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的仪器精度要求

合集下载

管道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管道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管道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一、观测目的:1.了解管道在使用和不同季节等不同条件下的沉降情况,以便判断管道是否安全运行。

2.监测管道沉降变形情况,及时预警管道沉降速度过快或超过预设限值等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二、观测方法:1.采用定点观测法,以管道上装有的固定标志物为基准点,通过多次观测,测量标志物相对基准点的高程变化,从而反映管道的沉降情况。

2.观测方法应选择准确、稳定、可靠的仪器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三、观测时机:1.对新建管道,应在管道完工验收后及时进行沉降观测。

2.对已投入使用的管道,在关键时刻(如管道使用一段时间后、地震发生后等)进行定期观测,以便及时发现管道沉降异常。

3.对已发现管道存在异常的地区,应加大观测频率,密切监测。

四、观测仪器设备:1.高精度水准仪或全站仪作为主要观测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使用精密水平仪或导线仪等辅助设备对高程变化进行精确测量。

3.观测仪器设备应经过校准和定期维护调整,确保其准确度和灵敏度。

五、观测数据处理:1.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对于多次观测数据,应进行质量控制,排除异常值和误差。

3.通过观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判断管道的沉降速度,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4.将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形成可靠的报告。

六、报告编制:1.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目的、方法和原始数据的描述,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的呈现,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2.报告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编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3.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并进行存档,以便后续的管道安全评估和维护工作。

总之,规范的管道沉降观测是确保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设备,及时准确地监测沉降情况,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于监测土地表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着重规范观测的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点的选择、数据处理等各方面,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观测方法1.观测方法应根据工程类型和施工过程中的土体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数学模型法等。

2.观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按照工程施工进度和需要进行连续观测。

二、仪器设备1.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和稳定可靠的特点,能够满足观测的要求。

2.仪器设备应经过校准和检验,并有相关证书和检测报告。

三、观测点的选择1.观测点应根据工程区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选择,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工程部位,以及周围的监测点。

2.观测点应具备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工程范围内的沉降情况。

四、观测数据的处理1.观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频率和方式进行采集和记录,包括观测点的坐标、沉降量等数据。

2.观测数据应进行校正和修正,排除仪器误差和环境因素的干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相关图表和图像,以便于观察沉降趋势和变化规律。

五、观测报告1.观测报告应包括沉降观测的目的、观测方法、观测点的选择、仪器设备的使用、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等内容。

2.观测报告应具备可读性和科学性,必要时还应提出相关改进和建议。

总之,沉降观测规范要求对于工程建设中的沉降观测提供了详细、准确的要求和指导。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才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观测数据,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保障。

隧道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隧道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隧道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隧道沉降观测的要求,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观测设备的要求- 观测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观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观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 观测点布设- 观测点应在隧道工程设计阶段确定,并符合设计要求;- 观测点布设应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覆盖隧道沿线各个部位;- 观测点布设应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和隧道结构物的影响。

4. 观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观测数据的采集应准确、连续和完整;- 采集到的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并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编号等信息;- 观测数据的记录应使用统一的格式和标准,方便后续分析和验证。

5.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观测数据的处理应遵循科学准确的原则;- 观测数据的分析应考虑隧道沉降规律、统计特性等因素;-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使用专业的软件和工具,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6. 报告和评估- 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准确、清晰地呈现观测结果,并包括数据分析、评估和建议;- 观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有关部门,并按照要求进行评估和审查。

7. 安全和环境要求- 在进行沉降观测工作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和环境要求;- 观测设备和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沉降观测工作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8. 结论本文档总结了隧道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包括观测设备要求、观测点布设、观测数据采集和记录、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报告和评估,以及安全和环境要求等方面。

遵守这些要求,能够保证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隧道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沉降观测规范是指在土地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土地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对土地沉降进行监测和观测的一套规范要求。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沉降观测规范要求的示例,总字数超过了1000字。

1. 观测目的和范围沉降观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土地沉降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观测范围应包括土地开发和建设区域以及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

2. 观测设备和要求2.1 观测设备应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测量仪器,能够满足相关测量要求。

2.2 观测设备应经过校准和检验,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2.3 观测设备应具备数据采集和存储功能,能够满足数据分析和应用的需要。

2.4 观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在可能发生沉降的区域,且应避免干扰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3. 观测点选择和设置3.1 观测点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规模、性质和要求等因素确定。

3.2 观测点的设置应尽可能覆盖整个开发和建设区域,包括潜在的沉降隐患区域。

3.3 观测点的数量和密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得少于3个。

3.4 观测点的设置应注意选择稳定的地质地貌和土层,避免影响观测结果。

4. 观测方法和频次4.1 观测方法应选择合适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如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GPS测量等。

4.2 观测频次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一般建议进行初次观测、定期观测和专项观测。

4.3 初次观测要在土地开发或建设前进行,用以确定基准值和变化趋势。

4.4 定期观测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进行,以便及时掌握土地沉降的情况。

4.5 专项观测要在土地发生较大沉降或异常变化时进行,以研究其原因和影响。

5. 数据处理和分析5.1 观测数据应进行质量控制和校核,排除不合理和异常值。

5.2 观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以便评估沉降的程度和发展趋势。

5.3 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应与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比较和评价。

6. 数据报告和成果归档6.1 观测数据应及时报告给项目相关方和有关部门。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 —1/20 ,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 或S05 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 、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 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 、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 、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沉降变形观测水准测量等级选择及精度评定

沉降变形观测水准测量等级选择及精度评定

的经验公式为:
其中: S 为视线长度,且 S≤10m。
计算 ≤㎜,取㎜作为特级精度指标。 根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竖向监测精度的要求,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 测站高差中误差表选择应使用的水准测量等级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同理,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按照上述思路,由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等 级也可以进行水准测量等级的选择,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有了这样的理论计算,可以根据竖向位移报警值选用水准测量的等级。避免
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推算等级水准的测站高差中 误差为:
表 4 等级水准的测站高差中误差表 单位为毫米(mm)
测量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每千米最少
18
12
6
4
站数
测站高差 中误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条文说明中,有根据单程观测测站高差 中误差计算公式,以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等水准测量每公里往返测高 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为依据,其公式为:
其中: 单程观测测站高差中误差,单位㎜。
等级水准每千米往返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单位㎜。
S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规定的各级别水准视线长度,单位 m。
表 5 建筑变形一二三级沉降观测精度指标计算
等级
(mm)
S (m)
换算的 值 (mm)
取用值 (mm)
一级
30
二级
50
三级
75
特级精度的建筑变形沉降观测,以 DS05 水准仪单程观测每测站高差中误差
推测测站高差全中误差为
,虽然较按照测站数定
权计算的测站高差全中误差大,但也符合监测精度要求。 以监测精度㎜至㎜选择二等水准,但实际采用三等水准也达到了精度要求。

水利工程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水利工程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水利工程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1. 引言水利工程的沉降观测是确保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本文档旨在提供水利工程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设计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2. 观测设备要求- 观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和可靠的测量性能。

- 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并取得相应认证。

- 观测设备应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布设要求- 观测点应覆盖工程各重要部位,以全面了解工程的沉降情况。

- 观测点应合理分布,并与工程结构和地质条件相适应。

- 观测点的布设应考虑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需要,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有效性。

4. 观测频率和时长要求- 观测频率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进行确定。

- 在工程施工和运行初期,观测频率应较高,以便及时发现和监测沉降变化。

- 随着工程的稳定运行,观测频率可以适度降低,但仍需保持一定的监测间隔。

- 观测的时长应覆盖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并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对沉降的影响。

5. 数据采集和处理要求- 数据的采集应遵循科学的操作规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采集的数据应包括沉降位移、时间、观测点信息等关键参数,并应及时记录和备份。

- 数据的处理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以提取有用信息,并消除误差和干扰因素。

- 处理后的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存储和归档,以备后续分析和查询使用。

6. 数据分析和评估要求- 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评估沉降的程度和影响范围。

- 分析过程应结合工程设计和地质条件,考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对异常沉降和趋势变化进行及时识别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 分析结果应进行报告和记录,为工程决策和运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7. 结论水利工程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旨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设计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合理的观测设备要求、观测点布设要求、观测频率和时长要求、数据采集和处理要求以及数据分析和评估要求,可以确保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沉降观测规范

沉降观测规范

沉降观测规范
沉降观测规范是指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沉降观测规范:
1. 观测点的选择:观测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够真实反映监测区域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
应选择在土地沉降较为显著的区域。

2. 观测仪器选择:应选择高精度的沉降仪器进行观测。

观测仪器的测量精度应满足实
际要求,并且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验。

3. 观测时间:观测时间应至少包括建设前、期间和建设后的阶段。

观测时间应长达数
年以获得准确的沉降数据。

4. 观测频率:观测频率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通常建议每月观测一次。

在建设期间,
观测频率可以适当增加。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数据应经过严格的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采集、校正、滤波
和拟合等步骤。

应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到准确的沉降结果。

6. 数据记录与报告:观测数据应详细记录并进行备份。

观测结果应及时报告,并编制
详细的观测报告,包括观测过程、仪器校准、数据处理方法、结果分析等内容。

7. 观测误差控制:应采取措施降低观测误差,包括仪器的校准、环境条件的控制、操
作人员的培训等。

观测误差应根据要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请注意,这些规范仅为一般性建议,实际的沉降观测规范可能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最新的准确规范。

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5、沉降观测的编制依据应包括《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工 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2006)、 《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电力工程 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L/T 5445-2010) 6、铟钢尺尺寸为1米、2米、3米,无1.5米规格。


二、沉降观测施工记录注意事项:

1 、在沉降观测记录中,“仪器状态”应填写年检报告和 有效期,“工程状态”主要指荷载的变化状态。

2、沉降观测基准网需进行定期复测记录。
3 、在观测中,要及时更新沉降观测曲线及荷载变化曲线。
4、观测记录数值精确到0.01mm。
5、观测记录应按施工阶段和投产运行阶段进行填写。


6 、沉降观测报告需有沉降观测基准点布置图及复测记录。 (经验值观测点到基准点不超过100m),并注明本工程设 计要求的观测部位和允许沉降量。 7 、沉降观测报告结论中,对施工期间建(构)筑物突然 发生不均匀沉降及沉降量、不均匀沉降差接近或超过允许 变形值或严重裂缝等异常情况应进行描述。 8、沉降观测报告中,要对最近100天沉降速率进行计算, 稳定时速率控制指标、பைடு நூலகம்计要求沉降速率需有参考值,并 记录测量时间段内的最大沉降量及最小沉降量。
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一、沉降观测方案注意事项: 二、沉降观测施工记录注意事项: 三、沉降观测报告注意事项:
一、沉降观测方案注意事项:

1、在方案中注明自身的观测资质和观测人员资格情况,证书做附件。(沉降 观测单位资质为乙级,施测人员必须有测量资格证及职称证,施测人员必须 为2人及以上。) 2、沉降观测仪器必须为DS05及以上等级仪器,精确度达到0.01mm。 3、沉降观测方案需履行编、审、批手续,并报审监理项目部。 4、沉降观测方案需有沉降观测基准点布置图及观测点布置及复测记录。(经 验值观测点到基准点不超过 100m),并注明本工程设计要求的观测部位和允 许沉降量。 5 、沉降观测的编制依据应包括:《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07 )、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2006)、 《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电 力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L/T 5445-2010)

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指标及评定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指标及评定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指标及评定方法摘要:本文结合相关标准,探讨了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指标的含义及其估算方法,并对沉降观测结果的精度评定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评定;精度指标0 引言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取决于观测的目的、该建筑物的允许变形值以及建筑物的结构与基础类型[1]。

由于沉降观测的精度直接影响到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因此精度指标的确定及评定是沉降观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精度评定经常被忽视,不少测量工作者甚至不清楚精度指标的含义及精度评定的方法。

本文结合标准《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8-2006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对建筑物的精度指标及评定进行深入探讨,弄清精度指标的概念及精度评定的方法。

1 基本概念在测量中,由于受到测量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测量误差分为偶尔误差和系统误差两大类,所谓精度,就是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参数,精度越高,表示偶然误差的离散度越小,观测成果越可靠,反之亦然。

为了衡量观测精度的高低,利用一些数字反映误差分布的离散程度,这些数字称为衡量精度的指标,较常用的精度指标为方差和中误差,计算公式如下:(1)(2)方差和中误差是表征精度的绝对数字指标,权、协因数(权倒数)则是表征精度的相对数字指标。

设有观测值,对应的方差为,如选定任一常数,协因数的计算公式为:(3)则称为的协因数或权倒数,为单位权中误差。

对于水准测量,常用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或者每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单位权中误差。

2 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指标及评定方法2.1 精度指标根据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要求,建筑沉降观测的精度级别、指标如下表所示[2]:表1 沉降观测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精度级别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主要适用范围特级±0.05 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的变形测量一级±0.15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重要的古建筑物和特大型市政桥梁等变形测量二级±0.50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场地滑坡测量;重要管线的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中变形测量;大型市政桥梁变形测量等三级±1.50 地基基础设计为乙、丙级建筑的变形测量;地表、道路及一般管线的变形测量;中小型市政桥梁变形测量等考虑到沉降测量的自身特点及其小范围测量的环境,同时为了便于使用和数据处理,选用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指标。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标准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标准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标准路基沉降是指道路路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的沉降现象。

路基沉降观测是为了及时发现路基沉降情况,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保障道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为了规范路基沉降观测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观测规范标准,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路基沉降观测规范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观测设备和工具的准备。

在进行路基沉降观测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观测设备和工具。

首先是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全站仪、测距仪等,这些设备要求精度高、稳定性好。

其次是观测工具,如标尺、铁锤、支架等,这些工具要求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在准备设备和工具的同时,还需要对观测现场进行勘察,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布设方式。

二、观测点的设置。

观测点的设置是路基沉降观测的关键环节。

观测点应该选择在路基沉降可能发生的位置,如路基边坡、桥梁下部等。

观测点的设置要均匀分布,以全面反映路基的沉降情况。

在设置观测点的同时,还需要确定好观测点的编号和坐标,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观测方法和步骤。

路基沉降的观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准观测和全站仪观测两种。

水准观测是通过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全站仪观测是通过全站仪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测量。

在进行观测时,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包括设站、测量、记录等。

观测数据应该及时上传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路基沉降观测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核和筛选,去除异常数据和误差数据。

在数据分析时,需要绘制沉降曲线和变形图,以直观反映路基的沉降情况。

同时,还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路基沉降的趋势和规律。

五、报告编制和归档。

路基沉降观测结束后,需要编制观测报告,并将观测数据进行归档保存。

观测报告应该包括观测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情况、观测点的设置情况、观测方法和步骤的执行情况、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等内容。

观测数据的归档保存要求完整、可靠、方便查阅。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变形控制测量5.1 一般规定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

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

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

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建筑物沉降观测是为了监测和评估建筑物沉降情况以及其对结构和安全产生的影响。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是对建筑物沉降观测所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指导,旨在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观测设备的选择、观测方案的制定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等方面,介绍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一、观测设备的选择1. 沉降观测仪器的选择要满足准确度要求,应选用精度高、稳定可靠的仪器设备,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 观测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应具备合格证明。

3. 观测设备应经过校准和检定,仪器的误差及其可靠性应在规定范围内。

4. 观测设备的安装应牢固可靠,避免外部因素对设备的影响,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二、观测方案的制定1. 观测方案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包括观测点的选取、观测时间和频次等。

2. 观测点的选取应遵循均匀分布原则,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沉降敏感区域。

3. 观测时间及频次应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沉降速率确定,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全面性。

4. 观测方案应经过相关专家的评审和审批,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工程管理人员报备。

三、观测数据的处理1. 观测数据应及时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观测数据应按照规定格式记录,包括观测点编号、观测时间、沉降量等信息。

3. 观测数据的处理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软件工具,包括数据分析、统计分析等。

4. 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应进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和校核。

5. 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工程管理人员报告,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和评估结果。

总之,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对建筑物沉降观测提供了一系列规范和指导,保证了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施建筑物沉降观测时,应按照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制定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案,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

通过规范的建筑物沉降观测,可以为工程管理和安全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保障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运行。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要求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建筑变形测量沉降允许值

建筑变形测量沉降允许值

建筑变形测量沉降的允许值取决于具体的建筑规范和标准。

一般来说,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如下:
对于特级和一级沉降观测,沉降速率≤0.01~0.04mm/d,高程测量误差≤1/10000,相邻高程点的比较观测误差≤1/500。

对于二级和三级沉降观测,沉降速率≤0.05~0.1mm/d,高程测量误差≤1/5000,相邻高程点的比较观测误差≤1/200。

在建筑沉降观测中,通常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观测,并使用合适的沉降观测点进行测量。

观测点的布设应合理,并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基础类型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规范和标准可能会随着时间和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查阅最新的规范和标准,并遵循当地的具体要求。

同时,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沉降观测精度

沉降观测精度

沉降观测与使用维护8.1.1加层房屋投入使用后,应在施工沉降观测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观测,第一年不少于4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1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

8.1.2观测时宜固定测量工具,固定测量人员,严格校验仪器。

并应记录测量仪器号、观测时间和气象资料,保存好观测数据,测量人员应签名。

8.1.3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仪测量,视线长度为20~30m;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测量应采用闭合法。

8.1.4加层房屋建在软弱地基上时,除定期观测本身的沉降情况外,尚应观测其相邻房屋的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次数可适当增加。

8.1.5沉降观测中,当发现房屋出现不均匀沉降或砖房发生裂缝,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会同研究,采取地基加固处理措施。

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的职能。

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对施工过程等问题起到预报作用,及时做出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

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5.3.43(1)、7.1.7、7.5.6、10.1.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为行业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1、3.0.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同时废止。

此外,经江苏省建设厅审定,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6-2006)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于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目前省内建筑物沉降观测参考的主要规范依据。

二、沉降观测的对象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1条(强条)及昆建协字(2008)第11号文要求,下列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需进行沉降观测: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C、加层、扩建建筑物;D、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E、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F、创优工程。

地铁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地铁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地铁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1. 引言地铁沉降观测是对地铁运营过程中地面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地铁沉降观测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制定和遵守一些规范要求是必要的。

2. 观测设备要求2.1 观测设备应具有合格的精度和灵敏度,能够实时监测地铁沉降的微小变化。

2.2 观测设备应经过准确校准,并且每次观测前应进行一次检查以确保正常工作。

2.3 观测设备应具备数据传输功能,能够将观测数据及时传输至相关部门。

3. 观测方法要求3.1 观测方法应科学合理,并根据地铁沉降的特征来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3.2 观测方法应充分考虑地铁运营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和校正。

3.3 观测方法要求进行连续观测,以获取更准确的沉降变化信息。

4. 数据处理要求4.1 数据处理应采用专业的软件和算法,确保对观测数据的可靠处理和分析。

4.2 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质控,剔除异常数据和噪声干扰。

4.3 数据处理应及时进行,并生成规范的观测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

5. 观测报告要求5.1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方法、设备信息、观测结果等内容,并进行详细的说明和分析。

5.2 观测报告应具备一定的结构和格式要求,使阅读和理解更加方便。

5.3 观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并保存在可靠的数据平台上,以备查阅和追溯。

6. 安全要求6.1 进行地铁沉降观测时,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确保观测人员的安全。

6.2 观测设备应符合安全规范,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6.3 在观测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以防止意外发生。

以上是地铁沉降观测的一些规范要求,通过遵守这些要求,能够有效地保障地铁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地铁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

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

连续使用3-6个月后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

在无特殊要求情况下,一般高层建(构)筑物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按照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