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课件:第5课 杜甫诗三首(共43张PPT)
《秋兴八首》解析
背景: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客居他乡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 然面临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 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本文选读的是第一首,从命意上看,有 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一 个基调:抒羁旅之愁,悲国家之事。 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
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 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 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 ‚连‛字写 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出自清人朱 瀚的《杜诗解意》)。 ‚朔漠‛对‚黄昏‛,‚朔漠‛ 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 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 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 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 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 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 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 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 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 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 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 《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 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 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 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 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 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 象。 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 树是枫树,反而在萧索中见到了富丽 景象,格调颇为劲健。 而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 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 第二单元第5课 杜甫诗三首(共66张PPT)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 风也越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又一次 回应了诗题中的“秋”字。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 衣穿过一冬,里边的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 秋天就要拆洗重做。“砧”,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 山上山下的人家,已经到处都是刀剪声和捣衣的声 音。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天拆 洗寒衣。可是我杜甫带着我的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 经好几年了,我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我用什 么来抵御羁旅途中的寒冷?这第一首诗,从夔州的 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感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 “故园”的思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 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 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 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 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 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夔州位于长江之滨、 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当 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 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 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 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
导入新课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 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 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 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 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我们先看看“诗圣”杜甫和他的诗歌。
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孤舟一 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 无奈与凄伤。章法上,“丛菊”暗承首联“玉露凋伤 枫树林”所隐示的季节特征,“孤舟一系”则由颔联 “江间波浪兼天涌”生发二处(因波涛险恶,不能顺 流东下回归长安),呼应巧妙而针线绵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5.《杜甫诗三首》课件
登 高
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 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诗人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 艰辛,个人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 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再加上 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 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塞 上 风 云 接 地 阴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咏怀古迹
(其三)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 。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 为华州司功。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时间: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 3.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4.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王昭君入选皇宫。 汉元帝命令宫中的知名画师毛延寿为各位佳丽各描肖像一幅, 以便挑选。那些出身富贵人家的千金们无不重金贿赂画工,以 图毛延寿能手下留情,在画卷上为她们增添姿色。王昭君家境 贫寒,没有多余的财物来贿赂画工,也不愿意干这种龌龊之举。 更何况她自恃美冠群芳,鹤立鸡群,根本就用不着欺瞒天子。 毛延寿心里生出报复之心,故意把王昭君的画像描绘得十分平 庸,甚至在画像的面颊上点了一颗硕大的黑痣,使汉元帝对王 昭君顿起嫌恶之心,始终不曾召见。直到昭君自请和亲,才被 汉元帝发现她的真实相貌,十分不甘,彻查之后发现事情缘由, 便将毛延寿以欺君之罪问斩。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课件(共25张PPT)
赏析写景类诗歌的方法
➢1、感情基调; ➢2、题目; ➢3、诗眼; ➢4、意象和意境; ➢5、知人论世。
谢谢观看!
诗歌中的秋天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歌中的秋天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文人对秋的感受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 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 老,世称杜少陵。祖籍 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 县。有《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 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 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 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 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 不免触景生情。因写下这组诗。
诗文大意
首联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译文:秋风侵袭凋谢了枫林,巫山巫峡
气象萧森阴森。
诗文大意
颔联 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译文:江上惊涛骇浪如涌上青天,塞上
风云漫卷大地,阴气沉沉。
诗文大意
颈联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译文:江上惊涛骇浪如涌上青天,塞上
风云漫卷大地,阴气沉沉。
诗文大意
尾联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为赶制冬衣家家正忙着剪裁缝
制,暮色中高高的白帝城传来急匆匆捣衣 的声音。
触景伤情
静 玉露、枫林、波浪、风云、丛菊、孤舟、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必修三) 语文 第2单元 第5课-杜甫诗三首(共41张PPT)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
沉郁顿挫
•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 “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 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 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 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 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 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 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 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 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 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 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绝句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 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 岳》为代表。
秋兴八首(其一)
• 写作背景 •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 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 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 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 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 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 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杜 甫Fra bibliotek作者简介
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精选ppt
6
他以古体、律诗见长,“________”是其作品的主要 风格。有《杜工部集》传世。代表作有:“三吏”、“三 别”、《蜀相》、《遣兴》、《春夜喜雨》、《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兵车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月夜》、《旅夜书 怀》、《水槛遣心二首》、《秋兴八首》等,其中“三吏” 为《________》《新安吏》和《________》,“三别”为 《新婚别》《________》和《________》。杜甫是唐代最 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2)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______,环珮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1)塞上风云接地阴 (3)一去紫台连朔漠
(2)孤舟一系故园心 (4)画图省识春风面
精选ppt
15
(5)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精选ppt
9
(2节 省.01省 悟.1年广东考查)
玉 露邪呼..露 一恶韩.手邪.
sx(塞 塞 瓶h. .2ǐn0ě上 责 塞ɡ.0n8ɡ年广东考查yxéi)é
省 省. .悟 悟.
(201邪 邪呼 呼. .1年恶 恶韩 韩广邪 邪. .东考查)
玉 露.露 一塞 塞 瓶 塞 塞 瓶.. . . .手上 责 塞 上 责 塞. .
(20)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 绝句》)
(16)月涌大江流
(17)富贵于我如浮云
(18)两个黄鹂鸣翠柳 (19)白日放歌须纵酒
(20)不废江河万古流
精选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课件
时期匈奴内部产生矛盾以致分裂。 ③徒:空,白白地。
④蛾眉:指王嫱,即王昭君。[1]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昭君出塞”的典故为题
材,高度赞颂了王昭君为了促进民 族团结融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辛 辣的讽刺了汉元帝朝廷中文贪武懦 不能为国效力的政治状况。
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分析技能:诗人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 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怀人伤己
特点归纳: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 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类似性,触发点在
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同病相怜和 对照失落。
练习: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杜甫
《咏怀古迹》 是一组结构周密的 七言律诗,共五首, 每首各咏一古迹, 依次是庾信故居、 宋玉故居、昭君村、 刘备庙、诸葛亮庙, 都是借古迹抒发诗 人的身世之感。
咏史怀古诗
诗人读史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 史遗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抒 发对生活、时事、自身的感慨。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歌节奏
hè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④蛾眉:指王嫱,即王昭君。[1]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昭君出塞”的典故为题
材,高度赞颂了王昭君为了促进民 族团结融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辛 辣的讽刺了汉元帝朝廷中文贪武懦 不能为国效力的政治状况。
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分析技能:诗人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 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怀人伤己
特点归纳: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 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类似性,触发点在
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同病相怜和 对照失落。
练习: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杜甫
《咏怀古迹》 是一组结构周密的 七言律诗,共五首, 每首各咏一古迹, 依次是庾信故居、 宋玉故居、昭君村、 刘备庙、诸葛亮庙, 都是借古迹抒发诗 人的身世之感。
咏史怀古诗
诗人读史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 史遗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抒 发对生活、时事、自身的感慨。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歌节奏
hè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 (共94张PPT)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读 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 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二十岁后, 他 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 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 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 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望岳》。
读音纠错:
万壑(hè) 渚清(zhǔ) 千载(zǎi) 王嫱(qiáng) 青冢(zhǒng) 朔漠(shuò) 省识(xǐng) 环珮(pèi) 暮砧(zhēn)
字词解释:
白帝城高急暮砧(捣衣石 ) 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的沙漠) 百年多病独登台(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苦恨繁霜鬓(极恨,极其遗憾) 画图省识春风面(略识) 渚清沙白鸟飞回(回旋) 潦倒新停浊酒杯(衰颓,失意) 寒衣处处催刀尺(催动刀尺,指赶裁冬衣) 无边落木萧萧下(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沉。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波浪在地而 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 之状。”
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 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以及诗人阴沉压抑、翻 腾起伏的心情。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 壮阔,哀感深沉。
思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人说诗歌写“波浪兼天涌”,“风云接地 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起伏和涌动。你的 感受是怎样的呢?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吏”“三别” 皆被传诵,作品汇为《杜工部集》。
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的事 物,题材是多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 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 处,形成了自己“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三吏三别: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读音纠错:
万壑(hè) 渚清(zhǔ) 千载(zǎi) 王嫱(qiáng) 青冢(zhǒng) 朔漠(shuò) 省识(xǐng) 环珮(pèi) 暮砧(zhēn)
字词解释:
白帝城高急暮砧(捣衣石 ) 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的沙漠) 百年多病独登台(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苦恨繁霜鬓(极恨,极其遗憾) 画图省识春风面(略识) 渚清沙白鸟飞回(回旋) 潦倒新停浊酒杯(衰颓,失意) 寒衣处处催刀尺(催动刀尺,指赶裁冬衣) 无边落木萧萧下(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沉。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波浪在地而 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 之状。”
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 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以及诗人阴沉压抑、翻 腾起伏的心情。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 壮阔,哀感深沉。
思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人说诗歌写“波浪兼天涌”,“风云接地 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起伏和涌动。你的 感受是怎样的呢?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吏”“三别” 皆被传诵,作品汇为《杜工部集》。
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的事 物,题材是多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 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 处,形成了自己“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三吏三别: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登高》课件
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显露出作者 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2.“落日”“秋风”,意境雄浑、开阔,又体 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 达。
注意:三段式分析套路。源自(2)有人认为这首诗充满着诗人发奋图 强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 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 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总之,游子思乡、思妇怀人,壮士悲歌、 文士不遇等基本涵盖了我国古典登高诗
主旨。其情感基调往往定格于登高必忧、 登高必愁,大方多悲、凄婉哀伤。
千古哀情,悲秋绝唱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巨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
雄浑高远,肃杀凄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听到它 的叫声非常
悲凉。
使人感到非常 冷。既有身体 的,又有心灵 的。更主要是
这不是一只快乐 的鸟,而是一只 孤独痛苦的鸟。
心灵的。 显得天底下的
人很微小,很
孤单。
➢猿鸣——使人听了它的叫声 感到十分悲凉
古诗中的“登高”意象
表现情势:
登山、登楼、登台、登塔、 倚栏、凭栏
古人借登高抒发几种情怀?
1.悲羁旅流离之苦,抒思乡怀人之情。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 人愁。 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柳永的《八声甘州》: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 邈,归思难收。 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 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或单纯怀乡或有所寄托和隐喻,都真实显露了飘 泊流离之愁和思念故乡的深情。
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第2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共39张PPT)
一、知人论世
诗圣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 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 居巩县。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 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曾祖父杜 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 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曾任奉天令。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尾联转入秋思,将焦点转移到现实 生活,进一步把秋思写足。表现游子无 家可归的惆怅凄凉。 悲人生之秋,悲国运衰落之秋。
情景交融
情与景互为依托,互相生发。 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真正达到 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鉴赏步骤
知人论世——理解诗意 分析意象,鉴赏手法,把握感情
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 群山万壑赴荆门, 相连,一齐奔向荆门。就在那一带,还保留 生长明妃尚有村。 着生长明妃的山村。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 置和环境。 当年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大漠, 一去紫台连朔漠, 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 独留青冢向黄昏。 昏黄风沙中。颔联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单凭画图约略看识,怎能辨出青春美貌 画图省识春风面, 的容颜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 环佩空归月夜魂。 环佩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 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 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诗 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 非常寂寞、抑郁的。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 免触景生情。
二、理解诗意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 玉露凋伤枫树林, 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 巫山巫峡气萧森。 雾中。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 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是仙,超凡脱俗;杜甫是圣,超凡 入俗。李白以天才写诗,“落笔摇五岳, 笑傲凌沧州”,在浪漫的想象中飞行;杜 甫一生以学养写诗,“吟安一个字,拈断 数茎须”,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泞中艰难跋 涉。李白是 盛唐精神的写照,杜甫是苦难 人间的歌者。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共34张PPT)
明确:风——急天——高 猿——哀渚——清 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摹出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摹出了一幅秋风萧萧,万木凋零, 江水滔滔,落叶飘飘,鸟鸣猿哀秋 肃临天下的秋景图。
宋代罗大经曾 万里,地之远也;
说“万里悲秋 秋,时之凄惨也;
常作客,百年 多病独登台”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复述诗意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 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 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诗的前四句也就是首颔两 联,写了哪几种意象?每个意 象的特点又是什么?
秋兴八首
唐 杜甫
玉露凋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兴”就是《诗经》中“赋比兴”的“兴”, 即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再现诗意
清冷的白霜打落了枫树叶,巫山巫峡 上景象萧瑟阴森。江上波浪滔天,山上 浓云垂地。又见菊花开了,泪水忍不住 又落下。系船上岸,心中又涌起了故园 情怀。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暮色中, 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 捣衣声。又是一年将尽时,同时又是一天 的结束时,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 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 家还会存在吗?诗歌到这里。虽然诗中没 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 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
艺术手法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摹出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摹出了一幅秋风萧萧,万木凋零, 江水滔滔,落叶飘飘,鸟鸣猿哀秋 肃临天下的秋景图。
宋代罗大经曾 万里,地之远也;
说“万里悲秋 秋,时之凄惨也;
常作客,百年 多病独登台”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复述诗意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 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 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诗的前四句也就是首颔两 联,写了哪几种意象?每个意 象的特点又是什么?
秋兴八首
唐 杜甫
玉露凋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兴”就是《诗经》中“赋比兴”的“兴”, 即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再现诗意
清冷的白霜打落了枫树叶,巫山巫峡 上景象萧瑟阴森。江上波浪滔天,山上 浓云垂地。又见菊花开了,泪水忍不住 又落下。系船上岸,心中又涌起了故园 情怀。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暮色中, 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 捣衣声。又是一年将尽时,同时又是一天 的结束时,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 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 家还会存在吗?诗歌到这里。虽然诗中没 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 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
艺术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 PPT课件 图文
栏 目
菊花已开过两次,他日流过的泪禁不住又流了下来。 链
接
孤舟一系在夔州,便系住了自己急于归乡的心。 处处都在催人裁剪寒衣,白帝城高处黄昏时捣衣声更加 急促。
预习 检测
咏怀古迹(其三)
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栏
目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链 接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zhān( 占)卜 zhān( 毡)房 zhān( 沾)光
栏 目 链 接
预习 检测
3.解释词义
玉 露 凋 伤 枫 树 林 玉 露 : _ _ _ _ _白_ 露_ _ _ _ 凋 伤 : ________使__草__木__凋__落__衰__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 接
“诗史”。
课文 导读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
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
栏
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 链
接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留存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课文 导读
预习 检测
⑯星垂平野阔,___月__涌__大__江__流___。(杜甫《旅夜书 怀》)
⑰丹青不知老将至,富__贵__于_我__如__浮__云___。(杜甫《丹青
引赠曹将军霸》)
栏 目
链
⑱_两_个__黄__鹂__鸣__翠__柳__,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接
四首·其三》)
⑲白__日__放__歌__须__纵__酒__,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
菊花已开过两次,他日流过的泪禁不住又流了下来。 链
接
孤舟一系在夔州,便系住了自己急于归乡的心。 处处都在催人裁剪寒衣,白帝城高处黄昏时捣衣声更加 急促。
预习 检测
咏怀古迹(其三)
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栏
目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链 接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zhān( 占)卜 zhān( 毡)房 zhān( 沾)光
栏 目 链 接
预习 检测
3.解释词义
玉 露 凋 伤 枫 树 林 玉 露 : _ _ _ _ _白_ 露_ _ _ _ 凋 伤 : ________使__草__木__凋__落__衰__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 接
“诗史”。
课文 导读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
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
栏
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 链
接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留存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课文 导读
预习 检测
⑯星垂平野阔,___月__涌__大__江__流___。(杜甫《旅夜书 怀》)
⑰丹青不知老将至,富__贵__于_我__如__浮__云___。(杜甫《丹青
引赠曹将军霸》)
栏 目
链
⑱_两_个__黄__鹂__鸣__翠__柳__,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接
四首·其三》)
⑲白__日__放__歌__须__纵__酒__,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3课件:第5课 杜甫诗三首(共72张PPT)
审视标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秋兴》,即因秋引发感慨(触景 生情),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 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 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通读诗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ຫໍສະໝຸດ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秋 兴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使枫树林凋谢衰败了,巫山巫峡气象萧瑟阴沉。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巫峡江中的波浪汹涌,接连天际,山上雾霭阴 沉接地。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已开两度令人回忆往昔而潸然泪下,一 叶孤舟系在江岸,像系着我思念故园之情。
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
游 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 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
时 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 期 《望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
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
长 “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
安 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 年之久.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
西 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
南 时
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这里写 就的。
期
沉郁顿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高中语文人教版课件 必修三 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
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
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
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
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
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
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
“诗史”。 2020年10月2日
4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
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
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 即“三吏”、“三别”。
2020年10月2日
8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
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
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
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 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 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 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 《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2020年10月2日
9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
“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
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
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
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 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 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 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 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 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 艺术的集大成者。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
杜甫诗三首
导入语: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 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许,有志于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 兼济天下”的道路。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 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的苦 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
在他的笔下,多少辛酸苦累倾泻而出,多少的忧国忧 民积郁其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
学习目标
❖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 诗歌之美。
❖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 旨,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
❖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 风。
听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秋兴八首(其一)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孤舟 寒衣 刀尺
塞上 白帝
❖ 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 变化的悲壮意境。
㈡表达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 了什么思想感情?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 把握思想感情。
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 感的语句。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学法归纳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一、弄清史实。所描写的古人、往事 是怎样的? 二、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 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三、分析技巧。这种态度问题:
1、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哪一个人物形象? 2、找出诗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怨恨 3、昭君怨恨什么?
❖ 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在《杜臆》 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 (文人学者)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 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 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创作背景 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
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 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 国泰民安。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 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 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 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 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 于雕陶莫皋。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 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 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 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 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 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 妃”。
描绘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的秋景,以此来衬托情思。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间”句写江上波浪很大,“塞上”句意即关塞上的风云 连接大地,周围一片阴晦。这两句所写的自然现象,是社会动荡不 安,自感没有出路的象征。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菊花已两度开放(即已是两年),花上凝聚着自己回忆过去岁月 的眼泪一只孤独的小船紧系着我回乡的心。这两个句子表达了滞留 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具体探究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 陵野老,河南巩县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 杜工部。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 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 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 沉郁顿挫为主。代表作:《兵车行》、《春 望》、《北征》、《三吏》(《新安吏》、 《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 别》) , 有《杜工部集》。
4、“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 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 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 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 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 达得淋漓尽致。
27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
拓展延伸
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 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 其用意何在?
❖ 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 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 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
❖ 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 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
❖ 课堂小结
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 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 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 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 讽今之作。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 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
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 《咏怀古迹》也作于大历元年(766)秋 天,是一组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 迹,依次是庾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 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 世之感。
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 感 ……)。
具体探究
一、抓题目
❖ 《秋兴》,即因秋感兴(触景生情), 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 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 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 兴,故曰《秋兴》。
2、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引出歌咏对象,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 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 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 的象征。
26
品读
具体探究
3、试分析诗中“独”的表达效果。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 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
❖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 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 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 卜的担忧。
❖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 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 和家国之忧。
(咏 其怀 三古 )迹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
明确:
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李白和 杜甫这两首诗各有特色,基本上能体现两人不 同的艺术风格:李白飘逸,杜诗沉郁。两人都 对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充满了同情,但杜诗不只 停留在同情惋惜这一步,还表达了沉郁怨愤之 情。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
❖深沉的忧思。
无论他写民生疾苦,还是写自己的 困顿的生平;无论他是忧念国家安危, 还是感慨人生、思念亲朋,他的感情都 是深沉阔大的,让人感到他的忧思是那 么执着深广。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人们都动刀动尺赶制寒衣,傍晚,高高的白帝城传出阵阵捣
衣声,诗人以此表现岁月催人的感慨。诗真实地表述了滞留异地的
悲伤。
14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明确主旨: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㈢怎样写?
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
❖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 本诗自始至终,情和景互为依托、互相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鉴赏方法
❖ 诗歌鉴赏之“四抓” 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
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
写? )意象/意境、技巧情感……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中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拓展训练
同样是咏叹王昭君,杜甫写了《咏怀古迹 (其三)》,李白则写了《王昭君》,试作比 较阅读,小组讨论杜诗在内容、风格上与李白 有怎样的不同。
王昭君(其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 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 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 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小结:“怨恨”二字,乃一诗归宿处。“一去” 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 结。 “画图识面”,生前失宠之“怨恨”可 知;“环佩归魂”,死后无依之“怨恨”何极! 作者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25
品读
具体探究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 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写景。“群山万壑赴荆门”。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 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 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 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创作背景
❖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 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 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 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 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 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 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具体探究
三、抓诗句及注释
㈠写了什么:意象?
❖ 玉露 枫树林 风云
❖ 丛菊 他日泪 城 暮砧
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 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 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 的感慨。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
❖百转千回、反复咏叹的抒情方式。 感情在表达出来之前,先在
心中回流,仿佛有一座闸门,只 是微微开启,而紧跟着的则是深 沉翻腾的海。
课堂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杜甫诗三首
导入语: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 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许,有志于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 兼济天下”的道路。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 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的苦 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
在他的笔下,多少辛酸苦累倾泻而出,多少的忧国忧 民积郁其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
学习目标
❖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 诗歌之美。
❖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 旨,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
❖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 风。
听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秋兴八首(其一)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孤舟 寒衣 刀尺
塞上 白帝
❖ 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 变化的悲壮意境。
㈡表达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 了什么思想感情?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 把握思想感情。
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 感的语句。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学法归纳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一、弄清史实。所描写的古人、往事 是怎样的? 二、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 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三、分析技巧。这种态度问题:
1、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哪一个人物形象? 2、找出诗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怨恨 3、昭君怨恨什么?
❖ 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在《杜臆》 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 (文人学者)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 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 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创作背景 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
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 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 国泰民安。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 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 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 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 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 于雕陶莫皋。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 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 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 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 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 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 妃”。
描绘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的秋景,以此来衬托情思。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间”句写江上波浪很大,“塞上”句意即关塞上的风云 连接大地,周围一片阴晦。这两句所写的自然现象,是社会动荡不 安,自感没有出路的象征。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菊花已两度开放(即已是两年),花上凝聚着自己回忆过去岁月 的眼泪一只孤独的小船紧系着我回乡的心。这两个句子表达了滞留 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具体探究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 陵野老,河南巩县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 杜工部。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 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 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 沉郁顿挫为主。代表作:《兵车行》、《春 望》、《北征》、《三吏》(《新安吏》、 《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 别》) , 有《杜工部集》。
4、“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 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 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 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 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 达得淋漓尽致。
27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
拓展延伸
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 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 其用意何在?
❖ 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 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 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
❖ 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 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
❖ 课堂小结
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 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 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 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 讽今之作。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 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
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 《咏怀古迹》也作于大历元年(766)秋 天,是一组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 迹,依次是庾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 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 世之感。
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 感 ……)。
具体探究
一、抓题目
❖ 《秋兴》,即因秋感兴(触景生情), 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 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 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 兴,故曰《秋兴》。
2、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引出歌咏对象,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 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 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 的象征。
26
品读
具体探究
3、试分析诗中“独”的表达效果。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 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
❖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 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 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 卜的担忧。
❖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 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 和家国之忧。
(咏 其怀 三古 )迹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
明确:
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李白和 杜甫这两首诗各有特色,基本上能体现两人不 同的艺术风格:李白飘逸,杜诗沉郁。两人都 对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充满了同情,但杜诗不只 停留在同情惋惜这一步,还表达了沉郁怨愤之 情。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
❖深沉的忧思。
无论他写民生疾苦,还是写自己的 困顿的生平;无论他是忧念国家安危, 还是感慨人生、思念亲朋,他的感情都 是深沉阔大的,让人感到他的忧思是那 么执着深广。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人们都动刀动尺赶制寒衣,傍晚,高高的白帝城传出阵阵捣
衣声,诗人以此表现岁月催人的感慨。诗真实地表述了滞留异地的
悲伤。
14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明确主旨: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㈢怎样写?
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
❖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 本诗自始至终,情和景互为依托、互相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鉴赏方法
❖ 诗歌鉴赏之“四抓” 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
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
写? )意象/意境、技巧情感……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中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拓展训练
同样是咏叹王昭君,杜甫写了《咏怀古迹 (其三)》,李白则写了《王昭君》,试作比 较阅读,小组讨论杜诗在内容、风格上与李白 有怎样的不同。
王昭君(其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 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 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 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小结:“怨恨”二字,乃一诗归宿处。“一去” 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 结。 “画图识面”,生前失宠之“怨恨”可 知;“环佩归魂”,死后无依之“怨恨”何极! 作者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25
品读
具体探究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 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写景。“群山万壑赴荆门”。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 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 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 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创作背景
❖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 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 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 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 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 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 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具体探究
三、抓诗句及注释
㈠写了什么:意象?
❖ 玉露 枫树林 风云
❖ 丛菊 他日泪 城 暮砧
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 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 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 的感慨。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
❖百转千回、反复咏叹的抒情方式。 感情在表达出来之前,先在
心中回流,仿佛有一座闸门,只 是微微开启,而紧跟着的则是深 沉翻腾的海。
课堂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