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与重心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

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

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1《重力与重心》是必修 1 第四章第 1 节的内容,涉及到力的描述、重力及其测量、重心与稳定。

重力作用于一切物体,并贯穿于物体整个运动过程,对重力的学习有助于研究物体运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也是力学的重点内容,是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到动力学部分。

本节内容是力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在初中的“来自地球的力”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是对力学习的基础上对常见的力--重力的进一步学习,有助于对力的认识和掌握,也为后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力与运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力的三要素来表达一个力2.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知道在不同纬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样的3.知道重心的概念.与物体稳定相关的两个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悬挂法来测重心,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方向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4. 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解决稳定与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积的大小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锥体爬坡实验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通过学习质心,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应用。

2.通过稳定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说学情学生在初中的“来自地球的力”已经学习了重力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学习了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还运用探究的教学方法学习了重力的大小,知道了g=9.8N/Kg。

不过都是一些比浅的,知识感较肤性的认识,在一定意义上说,很难理解质心这样的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在这里学生将学习不同的知识点,质点、重心与稳定,特别是质点高一的学生比较难接受。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与重心》相互作用PPT课件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与重心》相互作用PPT课件

D.被踢出后的足球在地面上向前滚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牵
引力作用
解析:射出的炮弹向前飞行并不受推力的作用,而是靠惯性
向前飞行。被踢出去的足球向前滚动并不受牵引力作用,也
是由于惯性向前滚动的。物体间相互作用时,相互作用的力
是同时产生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 C 正确,A、
B、D 错误。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
用来准确地表示力
用来粗略地分析物体受到的 力
区别
需要画出力的大小、方 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只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联系
都是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力,使抽象的力具体化、直观 化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典例2] 如图所示,静止的木块对桌 面的压力为 6 N,试画出压力的图示,说明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提示:不正确。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力的性质、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都不相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受力物体是笔记本电脑,作用点在笔记本电脑上;压
力的施力物体是笔记本电脑,受力物体是电子秤,作用点在
电子秤台面上。
第九页,共四十二页。
三、物体的重心 1.填一填 (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 分所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是重力的 等效 作用 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2)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①物体的 形状 ;②物体的质量 分布 。有些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物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重心越 高 ,物体的稳定性越差; 重心越 低 ,物体的稳定性越好。
第七页,共四十二页。
2.判一判
(1)地球上所有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 )
(2)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

鲁科版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课件

鲁科版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课件

重心位置的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形状物体的重心位置,了解重心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实验器材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细线、支架。
重心位置的测定实验
实验步骤 1. 将细线穿过物体的重心,并悬挂于支架上。
2. 观察细线是否与水平面垂直,若垂直则重心位置即为细线的悬挂点。
重心位置的测定实验
重力与重心对运动的影响实验
3. 改变重物的质量或斜面的角度,重复实验,观察运动轨 迹的变化。
实验结论:重力与重心对物体的运动轨迹有影响,重力的 方向始终竖直向下,而物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平衡 和稳定性。
06
总结与思考
本节课的重点回顾
重力的概念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义。
05
实验与探究
重力测量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物体重力,验证重力与质量 的关系,加深对重力的理解。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已知质量的物体(如砝 码、铁块等)。
重力测量实验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调零。
2. 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记录读数。
重力测量实验
3. 多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G = mg$。
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可以用重锤线来标识,即重锤线的方 向始终指向地心。
在地面上确定重力的方向时,可以借 助当地水平面来确定,当地水平面与 重锤线相交的点即为当地的重力方向 。
重力的计算公式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成反比, 计算公式为 G = mg,其中 G 为重力,m 为物体质量,g 为重 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重力与重心”。

详细内容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心及其分布、物体重心的计算和重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2. 学会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能计算简单物体的重心位置;3. 了解重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重心的计算和确定;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方向和重心及其分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如悬挂的物体、平衡木等);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细线、小重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悬挂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提问:为什么物体会向下运动?(2)通过平衡木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重心对平衡的影响。

2. 例题讲解(1)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2)演示如何确定物体重心,并讲解相关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确定一个不规则物体的重心;(2)给定几个简单物体的形状和重量,让学生计算其重心位置。

4. 知识拓展讲解重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平衡木运动员如何调整重心、船只的稳定性等。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2. 重心的定义、分布和计算方法;3. 重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重力的概念,画出重力的方向;(2)计算给定物体的重心位置;(3)举例说明重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答案:(1)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方向始终垂直于地面向下;(2)根据物体形状和重量,运用相关计算方法求得重心位置;(3)如平衡木运动员在表演时,通过调整身体各部分的重心位置,保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重力和重心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如下:1. 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 加强学生对重力和重心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力的概念和作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重力与重心

重力与重心

实验法 数学运算法
用悬挂法找薄板的重心。
重心的位置
形状 重心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 质量分布情况
卡车装油桶
重心位置的改变以及影响
飞机失衡
重心与稳定
支持面
测试双层公交 的可倾斜程度
1 2 3
重心与稳定
汲水瓶
底尖、腹大、口小
汲水瓶
A
B
播放
继续
小结
一、力的描述 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 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 用点 4、力的图示 二、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 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大小 (1)测量:弹簧测力计 (2)公式:G=mg,g=9.8N/kg 3、方向:竖直向下 三、重心与稳定 1、重心的概念 2、重心的位置 (1)位置的确定 A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规则的物体 B质量分布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 (2)位置的改变 A形状 B质量分布情况 3、稳定 A支持面大小 B重心的高度
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大小:
测量:弹簧测力计
计算: G mg, g 9.8 N kg
方向:
竖直向下
间接测量法
重心
研究物体运动时
(若大小和形状可忽略)
可以认为物体所有 质量都集中在某一点
质点
可以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 研究重力对一个 力视为集中作用在某一点, 重心 物体的作用效果时 这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
重心的位置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
对称中心 对称轴上
圆板
重力作用线
铅球
圆柱体
圆环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内容为重力与重心的概念及其应用。

具体包括:重力概念、重力公式、重心定义、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重力的概念、公式,能够运用重力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 了解重心的定义,掌握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能够分析实际物体的重心位置。

3. 能够运用重力与重心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概念、重力公式、重心定义及确定方法。

难点:物体重心的确定,重力与重心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砝码等)。

2.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挂图,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向下的力?”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重力的概念、公式,通过实验演示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加深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4. 例题讲解:讲解重心定义,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学会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物体的重心位置。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公式:F=mg(F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2. 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确定方法:几何法、悬挂法、支撑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一物体质量为5kg,求其在地球表面的重力。

(2)分析题:如图所示,一均匀直棒AB长为2m,质量为4kg,求其重心位置。

答案:(1)F=mg=5kg×9.8m/s²=49N(2)重心位于棒的中点,即C点(1m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重力与重心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研究物体在不同纬度、高度的重力变化,了解重力与地球的关系。

重力与重心ppt课件

重力与重心ppt课件

重力的三要素 • 方向——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垂直向下≠指向地心
G
ω F1
FG
重力的三要素 • 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检查物体是否竖直或者是水平放置以及物体的倾斜程 度,如用重垂线来检查墙体砌得直不直
重力的三要素
• 作用点 能否用一个重力来集中代表它各个部位受到的重力?
G1 G2 G3
Gi Gi+1
供地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
重力的三要素
• 大小
1、实验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原理:二力平衡
2、公式法: G mg
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一般取9.8N/kg,方向和重力方向一致
g与纬度和高度有关,同一物体的 重力会随着g值的变化而变化
重力的三要素
• 大小 1、物体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2、物体给台秤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如果要用一根手指把一只盘子顶稳, 手指应该顶在盘底的什么位置呢?
重心的位置 •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 物体的重心位置会不会改变?
质量均匀分布的铁环 vs
切断并拉直的铁丝
竖直放置的半瓶水 vs
水平放置的半瓶水
影响重心的因素:质量分布和形状
重心的位置
均匀 重心
物 分布 位置 体 质 量 分布不 重心
例:放在桌面上的盒子受到了桌面给它的3N的支持力。
F=3N 1N
重力G
• 定义: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非接触力
施力物体:地球
性质力
受力物体: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重力G
•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ω F1
地球吸引力:F 向心力:F1

重力与重心物理教案

重力与重心物理教案

重力与重心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 使学生理解重心的概念,掌握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

2. 重心的概念、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 重心的概念及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重力和重心的概念。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物线运动,引出重力和重心的概念。

2. 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讲解重力的定义,明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3. 重心的概念:讲解重心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4. 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介绍如何利用悬挂法、质地均匀的物体等方法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力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重力和重心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活动1.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使用悬挂法确定重心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实验过程。

2.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悬挂法确定不同物体的重心位置。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体重心位置的差异。

七、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如运动员比赛时的动作、建筑物的稳定性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重力与重心原理。

2. 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案例中重力与重心的作用和重要性。

八、拓展与应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重力与重心的应用领域,如物理学、工程学、体育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一,第31章“重力与重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心的定义及其求法,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学会求解简单物体的重心位置,了解重心的分布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3. 能够运用重力知识分析生活中与重力相关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重心的求解方法,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心的定义,重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重力的动态图,展示物体重心的教具。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如苹果落地、抛物线运动等,引发学生对重力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2)重心的定义: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集中的点。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例题讲解:(1)求解物体重心位置的例题。

(2)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的例题。

4. 随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

5.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展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概念2. 重心的定义及求解方法3. 重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一个均匀直棒的重心位置。

(2)分析抛物线运动中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答案:(1)均匀直棒的重心位于中点。

(2)重力使物体在抛物线运动中始终朝向地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程度,以及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天体的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了解地球重力场的特点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探索重力的应用,如重力势能、重力加速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重心求解方法的讲解。

重力与重心PPT课件

重力与重心PPT课件

人体重心的平衡与运动
人体平衡
人体重心的位置对于保持平衡至 关重要。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和动 作,人体能够保持平衡,防止摔 倒。
运动表现
人体重心的位置也影响运动表现 。例如,在跑步和跳跃时,调整 身体姿势和重心位置可以提高运 动效率,提高成绩。
物体稳定性的重心因素
物体的稳定性
物体的重心位置决定了其稳定性。如 果物体的重心位置较低,它可能更稳 定;如果重心位置较高,它可能更容 易倾倒。
骨骼和肌肉
重力对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和维持有重 要作用,缺乏重力会导致骨骼和肌肉 的萎缩。
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01
02
03
物体的运动
重力是物体运动的主要影 响因素之一,它决定了物 体下落的加速度。
物体的形状
重力的方向和大小可能影 响物体的形状,如水滴在 真空中的形态。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必须能够承受重 力的作用,否则可能会发 生倒塌或变形。
05 重力与重心的实验和观察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实验
总结词
通过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验证重力加速度的恒定值。
详细描述
在实验中,使用自由落体装置测量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验证重 力加速度的恒定值约为9.8m/s²。
物体重心位置的观察实验
总结词
通过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
详细描述
将物体悬挂起来,当物体达到平衡时,重心 位置就是悬挂点的位置。通过多次悬挂不同 形状的物体,观察重心位置的变化规律。
周运动。
地球形状
由于重力的作用,地球并非完美的 球形,而是略微扁平的椭球体。
地震和火山
重力变化可能引发地震和火山活动。
重力对生物的影响
平衡感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优质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优质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主题为“重力与重心”。

主要内容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心的定义、物体重心的计算与判定、质量分布均匀物体重心的确定、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心的定义;2. 学会计算与判定物体重心的方法,能分析质量分布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3. 了解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重心的计算与判定,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心的定义,质量分布均匀物体重心的确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用物体(如圆环、方形板等)、细线、测力计。

学具:纸张、剪刀、直尺、圆规、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跳水运动员的翻转、飞机的飞行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受力、受力点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重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概念,引出重力的定义,强调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重心的定义:介绍重心的概念,通过演示用物体(如圆环、方形板等)说明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的关系。

(3)物体重心的计算与判定:讲解质量分布均匀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与判定物体重心。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计算与判定物体重心的具体步骤,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如用纸张折叠成不同的形状,观察重心的位置,并用直尺、圆规等工具进行测量。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概念2. 重心的定义3. 物体重心的计算与判定4. 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重力和重心的概念;2. 答案:(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心:物体质量分布的平均位置。

(2)①重心位于直棒的中点;②重心位于圆板中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重力和重心的概念理解程度,以及计算与判定物体重心的掌握情况。

重力与重心

重力与重心

北京四中编稿:朱中串责编:李三山重力与重心【学习目标】1、掌握力的概念,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

2、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3、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4、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的重力。

5、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学习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描述。

2、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习难点】1、重心概念的理解。

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理解。

【知识精讲】一、力的概念1、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反映了任何一个力必定和两个物体发生联系,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一出现必牵涉到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力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一个力时,首先要搞清该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2)力的相互性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可见一个力一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为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为受力物体,同时二者是相互的。

“相互”的含义就是说甲物体对乙物体产生作用的同时,乙物体也同时对甲物体产生作用。

我们在一个物体上画上几个力,这几个力是表示这个物体受的力,因此它是受力物体。

虽然没有画出施物体,但施力物体是一定存在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总要产生一定的效果,效果有下列两个方面:(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速度的大小、改变速度的方向、同时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使物体发生形变: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体积。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力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力的方向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方向。

力的作用线是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4、力是矢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力的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重力和重心的关系

重力和重心的关系

重力和重心的关系重力和重心的关系重力和重心是两个常常在物理学和机械学中使用的概念。

虽然这两个概念听起来相似,但它们实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重力和重心之间的关系。

一. 了解重力和重心的定义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是一种向下的力,它是指向地球的地心引力。

地球引力是固定的,它是物体与地球之间距离的函数。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支点。

重心是物体平衡的位置,可以用平衡状态的旋转中心来表示。

如果我们将物体看作一个整体,重心就是物体质心,通常表示为“G”。

二. 重心是如何受重力的影响的?重心和重力之间的关系主要基于物理的平衡原理。

如何平衡物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重心。

在重力作用下,如果物体的重心在支点上,物体就不会倾斜。

如果重心不在支点上,物体将倾向于以一个点为支点来旋转,这点是重心下方的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对重心的位置产生影响。

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重心位于物体的几何中心。

简而言之,如果物体各部分的重量分布均匀,则重心位于物体的几何中心。

相反,如果物体的重量分布不均衡,则其重心偏离几何中心。

三. 重力和重心的应用重力和重心在许多方面都有应用,特别是在机械和物理学中。

在机械学中,了解重力和重心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建造更好的物体和机器。

例如,对于高楼建筑和大型机器,正确的重心位置可以确保它们的稳定性。

在物理学中,重力和重心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关于运动和力学性质的知识。

例如,掌握重定向重心,并将力施加到特定的重心位置,可用于增加运动的效率。

综上所述,尽管重力和重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彼此相关,重力对重心的位置有影响。

了解重力和重心的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和机械的基本原理,并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应用。

重力与重心物理教案

重力与重心物理教案

重力与重心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

2. 使学生理解重心的概念,能够找出物体的重心位置。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重心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3. 物体重心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心的概念,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2. 教学难点:重心的位置如何确定,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重力和重心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重力与重心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重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重力的基本知识。

3. 讲解重心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让学生能够找出物体的重心位置。

4. 分析重力与重心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力和重心的关键知识点。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重力和重心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2. 课堂练习:通过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重力和重心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关于重力和重心的基础知识。

2. 教具:使用悬挂物体和称重仪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重力和重心的概念。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学习材料和视频,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重力和重心的应用。

八、教学拓展:1. 探讨地球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引出万有引力的概念。

2. 研究物体重心的变化规律,如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的变化对重心位置的影响。

3. 引入物理学在工程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如飞机设计中的重心控制。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学生对重力和重心的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0新教材)新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3章第1节重力与重心

(2020新教材)新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3章第1节重力与重心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形成脉络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2 .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测量方法. fj辛帥陈T鷲器〕助林岂3.理解重心的概念及知道物体重心的位置的影响 --------- J因素•基础梳理、力的描述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3. 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4. 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 _5. 力的图示: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所在的位置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二、重力及其测量1 .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 .测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岀,测量时物体必须保持静止,这样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体检时常用磅秤来测量体重.3. 大小:可用公式G = mg计算得出,式中g是比例系数,g= 9.8_N/kg .4.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三、物体的重心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2 .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1) 物体的形状;(2) 物体的质量分布.3.物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重心越高,物体的稳定性越差;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性越好.A思维辨析(1) 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2) 只要两个力的大小、方向相同,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3) 要想描述清楚一个力需要指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它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⑸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 ()提示:⑴X (2) X (3) V (4) V (5) XB基础理解(1) 观察下列图片,分析力的作用产生什么效果?①图中撑杆跳运动员的作用力使撑杆弯曲.②图中运动员踢球的力使足球改变了运动方向.(2) 图甲所示,苹果落向地面;图乙所示,建筑上应用重垂线检测墙壁是否竖直.①为什么树上的苹果总要落向地面?②为什么使用重垂线能检测墙壁是否竖直?提示:(1)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①苹果受重力作用.②因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探究1 力和力的图示[学生用书P47]图中的甲、乙描述的是某小朋友拉车的情景.(1)哪幅图对力的表示更准确? ⑵两幅图表示力的方法有何不同?[要点提示](1)甲图性质 理解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是不存在的,一个力 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 用,另一个物体也一定会对这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矢量性力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2•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蠶物怵的运动卜丽的槪变化] 阿种作L,用菠桑厂 L [便物休发生形变H 改变物休的形狀或摊积「⑵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比较作图步骤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选标度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 —―一 (2)甲图是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用线段的长度描述力的大小,箭头表 示力的方向,箭尾所在位置表示力的作用点;乙图是力的示意图 ,它只描述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能描述力的大小. 1.力的三个性质【核心深化】画线段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的线段标方向在线段的末端标出前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端标出前头,表示力的方向U-'Is,1 - 以后除有特别说明外一般画力的示意图而不画力的图示.□关键能力1对力的理解込」(多选)(2019枣庄高一月考)2018年8月24 日,邹市明获得殊荣一一“最多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拳击次特轻量级金牌获得者”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邹市明曾获得2届奥运会拳击冠军、3届拳击世锦赛冠军、WBO蝇量级拳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邹市明在拳击比赛时,给对手一记重拳KO”获胜,说明邹市明对对手施加了力,而对手未对邹市明施加力B •邹市明对对手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邹市明C.邹市明一记重拳,对手感觉到痛而邹市明未感觉到痛,说明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D •邹市明给对手一记重拳,对手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解析]邹市明一记重拳KO”对手,邹市明对对手施力的同时,对手对邹市明也施加了力,选项A错误,B、D正确;邹市明打对手一拳,对手感觉到痛而邹市明未感觉到痛,说明身体不同部位耐受能力不同,而不能说明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选项C错误.[答案]BD口关键能力2力的描述区° 在图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150 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与重心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与重心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与重心教案设计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与重心教案设计(共含16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篇1: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与重心教案设计知识与技能:1.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生活中测量重力的方法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4.会用简单器材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5.知道重心与稳度的关系6.运用重力,重心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用简单器材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各种力现象的奇妙保持对力现象的探索热情,体会重力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由于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示意图,进一步扩展重力与重心。

本节的重点是力的图示,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心与稳度;教学的难点是重心与稳度。

说教法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学生对力的示意图和重力已有自己的认识,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力的图示的描述方法,并通过复习力的三要素来引导学生学习重力的三要素,并通过实验探究均匀、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再进一步联系生活,理解重心与稳度;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

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初中的基础上,复习力的示意图和力的三要素,来引导学生学习力的图示和重力的三要素,再扩展到重心与稳度,强调学生学会画力的图示,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说教学过程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精品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精品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重心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重心的定义及其测定方法,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和大小,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重心的定义,学会测定物体重心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让学生掌握物体平衡条件,能够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重心位置的确定,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心的定义,物体平衡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用重物,细线,直尺,圆规。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图片,引出重力概念。

2. 讲解:讲解重力的定义,阐述重力的方向和大小,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演示:用演示用重物和细线,展示重心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重心的位置。

4. 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定物体重心的位置。

6.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重力、重心和物体平衡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概念、方向、大小。

2. 重心的定义、测定方法。

3. 物体平衡条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说明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阐述重心的定义及其测定方法。

(3)运用物体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方向始终指向地心,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重心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集中点,测定方法有悬挂法、支撑法等。

(3)物体平衡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互动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重力和重心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物体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吸收,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有引力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 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地球引力使吊灯 把悬绳拉紧
……
地球引力使台 灯压着桌面
空中蹦极
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物体自由落向地面的方向。 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 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 方向跟重力方向一致,这 个方向叫做竖直向下。
竖 直 向 下
重垂线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 泥瓦匠用什么来检查墙是否砌得竖直?
2. 泥瓦匠用什么来检查窗台是否砌得 水平?门框放得是否正? 3. 我们用什么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讨论:
如果没有了重力,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呢?
法国零重力飞机,让你体验太空的感觉。
重力对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如果没有重力, 雨雪不能落到地面上,河水将停止流动,踢出 去的皮球会远走高飞,你只要轻轻一跳,就不 会再降落到地面……这样,自然界和人类的生 活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哪个真,哪个假?
比萨斜塔为什么不倒
苹果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抛铅球后,铅球的轨迹
这是因为地球上的一切物 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
1. 重力的由来
用一根细线拴一块 橡皮,甩起来,使橡皮 绕手做圆周运动。这时, 你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 拉住才不会跑掉。
模拟引力
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 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每个苹果的重力方向均指向地心
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1)质量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
它的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球心、几何中心。
G
G
G
G
G
(2)质量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物体重心:
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汤匙的重心
玩具“不倒翁”被倒后会自动立起来。 自己做个不倒翁,研究其中的奥妙。
杂技人员为什么不会倒
思考?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 下。因为在一根线下挂重物 时,重物静止后,在重力的 作用下,悬线下垂的方向跟 重力的方向一致。
检验建筑物是否垂直与地面
G
G
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一样吗?
不一样!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哪个?
G
G
正确
错误
请你用手头的工具(三角板、重垂线) 检查一下这个桌面是否水平?
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 果都可以向“下”落,但 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 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那 么,我们所说的“下”指 的是什么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