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
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
![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a7b53f0b4c2e3f572763c4.png)
百家论坛 So forum长期的运动训练使运动员的机体对专项运动产生适应性变化而处于亚健康状态。
若单纯采用医疗手段对伤痛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而忽视运动员的运动惯性对运动员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其结果是并不能最终排除运动损伤,运动员还可能因为伤病的反复发生而影响正常训练。
康复性体能训练包括康复和体能训练两部分内容。
通过康复性体能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治疗伤病、恢复健康,进而防止伤病复发、提升体能以适应专项训练的需要,提升运动水平和健康水平,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1、康复性体能训练的概念和内涵康复性体能训练(Prehabilitation)是由康复医学中的传统康复(Rehabilitation)演变而来。
1942年,美国的医疗部门将康复性体能训练用于对军士入伍的检查。
1985年,Spain提出康复性体能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
训练员可以通过急性损伤管理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帮助运动员在应对损伤的同时防止不必要功能退化并提高身体机能。
这一思想提出后,康复性体能训练在骨科疾病的临床复健和运动员的伤后恢复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起来。
2006年,Pearce指出康复性体能训练的核心内容是改善生物力学结构的失衡状态,以达到预防运动损伤和促进伤后功能的恢复的目的。
同年,香港理工大学的陈方灿博士首次将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我国,应用于北京奥运会备战期间运动员对于运动损伤恢复和身体机能调整训练,取得了有益成果。
2011年,袁鹏在其承担的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成果中详细介绍了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在康复体能训练中的应用,并结合马拉松项目康复体能训练保障的个案实证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
他指出康复性体能训练(Prehabilitation)应首先调查清楚运动员既往运动损伤发病史,并在功能评估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运动方式特点、运动伤病复发率、种族和性别差异,来确定薄弱环节和运动损伤发生风险,最终构建有机、高效、完整的康复体能训练体系。
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df40d7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6.png)
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康复训练方法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小学生体育教学不再仅仅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在体育教学中,康复训练方法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身体上的障碍,恢复身体功能,并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
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人们恢复或改善身体功能的过程。
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康复训练方法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如姿势矫正、运动损伤康复和运动技能提高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面的康复训练方法。
首先,姿势矫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之一。
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往往存在着姿势不良的问题。
姿势不良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形象,还可能导致身体功能障碍和运动技能下降。
因此,通过康复训练方法来矫正学生的姿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对于驼背的学生,可以通过背部伸展运动和腹肌训练来加强背部肌肉的力量,改善驼背的问题。
对于X型腿的学生,可以通过腿部伸展运动和腿部肌肉的锻炼来纠正腿部的畸形。
通过这些康复训练方法,学生的姿势可以得到有效地改善,从而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其次,运动损伤康复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康复训练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较高,他们在运动过程中很容易受伤。
对于运动损伤的学生,康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并预防二次损伤的发生。
例如,对于扭伤的脚踝,可以通过冷敷、按摩和适当的运动来减轻疼痛和肿胀,并促进脚踝关节的恢复。
对于拉伤的肌肉,可以通过热敷、伸展运动和力量训练来加强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促进受伤肌肉的康复。
通过这些康复训练方法,学生的运动损伤可以得到有效地治疗和康复,从而保证他们能够继续参与体育活动,并提高运动技能。
最后,运动技能提高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康复训练方法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可能由于身体原因而无法达到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要求。
康复体育概念、特点和练习方法
![康复体育概念、特点和练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5bab07152ea551811a68721.png)
第一节 康复体育概述
一. 康复体育的概念 康复体育是根据伤病的特点,采用体育手段或机体功 能练习的方法,以达到伤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为目的 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 康复体育的特点 (一) 康复体育是一种主动疗法 (二) 康复体育是一种全身疗法 (三) 康复体育是一种自然疗法
二、糖尿病致病因素及本质
诱发2型糖尿病的环境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热量过剩,活动量下降,肥 胖等等。
本质上属于“运动不足病”
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健康人如有20天静止不动,则心脏搏动和氧气摄入 量都会明显地减少。氧气摄入不足就会产生无氧代谢,其代谢产物为乳酸, 也会使人出现疲劳,这种疲劳不易恢复。长期运动不足会导致各种疾病:如 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腰痛等。日本科学家已将这些病列为 “运动不足病”。
高为特征内分泌代谢病。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是目前
至少可以说,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条:遗传因素和 环境因素,糖尿病是遗传因索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 结果。
血糖调节进展:糖尿病三步走: 高危人群、糖调节障碍、糟尿病
糖尿病的危害
得了酮症酸中毒后,气息中有烂苹果味。
周围神经病变----避免过度伸展,不负重 运动会引起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强,应注意饮食控制 注意足部护理 相当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往往以饮食及运动治疗为开始。而1型糖尿
病患者首先应进行饮食及胰岛素治疗,待血糖控制稳定后再开始运动疗法。 每次运动尽量避免胰岛素作用高峰期 胰岛素注射部位尽量避开将要进行运动的肢体,避免胰岛素吸收过快 注意监测血糖:血糖11.1-16.7mmol/l时禁止运动
三. 康复体育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体能康复训练
![体能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cbcff5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0.png)
体能康复训练体能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帮助运动员或其他人恢复身体机能的训练方法。
它可以帮助人们恢复体力、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下面将介绍体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及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体能康复训练对于运动员的恢复和提高运动能力非常重要。
运动员在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中,身体容易出现疲劳、肌肉拉伤等情况。
通过体能康复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尽快恢复身体机能,减少受伤的风险,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效果。
同时,体能康复训练也适用于其他人群,比如康复患者、运动伤害者等,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体能康复训练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有氧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平衡训练等。
有氧训练主要是通过进行有氧运动,比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肌肉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进行重力训练,比如举重、推重器械等,来增强肌肉力量。
柔韧性训练主要是通过进行伸展运动,比如瑜伽、拉伸运动等,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平衡训练主要是通过进行平衡动作,比如单脚站立、平板支撑等,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体能康复训练的方法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制定。
首先,需要进行身体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受伤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应该包括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和适当的训练强度。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受伤部位,避免再次受伤。
同时,需要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以适应身体的恢复和进步。
体能康复训练的时间和频率也是需要注意的。
一般来说,训练的时间应根据个体情况和训练目标来确定。
对于运动员来说,训练时间一般在每天1-2小时左右,持续时间较长。
对于其他人群来说,训练时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时间安排来确定。
训练的频率一般为每周3-5次,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身体过度疲劳。
体能康复训练的效果需要长期坚持和科学指导。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教练或康复师进行指导和监督,以确保训练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也需要注意饮食和休息的调节,保证身体的营养和休息,促进康复的效果。
肢体康复训练手段
![肢体康复训练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bca71d6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e.png)
肢体康复训练手段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肢体康复训练手段:
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通过运动和物理手段来促进康复。
例如,康复师可以使用热敷、冷敷、电疗和按摩等方法来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紧张和促进血液循环。
2. 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是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和活动来恢复肢体功能。
康复师会设计一系列的练,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会走路、上下楼梯、搭扣纽等日常动作。
3. 肌肉强化训练:肌肉强化训练旨在增加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这可以通过使用举重器械、弹力带和其他抗阻器械进行训练来实现。
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他们的肌肉强化方案。
4. 平衡和协调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的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包括站立平衡、单脚站立、赤脚行走等练,以提高患者的身体稳定性。
5.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旨在增加患者的关节灵活性和肌肉伸展度。
常见的柔韧性训练包括伸展运动和瑜伽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减少肌肉僵硬和关节疼痛。
在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时,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计划以确保其有效性。
此外,患者在参与训练时也需要严格按照康复师的指导进行,并配合完成其他治疗措施。
肢体康复训练手段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
康复师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训练手段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改善运动能力。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肢体康复训练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制定,并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
运动康复训练方案
![运动康复训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42d20e581b6bd97f19eab5.png)
体育运动康复训练方案
一、适应症:腰椎错位
二、目的:通过体育运动康复训练,提高脊柱伸屈肌群(腹背肌群)肌力;改善脊柱腰段附着韧带张力与柔韧,以减轻疼痛,稳定脊柱,最后达到康复效果。
三、运动康复训练阶段与内容
1、运动康复训练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以短期(约2个月)腹背肌肌力强化训练为主。
达到稳定脊柱,缓解疼痛的目的;第二阶段是以长期(3个月以上)功能训练,进行全身有氧运动加以脊柱伸屈肌群的力量训练,达到增强体质,巩固疗效的目的。
2、第一阶段运动康复训练内容与方法:
注:锻炼内容可以交叉安排,每次训练保持在半个小时以上。
3、第二阶段运动康复训练内容与方法:
四、运动中注意事项
1、进行康复时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2、康复训练内容可交叉安排,每次运动时间在三十分钟以上;
3、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睡姿以及工作、学习的姿势;
4、要获得预期的治疗与康复效果,必须坚持长期锻炼。
体育行业运动康复训练方案
![体育行业运动康复训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701e7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9.png)
体育行业运动康复训练方案第一章运动康复概述 (2)1.1 运动康复的定义与意义 (2)1.2 运动康复的发展历程 (2)1.3 运动康复的原则与目标 (2)第二章运动损伤预防 (3)2.1 运动损伤的分类与原因 (3)2.2 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4)2.3 运动损伤的预警与评估 (4)第三章肌肉力量训练 (4)3.1 肌肉力量训练的基本原理 (4)3.2 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5)3.3 肌肉力量训练的周期安排 (5)第四章肌肉耐力训练 (6)4.1 肌肉耐力训练的基本原理 (6)4.2 肌肉耐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6)4.3 肌肉耐力训练的周期安排 (6)第五章柔韧性训练 (7)5.1 柔韧性训练的基本原理 (7)5.2 柔韧性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7)5.3 柔韧性训练的周期安排 (8)第六章平衡与协调训练 (8)6.1 平衡与协调训练的基本原理 (8)6.2 平衡与协调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9)6.3 平衡与协调训练的周期安排 (9)第七章速度与敏捷训练 (10)7.1 速度与敏捷训练的基本原理 (10)7.2 速度与敏捷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10)7.3 速度与敏捷训练的周期安排 (11)第八章耐力与有氧训练 (11)8.1 耐力与有氧训练的基本原理 (11)8.2 耐力与有氧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12)8.3 耐力与有氧训练的周期安排 (12)第九章运动康复营养支持 (12)9.1 运动康复的营养需求 (12)9.2 运动康复的营养补充策略 (13)9.3 运动康复的营养周期安排 (13)第十章运动康复心理干预 (14)10.1 运动康复心理干预的基本原理 (14)10.2 运动康复心理干预的方法与手段 (14)10.3 运动康复心理干预的周期安排 (15)第一章运动康复概述1.1 运动康复的定义与意义运动康复是指在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体育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运用运动疗法、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对因运动损伤、疾病、老龄化等原因导致的身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的过程。
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
![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0d575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3.png)
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康复训练是指通过各种物理手段和心理干预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改进心理状态和提高生活能力的一种治疗方式。
它涉及到很广泛的领域,如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等。
康复训练方法的效果与操作技巧的好坏、训练的系统性、患者的情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评估患者情况康复训练的第一步是评估患者当前的身体和心理情况。
综合评估不仅有利于确定康复的目标和制定计划,还可以帮助深入分析和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而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
二、主动干预、个性化定制康复方案康复训练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应用康复训练、柔韧性锻炼和精度运动等措施对不同患者进行干预。
在康复训练的各个阶段,通过个体化的运动定制方案和不同层面的康复干预,以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患者功能和降低康复的风险。
三、逐步增加康复训练强度康复训练的效果与训练的强度和持续性密切相关。
因此,康复训练需要逐步增加强度,以达到患者能够承受和适应的范围内。
要求训练师坚持康复训练的原则和规范,根据患者目标,在不超乎其身体承受范围内,逐步增加训练力度,以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
四、定期监测康复状况康复训练的监测以增强康复训练的科学感和针对性,又能及时发现患者康复训练中疑问和问题。
定期监测包括训练进度、运动强度、营养状态、休息是否充足、生活方式是否规律等等。
对康复训练情况的密切监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和调整。
五、鼓励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经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和对训练的产生抵触情况。
这时对于患者的鼓励和支持就显得格外重要。
训练师应该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态度,告诉他们坚持康复训练对康复的作用,提高其对康复的信心和意愿。
以上便是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
康复训练不仅是一份医学工作,更是一份尽心尽责的工作。
训练师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特殊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运动方案,缓解患者的身体问题,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并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让他们度过这段难熬的康复过程,而不失去走向康复的意愿。
康复训练方法
![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3b471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6.png)
康复训练方法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过程。
在康复训练中,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之一是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和活动,帮助患者恢复失去的功能。
比如,对于行走困难的患者,可以通过训练步态和平衡能力来帮助他们重新学会行走。
对于手部受伤的患者,可以通过训练握力和灵活性来帮助他们恢复手部功能。
功能训练强调的是训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重新融入日常生活。
其次,另一种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是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通过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的机能和健康状况。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能;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姿势和平衡;伸展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减轻肌肉的紧张。
运动疗法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再次,康复训练中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是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通过热疗、冷疗、电疗、按摩等手段,来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帮助患者康复。
热疗和冷疗可以通过改变局部温度,减轻疼痛和肌肉紧张;电疗可以通过电流刺激,促进神经和肌肉的功能恢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皮肤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物理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康复治疗中。
最后,心理疗法也是康复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心理疗法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心理疗法能够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对康复的信心,更好地配合其他康复训练方法,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方法包括功能训练、运动疗法、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等多种形式。
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广大康复工作者能够不断学习和探索,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康复训练指导
![康复训练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5dd781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f.png)
康复训练指导
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和训练方法,帮助身体受伤或患病的人恢复健康,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首先,康复训练的初衷是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所以在进行训练时需要根据医生
的建议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逐步进行,不能过于急躁和强求,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在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疾病类型和程度等因素,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功能训练、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内容。
功能训练是指通过各种运动动作来恢复受损部位的功能,比如关节活动性训练、肌肉功能训练等。
力量训练是指通过逐渐增加负荷和重复次数来增强受损部位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平衡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平衡动作来提高患者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柔韧性训练是指通过伸展和舒展运动来增加受损部位的柔韧性,减少肌肉僵硬和疼痛感。
最后,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休息。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
身体更快地恢复健康,特别是要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
充足的休息也非常重要,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总的来说,康复训练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一定要找到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指导,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做到有序、科学、有效地进行训练。
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早日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康复训练方案
![康复训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a9ea2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6.png)
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方案是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恢复功能而制定的一系列治疗方案。
康复训练适用于各种失能患者,包括因疾病、手术或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或身体功能损伤。
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下面将介绍一个康复训练方案的具体内容,以帮助患者了解和实施康复训练。
一、评估与目标制定在康复训练开始之前,该方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运动能力、疼痛程度等方面的考察。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康复目标,以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1. 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
运动可以包括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等。
通过提高运动能力,患者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从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能力。
2. 功能训练:有些患者可能存在日常生活功能的损伤或障碍,例如日常起床、洗漱、穿衣等。
康复训练方案会包括相关的功能训练,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或改进这些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3. 步态训练:针对行走障碍的患者,康复训练方案会包括步态训练。
通过改善步态和步行模式,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行走能力,减轻步行时的疼痛和不适。
4. 疼痛管理:康复训练方案也会关注患者可能存在的疼痛问题。
通过疼痛管理的策略,如物理疗法、药物治疗或其他疼痛缓解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效果。
5. 日常生活指导:康复训练还包括患者日常生活指导。
这些指导可能包括改善姿势、提供活动建议、提供康复辅具等。
通过日常生活指导,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恢复。
三、治疗计划的实施康复训练方案的实施需要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和监督。
医护人员会根据康复训练的内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并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
患者需要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训练,并积极参与治疗的过程。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态度,相信康复训练的效果,同时要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及时沟通和反馈训练效果,以便调整和优化治疗计划。
康复运动训练
![康复运动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728b333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6.png)
康复运动训练康复运动训练一、前言康复运动是一种指导性的运动活动,目的是为恢复病人康复期间,最大程度地改善和恢复其精力、力量、平衡和活动能力。
康复运动训练中包括有: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内外关节活动训练、膝关节稳定训练、腿部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
二、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可以改善肌肉组织及协调系统的功能,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有力量训练的主要动作有:单腿跳跃、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卷腹、拉伸等。
三、协调训练协调训练是针对改善运动协调的训练,可以促进机体的协调能力。
有时候,协调训练可以通过重复某个动作来训练,练习的动作可以包括身体整体的运动和手足协作的运动。
一些例子包括:跑步、投掷、跳跃、蹲下、滚动、转动等。
四、内外关节活动训练内外关节活动训练是指在肌肉张力和弹性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运动进行关节的活动,强化肌肉的小幅度活动。
有一些常规的关节活动训练,例如:抬膝、翻身、抬肘、抬肩、拉伸、压力等。
五、膝关节稳定训练膝关节稳定训练是给予有关膝关节功能性的稳定性训练,以改善关节的稳定性和增强膝关节的力量。
有一些常规的膝关节稳定训练,例如:抬膝、屈膝、抬屈、放松、压力等。
六、腿部力量训练腿部力量训练主要是以腿部肌肉的力量为主,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精力,提高腿部力量,同时可以减少容易受伤的机会。
有一些常规的腿部力量训练,例如:单腿深蹲、双腿深蹲、上斜蹲、抬腿活动、跳跃等。
七、平衡训练平衡训练是一种改善平衡能力的训练,能够促进身体的力量均衡,改善病人的肌肉组织及力量的维持。
有一些常规的平衡训练,例如:站立一侧、半月式、T式、双脚夹持、弓步、半穴位等。
康复科耐力训练方法
![康复科耐力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e9cf2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a.png)
康复科耐力训练方法康复科的耐力训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肌肉耐力训练,二是心肺耐力训练。
以下是具体的训练方法:1. 肌肉耐力训练:发展绝对力量:通过重训,增加肌肉的强度和耐力。
发展速度力量:进行快速、高强度的训练,提高肌肉爆发力和耐力。
控制呼吸:在力量训练中,正确地控制呼吸有助于提高肌肉耐力和减少疲劳。
循序渐进:遵循超负荷和逐渐增加负荷的原则,即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负荷。
先练大肌群,后练小肌群:从大肌群到小肌群,全身不同肌肉群交替训练。
按力量增长规律训练:根据力量增长规律进行训练,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肌肉放松能力:在力量训练前、训练后和训练间做有关肌肉、关节和韧带的伸展活动、牵伸活动,使肌肉尽量放松、消除疲劳,同时可提高训练效果,使肌肉变得更有弹性,增加肌力,减少受伤。
2. 心肺耐力训练:有氧运动:如慢跑、步行、踏车等,提高心肺系统的效率。
阻力运动:如使用哑铃或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
呼吸肌锻炼:通过特定的呼吸练习,增强呼吸肌的强度和耐力。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利用电刺激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柔韧性锻炼:通过伸展运动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呼吸方式训练:调整呼吸方式,提高呼吸效率。
对于肺功能差的患者,还可以进行以下特殊方法:1. 长期无创机械通气和家庭氧疗:对于有慢性呼吸功能衰竭、低氧血症的患者,这些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和提高耐力。
2. 上、下肢的耐力锻炼和阻力锻炼:通过特定的体能锻炼方式,如踏车、运动平板等,提高上、下肢的耐力和力量。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耐力训练方案应根据个人情况制定。
在进行任何形式的耐力训练之前,建议先咨询医生或专业康复师的建议。
肢体康复训练技巧
![肢体康复训练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032125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2.png)
肢体康复训练技巧概述:肢体康复训练是一种帮助人们恢复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一些肢体康复训练的技巧,可以帮助患者加快康复过程。
1. 制定明确的康复计划:制定一个明确的康复计划对于肢体康复非常重要。
这个计划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康复目标、训练频率和时间,以及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等方面的内容。
2. 积极参与治疗:患者应积极参与肢体康复训练,配合康复师的指导进行训练。
遵循治疗计划,并按时前往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
在训练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动力,相信自己能够康复。
3. 注重肌肉强化:肌肉强化是肢体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使用适当的强化练,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并提高运动能力。
康复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目标和身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肌肉强化计划。
4. 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在肢体康复训练中,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进行平衡练和协调训练,可以增强肌肉控制和稳定性,减少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康复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平衡和协调训练项目。
5. 运用辅助器具:在一些情况下,运用适当的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例如,使用平衡垫、行走辅助器具或弹力带等,可以提供支撑和稳定,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6. 阶段性评估和调整: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阶段性的评估和调整非常重要。
康复师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计划。
目标是逐渐提高训练强度和难度,使康复效果更加明显。
总结:以上是一些肢体康复训练的技巧,可以帮助患者加快康复过程。
通过制定明确的康复计划、积极参与治疗、注重肌肉强化、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运用辅助器具以及阶段性评估和调整等方法,患者可以更好地恢复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
参考资料:- 医学期刊《康复医学》- 临床康复医学教材第三版。
运动康复训练方法
![运动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cbebc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3.png)
运动康复训练方法
运动康复训练方法是指通过特定的运动活动和训练方法来帮助人们恢复运动功能和提高身体素质的过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法:
1. 基础康复训练:包括恢复关节功能、肌肉力量和灵活性的训练。
常见的基础康复训练方法包括冷热敷、按摩、矫正姿势和肌肉平衡等。
2. 平衡和协调训练:用于改善人体平衡和协调功能的训练方法。
常见的平衡和协调训练方法包括单腿站立、跨步行走、闭眼平衡等。
3. 功能性训练:重点训练身体各部位的功能性动作和运动模式。
常见的功能性训练方法包括深蹲、俯卧撑、抱举等。
4. 增强心肺功能的训练:通过有氧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如慢跑、游泳、有氧舞蹈等。
5. 灵活性训练:包括伸展和放松肌肉,提高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方法。
常见的灵活性训练方法包括拉伸、瑜伽、普拉提等。
6. 塑形训练:通过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来提高身体的形态和肌肉线条。
常见的塑形训练方法包括举重、核心训练、有氧运动等。
7. 力量训练:用于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方法。
常见的力量训练方法包括负重训练、弹力带训练、器械训练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法,具体的训练方法应根据个体的情况和康复目标来制定。
康复锻炼的方法
![康复锻炼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aad7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1.png)
康复锻炼的方法康复锻炼是指在疾病、手术或受伤后,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和锻炼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正确的康复锻炼方法不仅可以加快康复速度,还可以避免因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而导致的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康复锻炼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有氧运动是康复锻炼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率,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康复期间的新陈代谢和废物排出。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行等,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其次,力量训练也是康复锻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力量训练可以帮助恢复受损的肌肉和关节功能,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常见的力量训练包括举重、器械训练、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可以根据康复的部位和程度进行选择。
另外,柔韧性训练也是康复锻炼中的重要环节。
柔韧性训练可以帮助恢复受损组织的弹性和伸展性,减少肌肉和关节的僵硬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舒适度。
常见的柔韧性训练包括瑜伽、普拉提、拉伸训练等,可以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最后,平衡训练也是康复锻炼中需要重视的一部分。
平衡训练可以帮助恢复受损的平衡感觉和协调能力,减少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常见的平衡训练包括单脚站立、闭目站立、平衡垫训练等,可以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总之,康复锻炼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身体状况、康复的部位和程度、专业指导的建议等因素。
在进行康复锻炼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遵循专业指导的建议,坚持不懈地进行锻炼,相信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康复锻炼,让自己早日恢复健康!。
康复训练的运动配合与协调
![康复训练的运动配合与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8a25d2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d.png)
康复训练的运动配合与协调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和训练方法,帮助患有疾病、创伤或残疾的人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而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运动配合与协调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康复训练中的运动配合与协调,并介绍应用于康复锻炼的一些常见的运动方式。
一、运动配合:加强肌肉群合作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加强不同肌肉群之间的配合。
肌肉配合协调不仅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并且可以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从而有效提升运动能力。
例如,在恢复走路功能的训练中,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踝关节的控制练习。
这样可以加强腿部肌肉群的配合工作,使步态更加稳定。
此外,康复训练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交叉训练来促进肌肉配合与协调。
交叉训练是指同时使用两个相对侧的身体部分进行训练,例如,左手右脚或右手左脚。
这种训练方法能够加强左右半身的肌肉配合和协调性,提高运动的整体稳定性。
二、协调性训练:增加身体平衡和稳定性在康复训练中,协调性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协调性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增加身体的稳定性,从而减少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协调性训练可以包括一系列的动作,例如站立单脚平衡、跳跃和转身等。
这些动作不仅要求肌肉的协调配合,还需要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密切配合。
通过不断的练习,患者的平衡感和身体的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除了传统的平衡训练,现在还有一些先进的科技设备可以辅助康复训练。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不同的环境和情境,患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平衡和协调性的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康复效果,还可以增加患者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应用于康复训练的运动方式在康复训练中,有许多常见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运动配合和协调。
1.理疗球训练:理疗球是一种可调节硬度的大型球体,通过站立、坐立或平躺在球上进行各种训练动作,可以增强肌肉配合和平衡力。
2.平衡垫训练:平衡垫是一种软质材料制成的垫子,可以在上面进行平衡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提高足底感觉和肌肉协调性。
体能康复训练包括的主要内容
![体能康复训练包括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47afe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9.png)
体能康复训练包括的主要内容常见动作:1.伸肘训练:患者取仰卧位,治疗者一手放于肱骨远端支持,保持肩前驱90°度,同时使患者努力伸直肘关节,反复伸曲。
2.双上肢上举:取仰卧位,双手交叉相握,用健肢带动使肘伸直,使患肩由被动逐渐增加到主动程度。
3.患侧上肢上举:治疗者帮助患者使肘关节伸直,帮助带动其患肢上举,鼓励患者伸肘及肩向上挺住给以可触及的目标引导。
4.桥式运动:上肢伸直放于体侧,双下肢(立膝位)屈膝、髋,足平踏于床上,压力下踩将臀部抬起并控制住,下肢保持稳定,尽可能达到伸髋,保持2〜3秒,勿憋气。
5.Bobath翻身法:由仰卧位到侧卧位。
治疗者应站在转向的一侧,给予适当的帮助。
6.起坐训练:此动作易使本已有患侧屈干肌痉挛的情况加重。
7.肘关节旋前、旋后活动:治疗者可顺势给予适当的助力。
8.骨盆带摆动:仰卧立膝位,双膝一同从一侧向另一侧摆动。
9.分加退运动:仰卧立膝位,两髋同时做外旋到中立位的反复运动。
10.仰卧位屈膝运动:由伸展位开始做屈膝运动,足跟不能离开床面。
11.俯卧位屈膝:俯卧位时髋关节为伸展状态,向后钩腿屈膝,用力屈膝时宜同时产生足内翻、屈髋,治疗者应给予控制。
扩展资料1、体能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综合的专项竞技能力服务的,一定要与专项竞技的特点相结合。
体能训练的内容就是发展专项需要的运动素质,其中,又应突出发展专项竞技需要的主要素质。
选择或设计体能训练手段时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动作结构和能量代谢方式联系起来。
体能素质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训练有机结合。
2、要合理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一般体能训练可全面地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和柔韧等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使运动员身体得到均衡的发展。
同时,通过一般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健康水平。
而专项体能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已获得的体能直接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
一般体能训练是为专项体能训练服务的,专项体能训练直接为提高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服务。
康复锻炼的方法
![康复锻炼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a40ac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8.png)
康复锻炼的方法康复锻炼是指针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全身进行的一种特殊性的运动,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功能。
不同的疾病或损伤需要不同的康复锻炼方法,因此在进行康复锻炼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康复锻炼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康复锻炼。
首先,对于骨折等骨骼损伤的患者,康复锻炼的重点是恢复骨骼的功能和稳定性。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负重锻炼,如举哑铃、做深蹲等,以增强骨骼的负重能力。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闭目站立等,以增强骨骼的稳定性。
在进行这些锻炼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度负荷,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其次,对于关节损伤或手术后的患者,康复锻炼的重点是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和功能。
常见的康复锻炼方法包括关节活动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
关节活动训练可以通过进行一些关节屈伸、旋转等动作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肌肉力量训练可以通过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拉力绳等来增强肌肉力量;平衡训练可以通过进行一些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闭目站立等来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
另外,对于中风后的患者,康复锻炼的重点是恢复肢体的功能和协调能力。
在进行康复锻炼时,可以通过进行一些肢体功能训练,如手指灵活训练、踢腿训练等来增强肢体的功能;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协调训练,如手眼协调训练、步态协调训练等来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
最后,无论是哪种康复锻炼方法,都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和强度。
在进行康复锻炼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以免造成逆效果。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通过康复锻炼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康复锻炼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恢复健康和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康复锻炼时,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论坛 So forum
长期的运动训练使运动员的机体对专项运动产生适应性变化而处于亚健康状态。
若单纯采用医疗手段对伤痛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而忽视运动员的运动惯性对运动员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其结果是并不能最终排除运动损伤,运动员还可能因为伤病的反复发生而影响正常训练。
康复性体能训练包括康复和体能训练两部分内容。
通过康复性体能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治疗伤病、恢复健康,进而防止伤病复发、提升体能以适应专项训练的需要,提升运动水平和健康水平,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1、康复性体能训练的概念和内涵
康复性体能训练(Prehabilitation)是由康复医学中的传统康复(Rehabilitation)演变而来。
1942年,美国的医疗部门将康复性体能训练用于对军士入伍的检查。
1985年,Spain提出康复性体能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
训练员可以通过急性损伤管理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帮助运动员在应对损伤的同时防止不必要功能退化并提高身体机能。
这一思想提出后,康复性体能训练在骨科疾病的临床复健和运动员的伤后恢复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起来。
2006年,Pearce指出康复性体能训练的核心内容是改善生物力学结构的失衡状态,以达到预防运动损伤和促进伤后功能的恢复的目的。
同年,香港理工大学的陈方灿博士首次将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我国,应用于北京奥运会备战期间运动员对于运动损伤恢复和身体机能调整训练,取得了有益成果。
2011年,袁鹏在其承担的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成果中详细介绍了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在康复体能训练中的应用,并结合马拉松项目康复体能训练保障的个案实证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
他指出康复性体能训练(Prehabilitation)应首先调查清楚运动员既往运动损伤发病史,并在功能评估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运动方式特点、运动伤病复发率、种族和性别差异,来确定薄弱环节和运动损伤发生风险,最终构建有机、高效、完整的康复体能训练体系。
总的说来,康复性体能训练是结合康复医学、运动医学以及运动人体科学,为运动员乃至从事体育运动的各类人群进行运动损伤风险评估、运动损伤疾病防治与恢复以及体能提升的综合训练体系。
2、康复性体能训练的常用方法
目前,我国康复性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借助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技能学和运动医学等方法,开展关于运动损伤的病变机理、防治方法、训练方法和效度等问题上。
而康复性体能训练的实践主要针对提升运动员的肌力平衡(Strength Balance)、核心力量(Core Strength)、稳定性(Stability)和功能性训练(Functional Training)等方面。
康复性体能训练需要训练员与运动员保持良好的沟通,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变化及时调整康复性体能训练的方法、数量和强度,才能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1)机体平衡训练
长期的运动训练容易使运动员的机体对专项运动产生适应性变化而产生慢性劳损。
而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体能消耗以及注意力集中程度下降也会引起代偿性动作变形,如果控制不当,就会造成新的运动损伤。
所以,在体能训练中如何避免加重原有的伤痛而又达到训练效果是训练的难题。
机能康复性体能训练就是针对运动员机体动力链薄弱环节的康复训练,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以提高运动员机体薄弱部位的能力。
如此,既可以帮助运动员增强体能、提高运动水平,又可以防止专项运动中某些易发性运动损伤的发生。
例如,运动员在以往的肌力的训练中,经常只注重大肌群的训练而忽视小肌群的功能训练。
这样的训练结果往往是大肌群日渐发达,但是对关节起固定作用的小肌群发展失衡。
如此以来,非但不能有效增强专项体能,还易造成运动损伤。
所以,要通过针对性的肌肉训练,达到改善肌肉协调性、重建专项肌肉纤维特性和增强反应力量的目的。
(2)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指身体中枢稳定性训练。
身体中枢稳定性包括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骨盆和躯干的力量和稳定性。
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发挥是靠腹背肌、脊柱和骨盆来实现的。
所以,强壮的腹背肌、骨盆的稳定性对于维持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身体姿态的平衡与标准,保持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发挥,促进最佳的力量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运动员身体中枢无法传递力量,就会造成运动员上下动作脱节,技术动作不达标,又会加重原有的运动损伤或造成新的损伤风险。
身体中枢稳定性训练可以提升骨盆和脊椎的稳定性,使腿部肌肉产生动力,使运动员上半身和下半身更好地连接起来,增强腿部肌肉的活力。
例如在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的整个技术动作都是围绕着身体的重心进行的,身体中枢力量和稳定性需求就格外明显。
(3)平衡训练和关节稳定性训练
关节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
要有效防止关节损伤,就要加强运动员关节的稳定性和进行有目的的平衡训练。
关节的本体感觉是维持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例如,跺关节韧带受过损伤的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重复伤害,造成习惯性跺关节扭伤。
这是由于跺关节的本体感觉器官在受到损伤后,反应能力变弱而不能及时调节关节位置。
通过有效的平衡训练和关节稳定性训练,运动员跺关节周围肌群得到加强,就可达到防治关节损伤的效果。
由此,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健康状况和竞技水平都可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陶小平,陈伟.康复性体能训练在我国运动训练中的研究和
实证应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7(04).
作者简介
姓名:常莉伟,性别:女,生于1971年7月,籍贯:辽宁省兴城市,单位:吉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职称:助理研究员,学历:本科。
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
常莉伟
(吉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22)
【摘要】康复性体能训练是近年来逐渐兴起并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新的运动训练方法。
它将康复医学的理念引入体能训练的理论和实践中,帮助运动员从亚健康状态尽快恢复到正常机能状态和健康水平,达到康复和体能训练的有机结合,进而通过有针对性的功能练习来达到主动减少和避免损伤的效果,提升运动员的健康状况和竞技水平。
【关键词】康复性体能训练 理念 方法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0-0176-01
176东方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