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责任学校:方屯中学责任教师:乐永兴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验、互动交流的形式来突出重点;用合作学习、讨论等方法来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这一点。
三、对教材“探究实验”的改进1、课本92页“活动与探究”的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由于操作要求较高、难度大,实验过程装置没有始终密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质量和守恒意识2.通过使用模型,学生动手模拟氢气燃烧的反应过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3.通过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定量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同时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二、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始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和研究化学变化的转折点,是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化学计算的理论基础。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定量的科学方法对化学现象进行研究和描述,并得出化学反应所遵循的一项基本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
三、学情分析对于守恒的概念,学生并不陌生。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了能量守恒,教材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之前就已经对元素观做了预设和铺垫。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
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缺乏研究手段和原理上的理解,影响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最终认同,即学生对于研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应该选择哪些反应、用什么样的反应体系、分析哪些数据、如何推理举证,是不清楚的。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五、教学过程【过渡】以往我们在研究蜡烛及其燃烧时,更多的是关注物质种类的改变和实验现象,通过刚才同学的讨论,我们还发现化学反应前后还存在着质量关系。
吗?同学回答: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质量会变小不能得到原来的蜡烛了。
系的研究,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环节一:定量探究化学反应【问题】蜡烛减少的质量是否等于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总和呢?【演示实验】介绍二氧化碳和水的吸收装置,以及实验原理,开始实验。
【追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相等吗?【介绍装置】提示: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依据现象思考化学变化前后相关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3、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
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释反思—交流应用”的程序来探究。
整个设计不仅注重了科学知识的获取,更注重了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以实验探究为主,多次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本节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位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融入到课堂中,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化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1.两个体现(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分析】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
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二、教案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把锥形瓶和铁钉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将铁钉放入锥形瓶中反应,观察现象(铁钉表面变化、溶液颜色变化),天平变化。
【讲解】从上述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1 容【讲解】同学们能不能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容中找出三个关键词呢?反应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红色)(白色)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天平平衡。
【观察并思考】(1)铁钉表面颜色变化;(2)溶液颜色的变化;(3)天平的变化。
反应原理: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实验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学生分析并验证猜想】猜想1正确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学生回答】化学反应、质量总和、参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学会从现象的观察中去思考本质原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学会从现象的观察中去思考本质原因。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总结归纳能力三、学案(一)引入新课:福尔摩斯的故事一天,福尔摩斯象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抽着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
华生问道:“敬爱的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有多重吗?”福尔摩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称出抽烟前烟斗和烟丝的总重量,再减去抽完烟后烟斗和剩余烟灰的总重量,不就是我吐出烟的重量了么!”思考:你是否同意福尔摩斯的观点,为什么?(二)授课新课1、提出问题: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2、猜想: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阅读课本92-93页容,制定计划。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2.学科:化学3.课时:第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复习白磷、铁丝、木炭等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三、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位于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化学变化主要有了一定的认识,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和反应后生成什么新的物质。
本单元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引导学生从质的认识向量的认识过渡。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为开展化学计算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即原子守恒是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通过讲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从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五、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活跃课堂氛围,发挥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得作用。
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探究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引入:五彩缤纷的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这化学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变化。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典型的化学变化。
我们通过几个实验视频来复习一下实验现象。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5.2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学生自主学习内容(预设时间:3分钟)1.了解白磷的相关知识2推测化学变化前后物质质量是否变化?如何用实验进行验证?教师讲解内容(预设时间:25分钟)知识复习:1、什么是分子?什么又是原子?2、分别从物质种类和分子、原子的角度说一说什么是化学变化?新课教学:一、问题设置创设情境问题引入:什么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并猜想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实验一、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观察现象并注意质量是否改变。
(得出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从而由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
进一步提问:这个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引出实验三、四(镁条燃烧、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引导学生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以及实验是否为密闭状况进行探究其反应前后质量改变的原因,学会解释铁生锈等生活现象三、动画模拟展示、突破难点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播放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的分子、原子的微观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进一步探究质量守恒的本质。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四、小结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堂练习内容(预设时间:12钟)1、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2、在化学反应A+B==C+D中,f克A与B反应生成m克C和n克D,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克3、3克碳完全燃烧后生成11克二氧化碳需要氧气克4、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
5、3、24.5克氯酸钾与5克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待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物质19.9克,则生成氧气_____克.4、已知化学反应A+B=C+D中,A与B参加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若反应后生成C 与D共10克,则反应用掉A的质量为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
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3.能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简单题目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实验器材:瓶子、酒精、火柴
3.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知
1.利用PPT导入新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二:引发思考
1.提问学生:“你们平时都接触过哪些与质量有关的现象?是否注意到质量在反应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化学反应时,质量是否守恒?
步骤三:进行示范实验
1.使用实验器材准备进行示范实验。
2.将酒精注入瓶子中,点燃酒精,让学生观察火焰情况。
3.导师学生观察完实验后的瓶子,让学生思考质量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
步骤四:引出质量守恒定律
1.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让学生描述实验中质量的变化情况。
步骤五: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1.使用PPT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2.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步骤六:练习与巩固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简单题目。
步骤七:作业布置
1.布置学生完成实验观察报告,并要求学生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编写。
2.分发学生实验报告模板,讲解模板的使用方法。
教学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食物的消化、燃烧反应等。
2.带领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的观察。
行文量:314字。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即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3.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即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但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4.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答,如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
5.作业小结:我布置相关的作业,以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作业包括解答相关的习题和进行小研究。学生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和问题解答,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这些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以及作业小结等教学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1.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原理,对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对科学的curiosity和探索精神,愿意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和探究活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首先,我通过引入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如烹饪、制作饮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现象,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定律的理解。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和视频,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情境创设:通过引入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如烹饪、制作饮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三、教学用具托盘天平、酒精灯、锥形瓶、小试管、小烧杯、镊子、滤纸、气球、单孔橡皮塞、铁架台、石棉网等、细沙、白磷、CuSO4溶液、稀盐酸、Na2CO3粉末、铁钉、镁等。
四、相关资源《质量守恒定律——你同意吗?》视频资源、《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视频资源、《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1)》视频资源、《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2)》视频资源、《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2)》视频资源、《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视频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展示】教师播放视频《质量守恒定律——你同意吗?》。
(插入视频《质量守恒定律——你同意吗?》)视频中,波义耳在开放空间煅烧汞和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煅烧汞得出不同的结论,你同意他们哪一位的观点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现在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新知讲解】一、质量守恒定律【过渡】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实验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提出问题】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作出假设】(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仪器和药品】提供仪器:天平、烧杯、锥形瓶、试管、镊子、药匙等。
提供药品:红磷、硫酸铜溶液、铁钉等。
【实验方案】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1.锥形瓶内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天平仍然平衡。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生猜想二: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猜想三: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究竟哪一种猜想正确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验证。
(四)制定计划,分组实验
第一组:白磷燃烧;第二组:铁和硫酸铜的反应
(七)评价和反思
【问题】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学生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3:过氧化氢的分解
药品及仪器: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药匙、大烧杯,滤纸
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中加入约80ml过氧化氢溶液,在滤纸上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一同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2)取下大烧杯,将滤纸上的二氧化锰加入大烧杯中,观察现象。待反应平缓后放回电子称上,记录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是学生开始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和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转折点。本课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定量的方法对化学实验现象进行研究和描述,并得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基本规律,为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和进行化学计算的打下理论基础。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的化学,这是本单元的重点。这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化学是九年级刚开设的一门课程。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存在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前面四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是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还处于启蒙阶段。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思维和守恒意识;3、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逻辑难理能力。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许多的变化,如纸张在空气中燃烧会留下灰烬,蜡烛会越烧越短,金属会生锈。
我们能发现,木炭燃烧后剩下灰烬的质量变轻了,蜡烛越烧越短质量会越小,而通过准确的测量,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质量到底如何变化呢?【提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吗?二、讲授新课师: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四个实验一起来研究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实验方案【讲解】在实验1中注意观察锥形瓶内红磷燃烧的现象、气球的变化情况、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演示】实验1【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将其记录于表格中【讲解】实验现象: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气球先鼓起后瘪掉、天平仍保持平衡。
反应原理:P+O2点燃P2O5【师生总结】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讲解】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 = 生成物质量总和【思考】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沙?2、玻璃管有何作用?3、反应过程中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4、气球的作用?【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实验方案【讲解】在实验2中注意观察铁钉的变化情况、溶液颜色、铁钉表面、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演示】实验2【提问】分析这两个方案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师生总结】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5.1-1教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知识导学分层训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应。
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教学难点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准备玻璃管、锥形瓶、气球、托盘天平、红磷、酒精灯、火柴、细沙、橡胶塞、稀硫酸铜溶液、铁钉、砂纸、盐酸、小试管、碳酸钠粉末、小烧杯、长镁条、石棉网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那么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呢?【学生活动】猜测:反应物的质量大于生成物的质量;反应物的质量小于生成物的质量;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教师活动】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他将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份质量的汞和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
这难道是巧合吗?【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并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化学史上的实验事实,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新知探究一、质量守恒定律(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教师活动】你还记得天平的使用方法吗?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活动】根据物理课中学习的天平的使用方法回答问题,【教师活动】在化学实验中使用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①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②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
【教师活动】讲解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的步骤并进行演示,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条件思考和分析:(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及其他变化;(2)实验中观察到的质量变化情况。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并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内容。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提高其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1-5题,重点在于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生活中的一个化学反应实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其中的质量变化,并撰写100字左右的解题过程。
2.实践作业:
-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求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结论,形成实验报告。
3.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生动地展示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3.教学过程:
a.教师提出讨论主题:请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b.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分享。
c.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学生补充、评价。
d.教师点评、总结,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练习。
2.教学方法:采用独立完成、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表达式及其应用。
2.难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分析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示范教案(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从容说课本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首先设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然后通过活动与探究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结论,然后再通过活动与探究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第二部分介绍化学方程式。
教材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例,简单明了地叙述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使同学们知道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很多有关反应的信息。
能将反应物、生成物及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是学习化学的又一基本功。
本课题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实验的顺利进行又是学好本课题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从以下几方面突破难点。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力争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提高操作、边观察边思索的能力,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3.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综合素质。
4.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实例,供学生讨论、探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2)查阅资料,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撰写一篇小论文。
3.思考题:
(1)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作业要求:
1.必做题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加强对质量守恒定律基础知识的学习。
3.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4.讲解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环保等方面的意义。
三、课堂练习
1.设计一些与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称量、测量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四、课堂小结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练习题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涵盖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互评互改:学生相互批改练习题,交流解题心得,提高解题能力。
4.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为依据,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力求使学生在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的设计】知识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能够微观的角度理解守恒的原因;3、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习难点】实验的操作和结论的得出以及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重点难点突破过程设计】【课前预习】1、知识回顾:⑴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______分成____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_______.⑵判断化学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往往伴随产生_______的释放或吸收,有时还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2、预习检查:⑴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___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⑵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也没有改变。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活动和探究:提出问题: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幷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我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并进行实验: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结合课本第90-91页活动与探究中的方案一、方案二,熟悉实验步骤,分组完成这两个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做详尽的、客观的描述和记录。
九年级上册化学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书本知识勇于质疑。
3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
重点
认识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的原因;
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类比
仪器、药品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家们的实验结论以及对旧知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得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结论,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设计实验】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2.铁和硫酸铜反应
【分组讨论】1、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2、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 3、主要操作步骤
引导学生注意物质的状态,结合现象思考
【实验验证】教师演示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实验,并称量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一学生代表上讲台观察,其他学生在座位观察。
描述实验现象,并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并阅读课本P94-95
【实际应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1、学生实验: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观察现象,分析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思考,为何天平失去平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2、分组讨论:镁条燃烧后质量如何变化?为什么?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质量变轻了,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实验,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867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
计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疆兵团农七师奎屯管理处中学王玉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发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及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运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小试管、小烧杯、气球、橡皮塞、药匙。
药品:CuSO4溶液、铁钉、Na2CO3粉末、稀盐酸。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方案一: 1.内容 M 1 M 2 实验方案二: 质量守恒 2.守恒原因 M 1 M 2
实验方案三:
M 1 M 2 3.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分析】
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
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二、教案
的观点,为什么?
【讲授】为什么福尔摩斯会这么说呢?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讲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找出答案,实验探究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呢?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2-93页内容,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并制定方案。
【提问】在这个三种猜想中,同学们赞同哪一种呢?
【提问】通过阅读课本同学们制定出哪些方案?
【演示实验】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把锥形瓶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用玻璃管引燃红磷,观察红磷燃烧现象,气球变化,以及天平指针的变化。
【学生回答】提出问题——
猜想——制定方案——观
察现象——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
生改变?
【猜想】
1、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
物质量总和
2、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
物质量总和
3、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
物质量总和
通过表决,大多数同意第一
种观点。
【制定方案】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
的测定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
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观察并思考】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
细沙?
(2)玻璃管有何作用?
(3)气球有何变化?为何
有此现象?
反应原理:
从福尔摩斯的故事引出
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
线索。
让学生回忆起实验探究过
程。
估计学生有两个认识方
向:A.从他们对化学反
应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这
种认识出发,认为“相
等”。
B.也有的同学会
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
发,认为“不相等”。
实验包括了两类反应:
金属与溶液反应;固体
燃烧反应。
实验实验实验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把锥形瓶和铁钉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将铁钉放入锥形瓶中反应,观察现象(铁钉表面变化、溶液颜色变化),天平变化。
【讲解】从上述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1 内容
【讲解】同学们能不能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中找出三个关键词呢?
【讲解】同学们小时候都有坐过翘翘板吧,当翘翘板两端达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红色)(白色)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
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天平
平衡。
【观察并思考】
(1)铁钉表面颜色变化;
(2)溶液颜色的变化;
(3)天平的变化。
反应原理:
铁+硫酸铜铜+硫酸
亚铁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
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
浅绿色。
【学生分析并验证猜想】
猜想1正确
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
量总和
【归纳】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
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学生回答】
化学反应、质量总和、参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以及学会从现象的观察
中去思考本质原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以及学会从现象的观察
中去思考本质原因。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总
结归纳能力
三、学案
(一)引入新课:福尔摩斯的故事
一天,福尔摩斯象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抽着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
华生问道:“敬爱的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有多重吗?”福尔摩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称出抽烟前烟斗和烟丝的总重量,再减去抽完烟后烟斗和剩余烟灰的总重量,不就是我吐出烟的重量了么!”
思考:你是否同意福尔摩斯的观点,为什么?
(二)授课新课
1、提出问题: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
2、猜想: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
阅读课本92-93页内容,制定计划。
3、制定计划: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4、进行实验: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观看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现象、气球变化、天平变化),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沙?
(2)玻璃管有何作用?
(3)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观看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5、得出结论:
6、总结:(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铁与硫酸铜反应
(2)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点:1、2、
3、
(三)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10 g冰受热融化成10 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2010·黔东南)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
D.1.2 g碳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
3、6g的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 g ,则有____g 的氧气参加反应。
反应物生成物
4、将25 g氯酸钾和1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残余固体质量为14 g,则产生氧气____g。
反应物生成物
5、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
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 1:l
B.2:1
C. 5:l
D. 4:l
反应物生成物
(四)课后探讨
1、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铁器生锈后,质量增加;木材燃烧后,质量减少。
据此他推断质量守恒有例外。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推断对吗?
2、“在水中加入一种催化剂,水变汽油、柴油(含碳元素),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欢迎有识之士加盟。
”同学们,如果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
(五)课后练习
一、实验现象回顾:
1.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
2.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
二、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是
2.使用范围(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变化,不适用于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指“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等。
(3)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非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能”或“不能”)计入“总和”中。
三、填空题
1、在A+B→C+D的反应中,5gA跟足量B充分反应后,得到4gC和9gD, 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__________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生成28.4克五氧化二磷,需要_________g氧气和12.4g磷完全反应。
3、将36 g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_g氧气。
4、将10克过氧化氢溶液与2克二氧化锰放入烧杯中,待液体中不再有气泡产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为8.8克,则生成氧气克。
四、本教学设计特点
采用故事引入,实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五、教学反思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以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结构完整,思路较好,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注重细节,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
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
利用生活中翘翘板与本节课的质量守恒定律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课堂练习具有较强针对性。
建议:1、做为本单元的第一个课题,应当对整个党员进行概括并且与上一单元做好衔接;2、实验现象描述时注意词的规范应用;3、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先放出问题,再做实验,使学生观察实验的目的性更强;4、在黑板上的副板书中写出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