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探究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的技术知识,是风险来源、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主要理论基础。
本文就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风险分析引言现阶段,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主要集中在技术方法改进方面。
地质灾害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不但会受灾害体所处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承灾体的能力,只有在灾害体对承灾体构成威胁的情况下,才会引发地质灾害风险。
所以,承载体的数据质量、精度等也会对危险评估的最终结果造成影响。
1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灾害指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现象。
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很多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的各项生存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岩爆、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岩土膨胀、煤层自燃、沙土液化、土地沙漠化地震、水土流失以及地热害等。
由于地质灾害大部分是在一定的动力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诱发因素较多,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根据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将地质灾害分成了人为地质灾害和自然地质灾害两大类。
人为地质灾害大部分受到了人类工程开发活动的制约;自然地质灾害一般受到自然地质条件的控制,其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与频率都不会受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转移。
2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评价类型地质灾害产生的经济损失、社会损失非常严重,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方法与类型要进一步完善。
当代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单一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经验模型法等方法评价,旨在找出地质灾害的根本原因,并且在评价分析的时候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评价的矛盾和问题。
第二种是交叉型评价方法,比如模糊聚类综合评价、物元模型综合评价等等,该类型的评价方法在于对地质灾害的各类影响因素充分掌握,在评价分析的过程中给出了更多的参考和指导,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
校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校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保障校园的安全至关重要。
其中,地质灾害是可能威胁校园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校园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一、校园地质灾害的类型常见的校园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如果校园建在山坡附近,就有可能面临滑坡的威胁。
崩塌则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如果校园位于泥石流的沟道或者流域范围内,一旦发生泥石流,后果不堪设想。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现象。
二、校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1、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校园是师生集中活动的区域,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如设置警示标识、疏散通道等,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
2、保护学校财产学校的建筑物、教学设备等财产价值较高。
地质灾害可能会导致建筑物损坏、设备毁坏,给学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提前进行风险评估,有助于采取加固措施,保护学校的财产安全。
3、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可能破坏教学设施,中断教学秩序。
通过风险评估和预防,可以减少灾害对教学的干扰,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校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步骤1、资料收集与现场勘查首先要收集校园所在地区的地质、地形、气象、水文等资料,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和历史上发生过的地质灾害情况。
同时,对校园及周边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灾害易损性分析报告
灾害易损性分析报告1. 简介灾害易损性分析是指评估和量化灾害对特定区域及其人口、财产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
通过对该区域的物理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
本文将介绍灾害易损性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2. 数据收集在进行灾害易损性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地理信息、气象数据、人口统计数据、建筑物信息等。
通过收集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研究区域的特点,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3. 确定指标在灾害易损性分析中,需要确定一些指标来评估灾害对特定区域的潜在危害程度。
常见的指标包括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土地利用类型、建筑物结构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得到。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在确定了指标之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可视化。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了解不同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灾害对研究区域的潜在影响。
5. 易损性评估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灾害易损性的评估。
通过计算不同指标的得分,可以得出灾害易损性的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可以用来判断不同区域的易损程度,以及确定哪些区域需要采取更多的防灾减灾措施。
6. 结果解释和应用最后,需要对灾害易损性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
可以将评估结果制作成图表或报告,以便决策者和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研究区域的易损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策略,提高区域的灾害应对能力。
7. 结论灾害易损性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
通过数据收集、指标确定、数据处理和分析、易损性评估以及结果解释和应用等步骤,可以得出灾害易损性的评估结果,为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灾后损失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2 1 划分评价区 .
为 使研 究成 果 便 于应 用 和 指导 防灾 减 灾 实 践 , 进行 易 损性 评价 时 宜保持 行政 区的完 整性 。本 文 以 三 峡库 区各 县 ( 、 ) 评 价 区 , 计 2 市 区 为 共 O个 评 价
区。
12 库 区气象 和水 文 .
三峡库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平均气温高、
13 库区地质环境 .
三 峡库 区位 于 杨 子 准地 台 区 , 与秦 岭地 槽 相 北
邻。库区横跨川鄂褶皱带 中段和川东弧形褶皱带东 段 。褶 皱形 态 以奉 节 为 界 , 节 以东 背斜 紧 闭并 伴 奉
有倒 转 现象 , 向斜 为 复式 褶 皱 , 级 褶 曲发 育 ; 节 次 奉
l 三 峡 库 区概 况
1 1 库 区范围 .
长 江三峡 水库 淹 没涉 及 湖 北 省 的夷 陵 区 、 归 秭
县 、 山县、 兴 巴东 县 , 庆 市 的 巫 山县 、 溪 县 、 节 重 巫 奉
2 三峡库 区地质灾 害易损性评价
易损性 评 价 的 步 骤 可 分 为 六 步 : ) 分 评 价 1划 区 ;) 取 评 价 指 标 ; ) 定 评 价 指 标 分 级 标 准 及 2选 3确
维普资讯
岩 土工 程 界 第 卷 第4 期
基 于 灾 后 损 失 的 三 峡 库 区 地 质 灾 害 易 损 性 评 价
胡焕校 张 立 明
( 中南大学地学 与环 境工程学院)
摘
要
以三峡库 区近年统计 数据为依据 , 选取 灾害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害频 数 、 灾 经济损失模数 、 生命损失模数等 评价
易损 性 的定量 表达 就是 易损 度 。根 据 国 内外 自然 灾 害研究 理论 6, 义地 质灾 害 易损 性 为 承灾 体 遭 _定 受 地 质灾 害危 害 的程 度 , 它反 映 了不 同承 灾 体遭 受 同一 强度地 质 灾害 损失 程度 的不 同。易损 性评 价 是 对 区域社 会经 济 水平 及 承 灾 能 力 的分 析 , 揭 示 其 并 空 间分布 状况 。 易损性 评 价成果 可 用 于指导 高风 险 区 的防灾 减灾 , 为 区域 防灾措 施 的制定 提 供依 据 。 也
山洪承灾体易损性分析方法
山洪承灾体易损性分析方法以沿河村落、集镇和城镇等现状防洪能力为主,并结合保护对象的人口、房屋结构类型、交通通讯条件等信息,分析易损性,填写控制断面水位-流量-人口对照表。
1.1易损性要素分析1.1.1承险人口及房屋分析根据水位流量关系和河道比降,将居民住房位置及高程测量成果转换为控制断面的水位-人口关系曲线,统计对应控制断面典型频率洪水淹没水位下的累积人口、户数和房屋数。
1.1.2现状防洪能力分析分析现状条件下,沿河村落、集镇和城镇等易灾区保护对象成灾水位对应洪峰流量的频率,并根据需要辅助分析沿河道路、桥涵、沿河房屋地基等特征水位对应洪峰流量的频率,统计确定成灾水位、各典型频率设计洪水位下的累计人口和房屋数,综合评价现状防洪能力。
(一)成灾水位对应的洪水频率分析现状防洪能力以成灾水位对应流量的频率表示,成灾水位由现场调查测量确定。
分析时,采用水位流量关系或曼宁公式等水力学方法,求出成灾水位对应的洪峰流量,采用频率分析法或者插值法等方法,确定该流量对应的洪水频率。
根据需要可分析其他特征水位(沿河道路、桥涵、沿河房屋地基等特征高程)对应的洪峰流量,采用频率分析法或者插值法等方法,确定各流量对应的洪水频率。
采用曼宁公式将成灾水位转化为对应的洪峰流量时,仍需按照“3.2.4 水位流量关系分析”中的原则和方法确定比降和糙率。
(二)现状防洪能力确定根据现场调查的沿河村落、集镇和城镇人口高程分布关系,统计确定成灾水位(及沿河道路、桥涵、沿河房屋地基等其他特征水位)、各频率设计洪水位下的累计人口和房屋数,结合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特点,综合确定沿河村落、集镇和城镇等易灾区保护对象的现状防洪能力。
1.1.3其他相关信息分析在现状防洪能力分析基础上,还应结合河村落、集镇和城镇等易灾区保护对象的地形地貌、房屋结构类型、交通通讯条件、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等相关信息,对易损性进行综合分析。
1.1易损性计算1.1.1子要素权重确定包括人口数量、现状防洪能力、其他信息3个要素。
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研究
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研究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破坏性地震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损失,对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的深入研究不仅提高地震灾害风险定量评估结果精度而且对震后应急救援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1966-2016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GIS 平台定量分析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从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不同震级、人口密度方面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总体呈现地震活动频繁且生命损失高度集中;致死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突出,重特大地震对累计地震死亡人数作用明显,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呈高度集中的特点。
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中小地震在多震省份生命损失较小,在少震省份生命损失反而较大。
此外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分布受人口密度影响显著,以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高西低,与地震发生频次相反。
在地震生命损失时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了国内51例地震的人员死亡数据,并对5类具有代表性的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模型进行适用性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M<5.5级地震5类模型的多数评估结果基本都在合理范围内;5.5≤M<6级地震5类评估模型结果误差较小且在合理范围内的模型为基于震中烈度和适用特定区域的模型;6≤M<7级地震5类模型的多数评估结果不在一个数量级;震级M≥7级地震一般需采用特定适用范围的评估模型和专家经验参与,才可能会得到相对准确的评估结果,但仍然存在较大的误差。
(2)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模型不适用于城市直下型地震生命损失评估,对于此类地震5种模型的评估结果都出现了较大偏差。
(3)在空间上地震灾害生命易损性模型存在分区现象,评估结果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结合目前评估模型中地震参数和模型适用性评价结果,从中选取震中烈度、震区面积(Ⅵ度区及以上)、人口密度,并引入震中烈度与抗震设防烈度之差参与地震灾害生命损失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将中国大陆地区分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宁夏、甘肃、陕西)、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东部地区(主要“胡焕庸”线以东、除西部地区以外省份),分别对人口密度进行分组,西北地区分为20人/km~2以下、20~60人/km~2和60人/km~2以上三类,西南地区分为人口密度60人/km~2以下、60~150人/km~2和150人/km~2以上三类。
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进展
破坏状态划分
对应文献
关键横截面真实弯矩与其弯矩承 圆形隧道、矩形车站、综 无、轻微、中等、严重及完全破坏 5 [28-30]、
[32-33]、
[35-43]、
强度屈服
载力之比
衬砌混凝土真实应力与极限应力
准则
之比
隧道横向收敛变形率
合管廊
圆形隧道
圆形隧道
隧道接头转角
圆形隧道
最大层间位移角
矩形车站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项目(2016RA4059)
第一作者:黄忠凯(1992—),
博士后,
工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地下结构抗震 .
E-mail:5huangzhongkai@tongji. edu. cn
通信作者:张冬梅(1975—),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工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盾构隧道安全评估 .
é1
E ù
P ( s ≥ s j | E )= Φ ê ⋅ In (
)ú
(1)
Ej û
ë βj
其中 s 为破坏状态,P 为超越某破坏状态 sj 的概率,E
随着计算能力的发展,在第 3 阶段中,学者们广泛采
用基于数值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在早期,基于能力
谱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较为实用[27],其后随着计算能
文章编号:0253⁃374X(2021)01-0049-11
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进展
黄忠凯 1,2 ,张冬梅 1,2
(1. 同济大学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2;
2.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2)
摘要:为了促进国内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发展和应
第七章 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小结)
第六章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小结)
易损性是指受灾体遭受地质灾害破坏机会的多少与发生损毁的难易程度。
地质灾害是灾害体作用于受灾体的结果。
地质灾害的成灾程度一方面取决于致灾体条件。
另一方面取决于受灾体条件。
在灾害风险评估中,通过危险性分析评价致灾体条件,通过易损性分析评价受灾体条件。
在受灾体条件中,影响成灾结果的直接要数是:评价区(或灾害危害范围)内,受灾体的种类、数量、不同受灾体对不同种类、不同强度地质灾害的承灾能力和可能损毁程度以及灾后的可恢复性。
在同等灾害规模条件下,受灾体的数量越多,受灾体对灾害的抗御能力和可恢复性越差,灾害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
易损性所要表征的正是这些对成灾结果具有直接影响的受灾体特征。
因此地质灾害受灾体价值分析是研究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地质灾害受灾体价值分析的中心工作就是调查统计受灾体的分布情况,核算受灾体的价值,并以单元价值额或价值密度等为标志,反映评价区受灾体的价值分布。
受灾体的损毁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准确地界定各类受灾体在遭受不同灾害破坏情况下的价值损失率。
需要进行大量的灾例分析和相应的统计工作。
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损失率。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探究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探究摘要:我国约70%的国土面积都是山区,是全球地质灾害最发育的国家之一。
地质灾害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就会对生命、财产、生态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为了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要做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加强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治理。
下面本文就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某县区内地质灾害和高陡边坡数量较多,单点灾害规模小,但受上部风化土层厚度不一、强度差异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发灾过程具渐进性、突变性,发灾时间具隐蔽性、突发性等特点,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大。
1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1.1滑坡滑坡是该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本次调查滑坡77处,占灾害总数53%,其数量多,涉及面广,遍布该县14个乡镇街道。
主要表现出坡面开裂、坡体下沉、地面隆起、建筑物变形等特征。
这部分滑坡在后缘和前缘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蠕滑变形迹象。
部分滑坡目前虽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动力作用下,较易形成整体滑动,危及居民生命安全。
地下水活动引发滑坡的概率较高,地下水活动规律与路径很难准确判断,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针对地下水活动,要做好地质调查,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疏导,可以采取排水盲沟设计将地下水按照一定路线引入安全范围,减少其对滑坡的影响。
应定期对地质灾害区域的边坡稳定性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边坡失稳。
同时,要加强对矿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具备相关资质与手续,按照要求开展矿产生产,加强边坡管理与维护。
最后,应做好监督检查,防止破坏山体,一旦发现,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1.2崩塌据调查统计,该县区内崩塌以土质崩塌为主,岩质崩塌占少数,单体评价为低-中风险。
区内崩塌多产生于房前屋后高陡边坡的中上部,坡高多数在8m~15m,少数高度达到20m以上,坡度常达到55°以上。
崩塌规模一般均较小,但突发性强,危险和危害程度均较大,一旦发生灾害,高势能转化为强大的冲击能量,破坏力大,影响面广。
如何进行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2012
如何进行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第一节社会经济易损性构成及评价内容易损性是指受灾体遭受地质灾害破坏机会的多少与发生损毁的难易程度。
地质灾害是灾害体作用于受灾体的结果。
地质灾害的成灾程度一方面取决于致灾体条件。
另一方面取决于受灾体条件。
在灾害风险评估中,通过危险性分析评价致灾体条件,通过易损性分析评价受灾体条件。
在受灾体条件中,影响成灾结果的直接要素是:评价区(或灾害危害范围内,受灾体的种类、数量、不同受灾体对不同种类、不同强度地质灾害的承灾能力和可能损毁程度以及灾后的可恢复性。
在同等灾害规模条件下,受灾体的数量越多,受灾体对灾害的抗御能力和可恢复性越差,灾害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
易损性所要表征的正是这些对成灾结果具有直接影响的受灾体特征。
受灾体特征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巨映。
有的受灾体特征要素可以通过专门调查统计直接获得,有的受灾体特征要素则无法直接进行凋查统计;特别在大范围的区域风险评估中,王要的要素指标只能根据社会经济统计指标间接地进行分析核算;因此评价区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易损性的背景要素。
社会经济状况对地质灾害成灾程度具有双向影响:社会经济发达,地区入口、城镇密集、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受灾体数量多,密度大,价值高,地质灾害的危害范围广,破坏机率高,造成的人口伤亡和经济损失大;但这些地区经济发达,防灾抗大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强,因此减灾效益高。
社会经济比较落后地区则与此相反,二者对比,前者灾害造成的绝对损失额和损失密度大,但相对损失率小,防治效益高;后者与之相反,灾害绝对损失额和损失密度较小,但相对损失率高,防治效益低。
社会经济易损性由社会经济条件和受灾体直接条件两方面基本要素构成。
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条件的背景要素主要包括人口分布、城镇分布、土地资源分布、水资源分布、交通设施分布、大型企业分布、产值分布等又反映了受灾体条件的直接要素主要包括受灾体类型、数量、价值,遭受不同强度灾害危害时的损毁程度与价值损失率。
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1 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1。
1 评价方法选择
易损性通常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及自然等方面,因此,它不单纯是一个理论术语,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事件、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对它的定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联合国于1991年和1992年公布的易损性定义:“潜在损害现象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刘希林[1,2]综合联合国定义和Panizza[3]的观点,认为易损性是在给定时段、给定地区内,由潜在自然灾害而导致的可能潜在总损失。
郭跃[4]对其概念作了总结:(1)遭受灾害破坏和损失的容易程度;(2)个人或群体对灾害的处理和恢复能力;(3)灾害风险和处理灾害事件的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衡量。
以上的几种定义均阐明了易损性随事件、群体、地点等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同时,各类群体也都越来越认识到易损性评价对于有效规避自然风险的重要意义。
因此,在特定的地区进行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更应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
表1-1总结了常见的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表1—1 常见的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希林,莫多闻,王小丹。
区域泥石流易损性评价[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2(2):10—15.
[2]刘希林,莫多闻.泥石流易损度评价[J].地理研究,2002,21( 5):569-577.[3]M Panizza.Environmental Geomorphology[M].Amsterdam:Elsevier,1996.
[4] 郭跃. 灾害易损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灾害学,2005,20( 4) :92-96.。
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
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实际研究方法的阐述,文章总结了当前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成果与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
研究表明,地震易损性分析在桥梁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是关键。
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在地震事件中受到的破坏往往会影响到灾区重建和交通恢复。
因此,如何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已成为工程界的焦点。
地震易损性分析是一种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方法,对于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综述: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基于经验的方法到现代的基于概率论和性能设计的方法。
现有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基于震害历史的经验方法、基于地震动参数的物理方法、基于结构响应的数值方法。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但在准确性、可靠性和应用范围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总结出各种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然后,结合具体案例,对不同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其效果和差异。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案例分析,本文总结了以下三点关于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结果。
现有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在预测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方面具有一定准确性,但还需要改进和完善。
不同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也有所不同,选用何种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桥梁的地震易损性与地震动参数、桥型、材料等因素有关,应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专门研究。
本文通过对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总结了当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
研究表明,地震易损性分析在桥梁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是关键。
第七章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价
第七章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价承灾体易损性所反应旳是地质灾害旳社会属性。
这一属性与区域社会经济现实状况及发展等诸多原因均有关系。
同一种强度旳致灾因子作用于不一样旳承灾体会产生不一样旳经济损失。
通过调整产业构造,即在灾害危险区减少承灾体旳丰度,采用工程措施加固承灾体,增强承灾体抗灾能力等措施可以减少灾害损失。
因此,易损性研究为减灾防灾提供了科学根据。
易损性研究得到不一样地区旳灾害损失概率,即地质灾害潜在旳损失程度。
为国家制定地质灾害减灾规划,各省(市)、区、县制定防灾预案提供了科学根据。
第一节国内外有关易损性研究概况一、国外有关易损性旳研究自然灾害在全世界范围威胁着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社会面临旳重要挑战。
据估计,过去十年所发生旳重要自然灾害是六十年代旳四倍,自1960年以来,受灾害影响旳人每年以6%递增。
不过,这种灾害旳易损性常常是人类自身活动旳成果。
在“发展”旳名义下所采用短期战略助长了灾害旳消极影响,使我们社会旳易损性深入增长。
合法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旳时候,迅速旳都市化、环境质量旳下降以及工业化活动旳增长,尤其当这些原因集中在灾害频发地区时,重大灾害旳危险超过了以往。
在乡村,过度放牧、滥伐、缺乏浇灌管理和集约化农业这些土地运用例子,导致土地退化并增长了其他与水有关旳灾害。
今天无论乡村还是都市,非可持续发展来自于不合适旳发展实践。
首先不健全旳公众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社会旳基本需求;另首先,迅速旳发展部分地是基于过于集中运用现代化技术(而不是不合适运用),从而导致自然和人为事故易损性旳增长。
在许多状况下,减灾在日复一日旳发展过程中,作为一项独立旳活动开展。
灾害管理人员旳作用与发展相隔离,期望他们处理这些社会灾害问题,不过却没有在计划中波及这些加重灾害或增长人类易损性旳问题。
制定发展计划旳人员往往没有把灾害旳危险性考虑作为他们所制定计划旳一部分。
灾害被看作发展过程旳某些表面影响,没有把它作为发展过程中旳一部分风险来考虑。
秦岭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以陕西凤县为例
秦岭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以陕西凤县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频发,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秦岭山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地质灾害多发区,其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秦岭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并以陕西省凤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山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文章首先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概述,包括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原则、流程和方法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秦岭山区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构建了适用于该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地质、气象、水文、人类活动等多因素,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
以陕西省凤县为例,文章详细介绍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过程。
通过对凤县地质灾害历史数据、地质环境背景、气象水文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地质灾害风险的影响程度和权重,进而计算了凤县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和风险分布。
评估结果表明,凤县地质灾害风险整体较高,部分区域存在明显的风险集中区,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文章对秦岭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指出了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也对未来秦岭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分析秦岭山区,作为中国的地理重要分界线,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变的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地质灾害频发。
陕西凤县作为秦岭山区的一部分,其地质灾害类型多样,且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
在凤县境内,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类型的发生往往受到地形、地质构造、降雨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滑坡是凤县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由于秦岭山区的地形陡峭,加之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使得滑坡事件频发。
灾害易损性分析报告
灾害易损性分析报告灾害易损性分析报告一、背景灾害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自然风险,它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为了有效地降低灾害的发生和损失,必须对灾害危险性和城市区域易损性进行科学监测和预测,及时掌握可能引起灾害的地质、气象、水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因此,本文将对灾害易损性分析进行详细说明。
二、导入灾害易损性是指区域内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受到的灾害威胁的脆弱程度。
易损性高的区域,发生灾害时受灾程度和损失将更加惨重,而降低易损性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灾害的危害范围。
灾害易损性分析是对受灾区域相关要素信息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是一种对区域脆弱性的综合分析方法。
三、指标选择及评价方法灾害易损性分析,可以从灾害发生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城市规划建设属性等多个方面入手。
在指标选择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常用的一些指标进行评价,这些指标应当具有代表性,能够全面反映受灾区域的特点和脆弱性。
1、自然属性指标(1)地质条件:包括区域地形、地质构造、土层厚度、岩性等自然属性,作为判断土地承载力、地形地貌稳定性、山体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危险的决定性因素。
(2)气象条件:指受灾区域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气候类型等自然属性,作为判断洪涝、干旱、风灾等气象灾害发生危险的决定性因素。
(3)水文条件:主要包括河流、水库、山泉、地下水等湿地环境,归纳总结出内涝、洪涝等灾害的易损分析指标,为提出治理建议提供数据支持。
2、社会经济属性指标(1)财产、资产:指受灾区域内房产、土地等不动产及财物等有形无形资产,受灾程度常直接影响受损资产的价值。
(2)人口密度:指每平方公里区域内人口数量,是分析人口集聚性和空间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3)教育程度和医疗水平:指受灾区域内常住人口的教育程度和医疗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反映一个区域的承受及恢复能力。
3、城市规划建设属性指标(1)城市化率:反映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该指标越高,随之而来可能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也就越严重。
我国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研究现状与趋势
我国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研究现状与趋势摘要: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度,很多城市建设在山区里,如著名的重庆市,十堰市等相关城市都建设在山区里,因此对应的地质性灾害频发,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对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进行评价,从而为防范相应的地质灾害提供指导意见。
本文基于这个背景,首先回顾了当前我国的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相关的成果,谈论了易损性评价评价相关概念,以及山区城镇易损性评估的对象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比了几种主要的易损性评价方法,同时总结了灾害易损性评估现状,并基于这个背景,探讨了易损性评价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现状与趋势前言: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平稳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
事实上,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而在所有的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山区城镇化推进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难点。
山区城镇化建设相比非山区城镇化建设来说,其在建设的同时也要考虑地质相关原因,避免过快的城镇化推进导致建设区域处于地质灾害的风险内。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所有建设过程需要着力于人的考虑,因此对于山区城镇化建设,就需要充分考虑地质隐患,避免灾害对于人的影响情况发生。
对于这个问题的改善就要求在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通过这种评价体制来把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实现对当地经济的稳步改善。
1 易损性评价相关内涵1.1 易损性评价相关定义易损性是地质灾害评价中的一个术语,也是一种评价着力点。
人们认识到易损性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基于易损性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这些成果中,很多人对于易损性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因而在认识层面上各有千秋,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
总的来说,易损性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术语,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相应的具体内涵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总结这些定义的共性,给出一个笼统的定义,那就是指受到的伤害或破坏的程度的评价,其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灾害承受能力的评价。
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探究_高兴和
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探究X高兴和(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摘要:本文以地质灾害概念为基点,把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理论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提出并论证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概念和评价指标。
关键词: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P694;X82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908(2002)04-0021-04STUDY ON VULNERABILITY OF HAZARD-BEARINGBODY OF GEOLOGICAL HAZARDGAO Xing -he(Chinese A cademy of L and and Resources Economic,Beij ing 101149,China)ABSTRAC T: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 eological hazard,the article closely combines the theory of vu-l nerability of hazard-bearing body w ith the actual dem and of prevent planning of geological hazard.It also proves this theory .s controllability and target of evaluation.KEY WORDS:geological hazard;hazard-bearing body;vulnerability;evaluation;target 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因此,国内外有关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的研究很多,可以借鉴的有关易损性研究更多。
不同的易损性定义产生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易损性定义可以分为三类。
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探究
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探究
高兴和
【期刊名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年(卷),期】2002(015)004
【摘要】本文以地质灾害概念为基点,把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理论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提出并论证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概念和评价指标.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高兴和
【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94;X820.3
【相关文献】
1.基于RS和广义目标函数法的清水沟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价 [J], 岳东霞;李凯;张佳静;江帆;孙悦迪;江宝骅;郭建军
2.产业结构对洪涝灾害承灾体易损性影响探讨--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 [J], 焦士兴;袁换欢;张建伟;赵荣钦;尹义星;方安格;王玉婷
3.台风灾害主要承灾体易损性研究——以浙江为例 [J], 张永恒;张建忠;温显罡;薛建军;王秀荣
4.基于GIS技术的沧州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估 [J],
5.基于承灾体易损性的县域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J], 李春燕;孟晖;张若琳;温铭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灾害土地资源易损性评价定量探讨
第 37 卷 第 量探讨
张
1 2 1 艳 , 刘丹强 , 周璐红
(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西安
710054 ; 2. 商南县水保站 ,商南
726300 )
摘要 :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对土地资源易损性考虑较少, 作为自然资源的主要承灾体, 土地资源应和人口和物质财富一 样进行定量化研究 。 在地质灾害评价理论和土地资源价值理 论 的 基 础 上, 探讨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土地资源易损 承灾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土地利 用 方 式 、 土壤类 性评估的技术方法 。 易损性的影响因素是灾害强度和土地资源承灾能力, 型等, 基于此, 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易损性计算, 核算了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 社会价值 、 生态价值, 进行了 综 合 易 损 性 计 并在西乡县进行了实例验证 。 算和土地资源易损性区划, 关键词 : 地质灾害; 土地资源价值; 易损性; 定量 中图分类号 : P694 文献标识码 : A 3665 ( 2010 ) 03012205 文章编号 : 1000-
[ 7]
。由于我国资源经济刚
起步, 目前土地资源 价 值 还 缺 少 相 应 的 标 准 和 参 考 数 值, 在大多数易损性评价研究中都没有予以考虑, 缺少 易损性定 量 评 价 的 技 术 方 法
[ 2]
。本文在简述地质灾
害评价和土地资源价 值 理 论 的 基 础 上, 开展地质灾害 重点开展土地资源价值的定量 土地资源易损性研究, 方法研究 。
承灾体易损性评价一般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查清调查区内历史时期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活动频率及每次灾害的成灾范围承灾体的详细破坏损失情况灾前灾害影响范围内各类承灾体的数量及价值等对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计算历史时期各类地质灾害对各类划分到亚类承灾体的易损性
我国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研究现状与趋势
我国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研究现状与趋势蔡向阳;铁永波【摘要】To get into deep explora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 of vulnerability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 urban ar-eas,the article reviews the related domestic research resul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cept of vulnerabilit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object of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x system in mountains and towns.And the article compares the main methods of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t present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disasters.On the basis,the improvement and refinement of 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vulnerability quantization,plus the integration of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credi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evaluation model are thought to be a developing trend which deserves to be valued in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in the future geological disasters.%为进一步探索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的评价方法,回顾了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易损性概念入手,探讨了山区城镇易损性评估的对象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对目前主要的易损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对灾害易损性评估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认为易损性量化评价体系的完善和细化、时效性和空间尺度的融合以及评估模型的可靠度和适用性的提高是今后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估值得重视的发展趋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地质灾害承灾体易损性探究
作者:高兴和, GAO Xing-he
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刊名: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英文刊名:CHINA GEOLOGY & MINING ECONOMICS
年,卷(期):2002,15(4)
被引用次数:17次
1.高华喜滑坡灾害风险区划与预测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灾害学 2010(2)
2.张艳.刘丹强.周璐红地质灾害土地资源易损性评价定量探讨[期刊论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0(3)
3.梅海.张纪勋兰州市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期刊论文]-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0(2)
4.高廷.徐笑歌.王静爱.李睿2008年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承灾体分类与脆弱性评价——以湖南省郴州市交通承灾体为例[期刊论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
5.张绪教.刘光旭.吴文祥昆明市泥石流风险性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8(2)
6.蒋庆丰.游珍.沈吉.徐刚山坡泥石流场地易损性评价[期刊论文]-自然灾害学报 2006(1)
7.徐娟城市泥石流灾害易损性评价研究——以云南省东川区为例[期刊论文]-保山师专学报 2006(5)
8.唐川.朱静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价探讨[期刊论文]-水科学进展 2006(3)
9.万石云城市山洪灾害多因素分析及灾情评估方法研究(以云南省文山城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唐川.张军.周春花.铁永波城市泥石流易损性评价[期刊论文]-灾害学 2005(2)
11.蒋庆丰.游珍山坡泥石流场地风险性评价[期刊论文]-水土保持研究 2005(3)
12.向喜琼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管理[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3.王飞城市地震危害性模糊评价及地震损失预测评估[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4.隋欣.杨志峰青海省沿黄12县自然灾害活动特征及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期刊论文]-灾害学 2004(3)
15.杨华.赵纯勇.张永兴基于"3S"技术的地质灾害易损性面评价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3)
16.隋欣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以黄河流域青海片梯级开发为例[学位论文]博士 2004
17.汪洋.郭跃.赵纯勇.陈阿林.杨华基于3S技术的地质灾害易损性面评价研究[期刊论文]-灾害学 2003(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dzkcjj20020401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