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部资本主义发展史一、资本主义的产生:(一) 文艺复兴一一思想基础一一人被发现的时代1. 时间:14至16世纪2. 地点:最先在意大利兴起3.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 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5. 指导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6•代表人物及作品(1) 但丁: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杰出的文学家,是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他的长诗《神曲》无情地揭露教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现世的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2)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卓越画家。
他的绘画《蒙娜丽莎》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7. 文艺复兴的影响:1) 冲击了封建神学。
2)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3) 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4) 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启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二) 新航路的开辟——物质基础——世界被发现的时代1519〜1522麦哲伦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麦哲伦船队实现人类第一年洋-菲律宾-印度洋-好望角-西非海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岸-西班牙(环球航行)形的科学真理2、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2)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3)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3、航海动机:追求黄金,开辟市场,发财致富(受文艺复兴“追求现世幸福生活”影响)4、启示:要勇于开拓创新,百折不挠,坚持科学精神二、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一一四大资产阶级革命(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概括比较同意。
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④私有财产神圣不4)议员有政治活 |国管辖,成为自由、独 可侵犯。
动的自由。
立的合众国。
特点 针对国王专制提出的, 旨在限制王权针对英国殖民统治提 出的,要求平等、自由、 独立 针对封建等级制和田 王乱征税提出的作用 (意义)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 产阶级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 脱离英国而独立 美国诞生以法律形式巩固了大 革命成果(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简表三、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殖民扩张 一一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P97 — P101)A 三角贸易1、最大的黑奴贩子:17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取代葡、西两国,成为最大的黑奴 贩子。
中学生科普知识故事观后感
中学生科普知识故事观后感第一章:科学的力量 (2)1.1 科学改变生活 (2)1.2 摸索未知世界 (2)1.3 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2)第二章:身边的科学 (3)2.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2.2 科技产品的发展 (3)2.3 科学小实验 (3)第三章:自然科学奥秘 (3)3.1 地球探秘 (3)3.2 生物多样性 (4)3.3 天文奇观 (4)第四章:科技创新与应用 (4)4.1 新能源技术 (5)4.2 人工智能发展 (5)4.3 医学进步 (5)第五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5)5.1 环境保护意识 (5)5.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6)5.3 低碳生活 (6)第六章:科学摸索与实践 (6)6.1 科学实验方法 (6)6.2 科学探究过程 (7)6.3 科学成果的验证 (7)第七章:科学家故事 (7)7.1 古代科学家 (8)7.2 近现代科学家 (8)7.3 中国科学家 (8)第八章:科学素养与成长 (9)8.1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9)8.2 培养科学素养的方法 (9)8.3 科学素养与个人发展 (9)第九章:科学伦理与责任 (10)9.1 科学伦理观念 (10)9.2 科学家社会责任 (10)9.3 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10)第十章:展望未来科学 (11)10.1 未来科学发展方向 (11)10.2 人类面临的挑战 (11)10.3 科学与人类福祉 (11)第一章:科学的力量1.1 科学改变生活自古以来,科学的发展就一直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
从最初的钻木取火,到现代的智能手机、互联网,每一次科技的突破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生产效率,丰富了物质生活,也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新的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的身影无处不在。
家用电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甚至是我们的饮食和穿着,都离不开科学的贡献。
例如,冰箱的发明使我们能够长时间保存食物,避免了食物浪费;电视、电脑的出现,让我们足不出户便能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紧密。
经验教训或历史事例对当前世界的启示是什么?
经验教训或历史事例对当前世界的启示是什么?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和历史事例,这些历史的遗留问题对今天的世界仍有启示作用。
本文将探讨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影响当代世界。
一、二战的教训二战是近现代史上最为毁灭性的战争之一。
虽然二战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它留下的影响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
这场战争让人们认识到了独裁与统治的危害性,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了民主、自由与人权的重要性。
具体而言,二战使我们意识到了以下几点:1.统治者的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不能一人独大。
2.教育和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必须保护自由思想和自由言论。
3.统治者不能随意侵犯人权,民主和自由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基本权利。
4.要争取世界和平,维护国际关系,要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国际纷争。
以上这些教训对今天的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环境污染的警钟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沉痛问题。
在工业革命以及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人类对环境进行了毁灭性的开发和破坏。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起,环境保护被提上了日程,并且大力推行。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全球气候变化正加剧,人类应该寻找环保的方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近年来,环境污染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疾病,如哮喘、气管炎、癌症等,因此,要加强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
3.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影响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未来,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科技发展的影响科技进步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
然而,科技同样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的影响:1.科技的发展不能牺牲环境和自然生态平衡,与之相应的,科学技术必须伴随着环境保护、绿色发展。
2.新技术的发展必须符合伦理和道德规范,并不能随意侵犯人权。
3.对新技术和人工智能必须加强监管,保护人类的利益和隐私,而不是单纯追求技术创新和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经验教训或历史事例对当前世界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在历史的反思中汲取教训,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含义和重要性、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要求,从而不断把世界推进到更加公正与美好的方向。
历史教案: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历程
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单元宏观概览第51讲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历程课时名片课标要求:(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3)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4)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考纲明示:(1)经典力学。
(2)相对论和量子论.(3)进化论。
(4)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5)现代信息技术.[主干知识理一理]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拨云见日想一想]1.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标志吗?试答提示:否。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首先从天文学领域开始,哥白尼“日心说”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牛顿力学体系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2.图示经典力学.试答提示:3.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吗?试答提示: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吗?试答提示:否。
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5.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有何分歧?其分歧的根源何在?试答提示:(1)分歧:根据达尔文及其拥护者的理论,人类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而宗教神学则认为人是由神创造的。
二、生物学的发展三、从蒸汽机到互联网1.从“蒸汽革命"到“电气革命”2.信息技术的发展(2)产生分歧的根源:根源在于科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从世界观方面说,宗教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而科学是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的。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先进的科学技术》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历史课程中,初一历史上册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一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成就,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本章节内容涉及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为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刻领悟到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教学案例将采用故事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科技的魅力。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增强民族自豪感,还能激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学习:案例中设计了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本案例注重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设计具有合作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趁机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初一历史上册《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一章节,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及其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历史背景、发明过程、传播及影响。
2.介绍古代天文历法、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如农历、甘石星经、水利工程等,让学生了解古代科技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科技创新,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多元化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古代科技的魅力。
近现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历程的启示
另外, 科技发展要求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新主 体, 要求学术自由, 对学术自由的任何限制只能是阻
碍知识的传播, 阻碍人们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采取理 性的行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但是在中国封建 社会, 在专制主义政治体制下缺少的恰恰是这种学 术自由的空间。中国封建社会特别是到了其后期更 是一个具有浓重的道德意识色彩的国度, 《万历十五 年》的作者黄仁宇博士对此曾有过深刻的阐述。
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 科技与封建社会有着 惊人的相似性。在封建社会处于上升阶段时, 它确立 的一套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并保证了科学技术的发 展, 但是,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早就达到了相 当高的水平, 却没有进化到新的社会形态; 而中国古 代科技发展以领先世界多年的成果积累, 也没能够 向近代科学转型, 近代自然科学最终产生在曾经落 后于中国多年的西欧。
综合的相互调节的机制, 它们是共同起作用的, 并不 是单个的孤立因素。“经济结构虽然是政治结构和意 识形态结构的基础, 但是如果没有与经济结构相适 应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对它进行调节, 为它 提供条件, 单靠经济结构本身并不能保持稳定。这三 个子系统是互为因果的, 总体上构成一个封闭的循 环 圈 。 我 们 把 它 称 为 社 会 结 构 调 节 原 理 ”[ 1] 。
照说中国社会和科学技术早就有了向近代转型 的物质技术基础了, 然而在中国,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好像并未能够同步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法 则似乎失去了效力。这样一来, 人们似乎不得不从生 产力以外的因素中寻找原因。有从独裁专制的上层 建筑体制着手进行分析的, 有从儒家思想禁锢了社 会意识形态进行阐述的, 还有的则从培养科学技术 人才的教育制度来寻求原因的。这些分析取得了很 大的成果, 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揭示问题的实质做了 定量的准备。但是, 我们同时要看到, 以上所说的政 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和封建教育科举是一种
近现代中国的发展的启示
近现代中国的发展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
但是由于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得工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1875年创办的第一家使用钻探机开采的煤矿,年产量只有5万吨,1889年创办的第一家使用机器开采的漠河金矿,年产量只有0.3吨等等。
那个时代的我们,只能造一些简单的轻工业产品,制造汽车、飞机,只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但是,60年后的现在,我国已建起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产业,生产能力千百倍增长。
我国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信息电子产业占世界第二,主要工业消费品产业规模世界第一。
[1] 可见现在的中国在世界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另外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全国的年人均收入逐步提高,现在基本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迈向了另一个高峰。
可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精髓的影响下,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农业的改进、民生的改善、经济的腾飞、科技的进步、法制的完善、国防的稳固、外交的辉煌……旧中国经济的落后,继而受到列强的压迫,以致民不聊生。
这是由于当时的生产力低下和生产关系赶不上生产力所导致的:生产力的低下,使得中国前进的道路受到阻碍;生产关系的落后,也使得当时社会人民思想的迂腐,受到压迫也委曲求全。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出现,让中国未来的发展出现曙光,新中国成立了。
而且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本质和规律,紧紧地掌握住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关系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在量变到质变的一步一步改变作用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推向更高一层:中国60年来的经济的巨变——从一穷二白到举世震惊。
这一步一步举世震惊的蜕变,归根到底有以下两点:第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相互配合调节。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1
百年耻辱命运多艰,岁月峥嵘上下求索。
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70年来,经历了从“天朝王国”到“劣等民族”的失落与迷茫,从“东亚病夫”向“少年中国”的拼搏与奋进,从“站起来”到“福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与巨变,中华民族演绎了一段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近现代史。
一代代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中华儿女,上下求索、前仆后继,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这些经验和启示发人深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后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和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古代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十分匮乏,各国均是关起国门搞建设。
这种状况在1500年前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公元1492年8月3日,哥伦布从西班牙扬帆而下,从此掀起了全球性的贸易大潮,许多国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谋求兴盛发展之路,唯独中国例外。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自盛唐时期起已屹立在世界民族之颠并将这种民族的辉煌一直延续到康熙盛世时期。
辉煌的历史为国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但也为近代中国的落伍埋下了隐患: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皇帝和官员们始终陶醉在已有的辉煌上,认为中国是“中央之国”、富有四海,其他国家都要仰“中华上国”的鼻息,都要向中国学习,而中国没有必要去了解其他国家,于是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始终紧紧地关闭着了解世界、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国门。
就在这短短的两百多年历史里,中国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国家,从而导致了近代史上任人宰割的悲惨局面。
历史沉痛地告诫我们:与世界疏离、盲目自大是民族发展的最大危机,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只会导致无知和落后。
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与创造,率先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
科学类的书读后感7篇
科学类的书读后感7篇读后感是我们与书籍进行深度对话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意图,写读后感是锻炼我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类的书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类的书读后感篇1高尔基曾说: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
可见,科学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一段时间,我阅读了《趣味科学》这本书,更加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
这本书的作者是俄国的伟大科学家、学者别莱利曼,他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将生活实际与科学理念巧妙结合,寓教于乐,使人没有苦读的负累,反而像在听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比如说速度问题吧,别莱利曼说:我们每个人只要在某一个特定的方向乘坐交通工具,沿一定速度行驶,就可以和月亮或太阳保持同步。
看到这儿,我十分好奇,人的速度怎么能和太阳或月亮相提并论呢?人又怎样才能追上太阳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又接着看下去,原来啊,是这么一回事:只要在77纬度线上,乘坐飞机沿450千米一小时的速度飞行,就能够在月球公转或地球自转的同时,在相应固定的时间间隔内,经过某一固定点。
因此,对于这架飞机的乘客来说,太阳是静止不动的挂在天上,永远也不会落下的,所以啊,也就会有所谓的超过月亮、超过地球之说了。
看到这儿,我不禁感慨万分:现代的科学技术是如此神奇,竟然可以让人们去追赶上在被誉为万物之神的太阳了!科学技术在我们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起着多么大的作用呀!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对大自然既爱又怕,敬而远之。
到了近现代随着爱迪生、哥白尼、牛顿等人的出现,科学技术开始迅猛发展,人类开始慢慢的接近大自然。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不再惧怕大自然,而是去探索大自然、开发大自然。
大自然无私的给予了我们衣食住行,我们的一切都源于科学,源于大自然。
当然,由于我们的短见,我们也伤害了大自然,摧毁了大自然,我们现在更要用好科技去修复大自然的伤疤,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十七现代世界(1945年以来) -3
右图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三位重要宇航员,请说出他们名字、国籍及其各自在航天 史上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航天技术 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1.加加林、苏联、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地球人。阿姆斯特朗、美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地球人。杨 利伟、中国、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中国人。 2.原因:20世纪以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物质条件的形成;技术条件的具备;人类社会发展和高 技术发展的需要;国际竞争的促进等。 3.影响:有助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奥妙,扩大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空间,促进高科技和相关技术的 发展,为人类利用太空资源作了前期准备,促进太空探险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等。总之,对人类社 会的发展会产生广泛深远的积极影响。频繁的卫星发射必定要进一步增多的人类太空活动会产生 “太空垃圾”、造成“太空污染”,这可能给人类的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应加以警惕。
条件:工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家们对电研究不断深入,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电气技术 过程:(1)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用,电力成为新能源。(2)发 的应用 电技术和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成熟。(3)在20世纪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
动力,生活电器产品普及。
影响: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集
(3)文化: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 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主题三: 信息技术与现代主义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WWW是World Wide Web (全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简称为Web,有人译作“万 维网”“环球网”“web网”“3w网”,它把Internet上现有资源统统连接起来,使用 户能在Internet上已经建立了WWW服务器的所有站点提供超文本媒体资源文档。这是因 为,它能把各种类型的信息(静止图像、文本声音和音像)无义无缝的集成起来。WWW 诞生于Internet之中,后来成为Internet的一部分,而今天,WWW几乎成了Internet的 代名词。
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
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近现代史是人们对近代以来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的研究,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学习,可以得出一些观点和结论。
本文将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以“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为中心,进行详细阐述。
在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中,可以看到许多重大事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和全球化等,这些事件对国际关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观点。
首先,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表明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从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的演变,人类社会在不断迈向进步。
这种进步的推动力来自于科技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解放以及社会形态的变革。
其次,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也揭示了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联系日益紧密。
国际关系的发展也在不断调整和演变。
从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现实,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加明显。
这种依存关系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文化、环境等方面。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还显示了人权和民主的重要性。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人权和民主的价值观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从美国独立战争到法国大革命,从二战后的联合国宪章到联合国人权宣言的颁布,人类社会对于人权和民主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
这种关注不仅体现在国家层面,也体现在国际社会的共识上。
综上所述,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加以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观点: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表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国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人权和民主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科技进步与社会进步
科技进步与社会进步科技进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播。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首先,科技的进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科技的力量,人们可以享受到更便捷、舒适的生活条件。
例如,生活在机械化和自动化社会中的人们可以通过家电产品来减轻劳动压力,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和娱乐,提升了生活的丰富性。
其次,科技进步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从工业革命开始,科技的进步不断催生了新的生产力,从人力到蒸汽机、电力再到人工智能,生产力不断得到提升。
机器可以替代人力完成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人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性工作中。
通过科技进步,社会的经济发展迅速提速,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此外,科技进步也深刻改变着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
互联网等现代科技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
社会组织也从传统的层级性组织向平台化、网络化组织转变,促进了资源的协同利用和知识的共享传播。
现代科技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社会更加多元化和自由化。
然而,科技进步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首先,科技进步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科技失业问题。
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行业的工人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这就要求社会与科技同步发展,给予工人转行和再就业的机会。
其次,科技的进步也隐含着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困境。
在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频发的今天,保护个人和机构的信息安全变得尤为重要。
最后,科技进步还引发了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思考。
例如,人工智能是否应该具有道德和伦理标准,是否应该保持人类对技术的控制等等。
综上所述,科技进步是当代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它在提升生活品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改变社会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因科学技术而发展的世界,带来了许多方面的
好处,也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有必要认真考虑近代革命性的科学技术发展
对当今社会未来的启示。
首先,科学技术发展消除了许多传统社会的不公正,及其荒谬的规定
和宗教禁令,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进步,提高了生活水平,大大增加了人
们的社会安全感。
其次,科学技术也带来了许多社会变革的机遇,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的方式,使一些很难实现的目标变得容易办到,改变了许
多原来的社会规则,使社会变得更加开放,群体意识和认识更加普遍,更
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与机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人类思维方式,激发了人类的创造力,把人
类从自然环境中解放出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探索和尝试,挑战传统的思维,扩大了人们的知识领域,培养了人们的自信心,真正体现了质的飞跃,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拓展和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进步。
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提醒我们,需要更加坚持必要的科学道德和
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发展的持续稳定。
令世界瞩目的中华科技读后感作文
令世界瞩目的中华科技读后感作文引言1.1 概述中华科技的崛起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瞩目。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在科技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巨大潜力。
近年来,中华科技以其创新能力、科研实力和科技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是“中华科技崛起史”,回顾了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程,阐述了中国当前在世界科技舞台上所处的地位。
接着是“中华科技成就与挑战”,详细探讨了中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第三部分是“中华科技走向全球化”,重点探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探究了中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扮演的角色。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总结现有成就并思考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及中华科技对世界的启示与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而客观地介绍中华科技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分析中国面临的挑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展望。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中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并思考中华科技对世界产生的启示和意义。
通过阐述这些内容,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科技,认识到其对世界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贡献,进而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在接下来的部分将详细介绍中华科技崛起史、中华科技成就与挑战、中华科技走向全球化以及结论与展望等方面内容。
2. 中华科技崛起史2.1 古代科技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古代就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
古代中国人民在农业、冶金、纺织、建筑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
这项伟大的发明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还为后来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基础。
此外,中国还创造性地发明了指南针,使航海时代得以开启。
指南针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航行中,对世界地理探索和贸易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2.2 近现代科技进步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逐渐加快了科技创新和应用的步伐。
我国近现代在流体力学领域所做贡献及其有益启示
我国近现代在流体力学领域所做贡献及其有益启示在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科学研究有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也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例如,美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流体力学方面所做的工作不仅已成为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为其它学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美国是公认的世界科技大国,其许多重要基础和关键技术也是在我国完成或取得的。
如计算机应用技术、航天技术等。
这些领域都与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坚持分不开。
因此,开展一次对祖国和人民科学家事业忠诚热爱、不懈追求,致力于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贡献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了。
我在《力学与工程》杂志发表了题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流体力学领域所做贡献及其有益启示”(按:本文节选自刘新平院士于2009年6月26日在第六届全国流体技术大会暨第十四届亚洲航空航天展览会开幕式上作重要报告)论文。
我对该报告做了以下简单的整理:1.基本概况;2.我国近百年在流体力学领域所做贡献及其有益启示;3.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科学技术发展所作努力和取得成就作总结;4.回顾我国科学发展历程以及流体力学所培养出有突出贡献专家;5.展望未来科技工作计划及今后一个时期。
1.基本概况流流体力学(methodology)是20世纪20年代由德国学者 Logan (爱丁堡)首先提出并开始研究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主要来自航空、航海和城市交通运输、建筑、化工、医疗、教育等方面(表1)。
近百年来,它一直是我国航空、航海、交通和城市交通科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并与其他学科一起共同发挥着先导作用。
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其著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如爱因斯坦、冯·卡门、钱学森、叶企孙、阿瑟·柯布等都是从流体力学起家并逐步发展起来滴。
我国著名学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钱学森等也都是从流体力学起步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因此,我国流体力学学科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成就。
李约瑟难题及其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及其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口姜晓玲(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63)摘要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针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热烈讨论和长期关注。
本文论述了“李约瑟难题”的含义,对广大专家学者所持的不同看法予以了归纳总结,并且针对“李约瑟难题”存在的原因,分析了“李约瑟难题”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当代中国科技发展启示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07)09—191—2长期以来,人们对“李约瑟难题”的争论经久不息,专家们也各持己见。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李约瑟难题”作为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反思、疑问和总结,对于我们当今发展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1什么是“李约瑟难题”对于“李约瑟难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两种激烈的争论,一种认为“李约瑟难题”根本不存在.“李约瑟难题”根本不是问题,不能作为问题来进行研究。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研究历史上没有发生的事情是毫无意义的,近代科技革命发生在欧洲,没有发生在中国,但同样也没有发生在其他落后国家。
这就好比研究硬币落地时是正面勘上还是反面朝上一样,当硬币落下时,如果是正面朝上,我们就问为什么硬币没有反面朝上,而当硬币反面朝上时,我们又会问为什么硬币没有正面朝上……。
认为“李约瑟难题”不存在的观点的学者专家们,大多持有这样的想法。
他们认为“李约瑟难题”是伪问题,是不值得研究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本人不同意以上观点。
本人认为“李约瑟难题”不仅存在着,而且研究和分析“李约瑟难题”对于当今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具有相’’币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李约瑟难题”研究的是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光辉灿烂,成绩卓然,而到了近代中国科技成就却悄无声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了呢?“李约瑟难题”分析的是近代IfJ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世界近现代史大题及答案
世界近现代史大题(一)1、材料一:欧债危机时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
2012年为债务危机爆发的第四个年头,目前危机仍在继续-2012年4月8日环球外汇网欧盟是在哪一个组织的基础上成立的?它在当前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重要经济地位?欧洲共同体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材料二:我们应该认识到,有一半的是正处于困境中,而这一半是发达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等等,而新兴经济体仍然在蓬勃成长,中国经济幅度将近9%。
亚洲增幅达到8%,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增幅将近6%,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半边天。
因此现在是一些经济体有麻烦,二以中国为首的另外一半经济体,尽管发展速度放缓,但仍然表现很好--- 201212年1月25日《国际在线专稿》材料二认为新兴经济体以哪一个国家为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国走上了一条什么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欧债危机中影响下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发达的经济体处于困境,新型的经济体正蓬勃发展2、观察下图《日本国力发展》,回答下列问题(1)该国在A处进行了哪次重要改革?使其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B1929-1933 改革:明治维新一战1950年转变:摆脱封建社会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一战后,它在1921年参加了为解决远东、太平A 1868年洋地区矛盾而召开的国际会议,并起到主要作用。
请写出该会议签署的条约名称及该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条约:《九国公约》危害: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该图在B处也曾深受经济危机的困扰,它是如何应对的?试举一例说明。
应对: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在20世纪50年代后,该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些措施中最富远见的是什么?日本成为地位经济大国是在何时?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经济腾飞的哪些经验?远见: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时间:20世纪70年代经验:科教兴国,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国家对经济的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坚持贸易立国,发展外向型经济。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科学技术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着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发明创新方面的伟大成就。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起源、演变和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念和方法论,为他们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奠定基础。
一、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概念、性质和历史背景;2.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规律;3.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 培养学生科学技术思维和创新意识;5.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热爱。
二、课程内容1. 科学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科学技术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基本分类及各自特点2.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成就- 古代科学家和发明家的贡献- 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交流3. 近代科学技术的崛起- 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技术的重大进展- 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近代科学技术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4. 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方式5. 科学技术史的价值和意义- 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 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推动- 科学技术史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2.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气息;3.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4.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力;5. 组织科学技术史知识竞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评估方式1. 期中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史内容的掌握程度;2. 出题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组织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4. 研究报告评定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深度和创新;5. 平时作业、参与度等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近代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将科学从宗教迷信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
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需求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劲动力。
国家重视发展科技,政府实行科技奖励政策,为科技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
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保证了科技的持续进步。
科学家们重视实践、勇于奉献、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推动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果。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兴起阶段: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实现了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它冲破了神学与经院哲学的牢笼,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新世界观和哲学观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开创性与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发展了他的学说,伽利略用自制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并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因此他成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
17世纪近代数学建立、牛顿力学体系创立、近代化学创立等,都体现了这个阶段的特点。
2、综合化阶段:19世纪前期电磁学感应现象的发现,综合了电与磁的关系,并取得了电磁关系研究的飞跃。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化学元素周期规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都是各学科发展过程中综合化的表现。
3、飞跃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科技的各个领域都有突破性的进展,而且整体化、综合化的程度更高,出现了许多新学科。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1、手工工场、大机器生产不断地采用新工具、新能源,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在生产和技术上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这是推动自然科学创立与发展的前提。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3、十六、十七世纪,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等人创立的科学方法论,,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4、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允许自由讨论学术问题和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又为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5、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迅速进行,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促动了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
近现代科技技术发展证明:每次重大的科技革命都会带来人类经济社会的长期持久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滞后,是导致资源和消费矛盾突出,带来经济危机,甚至导致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性危机又常常催生科技重大突破,科学技术是真正引领人类走出危机的根本因素。
因此,从中学到的启示,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促发展:抓住机遇,努力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之一。
人类正在面临着一次科技方面的重大整体性突破,已经成为很多战略家的共识。
抢占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功在千秋。
在追赶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过程中,我国要提高紧迫性,充分发挥我国科技人员总量丰富、专业门类齐全等优势,紧抓当今发达国家在科研条件削弱、人才吸引力下降的战略机遇,以开放包容的“大国心态”,充分吸纳全球科技资源为我所用。
中长期工作围绕成为新的世界科技中心,努力诱发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突破发展,制定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为中国未来百年兴盛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打基础:高度重视基础性、关键性、共性和战略性的科学技术研究。
现代产业的基石是科学技术,且更加侧重于技术层面。
基础性、关键性、共性、战略性的技术体系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
唯有建立基础性、关键性、共性、战略性的技术支撑体系方能发展健壮的现代产业结构,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如:重视形成能源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上述技术支撑体系。
这也可为我国国际科技外交博弈提供坚实支撑。
在各国普遍重视低碳经济的趋势下,高度重视新能源研究突破方向的战略选择。
注重一些战略性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如深层矿产开采技术将开采深度从几百米提高到4000多米,则可以大幅提升矿产资源可采量。
重改革: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理顺科技与经济的关系,坚定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和引领作用观念绝不动摇。
长期以来,存在较为严重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太明显。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机制不相适应有关。
要密切关注先进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结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及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规律,大力推进科技和经济体制机制改革。
增职能:在科技主管部门设立服务技术司和产业技术司,并同时强化科技人才工作。
美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 75%,其中科技服务业占美国服务业的比例高达 72%,且发展速度超过服务业平均发展速度。
以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健康等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也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撑。
科技服务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方向之一,有必要加强相关工作。
设立服务技术司,加强科技服务业有关政策研究和协调,有利于发挥我国科技人员数量世界第一的优势,做大做强我国科技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几十年来,我国行业共性技术沉积减少,研发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一些行业跨越发展的瓶颈。
而当前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和推进,更需要统筹协调产业技术研发工作。
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也需要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加强技术支撑。
这些都要求适时建立相应管理协调机构,有必要成立产业技术司,推进相关工作。
在科技人才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更加需要加强科技人才工作处工作,统筹协调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为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有利环境。
综上所述,我认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新科技革命孕育和兴起的重要机遇,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发挥科技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吸取学习了各种教训和启示后,并且加以改进和利用,我相信,中国会更加强大、富强。
最终屹立在世界之巅,引领科技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