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1.《独坐敬亭山》表现了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籍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2.《望洞庭》,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
3.《忆江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江水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学习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学习准备】
查找诗人资料,查找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学习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望洞庭独单独尽没有了比喻角度新闲休闲厌满足喜爱赞美
孤独寂寞之情
忆江南
谙熟悉旧从前
反问喜爱之情。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学会3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3、初步感受“渔歌⼦”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体会这⾸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教学⽅法:情景感悟法、引导发现法 学习⽅法:⾃读⾃悟、⼩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歌景交融( 7 分钟) (⼀)好语积累: 师:出⽰词语(1) 学⽣齐读 师:这组词都是⽤来形容什么的? ⽣:回答 师:出⽰其他⼏组 ⽣:齐读后回答 师:好词都是靠我们平时积累的,现在⽼师就考考⼤家,就读了这⼀遍,不看屏幕,谁能记住其中的三个以上? ⽣:汇报 师:总结并⿎励。
我们平时学习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向今天⼀样⼀边读⼀边往了脑海⾥记,这样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词语积累会越丰富,我们的读写能⼒才会提⾼的快。
(⼆)激趣导⼊: 师:播放歌曲:《渔歌⼦》 师:你从画⾯中都看到了什么? ⽣:汇报看到的内容 师:谁能凭着记忆,把歌词给⼤家念出⼏句吗? ⽣:试着背出 师导⼊:刚才这⽀歌,可不是⼀⾸普通的歌曲,歌曲中唱的是千古流传的词,这⾸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初读正⾳感知品味( 10分钟 ) 1、解题 师:板书课题 (渔歌⼦【唐】张志和) ⽣齐读课题 师:这《渔歌⼦》不仅是词的题⽬也是词牌名,所以这⾥的“⼦”不 能读成轻声,要读成三声。
师:请同学们想⼀想:忆江南写的是什么?那么⼤家猜猜,结合你的预习,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渔歌⼦》是写什么的? ⽣:回答 师:打开课件理解课题(打渔者或者垂钓爱好者唱的歌。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和掌握三首诗词中的生字和词语。
(2)理解诗词的含义和背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和探讨诗词中的问题。
(3)通过背景介绍,了解诗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孤独、寂寞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独坐敬亭山》(1)引入: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阅读: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这首诗,重点讲解生字和词语。
(3)讲解:解释诗中“众鸟”、“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等词语的含义。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2.《望洞庭》(1)引入:介绍诗人刘禹锡及其创作背景。
(2)阅读: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这首诗,重点讲解生字和词语。
(3)讲解:解释诗中“洞庭”、“秋月”、“湖光”、“山色”、“白银盘”、“青螺”等词语的意象和含义。
(4)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洞庭湖的美景。
3.《忆江南》(1)引入: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阅读: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这首词,重点讲解生字和词语。
(3)讲解:解释词中“江南”、“风景”、“日出”、“江花”、“春来”、“旧”等词语的意象和含义。
(4)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感受词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1.通过听写、组词、造句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2.通过个人阅读、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
3.通过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诗词的背诵和理解情况。
四、小结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这三首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独坐敬亭山》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望洞庭》描绘了秋天月映湖面的美景;《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了春回大地、花红柳绿的江南风光。
人教版l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
人教版l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设计理念】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⒈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⒈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
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
(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
亭,读tí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
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⒉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_教案教学设计
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本文是关于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二)、学习课文:1、老师引导学生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想象,浮画面;多诵读,悟诗情。
2、学习《独坐敬亭山》a、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b、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②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望洞庭》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整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三篇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65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学设计
【 计 意 图 】 这 两 句诗 中 , 众 设 “
1查 阅 有 关 词 的 资 料 以 及 三 位 亭 山 ,在 现 在 的安 徽 宣 城 北 部 。 独 鸟 ” “ 云 ” 很 吸 引 学 生 眼 球 的 , . 和 孤 是
坐 : 独 地 坐 。 起 来 题 目 意 思 是 什 而 “ ” “ ” “闲 ” 容 易 被 忽 单 连 尽 与 去 、 却
孤 独 的味道 。
3学 习 通 过 看 注 解 、 找 资 料 、 流 、 发 , 后 在 班 上 集 体 交 流 。 . 查 启 然
边 读 边 想 象 画 面 等 方 法 ,感 知 诗 词
大 意 , 自 己 的 话 说 说 诗 句 的 意 思 。 读 古 诗 ,听 听 是 否 读 得 既 正 确 又 通 些 字 词 中看 出来 的 ? 引 导 学 生 品 味 用
感 的基 础上 , 重对 生命 的感 悟 , 注 展 审 美 韵 味 与 内涵 。在 积 累 语 言 与 情 应 该 表 扬 , 要 顺 势 揭 题 板 书 。 ) 且
( 生 可 能 会 背 要 学 习 的 这 首 , “ ”可 趁势 作如 下教 学 。 ) 学 去 ,
【 计 意 图 】 活 学 生 已有 的 知 鸟 ? 为 什 么 只 画 一 片 云 ? 帮 助 理 解 设 盘
7- - 。
-
2有 感 情 地 朗 读 课 文 , 诵 三 来 说 说 每 个 句 子 的 意 思 ; 4) 复 朗 去 了 , 现 在 只 剩 下 诗 人 李 白 一 个 人 . 背 ( 反
首 古 诗 词 , 写 《 坐 敬 亭 山 》 望 洞 读 ,体 会 诗 人 当 时 的 思 想 感 情 ; 5) 了 , 怪 题 目 里 是 — — “ ” 敬 亭 默 独 《 ( 难 独 坐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点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两首古诗。
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通过搜集资料、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的内容,培养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能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3.感受敬亭山和洞庭湖的独特风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李白坐在敬亭山上诵读诗句的幻灯片。
2.多媒体课件:《望洞庭》诗文及配乐朗读的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一)激发导入同学们,你们对唐诗一定不陌生吧?许多孩子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背诵唐诗。
的确,唐代文化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唐代诗词更是一朵奇葩。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唐代诗人,又喜欢他们的哪些诗词呢?(同学门交流)(二)交代任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三首诗词。
(板书:古诗词三首)它们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
(三)学习《独坐敬亭山》1.以谈话的形式了解作者及背景。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诗词中出现的生字,结合注释准确理解词义。
能流利背诵这三首古诗词,并默写前两首。
2.学生能够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准确地说出诗句的意思,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诗句,指导朗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对美的欣赏和追求。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把握诗人的心境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想象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1.多媒体展示敬亭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简单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二)整体诵读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或播放音频,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三)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让学生根据诗句画出画面。
●讨论“众鸟”“孤云”的含义,理解诗人通过数量的对比表现出的孤独感。
●引导学生观察空白的画面,体会“尽”和“去”所表达的动态效果。
●强调诗人用词的精妙。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此时的孤独心境,通过反复诵读表现出这种孤独。
3.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探讨“相看两不厌”中“相看”的对象,理解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特殊情感。
●从景美和精神寄托两个方面理解“看不厌”。
●联系李白的其他诗作,如《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进一步体会诗人超凡脱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4.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找到知心朋友后的心情变化,带着愉悦的情感朗读诗句。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融入情感,再次朗读全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1 古诗词三首 望洞庭》优质课教学设计_4
天津市塘沽区工农村小学备课教案学科授课时间 2019 年 2 月 17 日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共 3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准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具准备搜集描写山水的诗句课型新授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实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实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能够用语言描述,也能够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学简案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学简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④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
古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写景抒情的诗词,今天来学习其中三首。
●学习诗句
①提示学习方法和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看注解理解词义;
c.连起来说说每句话的意思中;
d.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②学生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然后在班上集体交流,逐首理解。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惑
●教师小结(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
●指名分别朗读三首诗词
●比较学习
①引导比较异同。
师:三首诗词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又是什么?
②学生按上述要求进行自学思考,做好发言的准备。
③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引导归纳
相同点:诗人都在描写一处景物,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不同点:从诗人所在的地点、时间、观察到的景物的特点,当时的心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对诗与词的不同形式加以区别。
●指导感情朗读
体会三首诗词中诗人的不同心境,用恰当的语调加以表达。
●背诵,默写。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1.1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敬亭山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中的景色,激发他们对诗文的好奇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古诗的喜爱和经历,引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诗句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析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理解诗文、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方面的进步和不足。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和写作等方式,深入体验诗人的情感。
4.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帮助学生培养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通过学习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文,解释关键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
2.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魅力。
3.深入剖析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诗句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二)问题导向
【教无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同步讲解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洞庭、敬亭山、江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文章脉络】【主题探讨】主题解说:《独坐敬亭山》通过描写敬亭山的孤寂景象,抒发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忆江南》通过回忆曾经观光游览江南春景时所留下的印象,赞美了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
感悟心语:我们品味着诗句,好像随诗人来到了美丽的江南,畅游在青山绿水之间:凝视那高高的敬亭山,渐入山人合—的境界;聚焦月光下的洞庭湖,体验到一种宁静、朦胧的和谐之美;红绿相间的江花、江水,更给人以明丽之感。
【写作技巧】以“动”衬“静”,“动”中见“静”。
以“动”衬“静”是通过动态描写,反衬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前两句就是以“动”衬“静”,“动”中见“静”。
那么,怎样做到以“动”衬“静”,“动”中见“静”昵?1.建立起“动”与“静”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如,诗人在前两句中为了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孤独之感,恰当地运用了“尽”“闲”两个字,很自然地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
2.选择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主题。
如,《独坐敬亭山》这首诗选取了鸟、云进行描写,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
再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诗,选取了蝉和鸟来描写,以蝉和鸟的叫声突出了山林的幽静。
【难点解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说说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1.《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
教学详案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潭面、青螺、敬亭山”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使学生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通过学习古诗词,使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使学生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难点:通过学习古诗词,使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敬亭山、洞庭湖、江南的相关录像。
2.学生准备:古诗词创作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注:1.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课文备课方案”。
2.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学生活动卡”请到“金星教育小学网”中下载。
网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揭示诗题,读题解题1.教师导学:大家知道苏东坡吗?杜甫呢?李白呢?回忆李白的诗,谁来背几首?2.教师指名背诵,根据学生的诵读,随机点拨,如:《静夜思》——一个乡愁满怀的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重情义的李白。
《望庐山瀑布》——一个寄情山水的李白。
3.小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引问:“敬亭山”前面有个“独坐”,你认为该怎样读?5.学生自由读,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6.教师小结:从诗题中的“独”字,我们感受到了李白当时很孤独,所以读时语气要轻,速度要慢,来,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1.过渡: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古诗读两遍,做到字音准确,语句通顺。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师生共同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引问:谁认为自己练习得很好了,来给大家读一遍。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独坐敬亭山_人教新课标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
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语:我们先进行一个课外知识抢答。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2.揭题,谁来背李白的诗,会背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生字的读音。
然后看注释理解词句;(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3)再讲出诗歌的背景,导出“孤独”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
(1)释题意。
独坐:单独的坐。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
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2)抓景物。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部解读,感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
根据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
说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帮助理解“众鸟”和“孤云”。
再出示一空白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需要这个画面,以此理解“尽”和“去”。
3.转。
教师语言过渡:看来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里的精妙的。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拓展:《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语文丛书:《江南春》【教学目标】1.结合插图、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
2.背诵三首古诗词。
3.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1.凭借课文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句意。
2.感悟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学习《独坐敬亭山》(一)导语出示《独坐敬亭山》,全班齐读。
这首古诗大家并不陌生,有的同学可能在想:一年级的时候我就会背了,还学什么呀?其实学习古诗可有学问啦!(二)知诗题引语:诗人李白创作这首诗时,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1.我们先来看古诗的题目,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引语:李白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三)明诗意1.指名读正音,齐读。
2.生自由读文,根据注释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
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3.汇报交流。
诗意(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望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四)想诗境,悟诗情1.自由吟诵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a.抓“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
b.抓“只有”二字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预设:表达了作者觉得世上大概只有它愿意和自己为伴,难得一知己,表现出一种惜惜相连的感情。
(五)积累背诵二、学习《望洞庭》《忆江南》(一)小组合作学习1.自己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逐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2.不懂的地方小组交流。
3.背诵积累。
(二)汇报交流1.《望洞庭》哪句是作者奇特的想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明诗意,背诗词,积累语言教学难点:品味诗句教学创新点:边学边练,实时反馈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1独坐敬亭山1.学生齐读课题“古诗词三首”,教师导入:把这个课题和以往的同类课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吗?2.学生表述,教师相机训练学生规范的表述:……是诗,……是词。
3.教师过渡: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之说。
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儿说,就是唐朝的诗写得最好,宋朝的词写得最好。
诗和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些我们先不谈,咱们一首一首地学,慢慢地就明白了。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4.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点:是否读正确了?注意“相”字的读音。
5.运用反复手法,训练几个学生朗读全诗,教师横向评价:诗味读得最浓的是谁?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6.教师过渡:诗和词,最大的作用就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李白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先来听一段小故事:……在被迫离开长安十年后的一天,李白在游完安徽宣州____(省、市、区、县)的敬亭山之时,写下了这首诗。
一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受?7.学生表述,教师相机:(1)这种感受在诗题里边有没有表现?(2)在诗句里有没有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着重注意“闲”和“厌”的解释。
8.教师小结诗中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只有”一词的深意:能陪伴李白的,只有一座无言的敬亭山。
这句话当中的“只有”什么意思?只有,就是除了敬亭山,什么都没有!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眼前的青山,身边的孤独!9.教师过渡:学了这么久,也不知道同学们学明白了没有,听老师说一段话,看老师说的是哪一句诗?教师引读:天上的鸟儿都结伴飞走了,不见了踪影;那一片白云,它也飘走了,只留下孤孤单单的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⑵品析:
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看一看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第三课时
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老师送一组词: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课型
精读课
主备教师
李玉清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独坐敬亭山》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望洞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忆江南》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课文选了其中第一首,原题下的另两首是:其一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二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二、精读会意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学情分析: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把握每首诗的感情基调。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你知道洞庭湖吗?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2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六、作业布置
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写,也可以画。)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
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3、指名读。(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五、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习题设计
1.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2.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板书
设计
1.古诗词三首
同:作者朝代同
景物地点同
诗词内容同
异:体裁形式不同
作者情感不同
课后
反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4.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重难点)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法
初备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