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的产生、发展与科学意义(上)
2011.2.25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为例
浅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为例内容摘要: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系统思想为方法论基础,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伟大构想,这个体系包括“三层次一核心十一个桥梁十一大部门”,体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研究对象、体系及基本方法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本文拟就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体现的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予以分析阐述。
关键词: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近代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走向独立,各门自然科学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从最初的分化状态逐渐趋向于整体化和结构化,科学与技术逐渐走向联姻,科学的部门结构和层次结构日益分化,其的整体化特征也日益明显。
至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一体化,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即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系统论观点对现代科学和技术进行了新的分类,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伟大构想。
这个体系体现了钱学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一、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的形成(一)理论基础钱学森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钱学森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系统思想,二是其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
第一,钱学森深刻的系统思想始终贯穿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
其系统思想源于1950年对工程控制论的研究。
受美国数学科学家维纳控制论思想的启发,钱学森结合其赴美留学期间对火箭、导弹的研究,运用控制论的原理解决了远程火箭的自动导航、火箭发动机燃烧的伺服稳定等问题。
后来他意识到,不只在火箭技术领域,整个工程技术范围内几乎处处存在着被控制的系统。
于是,他用更系统的方法将当时工程技术领域的实践经验概括成一般理论,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该书首次提出了关于受控工程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的实践中。
其实,《工程控制论》一书已经触及到了系统思想。
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
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胡昌善钱学森同志是我国最早提出现代科学体系构想的科学家。
他的这一构想最初是在1980年1月发表的《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随后又发表了不少文章,进一步阐述和深化他这方面的观点和主张。
在这些文章中,他以渊博的学识和一个自然科学家特有的眼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卓越的见解。
这些见解集中体现到一点,就是把哲学作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经过哲学的升华把它们吸收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以便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本文试图对钱学森同志的哲学观点和见解作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一、钱学森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崇高的地位,它既要指导一切科学技术工作者,又要使自身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怎样解决好这一问题呢?他提出一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作为答案。
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包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九大部门、九架桥梁。
钱学森同志说:“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是:在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分若干个大的科学部门,暂时有九个大部门;每个部门又有三个层次,一个基础理论学科层次,一个应用理论学科层次,和一个应用业务性或工程技术层次。
每一个大部门也有它自己的哲学概括,可以说成是这一部门过渡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殿堂的桥梁;这些部门的概括也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这九大部门及其哲学概括是: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数学科学和数学哲学(无数学),系统科学和系统论(不是所谓“一般系统论”,也不是所谓“老三论”、“新三论”),思维科学和系统论,人体科学和人天观,军事科学和军事哲学,行为科学和社会论(暂用语),以及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美学。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体系
域、 不 同层 次的相互交叉 、 结合与融合 的综 合集成研 究方 面 , 都作 出 了许 多
开创性 贡献。这些 方 面 的科 学 成 就与 贡 献 , 从 现 代 科学 技 术 发展 趋 势来
钱 老 对我 国火箭 、 导 弹和航 天事 业 的开 创性 贡献 , 是众 所 周 知 的 , 人们称他为“ 中 国航 天之 父 ” 。但 从钱 学森 的全 部科 学成 就和 贡 献 来看 , 这 只 是 其 中一 部 分 。钱 老 的
研 究领 域非 常广 泛 , 从 工程 、 技术 、 科 学直 到哲 学 的不 同层次上 , 在跨 学 科 、 跨 领域 和 跨
看, 其 意义和影响可能更大也更深远 。
本刊特约于景元研究 员 、 张劲 文工 程 师 、 盛 昭瀚教 授 等关 于 系统科 学 发展 、 应 用方面 的文章 , 以纪念钱老诞 辰 1 0 3周年 和逝世 5周年 , 深切缅 怀
他 为我 国科学事业和 国防现代化建设 建立 的卓 越功勋 , 追 思 和学 习他 为 国 家富强和 民族振兴不懈奋斗 的崇 高品德和革命 精神 , 进 一步激 励海 内外 中
2 科学决策
2 0 1 4 1 2
钱 学 森系统 科学 思想和 系 统科学 体 系
从 现代 科 学技 术发 展特 点来 看 , 下述 几个 主要 方面都 与 系统科 学 密切相 关 : ( 1 ) 现代 科 学技 术发 展 呈现 出既 高 度 分 化 又高 度 综 合 的两 种 明 显趋 势 。 一方 面
2011.2.25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为例
浅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为例内容摘要: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系统思想为方法论基础,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伟大构想,这个体系包括“三层次一核心十一个桥梁十一大部门”,体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研究对象、体系及基本方法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本文拟就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体现的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予以分析阐述。
关键词: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近代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走向独立,各门自然科学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从最初的分化状态逐渐趋向于整体化和结构化,科学与技术逐渐走向联姻,科学的部门结构和层次结构日益分化,其的整体化特征也日益明显。
至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一体化,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即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系统论观点对现代科学和技术进行了新的分类,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伟大构想。
这个体系体现了钱学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一、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的形成(一)理论基础钱学森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钱学森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系统思想,二是其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
第一,钱学森深刻的系统思想始终贯穿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
其系统思想源于1950年对工程控制论的研究。
受美国数学科学家维纳控制论思想的启发,钱学森结合其赴美留学期间对火箭、导弹的研究,运用控制论的原理解决了远程火箭的自动导航、火箭发动机燃烧的伺服稳定等问题。
后来他意识到,不只在火箭技术领域,整个工程技术范围内几乎处处存在着被控制的系统。
于是,他用更系统的方法将当时工程技术领域的实践经验概括成一般理论,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该书首次提出了关于受控工程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的实践中。
其实,《工程控制论》一书已经触及到了系统思想。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意义
1一
辽 东学院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出 ,为 了全 面 落实 和贯 彻执行 党 的路线 、方 针 、政
第l 2卷
社会 主义 存在 的客 观环境 是地 理环 境 。社 会 的 发展 变化 首先 是受 地理 环境 的影 响 。从 马克 思主义 哲学 的观 点看 来 ,在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问题上 , 自然
【 学森研究 】 钱
钱 学 森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体 系 的 重 要 意 义
黄 顺 基
( 国人 民大 学 哲 学 院 ,北京 10 7 ) 中 0 82
摘 要 :钱 学 森 提 出 了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总 体 结 构 , 总结 了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历 程 及 其 对 社 会 发 展 的 巨大 推 动 作 用 。进 一
步深化 了 “ 生产 力是 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 ” 的观 点。他建议建立科 学技术业 ,并 将其作为 新产业 革命带来 的第 四产 业。 同 时 ,他坚持要开展 以系统 科学为理论基础 的社 会系统工程建设 。此 外 ,根 据我 国科 学技术 与国 防建设的经验 ,他用 系统 的 理论与方法 ,建 立起 了具 有中国特色的 系统 工程理论。他在社会 主义国家学 方面也做 出了突出的贡献 。 关键词 :钱 学森 ;科 学技 术 ;科技 哲 学; 系统工程
…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全局 出发 , 利用现代科学技
术 的新成 就 , 别 是 他 长期 研 究 并 在 理 论 与 实 践 上 特 作 出重 大贡 献 的 系统 科 学 与 系统 工 程 , 出并 论 述 提 了我 们 时代 的重 大课 题— — “ 社会 主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科 学 和 系统 工 程 ” 今 将 钱 学 森 关 于 社 会 主 义 现 ,
钱学森在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钱学森在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篇:钱学森在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钱学森在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个人与社会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
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
但是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
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集体运动及其发展,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
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是历史过程的主体,历史过程是人的实践过程。
杰出人物的作用相对于这种必然性来说,是一种偶然性,但它又是这种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历史人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他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他们的行为、思想有着重大影响与积极作用。
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他们对历史任务的认识和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他们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的广度和深度。
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是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钱学森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概述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概述姚轶崭/文钱学森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系统科学的奠基人,在世界科学舞台上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系统学派,系统工程与总体设计部思想是钱学森毕生的追求。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这一阶段的思想内涵集中体现于《工程控制论》和《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第二阶段的创新发展凝结在1990年发表的《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第三阶段的深化研究,标志是2001年发表的《以人为主发展大成智慧工程》。
1986年《我对系统学认识的历程》和1995年《我们应该研究如何迎接21世纪》则是两份重要的系统科学思想综述文件。
第 1 章系统科学的思想——智慧的钥匙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学说,是哲学和科学的统一,终究是要用系统科学方法在思维上获得一把通往智慧的钥匙。
钱学森思想是一种哲学的科学,也是科学的哲学。
哲学即爱智慧,深刻的理解钱学森系统思想需要从哲学层面把握。
1.1 世界是过程集合体钱学森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
钱学森认为恩格斯所说的“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就是系统,相互作用并发展变化。
钱学森把世界暂划为'胀’、'宇’、'宏’、微’、'渺’五个层次,树立统一而多层次的宇宙观,从哲学高度上扩展了认识宇宙的视野。
1.2 科学是内在的整体钱学森的认识论是科学内在整体的认识论。
马克思的预言:“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以及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的话:“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学的连续的链条,这是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
”是钱学森科学认识论的依据。
1.3 性智和量智的统一钱学森的哲学观是东西融合的智慧观。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总体框架的战略思考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总体框架的战略思考钱学森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总体框架的战略思考,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在钱学森看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总体框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战略思考。
一、基础研究的重要性钱学森认为,基础研究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基石,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只有通过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才能够不断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推动基础研究的不断发展。
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钱学森认为,产学研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产学研结合,才能够将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推动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钱学森认为,人才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核心。
只有通过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才能够不断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科技事业中来。
四、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钱学森认为,国际合作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够不断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的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推动科技的全球化发展。
总之,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总体框架的战略思考,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我们应该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谈起
从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谈起技术科学是一类科学,也是一种观点、一种文化。
了解这些观点,在政策制定和科研管理方面,既有利于全面规划,也有利于营造发展技术科学的环境,包括评价体系的制定和完善,研究机构的学科定向和运行方式。
需要进一步加深对技术科学的认识,认真研究并大力发展技术科学。
人物链接郑哲敏,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
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业。
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并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应、穿甲破甲、材料动态破坏、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倡导海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能、环境灾害力学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为推动我国力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3年被选为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技术科学(又称作工程科学,以下统称技术科学)的孕育和诞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就力学这门技术科学而言,一般认为它的直接源头应该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哥廷根大学。
当时,数学家克莱因致力于推动理论科学应用于工程技术的改进,使科学与工程的结合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克莱因、普朗特的领导下,源于经典力学但一改其传统风格、直接服务于工程技术的应用力学迅速兴起,成为技术科学领域早期的代表性学科,形成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
与此同时,电气、化工等其他工程技术领域的科学与工程的结合也逐渐发展起来。
随着科学与工程结合的趋势不断深入和扩展,世界工程技术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尤其是,二战期间火箭、高速飞机、雷达、核武器等重要武器装备的发明和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产与战争的面貌。
这些重大发明与以前的发明创造明显不一样,它们不是依靠工程实践积累和经验判断设计出来的,而是需要数学、力学、物理学等理论科学作为设计依据,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密切合作的产物。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成就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成就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体系,不仅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978年,钱老发表《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并大力推动系统工程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致力于把社会系统工程应用到国家宏观层次上的组织管理,以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组织管理现代化。
1991年10月,在中央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仪式上,钱老在讲话中说:“我认为今天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整个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科学体系,而且运用这个体系去解决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
”钱老这里所说的科学体系,就是前面讲到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为国家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源,我们应充分运用和挖掘这些知识和智慧,以达到集大成的智慧。
要把系统工程应用到实践中,必须有个运用它的实体部门。
如航天系统中每种型号都有一个总体设计部。
应用社会系统工程也需要有个实体部门,这就是钱老提出来的运用综合集成方法的总体设计部。
这个总体设计部与航天型号总体设计部比起来已有很大不同,有了实质性发展,但从整体上研究与解决问题的系统科学思想还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系统科学体系特别是复杂巨系统科学体系为国家管理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套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实践方式。
可以说,系统科学是治国之方。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成就
中国航天报/2011年/12月/8日/第003版航天论坛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成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原710所副所长科技委主任于景元钱学森在开创我国航天事业过程中,同时也开创了一套既有普遍科学意义、又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与技术。
实践已证明了这套组织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从今天来看,就是在当时条件下,把科学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综合集成创新,从而走出了一条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道路。
我国航天事业一直在持续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
系统科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航天系统工程的成功实践,不仅是钱老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重大贡献,同时也为建立系统科学体系奠定了实践基础。
系统科学是有三个层次结构的学科体系。
在钱老建立的系统科学体系中,处在工程技术或应用技术层次上的是系统工程;处在技术科学层次上直接为系统工程提供理论方法的有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等;而处在基础科学层次上属于系统理论的便是系统学。
这样三个层次结构的系统科学经过系统论通向辩证唯物主义。
在系统科学体系中,系统学是需要建立的新兴学科。
20世纪80年代中期,钱老以系统学讨论班的方式开始了创建系统学的工作。
在讨论班上,钱老首先提出了系统新的分类,将系统分为简单系统、简单巨系统、复杂巨系统和特殊复杂巨系统。
生物体系统、人体系统、人脑系统、地理系统、社会系统、星系系统等都是复杂巨系统。
其中社会系统是最复杂的系统了,又称作特殊复杂巨系统。
这些系统又都是开放的,与外部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所以又称作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20世纪90年代中期,钱老提出开创复杂巨系统的科学与技术,实际上就是由综合集成方法、综合集成理论、综合集成技术和综合集成工程所构成的复杂巨系统科学技术体系,这就把复杂科学体系大大向前发展了,发展到了复杂巨系统科学体系。
系统科学、复杂巨系统科学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别对现代科学技术向综合性整体化方向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解析
钱学森深深体验到,战争中交战双方 不仅要知己知彼,还必须运用科学的系统思想, 既要从全局出发,把握住各种复杂事物瞬息万 变的相互关系,又要考虑微观的战术和具体的 战斗行动,把宏观与微观紧密结合起来,抓准 各种战机,指挥各兵种、各类军事装备等准确 地(定量化地)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这样, 才有可能争取全面胜利。
开启系统思想之路
1
4
系统思想自古就有,因为无论在自然界 还是人类社会中,系统的存在、发展与变化 是很普遍的。在中国,古人为了进行生产、 改善生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起对各 种农作物的生长与种子、水分、肥料、土壤、 地形、季节、气候等相互关系的思想,在 《管子。地员篇》、《诗经》农事诗《七月》 等著作中都有简单的表述。这种合理地利用 各种有关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思 想和活动,就是一种朴素的系统思想和简单 的系统工程。
1 18
美国秘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 划”,实际就是以罗伯特· 奥本海默为 首, 15000多人参加的高科技队伍,分 门别类地严格组成的一项庞大的系统 工程,他们最终研制出了美国的第一 颗原子弹。钱学森对这项精心组织的 大型系统工程有所了解。
1 19
钱学森亲自组织并参与美国的喷气式超 声速飞机以及美国最初的火箭、导弹的设计、 研制与试验工程,他曾担任美国航空喷气公 司的技术顾问。 这些尖端的科学技术武器的研制与大型系 统工程的成果,在二战中为美国打击德、日、 意法西斯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1 5
战国时期秦国李兵父子设计修造的伟大
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包括“鱼嘴”岷江 分水工程、“飞沙堰”分洪排沙工程、 “宝瓶口”引水工程以及120个附属渠 堰工程,各工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 好,形成一个协调运转的系统工程总体。 这是古人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实践过程中, 在水利工程方面表现出的十分系统的思 想。这些辉煌的成果和思想给钱学森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钱学森科学学思想的认识论意义
t ik r Hi s in i c a h e e ns rl td t ma y f l s a d h n e . s ce t e i v me t eae o i f n ed . n i t e c ne to i s i ni c t o g ti v r ih i a a e c h o tn fh s ce t h u h s e y r 。h s c d mi i f c
关键 词 钱 学 森 科 学 学 认 识论 价 值
Qin X ee cec h u h pse lg i icn e a u sn Sine T o g tE i mooy Sg f a c t ni
/ /W a g C a g e n hn w i
A s a t Q a u s ni a eyi p r n p r n i C ia b t c i X e e s n v r m ot t es hn ’ r n a o n S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 学 术 影 响是 深 远 的 钱 学森 是 我 国科 学 其 学学 科 建 设 的倡 导者 .其 科 学 学 思 想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丰 富 了 认 识 的主 体 和客 体 . 化 了认 识 的 辩 证过 程 . 进 一 步加 深 深 并
了人 们对 实践 内涵 的理 解 . 有 较 高 的认 识 论 意 义 具
g e ti e lg 。 mp ra tc mpo e ,isa a m i n u n e i r a d oo ySi o t n o n nt t c de c i f e c s l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及其实践意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全党上下都在学习贯彻执行。
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位老科学家是怎样从科学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他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我作为钱老的秘书和学术助手,在他身边工作多年,对他的系统科学思想有所理解。
钱老早年在美国从事导弹控制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动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在维纳《控制论》的基础上,于1954年写出了享誉国际学术界的《工程控制论》,讲的主要就是对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这可以说是钱老系统思想的萌芽。
1955年回国后,在主导“两弹一星”的成功实践中,钱老运用、发展了这一思想和方法,提出了系统工程的管理理论,继而又把它推广到社会、经济等各个管理领域,开创了系统科学这一大的学科门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系统科学研究的是一个系统的内部结构,各分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协调互动的发展关系,以及系统和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强调的是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
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学派的系统科学思想总的学术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与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社会和谐及统筹兼顾的思想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外国人也搞系统科学研究,也有一些学派,其中不乏有成就者。
钱老说,他们的有用成果我们要吸取,但他们在思想方法上的某些机械唯物论我们要避免。
钱老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
这个战略思想在“发展”前面加上“科学”两个字,这就使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他认为,就是到了社会主义的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我们的发展还是要讲科学,还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只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的内涵在发展变化而已。
所以,“科学发展”这4个字的包容性是很强的,犹如一条“发展定律”,应该是永远成立的。
作为科学家,他认为,凡是称得上“科学”的,就是永恒的。
钱老说,全社会哪一个方面、哪一项事业、哪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要讲究科学呀?要真正做到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就不能只讲部门利益、地区利益,就一定要从总体上思考和解决问题。
钱学森科学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影响
中 国 航 天 系 统科 学 与 工 程研 究 院
“
口
述钱
学 森工
”
程
课题 组
整 理
初 识 钱 学 森
的 角 度去看一个整体 。 ” 听了 钱学
概 部 篇 等 大 4 1
著 作、 377
论文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森 的 建 议 后 我 开 始 研 究推 进 这 件 还 有 很 多 在 军 队 写 的 没 有公 开发
型实际 上 是钱学森提 出 的 。 我们在
学 习 钱 学森 的 著作时发现 只 要能 ,
够定性描述 出 来的 就一定能够用 ,
数学 的方法 把它表达出 来 所 以我 ,
们学 习 了这 种方法 。 这是很 少见 的
能力 能够仅凭定 性描 述写 出公式 ,
来 钱学森能 够做到 。 , 三 是 从 定 性 到 定量 综合 集 成
复兴 ,
达芬奇 的 艺术科学 、
科学 艺
面 ,
而这套 书 涉及人体科学 、
思 维
在 钱学 森 9 0 岁 和 1 00 岁 的 时
术 以艺术 为 主 ,
而钱学森以 科学 为
科学 、 建 筑科学等很 多 门 类 , 我担
候 我 在北大一 个现 代科学技术和 ,
主 。
心 自 己 无法胜任 。 但钱学森希 望我 哲学 的讨论班上 进行过 专门 的 关于
1
年 1 996 我 在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
事 ,
后 经过两年 多 的深 入研究 ,
酝
表 三是 系统 科学 他 提出 了 开放
;
,
上发 表了 一 篇文章 《 论地理科 学的
解读钱学森科技创新思想
解读钱学森科技创新思想钱学森科技创新思想,是以钱学森为代表的我国老一辈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学习研究好钱学森科技创新思想,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军事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意义深远。
●钱学森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钱学森从一个热爱祖国的有志青年,成长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经历了漫长的求索过程。
其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萌芽阶段(1923年至1935年)。
这一时期,钱学森在国内求学。
面对国家积贫积弱、民族生存危亡,钱学森很早就树立科技救国的理想。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培育了他对多学科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打下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
他较早接触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说,逐步接受唯物主义世界观。
这期间,钱学森发表了《气船与飞机之比较及气船将来发展之途径》《火箭》等文章,开启了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与实践的起点。
2.形成阶段(1935年至1955年)。
这一时期,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和工作。
他在世界一流大学学习深造,并参与世界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初步形成了系统科学思想。
这期间,他撰写发表《喷气推动》《工程与工程科学》《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等著作。
其中,《工程控制论》的发表,标志着他的科技创新思想基本形成。
3.成熟阶段(1955年至1982年)。
这一时期,钱学森回国担任国防科技战线重要领导职务。
他全面系统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科研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并将系统科学思想运用到重大国防工程的组织实施中,为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这期间,他发表了《论技术科学》《现代科学技术》《论系统工程》等著作,还在多学科研究发展方面,提出许多新的学术思想和观点。
其中,《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的发表,标志着钱学森的科技创新思想进入成熟阶段。
4.发展阶段(1982年至2009年)。
这一时期,钱学森离开国防科研一线领导岗位。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意义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意义
黄顺基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12)001
【摘要】钱学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结构,总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进一步深化了"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的观点.他建议建立科学技术业,并将其作为新产业革命带来的第四产业.同时,他坚持要开展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的社会系统工程建设.此外,根据我国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经验,他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工程理论.他在社会主义国家学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总页数】10页(P1-10)
【作者】黄顺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17
【相关文献】
1.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综合集成方法论-祝贺钱学森院士九十华诞 [J], 于景元
2.试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为例 [J], 马佰莲;王秀梅
3.试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为例 [J],
马佰莲;王秀梅
4.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大突破——评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哲学意义 [J], 胡昌善
5.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研讨会开幕词 [J], 刘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