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使至塞上》优质教学PPT1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使至塞上 课件(共18张PPT).ppt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飘飞的蓬草,比喻远行之人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飘出汉塞,似北飞的大雁,飞入了胡地的天空。
整体阅读
指烽烟 指黄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茫茫沙漠中远处独起的炊烟直上云霄,滔滔黄河边落日又大又圆。
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负责侦察、 官名 通讯的骑兵
在萧关遇到了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前线。
当堂检测 主观题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 什么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 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 廷感到十分忧愤。
拓展延伸
出塞作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 诗人。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 右丞”,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艺 的艺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很高的 成就。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唐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 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 前往边塞宣慰,这首诗即是途中所写。
此诗原注说:“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开元二十五年(737), 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 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
(1)几何构图美。 无垠的沙漠远远望去是一个巨大的平面,升空的孤烟像垂直的
线,绵长的黄河水一直延伸到远处,落日看上去很圆。孤烟冲云意 谓其高,夕阳西下意言其低,直线与平面相垂,线与圆相切。既具 立体感,又具流动感,虽寥寥几笔,而意象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3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颌:联飘承飞接的首莲联草,,古直诗抒中内常心用感来受比。喻运远用行之对人偶。、比 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一种身不由己的漂泊 无定之感,含蓄地透露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抑郁 和怨愤。“征蓬”“归雁”或是实写所见之景,更是即景 生情,以景物自比。
本真的状态,逼真地描绘出塞外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 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而诗人失意愁的情绪在这雄 浑之景的净化下已然消解。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与首联相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巧用“燕然
萧勒关功:”的古典关故名,,故一址方在面今表宁现夏出固边原塞东战南事。紧张,引人联想 逢威:风遇凛到凛。的都护将军正指挥大军奋勇作战的场面,赞 候扬骑了:将负士责们侦奋察勇、杀巡敌逻、的以骑身兵报。国都的护爱:国官热名情,汉;代另一方 始面置也,表唐现代了边诗疆人设勇有猛大威都武护的府神,其采长和官渴称望大建都功护立。业的雄 这心里壮指志前,让线人统感帅受。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达观的人格气度 。
文体知识
关于律诗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 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 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 都有严格规定。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1.首联交代了什么?“单车”说明了什么?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单车”说明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描写 行程的遥远,也表达出作者此时此刻孤独落寞的 心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颌:联飘承飞接的首莲联草,,古直诗抒中内常心用感来受比。喻运远用行之对人偶。、比 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一种身不由己的漂泊 无定之感,含蓄地透露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抑郁 和怨愤。“征蓬”“归雁”或是实写所见之景,更是即景 生情,以景物自比。
本真的状态,逼真地描绘出塞外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 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而诗人失意愁的情绪在这雄 浑之景的净化下已然消解。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与首联相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巧用“燕然
萧勒关功:”的古典关故名,,故一址方在面今表宁现夏出固边原塞东战南事。紧张,引人联想 逢威:风遇凛到凛。的都护将军正指挥大军奋勇作战的场面,赞 候扬骑了:将负士责们侦奋察勇、杀巡敌逻、的以骑身兵报。国都的护爱:国官热名情,汉;代另一方 始面置也,表唐现代了边诗疆人设勇有猛大威都武护的府神,其采长和官渴称望大建都功护立。业的雄 这心里壮指志前,让线人统感帅受。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达观的人格气度 。
文体知识
关于律诗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 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 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 都有严格规定。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1.首联交代了什么?“单车”说明了什么?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单车”说明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描写 行程的遥远,也表达出作者此时此刻孤独落寞的 心情。
使至塞上 优质公开课(共22张PPT)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 清照《一剪梅》
诗中归雁:大雁北归,回到故乡。诗 人却去国离乡,倍感凄零、寂寞。
古诗采撷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
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
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王翰的《凉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日虽落却“圆”,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上有怀》 问:请你说说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黄河:雄浑、奔放、壮阔之美 单车:随从少,规格低,微露失落之意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
诗中征蓬:诗人自况,飘零失落
古诗采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 下》 落日:日落西山,夕阳西沉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雁:“鸿雁”常借指书信,又因春雁北归、秋雁南飞成群结队,漂泊游子望之感伤。 问:此联写了哪些事物?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梅——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一、读诗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品诗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随从少,规格低,微露失落之意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问:此联写了哪些事物?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漂泊的旅人。 情感:漂泊不定、居无定所、飘零孤寂。
诗中归雁:大雁北归,回到故乡。诗 人却去国离乡,倍感凄零、寂寞。
古诗采撷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
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
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王翰的《凉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日虽落却“圆”,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上有怀》 问:请你说说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黄河:雄浑、奔放、壮阔之美 单车:随从少,规格低,微露失落之意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
诗中征蓬:诗人自况,飘零失落
古诗采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 下》 落日:日落西山,夕阳西沉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雁:“鸿雁”常借指书信,又因春雁北归、秋雁南飞成群结队,漂泊游子望之感伤。 问:此联写了哪些事物?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梅——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一、读诗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品诗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随从少,规格低,微露失落之意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问:此联写了哪些事物?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漂泊的旅人。 情感:漂泊不定、居无定所、飘零孤寂。
第13课《使至塞上》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译文: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 翱翔云天。
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承+内容) 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 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比喻) 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 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内 容)含蓄的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 激愤之情。(情感)
2.从题材上看,它是一首边塞诗。具体从哪些地 方可以看出来?
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 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 名)看出。
研读赏析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 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使至塞上
王维
走近作者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进士 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 集》。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生花的妙 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空灵、或淡远的美妙图画。
王维多才多艺,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 盛于开元、天宝间,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 孟” 。
从练字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字写出了沙漠的广阔无垠,“孤”字写出边塞景物的 单调,衬托大漠的雄浑,“直”字表现出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 之美。“长”字写出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落日本来 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以“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 而又苍茫的感觉。这几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 自然之景,而且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背景链接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对 吐蕃的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 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这实 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使途 中的所见所感。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使至塞上
[唐]王 维
yán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大”突出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写出景物的单调,使烽烟显得格外醒目。
默写常考句
【转】写景 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画风一转, 运用白描手法, 描绘了奇美壮 丽的塞外风光。
“直”表现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颈联四美: ①构图美:从上到下,“落日”—“孤烟”—“长河”;从近 到远,“孤烟”—“落日”—“大漠”,层次丰富。 ②线条美: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长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 ③色彩美:黄色的大漠,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色彩艳丽。 ④意境美:缓缓升起的狼烟,波澜不惊的长河,即将西下的落 日,意境雄浑。
3.(鄂州中考)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示例】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 烽烟笔直地伸向天空。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 漠远方。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 天空中。
结构梳理
首联(起) 叙事
使 至
颔联(承)
抒情
塞 上
颈联(转)
绘景
(遵义中考)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考点 品析诗歌炼字
[答题支架]
释含义,明手法 描景象,摹情态 点作用,表情感
可结合字(词)性,解释其含义,或指出其所 运用的特殊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28张PPT)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 燕然。”这一联写到达边塞的 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 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 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 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 “燕然”,山名。东汉窦宪为 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 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借 作前线的代称,并非实指,这 个典故,暗示唐军作战得胜。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思 想。
2、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3、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重点】
4、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 境。 【难点】
知作者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 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 世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 并称“王孟”。素有“诗佛”之 称。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 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 生活为主。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 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 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 性。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 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长河奔流 ——空间阔大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
河水闪闪 ——鲜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
(“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B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 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雄明奇媚壮秀美丽的塞外风光, 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 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 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 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 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第13课《使至塞上》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使至塞上
课
品
诗
堂
味
词
练
妙
详
习
处
解
文
背
作
学
景
者
常
介
简
——
识
目 绍
介
边 塞 诗
录
第
作壹 章
者 简 介
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 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 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 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 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书画特臻 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 价其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之画,画中有诗。”其亦存诗400余首,代 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还著有《 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作品。
文
【承】抒情 抑郁惆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蓬”“雁”多用来比喻漂泊在外的 游子,此处指诗人自己。
颔联承接首联,诗人以蓬、雁自比,传达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和漂 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译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又像那北归的大雁一样,正在翱翔云天。
文
“大”突出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写出景物的单调,使烽烟显得格外醒目。
文
第
品五 章
味 妙 处
赏
析
“
"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
直
”
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
“
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
圆 ”
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
的
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
课
品
诗
堂
味
词
练
妙
详
习
处
解
文
背
作
学
景
者
常
介
简
——
识
目 绍
介
边 塞 诗
录
第
作壹 章
者 简 介
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 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 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 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 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书画特臻 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 价其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之画,画中有诗。”其亦存诗400余首,代 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还著有《 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作品。
文
【承】抒情 抑郁惆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蓬”“雁”多用来比喻漂泊在外的 游子,此处指诗人自己。
颔联承接首联,诗人以蓬、雁自比,传达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和漂 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译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又像那北归的大雁一样,正在翱翔云天。
文
“大”突出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写出景物的单调,使烽烟显得格外醒目。
文
第
品五 章
味 妙 处
赏
析
“
"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
直
”
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
“
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
圆 ”
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
的
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使至塞上》精品教学课件

要求:品味古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形式: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②这一联中最生 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③本诗的“诗眼”“关键字”是哪 一个?为什么?④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技巧:答题时,要把这个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 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格式: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 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使至塞上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
家。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 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 长。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有《王右丞 集》。
目的。
地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 露出失意情绪。
精读细研
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正 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 自比,从中透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精读细研
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
写出边疆沙 漠,浩瀚无边。
烟的劲拔、
亲切温暖,
坚毅之美。
而又பைடு நூலகம்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景物单调。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 唯有黄河横贯其间。
“圆”“直”二字,用得尤其精妙,不仅准确地描绘 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 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精读细研
形式: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②这一联中最生 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③本诗的“诗眼”“关键字”是哪 一个?为什么?④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技巧:答题时,要把这个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 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格式: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 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 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使至塞上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
家。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 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 长。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有《王右丞 集》。
目的。
地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 露出失意情绪。
精读细研
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正 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 自比,从中透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精读细研
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
写出边疆沙 漠,浩瀚无边。
烟的劲拔、
亲切温暖,
坚毅之美。
而又பைடு நூலகம்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景物单调。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 唯有黄河横贯其间。
“圆”“直”二字,用得尤其精妙,不仅准确地描绘 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 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精读细研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指烽烟。 指黄河。
浩瀚无边的沙漠中一道烽烟直上云霄, 无尽黄河边上一轮落日显得又大又圆。
《红楼梦》48回——香菱学诗
•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
•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
•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
•的。”
• 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
•知你从何处见得?”
• 示例四:图画的意境美。诗句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 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 有波澜不惊的“长河”,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 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 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 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
主旨:
本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表 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寂 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 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3分)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 烘托了孤寂心境。
•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 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 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思考: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
写出边疆沙漠, 浩瀚无边
烽烟的劲 拔、坚毅 之美
写出了落日之低、之大, 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
茫的感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使至塞上》课件(共21张PPT)

都护在燕然的 “燕然”,暗用 一个典故。
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 燕然山,刻石记功以 还。歌颂守边将士为 国奋勇杀敌之功,暗 示自己为国建功立业 之心。
“大漠孤烟直”中的“大”字用得好, “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大”。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字用得好, “孤”字也写出作者被排挤后失意的心情, 一个“孤”字也体现了景物的单调。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 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 的关心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蓬、雁——自比 直、圆——雄壮、苍茫 关心战事、失意消散
读准字音。
候骑(qí)Leabharlann 燕然(yān)重点注释。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 里是指大雁北飞。 长河:一说指黄河。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 固原东南。
放声吟诵,读出节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二句的含义,这两句蕴含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诗人去国离乡,感情总是 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听 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 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以 “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 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 轻带过。
第13课《使至塞上》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句 写出了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 写出了沙漠没有山峦树木阻挡,黄河横贯其间。 “圆” 写出了落日之低之大,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
觉。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 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 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
区。 句意: 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军,使者(我)来到辽远的边
塞地区。
把握文意:
2.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句意:出行人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边塞,像振翅北归的
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句意: 到了边塞萧关只遇到负责侦察敌情的骑兵部队,原来
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军,使者(我) 来到辽远的边塞地区。
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 过的地点。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即景设喻,借景抒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课堂小测
4、《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 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 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或写出了雄奇、奇特 美丽的塞外风光)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 ,抑郁心情的语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课堂小测
6、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最能鲜明地体现“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的句子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释义: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 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长” 写出了沙漠没有山峦树木阻挡,黄河横贯其间。 “圆” 写出了落日之低之大,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
觉。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 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 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
区。 句意: 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军,使者(我)来到辽远的边
塞地区。
把握文意:
2.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句意:出行人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边塞,像振翅北归的
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句意: 到了边塞萧关只遇到负责侦察敌情的骑兵部队,原来
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军,使者(我) 来到辽远的边塞地区。
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 过的地点。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即景设喻,借景抒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课堂小测
4、《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 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 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或写出了雄奇、奇特 美丽的塞外风光)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 ,抑郁心情的语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课堂小测
6、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最能鲜明地体现“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的句子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释义: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 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第13课《使至塞上》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颔
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联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用来比喻一
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
落寞。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任务探究
2.作者的心情是一成不变的吗?全诗是否一直延续着前两联的孤寂落 寞基调?
作者的心情并非以孤寂之情一贯而终。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当堂检测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 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 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 途之远。 【解析】“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是: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
第13课 使至塞上
王维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结合注释梳理诗歌内容 2.鉴赏诗歌精炼的语言,赏析诗歌雄浑开阔的画面美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自主学习
晓常识
1.作者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
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 “诗佛”之称。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后 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他的诗以描绘山 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其中反映军旅 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 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宋代苏轼称 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13课《使至塞上》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将自己的孤独情绪巧妙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名句——“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
“大”——边塞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 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强调了景 物的单调。 “直”——突显烟的挺拔、坚毅之美。 “长”——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黄河横贯其间。 “圆”——给落日以亲切温暖又苍茫的感觉。
使至塞上
——王维
走近作者
王维,字摩诘。苏轼曾赞道:“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中有诗。”世人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而他本人被世人称 为“诗佛”。
作者了解
王维 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 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 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 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 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 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漠无边,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青烟直上云霄,“直”字荒凉 孤独中透出挺拔雄伟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长河”之上,是 一轮圆圆的落日,“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如何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
(1)浩瀚的沙漠中,一股青烟孤然直上,黄河尽头,西下的太阳正圆。形象 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2)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 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3)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尾联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二、作品赏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三、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 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 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 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 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四、作者了解
主要成就
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 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着牧歌情调,表现 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如《渭川田家》 ,《春中田园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写农村美丽如画的风光, 《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山居秋暝》写暮雨方霁,山村呈现的美景。 王诗中那些描绘大自然幽静恬美的山水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如《青溪》:言入黄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 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衬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种内在的对美的追求。但有些山水田园诗着力渲染空寂意境与落 寞情怀。如《竹里馆》 、《辛夷坞》情走淡薄,旨归静趣。这无疑会对后世山水诗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 的基本特征。 王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 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3课《使至塞上》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浩瀚无边的沙漠中,一股烽烟直上云天,黄河上空,有 一轮圆圆的落日。
理解诗意
古关名,在今宁 县东南。 通信的骑兵
颜汗中部的杭爱山。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指前线统帅
在萧关遇到侦察骑兵,报告唐军统帅正在前线。
赏析古诗
这首诗围绕哪一个字展开叙事的? 使:出使
赏析古诗
赏析古诗
构图美: 大漠、烽烟、长河、落日 ——苍茫辽阔
线条美:直烟、长河、圆日 ——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青烟、黄河、红日 ——鲜艳优美
赏析古诗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的什 么感情?
尾联两句借侦察骑兵之口,点明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 生活,流露出诗人对边塞将士的赞叹。
尾联叙事,写到达边塞后的所见所闻。
赏析古诗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用什么景物,表达了诗人什 么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 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 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颔联写景,蕴含了郁愤之情。
赏析古诗
颈联写景,描绘出沙漠中的典型景象。
苏轼曾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赏 析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王维
新课导入
唐诗基本形式六种: 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派别:
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羁旅思乡诗派、浪漫诗派、现实诗 派……
走近作者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诗人、 画家,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 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因官至尚书右丞,也称‘王右丞’。他的 山水诗清新淡远,自然脱俗,极有画意。 北宗苏轼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 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部编版课件《使至塞上》实用PPT1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河长 日落
渺无尽头 感伤
圆 明亮 亲切 温暖
圆 暖意 亮色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我一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马上就想起有一次我所见到的景物就是如此。像 “圆”字,乍看觉得很笨,太阳当然是圆的,它 还能像月牙一样变成方的不成?还有“直”也是 这样,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很简单的字,可你想不 出更好的字来替代它。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 ?
居延
游学长安 任太乐丞 贬为参军 亦官亦隐 官右拾遗 受到排挤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少年行》
积极进取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 居延
孤寂 落寞 凄凉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结合历史背景思考这两句诗的矛盾之 处。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
孤寂 落寞 凄凉
居延
默读诗歌,圈点勾画并批注颔联、颈联、尾联。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首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尾联)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和“归雁”是眼前景还是心中景?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 塞
抒情→内心抑郁 归雁入胡天
上 绘景→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叙事→留下回味
都护在燕然
雄浑壮美 慷慨悲壮
主题思想
这首五言律诗叙述了诗人出 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 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 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 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 遣的孤寂之感。
拓展延伸
类文拓展
凉州词 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诗
1. 高考作 文不同 于“自 由写作 ”高考 作文为 了达到 一定的 考察目 的,考 生要“ 根据要 求写作 ”,在 这个基 础上鼓 励考生 发挥想 象和联 想写出 自己的 思考和 感悟, 因此, 若要写 好高考 作文, 既不能 不顾写 作要求 信马由 缰,也 不能被 要求所 限,畏 手畏脚 。 2. 而要既 符合要 求,又 要有张 扬个性 的出彩 的地方 。所以 说高考 作文不 是自由 写作, 既有限 制又有 开放的 空间, 既有考 生必须 完成的 规定动 作又要 有彰显 特色的 自选动 作。
精读品味
3.最后两句诗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诗人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
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 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 慕之情。
精读品味
4.尾联从侧面表达了什么内涵? 尾联叙述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
生活,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
归纳总结
单车欲问边 叙事→出使边塞
属国过居延
使
征蓬出汉塞
原文: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官名。 都护是都护府的最高长官,这里借指河 西节度使。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译文:在萧关遇到了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 在前线。
精读品味
1.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二 句的含义,这两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之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齐名,
并称为“王孟”。代表作有:
《 鸟鸣涧》《使至塞上》《送元
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写作背景: 唐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
使崔希逸战胜吐蕃(bō),唐玄宗 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宣 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 挤出朝廷。这首诗即是途中所写。
一、读一读字音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 飘卷,诗人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 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 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 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
精读品味
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 样的威风、气派。诗人以“蓬”、“雁”自比, 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 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 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原文: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注释: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飘泊的旅人。泛 指远行的人。 归雁:向北飞的大雁。 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
译文:像随风而去的蓬草飘出汉塞,似北 飞的大雁,飞入了胡地的天空。
原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注释: 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 长河:黄河。
译文:茫茫沙漠中远处独起的炊烟直上云霄, 滔滔黄河边落日又大又圆。
7. 这是一 则新材 料运用 作文, 先是列 举了古 往今来 中外青 年成人 礼仪和 节日的 沿革; 接着从 国际和 国家层 面,对 青年提 出了明 确的希 望和要 求;最 后指出 “你们 ”成年 ,青年 们前赴 后继, 成就自 我人生 ,勇作 社会脊 梁。 8. 在运用 部分, 则指出 结合材 料进行 联想和 思考, 致即将 成年的 自己。 整道题 条理明 晰,从 现象到 本质, 逐一得 到揭示 ,很好 地拓展 了考生 的写作 思维。
2.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 颈联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一
“直”一“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 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 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 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 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是被王国维赞叹为 “千古壮观”的名句。
征蓬( pénɡ) 候骑( jì )
萧关(xiāo ) 燕然( yān )
二、写一写字形 归yàn( 雁 ) dū( 都 )护
翻译课文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居延:古县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译文:我轻车简从到边疆去察看,经过了属国 居延。
使至塞上
题目意思
“使”,出使;“至”,到。 题目的意思是“奉命出使,到达塞 上。”这首诗作于诗人赴边塞途中。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
诘,唐代著名诗人。进士出身,官
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
艺的艺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
面均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盛赞他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3. 一篇议 论文如 果能有 几个联 系密切 并具有 较强论 证力度 的主体 段,那 就会增 加论证 的深度 、广度 和厚度 ,颇具 层次感 ,使议 论文富 有说服 力。因 此,同 学们写 好议论 文的主 体段至 关重要 。 4. 出现大 量的叙 述文字 ,而缺 少相应 的议论 性语言 点睛, 给人以 罗列事 例或者 啰嗦叙 事的感 觉,并 且暴露 自己欠 缺说理 能力的 缺点。 5. 空洞乏 味的议 论,缺 乏必要 的理论 和事实 支撑, 车轱辘 话绕来 绕去, 论述肤 浅无力 。 6. 段落中 有事例 有论述 ,但却 水是水 ,油是 油,没 有分析 融合, 论点就 如同生 硬地贴 在论据 上面的 标签, 缺乏说 服力。
精读品味
赏析古诗词名句法: 诗词中要赏析的句子多为名句,赏析时要
考虑三点:一是内容,采用意译法理解诗(词) 句,明确含义;二是赏析角度,修辞或表现手 法或意象,明确情感或哲理;三是句子的效果,
抒发作者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深刻 的人生哲理等等。答题模式:运 用……手法,形象生动(委婉含蓄) 地描绘了……,抒发(揭示)了…… 情感(哲理)。此题主要从表现手法 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及其所表现的 人物的精神或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