世的 那天。
2. 了解与沟通
• 不管你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你的爱人结 识的,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在认识、 结婚以前,你和你的爱人都已经有了自己 的生活经历,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 价值观。这样的两个成年男女为了爱、为 了家庭走到了一起,如果在婚后不能及时 地进行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与沟通,要想 幸福是无法想象的。
学习公约
课程要求
手机调整 全情投入 随时互动
服务领域
心理咨询、素质拓展、团队训练 催眠技术、沟通训练、企业文化
员工援助计划
课程大纲
• 一、认识自我欣赏自我 • 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一
认识自我 欣赏自我
(一)
胆 2 6 9 1 1 2 2 31 36 38 4 48 5 5 5 合
最新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最新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dbee0ce0482fb4daa48d4b72.png)
– 家庭和睦(40.5) – 心情愉快或没有心理和精神负担(30.9) – 事业有成(26.6) – 物质条件的宽裕与享受(24.6) – 生活充实,有理想和追求(20.3)
您认为失去什么将会使您的生活变得毫 无意义?
• 失去婚姻家庭(58.1) • 失去工作(21.6) • 失去向往目标和追求(16.3) • 失去健康(15.6) • 失去友谊(13)
幸福的首要条件是心理健康!
案例——折翅的“小鸽子”
•
2003年7月15日,某大学医学部的学生们已经进入了紧张
的期末考试阶段。这天中午12点左右,该校校园内人来人往,
一个年轻的身影突然从该校5号楼9层跳下,在空中划出一道忧
郁的弧线,随着她落地时的一声巨响,青春被定格在21岁!许
多目击者冲上去一看,都惊呆了——怎么会是她?!“她的昵
周围幸福的人有哪些特点?
• 家庭成员互相关爱,和睦幸福(47.5) • 有较好的经济收入,生活宽裕(35.5) • 事业有成(23.6) • 人际关系处理得好(18.1) • 性格宽容开朗(16.7)
崔健:幸福的三个条件
1.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 有自己的事业; 3. 有真正的爱情。
《花香满径》: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 一是有希望。 二是有事做。 三是能爱人。
际关系; • 对工作,投入极大的热情; • 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注意
•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为 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 向。但是,绝对、永远心理健康的人是 没有的。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没有 一条绝对的分界线,而是一种连续、不 断变化的状态。
• 根据这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人的心理可用三区来 表示:
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PPT课件
![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bf008e76eeaeaad1f330a5.png)
Tips:太棒了;
人生都有圆有缺,你无法选择,但是你 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
改变生命的维他命:
用认知决定论分析:被男朋友、女朋友 甩了;你被公司辞退;出门正遇下大雨; 有强劲对手加入竞争行列;自己辛辛苦 苦,但是没有得到上司的奖赏;
27
——判断理论(攀比论)
核心观点:幸福感是在“比较”中产 生的。
思想实验?假如有一台机器它可以给一个人的大脑的快感神经不断进行刺激仅凭这种刺激可以使人感到自己任何的生理欲望都得到满足感到无比的快乐假如有一台机器它可以给一个人的大脑的快感神经不断进行刺激仅凭这种刺激可以使人感到自己任何的生理欲望都得到满足感到无比的快乐?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会不会一生都选择使用这部机器
导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1
主要内容:
幸福是什么? 如何获得幸福? 心理健康为你的人生幸福护航! 练习:你的幸福是怎样的?
2
人
生
有
各
种
各
样
的
追
大学毕业=就业
中学=我+?
玩
求
!
3
热心教育者, 通过写作、网络、演讲, 他的中国崛起的时代, 帮助了众多青年学生, 他们亲切的呼唤他 “开复老师”。
15
幸福
——直接说就是人生重大的快乐; ——根本说就是人生重大需要、欲望
和目的得到实现的极度快乐的心理 体验。
王海明:《道德哲学原理十五讲》P285
16
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 们对生活经验的主观感受
英文把幸福叫“Happy”,这个词最 早源于希腊文,是“好生活”的意思。什 么叫“好生活”?亚里士多德说,所谓好 生活就是值得过并且过得称心如意的、有 成就、有满足感的生活。每个人衡量一种 称心如意的感受、一种满足、一种成就感 的标准很可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幸福 是一种主观感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1课 健康心理 幸福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教学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1课 健康心理 幸福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d86e4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16.png)
课时分配表第1课健康心理幸福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二)心理的构成人的心理活动极为复杂,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通常把它分成两大类,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又称人格),如图1-1 所示。
1.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消失的动力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心理活动。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又称为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等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心理过程。
(2)情感过程。
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是对认识的对象和现象产生各种内心态度体验,即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通常被统称为感情,是指人判断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当客观现实符合人的需要时,人就产生爱、满意、愉快、赞赏、尊敬等肯定而积极的正向性情绪和情感;若人的需要不能被满足,人则产生憎恨、不满、忧愁、愤怒、恐惧等否定而消极负向性情绪和情感;如果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满足无关,人就会表现得无动于衷。
需要是人的生理和社会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人有不同层次、动态变化的多种需求,而与之相应的客观现实能否满足人的需要、满足的程度如何就决定着情绪、情感的性质和强弱程度。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它表明个体不仅能认识世界,还能改造世界,并能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集中体现其主观能动性。
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认识过程是引起人的情感与行动目标的基础;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意志行动起着动力或阻力的作用;意志品质如何,反过来又对人的认识、情感和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影响。
幸福心理学教学大纲
![幸福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a3c38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3.png)
《幸福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009115课程名称:幸福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开课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幸福心理学”课是针对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幸福心理学”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增进自身幸福的知识、方法与途径。
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与普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课程紧密相连,并且幸福心理学属于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如何拥抱幸福并能够掌握提高幸福感的实用策略。
(二)能力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懂得追求真正幸福和快乐的人。
(三)素质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幸福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并脚踏实地地追求幸福,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探讨幸福1、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幸福二、幸福需要客观基础三、幸福的不同感受2、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幸福心理的定义教学难点:幸福的不同感受3、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概况和一些关于幸福的理论。
4、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
第二章幸福的生理基础1、教学内容一、幸福感的生理基础二、增加神经递质的自然疗法三、反思生理局限四、超越生理局限2、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反思生理局限教学难点:超越生理局限3、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幸福感产生的生理基础,从而反思生理局限,超越生理局限,增强幸福感。
4、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
心理学与幸福人生新 大纲
![心理学与幸福人生新 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62f2a71e87101f69e3195e4.png)
1、题目:心理学与幸福人生2、简介人生格言: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更加幸福!(开场白)我还没站好呢,大家的掌声就停了?谢谢大家!听到大家刚才的掌声让我想起了这样几句老话,没有最好的家长只有最好的孩子,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好的学生,没有最好的演员,只有最好的观众,没有最完美的课程效果,只有最完美的配合。
谢谢大家刚才掌声的配合以及对我的鼓励和尊重,为了回馈这份尊重,需要我清楚的自我介绍一下。
我叫徐玉霞,”徐”是林则徐的”徐”,不是言午”许”,我的恩师用我的名字的玉和霞作了这样一句诗:“玉兰飘香香飘千里,霞光普照照暖万家”老师希望我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把教育的智慧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把恩师的话铭刻于心。
虽然海拔不高、其貌不扬,但是拥有一颗乐于奉献教育的热心肠。
特别是学了心理学以后一直努力做爱和智慧的传播者,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更加幸福!今天我就来分享《心理学与幸福人生》,我们共同交流如何赢得幸福人生。
3、感谢我的一位督导老师让我走进心理学!没有想到令我生气十几年的一个人竟然变成了我真心佩服的人生导师,这就是心理学让我心态一改变,讨厌变喜欢!就是说,我的这个导师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以前对他有点不满和抱怨,因为我的改变,现在我对他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满意。
大家猜这个导师是谁呢?他就是我的爱人:张洪志。
为什么这么感谢他呢?是他在七年前我心态非常不好,在为好多事纠结、痛苦、抱怨。
09年暑假是我们全家身心备受折磨的一个假期,一直聪明伶俐的女儿高考不理想,那年她16岁,成绩超二本线23分,一本差几分,说好的第一年考上二本重新复习,可是他爸爸劝说孩子不要再复习,考上本科也不容易了,因为这个事情夫妻意见不一致,孩子夹在中间一定很痛苦,没有想到孩子竟然同意了爸爸的建议。
我非常生气,有一种希望破灭的感觉,我就说孩子上大学走了我们离婚算了。
自己没有进取心,还在把孩子拉下水,正是因为收到你的影响孩子才没有了上进心。
心理健康与幸福课程大纲
![心理健康与幸福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291f4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f.png)
心理健康与幸福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了解和培养心理健康,实现幸福生活。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演练,学员将学习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幸福的内在源泉,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有效应对困难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内涵- 探讨心理健康与生活品质的关系- 分析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 积极心态的培养- 了解积极心态的特点和作用- 学习积极思维和自我激励的方法- 分享积极心态的案例和成功故事3. 情绪管理与调节- 认识情绪的起源和表达方式- 掌握情绪管理的基本技巧- 实践各种情绪调节策略4. 压力管理与抗压能力培养- 辨识和评估不同类型的压力来源- 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积极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5. 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 探索个体的自我认知模式- 分析自我认知与幸福感的关系- 培养自我接纳和积极自尊的能力6. 人际关系与社交技巧- 分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学习有效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 提升社交能力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7. 幸福的内在源泉- 研究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 探索幸福感的内在源泉- 学习培养幸福感的方法和技巧8. 乐观与心理弹性的培养- 理解乐观情绪的重要性- 学习乐观心态的养成和心理弹性的培养- 分享乐观心态对个人生活的正面影响三、学习方法和要求1. 课堂参与- 要求学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鼓励学员分享个人心理健康的心得和体会- 推动学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2. 个人实践- 建议学员在课程外进行实践和巩固- 提供实践指导和反馈,鼓励学员积极尝试实践3. 作业完成- 每个模块结束后,学员需完成相应的作业- 提供作业指导和评价,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4. 考试评估- 设计期末考试,测试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 以考试成绩评价学员的综合学习效果四、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心理健康与幸福课程教材》2. 参考资料:- Seligman,M.E.P. (2011).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Fredrickson,B.L. (2009). Positivity: Top-Notch Research Reveals the Upward Spiral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 Goleman,D. (2014).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五、评估与证书1. 课程评估:- 学员课堂参与度:30%- 作业完成情况:30%- 期末考试成绩:40%2. 证书颁发:- 课程学习达标,成绩合格- 出勤率达到80%及以上六、备注本课程旨在提升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享受积极健康的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2ad0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d.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一、第1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课程内容安排二、第2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重要性2.1 心理健康的定义2.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与挑战三、第3章:幸福心理学的理论基础3.1 幸福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3.2 幸福心理学的主要理论3.3 幸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四、第4章:情绪管理与情绪调适4.1 情绪的概念与分类4.2 情绪管理与情绪调适的重要性4.3 情绪调节的策略与技巧五、第5章:压力管理与应对策略5.1 压力的概念与影响5.2 压力管理的策略与方法5.3 应对压力的心理技巧六、第6章: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七、第7章: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八、第8章:心理弹性与抗逆力九、第9章: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十、第10章: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十一、第11章:心理健康的促进与维护十二、第12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十三、第13章:心理测评与心理健康诊断十四、第14章: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十五、第15章: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六、第6章: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6.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6.2 人际沟通的技巧与策略6.3 人际冲突的处理与调解七、第7章: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7.1 自我认知的概念与重要性7.2 自我成长的策略与方法7.3 自我接纳与自我价值的培养八、第8章:心理弹性与抗逆力8.1 心理弹性的定义与作用8.2 抗逆力的培养与提升8.3 心理弹性与幸福心理的关系九、第9章: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9.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特点9.2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领域9.3 积极心理干预的实践方法与技巧十、第10章: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10.1 心理危机的定义与识别10.2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与步骤10.3 心理援助的资源与途径十一、第11章:心理健康的促进与维护11.1 心理健康促进的意义与原则11.2 心理健康维护的策略与方法1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创新十二、第12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12.1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2.2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方法12.3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评估与改进十三、第13章:心理测评与心理健康诊断13.1 心理测评的概念与方法13.2 心理健康诊断的流程与技巧13.3 心理测评与诊断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应用十四、第14章: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14.1 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4.2 心理咨询的技巧与实践14.3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伦理与规范十五、第15章: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15.1 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相互影响15.2 提升心理健康以改善生活质量的策略15.3 心理健康促进生活质量的案例分析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1.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
心理学与幸福人生初稿1
![心理学与幸福人生初稿1](https://img.taocdn.com/s3/m/f402e757af45b307e87197e4.png)
《心理学与幸福人生》讲稿我还没站好呢,大家的掌声就停了?谢谢大家!听到大家刚才的掌声让我想起了这样几句老话,没有最好的家长只有最好的孩子,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好的学生,没有最好的演员,只有最好的观众,没有最完美的课程效果,只有最完美的配合。
谢谢大家刚才掌声的配合以及对我的鼓励和尊重,为了回馈这份尊重,需要我清楚的自我介绍一下。
我叫徐玉霞,”徐”是林则徐的”徐”,不是言午”许”,我的恩师用我的名字的玉和霞作了这样一句诗:“玉兰飘香香飘千里,霞光普照照暖万家”老师希望我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把教育的智慧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把恩师的话铭刻于心。
虽然海拔不高、其貌不扬,但是拥有一颗乐于奉献教育的热心肠。
特别是学了心理学以后一直努力做爱和智慧的传播者,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更加幸福!今天我就来分享《心理学与幸福人生》,希望给大家带来一点点启发。
感谢我生命中导师让我走进心理学。
没有想到令我生气十几年的一个人竟然变成了我真心佩服的人生导师,这就是心理学让我心态一改变,讨厌变喜欢!就是说,我的这个导师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以前对他有点不满和抱怨,因为我的改变,现在我对他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满意。
大家猜这个导师是谁呢?他就是我的爱人:张洪志。
为什么这么感谢他呢?是他在七年前我心态非常不好,在为好多事纠结、痛苦、抱怨。
09年暑假是我们全家身心备受折磨的一个假期,一直聪明伶俐的女儿高考不理想,那年她16岁,成绩超二本线23分,一本差几分,说好的第一年考上二本重新复习,可是他爸爸劝说孩子不要再复习,考上本科也不容易了,因为这个事情夫妻意见不一致,孩子夹在中间一定很痛苦,没有想到孩子竟然同意了爸爸的建议。
我非常生气,有一种希望破灭的感觉,我就说孩子上大学走了我们离婚算了。
自己没有进取心,还在把孩子拉下水,正是因为收到你的影响孩子才没有了上进心。
我狠狠的发誓:一定离婚,我受够了。
回想这么多年来,跟一个没有上进心的人在一起是多么没有面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与幸福人生》课程大纲随着高校心理事件的激增,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
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而是要落实到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上,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体验性、实践性、互动性很强的课程。
《心理学与幸福人生》课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团体动力学的有关原理,把抽象的心理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情境中体验、领悟其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提高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公共基础课程。
《心理学与幸福人生》课程采取分级教育、分类教学的形式开展的课程,与传统学科课程稍有差异,这门课程主要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帮助学生探索自身在生理发育、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解决具有倾向性的问题。
总之,该课程的核心功能是对大学生进行“心育”,为他们毕业后走上各级各类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性质的公共选修课,具有活动课程的互动性与开放性,强调以活动课程的形式组织实施课程内容。
通过各种各样亲身参与的活动,学生能够获得丰富而真实的感悟、体验和反思,进而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情感与行动重新考察,并以更深刻的方式重建经验和重新解释,提升自我感和价值感,不断内化那些经过活动中的交互作用而培植的观点,最终达成人格和谐发展之目标。
其主要任务是:(一)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二)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有效开发心理潜能;(三)解析身边的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四)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爱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授课教师来说,必须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技术体系及怎样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教学,主要采取体验式、感悟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学习。
对学生而言,应该积极思考,大胆提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清自身出现的现象,并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自我调适的策略。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一)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形成恰当的成就动机,具备人际交往的技能;(二)自觉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与优化,形成健全的人格;(三)促进学生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实现与环境、社会的积极适应和协调。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学概述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了解普通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掌握大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基本任务;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状况并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学内容:第一节大学生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一般概述主要内容:心理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心理学的分类。
二、大学生心理学概述主要内容:大学生心理学概念与研究对象;大学生心理学任务和内容;大学生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发展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内容:个性发展的成熟化与稳定性;智力发展到最佳水平;人际交往领域扩大;情绪强烈、容易激动、情感内容日益丰富;爱情需要与性意识进一步发展;兴趣深化并与职业成就相联系;规划生活、设想未来与预期社会化。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主要内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不同的。
第一学年(适应大学环境的阶段),表现为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不稳定;第二、三学年(全面发展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并趋于稳定,求知欲增强并注重能力的培养,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考虑问题逐渐实际等;第四学年(从学生生活向职业生活过渡阶段),表现为专业心理进一步趋向稳定,自立感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并且对未来事业产生了种种美好的憧憬。
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主要内容: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优越感与自卑感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往需要与心理闭锁的矛盾;情绪与理智的矛盾;求知欲与识别力的矛盾。
思考题:1、对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分析一下你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2、制订一个自我心理健康发展的计划,明确每一阶段所要努力的目标。
3、你认为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上呈现了哪些的新的特点?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第二章压力管理与调适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了解压力是什么以及压力的来源,掌握压力管理和应对的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认识压力一、压力是什么(1)压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是指面对某些事件或环境时在心理上的紧迫感或紧张感;(2)压力的大小既取决于压力源的大小又取决于个人身心承受压力的强弱程度。
(3)未达到、未满足、不满意。
二、压力的累积效应活动体验:通过吹气球让学生感觉到人体和气球一样,当压力过大时是无法承受的。
第二节压力管理及应对1、休息片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2、转移并释放压力3、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谁拒绝休息谁就不能很好地工作。
4、找信得过的朋友聊一聊对于实在无法达成的目标或要求,不要再勉强,让自己活的洒脱一些,则压力自然随风而逝。
面对无法控制的事情:做好情绪管理,提升情商、做好时间管理,让生活井井有条、养成好习惯,发挥减压阀的作用、记得别人的好、做事留有余地、办法总比问题多、增加心理弹性、学会处理关系、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三章发现自我之旅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以及自我意识是怎么发展的,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是什么。
熟悉自我意识的构成,掌握自我意识的信息来源,培养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概述主要内容: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信息来源。
课题思考:1、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什么特点?2、用三个形容词概括自己,这样的概括源于何时、何事?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主要内容: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的偏差:自我否定、自负心理、虚荣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自我中心。
案例分析典型的自我意识偏差个案。
学会自我悦纳的小训练。
第四章人格认知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了解人格的概念和基本要素;理解人格最基本的要素——气质、性格——的基本理论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大学生气质、性格的基本特点;熟悉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调适方法;把握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途径。
教学内容:第一节大学生人格及其特点一、大学生人格及其特点主要内容:心理人格是相对于认知、情感、意志等而言的一种心理现象,亦称个性,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方面内容;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面对外界的刺激所作的反应,包括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基本特点包括人格变化特点和人格发展特点两个方面。
二、大学生气质及其特点主要内容:气质是人格的基础之一,是人格结构中比较稳定的并与遗传素质联系密切的成分,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并与人格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大学生不同气质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人的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它们虽然参与各种活动,但是一般不决定智商高低、成就大小,每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成才。
三、大学生性格及其特征主要内容:性格是个体对现实比较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特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四个方面;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性格作不同的划分;当代大学生性格特征具有时代特征,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良好性格能帮助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做好工作至关重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促进身心健康。
第二节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一、新世纪的呼唤:塑造健全人格主要内容: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并且是社会现代化发展和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人的现代化归根到底又是人格的现代化;当代大学生应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在认真的比较、选择中,广泛地吸取中西文化、传统人格和现代人格的长处,从而形成一种适合中国现代化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格模式。
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责任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自尊自信;善于自我控制。
三、寻找塑造健全人格之路主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认识自我,优化人格整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从小事做起;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锻炼身体,强健体魄;防止“过犹不及”。
思考题:1、分析一个人的气质与性格可从哪些方面入手?你的气质与性格如何?你将如何努力进行训练使自己的气质与性格向良好的方向的发展?2、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在实践中塑造健全的人格?第五章人际关系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需求与人际交往的功能;把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正确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掌握成功交往的原则、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大学生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内涵主要内容: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交往关系,是心理上的桥梁和纽带,显示着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有依赖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因素;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网络人际交往这一新型的人际交往方式。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主要内容:大学生人际关系包括血缘型、地缘型、业缘型、趣缘型、情缘性;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包括重横向联系、小群体多、注重自我选择、深刻持久、感情色彩浓厚。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主要内容:人际交往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获得安全感、满足感的需要;确立自我价值感的需要;人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大学生人际吸引因素一、人际吸引的条件主要内容: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其条件包括熟悉、吸引人的个人特征、相似与互补等。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消极因素主要内容:人际关系发展到什么水平,交往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多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类,即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或环境因素与心理因素。
三、影响人际交往的几种不良心理主要内容:自卑心理、猜疑心理、逆反心理、排他心理、作戏心理、嫉妒心理。
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主要内容:正确理解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包括交互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改善认知模式,克服认知偏差;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提高人际交际的技巧思考题:1、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有哪些?2、大学生人际交往不适的主要表现有哪些?3、大学生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六章学习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了解学习的定义、分类、作用和一般过程;认识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把握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